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四川省射洪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普通高考模擬檢測語文試題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達爾文進化論從本質上改變了我們對地球生命現(xiàn)象的理解,它圍繞生物多樣性的起源與發(fā)展,引導人們探索各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或稱進化譜系)。然而,學術界對達爾文進化論的理論體系和科學本質的討論一直爭議頗多,持續(xù)至今。值得一提的是,有“20世紀達爾文”之譽的恩斯特·邁爾在長達80年的跨世紀研究生涯中,除發(fā)表了有關動物進化方面的重要論著外,還特別厘清了達爾文進化論的邏輯架構,將其劃分為五個既可分割又有聯(lián)系的組成部分,即物種可變理論、共同祖先理論、漸變理論、物種增殖理論以及自然選擇理論。其中,自然選擇理論占據(jù)了最為重要的地位,堪稱進化論的靈魂。邁爾杰出的生物學哲學思想為我們全面掌握進化論的理論體系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在達爾文進化論中,具有有益性狀的生物存在差異的繁殖優(yōu)勢被稱為自然選擇,因為是自然來“選擇”提高生物生存與繁殖能力的性狀。如果生物的突變性狀降低其生存與繁殖能力的話,自然選擇就會減少這些性狀在生物群體中的擴散。事實上,人工選擇也是一種類似的過程,但在這種情況下是人而不是自然環(huán)境使生物交配以選擇理想的性狀。最常見的例子莫過于農牧業(yè)和園藝栽培,它們都是通過人工選擇方式來獲得人們所需的家畜品系和園藝植物品種的。達爾文進化論為進化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比較分析途徑,它基于以下原理:現(xiàn)存生物在結構復雜性及與之相關的功能完善程度上的差異是進化過程中不同進化單位的不同變異速率和程度所致;倘若各進化分支的進化速率相同(恒定),各類群之間相關性狀的差異程度就是該性狀分異時間(進化時間)的函數(shù),因而可以作為衡量類群之間親緣關系的尺度;從連續(xù)地層中發(fā)現(xiàn)屬于同一類群的化石類型在相關器官或性狀上若呈漸變序列,則可據(jù)此推斷這些化石所代表類群的進化歷史。迄今為止,支持進化論的證據(jù)層出不窮。從中華龍鳥化石的發(fā)現(xiàn)到酵母實驗進化的分析,尋找可填補進化缺失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證據(jù)以及確定不同生物類群進化速率的工作不勝枚舉。近年來,比較突出的例子有加拿大北部“大淡水魚”化石的發(fā)現(xiàn)。科學家們首先根據(jù)上述進化比較原理和已有化石分析預測出淺水魚類向陸地過渡階段的大致時間,隨后將目光投向加拿大北部努維特地區(qū)的埃爾斯米爾島,那里有大約三千七百萬年前的沉積巖。通過四年的艱苦努力,科學家們終于從島上巖層中發(fā)掘出命名為“Tiktaalik”(因紐特人的語言中意為“大淡水魚”)的生物化石,它既具有許多魚類特征(如鰓、鱗片和鰭等),又具有早期四足動物的典型特征,它有簡單的肺,鰭包含骨骼,可形成類似于有肢動物的肢體,用來移動和支撐軀體,適應離水生活?!按蟮~”的發(fā)現(xiàn)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它證實了科學家們基于進化論的預測。反過來,對于進化論預測的證實也提高了達爾文理論的可信度。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再次說明,每一門科學理論本質上都要具備對尚未觀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作出預測的能力。(摘編自鐘揚《達爾文進化論的科學本質與貢獻》)材料二:從達爾文主義的發(fā)展歷程來看,生物進化理論經歷了從經典達爾文主義到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的轉變,理論逐漸趨于成熟、完善。達爾文所代表的經典達爾文主義存在明顯的理論缺陷,所揭示的生物進化規(guī)律并不完備。例如,該理論過分強調物種的漸變過程,以至于它無法解釋一些生物進化過程中的“躍變”現(xiàn)象,如寒武紀時期的“生命大爆發(fā)”;該理論過于強調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而忽視了生物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行為所發(fā)揮的作用?,F(xiàn)代達爾文主義者在這些方面均做出了改善,他們提出,生物體的適應行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新的自然選擇壓力,導致生物體表型的逐漸變化,并最終通過基因型的作用形成新的性狀?,F(xiàn)代綜合進化論的集大成者恩斯特·邁爾提出,主體的行為在主體的進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勞動在人類進化中所起的作用為生物進化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包括達爾文在內的許多科學家都指出,自然選擇不是導致生物進化的唯一因素,許多其他的進化機制尚未得到探索。達爾文本人就曾經在《物種起源》緒論的結尾處寫道:“我深信自然選擇是變異的主要途徑,雖然并非是唯一途徑。”可見,達爾文對生物進化機制持開放態(tài)度,他并不認為他所論證的自然選擇機制是生物進化的唯一途徑。不少現(xiàn)代科學家也持這一觀點。邁爾就明確指出經典達爾文主義“有些還不完備,而且過于簡單”,他認為傳統(tǒng)的由基因型決定表現(xiàn)型的發(fā)育程序過于簡單,并不是所有的發(fā)育程序都由遺傳因素決定。生物學家瓦格納也批評經典達爾文主義“拋棄了生物體本身和表現(xiàn)型,一味執(zhí)著于對基因型的研究”。雖然主流的生物進化論能對大多數(shù)進化現(xiàn)象提供有力的解釋,但生物進化的全景圖并未被科學家完全探明,以此為依據(jù)簡單否定勞動在人類起源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摘編自李珍《“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新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達爾文進化論理論體系非常復雜,恩斯特·邁爾長期研究,厘清了其邏輯架構,才使我們全面掌握了這一體系。B.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過程類似,但前者的標準在于生物性狀對生存和繁殖的貢獻,而后者則側重于人類的需求。C.“大淡水魚”是證明淺水魚類向陸地過渡這一進化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證據(jù)之一,它的發(fā)現(xiàn)提高了達爾文理論的可信度。D.達爾文的進化論面世之初理論并不夠成熟,存在著明顯的理論缺陷,經過很多科學家的研究、補充才日趨完善。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自然選擇理論是進化論的靈魂,如果我們忽視自然選擇,一味利用人工選擇繁殖生物,就會撼動進化論的根基。B.在同一區(qū)域發(fā)掘出很多同一類群的生物化石,就可通過研究其相關器官或性狀上的漸變序列推斷其進化歷史。C.“大淡水魚”化石采用了“提出預測—研究理論—發(fā)掘證據(jù)—驗證預測—證明理論”的研究方法,科學合理。D.隨著科學發(fā)展,經典達爾文主義遭到很多現(xiàn)代科學家特別是生物學家的批評,它終將被其他進化理論所替代。3.下列選項,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每一門科學理論本質上都要具備對尚未觀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作出預測的能力”觀點的一項是()A.《天工開物》由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初刊于1637年,書中詳細敘述了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yè)原料的種類、產地、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產組織經驗。B.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發(fā)表《天球運行論》,提出“日心說”,其主要內容為:地球繞其軸心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C.袁隆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講述了他的“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D.居里夫人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瀝青鈾礦中的放射性強度遠超所含鈾的放射性,從而發(fā)現(xiàn)了當時還未知的兩種放射性元素,其中鐳的發(fā)現(xiàn)奠定了現(xiàn)代放射化學的基礎。4.下圖為某自然博物館2022年懸掛的“鳥類演化史簡圖”。2025年2月13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在《自然》發(fā)表最新研究成果稱,2023年11月在福建省最新發(fā)現(xiàn)的“政和六閩鳥”是目前全球唯一的、確切的侏羅紀鳥類。請結合文本內容及“鳥類演化史簡圖”向參觀者說明發(fā)現(xiàn)“政和六閩鳥”化石的重要意義。5.恩格斯曾提出著名論斷“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有人認為這一觀點違背了達爾文進化論。請根據(jù)文本內容對這些人的看法加以駁斥?!敬鸢浮?.A2.B3.B4.①此前,對于始祖鳥是否是最早的鳥類,學界存在爭議;②而“政和六閩鳥”化石的發(fā)現(xiàn)毫無爭議地填補了鳥類進化史的空白。③證實了進化論的預測作用,提高了達爾文理論的可信度。④證明同一類群的化石類型在相關器官或性狀上呈漸變序列,據(jù)此推斷鳥類的進化歷史。5.①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并非物種進化的唯一途徑,說明他承認還有其他途徑。②除了自然選擇,進化主體的行為也在進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勞動就是人作為主體的一種行為。③所以恩格斯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不僅沒有違背達爾文的進化論,反而是對達爾文進化論的完善。【解析】【導語】這篇閱讀文章通過兩則材料,深入探討了達爾文進化論的科學本質及其發(fā)展歷程。材料一詳細介紹了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理論及其在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強調了自然選擇的重要性,并通過“大淡水魚”化石的發(fā)現(xiàn),展示了進化論預測能力的科學價值。材料二則從經典達爾文主義到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的轉變,指出了經典理論的局限性,并強調了生物體適應行為在進化中的作用。整體上,文章結構清晰,論據(jù)充分,既展示了進化論的科學貢獻,也揭示了其理論發(fā)展的復雜性和開放性。【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才使我們全面掌握了這一體系”錯,根據(jù)材料一“邁爾杰出的生物學哲學思想為我們全面掌握進化論的理論體系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可知,原文說的是“為我們全面掌握進化論的理論體系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而不是“才使我們全面掌握了這一體系”。故選A?!?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就會撼動進化論的根基”錯,由材料二“現(xiàn)代綜合進化論的集大成者恩斯特·邁爾提出,主體的行為在主體的進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勞動在人類進化中所起的作用為生物進化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知。勞動在人類進化中所起的作用為生物進化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見人工選擇繁殖生物不但不會撼動進化論的根基,反而為生物進化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提出預測—研究理論……”錯,根據(jù)材料一“科學家們首先根據(jù)上述進化比較原理和已有化石分析預測出淺水魚類向陸地過渡階段的大致時間,隨后將目光投向加拿大北部努維特地區(qū)的埃爾斯米爾島,那里有大約三千七百萬年前的沉積巖”可知,“大淡水魚”化石的研究方法應該是“研究理論—提出預測……”。D.“它終將被其他進化理論所替代”錯,根據(jù)材料二“從達爾文主義的發(fā)展歷程來看,生物進化理論經歷了從經典達爾文主義到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的轉變,理論逐漸趨于成熟、完善。達爾文所代表的經典達爾文主義存在明顯的理論缺陷,所揭示的生物進化規(guī)律并不完備……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者在這些方面均做出了改善”可知,原文只是說經典達爾文主義存在理論缺陷,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在一些方面做出了改善,但并沒有說經典達爾文主義會被其他理論替代,且“它終將被其他進化理論所替代”過于絕對。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天工開物》主要是對當時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yè)生產技術等的記錄和總結,屬于經驗性的知識匯總,并沒有對尚未觀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作出預測,不符合題意。B.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這是一種科學理論。該理論對天體的運行方式做出了預測,即地球繞其軸心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在當時,這些天體的具體運行方式尚未被完全觀察到,而“日心說的提出為后來的天文學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并且通過后續(xù)的觀測和研究得到了證實,符合“每一門科學理論本質上都要具備對尚未觀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作出預測的能力”這一觀點。C.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是一種對未來的美好愿景和期望,并不是基于科學理論對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的預測,它更多地體現(xiàn)了一種理想和目標,而非科學理論的預測能力,所以不符合要求。D.居里夫人是在實驗中先發(fā)現(xiàn)瀝青鈾礦中的放射性異常,然后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了新的放射性元素,是先有觀察到的現(xiàn)象,再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新元素,而不是先有科學理論作出預測,然后得到驗證,與題干觀點不符。故選B。【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①關于始祖鳥爭議方面:在以往鳥類演化研究中,始祖鳥長期被視為早期鳥類代表,但也有觀點對其是否就是最早鳥類存疑?!罢土}鳥”的出現(xiàn),為鳥類起源早期階段提供了新的關鍵證據(jù),有望幫助解決這一長久以來的爭議。②填補進化史空白:從“鳥類演化史簡圖”可知,此前已知最早鳥類相關化石記錄存在時間和種類上的局限。“政和六閩鳥”作為確切的侏羅紀鳥類,將鳥類化石記錄往前推進,在時間維度上完善了鳥類進化鏈條,填補了之前未知的演化環(huán)節(jié)空白。③對進化論的作用:依據(jù)材料一,達爾文進化論強調科學理論需具備對未觀察到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的預測能力。“政和六閩鳥”化石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基于進化論所預測的早期鳥類存在的可能性,就像“大淡水魚”化石發(fā)現(xiàn)證實進化論預測一樣,進一步提高了達爾文理論在解釋生物進化方面的可信度。④推斷進化歷史:按照達爾文進化論中通過同一類群化石相關器官或性狀漸變序列推斷進化歷史的原理?!罢土}鳥”作為鳥類化石,其器官、性狀特征可與始祖鳥、后續(xù)鳥類對比分析,從而為準確推斷鳥類從侏羅紀開始的進化歷程提供關鍵依據(jù)?!?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①材料二中明確提到達爾文本人在《物種起源》緒論結尾處表明“自然選擇是變異的主要途徑,雖然并非是唯一途徑”,這說明達爾文對生物進化機制持開放態(tài)度,他并不否認在自然選擇之外,還可能存在其他影響生物進化的因素。這就為“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這一觀點在進化理論中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論基礎,因為這意味著除自然選擇外,其他因素也可推動進化。②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者提出生物體的適應行為能產生新的自然選擇壓力,進而影響生物進化,恩斯特·邁爾也指出主體的行為在主體的進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勞動是人特有的主體行為,從這個角度看,勞動可以作為一種影響人類進化的因素存在。所以,從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對進化機制的進一步闡釋中可知,勞動在人類進化中發(fā)揮作用是符合進化理論邏輯的。③基于前面兩點,恩格斯提出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強調了勞動在人類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這與達爾文不排斥其他進化途徑以及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對主體行為作用的闡述相契合,并非違背達爾文進化論,而是從人類進化的角度,補充了一種影響進化的重要因素,是對達爾文進化論在人類進化這一特定領域的完善和拓展。(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最是花影難掃遲子建在故鄉(xiāng)的春夏,要問什么店鋪的生意最清冷,無疑是花店了。因為這時節(jié)大自然開著豪氣十足的花店,誰能與它爭芳菲呢?花兒開在林間,開在原野,開在山崖,開在水邊,當然,這樣的花兒都是野花,達子香,白頭翁,蒲公英,百合,芍藥,鈴蘭,鳶尾,繡線菊等,它們仿佛彩虹的兒女,紅紅白白,紫紫黃黃的,絢麗極了。這時節(jié)的居民區(qū)也是花團錦簇,農人們栽種在花圃的虞美人,大麗花,步步高,牽牛花,金盞菊等,呼應著菜圃中的土豆花,豆角花,茄子花和倭瓜花。野花和花圃中的花兒,專為悅人眼目的,不肩負給人提供食物的使命,大抵是只開花不問結果,如熱烈的情人,不計前程,恣意盛開。而菜圃中開花的植物,命系人類的餐桌,花開得就規(guī)矩,適度,收斂,除了倭瓜花開大朵,其余的細細碎碎的,它們得留著精氣神兒坐果呀。菜圃中每朵花的背后,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宇宙,這個宇宙就是果實。西紅柿能否飽滿紅潤,決定了它與雞蛋為伍時,能不能在金黃和雪白之間,為它注入最炫目的落霞;茄子是否碩大,決定了它與鯰魚相遇時,能吸納多少鯰魚肌理的鮮香;豆角是否厚實,決定了它出鍋時是否跟入鍋時一樣的出息,不讓主人的碗盤虧空;土豆是否圓滾滾,決定了它們在被蒸煮的過程中,能否像孩子一樣綻開笑臉;辣椒是否挺實鮮辣,決定了它能為姑娘們省下多少口紅。花圃和山間的花兒還開著呢,菜圃的花兒早就謝了,結了果子。待到秋天,人們收獲了果實,霜也來了。霜是花朵的敵人,它們一來,花季就結束了。被霜打過的花兒,在陽光中耷拉著腦袋,憔悴不堪,滿臉是淚。它們哭也是沒用的,想要綽約的風姿,想要蜜蜂與蝴蝶同歡的快樂,只有等待春回大地了。此時它們也許會羨慕菜圃那些不起眼的花兒,它們結了果,在冬天還活著——誰家的地窖不儲藏著土豆和蘿卜呢?冬天的花朵是什么呢?是雪花和霜花,可這樣的花兒太素白了,又太脆弱了,說化就化,于是喜歡鮮亮顏色的女孩子們,不想讓漫漫長冬為這樣的花兒所統(tǒng)帥,她們在深秋糊窗縫時,就在兩層窗中間的隔層里,造了一個花園。那是獨一無二的梅園。極北的房屋,為了抵御寒流,玻璃窗都是雙層的。這雙層窗,一拃間距。深秋時節(jié),人們在用毛邊紙或是廢報紙糊窗縫時,會在二層窗間,放上二三十公分厚的保暖的鋸末子,然后插幾枝用蠟油捏成的梅花。那時北方偏僻的山村大都沒通電,蠟燭是我們的光明神。蠟燭通常紅白兩色,從供銷社買來。蠟燭將要燃盡時,燭芯氣數(shù)已盡,側歪了身子,人們只得吹滅蠟燭,留下燭頭。女孩子們最喜歡那一塊塊潤澤的蠟燭頭了,尤其是紅色的。我們會把它們珍藏起來,到了糊窗縫時,將收集到的蠟燭頭,放到一個空的鐵皮盒里,坐到火爐上融化了,一手擎著選好的形態(tài)妖嬈的干樹枝,一手在滾燙的燭油和涼水之間飛轉,讓干樹枝瞬間成了干枝梅。捏蠟花要眼疾手快,勇氣也不能少。大拇指和二拇指要緊密團結,先是共同探入滾燙的燭油(有點赴湯蹈火的意味),然后趕緊撤兵,再探入事先備好的一碗涼水中,讓沾在指尖的那層燭油,瞬間冷卻而不失黏性,再飛速移兵至干樹枝,隨你選什么位置,以枝條為主心骨,大拇指二拇指對著它一捏,奇跡出現(xiàn)了,花瓣似的燭油從指尖脫落,一朵粉紅嬌嫩的梅花,燦燦綻放了!一朵,兩朵,三朵,七八朵,數(shù)十朵,干樹枝瞬間春色貫通,梅花點點了!因為女孩手指粗細有別,再加上所蘸蠟油厚薄不同,蠟花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深有淺。但不管怎么的,它們都是霜雪時節(jié)開得最爛漫的花兒!我們把這樣的梅花,插在二層窗格芳香的鋸末子上,它們就像開在金色的泥土里。這時你封上窗,一個冬天就有花兒看了。這樣的梅園什么時候消失呢?當寒風撤兵,春風長驅直入,把山嶺涂抹上綠色,野花和庭院的花兒姹紫嫣紅時,人們要開窗聞花香鳥語,破敗的梅園也就成為春風中的垃圾,被清理掉了。我很喜歡蘇軾的那首《花影》:“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花影在臺階搖曳,任憑什么掃把,也掃不開它。這日光和明月下永不消散的花影,就是時光,不管它穿越多少年,總會把美留在人的心頭。就像我遙想逝去的花兒,無論是山間的,還是花圃和菜圃中的,抑或是我們親手在二層窗格打造的梅園,它們沒有隨著時光流逝而被遺忘,而是像風一樣,一直吹拂著我的記憶,不讓它沉睡。哦,還忘了說,我父親當年看我捏蠟花,還幫我修剪過干樹枝呢。他會掰下一些枝條,讓它變得疏朗,且斜斜地朝向一側,好像拱著蝦米腰。我嫌這樣的花枝沒有精神,老態(tài)龍鐘的,撇進爐膛燒掉。他還叫我不要在干樹枝上,捏那么多的蠟花,說花多了反而不受端詳。我才不聽他的呢,那時我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樣,覺得花滿枝頭才美。等我到了父親那般的年齡,真正懂得美以后,父親已去了另一世界,再無人為我修剪那樣的梅枝了。而且,我們也不再捏蠟花,村落通了電,我們不用蠟燭了。我們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卻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野花與花圃中的花雖然展現(xiàn)出一種無拘無束、自由奔放之美,但不能給人類提供食物,所以不如菜圃中的花重要。B.文章中一些語句既幽默風趣,又富有哲理,如“它們結了果,在冬天還活著”“捏蠟花要眼疾手快,勇氣也不能少”。C.文末關于“父親已去了另一世界”的敘述,主要目的是渲染個人的悲情,與全文對“花影”的哲思關聯(lián)較弱。D.標題中“花影難掃”不僅指對隨季節(jié)變化而逝去的花兒的眷戀,更象征著那些美好的記憶、情感和經歷在心中永恒存在。7.關于文中“蠟梅制作”的描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描寫捏制蠟花的場景時,從珍藏蠟燭頭,到融化燭油、蘸取、冷卻、捏制,每個步驟都描寫得細致入微。B.作者運用“赴湯蹈火”“撤兵”等軍事化比喻,以夸張的緊張感凸顯捏蠟花過程的技術難度與趣味性。C.女孩們“覺得花滿枝頭才美”,與父親“花多了反而不受端詳”形成對比,暗示代際審美差異的不可調和。D.蠟梅“插在鋸末子上”的細節(jié),既體現(xiàn)了北方御寒的智慧,又賦予人工花以“扎根泥土”的自然美感。8.文章為何說“蠟花”是“霜雪時節(jié)開得最爛漫的花兒”?9.作者在結尾寫道:“我們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卻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有人認為這句話體現(xiàn)了對現(xiàn)代文明的批判,也有人認為它更多是對傳統(tǒng)消逝的懷念。你更傾向于哪種理解?請結合文本說明理由。【答案】6.D7.C8.①工藝之美:女孩們用融化的燭油在枝頭快速塑形,通過指尖溫度與涼水的瞬間作用,創(chuàng)造出形態(tài)各異的花瓣,展現(xiàn)手工藝術的靈動。②意境之美:將蠟花插在充滿松香的鋸末中,營造出“開在金色泥土里”的詩意畫面,與窗外的素白雪景形成色彩對比。③情感之美:制作過程包含著收集燭頭的期待、手工創(chuàng)作的專注,以及父親參與修剪的溫情,賦予了作品超越自然花期的情感價值。9.觀點一:傾向于“對傳統(tǒng)消逝的懷念”。①“梅園”的消失不僅代表傳統(tǒng)手工技藝的消亡,更象征一段難忘的時光和純真年代的結束。傳統(tǒng)生活已經消逝,作者對過往的溫暖和快樂充滿眷戀。②“永恒的光明”象征著電力,村里通電后,無需再使用蠟燭,作者在此雖然有傳統(tǒng)逝去的遺憾,但也肯定了現(xiàn)代文明帶來的便利,而非批判。③文章始終圍繞野花的自由、菜圃花的務實、蠟梅的創(chuàng)造展開,通過“花影難掃”的意象,表達對記憶中美好事物的珍視,而非否定現(xiàn)代文明。觀點二:傾向于“對現(xiàn)代文明的批判”。①文中“村落通了電”直接導致蠟燭被廢棄,傳統(tǒng)蠟梅制作失去存在基礎(如“不再捏蠟花”),反映現(xiàn)代文明對傳統(tǒng)的沖擊與侵蝕。②電力(“永恒的光明”)雖帶來便利,卻割裂了人與自然的聯(lián)系(如“蠟花依賴手工與自然材料”),表現(xiàn)了科技發(fā)展對生活美學的剝奪。③“梅園成為春風中的垃圾”“失去窗格里的梅園”等以傳統(tǒng)技藝的落寞暗示現(xiàn)代文明中真實生命體驗的消解(如“只能在記憶中綻放”),表達現(xiàn)代文明到來后作者的不滿與隱憂。【解析】【導語】遲子建的《最是花影難掃》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故鄉(xiāng)四季的花事,通過對野花、花圃花、菜圃花以及蠟梅的描寫,展現(xiàn)了自然與人文的交融。文章不僅贊美了花的美麗與生命力,還通過花影的象征,表達了對時光流逝中美好記憶的珍視。作者巧妙地將花與生活、情感、記憶相結合,既有對自然之美的頌揚,也有對傳統(tǒng)消逝的感慨,語言優(yōu)美,情感真摯,富有哲理。結尾處對現(xiàn)代文明與傳統(tǒng)文化的對比,更是引人深思?!?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作品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A.“所以不如菜圃中的花重要”錯誤,原文展示了不同花卉的生長狀態(tài)及其后所承載的意涵,但并沒有否定野花與花圃中的花的作用。B.“幽默風趣”錯誤,概括不當,所舉兩例,都不具備這一特點;“捏蠟花要眼疾手快,勇氣也不能少”,也談不上“富有哲理”。C.“主要目的是渲染個人的悲情”錯誤,父親離世的情節(jié)與“梅園消失”共同構成傳統(tǒng)消逝的象征,并非單純渲染個人的悲情,而是深化對“時光與記憶”主題的思考。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重要情節(jié)、語段的作用的能力。C.“不可調和”錯誤,屬過度解讀,原文中“我”最終理解了父親的審美觀,暗示代際差異可通過時間彌合。故選C【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①通過“指尖飛轉”“赴湯蹈火”的特殊工藝,將轉瞬即逝的燭油轉化為凝固的藝術形態(tài),展現(xiàn)了手工創(chuàng)作的智慧。②在素白單調的冬日環(huán)境中,蠟花以“粉紅嬌嫩”的色彩、“深淺肥瘦”的層次,構成視覺焦點,形成“金色泥土中的春色”的詩意畫面。③承載著物質匱乏年代的集體記憶,包括收集燭頭的期待、手工創(chuàng)作的專注,以及父親參與修剪的溫情互動,使其超越自然花期成為情感載體?!?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觀點一:①從象征意義切入:抓住“梅園”作為手工技藝與傳統(tǒng)生活記憶的雙重象征,突出傳統(tǒng)消逝的具象化。②辯證分析對比:承認“光明”的實用性,但強調其代價是精神歸屬的弱化,體現(xiàn)懷念而非批判。③結合全文主題:通過野花、菜圃花等意象的對比,明確作者對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追懷,而非對現(xiàn)代的直接否定。觀點二:①從因果關系切入,明確“電力普及”直接導致“梅園消失”,體現(xiàn)工業(yè)化對傳統(tǒng)生存空間的擠壓。②分析對立關系,通過“光明”與“梅園”的對比,揭示現(xiàn)代文明對自然與手工的疏離,強化批判性。③結合文本意象,以“垃圾”等詞點明作者對現(xiàn)代文明異化傳統(tǒng)文化的隱憂。(三)文言文閱讀Ⅲ(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上謂曰:“人皆不能知卿,以為卿但知經術,不曉世務?!卑彩瘜υ唬骸敖浶g正所以經世務但后世所謂儒者大抵皆庸人故世俗皆以為經術不可施于世務爾。”上問:“然則卿所施設以何先?”安石曰:“變風俗,立法度,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為然。于是設制置三司條例司,令判知樞密院事陳升之同領之。(節(jié)選自《宋史·王安石傳》,有刪改)材料二:安石出《青苗書》使轍熟議,曰:“有不便,以告勿疑?!鞭H曰:“以錢貸民,使出息二分,本以救民,非為利也。然出納之際,吏緣為奸,雖有法不能禁;錢入民手,雖良民不免妄用;及其納錢,雖富民不免逾限。如此,則恐鞭箠必用,州縣之事不勝煩矣。唐劉晏掌國計,未嘗有所假貸。有尤之者,晏曰:‘使民僥幸得錢,非國之福;使吏倚法督責,非民之便。吾雖未嘗假貸,而四方豐兇貴賤,知之未嘗逾時。有賤必糴,有貴必糶,以此四方無甚貴、甚賤之病,安用貸為?’晏之所言,則常平法耳。今此法見在而患不修,公誠能有意于民,舉而行之,則晏之功可立俟也?!卑彩唬骸熬哉\有理,當徐思之。”自此逾月不言青苗。(節(jié)選自《宋史·蘇轍傳》,有刪改)材料三:帝問光,光曰:“刑新國用輕典,刑亂國用重典,是為世輕世重,非變也。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公卿侍從皆在此,愿陛下問之。三司使掌天下財,不才而黜可也,不可使執(zhí)政侵其事。今為制置三司條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茍用例,則胥吏矣。今為看詳中書條例司,何也?”(節(jié)選自《宋史·司馬光傳》,有刪改)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經術正A所以經世務B但后世所謂C儒者D大抵皆庸人E故F世俗皆以為經術不可G施于世務爾。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經術,即經學,研究儒家經典的學問,古代中國學術的重要部分。B.尤,文中意為責備、責怪,與成語“怨天尤人”中的“尤”意思相同。C.見,表被動,與《屈原列傳》“信而見疑”中的“見”意思和用法相同。D.胥吏,中國古代官府中辦理文書的小官吏,“胥”指的是基層辦事人員。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王安石打算把改變社會風氣、建立法律制度作為自己施政的首要事務,得到了皇上的認同。B.蘇轍認為青苗法會使官吏作奸、民風變壞,最后必然只有動用刑罰懲處,讓官府不勝煩擾。C.蘇轍認為不必以錢貸民,只需仿照唐代劉晏的做法,制定并施行常平法,就能收到治理之功。D.司馬光認為治理國家應遵循已有的法律制度,對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等變法行為持反對意見。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安石曰:“君言誠有理,當徐思之?!弊源擞庠虏谎郧嗝纭#?)且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則修之,非大壞不更造也。14.《答司馬諫議書》中提到,司馬光批評王安石“侵官”,從材料三中看,司馬光列舉的王安石“侵官”的表現(xiàn)有哪些?請根據(jù)材料概括?!敬鸢浮?0.BDE11.C12.C13.(1)王安石說:“你說的確實有道理,應當慢慢考慮這件事。”從這以后過了一個月,都沒有再談論青苗法的事情。(2)況且治理天下就好比居住房屋,破損了就加以修理,沒有大的毀壞就不重新建造。14.①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侵奪三司使的財政職權。②設立“看詳中書條例司”,以條例取代宰相的道德輔佐職能,侵犯胥吏職責。【解析】【導語】料一展現(xiàn)王安石“經世致用”的變法理念與皇權的支持;材料二通過蘇轍之口揭示青苗法可能引發(fā)的吏治腐敗問題;材料三則記錄司馬光從保守立場對變法的系統(tǒng)性批判。三則材料形成鮮明對話關系,既呈現(xiàn)了改革派與保守派的思想交鋒,又折射出宋代“祖宗之法”與變革訴求的深層矛盾?!?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經學儒術正是用來處理世間政務的,只是后世所說的讀書人,大都是些平庸之人,所以世俗之人都認為經學儒術不能施行于世間的政務罷了?!敖浶g正所以經世務”是主謂賓結構,句意完整,“但”表轉折引出下一分句,故B處斷開;“后世所謂儒者”為后句主語,為表強調,可單獨成句,故D處斷開;“大抵皆庸人”是判斷句,“庸人”做“皆”的賓語,賓語后E處斷開。故選BDE?!?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能力。A.正確。B.正確。句意:有人責備他。/遇到挫折或出了問題,一味抱怨天,責怪別人。C.錯誤。動詞,同“現(xiàn)”,現(xiàn)存,現(xiàn)有/介詞,表被動。句意:現(xiàn)在這個方法還存在,只是擔憂沒有得到施行。/誠實不欺卻被懷疑。D.正確。故選C。【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C.“制定并施行常平法”不正確,文中說“今此法見在”,只需“舉而行之”,沒有“制定”的意思。故選C?!?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誠”,確實;“徐思”,慢慢考慮;“逾”,超過。(2)“室”,房屋;“敝”,損壞;“更”,重新?!?4題解析】題考查學生分析信息、歸納要點的能力。①由“三司使掌天下財,不才而黜可也,不可使執(zhí)政侵其事”可得出,三司使掌管財政,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侵奪三司使的財政職權。②由“今為制置三司條例司,何也?宰相以道佐人主,安用例?茍用例,則胥吏矣。今為看詳中書條例司,何也”可得出,用例是胥吏就能干好的事,設立“看詳中書條例司”,以條例取代宰相的道德輔佐職能,侵犯胥吏職責。參考譯文:材料一:宋神宗(對王安石)說:“人們都不了解愛卿你,認為你只懂得經學,不懂得世間的政務?!蓖醢彩卮鹫f:“經學正是用來處理世間政務的,只是后世所說的讀書人,大都是些平庸之人,所以世俗之人都認為經學不能施行于世間的政務罷了。”宋神宗問道:“既然這樣,那么你打算首先施行哪些政策呢?”王安石說:“改變社會風氣,建立法規(guī)制度,正是現(xiàn)在最緊迫的事情。”宋神宗認為他說得對。于是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任命知樞密院事陳升之與王安石一同掌管。材料二:王安石拿出《青苗法》的文本讓蘇轍仔細計議,說:“如果有覺得不妥當?shù)牡胤?,就告訴我,不要有疑慮?!碧K轍說:“把錢借貸給百姓,讓(他們)出二分的利息,本意是用來救濟百姓,不是為了謀利。然而在錢的支出和收回的時候,官吏會趁機做壞事,即使有法令也不能禁止;錢到了百姓手中,即使是善良的百姓也難免會胡亂使用;等到他們還錢的時候,即使是富裕的百姓也難免會超過期限。像這樣,那么恐怕就必然會用到刑罰,州縣里的事務就會不勝煩瑣了。唐朝的劉晏掌管國家財政,不曾有過借貸之事。有人責備他,劉晏說:‘讓百姓僥幸得到錢財,這不是國家的福氣;讓官吏們依靠法令去督察責求(百姓償還),這對百姓也沒有好處。我雖然不曾把錢借貸(給百姓),但是各地年成的豐收和歉收,物價的昂貴與低賤,(我)了解這些情況從來沒有超過規(guī)定的時限。物價低賤時一定收購,物價昂貴時一定出售,因此各地就沒有物價特別昂貴、特別低賤的弊病,哪里用得著借貸呢?’劉晏所說的,就是常平法罷了。現(xiàn)在這種方法還存在,只是擔憂沒有得到施行,您如果確實是關心百姓,施行這個方法,那么劉晏的功績很快就可以等到了。”王安石說:“你說的確實有道理,應當慢慢考慮這件事?!睆倪@以后過了一個月,都沒有再談論青苗法的事情。材料三:皇帝詢問司馬光,司馬光說:“(在)新建立的國家施加刑罰采用寬松的法令,(在)混亂的國家施加刑罰采用嚴苛的法令,這是根據(jù)社會情況確定寬嚴,而不是變更法令。況且治理天下就好比居住房屋,破損了就加以修理,沒有大的毀壞就不重新建造。公卿和侍從官員都在這里,希望陛下詢問他們。三司使掌管著天下的財政,(如果)沒有才能而將他罷黜是可以的,不可以讓執(zhí)政的官員侵犯他的職事。現(xiàn)在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這是為什么呢?宰相應該用道德來輔佐君主,哪里用得著條例呢?如果只采用條例,那小吏去做就夠了?,F(xiàn)在又設立看詳中書條例司,這又是為什么呢?”(四)古代詩歌閱讀Ⅳ(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面小題。讀陶淵明歸去來[宋]邵雍歸去來兮任我真,事雖成往意能新。何嘗不過如斯世,其那①難逢似此人。近暮特嗟時翳翳,向榮還喜木欣欣。可憐六百余年外,復有閑人繼后塵?!紓渥ⅰ舰倨淠牵础捌淠巍?,怎奈。15.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贊揚了陶淵明堅守本真的精神,表達詩人對其人生選擇的高度認同。B.頷聯(lián)將“如斯世”與“似此人”對比,以強調污濁世風中陶淵明的獨特品格。C.頸聯(lián)化用陶淵明辭句,既表現(xiàn)其歸隱之樂,又暗含詩人讀辭后人生感受。D.尾聯(lián)“閑人”實為詩人自況,表明對陶淵明的追隨非慕形跡,而是心魂相契。16.詩歌尾聯(lián)的“可憐”,或解為“可惜”,或解為“可喜”,你如何理解?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答案】15.B16.認同“可喜”:①前兩聯(lián)表達對陶淵明堅守本真的欽佩,指出世道常有,但其率真自適情懷難得。②頸聯(lián)化用《歸去來兮辭》,既表現(xiàn)陶淵明歸隱快樂,又表達自己的灑脫情懷。③尾聯(lián)“閑人”指作者自己,陶淵明精神難得、可慕可欽,作者為自己能在六百年后繼其遺風感到“可喜”和自豪。認同“可惜”:①頜聯(lián)既以“世道常有”襯托陶淵明精神難得,又以“斯世”的普遍性表現(xiàn)文人歷來難申己志的遭際,暗含對世道的批判。②頸聯(lián)化用《歸去來兮辭》,既寫陶淵明歸隱之樂,又暗含對其生命時光流逝的慨嘆。③六百余年后,仍有我這樣的“閑人”步陶淵明后塵,多年過去世道仍無變化,令人“可惜”,暗含對功利世俗難容本真的批判?!窘馕觥俊緦дZ】這首詠陶詩以“歸去來”為眼,既摹寫陶淵明“守真”的精神境界,又暗含邵雍自身的隱逸情懷。詩中“意能新”三字最妙,既指陶公超脫世俗的清新志趣,又暗喻讀陶者獲得的精神新生。尾聯(lián)“閑人”之謂,實為邵雍對陶淵明“心遠地自偏”的隔代呼應,展現(xiàn)宋代理學家對晉人風骨的獨特詮釋?!?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鑒賞詩歌內容和藝術特色的能力。B.“以強調污濁世風中陶淵明的獨特品格”錯。頷聯(lián)“何嘗不過如斯世,其那難逢似此人”意思是人們都在這樣的世間生活,但無奈難以遇到像陶淵明這樣的人。此句重點在于感慨陶淵明的獨特難得。故選B?!?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評價詩歌思想內容和情感的能力。認同“可喜”①對陶淵明的欽佩:詩的首聯(lián)“歸去來兮任我真,事雖成往意能新”贊揚了陶淵明堅守本真的精神,頷聯(lián)“何嘗不過如斯世,其那難逢似此人”則指出在這樣的世道中,像陶淵明這樣率真自適的人很難得,表達了詩人對陶淵明的欽佩之情。②歸隱之樂與自身情懷:頸聯(lián)“近暮特嗟時翳翳,向榮還喜木欣欣”化用《歸去來兮辭》中的語句,既表現(xiàn)了陶淵明歸隱后的快樂,也體現(xiàn)出詩人自己的灑脫情懷,說明詩人與陶淵明在精神上有相通之處。③以追隨陶淵明為喜:尾聯(lián)“可憐六百余年外,復有閑人繼后塵”中,“閑人”指詩人自己,詩人認為陶淵明的精神可慕可欽,自己能在六百多年后追隨其遺風,是一件值得高興和自豪的事情,所以“可憐”理解為“可喜”是合理的。認同“可惜”①對世道的批判:頷聯(lián)中“何嘗不過如斯世”表明世道常常如此,難以改變,而像陶淵明這樣的人卻很難遇到,既襯托出陶淵明精神的難得,也暗含了對世道的批判,暗示文人歷來難申己志的遭際。②對時光流逝的慨嘆:頸聯(lián)化用《歸去來兮辭》,在寫陶淵明歸隱之樂的同時,“近暮特嗟時翳翳”也流露出對其生命時光流逝的慨嘆,有一種惋惜之情。③對世道未變的感慨:六百余年后,仍有像詩人這樣的“閑人”步陶淵明后塵,說明多年過去世道仍沒有變化,功利世俗依然難容本真,這是令人可惜的事情,所以“可憐”理解為“可惜”也能說得通,其中蘊含著詩人對現(xiàn)實的不滿和批判。(五)名句名篇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中“_________,_________”兩句寫詞人頭發(fā)稀疏、衣衫單薄,泛舟于浩渺的洞庭湖,盡顯超脫世俗的氣概。(2)同是朋友宴飲,李白在《將進酒》中反客為主,豪言換得佳釀后“_________”;杜甫在《客至》中則主客相宜,直言“_________”,一同喝完杯中酒。(3)古詩中常有“滄海”這個意象,或展現(xiàn)寬闊胸襟,或寄托憂思情懷,或抒發(fā)離情別緒,如“_____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短發(fā)蕭騷襟袖冷穩(wěn)泛滄浪空闊(2)與爾同銷萬古愁肯與鄰翁相對飲(3)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東臨碣石,以觀滄海)二、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20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舊書流通的價值在哪里?就實用特征而言,書是舊的,而內容是新的。在需要者的眼里,書的內容是發(fā)光點,至于紙張之新舊并不重要,甚至因為紙書的載體特點,時光痕跡反而會讓有價值的舊書平添魅力。如果再有著者的簽名、鈐印、題詞,讀者的讀后感,那將更為珍貴,連鑒藏家都會
①
。此外,舊書總比新書更早一步進入收藏品階段,其精品化的進程會加速。例如,1928年出版的舊平裝詩集《花一般的罪惡》在某次拍賣會上的成交價格至于30萬元。在舊書身上聽到金錢的晌聲,這聲音仿佛也不算庸俗,因為對于舊書的“身價”,唯有懂行者才能看出,而能領略舊書風彩的人,又多是讀書眾多、藏書豐富的文化人,他們通過舊書獲得收益,何償不是一種“知識變現(xiàn)”?但若要借書發(fā)家,則尚不至于此。當然,純粹以內容與金錢來衡量舊書的存在價值是片面的。朱自清曾用“舊書如友,新書如客”來形容舊書。將書人格化,是愛書人的習慣。每本舊書,都自帶故事。每一道折痕,每一筆畫線,每一滴落在書封上成為永恒的雨痕,都意味著一本書曾陪伴一個人。因而展讀舊書時,最令人心動的,便是在書頁摩挲間,與歷代書主
②
。因為同樣的喜好,你們把同一本書握在手中;又因不同的欣賞角度,你們對這一本書的重點又有著不一樣的評價傾向。這無疑已經脫離了純粹的對書的閱讀,而實現(xiàn)了某種隱性層面的情感交流。18.請在文中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文中第二段有多處錯別字,請找出三處并加以改正。20.上述文段加點字“至于”的意義用法各有不同,請你結合范例完成梳理。例句釋義教材例句:雙方爭論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天文學上的曠世之爭》)動詞,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文中例句:①__________教材例句: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記念劉和珍君》)
②_________文中例句:在需要者的眼里,書的內容是發(fā)光點,至于紙張之新舊并不重要21.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具有很強的抒情性,請簡要分析。22.先鋒書店準備開展“舊書復活計劃”,旨在架起大眾與舊書的聯(lián)結。請你幫助書店策劃人完善活動方案,其中宣傳標語要求至少使用一種修辭?!芭f書復活計劃”活動策劃(1)宣傳標語。(2)活動簡介。①舊書漂流市集:書友攜舊書交換,設立“以書換書”專區(qū),突出舊書實用價值。②古籍修復體驗:邀請古籍修復師演示并指導書友開展簡易修復培訓,彰顯舊書收藏價值。③書頁故事分享:【答案】18.①愛不釋手(情有獨鐘)②不期而遇(聲氣相通)19.晌聲-響聲、風彩-風采、何償-何嘗20.①但若要借書發(fā)家,則尚不至于此。②介詞,轉移話題,表示另提一事。21.①連用三個“每一”,形成反復,強化了情感積累。②“陪伴”一詞運用擬人修辭手法,賦予書籍人類情感,寫出了人與書籍隱形的情感交流。③整句話由短句過渡到長句,節(jié)奏漸趨和緩,使情感深沉。22.(1)示例:①讓舊書找到新知己,從舊書獲取新知識。②舊書不語,藏千人語;卷帙浩繁,留歲月情。③赴一場舊書新友的美麗邂逅。④品舊書,與歲月對酌。(2)示例:征集帶批注/簽名/讀后感的舊書,邀請舊書主人分享相關故事,體現(xiàn)舊書情感價值?!窘馕觥俊?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詞語(成語)的能力。①由前文“如果再有著者的簽名、鈐印、題詞,讀者的讀后感,那將更為珍貴”可知,這里是說簽名、鈐印等使舊書更珍貴,鑒藏家會對其格外重視喜愛,故可填“愛不釋手”或“情有獨鐘”。愛不釋手:喜歡得舍不得放手。情有獨鐘:指對某人或某件事特別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上面。②由前文“都意味著一本書曾陪伴一個人”,后文“因為同樣的喜好,你們把同一本書握在手中”可知,因同樣喜好握同一本書,與歷代書主有著跨越時空的默契,故可填“聲氣相通”或“不期而遇”。聲氣相通:彼此串通,互通消息,指思想情感有共鳴。不期而遇:意思是沒有約定而遇見?!?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吧温暋钡摹吧巍睉獮椤绊憽?。“晌”指時間(如晌午),“響”指聲音,“響聲”為固定搭配,形容物體發(fā)出的聲音。“風彩”的“彩”應為“采”?!安省倍嘀割伾??!安伞辈疟硎旧耥嶏L度,“風采”指風度神采?!昂蝺敗钡摹皟敗睉獮椤皣L”?!皟敗笔莾斶€的意思?!皣L”表示“曾經”,“何嘗”是副詞,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未曾或并不?!?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掌握同詞異境的意義和用法的能力。①“至于”的第一種意義用法:提出突出事例,表示達到某種程度。由教材例句“雙方爭論得非常激烈,以至于到了不能在一起工作的程度”可知,這里的“至于”表示爭吵的激烈程度。由此,可找出文中例句“但若要借書發(fā)家,則尚不至于此”,這里“至于”表示達到某種程度,指“借書發(fā)家”的程度還沒到這種地步。這個例句可以說明“至于”表示程度的用法。②由教材例句“至于此外的深的意義,我總覺得很寥寥,因為這實在不過是徒手的請愿”可知,這里的“至于”表示話題轉換,另提一事。由文中例句“在需要者的眼里,書的內容是發(fā)光點,至于紙張之新舊并不重要”可知,這里“至于”表示話題轉換,另提一事,從“書的內容”轉到“紙張新舊”的討論。因此,可總結出“至于”的第二種意義用法:介詞,表示話題轉換,另提一事?!?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的能力。①三個“每一”構成的排比句式,形成強烈的節(jié)奏感和韻律美。這種結構不僅增強了語言氣勢,更通過“折痕”“畫線”“雨痕”的遞進式細節(jié)描寫,將書籍的使用痕跡具象化,使讀者能直觀感受到書籍承載的生命記憶。比如,“折痕”象征反復閱讀的痕跡,“畫線”體現(xiàn)讀者與文本的思想碰撞,“雨痕”則暗示書籍陪伴主人經歷的風雨歲月,共同構成書籍的生命敘事。②“陪伴”一詞將書籍人格化,打破了物我界限。這種修辭手法使舊書從“閱讀工具”升華為“情感載體”,暗示書籍與主人之間存在雙向的情感交流,將物理痕跡轉化為永恒的情感印記,通過時間維度的拉伸強化了抒情效果。③前面的短句如鏡頭快速切換,積累視覺意象;后接的長句則如情感宣泄的出口,通過“都意味著”完成從具象到抽象的升華。這種由短句過渡到長句的句式結構,模擬了情感醞釀到迸發(fā)的過程,與內容上從細節(jié)疊加到情感升華的邏輯一致?!?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擬寫活動方案的能力。標語需結合修辭手法(如擬人、對偶)和舊書的核心價值(情感、知識、歷史),活動設計需緊扣文本中“舊書自帶故事”的特點。(1)擬寫宣傳標語需以“主題精準、修辭生動、情感共鳴”為核心,通過擬人、比喻等手法將抽象概念具象化,用短句與關鍵詞增強傳播力,最終讓標語成為活動價值的“微型廣告”,在吸引眼球的同時,引發(fā)受眾對主題的深度認同。如本題,需精準提煉活動核心價值,如“舊書復活計劃”的核心是“舊書新生”“文化傳承”,標語需圍繞“舊書的價值”“新舊聯(lián)結”展開,避免偏離主題??捎眠\用擬人、比喻、對偶、夸張等修辭手法,讓標語“活起來”。(2)設計意圖:通過實物(批注、簽名)和故事分享,強化舊書作為“情感載體”的獨特性,呼應文中“舊書如友”的理念。三、寫作(本題共1小題,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不輕易辜負現(xiàn)在的自己,就是對未來最好的成全。這引發(fā)了即將高中畢業(yè)的你怎樣的聯(lián)想與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認識。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這是一道引語式材料作文題。材料中“不輕易辜負現(xiàn)在的自己,就是對未來最好的成全”這句話,構建了當下與未來的緊密聯(lián)系,蘊含著深刻的時間哲學與人生智慧。“不輕易辜負現(xiàn)在的自己”,強調的是對當下時光的珍視與對自我發(fā)展的負責,它要求我們拒絕虛度光陰、沉溺空想,而是腳踏實地投入學習與成長,在點滴積累中塑造更好的自我;“對未來最好的成全”則點明當下行動對未來的奠基意義,未來的成就與理想并非遙不可及的虛幻,而是由一個個扎實的現(xiàn)在串聯(lián)而成。這其中暗含著“量變引發(fā)質變”的辯證關系,同時也提醒我們,逃避當下的努力、過度期待未來,只會陷入虛無;只有把握現(xiàn)在,才能為未來鋪設通往理想的道路。從時代背景來看,在信息爆炸、節(jié)奏加快的當下,部分年輕人容易陷入“拖延”“躺平”“空想未來”的狀態(tài),材料正是對這種現(xiàn)象的回應,引導即將畢業(yè)的高中生思考如何以積極的姿態(tài)規(guī)劃當下、塑造未來,將個人發(fā)展與時代需求相結合,在奮斗中實現(xiàn)人生價值。寫作時開篇可以從當下高中生常見的“總想著高考后再努力”“總期待未來逆襲”等心態(tài)入手,引出材料觀點,點明珍惜當下與成就未來的必然聯(lián)系。主體部分先論述“為什么要珍惜當下”,引用李大釗“今是生活,今是動力”的名言,結合屠呦呦經年累月實驗終發(fā)現(xiàn)青蒿素、蘇翊鳴堅持訓練終獲冬奧金牌等事例,說明當下的每一份努力都是未來成功的基石;接著探討“如何不辜負現(xiàn)在的自己”,從學習上的專注積累、品德上的自我完善、能力上的全面提升等角度展開,融入“工匠精神”“終身學習”等時代理念;再深入剖析當下與未來的辯證關系,指出過度焦慮未來或沉溺過去都會錯失當下,唯有立足現(xiàn)在,才能讓未來可期。結尾可以呼應開頭,以充滿感染力的語言呼吁即將畢業(yè)的高中生把握高中時光的尾巴,以積極的行動充實當下,用每一個扎實的今天,鋪就通向理想未來的道路,不負青春,不負時代。立意:(1)把握當下時光,鑄就未來輝煌。(2)以今日之耕耘,育明日之繁花。(3)拒絕空想未來,專注踏實當下。
四川省射洪市2024-2025學年高三下學期普通高考模擬檢測語文試題一、閱讀(70分)(一)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材料一:達爾文進化論從本質上改變了我們對地球生命現(xiàn)象的理解,它圍繞生物多樣性的起源與發(fā)展,引導人們探索各種生物之間的親緣關系(或稱進化譜系)。然而,學術界對達爾文進化論的理論體系和科學本質的討論一直爭議頗多,持續(xù)至今。值得一提的是,有“20世紀達爾文”之譽的恩斯特·邁爾在長達80年的跨世紀研究生涯中,除發(fā)表了有關動物進化方面的重要論著外,還特別厘清了達爾文進化論的邏輯架構,將其劃分為五個既可分割又有聯(lián)系的組成部分,即物種可變理論、共同祖先理論、漸變理論、物種增殖理論以及自然選擇理論。其中,自然選擇理論占據(jù)了最為重要的地位,堪稱進化論的靈魂。邁爾杰出的生物學哲學思想為我們全面掌握進化論的理論體系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在達爾文進化論中,具有有益性狀的生物存在差異的繁殖優(yōu)勢被稱為自然選擇,因為是自然來“選擇”提高生物生存與繁殖能力的性狀。如果生物的突變性狀降低其生存與繁殖能力的話,自然選擇就會減少這些性狀在生物群體中的擴散。事實上,人工選擇也是一種類似的過程,但在這種情況下是人而不是自然環(huán)境使生物交配以選擇理想的性狀。最常見的例子莫過于農牧業(yè)和園藝栽培,它們都是通過人工選擇方式來獲得人們所需的家畜品系和園藝植物品種的。達爾文進化論為進化生物學研究提供了比較分析途徑,它基于以下原理:現(xiàn)存生物在結構復雜性及與之相關的功能完善程度上的差異是進化過程中不同進化單位的不同變異速率和程度所致;倘若各進化分支的進化速率相同(恒定),各類群之間相關性狀的差異程度就是該性狀分異時間(進化時間)的函數(shù),因而可以作為衡量類群之間親緣關系的尺度;從連續(xù)地層中發(fā)現(xiàn)屬于同一類群的化石類型在相關器官或性狀上若呈漸變序列,則可據(jù)此推斷這些化石所代表類群的進化歷史。迄今為止,支持進化論的證據(jù)層出不窮。從中華龍鳥化石的發(fā)現(xiàn)到酵母實驗進化的分析,尋找可填補進化缺失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證據(jù)以及確定不同生物類群進化速率的工作不勝枚舉。近年來,比較突出的例子有加拿大北部“大淡水魚”化石的發(fā)現(xiàn)??茖W家們首先根據(jù)上述進化比較原理和已有化石分析預測出淺水魚類向陸地過渡階段的大致時間,隨后將目光投向加拿大北部努維特地區(qū)的埃爾斯米爾島,那里有大約三千七百萬年前的沉積巖。通過四年的艱苦努力,科學家們終于從島上巖層中發(fā)掘出命名為“Tiktaalik”(因紐特人的語言中意為“大淡水魚”)的生物化石,它既具有許多魚類特征(如鰓、鱗片和鰭等),又具有早期四足動物的典型特征,它有簡單的肺,鰭包含骨骼,可形成類似于有肢動物的肢體,用來移動和支撐軀體,適應離水生活?!按蟮~”的發(fā)現(xiàn)具有很高的科學研究價值,它證實了科學家們基于進化論的預測。反過來,對于進化論預測的證實也提高了達爾文理論的可信度。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再次說明,每一門科學理論本質上都要具備對尚未觀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作出預測的能力。(摘編自鐘揚《達爾文進化論的科學本質與貢獻》)材料二:從達爾文主義的發(fā)展歷程來看,生物進化理論經歷了從經典達爾文主義到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的轉變,理論逐漸趨于成熟、完善。達爾文所代表的經典達爾文主義存在明顯的理論缺陷,所揭示的生物進化規(guī)律并不完備。例如,該理論過分強調物種的漸變過程,以至于它無法解釋一些生物進化過程中的“躍變”現(xiàn)象,如寒武紀時期的“生命大爆發(fā)”;該理論過于強調自然選擇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而忽視了生物體對環(huán)境的適應性行為所發(fā)揮的作用。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者在這些方面均做出了改善,他們提出,生物體的適應行為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產生新的自然選擇壓力,導致生物體表型的逐漸變化,并最終通過基因型的作用形成新的性狀?,F(xiàn)代綜合進化論的集大成者恩斯特·邁爾提出,主體的行為在主體的進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勞動在人類進化中所起的作用為生物進化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包括達爾文在內的許多科學家都指出,自然選擇不是導致生物進化的唯一因素,許多其他的進化機制尚未得到探索。達爾文本人就曾經在《物種起源》緒論的結尾處寫道:“我深信自然選擇是變異的主要途徑,雖然并非是唯一途徑?!笨梢?,達爾文對生物進化機制持開放態(tài)度,他并不認為他所論證的自然選擇機制是生物進化的唯一途徑。不少現(xiàn)代科學家也持這一觀點。邁爾就明確指出經典達爾文主義“有些還不完備,而且過于簡單”,他認為傳統(tǒng)的由基因型決定表現(xiàn)型的發(fā)育程序過于簡單,并不是所有的發(fā)育程序都由遺傳因素決定。生物學家瓦格納也批評經典達爾文主義“拋棄了生物體本身和表現(xiàn)型,一味執(zhí)著于對基因型的研究”。雖然主流的生物進化論能對大多數(shù)進化現(xiàn)象提供有力的解釋,但生物進化的全景圖并未被科學家完全探明,以此為依據(jù)簡單否定勞動在人類起源過程中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摘編自李珍《“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新論》)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達爾文進化論理論體系非常復雜,恩斯特·邁爾長期研究,厘清了其邏輯架構,才使我們全面掌握了這一體系。B.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過程類似,但前者的標準在于生物性狀對生存和繁殖的貢獻,而后者則側重于人類的需求。C.“大淡水魚”是證明淺水魚類向陸地過渡這一進化環(huán)節(jié)的關鍵證據(jù)之一,它的發(fā)現(xiàn)提高了達爾文理論的可信度。D.達爾文的進化論面世之初理論并不夠成熟,存在著明顯的理論缺陷,經過很多科學家的研究、補充才日趨完善。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A.自然選擇理論是進化論的靈魂,如果我們忽視自然選擇,一味利用人工選擇繁殖生物,就會撼動進化論的根基。B.在同一區(qū)域發(fā)掘出很多同一類群的生物化石,就可通過研究其相關器官或性狀上的漸變序列推斷其進化歷史。C.“大淡水魚”化石采用了“提出預測—研究理論—發(fā)掘證據(jù)—驗證預測—證明理論”的研究方法,科學合理。D.隨著科學發(fā)展,經典達爾文主義遭到很多現(xiàn)代科學家特別是生物學家的批評,它終將被其他進化理論所替代。3.下列選項,適合作為論據(jù)來支撐“每一門科學理論本質上都要具備對尚未觀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作出預測的能力”觀點的一項是()A.《天工開物》由明代科學家宋應星初刊于1637年,書中詳細敘述了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yè)原料的種類、產地、生產技術和工藝裝備,以及一些生產組織經驗。B.1543年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發(fā)表《天球運行論》,提出“日心說”,其主要內容為:地球繞其軸心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C.袁隆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講述了他的“禾下乘涼夢”:雜交水稻的莖稈像高粱一樣高,穗子像掃帚一樣大,我和大家一起在稻田里散步,在水稻下面乘涼。D.居里夫人在實驗中發(fā)現(xiàn)瀝青鈾礦中的放射性強度遠超所含鈾的放射性,從而發(fā)現(xiàn)了當時還未知的兩種放射性元素,其中鐳的發(fā)現(xiàn)奠定了現(xiàn)代放射化學的基礎。4.下圖為某自然博物館2022年懸掛的“鳥類演化史簡圖”。2025年2月13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在《自然》發(fā)表最新研究成果稱,2023年11月在福建省最新發(fā)現(xiàn)的“政和六閩鳥”是目前全球唯一的、確切的侏羅紀鳥類。請結合文本內容及“鳥類演化史簡圖”向參觀者說明發(fā)現(xiàn)“政和六閩鳥”化石的重要意義。5.恩格斯曾提出著名論斷“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有人認為這一觀點違背了達爾文進化論。請根據(jù)文本內容對這些人的看法加以駁斥?!敬鸢浮?.A2.B3.B4.①此前,對于始祖鳥是否是最早的鳥類,學界存在爭議;②而“政和六閩鳥”化石的發(fā)現(xiàn)毫無爭議地填補了鳥類進化史的空白。③證實了進化論的預測作用,提高了達爾文理論的可信度。④證明同一類群的化石類型在相關器官或性狀上呈漸變序列,據(jù)此推斷鳥類的進化歷史。5.①達爾文認為自然選擇并非物種進化的唯一途徑,說明他承認還有其他途徑。②除了自然選擇,進化主體的行為也在進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勞動就是人作為主體的一種行為。③所以恩格斯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不僅沒有違背達爾文的進化論,反而是對達爾文進化論的完善?!窘馕觥俊緦дZ】這篇閱讀文章通過兩則材料,深入探討了達爾文進化論的科學本質及其發(fā)展歷程。材料一詳細介紹了達爾文進化論的核心理論及其在生物學研究中的應用,強調了自然選擇的重要性,并通過“大淡水魚”化石的發(fā)現(xiàn),展示了進化論預測能力的科學價值。材料二則從經典達爾文主義到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的轉變,指出了經典理論的局限性,并強調了生物體適應行為在進化中的作用。整體上,文章結構清晰,論據(jù)充分,既展示了進化論的科學貢獻,也揭示了其理論發(fā)展的復雜性和開放性。【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才使我們全面掌握了這一體系”錯,根據(jù)材料一“邁爾杰出的生物學哲學思想為我們全面掌握進化論的理論體系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可知,原文說的是“為我們全面掌握進化論的理論體系提供了一種有效的途徑”,而不是“才使我們全面掌握了這一體系”。故選A?!?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A.“就會撼動進化論的根基”錯,由材料二“現(xiàn)代綜合進化論的集大成者恩斯特·邁爾提出,主體的行為在主體的進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勞動在人類進化中所起的作用為生物進化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知。勞動在人類進化中所起的作用為生物進化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可見人工選擇繁殖生物不但不會撼動進化論的根基,反而為生物進化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C.“提出預測—研究理論……”錯,根據(jù)材料一“科學家們首先根據(jù)上述進化比較原理和已有化石分析預測出淺水魚類向陸地過渡階段的大致時間,隨后將目光投向加拿大北部努維特地區(qū)的埃爾斯米爾島,那里有大約三千七百萬年前的沉積巖”可知,“大淡水魚”化石的研究方法應該是“研究理論—提出預測……”。D.“它終將被其他進化理論所替代”錯,根據(jù)材料二“從達爾文主義的發(fā)展歷程來看,生物進化理論經歷了從經典達爾文主義到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的轉變,理論逐漸趨于成熟、完善。達爾文所代表的經典達爾文主義存在明顯的理論缺陷,所揭示的生物進化規(guī)律并不完備……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者在這些方面均做出了改善”可知,原文只是說經典達爾文主義存在理論缺陷,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在一些方面做出了改善,但并沒有說經典達爾文主義會被其他理論替代,且“它終將被其他進化理論所替代”過于絕對。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論點、論據(jù)和論證方法的能力。A.《天工開物》主要是對當時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yè)生產技術等的記錄和總結,屬于經驗性的知識匯總,并沒有對尚未觀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作出預測,不符合題意。B.哥白尼提出“日心說”,這是一種科學理論。該理論對天體的運行方式做出了預測,即地球繞其軸心運轉、月亮繞地球運轉、地球和其他所有行星都繞太陽運轉。在當時,這些天體的具體運行方式尚未被完全觀察到,而“日心說的提出為后來的天文學研究提供了理論基礎,并且通過后續(xù)的觀測和研究得到了證實,符合“每一門科學理論本質上都要具備對尚未觀察到的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作出預測的能力”這一觀點。C.袁隆平的“禾下乘涼夢”是一種對未來的美好愿景和期望,并不是基于科學理論對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的預測,它更多地體現(xiàn)了一種理想和目標,而非科學理論的預測能力,所以不符合要求。D.居里夫人是在實驗中先發(fā)現(xiàn)瀝青鈾礦中的放射性異常,然后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了新的放射性元素,是先有觀察到的現(xiàn)象,再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新元素,而不是先有科學理論作出預測,然后得到驗證,與題干觀點不符。故選B?!?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章內容的理解和概括的能力。①關于始祖鳥爭議方面:在以往鳥類演化研究中,始祖鳥長期被視為早期鳥類代表,但也有觀點對其是否就是最早鳥類存疑?!罢土}鳥”的出現(xiàn),為鳥類起源早期階段提供了新的關鍵證據(jù),有望幫助解決這一長久以來的爭議。②填補進化史空白:從“鳥類演化史簡圖”可知,此前已知最早鳥類相關化石記錄存在時間和種類上的局限?!罢土}鳥”作為確切的侏羅紀鳥類,將鳥類化石記錄往前推進,在時間維度上完善了鳥類進化鏈條,填補了之前未知的演化環(huán)節(jié)空白。③對進化論的作用:依據(jù)材料一,達爾文進化論強調科學理論需具備對未觀察到自然事件或現(xiàn)象的預測能力。“政和六閩鳥”化石的發(fā)現(xiàn),證實了基于進化論所預測的早期鳥類存在的可能性,就像“大淡水魚”化石發(fā)現(xiàn)證實進化論預測一樣,進一步提高了達爾文理論在解釋生物進化方面的可信度。④推斷進化歷史:按照達爾文進化論中通過同一類群化石相關器官或性狀漸變序列推斷進化歷史的原理?!罢土}鳥”作為鳥類化石,其器官、性狀特征可與始祖鳥、后續(xù)鳥類對比分析,從而為準確推斷鳥類從侏羅紀開始的進化歷程提供關鍵依據(jù)。【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①材料二中明確提到達爾文本人在《物種起源》緒論結尾處表明“自然選擇是變異的主要途徑,雖然并非是唯一途徑”,這說明達爾文對生物進化機制持開放態(tài)度,他并不否認在自然選擇之外,還可能存在其他影響生物進化的因素。這就為“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這一觀點在進化理論中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理論基礎,因為這意味著除自然選擇外,其他因素也可推動進化。②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者提出生物體的適應行為能產生新的自然選擇壓力,進而影響生物進化,恩斯特·邁爾也指出主體的行為在主體的進化中起著重要作用。勞動是人特有的主體行為,從這個角度看,勞動可以作為一種影響人類進化的因素存在。所以,從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對進化機制的進一步闡釋中可知,勞動在人類進化中發(fā)揮作用是符合進化理論邏輯的。③基于前面兩點,恩格斯提出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本身”,強調了勞動在人類從猿到人的進化過程中的關鍵作用,這與達爾文不排斥其他進化途徑以及現(xiàn)代達爾文主義對主體行為作用的闡述相契合,并非違背達爾文進化論,而是從人類進化的角度,補充了一種影響進化的重要因素,是對達爾文進化論在人類進化這一特定領域的完善和拓展。(二)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最是花影難掃遲子建在故鄉(xiāng)的春夏,要問什么店鋪的生意最清冷,無疑是花店了。因為這時節(jié)大自然開著豪氣十足的花店,誰能與它爭芳菲呢?花兒開在林間,開在原野,開在山崖,開在水邊,當然,這樣的花兒都是野花,達子香,白頭翁,蒲公英,百合,芍藥,鈴蘭,鳶尾,繡線菊等,它們仿佛彩虹的兒女,紅紅白白,紫紫黃黃的,絢麗極了。這時節(jié)的居民區(qū)也是花團錦簇,農人們栽種在花圃的虞美人,大麗花,步步高,牽?;ǎ鸨K菊等,呼應著菜圃中的土豆花,豆角花,茄子花和倭瓜花。野花和花圃中的花兒,專為悅人眼目的,不肩負給人提供食物的使命,大抵是只開花不問結果,如熱烈的情人,不計前程,恣意盛開。而菜圃中開花的植物,命系人類的餐桌,花開得就規(guī)矩,適度,收斂,除了倭瓜花開大朵,其余的細細碎碎的,它們得留著精氣神兒坐果呀。菜圃中每朵花的背后,都有一個看不見的宇宙,這個宇宙就是果實。西紅柿能否飽滿紅潤,決定了它與雞蛋為伍時,能不能在金黃和雪白之間,為它注入最炫目的落霞;茄子是否碩大,決定了它與鯰魚相遇時,能吸納多少鯰魚肌理的鮮香;豆角是否厚實,決定了它出鍋時是否跟入鍋時一樣的出息,不讓主人的碗盤虧空;土豆是否圓滾滾,決定了它們在被蒸煮的過程中,能否像孩子一樣綻開笑臉;辣椒是否挺實鮮辣,決定了它能為姑娘們省下多少口紅。花圃和山間的花兒還開著呢,菜圃的花兒早就謝了,結了果子。待到秋天,人們收獲了果實,霜也來了。霜是花朵的敵人,它們一來,花季就結束了。被霜打過的花兒,在陽光中耷拉著腦袋,憔悴不堪,滿臉是淚。它們哭也是沒用的,想要綽約的風姿,想要蜜蜂與蝴蝶同歡的快樂,只有等待春回大地了。此時它們也許會羨慕菜圃那些不起眼的花兒,它們結了果,在冬天還活著——誰家的地窖不儲藏著土豆和蘿卜呢?冬天的花朵是什么呢?是雪花和霜花,可這樣的花兒太素白了,又太脆弱了,說化就化,于是喜歡鮮亮顏色的女孩子們,不想讓漫漫長冬為這樣的花兒所統(tǒng)帥,她們在深秋糊窗縫時,就在兩層窗中間的隔層里,造了一個花園。那是獨一無二的梅園。極北的房屋,為了抵御寒流,玻璃窗都是雙層的。這雙層窗,一拃間距。深秋時節(jié),人們在用毛邊紙或是廢報紙糊窗縫時,會在二層窗間,放上二三十公分厚的保暖的鋸末子,然后插幾枝用蠟油捏成的梅花。那時北方偏僻的山村大都沒通電,蠟燭是我們的光明神。蠟燭通常紅白兩色,從供銷社買來。蠟燭將要燃盡時,燭芯氣數(shù)已盡,側歪了身子,人們只得吹滅蠟燭,留下燭頭。女孩子們最喜歡那一塊塊潤澤的蠟燭頭了,尤其是紅色的。我們會把它們珍藏起來,到了糊窗縫時,將收集到的蠟燭頭,放到一個空的鐵皮盒里,坐到火爐上融化了,一手擎著選好的形態(tài)妖嬈的干樹枝,一手在滾燙的燭油和涼水之間飛轉,讓干樹枝瞬間成了干枝梅。捏蠟花要眼疾手快,勇氣也不能少。大拇指和二拇指要緊密團結,先是共同探入滾燙的燭油(有點赴湯蹈火的意味),然后趕緊撤兵,再探入事先備好的一碗涼水中,讓沾在指尖的那層燭油,瞬間冷卻而不失黏性,再飛速移兵至干樹枝,隨你選什么位置,以枝條為主心骨,大拇指二拇指對著它一捏,奇跡出現(xiàn)了,花瓣似的燭油從指尖脫落,一朵粉紅嬌嫩的梅花,燦燦綻放了!一朵,兩朵,三朵,七八朵,數(shù)十朵,干樹枝瞬間春色貫通,梅花點點了!因為女孩手指粗細有別,再加上所蘸蠟油厚薄不同,蠟花有大有小,有胖有瘦,有深有淺。但不管怎么的,它們都是霜雪時節(jié)開得最爛漫的花兒!我們把這樣的梅花,插在二層窗格芳香的鋸末子上,它們就像開在金色的泥土里。這時你封上窗,一個冬天就有花兒看了。這樣的梅園什么時候消失呢?當寒風撤兵,春風長驅直入,把山嶺涂抹上綠色,野花和庭院的花兒姹紫嫣紅時,人們要開窗聞花香鳥語,破敗的梅園也就成為春風中的垃圾,被清理掉了。我很喜歡蘇軾的那首《花影》:“重重疊疊上瑤臺,幾度呼童掃不開。剛被太陽收拾去,又教明月送將來?!被ㄓ霸谂_階搖曳,任憑什么掃把,也掃不開它。這日光和明月下永不消散的花影,就是時光,不管它穿越多少年,總會把美留在人的心頭。就像我遙想逝去的花兒,無論是山間的,還是花圃和菜圃中的,抑或是我們親手在二層窗格打造的梅園,它們沒有隨著時光流逝而被遺忘,而是像風一樣,一直吹拂著我的記憶,不讓它沉睡。哦,還忘了說,我父親當年看我捏蠟花,還幫我修剪過干樹枝呢。他會掰下一些枝條,讓它變得疏朗,且斜斜地朝向一側,好像拱著蝦米腰。我嫌這樣的花枝沒有精神,老態(tài)龍鐘的,撇進爐膛燒掉。他還叫我不要在干樹枝上,捏那么多的蠟花,說花多了反而不受端詳。我才不聽他的呢,那時我和所有的女孩子一樣,覺得花滿枝頭才美。等我到了父親那般的年齡,真正懂得美以后,父親已去了另一世界,再無人為我修剪那樣的梅枝了。而且,我們也不再捏蠟花,村落通了電,我們不用蠟燭了。我們得到了永恒的光明,卻失去窗格里的梅園了。(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作者認為野花與花圃中的花雖然展現(xiàn)出一種無拘無束、自由奔放之美,但不能給人類提供食物,所以不如菜圃中的花重要。B.文章中一些語句既幽默風趣,又富有哲理,如“它們結了果,在冬天還活著”“捏蠟花要眼疾手快,勇氣也不能少”。C.文末關于“父親已去了另一世界”的敘述,主要目的是渲染個人的悲情,與全文對“花影”的哲思關聯(lián)較弱。D.標題中“花影難掃”不僅指對隨季節(jié)變化而逝去的花兒的眷戀,更象征著那些美好的記憶、情感和經歷在心中永恒存在。7.關于文中“蠟梅制作”的描寫,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描寫捏制蠟花的場景時,從珍藏蠟燭頭,到融化燭油、蘸取、冷卻、捏制,每個步驟都描寫得細致入微。B.作者運用“赴湯蹈火”“撤兵”等軍事化比喻,以夸張的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大學課件庫教學課件
- 滄州市中醫(yī)院Lisfranc損傷診斷與治療考核
- 2025黑龍江齊齊哈爾市建華區(qū)北華街道公益性崗位招聘模擬試卷參考答案詳解
- 衡水市中醫(yī)院產科微創(chuàng)手術技術考核
- 2025年廣西南寧市考試招聘中小學教師筆試有關事項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完整答案詳解1套
- 秦皇島市中醫(yī)院氣管插管技術規(guī)范化操作考核
- 2025江蘇蘇州市昆山高新集團有限公司選聘子企業(yè)負責人1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完整答案詳解
- 2025遼寧興城市人民醫(yī)院、中醫(yī)醫(yī)院招聘急需緊缺人才37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模擬題)
- 2025內蒙古新正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高校畢業(yè)生招聘41人(第三期)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參考
- 2025年春季中國光大銀行濟南分行校園招聘(濱州有崗)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歷年真題)
- 2026版一本英語閱讀真題80篇-3年級
- 二級注冊計量師2025年真題解析測試卷(含答案)
- 婚禮婚紗款式指南
- 國開2025年《特殊教育概論》形考作業(yè)1-8大作業(yè)答案
- 2026屆高考備考數(shù)學總復習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 四川數(shù)據(jù)集團有限公司招聘筆試題庫2025
- 2025年鄉(xiāng)鎮(zhèn)工會集體協(xié)商指導員崗位知識面試模擬題及答案
- 基于單片機技術的智能家居遠程監(jiān)控系統(tǒng)設計與實踐
-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蘭州大學)
- 安平絲網知識培訓課件
- 粵教粵科版(2024)小學科學一年級上冊《常見的天氣》教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