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井后注漿施工方案_第1頁
立井后注漿施工方案_第2頁
立井后注漿施工方案_第3頁
立井后注漿施工方案_第4頁
立井后注漿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立井后注漿施工技術與工程實踐一、項目概況與編制依據立井后注漿施工是礦井建設中的關鍵工程,其核心目標是通過向井壁外側及圍巖裂隙注入漿液,形成連續(xù)防滲帷幕,提升井筒結構穩(wěn)定性與抗?jié)B性能。以某礦區(qū)立井工程為例,該井筒直徑8米,井深500米,注漿范圍覆蓋井筒周邊50米區(qū)域,主要解決深厚表土層段(埋深200-350米)的松散砂層滲透問題及基巖段(350-500米)的裂隙水威脅。工程特點表現為"三深一大":井深超過500米導致垂直運輸效率受限,注漿段高最大達50米增加壓力控制難度,單孔注漿量達80-120m3對材料供應要求嚴苛,直徑8米的井筒斷面需布置24個注漿孔形成環(huán)形加固圈。編制依據體系包含四個層級:法律法規(guī)層面需符合《礦山安全法》第26條關于井巷工程必須采取防水措施的強制要求;技術標準層面執(zhí)行《煤礦井巷工作面注漿工程施工與驗收規(guī)范》(NB-2025)中關于壁后注漿壓力不得低于靜水壓力1.5倍的規(guī)定;設計文件層面需依據井筒地質柱狀圖明確的3個主要含水層(第四系松散層、二疊系砂巖裂隙含水層、石炭系灰?guī)r巖溶含水層)參數;合同文件層面需滿足業(yè)主提出的"注漿后井筒涌水量≤5m3/h、圍巖穩(wěn)定性提高30%以上"的驗收指標。二、施工組織設計(一)管理架構與職責分工采用矩陣式管理架構,設置五大職能部門:項目經理部統籌全局,技術負責人牽頭制定專項方案,安全負責人實施全過程風險管控,質量負責人建立三級驗收制度,物資設備部保障資源供應。關鍵崗位職責實施"一崗雙責":注漿班組長既要負責現場注漿作業(yè)指揮,又需兼任本班組安全監(jiān)督員;技術工程師每日提交《注漿參數動態(tài)調整報告》,經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確認后方可實施次日作業(yè)。施工隊伍配置實行"專業(yè)分組、協同作業(yè)"模式:10支專業(yè)隊伍中,3支注漿作業(yè)隊各配備ZJ-400型注漿泵2臺(一用一備),2支鉆孔施工隊配置XY-2PC型地質鉆機4臺,2支垂直運輸隊管理JKB-2.5×2.0型提升機系統,另有通風保障隊和應急搶修隊各1支。特別要求注漿作業(yè)人員需持"煤礦井下特殊作業(yè)操作證"上崗,且具有3年以上立井注漿施工經驗。(二)資源配置計劃勞動力計劃采用"三班八小時"連續(xù)作業(yè)制,高峰期日投入勞動力180人,其中持證注漿工36人、鉆機操作工24人、安全員12人、質量檢查員8人。建立"技能矩陣圖"管理模式,對鋼筋工、混凝土工等輔助工種進行注漿基礎知識培訓,確保關鍵工序至少有2名以上具備交叉作業(yè)能力的技術工人。材料供應實施"雙倉儲備+動態(tài)調運"機制:地面設置水泥罐(500t)、水玻璃儲罐(200m3)、粉煤灰倉(300t)等主材儲備設施,井下距工作面300米處建立移動注漿站,儲備速凝劑、緩凝劑等外加劑。漿液配合比采用"基準配比+現場微調"方案:基巖段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水灰比1:1,水玻璃濃度35Be'),松散層段采用水泥-粉煤灰-膨潤土混合漿(配比1:0.5:0.3),根據現場取芯試驗結果每20米段高調整一次配比參數。設備配置形成"鉆注一體化"作業(yè)線:鉆孔設備選用帶孔口密封裝置的XY-2PC鉆機,注漿系統配置3SNS型高壓注漿泵(額定壓力31.5MPa),監(jiān)測設備包括JTM-3型注漿壓力記錄儀、LDS-600型流量計量儀及超聲波圍巖裂隙監(jiān)測儀。所有設備實行"三定"管理制度(定人、定機、定責),建立《設備運行日志》和《維護保養(yǎng)臺賬》,關鍵設備如注漿泵每運轉200小時進行一次解體保養(yǎng)。三、施工方法與技術措施(一)施工工藝體系鉆孔施工采用"下行式分段鉆進"工藝,按50米段高劃分注漿單元,每段布置6個注漿孔(呈梅花形排列),孔徑110mm,終孔偏差控制在1°以內。開孔時使用Φ133mm孔口管(長度3米),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固結,孔口管耐壓試驗壓力不低于設計注漿壓力的1.5倍(本工程設計壓力8-12MPa,試驗壓力15MPa)。鉆進過程中實施"三測制度":每5米測斜一次,發(fā)現偏斜超限時采用螺桿鉆具糾偏;每10米取樣一次,分析巖層裂隙發(fā)育特征;終孔前進行孔內電視成像,精確測定裂隙產狀。注漿作業(yè)實施"分段注漿、間歇升壓"工藝:先采用下行式注漿處理松散含水層,再用上行式注漿加固基巖裂隙。注漿過程分三個階段控制:初始階段(0-30min)采用低壓慢注(壓力3-5MPa,流量20-30L/min),使?jié){液初步填充大裂隙;中期階段(30-120min)逐步升壓至設計值(8-12MPa),流量調至50-80L/min;終注階段(120min后)維持壓力穩(wěn)定,當吸漿量連續(xù)30min小于5L/min時結束注漿。特別對涌水量大于10m3/h的含水層段,采用"堵排結合"措施,先埋設Φ50mm引流管控制涌水,再通過周邊注漿孔實施反壓注漿。特殊地層處理技術:針對280-320米段的流砂層,采用"套管跟進+雙液速凝"工藝,套管下至穩(wěn)定巖層2米,注漿選用初凝時間30-60s的超早強漿液;對于420-450米段的高裂隙發(fā)育帶,創(chuàng)新應用"定向裂隙注漿"技術,通過孔內定向器將注漿孔偏向裂隙密集方向15-20°,提高漿液擴散效率。每個注漿段完成后,預留2個檢查孔進行壓水試驗,透水率需≤1Lu方可進入下一段施工。(二)關鍵技術措施壓力動態(tài)調控系統由三級組成:一級調控通過注漿泵變頻電機實現壓力粗調(精度±0.5MPa);二級調控采用針型閥進行流量微調;三級調控在孔口安裝泄壓閥作為安全保障。建立"壓力-流量-時間"三維控制模型,當出現壓力驟降(降幅>30%)且流量突增時,立即啟動應急預案,先關閉孔口閥門,分析是否發(fā)生漿液串孔或巖層劈裂,待查明原因并采取加固措施后方可恢復作業(yè)。垂直運輸保障采用"雙提升機+吊盤"系統:主提升機負責人員及大件設備運輸,副提升機專用于注漿材料轉運,吊盤設置3層作業(yè)平臺(凈高2.2米),下層布置注漿設備,中層為操作平臺,上層安裝監(jiān)測儀表。為解決深井筒注漿管路壓力損失問題,創(chuàng)新采用"分段減壓"設計:每100米設置一個減壓環(huán),通過內置節(jié)流孔板將管內壓力梯度控制在0.2MPa/m以內,注漿管選用Φ108×8mm無縫鋼管,法蘭連接部位采用雙道O型密封圈。通風與防塵實施"三級凈化"方案:地面壓風機房配置2臺20m3/min軸流風機,經Φ800mm風筒向井下供風;工作面設置KCS-230D型濕式除塵風機,除塵效率達95%以上;注漿作業(yè)人員佩戴自吸式防塵口罩(KN95級別)。通風系統實行"三檢制":班前檢查風筒完好性,班中監(jiān)測風速(不低于0.25m/s),班后清理風筒內積塵,確保粉塵濃度控制在2mg/m3以下。四、質量安全環(huán)保保障體系(一)質量管理措施建立"四檢制"質量管控流程:班組自檢(每道工序完成后)、質檢員專檢(每5個注漿孔)、技術負責人抽檢(每10個注漿孔)、監(jiān)理平行檢驗(關鍵節(jié)點)。質量控制要點包括:漿液配比(誤差±2%)、注漿壓力(波動范圍±0.5MPa)、鉆孔偏斜率(≤1°/100m)、終注標準(壓力穩(wěn)定時間≥30min)。采用BIM技術構建"注漿質量數字孿生體",將每個注漿孔的壓力-流量曲線、漿液擴散半徑等數據集成到三維模型,實現質量問題的可視化追溯。驗收標準執(zhí)行三級指標:基本指標要求注漿后井筒涌水量≤5m3/h,且無集中出水點;關鍵指標要求漿液結石體28天抗壓強度≥15MPa,滲透系數≤1×10??cm/s;創(chuàng)新指標要求通過聲波CT檢測,形成連續(xù)完整的注漿帷幕(厚度≥3米)。驗收資料需包含《注漿孔施工記錄表》《漿液配比試驗報告》《壓力流量監(jiān)測曲線》等12類文檔,所有數據需經監(jiān)理工程師簽字確認并歸檔保存。(二)安全管控體系實施"五位一體"安全管理:風險辨識(開工前組織專家進行JSA分析)、安全培訓(每日班前會開展15分鐘案例教育)、過程監(jiān)督(安全員佩戴智能記錄儀全程監(jiān)控)、應急演練(每月開展一次注漿管爆裂應急處置演練)、考核獎懲(安全績效與薪酬直接掛鉤)。針對高風險作業(yè)制定專項措施:高空作業(yè)設置雙保險繩,有限空間作業(yè)配備四合一氣體檢測儀(O?、CO、H?S、CH?),帶電作業(yè)執(zhí)行"一人操作一人監(jiān)護"制度。重大風險防控重點監(jiān)控三類隱患:一是注漿管爆裂風險,通過定期進行壁厚檢測(每500米注漿量檢測一次)和壓力試驗(每周一次)預防;二是井壁失穩(wěn)風險,采用光纖光柵傳感器監(jiān)測井壁應變,當變形量超過2mm/d時立即停止作業(yè);三是突水突泥風險,在含水層段施工時保持吊泵處于備用狀態(tài),涌水量超過預警值(5m3/h)時啟動快速注漿堵水程序。安全設施投入不低于工程總造價的3%,配備2套應急注漿系統和充足的搶險物資。(三)環(huán)境保護措施構建"綠色注漿"施工模式:廢水處理采用"三級沉淀+過濾"工藝,地面設置300m3沉淀池,經處理后的水質達到《煤炭工業(yè)污染物排放標準》后回用;粉塵控制實施"源頭降塵+過程抑塵+末端除塵"三級防控,鉆孔作業(yè)采用濕式鑿巖,材料運輸車輛必須加蓋篷布;噪聲治理對注漿泵等設備安裝隔音罩,將廠界噪聲控制在晝間≤70dB、夜間≤55dB。固廢處置實行分類管理:廢水泥袋、注漿管等可回收物由物資部門統一回收;鉆渣、廢漿液等建筑垃圾運至指定棄渣場進行固化處理;廢油、廢添加劑等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建立環(huán)境監(jiān)測臺賬,每日監(jiān)測施工場界的粉塵濃度、噪聲值,每季度委托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土壤和地下水環(huán)境質量評估,確保各項指標符合環(huán)保要求。五、施工進度計劃與保障措施采用Project軟件編制四級進度計劃體系:總進度計劃明確關鍵節(jié)點(如注漿工程總工期90天),月進度計劃分解至各作業(yè)面,周進度計劃細化到注漿段高,日進度計劃落實到具體注漿孔。關鍵線路控制包括:鉆孔施工(45天)、注漿作業(yè)(60天)、設備安裝調試(15天),采用"搭接施工"模式,鉆孔與注漿工序間隔控制在2天以內。進度保障措施包括:資源保障方面建立"24小時物資響應"機制,與供應商簽訂應急供貨協議;技術保障方面成立專項攻關小組,針對復雜地層提前制定3套以上備選方案;管理保障方面實行周進度考核與獎懲制度,延誤超過3天啟動預警機制。特別設置5天機動工期應對不可預見因素,如遇特大涌水等突發(fā)事件,立即啟動"注漿搶險專項預案",調配備用設備和人員進行連續(xù)作業(yè)。六、工程應用效果與技術創(chuàng)新該立井后注漿工程實施后,井筒涌水量由注漿前的35m3/h降至2.8m3/h,達到設計要求的1.5倍以上;通過聲波CT檢測顯示,注漿帷幕形成了厚度3.5-4.2米的連續(xù)防滲體,圍巖彈性波速提高40%,井壁穩(wěn)定性顯著增強。施工過程中創(chuàng)新應用的"定向裂隙注漿技術"使單孔注漿效率提升25%,"壓力動態(tài)調控系統"減少漿液浪費18%,綜合成本降低12%。技術創(chuàng)新成果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開發(fā)了"深立井分段注漿壓力計算模型",解決了傳統經驗法壓力控制不準確的問題;二是研制了"孔口多功能密封裝置",實現鉆孔、注漿、測壓一體化作業(y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