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23/25《蘇武傳》名師教學設(shè)計重慶市大渡口區(qū)茄子溪中學羅應(yīng)昕一、核心素養(yǎng)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①梳理積累文中涉及的文言字詞知識?!疚难詫嵲~釋義】②梳理積累文中文言句式知識,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颈嫖鑫难跃涫健俊纠斫獠⒎g文中的句子】思維發(fā)展與提升①解讀文本中人物的形象【理解領(lǐng)悟古詩的思想感情】②解讀文本表現(xiàn)出的儒家的歷史觀與價值觀【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①對比《史記》,鑒賞分析本文表現(xiàn)出來的,班固史作的寫作風格。②理解、學習班固刻畫人物形象的技巧。文化傳承與理解①識記、理解文中出現(xiàn)的文學、文化常識②感受并傳承蘇武所體現(xiàn)出的責任意識和愛國思想。二、教學設(shè)計(一)教學建議文言文教學,尤其是長篇文言文的教學,因文言字詞理解障礙多,知識點多,教學過程難免陷入枯燥無味的境地。《蘇武傳》篇幅相對長,文言考點多,尤其以詞類活用、一詞多義和特殊句式居多,加上文中存在不少拗口的少數(shù)民族的稱謂,更給學生的閱讀造成了不小的障礙。老師在教學時既要注意知識點的落實,又要避免課堂氣氛低落。避免課堂氣氛低落,要合理利用此篇史記的特點。此文雖為文言傳記,但情節(jié)曲折、緊張,人物個性鮮明,人物矛盾設(shè)置和語言對話尤其精彩。因此,此文的教學不妨以記敘文甚至小說的教法入手,以情節(jié)為綱,以人物和環(huán)境描寫為載體,設(shè)置問題分解課文,在以提問法分析情節(jié)和人物、讓學生用原文回答的同時,落實學生對原文的字詞句翻譯。這樣即可避免文言知識滿堂灌的枯燥,又能調(diào)動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氛圍。(二)教學示例【教材分析】本課位于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四第四單元第十二課,節(jié)選自班固《漢書·李廣蘇建傳》。文言字詞句知識,人物、環(huán)境描寫手法,人物形象解析是這篇課文教學的重點。從內(nèi)容上看,相較傳統(tǒng)斷代史重視史實,客觀、簡練的鋪敘風格,《蘇武傳》更像是一篇歷史故事。班固承襲了太史公重視人的歷史作用,反天命的,強調(diào)人是歷史的中心的史作思想;同時還繼承了語言文字簡練但生動傳神的寫作風格,把文、史熔鑄于一爐,使史作既恪守其歷史價值,亦凸顯其文學價值。不同于《陳涉世家》《鴻門宴》《項羽之死》等課文較為客觀記人敘史的是,課文節(jié)選出的這篇《蘇武傳》帶有明顯的感情傾向,文中所有重要人物的存在都為襯托蘇武的高大形象,由此可看出本文的價值取向與班固的尚儒精神。【教學目標】1.語言建構(gòu)與運用:(1)積累文言字詞句知識。(2)積累文學、文化常識。2.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把握課文敘事脈絡(luò),理清情節(jié)結(jié)構(gòu),分析人物矛盾。3.審美鑒賞與創(chuàng)造(1)感受人物形象,解讀其個性特征。(2)鑒賞并學習作者的描寫手法。4文化傳承與理解(1)感受、評價、傳承蘇武的使命感、責任感和愛國精神。(2)分析、理解班固的尚儒思想和歷史觀?!窘虒W重難點】1.教學重點:(1)積累文言字詞句知識(2)感受人物形象,解讀其個性特征。2.教學難點:(1)翻譯課文,落實文言知識。(2)分析、理解班固的尚儒思想和歷史觀?!窘虒W方法】自學法、誦讀法、串講法、提問法、電教法、研究法等方法綜合運用【計劃課時】3課時【教學設(shè)計】課前預(yù)習【教師活動】印制助學資料發(fā)放給學生,內(nèi)容包括蘇武簡介、班固簡介,課文內(nèi)容相關(guān)背景材料,字詞句自主梳理練習等?!緦W生活動】(1)課前自讀本課全文,疏通字音、字形,了解文本內(nèi)容。(2)查閱蘇武、班固的相關(guān)知識。(3)閱讀助學資料,完成自學練習。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梳理蘇武出使匈奴的背景、經(jīng)過及人物矛盾。2.分析、概括蘇武在這個過程中的形象。3.梳理、落實這部分的文言字詞句知識。【教學重點】讀譯并識記課文1-3段的文言字詞。梳理課文1-3段的情節(jié),賞析此部分中蘇武、虞常、張勝的人物形象?!窘虒W難點】掌握課文1-3段的文言知識,自主讀譯課文?!窘虒W方法】講授法,閱讀法,探究法【教學過程】一、導入:文天祥曾在他的《揚子江》中寫到“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表現(xiàn)了他精忠報國的高尚氣節(jié)。但他并非第一個“不指南方不肯休”的人。我們今天學習的《蘇武傳》就記錄了早在漢武帝時代的一個“不指南方不肯休”的人——蘇武的事跡。二、作家作品常識1.昨天大家查閱了相關(guān)資料,誰來介紹一下作者班固和主角蘇武?學生回答:略備答內(nèi)容:蘇武,字子卿,漢族,杜陵人,代郡太守蘇建之子。西漢大臣。武帝時為郎。天漢元年(前100年)奉命以中郎將持節(jié)出使匈奴,被扣留。匈奴貴族多次威脅利誘,欲使其投降;后將他遷到北海(今貝加爾湖)邊牧羊,揚言要公羊生子方可釋放他回國。蘇武歷盡艱辛,留居匈奴十九年持節(jié)不屈。至始元六年(前81年),方獲釋回漢。蘇武去世后,漢宣帝將其列為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彰顯其節(jié)操。班固(32年—92年),字孟堅,扶風安陵(今陜西咸陽東北)人,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出身儒學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為當時著名學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歲即能屬文,誦詩賦,十六歲入太學,博覽群書,于儒家經(jīng)典及歷史無不精通。建武三十年(54年),班彪過世,班固從京城遷回老家居住,開始在班彪《史記后傳》的基礎(chǔ)上,撰寫《漢書》,前后歷時二十余年,于建初中基本修成。漢和帝永元元年(89年),大將軍竇憲率軍北伐匈奴,班固隨軍出征,任中護軍,行中郎將,參議軍機大事,大敗北單于后撰下著名的《封燕然山銘》。后竇憲因擅權(quán)被殺,班固受株連,死于獄中,時年六十一歲。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作為史學家,《漢書》是繼《史記》之后中國古代又一部重要史書,“前四史”之一;作為辭賦家,班固是“漢賦四大家”之一,《兩都賦》開創(chuàng)了京都賦的范例,列入《文選》第一篇;同時,班固還是經(jīng)學理論家,他編輯撰成的《白虎通義》,集當時經(jīng)學之大成,使讖緯神學理論化、法典化。三、整體感知,把握文意(一)學習第一段內(nèi)容1.初步感知,梳理字音請大家默讀第一段,注意讀音,邊讀邊勾畫重點內(nèi)容,概括第一段大意。老師在黑板上正音:栘(yí)中廄(jiù)監(jiān)且鞮(jūdī)侯單(chán)于丈人行(háng)遺(wèi)單于2.學生齊讀黑板上詞語,落實字音。請大家將黑板上的詞語每個齊讀三遍。小結(jié):大家讀得不錯,現(xiàn)在我們來解讀本段內(nèi)容。3.提問分析文段。問題引導:首先,第一段寫到了與蘇武出使相關(guān)的哪些事情?明確:蘇武的家庭背景。(1)立即追問:蘇武的家庭背景是怎樣的?請用原文回答。少以父任,兄弟并為郎。稍遷至栘中廄監(jiān)。追問:請解釋一下這句話。學生翻譯:略。(2)除了家庭背景還寫了什么?明確:時漢連伐胡,數(shù)通使相窺觀。追問:什么叫“數(shù)通使相窺觀”?學生翻譯:略。追問:這說明什么問題?明確:漢朝和匈奴關(guān)系緊張。再追問:緊張到什么地步?明確: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余輩。匈奴使來,漢亦留之以相當。追問:“輩”和“以相當”什么意思?明確:“輩”相當于“批次”,“以”表示“用來”,“相當”表示“抵押”“質(zhì)押”。(3)接下來事情如何發(fā)展的?明確:且鞮侯單于“盡歸漢使路充國等”。追問:為何且鞮侯單于為什么要這樣做?明確:“初立”,“恐漢襲之”追問:那他的理由是?明確: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追問:什么是“丈人行”?明確:“丈人”指長者,“行”指輩分,合起來就是“長輩”之意。(4)匈奴示好,武帝是如何應(yīng)對的?明確:武帝嘉其義,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使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儆嗳司悖戎列倥?,置幣遺單于。追問:請翻譯一下這句話。學生翻譯:略。(5)結(jié)果怎樣?明確:單于益驕,非漢所望也。追問:“益”什么意思?明確:更加。4.小結(jié):這段背景介紹有哪些作用?明確:(1)介紹了蘇武的身份。(2)介紹了漢匈之間的矛盾,暗示了蘇武出使的風險。(3)為后文單于扣押蘇武埋下伏筆。(二)學習第二、三段內(nèi)容1.初步感知,梳理字音蘇武一行,在匈奴經(jīng)歷了哪些事情呢?請大家默讀第二段,注意讀音,邊讀邊勾畫重點內(nèi)容。老師在黑板上正音:緱(gōu)王長(cháng)水虞常昆(hún)邪(yé)王浞(zhuò)野侯閼氏(yānzhī)以狀語(yù)武秩訾(zī)2.學生齊讀黑板上詞語,落實字音。請大家將黑板上的詞語每個齊讀三遍。3.提問分析文本。(1)蘇武在匈奴遇到什么事情?明確:緱王與長水虞常謀反。追問:“方欲發(fā)使送武等”缺一個主語,是誰要派遣使者送蘇武等人?明確:且鞮侯單于。(2)緱王為何要謀反?明確:緱王是混邪王姐姐的兒子,之前和混邪王投降過漢朝,后來又跟著浞野侯(趙破奴)一起被匈奴俘虜,心中一直念著歸漢。(此句能概述即可,不用逐字翻譯)(3)他們是怎么計劃的?明確:他們兩人連同衛(wèi)律手下被迫投降的人暗中謀劃劫持單于母親歸漢。(此句亦只需概述)(4)為何會牽連到蘇武的?明確:①虞常在漢時,素與副張勝相知?!薪磺棰谒犝f“漢天子甚怨衛(wèi)律,常能為漢伏弩射殺之”?!獨⑿l(wèi)律邀功③吾母與弟在漢,幸蒙其賞賜?!MH揖熳穯枺骸跋嘀薄胺蟆薄靶颐伞笔裁匆馑??明確:“相知”意為“有交情”,“伏”的意思是埋伏,“伏弩”意為埋伏下弓弩手,“幸”表“希望”的語氣,“蒙”表示“承受”,“受到”。(5)多少人參與了這次謀反?結(jié)果是什么?明確:有七十多人參與。結(jié)果是“單于子弟發(fā)兵與戰(zhàn)。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追問:“生得”何意?明確:被活捉。這是沒有標志的被動語態(tài)。(6)為何謀反會失敗?明確:有一人在事發(fā)前逃亡告了密,導致事情敗露,單于的兒子與兄弟發(fā)兵與虞常交戰(zhàn)。(7)事情結(jié)束后,漢匈雙方各有什么反應(yīng)?明確:①單于使衛(wèi)律治其事。追問:“治”什么意思?明確:處理,引申為“審理”。②張勝聞之,恐前語發(fā),以狀語武。追問:“發(fā)”“以”“狀”“語”分別是什么意思?明確:“發(fā)”,暴露;“以”,把;“狀”,狀況、情況;“語”,告訴。③蘇武欲自殺,張勝、?;菀黄鹬浦沽怂?。(8)蘇武為何要自殺?明確:①事情會牽連到蘇武。②見犯乃死,重負國。追問:“見犯”和“重負”什么意思?明確:“見”+動詞表示被動,“見犯”為被侵犯、侮辱;“重”意為“更加”,“重負”為更加辜負。(9)此事結(jié)果如何?明確:單于欲殺漢使,左伊秩訾建議“降之”。追問:“降之”什么意思?明確:“降”是使動用法,“降之”意思是使他們投降。(10)秩訾提出這個建議的理由是什么?明確:即謀單于,何以復(fù)加?追問:什么意思?明確:“即”,假如;“謀”,謀殺;“何以”,以何,用什么;“復(fù)加”,再施加。此句省略了“即謀衛(wèi)律”及其結(jié)果,和“復(fù)加”的賓語“刑罰”。全句意思是“謀殺衛(wèi)律會被處以極刑的話,如果謀殺的是單于,又應(yīng)該對他們施以什么刑罰呢?”換言之就是“謀殺衛(wèi)律,罪不至死”。(三)小結(jié)過渡:在這件事中,有三個人物的形象恨鮮明,分別是虞常、張勝和主角蘇武。他們各自表現(xiàn)出什么樣的性格特征呢?四、解讀文本,感受人物形象(一)解讀蘇武形象蘇武并未參與整個事件,他卻為此事而欲自殺。從他的行為和語言中,我們能看到蘇軾什么樣的性格特征?明確:①責任感強:張勝報告謀反事件后,蘇武第一時間想到的是自己作為使團統(tǒng)帥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②愛國,具有強烈的使命感:作為一國使節(jié),代表的是整個國家,假如他因此事受牽連甚至受辱,那就等同于國家受辱,因此蘇武才說“重負國”,想要以自殺的方式保全國家名譽。(二)解讀虞常形象 相比蘇武,帶頭謀反的虞常能說是愛國不?明確:虞常絕非愛國之人,他伏弩射殺衛(wèi)律只是為了獲得功名,換取回到漢朝的籌碼;即使不能回到漢朝,他想的也是家族能受到朝廷的蔭澤。和蘇武相比,虞常做一切事情都是為了自己。(三)解讀張勝形象 張勝身上又有哪些特點呢?明確:張勝和虞常沒有太大區(qū)別,也是為了邀功而參與謀反,而張勝參與謀反就說明他心中只有名利二字,絲毫沒考慮自己作為使團副帥的責任和對國家?guī)淼挠绊?。而后來事敗,張勝想的不是自己擔責,而是去找蘇武,想要拉使團下水,再加上后來他的請降,可知張勝是一個極無責任感,自私自利之人。五、拓展提升,深入探究作者在刻畫虞常和張勝時,并未因二人是配角而減少筆墨,意圖何在?明確:作者細致地刻畫張勝與虞常,目的是將其與蘇武形成對比,由此突出蘇武強烈的責任感、使命感和崇高的愛國精神。六、結(jié)語 蘇武身陷胡地,受謀反一事影響,極其被動。單于到底會如何處理蘇武一干人呢?且聽下節(jié)課分解。七、課時作業(yè)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1)數(shù)通使()(2)丈人行()(3)厚賂()(4)單于()(5)閼氏()(6)煴火()(7)膏草野()(8)嚙雪()(9)牧羝()(10)彈劾()(11)夷滅()(12)刑戮()答案:shuó(2)háng(3)lù(4)chán(5)yān(6)yūn(7)gāo(8)niè(9)dī(10)hé(11)yí(12)lù2.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語的意義(1)因厚賂單于()()(2)幸蒙其賞賜()(3)以貨物與常()(4)虞常果引張勝()答案:(1)趁此,借機;贈送(2)希望(3)拿,用(4)招供3.填空題(1)班固,東漢著名的____________,《漢書》開創(chuàng)了“包舉一代”的__________體例,是繼《史記》之后又一部歷史與文學巨著。文學史上,司馬遷與班固并稱__________。(2)“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記》至《明史》的二十四部___________體史書。它的前四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3)班固又是東漢最著名的辭賦家,____________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答案:(1)史學家,斷代史,“班馬”(2)紀傳體《史記》《漢書》《后漢書》《三國志》(3)《兩都賦》4.對下列兩組句子中加點的詞的意思和用法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①會緱王與長水虞常等謀反匈奴中②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③緱王等皆死,虞常生得④雖生,何面目以歸漢A.①與②相同,③與④不同B.①與②不同,③與④相同C.①與②相同,③與④相同D.①與②不同,③與④不同答案:D解析:第一句的“會”是恰逢、恰巧的意思。第二句的“會”從會合中引申為共同、一起的意思。第三句的“生”活著的意思,作狀語。第四句的“生”也是活著的意思,但是是動詞,作謂語。5.翻譯下列句子。(1)漢亦留之以相當。(2)見犯乃死,重負國。答案:(1)漢朝也扣留他們來作抵押。(“當”是抵押的意思)(2)被侮辱以后才死,就更加對不起國家。(“見”表被動)第二課時【教學目標】1.梳理衛(wèi)律威逼、勸降蘇武及蘇武牧羊的經(jīng)過。2.分析、概括衛(wèi)律和蘇武在這個過程中的形象。3.梳理、落實這部分的文言字詞句知識。【教學重點】讀譯并識記課文4-8段的文言字詞。梳理課文4-8段的情節(jié),賞析此部分中蘇武、衛(wèi)律、李陵的人物形象。理解蘇武對待衛(wèi)律、李陵態(tài)度有別的原因,明確作者的寫作意圖?!窘虒W難點】掌握課文4-8段的文言知識,自主讀譯課文。【教學方法】講授法,閱讀法,探究法【教學過程】一、導入: 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課文的前3段。蘇武在出使匈奴,完成任務(wù)即將回國之時,因副將張勝卷入了謀反事件而受牽連。單于會如何處置蘇武等人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蘇武傳》的第4到8段。二、整體感知,把握文意學習第四到八段內(nèi)容初步感知,梳理字音請大家默讀第四到八段,注意讀音,邊讀邊勾畫重點內(nèi)容。老師在黑板上正音:煴火(yūn)輿歸營(yú)北闕(quē)天雨雪(yù)嚙雪(niè)羝乳(dī)廩食(lǐn)去草實(jǔ)節(jié)旄(máo)於(wū)靬(jiān)王檠(qíng)弓弩雍棫陽宮(yù)斧鉞湯鑊(yuè)(huó)驩(huān)霑衿(zhānjīn)三、解讀文本,感受人物形象1.小組合作,完成下面表格大家讀完了這五段,勾畫、梳理了文本內(nèi)容,請各小組的同學相互合作,把你們勾畫出的內(nèi)容填進下表,補完表格。注:斜體的楷體字是答案匈奴方漢方(蘇武)言行言行形象/性格單于使衛(wèi)律召武受辭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視死如歸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降武衛(wèi)律逼降劍斬虞常復(fù)舉劍擬之本無謀,又非親屬,何謂相坐?武不動大義凜然誘降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fù)然。武罵律:①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②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③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正直忠義疾惡如仇單于愈益欲降之。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頑強不屈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羝,羝乳乃得歸。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仗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網(wǎng)紡繳,檠弓弩頑強不屈,忠于使命丁令王(衛(wèi)律)逼降盜武牛羊復(fù)窮厄李陵勸降①于己: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②于家:兄母死,妻子亡。③于國: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①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②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③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④愿勿復(fù)再言。忠君愛國視死如歸勸降子卿壹聽陵言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泣下沾衿,與武決去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效死于前!忠直剛正四、梳理字詞,落實知識大家很好地完成了表格,梳理了情節(jié),感受了文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個性,老師想檢查一下大家是否能完全理解你們所填內(nèi)容的字詞意思。請大家解釋PPT上所展示的句子,自行找出并標記有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特殊句式的地方并解釋,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請自行補充完整,并把上述內(nèi)容標記到課文上。老師PPT展示表格中的句子,學生翻譯。老師用PPT歸納文言知識點:通假字1.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畔:通“叛”,背叛。2.與旃毛并咽之旃:通“氈”,毛織品。3.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4.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無”,沒有。5.信義安所見乎見:通“現(xiàn)”,顯現(xiàn)。6.法令亡常亡:通“無”,沒有。7.武父子亡功德亡:通“無”,沒有。8.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沾:通“沾”,沾濕。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9.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經(jīng)。10.畢今日之驩驩:通“歡”。11.女為人臣子,不顧恩義女:通“汝”你古今異義1.欲因此時降武。因此:古義:趁這時。今義:相當于所以2.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義:年紀。今義:春秋戰(zhàn)國時期或指季節(jié)。3.會論虞常。論:古義:判罪今義:常作議論4.臥起操持古義:為操和持,兩個詞,“拿著”的意思今義:料理,辦理/籌劃詞類活用1.意動用法單于壯其節(jié)壯: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壯。誠甘樂之樂: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樂。2.使動用法(1)欲因此時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動用法,使……肥沃。(3)反欲斗兩主斗:使動用法,使……爭斗。(4)單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動用法,使……投降。(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動用法,使……受苦。(6)王必欲降武降:使動用法,使……投降。3.名詞活用(1)天雨雪雨:名詞做動詞,下雨。(2)羝乳乃得歸乳:名詞做動詞,生子。(3)杖漢節(jié)牧羊杖:名詞做動詞,拄著。(4)武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網(wǎng)、檠:名詞做動詞,結(jié)網(wǎng)、用檠矯正弓弩。(5)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詞做狀語,向上。特殊句式1.倒裝句(1)為降虜于蠻夷。狀語后置句,正常語序“于蠻夷為降虜”。(2)何以汝為見。賓語前置句和介賓倒置句,正常語序“以何見汝為”(3)子卿尚復(fù)誰為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子卿尚復(fù)為誰乎”。(4)信義安所見乎?賓語前置句,正常語序“信義所見安乎”2.被動句皆為陛下所成就五、拓展提升,深入探究我們通過這個表格,已經(jīng)梳理了蘇武牧羊的前因后果,并且分析、感受了蘇武的性格特征與愛國精神。現(xiàn)在有幾個問題懸而未決,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1.匈奴單于為何一定要讓蘇武投降?明確:(1)課文在交代背景時就談到漢匈連年相互攻伐,而漢朝好意讓單于益驕,從外交上看,單于如果能讓蘇武投降,也就占得了外交的有利形勢。(2)秩訾提出“皆降之”,而蘇武的剛正守節(jié)讓單于“壯其節(jié)”,所以單于想要降服他。(3)蘇武的愛國意志和生存能力都讓匈奴人欽佩,能降服蘇武,對漢朝在精神上也是一個沉重的打擊。2.蘇武為何誓死不降?(1)蘇武代表的是大漢王朝,他如果投降,就是對漢朝最大的打擊。(2)成功出使、維護漢朝國威和名譽是蘇武職責所在,蘇武是一個責任心和使命感特別強的人,不可能投降。3.於靬王為何愛武?文中哪些地方道出了原因?(1)前文單于曾“壯其節(jié)”,后來單于“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蘇武“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由此可見,於靬王應(yīng)該早就聽說過蘇武大名,欽佩至極。(2)於靬王看到蘇武在荒涼的地方都能網(wǎng)紡繳,檠弓弩,自然欽佩至極,喜愛這個人才。4.為何蘇武對待衛(wèi)律和李陵的態(tài)度截然不同?首先,衛(wèi)律和李陵對待蘇武的態(tài)度就不同,反映出的人格也不同。①衛(wèi)律先威逼蘇武,見威逼不成就用利誘。衛(wèi)律是背主求榮,蘇武看透了衛(wèi)律的詭計,以與其交往為恥,對衛(wèi)律背主求榮、挑撥兩國的無恥行為感到憤慨。因此,蘇武當即辱罵衛(wèi)律,斷絕衛(wèi)律勸降的念頭;②李陵是不得已而降,對降匈而自感羞愧,勸降蘇武又是曉之以情、動之以理,并闡明了自己被迫投降的無奈。蘇武因了解李陵人格,并理解李陵之不得已,所以一直對李陵以禮相待,不過在投降問題上一直堅決拒絕。六、課堂小結(jié) 蘇武在威逼、利誘和感情攻勢的多重考驗下都不為所動,忠誠地履行著自己的使命。那么蘇武是如何回到漢朝的呢?我們下節(jié)課再學習《蘇武傳》的最后一部分——歸漢。七、課時作業(yè)1.選出加點詞解釋有錯誤的一項()A.前后十余輩。(批)B.漢天子,我丈人行也。(行輩)C.因厚賂單于。(賄賂)D.召蘇武受辭。(審訊)答案:C解析:C.應(yīng)為“贈送”。2.選出沒有通假字的一項()A.何以女為見?B.不顧恩義,畔主背親。C.單于召會武官屬。D.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答案:C解析:A.女:通汝;B.畔:通叛;D.沾:通“沾”,沾濕。衿:通“襟”,衣襟。決:通“訣”,訣別。3.選出解釋錯誤的一項()A.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于是眼淚浸濕了衣襟,與蘇武告別而去。)B.?;菡埰涫卣吲c俱。(?;菡埱罂词刈约旱娜艘坏廊ヒ姖h使。)C.來時,太夫人已不幸。(我率兵離開長安時,你母親已去世。)D.勿復(fù)有云。(不再有什么云了。)答案:D解析:D.不要再說什么啦。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例句中的“膏”用法相同的一項是()例句:空以身膏草野A.使人止晉鄙軍,留軍壁鄴B.其一人夜亡C.單于壯其節(jié)D.欲因此時降武答案:A解析:例句和A項皆為名詞活用為動詞,B項為名詞活用為狀語,C項為形容詞的意動用法,D項為使動用法。5.請翻譯下面的句子。(1)單于益愈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單于更加想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窖里面,使他與外界斷絕一切聯(lián)系,不給他吃的喝的。(2)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你明知道我決不會投降,想要使?jié)h和匈奴互相攻打。匈奴滅亡的災(zāi)禍,將從我開始了。板書:謀反及身,自殺報國兩次自殺受審辱命,自殺首節(jié)奉命出使張勝——請降奉命出使威逼衛(wèi)律(劍擬)蘇武——不動利誘——蘇武義罵三次勸降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嚙雪茹毛三次勸降單于兩次逼降徙武北海牧羊,廩食不至——掘鼠去草實子為父死,無所恨于己: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子為父死,無所恨首勸于家:兄母死,妻子亡李陵于國:帝春秋高,法令亡常復(fù)勸:壹聽陵言——效死于前第三課時【教學目標】1.梳理蘇武歸漢的經(jīng)過。2.分析、概括班固的歷史觀和價值觀。3.梳理、落實這部分的文言字詞句知識?!窘虒W重點】讀譯并識記課文9、10段的文言字詞。梳理課文9、10段的情節(jié),明確作者這部分的寫作意圖。賞析探究《蘇武傳》的文本價值?!窘虒W難點】理解作家自身價值觀和人生觀與作品之間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教學方法】講授法,閱讀法,探究法【教學過程】一、整體感知,把握文意學習第九、十段內(nèi)容初步感知,梳理內(nèi)容請大家默讀第九、十段,邊讀邊勾畫重點內(nèi)容。二、解讀文本,感受人物形象提問分析文本:1.蘇武歸漢經(jīng)歷了哪些波折?明確:(1)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2)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菡埰涫卣咭跃?,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追問:“請其守者以俱”什么意思?明確:這是省略句,省略了“見漢使”,意思是“請求看守他的人同他一起去見漢使”。追問:什么是“具自陳道”?明確:“具”,詳細;“自”,自己;“陳道”,陳述說明。此句意思是“自己詳細地陳述(蘇武的境況)。(3)?;萁虧h使者對單于說“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追問:什么叫“射上林中”?明確:此為狀語后置句?!吧渖狭种小笔÷粤恕坝凇弊?,原句應(yīng)該是“于上林射”,意為“在上林射獵”?!吧狭帧奔础吧狭衷贰?,是皇家獵場。(4)單于驚曰“武等實在”。追問:“實在”什么意思?明確:確實存在。此為古今異義。2.蘇武在什么時候回到的漢朝?回朝時是什么樣子?明確:(1)蘇武在始元六年春回到京城。(2)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追問:“前以降及物故”什么意思?明確:“以”通“已”,“物故”指死亡,省略了“除開”二字。全句意思是“(除開)之前已經(jīng)投降和死亡的人”(3)及還,須發(fā)盡白。3.為什么作者在最后要用對比的方式敘述“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最后一句,看似平實記述,細細品味卻包含著作者諸多感情。人生不過百年,十九年何其太長!蘇武出使時正當壯年,回歸故國時已是“須發(fā)盡白”,一生大好時光都在煎熬中過去了,作者的嘆惋之情溢于言表。而能為信念堅執(zhí)如此確實令人敬佩!幸而雖歷盡磨難,終于完成了使者的任務(wù),維護了國家尊嚴,保持了民族氣節(jié),榮歸故里。作者欣慰之感顯而易見。三、拓展提升,深入探究(一)探究文本價值班固是一個尚儒的文學家、史學家,他的尚儒思想在這篇《蘇武傳》中是否有體現(xiàn)?請大家尋找文本依據(jù),討論探究。學生討論,探究問題。明確:《蘇武傳》有大量的儒家精神體現(xiàn):1.首先是生與死的問題?!豆防滋亍返谌坏谝粓鲋泄防滋卣f:“生存還是毀滅,這是一個值得考慮的問題。對蘇武來說也是如此,從他的兩次自殺可以看出,在生與死與道義之間他存在著強烈的矛盾。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見犯乃死,重負國。”欲自殺,勝、惠共止之。武謂惠等:“屈節(jié)辱命,雖生,何面目以歸漢!”引佩刀自刺。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蘇武在生和義之中,毅然選擇了“義”,這正是儒家“舍生取義”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2.其次是富貴權(quán)勢的誘惑。律曰:“蘇君,律前負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fù)然。這是從古至今不變的定律,也是不變的伎倆,無論是金錢還是美女,那是人性深處的需要亦是貪欲。一方面是“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廩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的命運,一方面是錦衣玉食富貴奢華的人生,試問多少人能夠真正抵御住這物質(zhì)名利的誘惑。而蘇武經(jīng)受住了“名利”考驗,征服了自己的欲念,保存了自己的氣節(jié),成就了自己的大義。這也是儒家守節(jié)取義思想的具體體現(xiàn)。3.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蘇武要去面對人生的虛無蘇武苦苦堅守的信義,在人生的虛無面前是否有意義。衛(wèi)律勸道“空以身膏草野,誰復(fù)知之!”,李陵也勸道“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當然這種虛無還有親人的遠逝,家破人亡的慘痛——更可怕的還有短暫無常的人生,正如李陵所云:“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李陵直接深刻地體驗過這種虛無——陵雖孤恩,漢亦負德,因此李陵會說“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這種無常的命運,人生的虛空,再加上如此之主上,蘇武的堅守是否有意義?如果有意義的話,到底憑借著一種怎樣的意志怎樣的精神才堅守下來?那就是蘇武所具有的儒家精神。而蘇武的文本形象也是班固尚儒思想的反照和具體體現(xiàn)。(二)拓展閱讀1.PPT展示材料:蘇武何以成為歷史的選民魏代富從史書記載來看,蘇武出使匈奴被拘在當時并非特殊的事情,蘇武的事跡并不具有特殊性。首先,匈奴與漢王朝一直處于時爭時和的狀態(tài),拘留使臣很正常?!稘h書?匈奴傳上》云:“先是漢亦有所降匈奴使者,單于亦輒留漢使相當?!庇衷疲骸皾h留匈奴使,匈奴亦留漢使,必得當乃止?!眱蓢嗷ゾ辛舻氖钩紨?shù)目相當?!短K武傳》說:“武與副中郎將張勝及假吏?;莸饶际砍夂虬兮湃司恪保肚皾h紀?武帝紀》也說:“武使出百馀人”,一次出使多達一百多人全被拘留,則數(shù)次被拘人數(shù)當不少。其次,蘇武之前,已有和蘇武經(jīng)歷相似的人?!短K武傳》開篇說:“匈奴留漢使郭吉、路充國等,前后十馀輩?!睋?jù)《匈奴傳》記載,郭吉因出語不遜,惹怒單于,單于殺其從者,獨將其“遷辱之北海上”,和蘇武被置的地方一致。其時乃元鼎六年,較蘇武被拘早十一年。云“辱”,則郭吉的遭遇恐怕也很凄苦。郭吉在天漢元年方被遣還,時已歷十一年,其時亦不為短。再次,漢以武功立國,武帝、昭帝之時,雖獨尊儒術(shù),然其時文治仍輕于武功。蘇武未有武功,而伴他出使匈奴的常惠“并見拘留十馀年”(《?;輦鳌罚?,其后功勛特重,《宣帝紀》:宣帝本始二年“校尉?;莩止?jié)護烏孫兵,咸擊匈奴”,三年夏,“校尉?;輰鯇O兵入匈奴右地,大克獲,封列侯”。?;菀辔唇敌倥我蕴K武獨彰?所以,蘇武事跡在整個漢王朝外交史上并不具有特殊性,但何以蘇武獨獨被突顯出來,筆者認為這和政治因素有關(guān)。從《漢書?蘇武傳》來看,蘇武出使十九年后歸來,漢昭帝任其為典屬國,典屬國的職責是掌管蠻夷受降的人。問題是,按照統(tǒng)治者的政策,對待來降者應(yīng)給與優(yōu)厚的待遇,尤其是不能從精神上對投降的人給予打擊。然而漢昭帝卻令一個誓死不降、忠君愛國的人掌管匈奴來降者,豈非有侮辱受降者投敵賣國的意思,如此的行為絕對不利于受降者甘心屈服于漢王朝。所以,漢昭帝任命蘇武為典屬國,并沒有宣揚蘇武侍君不二的意思。顏師古注引如淳說:“以其久在外國,知邊事,故令典主諸屬國?!敝皇且驗樘K武曾滯留匈奴十九年,對于邊境外夷之事比較熟悉而已。蘇武歸來第二年,上官安與桑弘羊等謀反,蘇武之子蘇元因為參與此事被殺死,蘇武受其牽連,廷尉上奏朝廷要逮捕蘇武,幸虧霍光“寢其奏”,蘇武才只是被免官了事。命運轉(zhuǎn)折發(fā)生在漢昭帝死后,霍光等人本欲立昌邑王為王,因其“行淫亂”而被廢,其后又選擇了衛(wèi)太子孫為王,即漢宣帝?!短K武傳》說:“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與計謀立宣帝,賜爵關(guān)內(nèi)侯?!眴栴}是,當時蘇武之子已經(jīng)伏誅,蘇武已經(jīng)被免為平民,這樣一位無權(quán)無勢的孤寡老人何以能參與擁護宣帝即位的事件①?事后蘇武被封為“關(guān)內(nèi)侯”,結(jié)合漢高祖“非武功不得侯”的遺訓,蘇武在宣帝即位中扮演的角色應(yīng)該非常重要。據(jù)《宣帝紀》及《邴吉傳》,在漢宣帝登立之前,曾屢遭困厄,甚至有殺身之禍,賴邴吉以得全。其后又諫霍光納宣帝,可謂在擁護宣帝即位中立下了巨大功勞。巧合的是,邴吉在宣帝即位后,也是被賜爵關(guān)內(nèi)侯。蘇武究竟所立何功,能得此大殊榮?既然為后世稱道,這樣一件大的功勛為何沒有記錄?我們推測,可能在宣帝即位的事件中蘇武扮演了一個為帝王家諱的角色。但此事應(yīng)該與霍光有關(guān),前面已經(jīng)說過,蘇武因其子謀反而幾為下獄,幸得霍光幫助才得免。而霍光與這些謀反者關(guān)系很惡劣,《霍光傳》載謀反的主謀上官桀父子、燕王旦、桑弘羊等都和霍光有仇隙,其后他們的同黨也常有“譖光者”,可以說雙方勢同水火?;艄庖喾侨蚀戎?,所以當謀反事發(fā),他“盡誅桀、安、弘羊、外人宗族”。蘇武之子從之謀反,如果霍光與蘇武沒有關(guān)系,絕對不會維護蘇武。宣帝未即位時,與蘇武沒有交集,如果沒有當時執(zhí)掌大權(quán)的霍光的允許,又如何能參與到這次政治事件中?鑒于二人的某種關(guān)系,一手策劃宣帝即位的霍光在這次政治事件中可能利用了蘇武,其功甚偉,所以宣帝即位后數(shù)次召見蘇武。而《蘇武傳》中“奉使不辱命,先帝以為遺言”的原因,恐怕難以服眾。加之宣帝在位之時,霍光仍把持朝政,二人關(guān)系也不錯,故蘇武在宣帝時極為受寵。因為蘇武在政治事件中扮演了某種不足外人道的角色,不適合大力宣揚,他又沒有其他的功績作為政治砝碼,所以只能重提其出使匈奴而不降的事。經(jīng)過統(tǒng)治者的大肆夸飾,蘇武成為漢王朝樹立的“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典型。在宣帝時蘇武的人格形象得到定型,其后經(jīng)過不斷的修飾加工,最終形成了我們現(xiàn)在見到的《蘇武傳》?!短K武傳》說蘇武使匈奴的目的是因為“武帝嘉其義(指匈奴歸還漢使郭吉、路充國事),乃遣武以中郎將使持節(jié)送匈奴留在漢者,因厚賂單于,答其善意”。說蘇武背負著和平的使命出使匈奴,這恐怕也是為了抬高蘇武的形象而作的修改,劉向《新序?義勇》說:“孝武皇帝時,以武為栘中監(jiān),使匈奴。是時匈奴使者數(shù)降漢,故匈奴亦欲降武以取當?!睆臐h王朝、匈奴經(jīng)常相互拘留使者的情況來看,這應(yīng)該更符合當時的情形?!稘h書?武帝紀》記載在蘇武赴使之前漢武帝方征服南越和東甌,兵威正盛,武帝雄心勃勃,以匈奴為患,恐怕不會僅僅奔著與匈奴結(jié)好的目的派蘇武出使。荀悅《前漢紀》說漢武帝欲復(fù)圖匈奴,方才“遣中郎將蘇武至匈奴”。而且《蘇武傳》中說單于派衛(wèi)律勸蘇武受降,蘇武“引佩刀自刎”,其原因是自己“屈節(jié)辱命”,認為沒有完成使命。但他的任務(wù)是送匈奴使者在漢者返回,并且送給單于財物報答匈奴歸還漢使,其后云“既至匈奴,置幣遺單于”,則是兩個任務(wù)均已經(jīng)完成,為何還要說“屈節(jié)辱命”?綜上,《蘇武傳》只是根據(jù)歷史事實改編而成,蘇武事跡被突顯是因其政治地位的提升,這是《蘇武傳》形成的根本原因。而班固所以選擇傳說而不采用真實的歷史,卻與他個人的崇拜有關(guān),這是蘇武傳說被納入史書的直接原因。(節(jié)選)注:①蘇武以“故兩千石”參與宣帝即位事未必符合,洪邁《容齋隨筆》卷十六指出宣帝未立之時,蘇武已經(jīng)被免去典屬國的官職,之后宣帝即位后方才復(fù)其職,但霍光在與群臣共同發(fā)布的奏折中,卻出現(xiàn)了“典屬國臣武”的字樣。2.思考:(1)從本文看,作者認為蘇武在《蘇武傳》中被塑造成英雄形象的因素有哪些?明確:①和政治因素有關(guān),蘇武曾滯留匈奴十九年,對于邊境外夷之事比較熟悉。②蘇武和權(quán)臣霍光的關(guān)系不一般,一手策劃宣帝即位的霍光在廢昌邑王立宣帝的政治事件中可能利用了蘇武,其功甚偉,所以宣帝即位后數(shù)次召見蘇武,對其恩寵有加。③因為蘇武在政治事件中扮演了某種不足外人道的角色,不適合大力宣揚,他又沒有其他的功績作為政治砝碼,所以只能重提其出使匈奴而不降的事。經(jīng)過統(tǒng)治者的大肆夸飾,蘇武成為漢王朝樹立的“使于四方,不辱君命”的典型。④在宣帝時蘇武的人格形象得到定型,其后經(jīng)過不斷的修飾加工,而形成了《蘇武傳》中的形象。蘇武事跡被突顯是因其政治地位的提升,這是《蘇武傳》形成的根本原因。⑤班固所以選擇傳說而不采用真實的歷史,卻與他個人的崇拜有關(guān),這是蘇武傳說被納入史書的直接原因。(2)作者說“班固所以選擇傳說而不采用真實的歷史,卻與他個人的崇拜有關(guān)”,請結(jié)合《蘇武傳》和班固本人的思想,談?wù)勀銓Π喙虤v史觀的理解。明確:①班固的時代,封建神學思想已發(fā)展成為當時的統(tǒng)治思想,而班氏父子又是“唯圣人之道然后盡心焉”的史學家,他們自然以維護封建神學思想為己任,將“圣人之道”作為自己著作的指導思想。在文中,蘇武舍生取義,棄富貴守名節(jié),大罵衛(wèi)律背主畔親,在李陵面前大談“臣事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年傳染病護理學知識考核試題題庫與答案
- 健康管理培訓師衛(wèi)生健康面試題目
- 數(shù)字藝術(shù)展覽展示技術(shù)對觀眾認知體驗的優(yōu)化報告
- 湖北省荊州市沙市中學2025-2026學年高三上學期8月月考化學試題
- 伴性遺傳紅綠色盲
- 題目四:沈陽地區(qū)緊急救援服務(wù)優(yōu)化方向探討
- 2025-2030工程機械市場供需格局及產(chǎn)業(yè)鏈整合戰(zhàn)略規(guī)劃研究報告
- 2025-2030工業(yè)軟件云化轉(zhuǎn)型阻力與客戶遷移成本分析
- 2025-2030工業(yè)園區(qū)循環(huán)化改造政策支持與實施路徑分析報告
- 高級職業(yè)技能提升:桂城社區(qū)面試題庫精 華版
- 科技成果鑒定證書格式模板
- 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2年級下冊課時練無答案+單元測試題+期中期末檢測卷(含答案)
- 西南大學2022-2023學年本科教學質(zhì)量報告
- 高效的物業(yè)服務(wù)管理團隊
- 流感疫苗接種的注意事項與副作用
- 冠脈造影術(shù)后護理查房課件
- 人力資源顧問服務(wù)合同范本正規(guī)范本(通用版)
- 野生植物資源學習題及參考答案
- 有限空間作業(yè)安全管理協(xié)議
- 跨省戶口網(wǎng)上遷移告知單
- 中職《語文》課程思政開發(fā)與建設(shè)方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