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311∕T 19―2020 麗水香茶生產技術規(guī)范_第1頁
DB3311∕T 19―2020 麗水香茶生產技術規(guī)范_第2頁
DB3311∕T 19―2020 麗水香茶生產技術規(guī)范_第3頁
DB3311∕T 19―2020 麗水香茶生產技術規(guī)范_第4頁
DB3311∕T 19―2020 麗水香茶生產技術規(guī)范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DB3311

浙江省麗水市地方標準

DB3311/T19—2020

代替DB3311/T19—2014

麗水香茶生產技術規(guī)范

2020-01-20發(fā)布2020-02-20實施

麗水市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發(fā)布

DB3311/T19—2020

目次

前言...........................................................................II

1范圍............................................................................1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1

3術語和定義........................................................................1

4生產范圍..........................................................................2

5自然環(huán)境與生產....................................................................2

5.1自然環(huán)境......................................................................2

5.2茶樹栽培......................................................................2

5.3茶園管理......................................................................3

6鮮葉與加工........................................................................4

6.1鮮葉采摘與分級................................................................4

6.2加工..........................................................................4

7質量要求..........................................................................4

8標志標簽及運輸貯存................................................................5

8.1標志、標簽....................................................................5

8.2包裝..........................................................................5

8.3運輸..........................................................................5

8.4貯存..........................................................................5

8.5保質期.......................................................................5

附錄A(規(guī)范性附錄)麗水香茶生產范圍................................................6

附錄B(規(guī)范性附錄)麗水香茶加工工藝................................................7

附錄C(規(guī)范性附錄)麗水香茶質量安全要求及檢驗......................................9

附錄D(規(guī)范性附錄)麗水香茶專用標志...............................................13

I

DB3311/T19—2020

前言

本標準按照GB/T1.1-2009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

本標準與DB3311/T19-2014相比,除編輯性修改外,主要技術內容變化如下:

--—修改了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新增了鳩坑群體種適制性品種;

--—刪除了農藥使用要求中GB4285內容;

--—新增了機采鮮葉分級及等級歸類;

--—修改了加工環(huán)境與設備內容;

本標準由麗水市農業(yè)農村局提出并歸口。

本標準起草單位:麗水市農作物站、麗水市茶葉產業(yè)協(xié)會。

本標準起草人:潘建義、馬軍輝、何衛(wèi)中、葉火香、雷永宏、王碧林、胡惜麗、俞慧玲、劉瑜、

婁艷華、翁偉忠。

本標準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DB3311/T19-2014,本次修訂為首次修訂。

II

DB3311/T19—2020

麗水香茶生產技術規(guī)范

1范圍

本標準規(guī)定了麗水香茶的術語和定義、自然環(huán)境與生產要求、加工方法、質量要求及檢驗規(guī)則、標

志、標簽、包裝、運輸、貯存。

本標準適用于麗水香茶的種植、加工與銷售。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對于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于本文件。

GB/T14456.1綠茶笫3部分:中小葉種綠茶

GB/T191包裝儲運圖示標志

GB276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

GB2763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量

GB7718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

GB/T8302茶取樣

GB/T8304茶水分測定

GB/T8305茶水浸出物測定

GB/T8306茶總灰分測定

GB/T8307茶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測定

GB/T8311茶粉末和碎茶含量測定

GB/T8313茶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類含量的檢測方法

GB11767茶樹種苗

GB/T14487茶葉感官審評術語

GB/T18795茶葉標準樣品制備技術條件

GB/T23776茶葉感官審評方法

GB/T32744茶葉加工良好規(guī)范

NY853茶葉產地環(huán)境技術條件

GH/T1070茶葉包裝通則

GH/T1071茶葉儲存通則

JJF1070定量包裝商品凈含量計量檢驗規(guī)則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年第75號令《定量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9年第123號令《食品標識管理規(guī)定》

3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及定義適用于本標準。

1

DB3311/T19—2020

3.1

麗水香茶

產于浙江省麗水市所轄行政區(qū)域內,具有條索細緊、色澤翠綠、湯色清亮、香高持久、滋味濃爽、

葉底綠明的獨特風格,即“條緊、色綠、香高、味濃”品質特征的綠茶。

4生產范圍

麗水香茶生產范圍,位于東經(jīng)118°41′~120°26′和北緯27°25′~28°57′之間,即浙江省麗

水市現(xiàn)轄行政區(qū)域,見附錄A。

5自然環(huán)境與生產

5.1自然環(huán)境

5.1.1麗水香茶產區(qū)地處浙江省西南部,麗水現(xiàn)轄區(qū)域境內,屬中亞熱帶季風氣候區(qū),氣候溫和,冬暖

春早,光熱資源豐富,無霜期長,雨量豐沛。

5.1.2選擇土壤深厚的紅壤或黃壤種植,土壤pH值4.5~6.5,非石灰?guī)r發(fā)育成土,土壤含石灰0.2%

以下,土壤有機質含量大于1.0%。

5.1.3茶園環(huán)境符合NY853的要求。

5.2茶樹栽培

5.2.1品種

麗水香茶的茶樹品種應選擇麗水市本地適栽的中、小葉品種龍井43、白葉1號、烏牛早、迎霜、鳩

坑群體種等良種為主。

5.2.2苗木質量

苗木質量要求按GB11767規(guī)定執(zhí)行。

5.2.3園地選擇

茶園應選擇保護區(qū)范圍內遠離污染源,并以水土保持為中心,山、水、園、林、路綜合治理,路旁

設溝,四周植樹,以形成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

5.2.4園地開墾

5.2.4.1坡度15°以下半緩坡地直接開墾,翻耕深度50cm以上。

5.2.4.2坡度15°~25°的坡地,按等高線筑梯地,梯面寬應在1.5m以上,然后開墾。

5.2.5種植

5.2.5.1種植時間

春季種植:2月中旬~3月下旬;秋季種植:10月下旬~12月上旬。

5.2.5.2種植密度

單條植:行距120~150cm,株距25~30cm,每公頃苗數(shù)約45000株左右;雙條植:大行距150cm,

2

DB3311/T19—2020

小行距35~40cm,株距25~30cm,每公頃苗數(shù)75000株左右。

5.3茶園管理

5.3.1土壤改良與管理

5.3.1.1保持水土,應經(jīng)常維修和保養(yǎng)茶園排灌水系統(tǒng)和梯田,防止梯壁崩塌和圳道淤塞,達到能排能

灌。

5.3.1.2茶園應定期耕作,適時除草,幼齡茶樹根周圍的雜草直接拔除。

5.3.1.3在高溫,干旱和冰凍季節(jié)到來前的夏初和秋末,宜在茶樹行間鋪草。

5.3.2施肥

5.3.2.1肥料

分為有機肥(遲效性農家肥)和無機肥(速效性化學肥)。

5.3.2.2施肥時期

春茶前施催芽肥,夏、秋茶前追肥,秋冬季,結合深耕施基肥。

5.3.2.3施肥量

5.3.2.3.1幼齡茶園:一年生的幼齡茶園,當年初夏第一次施肥,結合松土,每公頃用尿素30~45kg

兌水稀釋后澆施,夏秋季再追肥1~2次;第二年開始每年分春夏秋三季追肥3~5次,用量應隨樹齡

增長逐年增加。

5.3.2.3.2生產茶園:每生產100kg干茶應施純氮37~40kg,N、P、K肥按3:1:1比例配施,其中

基肥施肥量占總量的60%以上。

5.3.3茶樹修剪

5.3.3.1定型修剪

幼齡茶樹和臺刈茶園應在茶苗移栽定植時用整枝剪在離地15~20cm處剪去主枝;在栽后第二年3月

上旬或春茶打頂采摘后用籬剪在離地30~35cm或在上年剪口上提高10~15cm處修剪;在定植后第三年春

茶采摘后,用籬剪或修剪機在離地45~50cm處修剪。

5.3.3.2輕修剪

成齡茶園可每年或隔年進行一次,春茶采摘后剪去冠面3~5cm的枝葉,陽坡茶園可在秋末冬初進行。

5.3.3.3重修剪

宜在春茶后進行,用整枝剪或重修剪機將衰老茶樹地上部分的枝條剪去1/2或1/3,重新培育樹冠。

5.3.3.4臺刈

宜在春茶后進行,用臺刈鋏或鋒利柴刀將老茶樹離地5cm地上部枝條全部刈去,重新全面塑造樹冠。

5.3.4病蟲害防治

5.3.4.1防治原則

按照綠色植保、公共植保、現(xiàn)代植保的要求,貫徹“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方針,將植物檢疫、

3

DB3311/T19—2020

農業(yè)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學防治相結合。

5.3.4.2防治措施

掌握病蟲害發(fā)生規(guī)律,加強預測預報,做好防治工作。一是開展以農業(yè)措施為主的綜合防治,加強

肥培,清除病蟲源等有效措施,增強抗病蟲能力;二是開展統(tǒng)防統(tǒng)治,做到科學用藥,選用高效低毒低

殘留農藥,嚴格掌握安全間隔期;三是積極保護天敵,應用和推廣生物防治技術。

5.3.4.3農藥使用要求

按GB/T8321的規(guī)定執(zhí)行,控制化學農藥用量。嚴格執(zhí)行農藥安全間隔期,間隔期內不應采摘鮮葉。

6鮮葉與加工

6.1鮮葉采摘與分級

從茶樹上采下的新梢、芽葉,采摘時間為2月中旬~10月中旬,用于同批次加工的鮮葉,其嫩度、

凈度、芽葉組成均勻度應基本一致。鮮葉質量的基本要求是:芽葉完整,色澤鮮綠,新鮮勻凈。

鮮葉質量分為特級、一級、二級、三級;指標應符合表1的要求。

表1麗水香茶鮮葉分級要求

等級質量要求

特級單芽或一芽一葉,芽葉勻整、新鮮無雜質。

一一芽二葉,芽葉勻齊勻整、新鮮、較少魚葉無雜質。

二一芽二葉為主,一芽三葉少于40%,芽葉較完整、勻凈、新鮮無雜質。

三一芽三葉為主,或少量同等嫩度的對夾葉、含少量的單片、新鮮無雜質。

一芽一葉至一芽三葉,以一芽二葉為主,無紅變芽葉,無異味,茶類夾雜物≤5%,無非茶類夾雜物,機采葉

機采鮮葉

經(jīng)鮮葉分級后,并入一二三等級內。

6.2加工

6.2.1加工環(huán)境與設備

按GB/T32744的規(guī)定執(zhí)行。

6.2.2加工工藝

鮮葉攤放——殺青——揉捻——干燥(初干、足干)——篩選整理——提香——成品。具體工藝符

合附錄B的規(guī)定。

7質量要求

麗水香茶的質量要求及檢驗符合附錄C的規(guī)定。

8標志標簽及運輸貯存

8.1標志、標簽

4

DB3311/T19—2020

8.1.1麗水香茶設有專用標志,專用標志見附錄D。使用標志的企業(yè)應符合麗水香茶標志管理的相關

規(guī)定。

8.1.2產品的包裝儲運圖示標志應符合GB/T191的規(guī)定。

8.1.3包裝標志、標簽應符合GB7718及《食品標識管理規(guī)定》的規(guī)定。

8.2包裝

8.2.1包裝容器和材料應干燥、無毒、清潔、無異味,不影響茶葉品質,符合食品包裝要求。

8.2.2接觸茶葉的包裝材料應符合GH/T1070和GH/T1071的規(guī)定。

8.2.3包裝應牢固、防潮、整潔,能有效保護茶葉品質,便于裝卸、倉儲和運輸。

8.3運輸

8.3.1茶葉運輸工具應清潔、干燥、無污染、無異味;不得與有毒、有異氣味、易污染的物品混裝混

運。

8.3.2運輸時應保持平穩(wěn),防潮、防雨、防曝曬。裝卸時輕卸輕放。

8.4貯存

8.4.1不應與有毒、有害、有異味、易污染的物質接觸。

8.4.2茶葉應存放在清潔陰涼、干燥避光、無異味,并有防潮設施且周圍環(huán)境無異味、無污染的專用

倉庫或專用冷庫內。

8.5保質期

在本標準8.2、8.3、8.4規(guī)定的條件下,產品保質期為18個月。

5

DB3311/T19—2020

附錄A

(規(guī)范性附錄)

麗水香茶生產區(qū)域范圍

麗水香茶生產區(qū)域范圍見圖A.1。

圖A.1麗水香茶生產區(qū)域范圍

6

DB3311/T19—2020

附錄B

(規(guī)范性附錄)

麗水香茶加工工藝

B.1工藝流程

鮮葉攤放——殺青——揉捻——干燥(循環(huán)滾炒初干、足干)——篩選整理——提香——成品

B.2炒制工具

滾筒殺青機、汽熱殺青機、揉捻機、解塊機、炒(烘)干機等。

B.3工藝要點

B.3.1攤青

B.3.1.1攤青場地應清潔衛(wèi)生、空氣流通、無異味。

B.3.1.2鮮葉采摘后,應及時攤放,攤放應使用專用工具(厚度不超過5cm)或設施。

B.3.1.3不同等級、不同品種、上、下午鮮葉分開攤放,分別付制。

B.3.1.4攤青時間因葉因時而定,葉色變暗,葉質柔軟,折梗不斷為適。攤青過程中要適當翻葉,要

輕翻、翻勻,減少機械損傷。

B.3.2殺青

B.3.2.1用滾筒殺青機或汽熱殺青機等殺青機械連續(xù)殺青,滾筒殺青機筒體溫度達到280~300℃時投

葉。

B.3.2.2殺青程度:殺透殺勻,青草氣散失,殺青葉失重15%~20%,至手捏不粘,茶香顯露時即可。

B.3.3揉捻

B.3.3.1殺青葉必須經(jīng)攤涼后才可揉捻。

B.3.3.2采用輕壓長揉方式,揉捻時間根據(jù)原料嫩度不同宜控制在1小時以上,壓力掌握“先輕后重、

逐步加壓、輕重交替、最后松壓”的原則進行。

B.3.3.3揉捻出葉后及時解塊。

B.3.4干燥

B.3.4.1采用循環(huán)滾炒工藝,初干分炒濕坯、炒毛坯進行。炒濕坯在炒(烘)干機或滾筒殺青機中進

行,溫度控制在120~130℃左右,程度至手握有觸手的感覺即可起鍋攤涼。炒毛坯在滾筒殺青機或炒(烘)

干機中進行,溫度控制在80~100℃左右,炒至八成干時起鍋攤涼。

B.3.4.2滾足干在滾筒殺青機或炒(烘)干機中進行,溫度掌握在60~80℃,炒至手捏成粉末,含水量

7%以下時起鍋攤涼。

B.3.5篩選整理

茶葉出鍋攤涼后通過色選篩分、揀剔等手段,去除茶片,揀梗剔雜。

B.3.6提香

在提香機或滾筒殺青機、烘干機中進行,溫度掌握50~70℃,至手捏成粉末,含水量5.5%以下時攤

涼,分級歸堆。

7

DB3311/T19—2020

附錄C

(規(guī)范性附錄)

麗水香茶質量安全要求及檢驗

C.1基本要求

C.1.1應具有麗水香茶的自然品質特征和其固有的色、香、味、形,無異味、無劣變。

C.1.2應潔凈,不含非茶類夾雜物,不著色、不添加任何添加劑。

C.2感官品質

C.2.1麗水香茶葉品質以感官審評為主,各級品質指標應符合標準實物樣。分別為其品質的最低要求,

每二年換樣一次,實物標準樣的制備應符合GB/T18795的規(guī)定。

C.2.2麗水香茶各級感官品質特征見表C.1。

表C.1麗水香茶各級感官品質特征

等級外形湯色香氣滋味葉底

嫩綠明亮勻整

特級條索緊細嫩綠顯毫嫩綠明亮嫩香持久鮮爽

以一芽一葉為主

黃綠明亮成朵

水一級條索緊實翠綠顯毫清澈明亮清香持久清爽

多為一芽二葉

綠明亮成朵稍有單張

茶二級條索緊結色澤綠潤綠明亮清香持久鮮醇

以一芽二、三葉為主

綠尚亮有單張、嫩莖

三級條索尚緊結色澤墨綠綠尚亮純正持久鮮濃

多為一芽三葉

C.2.3各等級產品中的梗、樸、片不得超過實物樣的含量,并不得帶有紅梗、紅葉、紅湯及煙焦異味

現(xiàn)象。

C.3理化指標

理化指標應符合表C.2的規(guī)定。

C.4質量安全指標

C.4.1污染物限量應符合GB2762的規(guī)定。

C.4.2農藥殘留限量應符合GB2763的規(guī)定。

表C.2麗水香茶理化指標

指標

項目

精品、特級一級二級三級

水分(%)≤6.5

水浸出物含量(%)≥36.0

總灰分(%)≤7.0

碎末茶含量(%)≤2.0

糖份(以還原糖計%)≤5.0

8

DB3311/T19—2020

C.5凈含量

定量包裝規(guī)格由企業(yè)自定,凈含量負偏差應符合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2005年第75號令《定量

包裝商品計量監(jiān)督管理辦法》。

C.6檢驗方法

C.6.1取樣

按GB/T8302規(guī)定執(zhí)行。

C.6.2感官檢驗

按GB/T14487和GB/T23776規(guī)定執(zhí)行。

C.6.3水分檢驗

按GB/T8304規(guī)定執(zhí)行。

C.6.4水浸出物檢驗

按GB/T8305規(guī)定執(zhí)行。

C.6.5總灰分檢驗

按GB/T8306規(guī)定執(zhí)行。

C.6.6碎末茶檢驗

按GB/T8311規(guī)定執(zhí)行。

C.6.7質量安全指標檢驗

C.6.7.1污染物限量按GB2762的規(guī)定執(zhí)行。

C.6.7.2農藥殘留限量按GB2763的規(guī)定執(zhí)行。

C.6.8凈含量檢驗

按JJF1070規(guī)定執(zhí)行。

C.7檢驗規(guī)則

C.7.1組批規(guī)則

產地抽樣以同一工藝、同一規(guī)格、同一生產周期加工的茶葉為一個檢驗批次。

C.7.2檢驗分類

C.7.2.1出廠(交收)檢驗

C.7.2.1.1每批產品出廠前,必須進行檢驗,檢驗合格并附有產品合格證的產品方可出廠交收。

C.7.2.1.2出廠檢驗項目為感官品質、水分、碎末茶、凈含量、包裝標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