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詩詞教學設計實例_第1頁
古典詩詞教學設計實例_第2頁
古典詩詞教學設計實例_第3頁
古典詩詞教學設計實例_第4頁
古典詩詞教學設計實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典詩詞教學設計實例一、課題名稱: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賞析二、授課年級:高中一年級三、課時安排:1課時(45分鐘)四、教學目標1.語言建構與運用:*準確、有感情地誦讀詞作,把握詞的節(jié)奏和韻律。*理解并掌握詞中重要的文言實詞、虛詞及特殊句式,疏通文意,積累古典詩詞語料。*學習“情景交融”、“虛實結合”等藝術手法在詞中的具體運用。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通過對意象的梳理與分析,引導學生深入把握詞作所蘊含的離情別緒。*培養(yǎng)學生對古典詩詞的聯(lián)想、想象能力,體會詞人復雜的情感世界。*引導學生探究柳永詞“婉約”風格的具體體現(xiàn)。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品味詞中凝練、形象、富有表現(xiàn)力的語言,感受其音韻美和意境美。*鑒賞本詞在結構安排、情景處理上的藝術匠心。*嘗試將詞作意境用散文化的語言進行描述,或通過繪畫、音樂等形式進行再創(chuàng)作(課后拓展)。4.文化傳承與理解:*了解柳永的生平及其在詞史上的地位和影響。*理解中國古典詩詞中“離別”這一永恒主題,感受古人的情感表達方式與文化心理。*培養(yǎng)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和敬畏之心。五、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理解詞作通過描繪蕭瑟秋景來烘托離別悲情的“情景交融”手法。2.把握詞人離別時的復雜情感(不舍、傷感、無奈、擔憂等)。3.賞析“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等千古名句的藝術魅力。*教學難點:1.體會詞人在“虛實結合”(眼前實景與別后虛景)中展現(xiàn)的情感深度。2.理解柳永詞“鋪敘展衍,備足無余”的慢詞特點及其在本詞中的體現(xiàn)。3.引導學生將古代離別之情與現(xiàn)代生活體驗相聯(lián)系,產(chǎn)生情感共鳴。六、教學方法與手段*誦讀法:范讀、齊讀、個別讀、配樂讀等多種形式結合,以讀促悟。*情境創(chuàng)設法:利用圖片、音樂等多媒體手段,營造與詞作情感基調(diào)相契合的氛圍。*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設計問題鏈,引導學生主動思考、合作探究,教師適時進行啟發(fā)和總結。*文本細讀法:引導學生關注關鍵詞句、意象、手法,深入文本內(nèi)核。七、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約5分鐘)*情境導入:(播放輕柔而略帶傷感的古典音樂,如《陽關三疊》片段)教師語:同學們,人生自古傷離別。無論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豪邁與牽掛,還是“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豁達與慰藉,都道盡了離別時的復雜心緒。今天,我們將一同走進北宋著名詞人柳永的代表作《雨霖鈴》,去感受一場纏綿悱惻、哀婉動人的秋日離歌。(板書課題及作者)*作者簡介:簡要介紹柳永生平(原名三變,字耆卿,世稱柳屯田、柳郎中),及其詞風特點(婉約派代表,長于慢詞,語言通俗,“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為理解詞作奠定背景知識。(二)初讀感知,疏通詞意(約10分鐘)1.聽范讀:教師范讀或播放名家朗誦音頻,學生注意字音、節(jié)奏、語調(diào)及情感。2.學生自由朗讀:結合注釋,疏通字詞,初步感知詞的內(nèi)容和情感基調(diào)。教師巡視,解答學生字詞疑問(如“凄切”、“驟雨初歇”、“都門帳飲”、“蘭舟”、“凝噎”、“暮靄”、“沉沉”、“經(jīng)年”、“風情”等)。3.齊讀與點評:學生齊讀,教師針對節(jié)奏、情感把握進行簡要點評和指導,強調(diào)“慢詞”的舒緩悠長。(三)再讀探究,品味情感與意境(約20分鐘)1.梳理離別場景與情感脈絡:*提問:這首詞描繪了哪些離別場景?詞人的情感是如何變化的?*引導學生找出關鍵句,概括場景:長亭送別(“都門帳飲無緒”)——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別后想象(“念去去,千里煙波”)。*情感線索:難舍難分(帳飲無緒)——悲痛欲絕(執(zhí)手凝噎)——孤寂凄涼(別后虛景)。2.意象分析,品味“情景交融”:*提問:詞中選取了哪些典型意象來烘托離別之情?這些意象有何特點和作用?*引導學生找出意象:寒蟬、長亭、驟雨、蘭舟、煙波、暮靄、楚天、楊柳、曉風、殘月。*小組討論并代表發(fā)言,教師總結:*“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開篇三句,“寒蟬”點明時節(jié)(秋),“凄切”之聲渲染悲涼氣氛;“長亭”是古人送別之地,本身就帶有離愁;“驟雨初歇”,雨后空氣清冷,更添凄楚。寥寥數(shù)筆,奠定全詞悲苦的基調(diào),情景交融。*“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煙波”、“暮靄”、“楚天”,境界開闊卻又迷蒙,襯托出旅人前途的渺茫和離情的深沉無邊。*“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為千古名句?!皸盍敝C音“留”,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曉風”清冷,“殘月”凄迷。詞人設想酒醒后的情景,將離別的傷感推向高潮。融情于景,以景襯情,凄清之景與孤寂之情完美融合。3.賞析關鍵詞句與藝術手法:*“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細節(jié)描寫,“執(zhí)手”、“淚眼”、“無語凝噎”,將離別時的悲痛、不舍、千言萬語無從說起的復雜情感刻畫得淋漓盡致,具有極強的感染力。(白描手法)*“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直抒胸臆,點出“離別”之苦,“自古”二字將個人情感推及普遍,“更那堪”遞進一層,疊加“冷落清秋節(jié)”的環(huán)境,悲上加悲。*虛實結合:上闋除“念去去”外多為實寫眼前離別場景;下闋“念去去”以下則為虛寫,想象別后旅程的孤獨與凄涼,拓展了詞的意境,深化了情感。(四)拓展延伸,體會風格(約7分鐘)1.討論:結合本詞,談談你對柳永詞“婉約”風格的理解。(語言清麗、情感細膩、意境柔婉、多用白描和鋪敘)2.比較閱讀(簡要提及):與之前學過的豪放派詞作(如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在情感表達、意境營造上有何不同?(不必展開,旨在初步建立風格差異的概念)3.“慢詞”特點感知:引導學生體會本詞在敘事和抒情上的鋪陳展衍,與小令的凝練含蓄形成對比。(五)課堂小結(約2分鐘)*教師總結:《雨霖鈴》以其凄清的秋景為背景,通過對長亭送別的細致描繪和別后情景的想象,層層鋪敘,將離人凄楚悲苦的情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情景交融的藝術手法,生動傳神的細節(jié)刻畫,以及“楊柳岸,曉風殘月”等名句的永恒魅力,使其成為婉約詞中的珍品。希望同學們能記住這份古典的深情,并嘗試用今天學到的方法去品讀更多優(yōu)秀的古典詩詞。(六)作業(yè)布置(約1分鐘)1.必做題:背誦并默寫全詞。2.選做題(二選一):*寫一段200字左右的賞析文字,談談你對“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的理解。*展開想象,將“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這一場景用散文化的語言描繪出來(300字左右)。八、板書設計雨霖鈴柳永(宋)(背景圖:長亭送別,煙雨朦朧)上闋:離別之景(實寫)——悲*寒蟬、長亭、驟雨——凄涼氛圍(情景交融)*帳飲無緒、蘭舟催發(fā)——難舍難分*執(zhí)手相看淚眼、無語凝噎——悲痛欲絕(細節(jié)、白描)下闋:別后之情(虛寫)——更悲*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前路迷茫(情景交融)*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直抒胸臆*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凄清孤寂(融情于景,千古名句)*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離愁綿長風格:婉約(情景交融、虛實結合、鋪敘)九、教學反思(課后填寫)*學生對意象的把握和情感的共鳴程度如何?*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是否合理?*提問設計是否能有效激發(fā)學生思考?*多媒體手段的運用是否恰當、有效?*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