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語文人教版下冊語文文言文難題模擬試卷及答案一、初中文言文11.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陋室銘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①談笑有鴻儒(________)
②閱金經(________)
③有仙則名(________)(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孔子云:何陋之有?(3)下列表述有誤的一項是(
)A.
“可以調素琴”與“無絲竹之亂耳”是前后矛盾的。B.
本文以陋室為喻,將作者的志向和情操寫得比較含蓄,這種寫法叫作“托物言志”。C.
文章舉諸葛廬、子云亭的例子,是為了說明“陋室”不陋的道理。D.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是從交往對象的角度來寫“陋室不陋”的。答案:A解析:(1)大;讀;出名、有名(2)①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②孔子說:“有什么簡陋的呢?”。(3)A2.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①,熏漬陶染,言笑舉動,無心于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藝能②,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③之肆④,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游焉??鬃釉唬骸盁o友不如己者?!鳖仭㈤h⑤之徒,何可世得,但優(yōu)於我,便足貴之。(選自《顏氏家訓》)【注】①款狎:親近、親密。②操履藝能:品性本領。③:咸魚,氣味腥臭。④肆:店鋪。⑤顏、閩:顏回、閔筍都是孔子的弟子。(1)如下四項為《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徒”的一些釋義。“顏、閔之徒,何世得”中的“徒”的意思是(
)A.
同類或同一派別的人
B.
門徒,弟子
C.
步行
D.
只,僅僅(2)青少年要健康成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才能在成長的路上少走彎路。因此,我們應踐行上文中所倡導的(
)A.
學習時與朋友切磋
B.
擇良友而交
C.
交友要善始善終
D.
擇友要志同道合答案:A解析:(1)A(2)B3.古文鑒賞,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甲)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周敦頤《愛蓮說》)
(乙)竹似賢,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②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②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③焉。(節(jié)選自白居易《養(yǎng)竹記》)【注釋】①本:根。②虛受:虛心接受。③實:充實,充滿。(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①可愛者甚蕃________②陶后鮮有聞________③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焉________④空以體道________(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①蓮之愛,同予者何人?②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3)(甲)文從蓮的生長環(huán)境、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贊美蓮的君子之風,(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節(jié)貞等特點聯想到君子之德。(4)結合甲乙兩文談談,君子應該具有怎樣的品性。解析:(1)多;少;種植,栽培;體悟(2)①對于蓮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②君子看見它這種秉性,就想到要正直無私,不趨炎附勢(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3)外形;香氣;性直;心空(4)高潔自重、謙虛正直、不趨炎附勢、、虛心體道、砥礪名行。4.閱讀《馬說》,回答問題。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p>
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本文作者是唐代著名文學家________,字退之,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2)解釋加下劃線的詞語在文中的意思。①駢死(________)
②食馬者(________)
③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
④執(zhí)策而臨之(________)(3)伯樂對千里馬至關重要,沒有伯樂,千里馬的命運會怎樣呢?(4)文章托物寓意,作者借“千里馬”的遭遇,寄托了怎樣的思想感情?(5)文中的“執(zhí)策”者是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如果將來你作為一個公司的管理者,吸取他的教訓,將為人才的成長創(chuàng)造怎樣的條件?解析:(1)韓愈(2)兩馬并駕,并列;通“飼”,喂養(yǎng);鞭打;趕馬的鞭子,名詞(3)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4)諷刺了封建統治者不識人才、不重視人才、摧殘人才的愚昧和昏庸,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憤懣之情。(5)為人才的成長提供優(yōu)越的條件,采用正確的方法使用人才,了解人才的思想感情。5.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陋室銘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1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鬩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校浚?)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①有龍則靈(________)②談笑有鴻儒(________)③可以調素琴(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仙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弊髡叱晒Φ剡\用了比興手法,以山、水比喻陋室,以仙、龍比喻室主人的“德馨”。B.
文章從陋室幽美的自然環(huán)境、室主人博學多識、室主人生活情趣高雅三個方面來寫“陋室不陋”。C.
作者運用了對比的手法,用諸葛亮、揚雄的事例來證明“陋室不陋”,并以古代賢人自比,表明自己也有與古代賢人一樣的志趣和抱負。D.
在語言表達上,文章多用四字句、五字句,多用對偶句,句式整齊而又富于變化,文字精練而又清麗,音調和諧,音節(jié)鏗鏘。答案:C解析:(1)神異;大;不加裝飾的,樸素的(2)yi5這是簡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②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3)C6.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螳螂捕蛇
張姓者,偶行溪谷,聞崖上有聲甚厲。尋途登覘①,見巨蛇圍②如碗,擺撲③叢樹中,以尾擊柳,柳枝崩折。反側傾跌之狀,似有物捉割之。然審視殊④無所見,大疑。漸近臨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攧⑤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視額上革肉⑥已破裂云。(選自蒲松齡《聊齋志異》)【注釋】①覘(chān):察看,窺視。②圍:指蛇的身圍。③擺撲:扭動摔打。④審:仔細。殊:極,很,完全,非常。⑤攧:同“顛”,跌、摔。⑥額(é)上革肉:頭頂的皮肉。(1)下列各項中,加下劃線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
聞崖上有聲甚厲/但聞燕山胡騎雞啾啾
B.
尋途登覘/尋十余里無跡C.
漸近臨之/滄州南一一寺臨河干
D.
則一螳螂據頂上/可據理臆斷歟(2)請用三條“/”給下列句子斷句。久之蛇競死視額上革肉已破裂云。(3)結合選文,說說小小韻螳螂為什么能置巨蛇于死地。答案:D解析:(1)D(2)久之/蛇竟死/視頻上革肉/已破裂云。(3)示例:“則一螳螂據頂上,以刺刀攫其首,攧不可去”,“據頂上”說明螳螂很機智,占據了有利位置;“以刺刀攫其首”,螳螂攻擊的是蛇的要害部位,表明螳螂能以己之長攻敵之短;“攧不可去”說明螳螂的前足上的利刺刺入之深,以及螳螂殺蛇的毅力之堅定,與蛇相搏,全力以赴。7.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
木蘭者,古時一民間女子也。少習騎,長而益精。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蘭乃易男裝,市鞍馬,代父從軍,溯黃河,度黑山,轉戰(zhàn)驅馳凡十有二年,數建奇功。嘻!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余觀夫木蘭從軍之事因益信。(1)下列各組句子中,加下劃線詞語意思不相同的一項是(
)。A.
長而益精/香遠益清
B.
木蘭乃易男裝/移風易俗C.
轉戰(zhàn)驅馳凡十有二年/愿馳千里足
D.
數建奇功/棹數小舟(2)請用三條“/”給畫線句斷句。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3)文中表明作者觀點的是哪一句話?答案:D解析:(1)D(2)值可汗點兵/其父名在軍書/與同里諸少年皆次當行/其父以老病不能行。(3)男子可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為8.閱讀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小題。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語在句子中的意思。①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
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
③大兄何見事之晚乎________(2)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蒙辭以軍中多務。②但當涉獵,見往事耳。(3)下列對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孫權勸學,既指出了學習的必要性,又現身說法地指出學習的可能性,易于讓人接受。B.
從魯肅的由衷贊嘆和結友舉動,可見他坦誠、率直、敬才愛才。C.
寫魯肅與呂蒙的對話,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正面表現呂蒙學有所成。D.
孫權勸學的成功告訴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別人;勸說別人要講究方式方法。答案:C解析:(1)經過;擦拭;對朋友輩的敬稱(2)①呂蒙以軍中事務繁多推托。②只是應該廣泛(粗略)閱讀,了解歷史罷了。(3)C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炯住?/p>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漸激漸深,至石之豐,石必倒擲坎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紀昀《河中石獸》)【乙】
黔無驢,有好①事者船載以入。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蔽林間窺之。稍出近之,慭慭②然,莫相知。
他日,驢一鳴,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來視之,覺無異能者;益習其聲,又近出前后,終不敢搏。稍近,益狎,蕩倚沖冒。驢不勝怒,蹄之。虎因喜,計之曰:“技止此耳!”因跳踉大,斷其喉,盡其肉,乃去。(柳宗元《黔之驢》)【注】①好:喜歡。②慭慭:小心謹慎。(1)解釋下列劃線詞語的意思。①閱十余歲________②棹數小舟________③龐然大物也________④盡其肉,乃去________(2)下列劃線詞的意義或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
然則天下之事
慭慭然,莫相知
B.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
龐然大物也,以為神C.
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以為順流下矣
D.
當求之于上流
至則無可用,放之山下(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①沿河求之,不亦顛乎?②驢不勝怒,蹄之。(4)【甲】【乙】兩文講了一個相同的道理,試結合文章內容分析。答案:D解析:(1)經過,經歷;劃(船);巨大的樣子;離開(2)D(3)①順流而下尋找它們,難道不荒唐嗎?②驢禁不住發(fā)怒,用蹄子踢老虎。(4)【甲】文說明了遇事不能主觀推論,片面認識事物,要實事求是,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疽摇课膹睦匣⒌慕嵌?,說明了面對突如其來的敵人不能貿然斗爭,要深入調查,掌握敵人的詳細資料后再攻其要害,方能勝券在握。二者聯系起來看,揭示了遇到事情不能主觀臆斷,要深入調查,實事求是,才能做出正確的決策。10.閱讀下面的文段,回答問題。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衰玩焉。(選自周敦頤《愛蓮說》)乙
孔子曰:“吾死之后,則商①也日益,賜也日損?!痹釉唬骸昂沃^也?”子曰:“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②不若己者。……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即與之化③矣;與不善人居,如入之肆④,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保ㄟx自《孔子家語》)【注釋】①“商”和下文的“賜”皆為孔子弟子。②說:談論。③化:融為一體。④之肆:賣咸魚的店鋪。(1)下列句子中加下劃線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香遠益清
則商也日益
B.
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自錢孔入,而錢不濕C.
水陸草木之花
一老河兵聞之
D.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
陳康肅公善射(2)用“/”給乙段中的畫線文字斷句。(限斷兩處)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3)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句子的意思。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②商好與賢己者處,賜好說不若己者。(4)人生在世,應該如何自身,讓自己不斷進步發(fā)展?請聯系甲乙兩文的內容,闡述你的看法。答案:B解析:(1)B(2)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與處者焉。(3)①從淤泥中長出來,卻不沾染污穢;在清水中洗滌過,卻不顯得妖艷。②商喜愛同比自己賢明的人在一起,賜喜歡談論才質比不上自己的人。(4)示例:人成長與他外在環(huán)境有關系,我們要與優(yōu)秀的人交朋友,增加自己的學識,提高自己的修養(yǎng),正如乙文所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另外,要堅守本心,不忘初心,即便外在環(huán)境不如意,也應如周敦頤筆下的蓮一般,保持高潔的人格,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言之有理即可。11.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河中石獸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揶坎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1)下面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
B.
豈能/為暴漲/攜之去C.
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
D.
可據理/臆斷/歟(2)解釋下面句子中劃線詞語的意思。①山門圮于河________②棹數小舟________③是非木柿________④蓋石性堅重________(3)翻譯下面句子。①求之,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②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4)閱讀本文后,你有何啟示?答案:C解析:(1)C(2)崩塌,倒塌;劃船;此,這;原來(是)(3)①到下游尋找石獸,固然荒唐;在原地深處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②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怎能根據某個道理就去主觀判斷呢?(4)啟示我們:天下的事情,只知道事物的其中一方面,而不知道它的另一方面的人太多了,不能根據某個道理就去主觀判斷。1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孟母三遷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也,嬉游為墓間之事①。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②也?!盻_______去,舍市旁。其嬉游為賈人③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睆歪闵釋W宮之旁。其嬉游乃設俎豆④,揖讓進退⑤。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吾子矣?!盻_______居。及孟子長,學六藝,________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選自劉向《列女傳》)【注】①墓間之事:指埋葬、祭掃死人一類的事。②處子:安頓兒子。③賈(gǔ)人:商販。④俎豆:古代祭祀用的兩種盛器,此指祭禮儀式。⑤揖讓進退:即打拱作揖、進退朝堂等古代賓主相見的禮儀。(1)文中橫線處,依次填入詞語恰當的一項是(
)A.
乃/遂/卒
B.
乃/卒/遂
C.
遂/乃/卒(2)選文講述孟母為了教育兒子成才,多次搬家,努力為孟子選擇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后來孟子成為“大儒”的故事。下面的語言材料,與本文主旨不相關的一項是(
)A.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C.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D.
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答案:A解析:(1)A(2)B13.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回答問題?!炯住?/p>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款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選自《孫權勸學》)【乙】
晉平公①問于師曠②曰:“吾年七十,欲學,恐已暮矣?!?/p>
師曠曰:“暮,何不炳燭③乎?平公曰:“安有為人臣而戲其君乎?”
師曠曰:“盲臣安敢戲其君乎?臣聞之,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學,如炳燭之明。炳燭之明,孰與昧行④乎?
平公曰:“善哉!”(選自《說苑》)【注】①晉平公:春秋時期晉國國君。②師曠:春秋時期晉國樂師。他雙目失明,仍熱愛學習,在音樂方面造詣很深。③炳燭:點燃蠟燭。④昧行:在黑暗中走路。昧,暗。(1)解釋下列劃線的詞語。①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②恐已暮矣________(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①但當涉獵,見往事耳。②少而好學,如日出之陽;壯而好學,如日中之光。(3)結合【甲】【乙】兩文的內容,請寫出你在學習上得到的兩點啟示。解析:(1)到,等到;遲,晚(2)①只是應當粗略地閱讀,了解歷史罷了。②少年時代喜歡學習,就像初升的太陽;壯年時代喜歡學習,就像正午的陽光。(3)①知錯就改(呂蒙);②隨時可學(師曠)。14.閱讀下面兩則文言文,回答問題?!炯住抠u油翁歐陽修
陳康肅公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唯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選自《歸田錄》卷一)【乙】三上歐陽修
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嗜好。在西洛時嘗語僚屬言:“平生惟好讀書,坐則讀經史,臥則讀小說,上廁則閱小辭,蓋未嘗頃刻釋卷也。”謝希深亦言:“宋公垂同在史院,每走廁,必挾書以往,諷誦之聲,瑯然聞于遠近,亦篤學如此。”余因謂希深曰:“余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馬上、枕上、廁上也?!鄙w惟此尤可以屬思爾。(《歐陽文忠公文集》)(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詞。①亦篤學如此________②康肅忿然曰________③徐以杓酌油瀝之________④以我酌油知之________(2)下列各項中,劃線詞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
蓋惟此尤可以屬思爾/爾安敢輕吾射
B.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之/但聞燕山胡騎鳴啾啾C.
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每走廁必挾書以往
D.
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自錢孔入,而錢不濕(3)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②錢思公雖生長富貴,而少所噬好。(4)閱讀兩篇文言文,回答問題。①【甲】文中通過賣油翁的言行,作者旨在告訴我們一個什么道理?②【乙】文中作者與其他二人的事例,給我們有什么啟發(fā)?答案:B解析:(1)認真的;生氣的樣子;勺子;斟酒,這里指倒油(2)B(3)①看見他射箭十次中了九次,只是微微點了點頭。②錢思公雖然生長在富貴之家,卻沒有特別的嗜好。(4)①熟能生巧,實踐出真知。②好學勤奮,利用閑余時間充實自己。15.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乙]
余憶年少時,住西湖。每至夏日,臨湖賞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數友,觀荷于湖邊亭中。興正濃,忽有大雨傾盆而至,湖中荷花盡作飄搖之態(tài)。少時,雨過天晴,波瀾不驚,湖天一色。荷花為雨所洗,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實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詩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余以為妙絕。(1)解釋下列句中加下劃線的詞。①可愛者甚蕃(________)②濯清漣而不妖(________)③亭亭凈植
(________)④陶后鮮有聞(________)(2)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②牡丹之愛,宜乎眾矣。(3)下列對文章理解有錯的一項是(
)A.
說,是古代的一種文體,也稱雜說。這種文體一般可以說明事理,也可以發(fā)表議論或記敘事物,都是為了闡明一個道理,給人某種啟示或給自己明志。B.
作者從生長環(huán)境、風度氣質、體態(tài)香氣等方面描寫蓮花,賦予蓮君子般的美好品格。C.
這篇短文,采用襯托的寫法,用菊和牡丹正面襯托蓮花,含蓄而深刻地表達了文章主旨及作者的思想感情。D.
短文表達自己對追名逐利、趨炎附勢的惡濁世風的鄙棄。(4)讀文賞荷:賞荷,不但觀其形美,更可品其神美。[甲]段稱蓮為“花之君子”,[乙]段贊荷為“花中仙子”。你更喜歡哪一種贊譽之辭?請聯系文段內容談談你的看法。答案:C解析:(1)多;洗;豎立;少(2)①我只喜愛蓮花,它從淤泥里長出來卻不沾染,在清水里洗過卻不顯得妖媚。②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應該很多了。(3)C(4)【示例1】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出淤泥而不染”的特點,這與君子不同流合污、不隨俗浮沉的品質是相通的……【示例2】我喜歡稱蓮為“花之君子”。因為蓮具有“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特點,這與君子特立獨行,正直不茍,豁達大度的品質是相通的……【示例3】我喜歡稱荷為“花中仙子”。因為被雨洗滌過的荷花,“鮮妍明媚,裊娜多姿,清麗雅致”,更清新脫俗,如仙子般美麗動人……16.文言文閱讀竊符救趙
初魏公子無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魏有隱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貧,為大梁夷門監(jiān)者。公子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侯生。侯生攝敝衣冠,直上載公子上坐不讓,公子執(zhí)轡愈恭。侯生又謂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車騎過之?!惫右嚾胧校钌乱娖淇椭旌?,睥睨,故久立,與其客語,微察公子,公子色愈和;乃謝客就車,至公子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贊賓客,賓客皆驚。
——《資治通鑒·周紀·竊符救趙》(1)請用“/”給文中畫線句斷句。(限斷兩處)初魏公子無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2)解釋下列各項加下劃線字的意思。①臣有客在市屠中________②睥睨,故久立________③公子色愈和________④賓客皆驚________(3)閱讀下面的小百科卡片,嘗試用現代漢語翻譯以下句子。公子置酒大會賓客,坐定,公子從車騎虛左自迎侯生”(4)人物品格往往在其言行中得以顯現,請結合文章評析公子無忌這一人物形象。解析:(1)初/魏公子無忌仁而下士/致食客三千人。(2)朋友;斜著眼看;神態(tài);(對……)感到驚訝(吃驚)(3)公子魏無忌召開盛大酒宴,宴請賓客,來客都已坐好,公子卻駕著馬車,空著左邊的上位,親自去接侯嬴。(4)公子待賓客坐定親自駕車并空出左上位接侯嬴;面對侯嬴坐車時的衣著及態(tài)度,公子愈加恭敬;在集市長時間等候侯嬴與屠夫閑聊而神色平和。以上言行可以看出公子無忌禮賢下士,寬厚愛人。17.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黃琬巧對
黃琬①幼而慧。祖父瓊,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②正月日食。京師不見而瓊以狀聞。太后詔③問所食多少。瓊思其對④而未知所況。琬年七歲,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瓊大驚,即以其言應詔,而深奇愛之。
(選自《后漢書·黃琬傳》)【注釋】①黃琬:東漢人。②建和元年:建和元年為公元147年。③詔:皇帝的命令。④對:回答。(1)解釋文中加下劃線詞的含義。①為魏郡太守
為:________②瓊思其對而未知所況
未:________(2)請將文中畫線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3)幼時黃琬是一個怎樣的孩子?請舉例說明。解析:(1)擔任;不(2)為什么不說日食剩下的就像初升時的月亮呢?(3)幼時黃琬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思路開闊,思考問題另辟角度,如在回答太后詔問時,他用月亮初升時的樣子來描述日食的狀態(tài)。18.閱讀《河中石獸》一文,完成下面小題。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
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擊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1)下面各句中加下劃線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閱十余歲
閱:經過,經歷B.竟不可得
竟:竟然C.轉轉不已
已:停止D.遂反溯流逆上矣
遂:于是(2)對“爾輩不能究物理”的翻譯,正確的一項是A.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B.我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C.你們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學這門學科。D.我們這些人不能研究物理學這門學科。(3)下面對選文寫作特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文條理清晰,是按照事情發(fā)生、發(fā)展的順序來寫的。B.本文語言平易,風格簡淡,敘述精到明快,沒有多余的修飾。C.本文作者善于在敘述中制造節(jié)奏波瀾,平而不板。D.本文寓意于事,立意高遠,作者興趣所在是渲染尋找石獸的神奇過程。答案:B解析:(1)B(2)A(3)D19.閱讀劉禹錫的《陋室銘》,完成小題。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1)解釋下列劃線的字詞。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________②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________(2)翻譯下列句子。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3)選出下列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龍”和“仙”是比喻道德高尚的人。B.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渲染了居室恬靜的氣氛。C.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表現了作者對知識分子的歌頌,對無學問之人的鄙薄。D.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4)這篇短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生活態(tài)度和道德情操?答案:C解析:(1)能散步很遠的香氣,這里指德行美好;指官府文書(2)苔痕蔓延到臺階上,使臺階都綠了;草色映入竹簾,使室內染上青色。(3)C(4)表達了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態(tài)度和高潔傲岸的道德情操。20.閱讀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題。
宋陳諫議①家有劣馬,性暴,不可馭②,蹄嚙傷人多矣。一日,諫議入廄③,不見是馬,因詰仆:“彼馬何以不見?”仆言為陳堯咨售之賈人④矣。堯咨者,陳諫議之子也。諫議遽⑤召子,曰:“汝為貴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賈人安能畜之?是移禍于人也!”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⑥,戒⑦仆養(yǎng)之終老。時人稱陳諫議有古仁人⑧之風?!咀ⅰ竣訇愔G(jiàn)議:北宋陳省華(939年—1006年),字善則,北宋閬州閬中人,官至左諫議大夫,故稱之。②馭:駕馭,控制。③廄:馬棚。④賈(gǔ)人:商人。⑤遽:急忙,馬上。⑥直:通“值”,價值,這里指錢。⑦戒:通“誡”,告誠。⑧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①蹄嚙傷人多矣________②因詰仆________(2)翻譯句子。急命人追賈人取馬,而償其直(3)用“/”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停一處)。家中左右尚不能制(4)用自己的話說說陳諫議具備怎樣的“古仁人之風”。解析:(1)用蹄子踢;踢傷;于是(2)(陳諫議)趕緊命人去追商人牽回馬,并把買馬的錢退給商人。(3)家中左右/尚不能制(4)做人誠實;多替別人考慮;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1.閱讀文言文,回答問題。孫權勸學《資治通鑒》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泵赡耸季蛯W。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1)《資治通鑒》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時期)家、史學家。(2)解釋下列劃線詞語在文中的意思。①但當涉獵________②及魯肅過尋陽________③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④自以為大有所益________(3)文章是怎樣表現呂蒙學習進步的?(4)孫權在勸說呂蒙時說:“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請你談談孫權這樣勸說的好處。解析:(1)司馬光;北宋(2)只,只是;到,等到;擦拭;收益,好處(3)通過魯肅的“驚”或他與呂蒙的對話或“拜母”、“結友”的行為,以此側面表現(側面烘托)出呂蒙學習進步。(4)“現身說法”、“語重心長、言辭懇切”、“利于接受”。2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甲】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玩焉。
子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ㄟx自周敦頤《愛蓮說》)【乙】
天臺多牡丹,大如拱把①,其常也。某村中有鵝黃牡丹,一株三干,其大如小斗,植五圣祠前。樹葉離披錯處檐瓷②之上三間皆滿焉?;〞r數十朵,鵝子、黃鸝、松花、蒸栗,萼樓穰吐③,淋漓簇沓。土人于其外搭棚演戲四五臺,婆娑樂神。有侵花至漂發(fā)④者,立致奇崇⑤。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⑥而壽。(選自張岱《天臺牡丹》)【注】①拱把:指其徑圍大如兩手合圍。②檐甃(zhóu):墻壁和房檐。③穰(ráng)吐:豐盛的樣子。④漂發(fā):分散,散開。⑤奇崇:奇異的災禍。⑥蔽芾(bì
fèi):茂盛的樣子。(1)解釋下列劃線詞在文中的意思。①濯清漣而不妖
濯:________②陶后鮮有聞
鮮:________③植五圣祠前
植:________④花時數十朵
花:________(2)下列對文中畫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樹葉/離披錯處檐甃之上/三間皆滿焉
B.
樹葉離披/錯處檐甃之上/三間皆滿焉C.
樹葉/離披錯處檐甃/之上三間皆滿焉
D.
樹葉離披/錯處檐甃之上三間/皆滿焉(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②土人戒勿犯,故花得蔽芾而壽。(4)兩文都寫到了牡丹。【甲】文寫牡丹的目的是:________;文中“牡丹之愛,宜乎眾矣!”用感嘆的方式,含蓄表明了作者________的人生態(tài)度;【乙】文則表達了土人對牡丹的________之情。答案:B解析:(1)洗滌;少;種植;開花(2)B(3)①(蓮的花莖)筆直地潔凈聳立,可以遠遠地去觀賞她,但不可以貼近而輕慢地撫摸撥弄(她)。②當地人告誡(民眾)不要去侵犯(牡丹),所以牡丹花能夠開得茂盛長久。(4)襯托(反襯)蓮花;不愿隨俗沉?。ɑ虿辉竿骱衔郏?;敬重23.閱讀文言文,完成各題。賣油翁
陳康肅公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圃,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無他,但手熟爾?!笨得C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________”翁曰:“以我酌油知之?!蹦巳∫缓J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笨得C笑而遣之。(1)對“我亦無他,惟手熟爾”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
我也沒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熟罷了。
B.
我也沒有其他手段,只有手熟罷了。C.
我也不說別的,只有手熟練。
D.
我更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熟罷了。(2)這段橫線上最恰當的標點是哪一種?為什么?理解最正確的一項是(
)康肅忿然曰:“爾安敢輕吾射________”A.
句號。因為一句話已經說完了,要稍作停頓。B.
問號。因為這是一疑問句,句中含有疑問詞“安”(怎么)。C.
逗號。因為一句話尚未說完。D.
感嘆號。因為它深刻地表現陳堯咨盛氣凌人,怒不可遏的驕傲態(tài)度。(3)在文中起承上啟下作用的一句是(
)A.
睨之,久而不去
B.
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C.
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D.
無他,但手熟爾(4)陳堯咨的神態(tài)是怎樣變化的?根據文段內容,填寫在下面橫線上。(分別用一個字來概括)矜——________——________答案:A解析:(1)A(2)D(3)B(4)忿;笑24.閱讀《愛蓮說》,回答下列小題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盛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1)解釋文中加下劃線的詞語。蕃:________
鮮:________(2)把下列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①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②蓮之愛,同予者何人?(3)從作者對蓮花的贊美來看,君子應該是怎樣的人?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回答。解析:(1)多;很少(2)①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②(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3)具有不慕富貴名利、潔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25.文言文閱讀。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中軒敞者為艙,篛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石青糝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zhí)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zhí)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臥右膝,詘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zhí)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魏學洢《核舟記》)乙
一樂工能刻木為舟。大可二寸,篷桅櫓舵咸具。二人對酌于中,壺觴①饾饤②滿案,一人挽篷索,一人握櫓,一人運舵,皆有機能動,放在水中,能隨風而行,略無欹③側。一舟必需白金一兩,好事者競趨焉。(周輝《刻木巧匠》)【注釋】①壺觴:酒器。②饾饤:dòudìnɡ,供陳設的食品。③欹:qī,斜。(1)解釋下列加下劃線詞。①絕類彌勒________②詘右臂支船________③二人對酌于中________④皆有機能動________(2)用現代漢語寫出下列兩個句子的意思。①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tài)。②一舟必需白金一兩,好事者競趨焉。(3)兩文在表現雕刻家精湛技藝時寫法上有何不同?從技藝的角度比較,你覺得是木舟精巧,還是核舟精巧?說說你的理由。解析:(1)像;同“屈”彎曲;相對飲酒;機關(2)①都能就著(根據)木頭原來的樣子模擬(那些東西的)形狀,各有各的神情姿態(tài)。②一個(這樣的)船必須要一兩白金,喜歡多事的人競相爭著買木舟。(3)①《核舟記》通篇是對核舟的正面描寫且描寫詳細、生動、可感;《刻木巧匠》既有正面描寫,又有側面描寫,但描寫較概括、簡略。②性試題。如果認為核舟精巧,理由如下:桃核體積小,所刻事物繁多,刻物情態(tài)畢備。如認為木舟精巧,可抓住木料體積較小,所刻事物較多,且活動自如。26.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炯住?/p>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梢哉{素琴,閱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鬃釉疲汉温??【乙】
子欲居九夷①?;颌凇霸唬骸奥缰??”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選自《論語·子罕》)【注】①九夷:古代稱東方的九種民族。亦指其所居之地。②或;有人。(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①有仙則名________②談笑有鴻儒________③可以調素琴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愛蓮說》)B.無絲竹之亂耳C.何陋之有D.無案牘之勞形(3)下列對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甲】文作者是劉禹錫,唐代文學家?!疽摇课闹械摹白印笔侵缚鬃?。B.《陋室銘》駢散結合,且以散句為主,句式整齊、節(jié)奏分明、音韻和諧,宜通過誦讀培養(yǎng)良好的文言語感。C.【甲】文以類比的方式開頭,引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的主旨,也為后面歌頌陋室埋下了伏筆。D.【乙】文表現了孔子對君子的期許。君子的精神風貌是有積極的影響力的,可以感染他周圍的人,并最終改變環(huán)境。(4)兩段文字都表現了美好的君子形象。從中你能看出“君子”應具有怎樣的情操?(5)將下列句子譯成現代漢語。①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②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答案:C解析:(1)出名,有名;大;調弄(2)C(3)B(4)“君子”應清雅脫俗,安貧樂道,高潔傲岸,淡泊寧靜。(5)①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②君子到那兒居住,有什么簡陋的呢?【解析】【分析】(1)此題多是古今異義詞,如,鴻:大。詞類活用詞,名:名詞用作動詞,出名。(2)ABD三項都是處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性,不譯。C項無詞義,是賓語前置的標志。故選C。(3)B項,“以散句為主”錯誤,以駢句為主。故選B。(4)本題結合【甲】文中“惟吾德馨”和【乙】文中“君子居之”分析,明確“君子”應該具有清雅脫俗,安貧樂道,高潔傲岸,淡泊寧靜的情操。(5)本題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亂: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亂,擾亂。案牘:(官府的)公文,文書。何陋之有:即“有何之陋”,屬于賓語前置。之:助詞,表示強烈的反問,賓語前置的標志,不譯。故答案為:⑴出名,有名;大;調弄;⑵C;⑶
B;⑷“君子”應清雅脫俗,安貧樂道,高潔傲岸,淡泊寧靜;⑸①沒有世俗的樂曲擾亂心境,沒有官府公文勞神傷身。②君子到那兒居住,有什么簡陋的呢?【點評】⑴本題考查對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題,重點在于文言實詞的積累,同時也可以借助整個句子的意思來判斷;⑵本題考查文言虛詞的用法及意思,注意結合具體的語境分析虛詞,答題關鍵是熟記常見的一些虛詞的用法;⑶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找出相關的語句即可。答題時應注意,準確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鎖定目標句。既可作出選擇;⑷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解答此題需在通曉全文大意的基礎上,抓住關鍵語句來分析。⑸,答題時應注意,翻譯一直譯為主,意譯為輔,直譯落實重點字詞,不能遺漏,句意要通順們還要注意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等特殊用法的詞語?!靖絽⒖甲g文】
【甲】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龍就顯得有了靈氣。這是簡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覺不到簡陋了)。長到臺階上的苔痕顏色碧綠;草色青蔥,映入簾中。到這里談笑的都是知識淵博的大學者,交往的沒有知識淺薄的人,可以彈奏不加裝飾的古琴,閱讀佛經。沒有奏樂的聲音擾亂雙耳,沒有官府的公文使身體勞累。南陽有諸葛亮的草廬,西蜀有揚子云的亭子??鬃诱f:有什么簡陋的呢?
【乙】孔子想搬到九夷去住。有人說:“那地方非常簡陋,怎么好???,”孔子道:“有君子去住,就不簡陋了?!?7.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炯住?/p>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ㄖ芏仡U《愛蓮說》)【乙】
竹似賢,何哉?竹本①固,固以樹德,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體②道;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③者。竹節(jié)貞,貞以立志;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夷險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樹之,為庭實④焉。(節(jié)選自白居易《養(yǎng)竹記》)【注】①本:根。②體:體悟。③虛受:虛心接受。④實:充實,充滿。(1)解釋下列句子中劃線的詞語。①不蔓不枝________②亭亭凈植________③夫如是________④人多樹之________(2)用“/”為下面句子標出兩處停頓。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3)翻譯下列句子。①牡丹之愛,宜乎眾矣!②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4)【甲】【乙】兩文表面上寫蓮花、竹子,實際上都是在寫君子。請說說兩文所贊美的君子有哪些共同點。解析:(1)橫生藤蔓;聳立的樣子;這,這樣;種植(2)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3)①對于牡丹的喜愛,應當人很多了!②君子(品德高尚的人)看見它的根,就會想到善于建樹德操堅貞不拔的人。(4)品德高尚、堅貞自守;正直不屈、不偏不倚;虛懷若谷、立志高遠、砥礪前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受外物榮辱影響。【解析】【分析】(1)此題都古今異義詞,如“蔓”:橫生藤蔓?!皹洹保悍N植。所以千萬不要以今釋古。理解好上下文內容是作答的關鍵。(2)此題較容易,根據文意即可推斷出正確答案: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此題要注意把主語部分與謂語部分,謂語部分與賓語部分劃開。注意“之”是取獨作用,放在主語謂語之間起連接作用,因此“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是一個整體,做“愛”的賓語。前面部分的主謂之間要劃開。(3)本題注意下列字詞的翻譯,如“宜”:應該,應當?!氨姟保憾?。“本”:根。“善建”:善于建樹(德操)。(4)【甲】文很好理解,特別要抓住【乙】文中“君子見其本,則思善建不拔者”“君子見其性,則思中立不倚者”“君子見其心,則思應用虛受者”“君子見其節(jié),則思砥礪名行”等標志品質的句子進行分析,即可更加完整地概括出答案。故答案為:⑴橫生藤蔓;聳立的樣子;這,這樣;種植⑵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⑶①對于牡丹的喜愛,應當人很多了?、诰樱ㄆ返赂呱械娜耍┛匆娝母?,就會想到善于建樹德操堅貞不拔的人。⑷品德高尚、堅貞自守;正直不屈、不偏不倚;虛懷若谷、立志高遠、砥礪前行;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不受外物榮辱影響?!军c評】⑴本題考查文言詞語的理解??忌⒁馄綍r學習文言時對文言詞語的積累以及知識的遷移,要結合句子的整體理解進行分析。⑵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斷句,做此題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據現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推斷句子的停頓。⑶本題考查文言語句的翻譯,考生在平時要加強訓練,遵循文言文翻譯的原則,掌握基本的方法,在翻譯時要正確理解重點詞語,注意句意的順暢。⑷本題考查文章內容和主題的理解和分析??忌プ£P鍵的句子進行理解,就可以概括出完整的答案?!靖絽⒖甲g文】
【甲】水上、陸地上各種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愛的非常多。晉代的陶淵明唯獨喜愛菊花。從李氏唐朝以來,世多喜愛牡丹。我唯獨喜愛蓮花從積存的淤泥中長出卻不被污染,經過清水的洗滌卻不顯得妖艷。(它的莖)中間貫通外形挺直,不牽牽連連也不枝枝節(jié)節(jié),香氣傳播更加清香,筆直潔凈地豎立在水中。(人們)可以遠遠地觀賞(蓮),而不可輕易地玩弄它啊。
我認為菊花,是花中的隱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貴者;蓮花,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τ冢┚栈ǖ南矏?,陶淵明以后就很少聽到了。(對于)蓮花的喜愛,像我一樣的還有什么人呢?(對于)牡丹的喜愛,人數當然就很多了!
【乙】竹子像賢人,這是為什么呢?竹子的根穩(wěn)固,穩(wěn)固是為了確立竹子的本性,君子看見它的根,就想到要培植好堅定不移的品格(想到意志堅定不移的人)。竹子的秉性直,直是為了站住身體,君子看見它這種秉性,就想到要正直無私,不趨炎附勢(想到正直、不偏不倚的人)。竹子的心空,空是為了虛心接受道,君子看見它的心,就想到要虛心接受一切有用的東西(想到虛心求道者)。竹子的節(jié)堅定,堅定是為了立志,君子看見它的節(jié),就想到要磨煉自己的品行,不管一帆風順還是遇到危險時,都始終如一(想到砥礪名節(jié)、無論窮通禍福,始終如一的人)。正因為如此,君子都喜歡種竹,把它作為庭院中存在價值的東西。28.閱讀下面甲乙兩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題。[甲]
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一講學家設帳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
—選自紀昀《河中石獸》
[乙]
余奉使河北邊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此乃昔之海濱,今東距海已近千里。所謂大陸者,皆濁泥所湮耳。堯殛鯀于羽山①,舊說在東海中,今乃在平陸。凡大河、漳水、滹沱②、涿水、桑乾之類,悉是濁流。今關、陜以西,水行地中,不減百余尺,其泥歲東流,皆為大陸之土,此理必然。
—選自沈括《夢溪筆談,雜志一》【注釋】①堯殛(jí)鯀(gǔn)于羽山:傳說鯀因治水不力而被堯帝處死。②滹沱(hūtuó):一條大的河流,在河北省西部。該河出山西省繁峙縣東之泰戲山,穿割太行山,東流入河北平原。(1)對乙文中畫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余奉使河北邊/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B.
余奉使河北/邊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C.
余奉使河北邊/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D.
余奉使河北/邊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2)下列語句中加下劃線字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
山門圮于河
圮:倒塌
B.
棹數小舟
棹:劃船C.
其泥歲東流
歲:年
D.
此理必然
然:這樣(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列語句。①爾輩不能究物理。②所謂大陸者,皆濁泥所湮耳。(4)甲乙兩文雖然所寫的內容不同,但都揭示了一個相同的道理。請用自己的語言概述。答案:D解析:(1)D(2)C(3)①你們這些人不能夠探究事物的道理。②所謂大陸,看來都是由渾濁的泥沙積淀而成的。(4)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窘馕觥俊痉治觥浚?)語句“余奉使河北邊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的句意是: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訪,沿著太行山北行,山崖的間,往往夾雜著螺蚌殼及像鳥卵的石子,像帶子一樣橫亙在石壁上。據此,正確的句讀是:余奉使河北/邊太行而北/山崖之間/往往銜螺蚌殼及石子如鳥卵者/橫亙石壁如帶。故答案為D。(2)C.“其泥歲東流”的意思是:所攜帶的泥沙每年向東流?!皻q”是“每年”。故答案為C。(3)本題①句中的“爾(你)、究(探究)、物理(事物的道理)”幾個詞是賦分點;②句中的“謂(說)、皆(全,都)、湮(堵塞)”幾個詞是賦分點。(4)《河中石獸》講述了一則非常有教育意義的寓言故事,表達了作者對學者之類一知半解而又自以為是之人的嘲諷,亦告訴了人物認識事物需要全面深入地調查探究這一道理。沈括《夢溪筆談》中,從古書上的記載和作者實地考察,了解了陸地形成的原因。從中可以看出:“實踐出真知”的道理。據此理解分析作答。故答案為:⑴D;⑵C;⑶①你們這些人不能夠探究事物的道理。②所謂大陸,看來都是由渾濁的泥沙積淀而成的。⑷實踐出真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军c評】⑴本題考查文言斷句的能力。文言語句的節(jié)奏劃分一般以句意和語法結構為劃分依據。結合語句的內容來劃分即可。劃分節(jié)奏主要依據句子的結構,一般是主語和謂語之間、謂語和賓語之間、修飾語和中心語之間要停頓。⑵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含義的能力。理解詞語的含義時要注意文言詞語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古今異義;能結合具體語境來準確辨析即可。⑶本題考查重點句子的翻譯。翻譯時要忠于原文,不遺漏、不隨意增減內容,譯文要通暢。注意重點字詞以及常見句式的翻譯,特別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譯,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⑷本題考查的是對文本內容理解與分析能力。解答此題的關鍵是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緟⒖甲g文】
[甲]滄州南部有一座寺廟靠近河岸,佛寺的外門倒塌在河中,門前兩只石獸一起沉入河中。過了十多年,寺僧們募集金錢重修寺廟,在河中尋找兩只石獸,到底沒能找到。寺僧們認為石獸順流而下了,于是劃著幾只小船,拖著鐵鈀,向下游尋找了十多里,沒找到它們的蹤跡。
一位講學家在寺廟里設館教書,聽說了這件事笑著說:"你們這些人不能探求事物的道理,這石獸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帶走呢?是石頭的特點應該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石獸埋沒在沙里,越沉越深罷了。順流而下尋找它們,不是很荒唐嗎?"大家都很信服,認為這是正確的言論。
一位老河兵聽說了之后,又笑著說:"凡是落入河中的石頭,都應當在上游尋找它。因為石頭的特點是又硬又重,河沙的特點是又松又輕,水不能沖走石頭,但河水撞擊石頭返回的沖擊力,一定會將石頭底下迎著水流的地方沖刷成為坑洞,越沖越深,當坑洞延伸到石頭底部的一半時,石頭必定傾倒在坑洞里。照這樣多次沖刷,石頭又會多次向前翻轉,不停地轉動,石獸反而逆流而上了。到下游尋找石獸,本來就荒唐了;在原地尋找它們,不是更荒唐嗎?"
寺僧們依照老河兵的話去做,果然在幾里外的上流找到了石獸。既然這樣,那么天下的事,只知道其一,不知道其二的情況太多了,怎么能根據某個道理就主觀判斷呢?
[乙]我奉命出使河北察訪,沿著太行山北行,山崖的間往往夾雜著螺蚌殼及像鳥卵的石子,像帶子一樣橫亙在石壁上。這里應是昔日的海濱,而現在東距大海已有近千里。所謂大陸,看來都是由渾濁的泥沙積淀而成的。古史記載堯殺鯀于羽山,舊說羽山在東海中,而現在卻在陸地上。凡黃河、漳水、滹沱、涿水、桑干等河流,全都是混濁的水流?,F在關、陜以西之地,水在低于地面的峽谷中流動,最深處不下百余尺,所攜帶的泥沙每年向東流,都成為形成大陸的泥土,大陸由此而造成,其道理就是這樣。29.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兄弟爭雁
昔①人有睹雁翔者,將援弓射之,曰“獲則烹②”。”其弟爭曰:“宜燔③?!痹A④于社伯⑤。社伯請剖雁,烹燔半焉。已而⑥索雁,則凌空遠矣?!咀ⅰ竣傥簦阂郧?,昔日。②烹:燒煮。③燔(fán):烤。④訟(sòng):裁決。⑤社伯:古代二十五家為一社。社伯是一社之長。⑥已而:后來,不久(1)試著翻譯下面句子。已而索雁,則凌空遠矣。(2)讀了這則寓言,你受到了什么啟示?請簡要闡述。解析:(1)后來再去找雁,雁已在空中飛得很遠了。(2)要想成功或實現理想,就要學會把握時機。不把握時機,即使條件具備了,同樣無法達到目的?!窘馕觥俊痉治觥浚?)本題中應落實“索(尋找)”的翻譯。(2)閱讀文章,本文記敘了兄弟二人看見大雁,不能抓住時機射雁,卻爭論怎樣吃雁,結果大雁飛走了。說明做事情要抓住時機,不能為無為的爭論而貽誤戰(zhàn)?;蚋嬖V我們事情要分清本末主次和輕重緩急,否則一事無成。故答案為:⑴后來再去找雁,雁已在空中飛得很遠了。⑵要想成功或實現理想,就要學會把握時機。不把握時機,即使條件具備了,同樣無法達到目的。【點評】⑴此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譯。翻譯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語境,做到句不離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關鍵字詞,要翻譯準確,不可遺漏。第三盡量直譯,不便直譯就要意譯,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古今異義等問題。第四句子要通順,語氣要連貫,結構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內容,在不影響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詞來疏通句子。本題重點字是“索(尋找)”的翻譯。⑵解題時首先應瀏覽閱讀理解的全文,了解閱讀理解全文的概貌,把握文章的要點。解答啟示類試題時要注意觀點正確、健康,注意言之有理。本文給人的啟示:要想成功或實現理想,就要學會把握時機。不把握時機,即使條件具備了,同樣無法達到目的。【附參考譯文】
從前有一對兄弟看見大雁,準備拉弓射他,說:“雁要煮著吃?!彼牡艿軤幷f:“鵝適合煮,飛的雁應該烤?!弊詈箝L者出了主意。長者讓兩個人各分一半,一半煮,一半烤。結果,當兄弟兩準備射大雁時,大雁早就飛走了。30.閱讀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王歡守志
王歡①字君厚,樂陵②人也。安貧樂道,專精耽學③,不營④產業(yè),常丐食誦《詩》⑤,雖家無斗儲⑥,意怡如⑦也。其妻患之,或⑧焚毀其書而求改嫁,歡笑而謂之曰:“卿不聞朱買臣妻邪?”時聞者多哂⑨之。歡守志彌固,遂為通儒⑩?!咀ⅰ竣偻鯕g:晉朝人。②樂陵:地名。③專精耽學:專心研究學問。④營:謀求。⑤《詩》:《詩經》。⑥斗儲:一斗糧的貯存。⑦如:用于形容詞后,表示“……的樣子”。⑧或:有一次。⑨哂(shěn):譏笑。⑩通儒:通曉古今、學識淵博的儒者。(1)下列劃線字詞的用法相近的一項是(
)A.
遂為通儒
遂反溯流逆上矣B.
時聞者多哂之
何陋之有C.
歡笑而謂之曰
而錢不濕D.
卿不聞朱買臣妻邪
卿今者才略(2)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句子。歡守志彌固,遂為通儒。(3)王歡最終成為一位博學大儒的原因是________。答案:D解析:(1)D(2)王歡卻更堅定他的志向,終于成為一位飽學的大儒。(3)“安貧樂道”“堅守志向”“學習專一”【解析】【分析】(1)A項,遂為通儒/遂反溯流逆上矣(最終/于是,就);B項,時聞者多哂之/何陋之有(代詞,他/提賓標志);C項,歡笑而謂之曰/而錢不濕(表修飾/表轉折);D項,卿不聞朱買臣妻邪/卿今者才略(你/你)。故選D。(2)此在此題中,要注意“彌(更)、固(鞏固,指志向堅定)、遂(最終,終于)”的意思,必須翻譯出來。(3)在理解文意的基礎上,抓住文章中的“安貧樂道,專精耽學”“常丐食誦《詩》,雖家無斗儲,意怡如也”“歡守志彌固”來概括作答。故答案為:⑴D⑵王歡卻更堅定他的志向,終于成為一位飽學的大儒。⑶“安貧樂道”“堅守志向”“學習專一”【點評】⑴古代的詞以單音節(jié)為主,一個詞往往有幾個義項。許多時候,各個義項之間是有關聯的。因此我們必須掌握最基本的義項,由基本義項而展開的引申義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掌握。⑵此題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譯。翻譯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語境,做到句不離篇。其次要注意句中的關鍵字詞,要翻譯準確,不可遺漏。第三盡量直譯,不便直譯就要意譯,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詞類的活用、古今異義等問題。第四句子要通順,語氣要連貫,結構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內容,在不影響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詞來疏通句子。⑶對文言文內容的理解答題時務必注意,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善于從細微處著眼,篩選重要信息,歸納概括要點,同時要推敲答案用語的準確性,概括力求要言不煩,不偏不倚,切中要旨?!靖絽⒖甲g文】
王歡字君厚,樂陵人。他安于貧困的現狀,以堅守自己的信念為快樂。精神專一地沉迷于學業(yè)之中,不謀求家業(yè)。常常邊乞討食物邊誦讀《詩經》。雖然家中沒有一斗糧食的儲蓄,內心還是安適愉快。他的妻子為這件事感到憂心,有時焚燒他的書而要求改嫁,王歡笑著對他的妻子說:“你沒有聽說過朱買臣的妻子嗎?”當時聽到這話的多嘲笑他。王歡卻更加堅守他的志向,終于成為一位博學的人。31.閱讀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河中石獸
①滄州南一寺臨河干,山門圮于河,二石獸并沉焉。閱十余歲,僧募金重修,求二石獸于水中,竟不可得,以為順流下矣。棹數小舟,曳鐵鈀,尋十余里無跡。
②一講學家設賬寺中,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豈能為暴漲攜之去?乃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漸沉漸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顛乎?”眾服為確論。
③一老河兵聞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當求之于上流。蓋石性堅重,沙性松浮,水不能沖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處嚙沙為坎。漸激漸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擲坎中。如是再嚙,石又再轉,轉轉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固顛;求之地中,不更顛乎?”如其言,果得于數里外。然則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據理臆斷歟?(1)用“/”劃出下列句子的朗讀節(jié)奏。(只劃一處)是非木柿(2)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項是(
)A.
聞之笑曰
B.
當求之于上流
C.
一老河兵聞之
D.
其反激之力(3)請結合第②段原文至少兩個具體詞語,分析作者是如何把講學家塑造成“目中無人、狂安自大”的。(4)下列四張示意圖,最符合老河兵對河中石魯應“求之于上流”的原因分析是(
)A.
B.
C.
D.
(5)下列古人的四句話,與《河中石獸》說明的道理意思最接近的一項是(
)A.
道雖跡,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B.
過而不能知,是不智也;知而不能改,是不勇也。C.
見聞之知,不如心之所喻,心之所喻,不如身之所親行焉。D.
千人同心,則得千人力;萬人異心,則無一人之用。答案:D解析:(1)是/非木柿(2)D(3)講學家聽了僧人尋找石獸的方法后,第一反應是“笑”,恥笑、嘲諷那些僧人,嘲諷別人其實就是覺得自己高人一等,之后開口就說“爾輩”,這個稱呼頗有意味,說明講學家已經認為自己與眾人不是同一類人了。從中能看出講學家“目中無人、狂妄自大”的形象。(4)B(5)C【解析】【分析】(1)語句“是非木柿”的意思是:這(石獸)不是木片。依據主謂間停頓,正確的句讀是:是/非木柿。(2)D項“之”是結構助詞“的”的用法,其他三項“之”均為代詞。故選D。(3)本題作答要結合“聞之笑曰”“爾輩不能究物理”中的“笑”和“爾輩”來分析作答。這里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中醫(yī)漏肩風試題及答案
- 中醫(yī)乳癰護理試題及答案
- 中醫(yī)試題及答案大一
- 2025年事業(yè)單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防疫員一級(高級技師)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業(yè)單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環(huán)境監(jiān)測工三級(高級工)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2025年事業(yè)單位工勤技能-安徽-安徽保健按摩師四級(中級工)歷年參考題庫含答案解析
- D-Lyxose-13C5-生命科學試劑-MCE
- Clomethiazole-Standard-生命科學試劑-MCE
- Aminothiazole-Standard-生命科學試劑-MCE
- 2025年廚師考核測試題庫及答案
- 危險廢物突發(fā)事故應急演練方案
- 老年衰弱護理課件
- 供應商準入管理制度及流程
- 一級建造師法律教學課件
- excel培訓課件制作
- 2025至2030中國酶載體樹脂行業(yè)發(fā)展模式及前景規(guī)劃研究報告
- 【課件】破繭 逐光-2026屆新高三啟航主題班會:挑戰(zhàn)極限成就夢想(含規(guī)劃指南、學法指導、心理護航)
- 物流園區(qū)安全管理制度
- (2025)事業(yè)單位考試(面試)試題附答案
- 生物信息學基礎知識與應用考試題及答案2025年
- 2025年國際檔案日知識競賽試題庫300題(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