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等效性培訓課件_第1頁
生物等效性培訓課件_第2頁
生物等效性培訓課件_第3頁
生物等效性培訓課件_第4頁
生物等效性培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生物等效性培訓課件培訓內容目錄01生物等效性基礎理論深入理解生物等效性的定義、科學原理、統(tǒng)計標準和臨床意義,建立完整的理論框架02試驗設計與實施掌握各類試驗設計方法、受試者選擇標準、給藥方案制定和試驗實施的關鍵技術要點03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學習藥代動力學參數計算、統(tǒng)計假設檢驗、線性混合效應模型等數據分析核心方法04相關法規(guī)與監(jiān)管要求了解FDA、EMA等主要監(jiān)管機構的法規(guī)框架、指導原則和合規(guī)性要求案例分享與應用第一章生物等效性基礎理論什么是生物等效性(Bioequivalence,BE)?生物等效性是指受試制劑與參比制劑在相似的試驗條件下,其活性成分吸收速度和吸收程度無顯著性差異的藥學概念。這一概念構成了仿制藥審批的核心科學依據,確保仿制藥與原研藥在臨床應用中具有相同的治療效果和安全性特征。關鍵指標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AUC)藥物峰濃度(Cmax)達峰時間(Tmax)核心目的確保仿制藥與原研藥臨床療效等效,避免重復進行大規(guī)模臨床試驗,降低藥物開發(fā)成本,促進可負擔藥物的可及性藥物血藥濃度-時間曲線是生物等效性評價的核心基礎,通過比較AUC和Cmax等參數判斷兩種制劑的等效性生物等效性與臨床等效性的關鍵區(qū)別生物等效性(BE)專注于藥代動力學參數的比較分析,通過血藥濃度數據評估藥物吸收的速度和程度,是一種相對簡化但科學可靠的評價方法基于藥代動力學數據評估吸收速度和程度統(tǒng)計學判定標準明確試驗周期相對較短臨床等效性涉及療效和安全性的綜合評價,需要通過臨床試驗直接證明治療結果的等同性,是更為全面但復雜的評價體系直接評估臨床療效包含安全性評價需要大樣本臨床試驗成本高、周期長生物等效性是基于"藥代動力學相似可預測臨床效果相似"的科學假設,為仿制藥審批提供了既科學又實用的評價路徑,大大降低了新藥可及性的門檻。生物等效性研究的統(tǒng)計判定標準生物等效性的統(tǒng)計判定基于嚴格的數學模型和統(tǒng)計方法,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可重復性。統(tǒng)計標準的制定綜合考慮了臨床意義、統(tǒng)計功效和實際可操作性。平均生物等效性(ABE)最常用的判定方法,要求幾何均值比(GMR)在80%-125%之間,這一區(qū)間基于臨床實踐經驗和統(tǒng)計學考量確定統(tǒng)計檢驗方法采用雙單側t檢驗(TOST)和90%置信區(qū)間法,通過拒絕"不等效"的原假設來證明等效性群體生物等效性(PBE)考慮群體內和群體間變異,適用于評估制劑替換對整個患者群體的影響個體生物等效性(IBE)評估個體內變異和制劑×個體交互作用,更精確地預測個體患者的制劑替換效果生物等效性評價的數學基礎幾何均值比(GMR)計算由于藥代動力學數據通常呈對數正態(tài)分布,使用幾何均值比較能更準確反映兩制劑間的差異。判定標準要求GMR的90%置信區(qū)間完全落在80%-125%范圍內。雙單側t檢驗(TOST)H?:θ≤0.80或θ≥1.25(不等效)H?:0.80<θ<1.25(等效)同時拒絕兩個單側假設才能判定等效統(tǒng)計學方法的選擇直接影響生物等效性判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雙單側t檢驗通過嚴格的數學邏輯確保了評價結果的科學性。第二章生物等效性試驗設計與實施生物等效性試驗設計類型概覽試驗設計的選擇直接影響研究結果的質量和監(jiān)管接受度。不同的設計類型適用于不同的藥物特性和研究目的,需要根據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特征、安全性特點和監(jiān)管要求進行合理選擇。2×2單劑量交叉設計最常用的標準設計,適用于大多數口服制劑。每個受試者在不同周期分別服用受試制劑和參比制劑,通過受試者自身對照減少個體差異的影響。樣本量需求相對較小統(tǒng)計功效高適用于半衰期適中的藥物平行組設計受試者隨機分配到不同組別,分別服用受試制劑或參比制劑。主要適用于半衰期很長的藥物,避免長時間洗脫期帶來的實施困難。適用于長半衰期藥物(>24小時)試驗周期較短需要更大樣本量重復交叉設計每個受試者多次服用同一制劑,用于評估個體內變異和制劑間交互作用。特別適用于高變異藥物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稍u估個體內變異適用于高變異藥物提供更豐富的統(tǒng)計信息2×2交叉設計的詳細解析2×2交叉設計是生物等效性研究的黃金標準,其核心優(yōu)勢在于每個受試者既是試驗組也是對照組,最大程度地控制了個體差異對結果的影響。這種設計需要精心安排給藥順序、洗脫期和采樣時間點。設計要點隨機化:受試者隨機分配到RT或TR序列洗脫期:通常設置為藥物半衰期的7-10倍標準化條件:統(tǒng)一的給藥環(huán)境、飲食要求和活動限制血樣采集:覆蓋吸收、分布和消除的完整過程交叉設計的統(tǒng)計功效比平行設計高約40%,在相同的統(tǒng)計把握度下所需樣本量更少,既降低了試驗成本,也減少了受試者的暴露風險。1篩選期醫(yī)學檢查、知情同意2周期1第一次給藥、血樣采集3洗脫期藥物完全清除4周期2第二次給藥、血樣采集重復交叉設計的應用策略重復交叉設計在處理高個體內變異藥物時顯示出獨特優(yōu)勢,通過增加給藥次數獲得更精確的個體內變異估計,提高生物等效性判定的準確性。Balaam設計(4序列2周期)四個序列:TT、RR、TR、RT。允許估計個體內變異,但在個體×制劑交互作用存在時可能產生偏差。適用于初步評估高變異藥物。2序列3周期設計序列TRT和RTR。在估計個體內變異的同時可檢測周期效應,是高變異藥物研究的推薦設計之一。2序列4周期設計序列TRTR和RTRT。提供最精確的個體內變異估計,特別適用于個體內變異系數超過30%的藥物。設計類型序列數周期數推薦變異范圍標準2×222CV<30%2×3重復2330%≤CV≤50%2×4重復24CV>50%受試者選擇與樣本量科學估計受試者入選標準年齡范圍:18-55歲健康成人性別分布:男女比例相對均衡BMI要求:18.5-30kg/m2健康狀態(tài):無影響藥物吸收的疾病用藥史:洗脫期內未服用可能產生相互作用的藥物排除標準肝腎功能異常消化系統(tǒng)疾病藥物過敏史妊娠或哺乳期女性酗酒或吸毒史樣本量計算要素其中:\alpha=0.05(I型錯誤)\beta=0.20(II型錯誤,功效80%)\sigma=個體內變異標準差\delta=預期差異樣本量計算需考慮10-20%的脫落率,確保試驗完成時仍有足夠的有效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給藥方案制定與試驗條件標準化標準化的給藥條件是確保生物等效性研究結果可靠性和重現性的關鍵。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規(guī)范化都直接影響藥物吸收過程,從而影響最終的等效性判定。給藥劑量選擇已批準的最高規(guī)格單一劑量,或臨床常用劑量。避免使用多個劑量單元,減少制劑間變異的影響。給藥條件空腹狀態(tài)下給藥:禁食至少10小時,給藥后4小時內禁食。用240mL溫水送服,保證吞咽完整性。環(huán)境控制固定的給藥環(huán)境、室溫條件、光照強度。受試者體位、活動限制和水分補充均需標準化管理。餐后試驗的特殊考慮對于標簽建議餐后服用的藥物,需要進行高脂肪、高熱量標準餐試驗。標準餐的組成需嚴格按照FDA指導原則:總熱量約800-1000卡路里,其中脂肪約占50%,蛋白質約占15%,碳水化合物約占35%。脂肪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血樣采集與生物樣本管理采樣時間點設計原則血樣采集方案需要充分表征藥物的吸收、分布和消除過程。采樣點的設計基于藥物的藥代動力學特征,確保能夠準確估算關鍵參數。預給藥:給藥前30分鐘內采集基線血樣吸收期:在預期Tmax前后密集采樣,通常包括0.25,0.5,0.75,1,1.5,2小時消除期:延續(xù)至AUC??∞的至少80%,通常需要3-5個半衰期總采樣點:12-18個時間點,在Cmax附近加密樣本處理與保存血樣采集后需立即處理以防止藥物降解。使用適當的抗凝劑,及時分離血漿,在-70°C或更低溫度下保存。建立樣本追蹤系統(tǒng),確保樣本完整性和可追溯性。01采血使用標準采血管,準確記錄采樣時間02離心及時離心分離血漿,避免藥物降解03分裝按分析需要分裝到預標記的樣本管04冷凍-70°C條件下冷凍保存05運輸干冰運輸至分析實驗室試驗實施中的質量控制要點生物等效性試驗的質量控制貫穿整個研究過程,從方案設計到數據分析的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建立相應的質量保證措施,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隨機化與盲法實施采用經過驗證的隨機化軟件生成隨機序列,制作密封的隨機化信封。雖然生物等效性研究通常為開放性試驗,但在可能的情況下對分析人員實施盲法,減少主觀偏差。建立緊急揭盲程序,確保受試者安全。數據完整性管理建立完善的數據管理系統(tǒng),實現數據的實時錄入、查詢和審計。所有關鍵數據都需要雙人錄入和核對。建立數據備份和恢復機制,確保數據安全。對于電子數據,需要符合21CFRPart11的要求。受試者安全監(jiān)護建立完善的安全監(jiān)測體系,包括生命體征監(jiān)測、不良事件記錄和處理程序。配備經驗豐富的臨床醫(yī)生進行全程監(jiān)護。制定詳細的緊急處理預案,確保在發(fā)生嚴重不良事件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分析方法驗證生物分析方法必須經過充分驗證,包括特異性、準確度、精密度、線性范圍、定量下限等參數。建立質控樣本體系,每批樣本分析都需要包含不同濃度水平的質控樣本,確保分析結果的準確性和一致性。第三章數據處理與統(tǒng)計分析藥代動力學參數計算的理論基礎藥代動力學參數的準確計算是生物等效性評價的核心環(huán)節(jié)?,F代藥代動力學分析主要采用非房室模型,避免了房室模型中模型選擇可能帶來的偏差,同時提供了更加穩(wěn)健和客觀的參數估計。主要藥代動力學參數1Cmax觀察到的最大血藥濃度,反映藥物吸收的程度。直接從濃度-時間數據中讀取,不需要擬合或插值計算。2AUC???從給藥時間到最后一個可定量濃度時間點的曲線下面積,采用線性梯形法計算,反映藥物暴露總量。3AUC??∞外推到無窮時間的總暴露量,等于AUC???加上外推部分(C?/λz),其中λz為終末消除速率常數。4Tmax達到Cmax的時間,雖然不是等效性判定的主要指標,但可以提供關于吸收速率的補充信息。線性梯形法是計算AUC的標準方法,通過相鄰時間點濃度的平均值與時間間隔的乘積來估算面積AUC??∞的外推部分不應超過總AUC的20%,否則表明采樣時間不夠充分,可能影響參數估計的準確性。生物等效性的統(tǒng)計假設檢驗框架生物等效性的統(tǒng)計推斷采用了與傳統(tǒng)假設檢驗相反的邏輯框架。傳統(tǒng)假設檢驗旨在證明差異的存在,而等效性檢驗旨在證明差異的缺失,這種"證明相似性"的統(tǒng)計挑戰(zhàn)需要專門的方法學。假設設定的邏輯轉換傳統(tǒng)檢驗:H?:μT=μR(無差異)vsH?:μT≠μR(有差異)等效性檢驗:H?:|μT-μR|≥δ(不等效)vsH?:|μT-μR|<δ(等效)這種假設設定確保了只有在有足夠證據證明兩制劑差異很小時,才能拒絕原假設并接受等效性。雙單側t檢驗(TOST)的實施將等效性界限轉換為對數尺度:ln(0.80)=-0.223,ln(1.25)=0.223進行兩個單側t檢驗:測試μT-μR>-0.223且μT-μR<0.223只有當兩個檢驗都拒絕原假設時,才能判定等效數據對數轉換校正藥代動力學數據的偏態(tài)分布,使其近似正態(tài)分布計算差值的置信區(qū)間構建ln(μT)-ln(μR)的90%置信區(qū)間判定等效性置信區(qū)間完全包含在[-0.223,0.223]內則等效90%置信區(qū)間與雙單側5%水平檢驗在數學上是等價的,但置信區(qū)間方法更直觀,便于監(jiān)管審評和結果解釋。線性混合效應模型在BE分析中的應用線性混合效應模型(LinearMixed-EffectsModel)是分析交叉試驗數據的標準統(tǒng)計方法,能夠同時處理固定效應和隨機效應,提供更精確和可靠的統(tǒng)計推斷。模型的數學表達其中:Y_{ijkl}=第i個序列、第j個周期、第k個制劑、第l個受試者的對數轉換后觀察值μ=總體均值S_i=第i個序列效應(固定效應)P_j=第j個周期效應(固定效應)T_k=第k個制劑效應(固定效應)ε_{ijkl}=隨機誤差項固定效應的意義序列效應:評估不同給藥順序是否產生系統(tǒng)性差異周期效應:檢測時間相關的變化趨勢制劑效應:這是我們關注的核心,反映兩制劑間的差異隨機效應的處理受試者效應:作為隨機效應處理,反映個體間變異個體內誤差:反映同一個體重復測量的變異混合效應模型的優(yōu)勢在于能夠合理分解不同來源的變異,提高參數估計的精確度,特別是在數據不平衡(如有脫落)的情況下仍能提供有效的分析。特殊情況下的統(tǒng)計分析策略高變異藥物的處理對于個體內變異系數(CV)超過30%的藥物,可以采用縮放平均生物等效性(SABE)方法。這種方法根據參比制劑的變異程度調整等效性界限,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考慮藥物的天然變異性。對于AUC參數,等效性界限保持80%-125%不變;對于Cmax,當參比制劑CV>30%時,可以使用縮放界限。使用重復交叉設計收集更多信息評估受試制劑是否比參比制劑變異更大計算縮放的等效性界限同時進行常規(guī)ABE分析作為對比窄治療指數藥物的嚴格要求窄治療指數(NTI)藥物由于治療劑量與中毒劑量接近,對生物等效性的要求更加嚴格。FDA對某些NTI藥物(如華法林、地高辛等)采用收緊的等效性界限90%-111%,以確保制劑替換的安全性。更嚴格的等效性界限(90%-111%)可能需要進行額外的臨床終點研究對個體內變異有更嚴格的控制要求需要考慮藥物的治療窗大小內源性化合物的基線校正對于內源性化合物(如激素、維生素等),體內已有一定的基礎水平,需要進行基線校正。通常采用基線減去法或基線校正后的AUC計算方法,確保評估的是外源性給藥貢獻的藥物暴露量。預給藥血樣測定基線水平選擇合適的基線校正方法考慮內源性產生的晝夜節(jié)律變化評估基線變異對等效性判定的影響統(tǒng)計分析結果的解釋與報告統(tǒng)計分析結果的準確解釋和規(guī)范報告是生物等效性研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直接影響監(jiān)管部門的審評和產品的批準。報告需要全面、客觀地呈現所有相關的統(tǒng)計信息。90%置信區(qū)間水平標準的置信區(qū)間水平80%下界等效性判定下限125%上界等效性判定上限20最小樣本有效分析的最小樣本量關鍵統(tǒng)計信息的報告要素描述性統(tǒng)計:各組的幾何均值、變異系數、個體數據分布統(tǒng)計模型:使用的統(tǒng)計模型、包含的效應項、模型擬合情況等效性分析:幾何均值比及其90%置信區(qū)間、檢驗統(tǒng)計量敏感性分析:不同分析方法或數據集的結果比較結果表達的規(guī)范性要求幾何均值比應報告至小數點后2位,置信區(qū)間應報告至小數點后3位。對于未通過等效性判定的情況,需要詳細分析可能的原因,包括制劑質量、試驗實施、個體變異等方面。參數GMR(%)90%CI結論AUC???98.591.2-106.8等效Cmax102.189.7-116.2等效第四章相關法規(guī)與監(jiān)管要求FDA生物等效性法規(guī)體系概覽FDA的生物等效性法規(guī)體系構成了美國仿制藥審批的法律基礎,通過一系列相互關聯的條款和指導原則,確保仿制藥與原研藥的等效性評價科學、規(guī)范、可重復。1核心法規(guī)條款21CFR314.94(a)(7)-ANDA生物等效性要求2技術指導原則21CFR320.21,320.22-BE研究設計與分析方法3產品特異性指導PSG-針對具體藥物的個性化要求4指導性文件IndustryGuidance-實施細節(jié)和最佳實踐法規(guī)核心要點強制性要求:所有ANDA申請必須包含BE數據或豁免依據科學標準:基于藥代動力學原理的等效性評價質量控制:試驗實施和數據完整性的嚴格要求持續(xù)更新:隨科學進展不斷完善的法規(guī)框架違反生物等效性法規(guī)要求可能導致ANDA申請被拒絕、已批準產品召回,甚至面臨法律制裁,企業(yè)必須嚴格遵守相關規(guī)定。參考制劑(RLD)選擇與參考標準(RS)確定參考制劑和參考標準的正確選擇是生物等效性研究成功的前提。FDA通過橙皮書(OrangeBook)和相關政策文件明確了選擇標準和程序,確保比較基準的一致性和權威性。1RLD確認查詢FDA橙皮書確定參考上市藥物(RLD),這是首個獲FDA批準的品牌藥產品,代表該活性成分和劑型的監(jiān)管標桿2RS選擇根據試驗目的選擇具體的參考標準,可能是RLD本身,也可能是FDA推薦的其他已批準產品3BoS申報在ANDA中明確申報提交依據(BasisofSubmission),說明選擇該參考標準的理由和依據術語定義應用場景RLD參考上市藥物確定比較基準的原研產品RS參考標準BE試驗中實際使用的對照產品BoS提交依據ANDA申請中說明選擇理由當RLD停產或供應困難時,FDA可能指定替代參考標準,申請人應密切關注相關政策更新,確保使用最新的指定標準。FDA生物等效性研究的合規(guī)性檢查要點FDA對生物等效性研究進行嚴格的合規(guī)性檢查,涵蓋試驗實施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這些檢查旨在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維護公眾用藥安全。受試者相關檢查驗證受試者的知情同意過程、入排標準執(zhí)行情況、醫(yī)學史記錄完整性。重點檢查受試者身份真實性、參與試驗的合規(guī)性以及安全監(jiān)護措施的落實數據完整性審查檢查原始數據的完整性、準確性和可追溯性。審查數據修改的合理性和授權程序、電子記錄系統(tǒng)的驗證狀態(tài)、數據備份和安全措施隨機化與盲法驗證驗證隨機化程序的科學性和執(zhí)行的規(guī)范性、隨機化代碼的保管和使用情況、緊急揭盲程序的建立和執(zhí)行記錄試驗文件管理檢查試驗主文件的完整性、文件版本控制、變更記錄的規(guī)范性。審查關鍵文件的簽字授權、文件保存期限和歸檔管理制度樣品管理合規(guī)性審查樣品采集、處理、儲存、運輸的標準操作程序執(zhí)行情況。檢查樣品標識系統(tǒng)、冷鏈管理記錄、樣品完整性保證措施分析實驗室檢查評估分析方法驗證的充分性、質控樣本體系的建立、分析設備的校準和維護記錄、人員資質和培訓狀況生物等效性豁免(Biowaivers)的科學基礎生物等效性豁免基于生物藥劑學分類系統(tǒng)(BCS)和體外溶出試驗,為某些低風險藥物提供了替代評價路徑。這種科學的風險評估方法既保證了產品質量,又提高了審批效率。BCS分類標準類別溶解性滲透性I高溶解高滲透II低溶解高滲透III高溶解低滲透IV低溶解低滲透BCSI類藥物在特定條件下可申請生物等效性豁免,因為其高溶解性和高滲透性使得制劑因素對生物利用度的影響最小?;砻馍暾垪l件藥物為BCSI類且非窄治療指數藥物仿制藥與RLD為相同劑型(如片劑對片劑)仿制藥快速溶出(15分鐘內溶出≥85%)不含可能影響吸收的輔料體外溶出試驗要求豁免申請需要提供三種pH條件下的溶出對比數據:pH1.2(0.1NHCl)-模擬胃液pH4.5(醋酸緩沖液)-模擬過渡環(huán)境pH6.8(磷酸緩沖液)-模擬腸液體外溶出相似性的判定采用相似因子f?,當f?≥50時認為溶出曲線相似,支持豁免申請。國際協調與ICHM10指導原則ICHM10指導原則代表了生物分析方法驗證領域的國際最高標準,為全球監(jiān)管部門和制藥行業(yè)提供了統(tǒng)一的技術要求。該指導原則的實施促進了不同地區(qū)監(jiān)管要求的協調統(tǒng)一,降低了國際化藥物開發(fā)的成本和復雜性。全球監(jiān)管協調ICHM10為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藥品市場提供了共同的生物分析技術標準。這種協調統(tǒng)一使得在一個地區(qū)驗證的分析方法可以被其他地區(qū)接受,大大提高了全球藥物開發(fā)的效率。同時,統(tǒng)一的標準也提高了不同地區(qū)間數據的可比性和互認性。方法驗證要求ICHM10詳細規(guī)定了生物分析方法驗證的各項技術參數,包括特異性、準確度、精密度、線性和范圍、定量下限等。每項參數都有明確的判定標準和驗證程序,確保分析方法能夠可靠地定量目標分析物。這些要求覆蓋了從方法建立到日常應用的全過程。樣品完整性保證指導原則強調了樣品完整性在整個分析過程中的重要性。從采集、處理、儲存到分析,每個環(huán)節(jié)都需要建立相應的質量控制措施。包括樣品穩(wěn)定性研究、儲存條件驗證、處理程序標準化等,確保分析結果真實反映樣品中分析物的濃度。持續(xù)改進機制ICHM10建立了基于科學進展的持續(xù)更新機制,定期評估和修訂技術要求。這種前瞻性的方法確保指導原則能夠跟上分析技術的發(fā)展,及時納入新的科學認識和技術進步。同時,也為新興技術的應用提供了監(jiān)管框架。ICHM10的實施顯著提高了全球生物等效性研究的質量和一致性,為患者用藥安全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第五章案例分享與實際應用經典2×2交叉設計BE試驗完整案例解析本案例以某仿制藥阿托伐他汀鈣片的生物等效性研究為例,詳細展示從方案設計到數據分析的完整過程,為實際工作提供可操作的參考。試驗基本信息藥物:阿托伐他汀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