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漿成型工藝流程_第1頁
注漿成型工藝流程_第2頁
注漿成型工藝流程_第3頁
注漿成型工藝流程_第4頁
注漿成型工藝流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演講人:日期:注漿成型工藝流程CATALOGUE目錄01原料準備階段02漿料制備過程03模具準備工作04注漿操作步驟05成型固化管理06脫模與后處理01原料準備階段粉末選擇與稱量原料粒徑控制選擇粒徑分布均勻的陶瓷粉體(如高嶺土、石英、長石等),通常要求D50值在1-10μm范圍內,以確保泥漿的流動性和成型后坯體的致密度?;瘜W成分分析精確稱量系統(tǒng)通過X射線熒光光譜(XRF)或電感耦合等離子體(ICP)檢測原料中SiO?、Al?O?等主要成分含量,避免雜質(如Fe?O?)影響燒結性能。采用電子天平(精度0.01g)按配方比例稱量粉料,誤差需控制在±0.5%以內,以保證批次穩(wěn)定性。123添加劑配比控制02

03

pH值調節(jié)01

解膠劑(反絮凝劑)選擇使用氨水或檸檬酸將泥漿pH值調整至8-10,增強顆粒間靜電排斥力,維持流動性。粘結劑與增塑劑添加甲基纖維素(CMC)或聚乙烯醇(PVA)提高坯體強度,用量為1%-3%;甘油類增塑劑可改善泥漿延展性,減少干燥開裂風險。常用水玻璃、碳酸鈉或聚丙烯酸鹽,添加量為0.1%-0.5%,通過Zeta電位儀優(yōu)化懸浮穩(wěn)定性,防止顆粒團聚。預處理清潔流程水分預調節(jié)將粉體在110℃烘箱中干燥2小時,使含水率≤0.5%,避免后續(xù)泥漿固含量波動。粉體除鐵處理通過強磁選機(磁場強度≥1.2T)去除原料中的鐵磁性雜質,防止燒成后出現(xiàn)黑點缺陷。設備消毒采用超聲波清洗機對攪拌容器、管道進行乙醇沖洗,避免微生物污染導致泥漿變質。02漿料制備過程設備預檢與清潔每次使用前需檢查攪拌槳、容器內壁是否殘留舊料,并用去離子水清洗,防止交叉污染?;旌瞎廾芊庑詼y試需達到0.3MPa氣壓無泄漏標準。投料順序控制按“溶劑→解膠劑→粉體”分階段投料,粉體加入速率不超過5kg/min,避免結團。高速分散階段(1200rpm)持續(xù)30分鐘,后切換至低速(300rpm)消泡10分鐘。溫度與時間監(jiān)控漿料溫度需維持在25±2℃,混合總時長不超過90分鐘,防止溶劑揮發(fā)導致粘度波動。混合設備操作規(guī)范流變儀參數(shù)設定靜置30分鐘后復測粘度變化率需<5%,若觸變指數(shù)(TI值)>1.5,需追加解膠劑(如0.05%四甲基氫氧化銨)并延長攪拌時間。觸變性管理批次一致性驗證每批次取樣3組,采用毛細管法測定相對粘度偏差應≤3%,確保漿料穩(wěn)定性。采用旋轉粘度計(BrookfieldDV2T)測試,spindle3號轉子在20rpm轉速下測量,合格范圍為800-1200cP。超出范圍時,通過添加0.1%聚丙烯酸鈉或去離子水微調。粘度調整與測試除氣處理技術離心輔助除氣針對含納米粉體漿料,使用3000g離心力處理10分鐘,上層泡沫層厚度不得超過漿料總高的3%。真空脫泡工藝將漿料轉入-0.095MPa真空罐,以40Hz頻率震蕩15分鐘,氣泡殘留量需<0.5vol%。對于高固含量(>65%)漿料,需采用階梯式降壓(先-0.08MPa保持5分鐘,再降至-0.095MPa)。03模具準備工作模具清潔與干燥干燥溫度與濕度控制將模具置于恒溫干燥箱(40-50℃)中處理6-8小時,濕度控制在30%以下,避免石膏模因吸潮導致強度下降或微裂紋產生??紫堵蕶z測通過水吸附法或顯微CT掃描評估模具吸水性能,確保其吸水速率符合泥漿脫水要求(通常為0.5-1.2g/cm2·min)。物理清潔與殘留物處理使用軟毛刷或壓縮空氣清除模具表面及孔隙內的粉塵、碎屑,必要時采用超聲波清洗技術處理復雜結構模具,確保無前次成型殘留物影響吸水率。030201采用硅基或聚乙烯醇(PVA)溶液作為脫模劑,以噴槍均勻噴涂至模具型腔表面,涂層厚度控制在5-10μm,避免過厚影響泥漿脫水效率。表面涂層應用標準離型劑選擇與涂覆對于高精度制品,需施加納米氧化鋁耐磨涂層,通過溶膠-凝膠法形成2-3μm保護層,延長模具使用壽命至200次以上。功能性涂層處理使用接觸角測量儀檢測涂層疏水性(θ≥90°),并通過標準泥漿測試驗證脫模性能,確保坯體無粘模缺陷。涂層固化驗證使用塞尺檢查模具分型面間隙(≤0.1mm),采用藍粉測試法確認合模后無飛邊產生風險,必要時進行數(shù)控機床修整。分型面配合精度檢測檢查定位銷與銷孔的配合公差(H7/g6級),施加10N·m扭矩測試模具抗錯位能力,確保連續(xù)注漿時型腔穩(wěn)定性。定位系統(tǒng)驗證對帶有抽真空系統(tǒng)的模具進行-0.08MPa負壓保壓試驗,15分鐘內壓力下降不超過5%為合格,防止注漿時漏氣導致坯體氣孔缺陷。真空密封測試裝配完整性檢查04注漿操作步驟注漿壓力設定壓力范圍選擇根據(jù)泥漿粘度和模具吸水率,設定0.1-0.3MPa的注漿壓力范圍,高壓注漿需配合增強石膏模具或金屬模具使用。02040301壓力監(jiān)測系統(tǒng)安裝數(shù)字壓力傳感器實時監(jiān)控,壓力波動需控制在±5%以內,防止壓力突變導致坯體層狀裂紋。分段壓力控制采用"低壓浸潤-中壓填充-高壓密實"三階段壓力控制策略,初始0.05MPa確保泥漿充分浸潤模具表面微孔。壓力與坯厚關系通過實驗建立壓力-坯體厚度曲線,通常壓力每增加0.1MPa可使坯體厚度增加15%-20%。注漿速度控制初始注漿階段保持5-10cm/s的流速,當泥漿覆蓋模具60%面積后降至3-5cm/s,避免湍流產生。梯度流速設計泥漿溫度每升高10℃,注漿速度可提高8%-12%,但需保持溫度控制在25±2℃的工藝窗口。速度-溫度協(xié)同根據(jù)泥漿觸變性指數(shù)調整注漿速度,高觸變性泥漿(觸變指數(shù)>3)需降低20%-30%的注漿速度。流變參數(shù)匹配010302對于復雜構件采用多點同步注漿,各注漿口速度差需控制在±0.5cm/s以內,防止流紋缺陷。多孔注漿技術04采用20-40Hz低頻振動配合0.5-1mm振幅,振動時間控制在注漿完成后3-5分鐘內。振動輔助排氣添加0.1%-0.3%的聚醚改性硅氧烷類消泡劑,可降低泥漿表面張力至35-40mN/m。表面活性劑應用01020304在注漿前對泥漿進行-0.095MPa真空處理30-45分鐘,可消除90%以上直徑>50μm的氣泡。真空脫泡工藝注漿前用含0.5%滲透劑的霧化水處理模具表面,能顯著改善泥漿潤濕性,減少界面氣泡殘留。模具預處理技術氣泡排除方法05成型固化管理固化時間監(jiān)控石膏模吸水速率測定通過定期測量石膏模的吸水速率變化,確定泥漿脫水固化所需的最佳時間范圍,避免因時間不足導致坯體強度不足或時間過長引發(fā)開裂。坯體厚度與固化關系分析根據(jù)坯體厚度調整固化時間,厚壁坯體需延長固化時間至24-48小時,薄壁坯體可縮短至6-12小時,確保水分均勻脫除。自動化監(jiān)測系統(tǒng)應用采用濕度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模具內部水分含量,結合PLC控制系統(tǒng)動態(tài)調整固化周期,提升工藝穩(wěn)定性。環(huán)境溫濕度調節(jié)將成型車間溫度維持在25±2℃,相對濕度控制在55-65%范圍內,防止坯體表面因干燥過快產生應力裂紋。恒溫恒濕車間控制初期采用高濕度環(huán)境(70%)緩慢脫水,中期逐步降低至50%加速固化,后期恢復至60%平衡坯體收縮率。分段干燥策略實施對大型異形坯體采用局部加濕裝置,針對不同部位脫水速率差異進行補償性調節(jié),確保整體均勻固化。局部微環(huán)境調控坯體含水率梯度檢測在固化中期(12小時)采用三點彎曲法抽檢坯體,要求濕坯強度≥0.5MPa方可進入下一工序??拐蹚姸葘崟r測試尺寸變形量監(jiān)控通過激光掃描對比成型前后尺寸變化,允許線性收縮率偏差≤1.2%,超出范圍需調整泥漿配方或固化參數(shù)。使用紅外水分儀分層測量坯體斷面含水率,要求表層與核心區(qū)含水率差不超過3%,保證結構均一性。過程質量檢測06脫模與后處理脫模技巧與防護脫模時機控制坯體需達到適當強度(含水率約15%-18%)時脫模,過早易變形開裂,過晚則因收縮率差異導致模具粘連損壞。脫模前可用橡膠錘輕敲模具邊緣輔助分離。坯體支撐系統(tǒng)復雜異形坯體脫模后需采用定制石膏托架支撐,重點承托懸臂部位(如壺嘴、把手),支撐接觸面需墊0.5mm厚硅膠墊防止壓痕。模具預處理新石膏模需經2-3次浸蠟或涂刷隔離劑處理,降低吸水率至45%-50%,防止坯體水分被過度吸收導致局部應力集中。每次使用后需用3%檸檬酸溶液清洗模具微孔。干燥工藝參數(shù)梯度干燥制度第一階段(室溫-40℃)保持濕度80%緩釋游離水,時長12-24小時;第二階段(40-70℃)強化排濕至濕度30%,速率控制在0.8℃/min;第三階段(70-110℃)快速脫水,需配合軸向熱風循環(huán)系統(tǒng)。收縮監(jiān)測方法采用激光位移傳感器實時監(jiān)測關鍵尺寸變化,X/Y/Z三向收縮率差異應控制在±0.3%以內,超出范圍需調整干燥架轉速(通常為2-4rpm)改善受熱均勻性。缺陷預防措施干燥后期(含水率<5%)需引入脈沖式微波輔助干燥(功率300W,頻率2.45GHz),可降低坯體內部應力梯度達40%,有效預防S形裂紋。燒結溫度曲線低溫排膠階段50-300℃區(qū)間設置5℃/min升溫速率,配合氧化氣氛(空氣流量3m3/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