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上海專用)雪線和林線(解析版)_第1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上海專用)雪線和林線(解析版)_第2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上海專用)雪線和林線(解析版)_第3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上海專用)雪線和林線(解析版)_第4頁
2025年高考地理一輪復習(上海專用)雪線和林線(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熱點微專題09雪線和林線

(建議用時40分鐘)

(-)(2024湖南階段練)雪線是指氣候變化不大的若干年內(nèi)最熱月積雪區(qū)域的下限,即年降雪量與

年消融量相等的平衡線,其分布高度主要決定于氣溫、降水量和地形條件。下面圖1為全球雪線分布圖,

1.下列關于雪線高度的判斷,說法正確的是()

A.赤道地區(qū)雪線最高,獲得太陽輻射多,氣溫高

B.南北緯30°附近地區(qū)雪線最高,副熱帶高氣壓控制,氣溫高,降水少

C.10°S的雪線比10°N高,是由于10°N的降水量較多

D.中高緯地區(qū)雪線高度的變化速度北半球快于南半球

2.下列有關乞力馬扎羅山的雪線推測,正確的是()

A.東南坡低于西北坡,東南坡為迎風坡,降水多

B.東南坡低于西北坡,西北坡為陽坡,氣溫高,雪線高

C.東南坡高于西北坡,東南坡坡度大,雪線高

D.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加速,該山雪線將會降低

【答案】I.B2.A

【解析】

1.圖1顯示赤道地區(qū)并不是雪線最高的,A錯;圖示南北緯30°附近地區(qū)雪線最高,此處受副熱帶高

氣壓控制,氣溫高,但降水少,積雪少,B正確;根據(jù)材料可知,雪線高度主要決定于氣溫、降水量和地形

條件,10°S的雪線比10°N高,不一定是由于10°N的降水量較多,C錯;圖示中高緯地區(qū)雪線高度的

變化速度北半球慢于南半球,D錯。

2.乞力馬扎羅山圖示方向標顯示東南坡雪線低,該山位于南半球,東南坡為東南信風的迎風坡,降水

多,A正確,B、C錯。隨全球氣候變暖,冰川融化加速,山地雪線將會升高,D錯。

(二)(2023福建龍巖)雪線高度是指永久性積雪的下限高度,與所在地區(qū)的氣溫與降水有密切關系。

下圖是根據(jù)我國氣象臺站觀測資料模擬的各地雪線高度分布示意圖。讀圖,完成3-4題.

3.模擬的我國雪線高度分布的基本趨勢是()

A.從南向北逐漸升高B.從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

C.從西向東逐漸升高D.從西北向東南逐漸降低

4.梅里雪山位于橫斷山區(qū),雪線高度4()00m左右.該山雪線相對較低的主要原因是()

A.緯度低,氣溫比較高B.山坡陡,冰雪下移快

C.距海遠,降水比較少D.地形抬升,降水較豐富

【答案】3.B4.D

【解析】

3.圖示我國山脈雪線高度自南向北逐漸降低、自西向東逐漸降低,因此綜合看來我國雪線高度分布的

基本趨勢是自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B正確。

4.緯度低,氣溫高,會導致雪線高,A錯誤;山坡陡,雪易下滑,不利于積雪保存,會導致雪線偏高,

B錯誤;圖示山地位于我國西南地區(qū),距印度洋較近,受到印度洋夏季風影響較顯著,地形拾升降水多,故

線低,C錯誤、I)正確“

(三)(2024浙江嘉興)有學者對青藏高原積雪時空特征進行分析后,將高原劃分為東部、南部、西

部、中部四個區(qū)域,西部有終年積雪。圖1為青藏高原積雪區(qū)域的劃分示意圖,圖2為青藏高原不同區(qū)域

5.影響西部終年積雪的主要因素是()

A.海拔B.緯度C.降水D.海陸位置

6.最大積雪深度出現(xiàn)在東部,主要原因是東部()

A.海拔較低B.水汽較多C.氣溫較低D.地勢崎嶇

【答案】5.A6.B

【解析】

5.積雪=降雪量-消融量,氣溫影響積雪的消融量,氣溫是春、秋季積雪的關鍵因子,氣溫的季節(jié)變化

會導致積雪的積累和消融,進而形成季節(jié)性積雪和終年積雪。

年均溫是形成終年積雪的主要因素,C錯誤;青藏高原西部為4800?510()m的高海拔地區(qū),地勢相對

平坦,年均溫低,導致終年有枳雪覆蓋,A正確:四個區(qū)域的緯度差異不大,B錯誤:海陸位置主要影響降

水量,D錯誤。

6.冬季整體氣溫低,故降水:雪)量的多少影響積雪深度。高原東部區(qū)域位于高原邊緣山地,地勢高,

來自印度洋的西南氣流水汽較充足,受地形抬升,易形成降雪,但氣溫低,降雪不易融化,導致積雪深度

(五)(2024河北邯鄲)林線是森林的上限,林線以上沒有森林分布。依據(jù)氣溫和降水條件,可估算

出我國東南部地區(qū)的氣候林線可以達到海拔3000?4000米。矮曲林也被稱為“山頂矮林”,多分布在高山、

亞高山的山頂(或山脊),樹種組成單一,樹木變形彎曲或矮化,甚至匍匐地面。因此矮曲林在生態(tài)學上

標志著山地森林帶的上限,但其位置與氣候林線不符。下圖示意我國部分山地山體高度、矮曲林以及氣候

林線的分布,完成10T2題。

圖例

□山體高度

■矮曲林

一氣候林線

rnrmi昌nr

n硼

姿

-H-H悠

B-H-BW-hHi-H田

Y米N

wHw.皆

3K軀

.智K

都wn

挺L

H興

、

10.影響圖示山地氣候林線海拔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海拔高度D.山體走向

II.圖中部分矮曲林分布范圍未達到山頂?shù)闹饕蚴巧巾敚ǎ?/p>

①氣溫低②風力大③坡度陡④土壤貧瘠⑤冰川發(fā)育

A.①②③B.②③④C.@@@D.①?⑤

12.我國南方矮曲林是常綠闊葉林在高山上的變型,其演化出的特征是()

A.林木生長稀疏,且分枝纖細B.中型葉或大型葉,且多茸毛

C.發(fā)育可排鹽分的腺體D.枝干或葉片上附生苔葬植物

【答案】10.AII.B12.D

【解析】

1().圖示橫坐標是絕大部分從南方低緯熱帶地區(qū)的海南到暖溫帶的河南、秦嶺一帶,林線海拔高度則大

致隆之降低,故山地氣候林線海拔差異的主導因素是緯度位置,A正確。圖中“海南五指山、廣西大瑤山、

廣東八寶山”等海陸位置差異不大,但氣候林線海拔存在明顯差異,表明與海陸位置關系不大,B錯誤。結(jié)

合圖中山體高度可知,氣候林線與山體海拔高度無明顯關系,C錯誤。圖中沒有山體走向相關信息,無法判

斷其對氣候林線海拔差異的影響,D錯誤。

11.矮曲林分布高度遠低于氣候林線高度,表明氣溫適合矮曲林生長。圖中“廣東八寶山、江西黃岡

山、貴州梵凈山、小秦嶺老鴉岔腦山”等山體矮曲林分布范圍未達到山頂,這些山體海拔高度有限、所處

緯度不高,山頂氣溫狀況尚適合矮曲林生長,但山頂風力大、坡度陡、土壤貧瘠,矮曲林種子難以生長發(fā)

育,所以矮曲林分布范圍未達到山頂,②③④正確,①錯誤。山體海拔有限,緯度不高,年均溫較高,故

山頂不存在冰川發(fā)育,⑤錯誤。故B正確。

12.材料顯示南方山頂矮曲林是常綠闊葉林在高山上的變型,分布在山頂或山脊,受山地特殊環(huán)境影響

演化形成的植被類型。其樹木一般彎曲變形、低矮且粗壯,甚至匍匐地面,這是受山頂風力、坡度和土壤

影響,導致的。林下由于光照少,氣溫低、蒸發(fā)弱,故濕度大,導致枝干或葉片上密布有附生的苔辭植物,

D正確;風力大,為了適應強風環(huán)境,一般樹木矮小、稠密、分枝粗壯,A錯誤;山地附近風力大,土層薄,

氣溫低,植物生長環(huán)境差,尤其為了適應低溫環(huán)境,多小型葉,而枝葉繁茂和葉片寬大是植物生長環(huán)境較

好的表現(xiàn),,B錯誤;可排鹽分竹腺體一般是鹽堿地的樹種,C堵誤。

(六)(2024四川林充)林線是森林分布的上限,林線以上無森林分布。在某些山區(qū),受地形、土壤、

水源等因素影響,從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現(xiàn)由喬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現(xiàn)象,即林線倒置,此現(xiàn)象多見于橫斷

山區(qū)。下圖是我國西南地區(qū)高山林線海拔分布圖(單位:米),據(jù)此完成13T5題。

13.影響藏東南地區(qū)林線海拔等值線向高緯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①緯度位置②海陸位置③地形④季風

A.①②B.①④C.(2X3)D.③④

14.與東南丘陵相比,橫斷山區(qū)林線倒置明顯的主要原因是()

A.山地高差大B.局部環(huán)流C.土壤肥力高D.山坡降水多

15.林線倒置現(xiàn)象體現(xiàn)了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

A.水平地帶性分異B.垂直地帶性分異

C.非地帶性分異D.整體性

【答案】13.D14.B15.C

【解析】

13.受緯度位置影響,林線海拔等值線應大致與緯線平行,與圖示藏東南地區(qū)大部分林線海拔等值線為

南北走向,①錯;該區(qū)域距海遠近差異不大,②錯;藏東南地區(qū)位于青藏高原經(jīng)橫斷山區(qū)向四川盆地和云

貴高原的過渡地帶,受高山影響大,等值線向高緯凸出,③正確;受西南季風帶來的暖濕氣流影響,水分

和熱量狀況比東西兩側(cè)要好,故林線等值線向高緯凸出,④正確。

14.橫斷山區(qū)山高谷深、山河相間分布。在谷底因受下沉氣流影響,氣流在下沉過程中增溫明顯,導致

出現(xiàn)干熱風效應,谷底十分干燥,出現(xiàn)從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現(xiàn)由喬木到灌木再到草甸的現(xiàn)象。故這里林線

倒置明顯的主要原因是局地環(huán)流,與山地高差大、土地肥力高、山坡降水多關系不大,B正確,

15.林線導致現(xiàn)象是因局地環(huán)流引起的特殊現(xiàn)象,不符合水平分地帶性、垂直地帶性分異特征,體現(xiàn)的

是自然地理環(huán)境的非地帶性分異,A、B錯誤,C正確;林線倒置現(xiàn)象從山坡到谷底依次呈現(xiàn)由喬木到灌木

再到草甸的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了區(qū)域差異性,不是整體性,D錯誤。

(七)(2024齊齊哈爾)高山林線交錯帶是山地森林與高山灌叢草地之間的過渡地帶,其上邊界為樹

線,由孤立的樹木連接而成,代表了高山樹木生長的最高海拔界限;下邊界為林線,是封閉森林的最高海

拔上限。下圖示意我國白馬雪山和博格達山針葉林和灌叢草甸隨高程的分布情況。讀圖,完成16T7題。

40白馬雪山博格達山

3540

3035

2530

20M25

15R20

?一1015

510

2」

O£5

003ooo?

。

。

。

o00000mmm000。00001os000

。

。

。

。

。

000000。000000000

后o

o一66399

一066***809)8W

0寸S7ZfGE

2?

?

?

?

,

?

?

f?

?

?

?

?

?7?

??

?

clm?.

二H0sn

豆0

ss00000000/00oO000S

。o

0(0一00(008oO10(

8Z6二9

9寸

R號/89V-K87zte0M

67寸e

6zZ寸

6一1e

針葉林一灌叢草句

16.與博格達山相比,白馬雪山的()

A.林線高,樹線低B.林線低,樹線高

C.林線高,樹線高D.林線低,樹線低

17.一座山的同一坡,樹線存在差異,其影響因素最可能是()

A.水分多少B.熱量多少C.土壤類型D.坡度陡緩

【答案】16.C17.D

【解析】

16.結(jié)合材料樹線、林線相關概念和圖中信息,白馬雪山高山林線交錯帶大約為3900?45D0米左右,

博格達山高山林線交錯帶大約為2600?3000米左右,故與博格士山相比,白馬雪山的林線高,樹線高,C

正確。

17.一座山的同一坡,樹線存在差異,其影響因素最可能是坡度陡緩不同,進而影響水分、土壤狀況,

影響樹木生長條件,D正確;宏觀上看,同一坡水分狀況、熱量狀況以及土壤類型相差較小,A、B、C錯誤。

(八)(2024浙江稽陽)大理蒼山位于云南西部,屬于蒼山洱海國家緩自然保護區(qū),地勢陡峭,植被

種類多,層次清晰。下圖為大理蒼山植被垂直帶譜示意圖,完成18-20題。

海拔/m

4122

西坡東坡

18.大理蒼山保存較完整垂直帶譜的主要原因是()

A.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得當B.生態(tài)系統(tǒng)穩(wěn)定

C.受氣候變化影響小D.相刈高度較大

19.西坡山麓地方性氣候?qū)Ξ數(shù)厥軣徇^程的影響為()

A.太陽輻射減弱B.地面輻射增強

C.大氣逆輻射增強D.地面吸收減少

20.下列關于東坡垂直帶譜說法,正確的是()

A.耕作區(qū)原生植被為落葉闊葉林

B.由于降水少,云南松林范圍小

C.人工華山松林的水土保持比亞高山草甸好

D.全球變暖會使杜鵑灌叢的下限上移

【答案】18.A19.B20.D

【解析】

18.材料信息“大理蒼山屬于蒼山洱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故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得當,從而使大理蒼山存

在世界上保存較完整的垂直帶譜,A正確。保存較完整的垂直帶譜主要受人為因素的影響,生態(tài)系統(tǒng)、氣候

變化、相對高度屬于自然因素,不符合題意,B、C、D錯誤。

19.圖示信息“西坡山崩植被為干熱河谷灌從“,說明西坡山麓地方性氣候特征為氣溫高、降水少、多

晴天,故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削弱作用減弱,地面獲得的太陽輻射增加,A錯誤;大氣逆輻射減弱,C錯誤:

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增多,地面輻射相應增加,D錯誤、B正確。

20.結(jié)合第19題“西坡為背風坡”,推測東坡為東南季風的迎風坡,耕作區(qū)的水熱條件好,原生地帶

性植被應為常綠闊葉林,A錯;圖示云南松林下面是耕作區(qū)、上面是人工華山松林,故其范圍小是由于其上、

下受人類活動影響大,B錯誤;人工華山松林為人造林,和自然生長的亞高山草甸相比,水土保持能力差,

C錯誤;全球變暖會使包括杜鵑灌叢在內(nèi)的林帶的下限上移,D正確。

(九)(2024湖南岳陽)樹線是指在它以上沒有任何樹木的樹高超過2m的海拔,樹線以上稱為無樹區(qū)。

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最高峰海拔2468m,有冰川覆蓋,西坡陡峻、直逼海岸,東坡平緩。近幾十年來,受氣溫、

積雪、土壤等因素的影響,斯堪的納維亞山脈的樹線變化明顯。下圖為斯堪的納維亞半島植被類型分布圖,

完成2L23題。

A.溫帶落葉闊葉林帶B.亞寒帶針葉林帶

C.溫帶針闊混交林帶D.寒帶苔原帶

22.導致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東坡、西坡樹線分布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B.洋流C.降水D.地形

23.推測近幾十年來,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東西兩坡樹線的變化是()

A.東坡樹線上升幅度較大B.東坡樹線上升,西坡樹線下降

C.西坡樹線上升幅度較大D.東坡樹線下降,西坡樹線上升

【答案】21.B22.D23.A

【解析】

21.結(jié)合圖中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信息可知,緯度最低的I植被區(qū)域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相應自然帶為

為溫帶落葉闊葉林帶,由此向高緯度地區(qū),熱量減少,自然帶由溫帶落葉闊葉林帶逐漸演變?yōu)闇貛п橀熑~

混交林帶、亞寒帶針葉林帶,因比位于較高緯度的III代表的自然帶類型是亞寒帶針葉林帶,B正確,A、C

錯;HII植被區(qū)的緯度位置尚未到寒帶,沒有苔原帶,D錯。

22.結(jié)合圖中緯度位置、海陸位置信息可知,斯堪的納維亞山脈主要受西風帶影響。山脈西坡為迎風

坡,降水豐富,水分條件較好,東坡位于背風坡,降水較少,光照強,因此東西兩坡水熱條件不同,樹線

分布差異,因此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D正確;經(jīng)度對東西兩坡樹線分布差異影響較小,A錯;洋流和降水

是影響樹線分布的因素,但不是影響該山地東、西坡樹線差異的主要因素,B、C錯。

23.材料信息“斯堪的納維亞山脈最高峰海拔2468m,有冰川覆蓋,西坡陡峻,直逼海岸”,西坡為盛

行西風的迎風坡,受地形抬升,降水豐富,枳雪量大,積雪融化較少,樹線上升但變化幅度?。簴|坡為盛

行西風的背風坡,降水較少,光照強,積雪大量融化,有利于枕木生長,故東坡樹線升高幅度大于西坡,A

正確。

(+)(2024河北三模)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距今6萬一4萬年,地球進入冰期,本州島山地雪線高度整體降低,古冰川開始發(fā)育。距今2萬一1.8

萬年,地球進入最為寒冷的冰盛期,本州島的雪線高度反而整體上升。如圖示意兩個時期本州島周邊的海

陸分布、大氣環(huán)流和洋流形勢。

24.距今6萬一4萬年前,冬季風攜帶的水汽是本州島降水的主要來源,下列解釋不合理的是().

A.距今6萬一4萬年前陸地面積增大,亞歐大陸冰蓋面積擴大,地面對太陽輻射反射作用增強

B.夏季亞歐大陸平均溫度降低,海陸熱力差異減小,夏季風減弱,攜帶的水汽相應減少

C.冬季亞歐陸地氣溫更低,氣壓更低,冬季風增潮

I).對馬暖流能夠進入日本海,通過蒸發(fā),為冬季風提供充沛水汽。

25.分析距今2萬一1.8萬年前本州島的雪線高度整體上升的原因。

【答案】

24.C

25.此時地球進入冰盛期,海平面繼續(xù)下降,對馬海峽閉合,對馬暖流無法進入日本海,H本海水溫降

低,封凍期延長,蒸發(fā)量下降,補充的水汽減少,降水(降雪)減少;冬季風變成東南風,為本州島帶來

的降水(降雪)減少。降水量減少對雪線高度的影響超過了氣溫下降對雪線高度的影響,導致雪線升高。

【詳解】

24.據(jù)材料可知,距今6萬一4萬年,地球進入冰期,海平面下降,陸地面積增大,由于陸地上冰雪范

南人,冰雪反射率高,故反射作用強,A正確,但不符合題意。夏季升溫較慢,大陸平均溫度降低,海陸熱

力差異減小,夏季風(東南風)風力減弱,攜帶的水汽也少,B正確,但不符合題意。冬季陸地更冷,氣壓

應該更高,才導致冬季風增強,C不正確,符合題意。左圖顯示示本州西側(cè)的對馬暖流能夠進入日本海,增

溫增濕,為冬季風(圖示偏西風)提供充沛水汽,D正確,但不符合題意。冬季風從日本??梢詳y帶水汽,

因此距今6萬一4萬年前,冬季風攜帶的水汽是本州島降水的主要來源。故選C。

25.材料顯示距今2萬一1.8萬年,地球進入最為寒冷的冰盛期,隨著海平面繼續(xù)下降,圖示對馬海峽

閉合,對馬暖流消失,日本海不再受對馬暖流增溫,日本海水溫降低,封凍期延長,蒸發(fā)量大幅卜.降,為

冬季風補充的水汽減少;圖示冬季風風向發(fā)生變化,F(xiàn)I本海對本州島大部分地區(qū)的水汽補給減少,降水量

減少對雪線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