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_第1頁
2025年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_第2頁
2025年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_第3頁
2025年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_第4頁
2025年部編版二年級語文上冊《第五單元》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五單元?閱讀

教材分析

人文主題

本單元圍繞“思維方法”這一主題編排了《坐井觀天》《寒號鳥》《我要的是葫蘆》三篇課文。

三篇故事篇幅短小、內(nèi)容淺顯、情節(jié)有趣,主人公形象鮮明,故事寓意深刻,適合通過問題引導學

生思考,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

課文編排

《坐井觀天》是一篇短小精悍又寓意深刻的寓言故事,課文主要通過青蛙和小鳥精簡傳神的三

次對話,講述了一個含有深刻寓意的故事?!逗桒B》是一則廣為流傳的民間故事。通過講述寒冬

籽近,喜鵲和寒號鳥對待做窩的不同態(tài)度、不同做法以及不同結(jié)果,向我們傳遞了一個道理:美好

的生活要靠辛勤的勞動創(chuàng)造。只顧眼前、不想將來的人必定會受到慘痛的教訓,這樣的人才是真的

傻.《我要的是葫蘆》是一則篇幅短小、語言精練的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只想要葫蘆,卻對葉

子上的魴蟲置之不理,導致小姐蘆都落光了的故事。

語文要素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初步體會課文講述的道理,感受和體會課文表達的多樣性,學習表達”,

這是繼一年級下冊根據(jù)信息做葡要推斷,訓練邏輯思維的又一提升訓練,為中高年級學習借助課文

內(nèi)容從不同角度思考、提出和解決問題,進而了解人物的思維過程作了鋪墊。

學情分析

學生的身心特點學生.的認知基礎和經(jīng)驗

學生的個體差異可能遇到的困難

其他

單元核心目標

1.讓學生在閱讀中主動識字,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讓學生在朗讀和想象中感悟語言,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培養(yǎng)學生讀故事的興趣,使他們樂讀

故事,會讀故事。

3.通過情境說話、角色體驗等方法,讓學生感悟事理,培養(yǎng)學生看問題、想問題的能力。

單元任務群目標

任務群類型任務群目標

1.認識42個生字,讀準2個多音字;在識字中學詞,認識常見的交通工具。

2.會寫27個字;了解漢字'‘左短右長”“左長右短”的間架結(jié)構(gòu),在田字格中練

習書寫c

基礎型學習任務群

3.會寫30個詞語;積累帶“言、語”的四字詞語,能猜測詞語的意思。

4.能用帶“的”字的短語寫句子。

5.積累關(guān)于讀書學習的名句。

1.讓學生在閱讀中主動識字,培養(yǎng)學生自主識字的能力。

2.讓學生在朗讀和想象中感悟語言,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培養(yǎng)學生讀故事的興趣,使

他們樂讀故事,會讀故事。

3.通過情境說話、角色體驗等方法,讓學生感悟事理,培養(yǎng)學生看問題、想問題的能力。

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

4.學習多音字據(jù)義定音法。

5.和別人商量事情,要用合適的語氣,并把自己的想法說清楚。

1.推薦閱讀:《寓言故事》。

2.實踐活動: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用想象、質(zhì)疑、比較、討論、評價等學習方式,

感悟故事中的人和事,引導學生大膽交流自己的想法,培養(yǎng)學生主動讀故事的

拓展型學習任務群

興趣a

單元發(fā)展型學習任務群教學設計

廣朗讀課文,讀好對話語氣

讀故事,

--明確二者說法、想法、做法的不同

明道理

(明白種葫蘆的人錯在哪

廠體會別人商量的語氣

遇到事,

--練習跟別人商量事情

會商量

(總結(jié)經(jīng)驗該怎么商量

<根據(jù)詞義判字音

遇問題.

補充句子更美妙

善思考

:我會背誦我會說

讀《刻舟求劍》,明其中道理

讀寓言,

懂方法

生活中類似的人或事

?坐井觀天

?核心素養(yǎng)目標

文化自信:隨文識字,隨文理解和掌握“井沿、大話、無邊無際”等詞語。

語言運用: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nèi)容。

思維能力:通過反復朗讀,借助提示,流暢、完整地復述故事。

審美創(chuàng)造:通過自己的感受、理解,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文字美及學習語文的

樂趣。

?課前解析

關(guān)注題目:“坐井觀天”是一個成語,用來比喻眼光狹小,看到的有限??梢月?lián)系另一個成語“井

底之蛙”(比喻那些見識狹小的人)來理解。

關(guān)注課文:課文共有7個自然段。故事的發(fā)展按照青蛙和小鳥相遇之后的對話依次展開,條理清晰。

“哪”在課文中山現(xiàn)兩種讀音,讓學生對比朗讀,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哪”放在句末時讀輕聲。

關(guān)注插圖:本文的插圖中,小鳥和青蛙分別居于井外世界和井內(nèi),也正是因為所處位置的不同,才

導致了二者的眼界不同,所以看待事物和問題的觀點也不同。

關(guān)注詞語:將詞語放到課文的語境中去理解會事半功倍,也可以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詞語的

意思并記憶。

?教學目標

1.認識“觀、沿”等9個生字,會寫“觀、呀”等7個字,會寫“坐井觀天、哪兒”等7個詞語。

(重點)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重點)

3.能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它們的說法不一致的原因,體會故事寓意。(難點)

?課前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I第一課時I-----------------

課時目標

1.認識“觀、沿”等9個生字,會寫“觀、呀、答”3個字,會寫“坐井觀天、哪兒”等7個詞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找出對話,明確兩者爭論的問題,初步理解文章寓意。

(2)理解“弁沿”一詞。

①引導學生利用課文插圖以及圖片了解“井沿”的意思。

“井沿”就是“井口的邊緣部分”,“沿”就是“邊”的意思。

②聯(lián)系生活思考:說說你還知道哪些“沿”。

預設:碗的邊緣叫碗沿;河流的邊緣叫河沿。

(3)觀察圖畫,同桌說一說青蛙和小鳥的相遇。

建議:一個站著;一個蹲著,手做圓圈狀。

3.學生自由朗讀第2?7自然段,感知青蛙和小鳥的對話。

要求:把課文讀正確,讀不準的字借助拼音多讀幾遍;用不同顏色的線分別畫出青蛙和小鳥說的話。

(出示課件9、10)

學生根據(jù)教師提示,找出三組對話,在文中勾畫出相關(guān)句子。

四、研讀對話,揭示寓意

1.學習第一次對話,r解青蛙和小鳥生活的環(huán)境。

(1)引讀:青蛙先問了什么問題?小鳥是如何回答的?(出示課件ID

(2)師生對讀,體會青蛙打招呼的文明禮貌行為和小鳥飛了一百多里后口渴的情形。指導學生讀準多

音字“哪”的三聲。

(3)引導學生思考,著重理解:“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說明了什么?

預設1:“飛了一百多里”說明天很大很大,小鳥飛也飛不完。

教師明確:“一百多里”大約相當于我們的操場(以20()米的操場為例)200多圈,說明了天本身就

很大。

預設2:“口渴了”說明小鳥飛累了,也說明小鳥飛了很遠,暗示天很大。

(4)拓展想象:飛了一百多里,你覺得小鳥飛過了什么地方呢?(出示課件12)

小鳥飛過了,飛過了,飛過了,飛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來找

點兒水喝。

用“小鳥可能飛過了……”這樣的句式練習說話。

預設:飛過了高山、草原、大海、沙漠……

2.過渡:小鳥飛了這么遠的路,看見了這么多東西,所以它見多識廣!可是,青蛙相信小鳥說的話嗎?

你是怎么知道的?讓我們下節(jié)課再繼續(xù)學習第二次對話。

五、鞏固基礎,規(guī)范書寫

1.請同學們認真觀察“觀、呀、答”3個字,說說在書寫時,我們需要注意什么。(出示課件13)

2教師指導學生書寫,提示書寫要點。

3.學生練寫。

要求:想好字的結(jié)構(gòu)布局再下筆,每個字在書上描一寫二。書寫時注意坐姿和握筆姿勢。

4.集體講評。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品,屏幕呈現(xiàn),然后師生合作講評。

六、總結(jié)歸納,布置作業(yè)

1.課堂演練。(出示課件14)

2.課堂小結(jié)。(出示課件15)

3.課后作業(yè)。(出示課件16)

-------------------I第二課時I-------------------

課時目標

1.會寫“話、抬、能、信”4個字。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小鳥和青蛙的對話。

3.能明確小鳥和青蛙爭論的問題,知道它們的說法不一致的原因,體會故事寓意。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引出故事

1.上節(jié)課我們知道了一只落在井沿上的小鳥和坐在井里的青蛙在相遇之后發(fā)生了爭論,誰還記得它

們爭論的是什么問題?它們兩個中間發(fā)生了幾組對話呢?(出示課件17)

預設:爭論的是“天有多大”這個問題。一共有三組對話。

教師過渡:那么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繼續(xù)學習,從它們的對話口判斷誰的說法正確。

2.學習第二次對話,明確各自的觀點。

(1)分角色朗讀第二次對話。(出示課件18)

提示學生“哪”在句尾讀輕聲,但感情強烈。

(2)理解“大話”的意思、。

①教師明確:“大話”就是次牛、夸張、不切實際的話。

②分清“謊話”和“大話”的區(qū)別。

(3)理解“無邊無際”的意思。

①教師講解:“無邊無際”就是無限廣闊,沒有邊際的意思。

②想象拓展說話:還有什么可以說是無邊無際的?

預設;大海、沙漠、田野……

(4)圈畫句子“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啟發(fā):其實青蛙是想說一一

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

預設: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

教師補充:這說明青蛙對小鳥的話表示懷疑,不相信。

(5)青蛙和小鳥因為天有多大而發(fā)生爭論。說一說:它們分別是什么觀點?(出示課件19)

預設:青蛙認為“天不過井口那么大”。(板書:井口那么大)

小鳥認為“天無邊無際,大得很”。(板書:無邊無際)

(6)學生讀一讀,比較下面的句子。(出示課件20、21)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還用飛那么遠嗎?

天不過井口那么大,不用飛那么遠。

教師小結(jié):笫一句感情更強烈,更能表現(xiàn)出青蛙對小鳥的懷疑,突出了它的自以為是。

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大得很哪!

你弄錯了。天無邊無際,很大。

教師小結(jié):第一句用了感嘆的語氣,突出了天的大,表現(xiàn)了小鳥的見多識廣。

3.學習第三次對話,找出雙方說法不一致的原因。(出示課件22)

(1)引讀:小鳥說天空無邊無際,青蛙想到自己一抬頭就能看到天,認為天空只有井口那么大。青蛙

笑了,說:““

教師指名讓學生讀。

預設:朋友,我天天坐在井里,一抬頭就能看見天。我不會弄錯的。

點撥:這部分對應了課文題目“坐井觀天”。

(2)引讀:小鳥也笑了,說:“”教師指名讓學生讀。

預設:朋友,你是弄錯了。不信,你跳出井來看一看吧。

(3)小組探究;青蛙為什么笑了?小鳥為什么也笑了?

教師明確:青蛙的笑是自以為是的笑,說明它很自大:小鳥的笑是無奈的笑,它是在誠心誠意地提出

建議。

(4)啟發(fā)思考:青蛙和小鳥到底誰弄錯了?為什么?

同桌討論,全班交流,初步感知課文寓意。

預設:小鳥說得對,青蛙弄錯了。因為青蛙整天都坐在井旦,看不到全部的天。

(5)“紙筒游戲”。(出示課件23)

請同學們拿出一張紙或者一個薄本,卷成圓簡狀,把天花板當成天,先不用卷筒看一下“天”,再將

左眼閉上,將卷筒放到右眼上去看“天”,做完后和同桌交流一下你的發(fā)現(xiàn)。

通過交流讓學生了解:青蛙天天坐在井里,高高的井壁擋住了它的視線,就像我們卷起紙筒看天一樣,

所以它目光短淺、所見有限,它的觀點是錯誤的。(板書:目光狹小)

二、創(chuàng)編對話,揭示寓意

1.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續(xù)編對話。

(1)同學們,如果青蛙接受了小鳥的勸告,跳出了井口,它會看到什么,想些什么,說些什么?(出示課

件24)

學生根據(jù)課件上的句子說一說,教師指導。

(2)如果你是此時的青蛙,你會在心里對自己說些什么呢?

預設:我真是太自以為是、目光短淺了.

2.探討寓意:學完這篇寓言故事,你懂得了什么?你想對井底的青蛙說些什么呢?(出示課件25)

學生發(fā)言,教師指導。

教師小結(jié):這個寓言故事告訴我們,看問題、認識事物,站得要高,這樣才能見多識廣,看得全面。

我們不能像井底的青蛙一樣眼界狹窄,對萬千世界認識不足,見識短淺又盲目自大。老師希望每一位同學

都要從小多學知識,多讀書,多走出去看看,不斷增長自己的見識,才不會成為一個像井底之蛙一樣的人。

(板書:看得全面)

設計意圖:低年級學段學生的課堂參與性和興趣緊密相關(guān)。創(chuàng)編對話,延續(xù)故事這一環(huán)節(jié)的

設置,有助于學生發(fā)揮想象,鍛煉學生的思維和語言能力,從而更深刻地理解課文中心,把

握寓意。同時又能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

三、仔細觀察,練習書寫

1.出示“話、抬、能、信”4個字,請學生觀察,想一想在書寫時需要注意什么。(出示課件26)

2.教師指導學生書寫,提示書寫要點。

四、總結(jié)拓展,布置作業(yè)

1.梳理結(jié)構(gòu)。(出示課件27)

2.課文小結(jié)。(出示課件28)

3.拓展延伸:出示《守株待兔》的寓言故事,學生說說自己的收獲。(出示課件29)

4.課堂演練。(出示課件30)

5.課后作業(yè):給家人講講《坐井觀天》的故事,并談談自己的想法。(出示課件31)

板書設計

井「青蛙一井口那么大一目光狹小

觀爭論天

天有多大

小烏一無邊無際一看得全面

教學反思

在教學中,我重點引導學生在熟讀的基礎上,理解課文,把握寓意。在初讀課文時,引導學生在多輪

朗讀、識字認字的基礎上掃清閱讀障礙,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同時注重質(zhì)疑問難,設置閱讀期待。在精讀

課文階段,充分利用分角色朗讀和重點句對比朗讀的方式,引導學生結(jié)合實際,理解課文內(nèi)容。最后在學

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適當拓展,根據(jù)寓言故事的特點,創(chuàng)設了續(xù)編故事的環(huán)節(jié),啟發(fā)學生想象,充分體會

課文所包含的寓意。通過學習這篇寓言故事,不但讓學生學習了知識,還教育學生懂得如何看待問題、

認識事物,使學生學會明辨是非、認知世界,提高了學生對事物的認知能力。

o寒號鳥

?核心素養(yǎng)目標

文化自信:通過寒號鳥與喜鵲的對比,引導學生理解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未雨綢繆”“勤勞務實”

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價值觀。

語言運用:通過學習生字新詞,掌握正確的發(fā)音和書寫,提高學生的字詞認讀能力;能流利、有

感情地朗讀課文,增強語感。

思維能力:體會“得”字短語的意思,感受“得”字短語運用的準確恰當,精妙生動。

審美創(chuàng)造: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jié)果的,美好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得到的道理。

?課前解析

關(guān)注課文:本文是一篇運用對比手法的寓言故事,全文共9個自然段,按照時間順序展開,結(jié)構(gòu)清

晰,文中寒號鳥和喜鵲的兩次對話反映了各自的性格和想法,讀起來富有節(jié)奏,生動有趣。

關(guān)注插圖:課文第一幅插圖中喜鵲忙著銜樹枝做窩,寒號鳥卻躺在崖縫里休息。第二幅圖寒冬臘月,

喜鵲在枝頭呼喚寒號鳥,寒號鳥卻已凍死在崖縫里。

關(guān)注生字:本課需要學習多音字“號、當”,可以通過組詞或者辨別字義等方法加以區(qū)分。會認字

可以利用圖片、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等方法理解字義。也可以調(diào)動已有的識字經(jīng)驗、形近字比較、加一加、減

一減等方法識字。會寫字可以根據(jù)字的結(jié)構(gòu)進行歸類學習,從整體上把握書寫規(guī)律。

關(guān)注詞語:重點理解“得過且過”的含義,可以聯(lián)系寒號鳥對于做窩的態(tài)度理解成語的意思。除此

之外還要重點掌握“得”字短語的使用方法,“得”字的前面是形容詞,“得”字的后面是補語。

?教學目標

1.認識“鵲、尋”等1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號、當”,會寫“陣、做”等8個字,會寫“當作、

前面”等14個詞語。(重點)

2.分角色朗讀課文,理解造成喜鵲和寒號鳥不同結(jié)局的原因。(重點)

3.能說帶“得”字的短語。能根據(jù)提示,說說寒號鳥和喜鵲的故事。(重點)

4.聯(lián)系生活實際,加深對故事寓意的理解。(難點)

?課前準備

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鵲、尋”等15個生字,讀準多音字“號、當”,會寫“陣、做、凍、第”4個字,積累數(shù)

量同。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知寒號鳥和喜鵲的生活環(huán)境以及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

教學過程

一、導入談話,引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大自然中有很多種鳥,你知道哪些呢?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相機指導。

教師導入: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寒號鳥》這篇文章。學生齊讀課文題目。(板書:寒號鳥)

2.了解寒號鳥。(出示課件3)

3.學習多音字“號”。

“號”在詞語“寒號鳥”和“哀號”中出現(xiàn).理解“哀號”就是“悲哀地號哭”的意思,“號”就

是大聲哭的意思,可以和以前學習的第四聲“口號、學號”比較學習。

學生再次齊讀課文題目。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課文。(出示課件4、5)

要求:(1)自由朗讀課文,借助拼音把生字讀正確,把句子讀通順。(2)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學認字。

教師出示生字,指名讓學生拼讀。(出示課件6)

(1)開火車讀,教師相機糾正讀音。

(2)學習多音字“當”。

教師講解“當”字的兩個讀音,學生根據(jù)字義組詞并造句,教師相機指導.

(3)識字游戲。(出示課件7)

三、再讀文本,整體感知

1.帶著問題再讀課文。

(1)默讀課文,說一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出示課件8)

課文的主人公是和。喜鵲住在,而寒號鳥不聽勸告,結(jié)果

教師指名讓學生填寫空白處。

(2)文章是按照什么順序來寫的?畫出關(guān)鍵句。(出示課件9)

預設:文章是按照時間順序來寫的。關(guān)鍵句是“幾陣秋風,樹葉落盡,冬天快要到了“''冬天說到

就到,寒風呼呼地刮著”“寒冬臘月,大雪紛飛”。

2.厘清文章脈絡。

教師小結(jié):課文第2?4自然段寫的是“冬天快要到了”的事;第5?7自然段寫的是“冬天到了”

的事;第8、9自然段寫的是“寒冬臘月”的事。

四、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1.學習第1自然段,圖文結(jié)合理解語句。

講解住所:教師指名讓學生讀第1自然段,其他同學邊聽邊想象,說一說喜鵲和寒號鳥分別住在哪

里,(出示課件10)

學生匯報。

根據(jù)圖畫,明確住所:喜鵲的家在大楊樹上,寒號鳥的家在崖縫里。引導學生觀察寒號鳥和喜鵲的

住處。

教師提問:從圖上看,這對鄰居的家有什么不同?

預設:寒號鳥的住處是隨便找的崖縫,不夠保暖;喜鵲的窩是自己做的,很暖和。

2.學習第2?4自然段:冬天快要到了。(板書:冬天將到)

(1)幾陣秋風,樹葉落盡,冬天快要到了。喜鵲和寒號鳥分別是怎么做的?(出示課件1D

(2)引導學生品讀句子,體會喜鵲的勤勞。

出示句子:喜鵲一早飛出去,東尋西找,銜回來一些枯草,就忙著做窩,準備過冬。

①圈畫出“一早”,說說這體現(xiàn)了什么。

預設:體現(xiàn)了喜鵲出去勞作的時間很早。

②要求:圈畫出喜鵲的動作,讀一讀,說一說:從中你看到了一只怎樣的喜鵲呢?

預設:喜鵲做窩非常艱辛,抓緊時間做窩,亳不懈怠。說明喜鵲非常勤勞。(板書:喜鵠做窩)

③角色扮演,教師采訪“喜鵲”。

問題預設:你為什么不多睡一會兒,而是一大早就起來東尋西找呢?喜鵲可能飛過哪些地方?是如何

尋找枯草的?這么暖和的天氣,為什么不多和小伙伴們玩一會兒?銜枯草多麻煩,現(xiàn)在住的窩不是很好嗎?

(3)引導學生抓重點詞語品讀,體會寒號鳥的懶惰。(出示課件12)

出示句子:寒號鳥卻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來睡覺。

教師指導學生品讀,在喜鵲最忙碌的時候,寒號鳥是怎樣做的?讀句子,把感受最深的詞語畫出來。

預設:“卻”字說明寒號鳥和喜鵲的行為完全相反。“只知道出去玩,累了就回來睡覺”說明它天

性籟惰、得過且過。(板書:寒號鳥睡覺)

(4)過渡:看到自己的鄰居每天玩和睡覺,喜鵲是怎么勸它的?它聽了嗎?分角色朗讀課文第2?4自

然段,邊讀邊看看寒號鳥的命運。(出示課件13)

學生讀課文后回答問題。

(5)出示喜鵲和寒號鳥的第一次對話,學生分角色朗讀。(出示課件14)

①交流思考:喜鵲在勸寒號鳥做窩的時候,是用什么語氣來勸的?寒號鳥又是用什么樣的語氣來回答

的呢?

預設1:喜鵲的語氣是關(guān)心、急切的。

預設2:寒號鳥的語氣是不在乎、懶洋洋的。

②小組合作,練習對話。一個人當喜鵲,一個人當寒號鳥,一個人說旁白。

指導朗讀:練習中教師給予適當?shù)囊龑?,喜鵲的話急促一些,擔心一些,讀出真誠的語氣,寒號鳥

的話音要拖得長一些,讀出不耐煩的語氣。

點撥:寒號鳥“躺在崖縫”這個動作,表現(xiàn)出了它的懶惰。

五、識記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生字“陣、做、凍、第”,觀察生字結(jié)構(gòu)。(出示課件15)

2.教師范寫,講述書寫要點。

3.學生描一寫二,教師巡視檢查,對于書寫存在問題的學生及時進行筆畫、筆順的指導。

4.同桌互評,對于寫得不好的筆畫及時進行改正。

六、總結(jié)歸納,布置作業(yè)

1.課堂演練。(出示課件16)

2.課堂小結(jié)。(出示課件17)

3.課后作業(yè)。(出示課件18)

---------I~第二課時I---------

課時目標

1.會寫“像、冷、冰、亮”4個字,理解“得過且過、哆啜”等詞語的意思,體會“得”的用法并運

用,

2.能分角色朗讀課文。能根據(jù)提示,說說寒號鳥和喜鵲的故事。

3.懂得懶惰、得過且過是沒有好結(jié)果的,幸福的生活只有通過辛勤勞動才能得到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回顧,導入新課

復習導入:說?說這個故事里有什么動物,它們在冬天來臨之時分別是怎么做的。(出示課件19)

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問題。

二、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1.學習第5?7自然段:冬天說到就到。

(1)讀第5?7自然段,看看冬天到了,喜鵲和寒號鳥分別有什么不同。(出示課件20)

喜鵲:住在溫暖的窩里。(喜鵲很溫暖,是因為它勤快,做了窩。)

寒號鳥:在崖縫里凍得直打移嗦。(寒號鳥凍得直打哆嗦,是因為它懶惰,沒有做窩。)

(2)過渡:冬天到了,喜鵲看到寒號鳥還是沒有做窩,喜鵲是怎么勸它的?它聽了嗎?分角色朗讀課文

第5?7自然段,邊讀邊繼續(xù)看寒號鳥的命運。(出示課件21)

(3)課件出示喜鵲和寒號鳥的第二次對話,學生分角色朗讀。(出示課件22)(板書:兩次勸告)

①教師范讀,男女生分角色讀。

提示:讀喜鵲的話時,語氣要加重,讀出語重心長的語氣,表現(xiàn)出喜鵲的苦口婆心;讀寒號鳥的話時,

要淡出不屑、懶洋洋的語氣?!吧焐鞈醒敝械摹吧臁弊织B用,表示語氣的加強,體現(xiàn)了寒號鳥的懶惰。

(板書:喜鵲真誠)

設計意圖:這個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很生動,主要通過寒號鳥和喜鵲的語言來呈現(xiàn)各自的特

點。細致的朗讀指導和分角色朗讀,能夠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人物形象。

②引導學生學習“得過且過”。

教師釋義:“得過且過”是說只要勉強過得去就這樣過下去,敷衍地過日子。這里指寒號鳥一天天混

日子。

過渡:那么,寒號鳥有沒有聽喜鵲的話?我們繼續(xù)往下看。

2.學習第8、9自然段:寒冬臘月。

讀第8、9自然段,看看寒冬臘月里,喜鵲和寒號鳥分別有怎樣的命運。(出示課件23)

預設:寒號鳥被凍死了,因為懶惰,沒有做窩。(板書:寒號鳥得過且過,凍死)

3.聚焦結(jié)局,體會寓意。

(1)想一想:為什么喜鵲能住在溫暖的窩里,寒號鳥卻凍死/?(出示課件24)

預設1:喜鵲很勤勞,看得遠。冬天快到的時候,它就已經(jīng)在給自己做窩了。

預設2:寒號鳥懶惰,不聽勸告,得過且過,所以被凍死了。

(2)看到故事的結(jié)局時,你有什么感受?結(jié)合課文說一說。

預設1:我懂得了不能像寒號鳥那樣得過且過。

預設2:我們要像喜鵲那樣看得遠,做得早。

預設3:美好的生活需要靠辛勤勞動來創(chuàng)造,懶惰散漫就什么也得不到。(板書:現(xiàn)在懶惰將來難過)

4.說故事。(出示課件25)

根據(jù)提示,說說寒號鳥和喜鵲的故事。

三、指導書寫,練習寫字

1.教師指導學生書寫“像、冷、冰、亮”4個字,提示書寫要點,(出示課件26)

學生自主練寫。

2.抄寫本課詞語表中的詞語,并選用其中的詞語寫句子,同桌交流。

四、總結(jié)歸納,拓展延伸

1.梳理結(jié)構(gòu)。(出示課件27)

2.課文小結(jié)。(出示課件28)

3.課堂演練。(出示課件29)

4.課后作業(yè):學了《寒號鳥》一課,談談你的感受和收獲,把這個故事演一演,講給別人聽。(出示

課件30)

板書設計

天L喜鵲:做窩一

現(xiàn)

號一寒號鳥:睡覺

兩L喜鵲:真誠

勸告

-寒號鳥:得過且過

凍死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做到了以下幾點:

1.找出描寫季節(jié)變化的語句,以此為節(jié)點弄清這篇課文的寫作順序,厘清文章的脈絡。2.角色對比,

通過對比寒號鳥和喜鵲對做窩的不同態(tài)度、不同表現(xiàn)和不同結(jié)果體會課文中蘊含的道理。3.抓住角色特點,

指導學生分角色朗讀。由于寒號鳥與喜鵲這兩個角色截然不同,因此,在朗讀時語氣也應不同。

?我要的是葫蘆

?核心素養(yǎng)目標

文化自信:了解寓言故事的特點,感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增強民族自豪感。

語言運用:訓練學生正確使用所學的生字新詞,加強學生的詞匯積累,提高語言表達能力,促進

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思維能力:通過課文的學習,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

審美創(chuàng)造:通過自己的感受、理解,用分角色朗讀的方法讀課文,感受課文的文字美及學習語文的

樂趣。

?課前解析

關(guān)注課文:課文按照事情的發(fā)展順序,以葫蘆的生長變化為線索,講述了一個可笑但令人深思的故

事,笫1自然段描寫了葫蘆良好的長勢,也表現(xiàn)出種葫蘆的人高興的心情和對葫蘆的喜愛。第2、3自然

段是故事的發(fā)展過程,種葫蘆的人看見葉子上生了螃蟲卻亳不在乎。第4自然段是故事的結(jié)局,講由于

種葫蘆的人不懂葉子和葫蘆是有聯(lián)系的,任由葉子上的蛇蟲越來越多,到頭來小葫蘆掉光而?無所獲。

關(guān)注詞語:運用多種方法幫助學生理解記憶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自言自語”的意思。

?教學目標

1.認識“葫、蘆”等8個生字,會寫“種、棵”等10個字,會寫“從前、以后”等9個詞語。(重

點)

2.能止確、流利地朗讀課文。通過對比朗讀,體會反問句表達的強烈語氣。(重點)

3.了解種葫蘆的人最后沒有得到葫蘆的原因,初步懂得看問題要注意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道理。(難點)

?課前準備

課件、教具(葫蘆、葉子圖形)

?課時安排

2課時

--------------------------------------------------I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認識“葫、蘆”等8個生字,會寫“種、棵、以、次、想”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了解葫蘆的樣子,體會種葫蘆的人對小葫蘆的喜愛之情。

3.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初步了解葉子的變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謎語,聚焦葫蘆

1.教師導入:我們班的同學都是聰明的小朋友,這個謎語你們能猜出來嗎?(出示課件3)

青蛇滿架爬,蛇身綴白花,花落結(jié)小瓜,賣藥曾用它。

預設:葫蘆。

教師過渡:這節(jié)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個關(guān)于葫蘆的小故事。(板書:我要的是葫蘆)

學生齊讀課文題目。

2.認識葫蘆。

教師出示葫蘆圖片或?qū)嵨铮蛲瑢W們介紹葫蘆。

設計意圖:由于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少見到葫蘆,通過出示葫蘆圖片或?qū)嵨?,可以讓學生見識一下,

從而加深學生印象。

二、初讀課文,認讀生字

1.初讀課文。(出示課件4、5)

要求:(1)讀一讀: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標一標:給每個自然段標上序號。

2.認讀生字。(出示課件6)

(1)出示生字,指名讓學生拼讀。相機正音:“葫蘆”中的“蘆”在這個詞語中讀輕聲;“盯”是

后鼻音,“賽”是平舌音。

(2)全班齊讀。

(3)去掉拼音后,以開火車的方式認讀生字,并請學生觀察,交流識字的好方法。

(4)識字游戲。(出示課件7)

工了解課文大意。(出示課件8)

填寫下面的空白處,說說課文講了一個什么故事。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講述了一個人種了一棵,葉子上爬滿,他也沒有管,不顧

和的關(guān)系,只盯著葫蘆,最后的故事。

教師指名讓學生回答。

三、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1.學習第1自然段。

(1)讀課文第1自然段,說說小葫蘆最開始是什么樣子的,畫出相關(guān)語句。(出示課件9)

預設:細長的葫蘆藤、雪白的小花、可愛的小葫蘆。(板書:葫蘆長葉開花結(jié)小葫蘆)

(2)教師提問:第1自然段中的哪幾個詞語表達了種葫蘆的人對小葫蘆的喜愛?

課件出示:多么可愛、每天、幾次。

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句子,體會種葫蘆的人對小葫蘆的喜愛、滿意之情。

2.學習第2自然段。

(1)思考:有一天,葉子上長了斯蟲,這個人是怎么做的呢?(出示課件10)

①指導朗讀第2自然段。(出示課件11)

講解句子:有幾個蟲子怕什么!

這句話體現(xiàn)出他的眼里只有葫蘆,至于葉子上的蟲子,他亳不在意。為后文寫葫蘆全都落下埋下了

伏筆。(板書:葉上長蟲不管)

②請學生觀看課本插圖中人物的神情、動作。理解“盯”字,突出了他對小葫蘆的重視。

③“自言自語”的意思是自己跟自己說話。

(2)品析句子。(出示課件12)

出示要求:讀一讀,注意句子不同的語氣。

有幾個蟲子怕什么!(感嘆句。表現(xiàn)了對蛛蟲的不屑一顧、滿不在乎。)

有幾個蟲子不可怕。(肯定的語氣,感情不如上一句強烈。)

四、鞏固基礎,規(guī)范書寫

1.出示本課需要書寫的生字:種、棵、以、次、想。(出示課件13)

2.學生看范字,歸納生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

工教師指導學生書寫,提示書寫要點。

4.學生描紅、練寫。教師展示學生寫的字,講評。

五、總結(jié)歸納,布置作業(yè)

1.課堂小結(jié)。(出示課件14)

2.課后作業(yè)。(出示課件15)

(1)將本課會寫字在本子上寫5遍。(2)想一想你還有沒有見過類似的寓言故事。

----------------------------I~第二課時I----------------------------

課時目標

1.會寫“鄰、居、吧、奇、怪”5個字。

2.通過對比朗讀,體會反問句、感嘆句與陳述句的不同語氣。

3.學習課文第3、4自然段,聯(lián)系上節(jié)課所學的知識,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間聯(lián)系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詞語,導入新課

1.教師指名讓學生認讀詞語,糾正錯誤讀音。(出示課件16)

2.教師過渡:復習完字詞,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這個關(guān)于葫蘆的小故事。

二、精讀感悟,重點突破

I.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讀課文第3自然段,說一說種葫蘆的人對于葉子上生蠅蟲的反應.(出示課件17)

鄰居的勸告:你別光盯著葫蘆了,葉子上生了蠅蟲,快治一治吧!

種葫蘆人的反應: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耍的是葫蘆。(板書:鄰居勸不聽)

(2)出示句子:什么?葉子上的蟲還用治?我要的是葫蘆。(出示課件18)

教師講解:這個句子連用兩個問句,表現(xiàn)出種葫蘆人的自信、驚詫,對鄰居的話感到難以理解。

教師指導學生朗讀:兩個問句表現(xiàn)出了種葫蘆人的訝異,最后一句話要讀出他只要葫蘆,對別的漠不

關(guān)心的情感。

(3)品析句子。(出示課件19)

讀一讀,注意句子不同的語氣。

葉子上的蟲還用治?(反問句c說話人認為葉子上的蟲不用治,同時還可以想象出說話人吃驚的表情。)

葉子上的蟲不用治。(肯定的語氣,感情沒有上一句強烈。)

(4)教師引導學生討論:葉子上的蟲到底要不要治?(出示課件20)

預設:要治。蟲子不治,就會越來越多,這樣葉子就會被蟲子吃光,葫蘆受此影響就不會長大。

2.學習課文第4自然段。

(1)讀課文第4自然段,說一說:不管葉子上的蟲子,后果是什么?(出示課件21)

預設:沒過幾天,葉子上的財蟲更多了。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慢慢地”說明小葫蘆不是一夜之間變黃、落下的。

教師過渡:可愛的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實在是太可惜了!(板書:結(jié)果一葉黃葫

蘆落)

(2)比較朗讀,感受生動的表達。(出示課件22)

出示句子:小葫蘆變黃了,都落了。

小葫蘆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小葫蘆慢慢地變黃了,一個一個都落了。

品讀體會:第三句更好,它寫出了小葫蘆的變化。小葫蘆不是一下子同時落下來的,首先是螃蟲變多

后,葉子被蟲蛀且變黃了,然后無法輸送營養(yǎng)給小葫蘆,小葫蘆也變黃了,最后小葫蘆才一個一個落下。

朗讀時要把節(jié)奏放慢,聲音放輕過。

(3)小組交流:小葫蘆為什么變黃了呢?(出示課件23)

預設:螃蟲變多之后,葉子被蟲蛀,變黃了,然后無法輸送營養(yǎng)給小葫蘆.,小葫蘆也變黃了,最后小

葫蘆一個一個都落了。

(4)小組交流:這時候種胡蘆的人會想些什么?乂會做些什么?(出示課件24)

學生自主思考,F(xiàn)1答問題。

(5)教師引導學生思考:種葫蘆的人想要得到葫蘆,為什么最后一個也沒得到?(出示課件25)

預設:因為他不懂得葉子與葫蘆的關(guān)系。葉子被蟲子吃光后,不能給葫蘆輸送營養(yǎng),葫蘆就只能慢慢

變黃、脫落。另外,他還不聽鄰居的勸告,自以為是。(板書:只要葫蘆不管葉葉枯果落無收獲)

三、鞏固基礎,規(guī)范書寫

1.出示生字“鄰、居、吧、奇、怪”,學生歸納生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出示課件26)

2.教師指導學生書寫,提示書寫要點。

3.學生練寫,教師相機指導,

四、總結(jié)歸納,拓展延伸

1.梳理結(jié)構(gòu)。(出示課件27)

2.課文小結(jié)。(出示課件28)

3.拓展《拔苗助長》的故事,懂得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道理。(出示課件29)

4.課堂演練。(出示課件30)

5.課后作業(yè)。(出示課件31)

(1)你想對種葫蘆的人說些什么?寫一寫。(2)跟家人講一講這個故事并交流感悟。

板書設計

我一葫蘆長葉開花結(jié)小葫蘆]

的一葉上長蟲不管

是I

-鄰居勸不聽管

【結(jié)果——葉黃葫蘆落一葉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強調(diào)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重視感悟和體驗。因此,在

教學中,我通過品讀、評讀、個人讀、分角色讀、齊讀、選取讀等不同方式的閱讀,從多個角度引導學生

體會種葫蘆的人的心態(tài),以讀悟文,品析詞句。在口枳月累的訓練中,讓學生養(yǎng)成結(jié)合語境理解字詞以及

主動閱讀的習慣,從而提高自主解決問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