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一中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七次周考語文試卷_第1頁
安徽省舒城一中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七次周考語文試卷_第2頁
安徽省舒城一中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七次周考語文試卷_第3頁
安徽省舒城一中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七次周考語文試卷_第4頁
安徽省舒城一中2017-2018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七次周考語文試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3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舒城一中新課程自主學習系列訓練(七)高一語文2018.1.27一、論述類文本閱讀(24分)(一)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3題。在中國民俗中,男女青年步入成年的禮儀因民族不同而各具特色。古代漢族青年的成年禮俗,男孩稱為冠禮,女孩稱為笄禮,都是從頭上的發(fā)飾或帽子反映出來的。其核心是束發(fā),在傳統(tǒng)禮制下,孩童的頭發(fā)是不用嚴格處理的,他們頭發(fā)往往扎成狀如一對牛角的小髻,稱為“總角”。但到成年之期,就要舉行盛大的儀式,把頭發(fā)整理起來,男子戴上冠,女子加上笄。我國古代漢族的成年禮在先秦時已很完備,《禮記·曲禮上》記載“男子二十,冠而字”。周代冠禮在祖廟中舉行,男子二十歲行冠禮,在帶“冠”的同時他還獲得自己的“字”,“字”的獲得意味著他已經(jīng)不再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少年,而是一個開始擔負一定社會責任的成年人,從這時候開始,他的活動范圍開始由家庭擴大到社會,他必須參加越來越多的社會活動,由于不同的身份對應著不同的行為要求,因此為了與自己家庭生活的身份相區(qū)別,他們需要另一套身份標識,這就是“字”。從此以后,除了自己的至親外,其他人就不再稱他的名而要稱“字”了。《禮記·檀弓篇》:“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謚,周道也?!笔柙唬骸肮谧终?,人年二十有為人父之道,朋友等類不可復呼其名,故冠而加字。年至五十,耆艾轉尊,又舍其二十之字,直以伯仲別之,至死而加謚。”中國傳統(tǒng)社會以男性為中心,因此冠禮之行遠比笄禮為莊重。冠禮在宗廟舉行,將加冠的青年的父親先用筮(一種占卜方法)決定行禮的日期,俗稱“筮日”。筮日之后,主人要親自登門告訴親友,邀請他們參加冠禮,俗稱“戒賓”。冠禮的前三天,用占卜的方法在所邀請的客人中用筮決定請哪一位來賓為青年加冠,這是冠禮上的正賓,俗稱“筮賓”。冠禮的頭天傍晚,冠禮的主持人“賓者”在廟門外宣布第二天冠禮的時間,并把日期通知賓家,俗稱“告期”。到行禮那一天,早晨將一切準備工作做好,將加冠的青年立于房中,其父請賓進門,入廟就位,然后將加冠的青年帶出房就位。首先是束發(fā)。束發(fā)之后,正賓為受禮人加冠。周代加冠一般是三次,稱為“三加”。第一冠是加緇布冠,以示“尚質(zhì)重古”“不忘本”。加冠完畢后,正賓給冠者要換上玄端服,系上赤而微黑色的蔽膝。第二冠是皮弁冠,表示“行三王之德”,勤政恤民。加冠完畢后,正賓給冠者換上白色而腰間有褶皺的裳,系上白色敲膝。第三冠為爵弁冠,表示冠身以后可以參與祭祀,敬事神明。加冠完后,正賓給冠者換上裳,裳之外系上赤黃色的蔽膝。隨后加冠青年西階而下,去拜見他的母親。見母后,回到西階以東,由正賓給他起一個字(名字的字),并說一番祝福的話。于是禮成,青年之父送賓出門?!糯摹肮诙Y”由于極其繁縟,因而后來漸漸被簡化,甚至淡出人們的生活。但是它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一種儀式,在一些地區(qū)仍以相似的形式保留下來,比如說云南彝族地區(qū)的換裙禮,西雙版納布朗族行報告禮,藏族女子行戴巴珠禮等等。這些形式各異的成年禮的共同的功能就是,通過一系列的儀式來告訴青年,你已經(jīng)告別孩童的無憂無慮的生活,要開始肩負起家庭和社會的責任。

(《圖說中國文化·民俗卷》)1.下列對于“冠禮”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中國民俗中,男女進入成年的禮儀叫法不同,男的稱為“冠禮”,女的稱為“笄禮”,而且人們對于冠禮都非常重視。B.古代漢族的成年禮俗,其核心是束發(fā),男女都是從頭上的發(fā)飾或帽子反映出來的,男的戴上冠,女的插上笄。C.根據(jù)傳統(tǒng)禮制,古代漢族孩童的頭發(fā)是不用嚴格處理的,但到了成年之期,其頭發(fā)不僅要嚴格處理,而且還會有一個盛大的儀式。D.冠禮之行遠比笄禮為莊重,其原因與中國傳統(tǒng)社會以男性為中心的特點有關,冠禮意味著成年,外人要稱其字。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4分) (

)A.冠禮同時獲得“字”,“字”的獲得不僅意味著至親之外其他人稱呼的改變,更意味著成長和一定社會責任的擔當。B.在周朝的禮制中,幼小時稱呼其名;二十歲行過冠禮以后,則稱呼其字;五十歲以后只稱呼其排行;死后則加謚號。C.冠禮前一天傍晚,由賓者進行告期,在加冠禮的這一天,青年先在宗廟中站立,等候父親將賓請進門,入廟就位。D.給青年“三加冠”的人要給青年換三次衣服,還要給青年取“字”,說祝福的話,禮成之后,要由青年父親親自送出門。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4分) (

)A.據(jù)本文解釋“總角”:孩童扎作“狀如一對牛角的小髻”?!敖恰笔桥=堑囊馑?,可知《氓》中“總角之宴”的“角”應該讀jiǎo。B.在文章中需要靠筮這種占卜方法來決定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冠禮的日期,一件是冠禮中為青年加冠的人。C.冠禮儀式之上,除了“三加冠”之外,其實還有“三換不同色的蔽膝”,顧名思義,這蔽膝應該是遮蓋下體之服飾。D.少數(shù)民族的冠禮,在演變過程中已經(jīng)發(fā)生了變化,經(jīng)過簡化變成了相似形式的換裙禮、報告禮、戴巴珠禮等。(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從民間文化的角度看,守住青山綠水,是中國傳統(tǒng)自然觀、宇宙觀的體現(xiàn)。失去了青山綠水,人們對眾生萬物的敬畏和想象,對自然山水的能動和悅納,對生活空間的敘述和表達,就失去了依托。。人類對自然的認識,經(jīng)歷了一個漫長的發(fā)展歷程。對萬物眾生的敬畏和想象,是中國人認識自然的起點。如在先秦古籍《山海經(jīng)》(包含神話、地理、物產(chǎn)等內(nèi)容)中,我們可以感受神州大地幅員之遼闊,見識山川物產(chǎn)之豐饒,更會為里面詭譎華麗的自然世界所震驚。日本民俗學家伊藤清司曾將《山海經(jīng)》中的空間劃分為內(nèi)部世界和外部世界,前者指人類的生活空間,與之相對的即外部世界,二者相對獨立、互為依存。在虔誠仰慕并企圖利用大自然之余,人類對神秘而又神圣的未知世界充滿了敬畏。循著對善靈瑞獸的正面想象,人類賦予自身走向自然的合法性;對怪力亂神的負面想象,又恰如其分地給予人類種種約束,避免因過度索取而對自然造成嚴重破壞。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想象,不僅在《博物志》《述異記》等歷代文獻中得以記載,而且在世代民眾生活中實踐傳承。我們在鄉(xiāng)間田野常見的山神廟、龍王廟,正是內(nèi)部世界與外部世界的象征邊界。敬畏在信仰中流淌,想象在儀式中演繹。進入內(nèi)部世界,民眾對生活環(huán)境的選擇更有能動性,對秀美山水的悅納更具藝術性,同時也更能反映民眾的生活美學。風水便是一例,它既能體現(xiàn)中國人陰陽和諧、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念,又對民眾尋求生存空間、布置生活格局產(chǎn)生實際作用。姑且不談風水的科學性,就其知識受眾而言,風水通常被動地與個人運勢、家庭盛衰和宗族繁衍相關聯(lián),在古代社會,甚至被認為會影響帝國興亡,一切美好的期望都寄托于風水的選定、維系與改變。這種宇宙觀念及現(xiàn)實需求的直接結果,就是人們越來越重視營造風水環(huán)境,試圖通過栽樹遮蔽、引水通渠等具體操作辦法,去爭取風水寶地,有些村落及宗族之間甚至因為“爭風水、護風水”產(chǎn)生了激烈的社會沖突。無疑,人們對風水的迷信,對社會發(fā)展起到了消極的作用。當然,風水實踐在客觀上也產(chǎn)生了積極影響。清代湖南寧遠,境內(nèi)有舜帝陵,正是由于當?shù)孛癖娻笥陲L水觀念,當?shù)刎S富的銅礦資源才沒有遭到過度開采和破壞;東北長白山,因“龍興圣地”被列入皇家禁地,從而保護了東北長白山原始森林。風水實踐,從某種角度,可以看作是民眾主動爭取和自然世界、生活環(huán)境相互融合的外在表現(xiàn),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客觀上形塑了傳統(tǒng)人文景觀的生態(tài)美學,營造了與人類生活和諧統(tǒng)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在民眾的鄉(xiāng)愁記憶和口頭敘事中,我們還能發(fā)現(xiàn)生態(tài)環(huán)境在人們精神世界中的分量。隨著城鎮(zhèn)化進程加快,不少人離開故土,走進城市,住進樓房,但在他們的記憶深處,最割舍不下的經(jīng)常是鄉(xiāng)間的那棵古樹、村頭的那口老井,抑或是環(huán)抱村莊的那條小河。(摘編自王文超《民間文化中的生態(tài)觀》)4.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4分) ()A.人們對善靈瑞獸的想象所產(chǎn)生的影響是正面的,給予人類走向自然的合法性;人們對怪力亂神的想象則產(chǎn)生了負面影響。B.日本伊藤清司曾將《山海經(jīng)》中的空間劃分為相互獨立又互為依存且代表人類生活空間的內(nèi)部世界和外部世界。C.體現(xiàn)中國人陰陽和諧、天人合一宇宙觀念的風水,寄托著人們的美好期望,其科學方面的貢獻值得肯定。D.人類敬畏自然,對傳統(tǒng)人文景觀的生態(tài)美學,對與人類生活和諧統(tǒng)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客觀上可以產(chǎn)生一定的積極作用。5.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文章以守住青山綠水為立論前提,運用舉例等論證方法,逐層分析。B.文章提及因風水而產(chǎn)生的社會沖突,是為了論證迷信風水產(chǎn)生的消極作用。C.文章第四、五段論述民眾對生活空間的敘述、表達以及對自然環(huán)境的保護。D.文章從民間文化的角度,將生態(tài)問題與傳統(tǒng)文化緊密結合,視角獨特。6.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山海經(jīng)》內(nèi)容廣博,描寫了遼闊的神州大地,豐饒的物產(chǎn),以及詭譎華麗的自然世界,反映了先民對萬物眾生的敬畏和想象。B.作為人類世界和自然世界的交匯點,鄉(xiāng)野常見的山神廟、龍王廟,體現(xiàn)了人們對自然的敬畏和想象在生活中的實踐傳承。C.如果沒有風水實踐,清代湖南寧遠的銅礦和東北長白山原始森林等自然資源恐怕難以得到有效的保護。D.古樹、老井、小河等標志性的鄉(xiāng)土環(huán)境成為離開故土的民眾精神世界的核心,鄉(xiāng)村生態(tài)環(huán)境已遭到破壞。二、古詩人閱讀(66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胡海,字海洋,定遠人。嘗入土豪赤塘王總管營,自拔來歸,授百戶。從敗元將賈魯兵,克泗、滁,進萬戶。從渡江,拔蠻子海牙水寨,破陳埜先兵,從取集慶、鎮(zhèn)江。敗元將謝國璽于寧國,選充先鋒。從大軍圍湖州墮其東南門月城從攻宜興下婺州鏖戰(zhàn)紹興生得賊四百余人進都先鋒。又從戰(zhàn)龍江,克安慶,與漢人相持,八戰(zhàn),皆大捷,遂入江州。從徐達攻廬州,皆有功。海驍勇,屢戰(zhàn)屢傷,手足胸腹間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從之者無不激勵自效。太祖壯之,授花槍上千戶。復從大軍克荊、澧、衡、潭,擢寶慶衛(wèi)指揮僉事,遷指揮使,命鎮(zhèn)益陽。從平章楊璟征湖南、廣西未下郡縣。由祁陽進圍永州,與守兵戰(zhàn)于東鄉(xiāng)橋,生得千、萬戶四人,以夜半先登拔之。抵靖江,戰(zhàn)南門,生得萬戶二人。夜四鼓,自北門八角亭先登,功最,命為左副總兵。剿平左江上思蠻。調(diào)征蜀,克龍伏隘、天門山及溫湯關,予世襲指揮使,仍鎮(zhèn)益陽。武岡、靖州、五開諸苗蠻先后作亂,悉捕誅首亂而撫其余眾,遷都督僉事。十四年從征云南,由永寧趨烏撒,進克可渡河。與副將軍沐英會師攻大理,敵悉眾扼上、下關。定遠侯王弼自洱水東趨上關,(郭)英帥大軍趨下關,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門。間道渡河,繞點蒼山后,攀大樹緣崖而上,立旗幟。英士卒望見,皆踴躍大呼,敵眾驚擾。英遂斬關入。海亦麾山上軍馳下,前后夾攻,敵悉潰走。十七年,論功封東川侯,祿二千五百石,予世券。逾三年,以左參將從征金山。又二年,以征南將軍討平澧州九溪諸蠻寇。師還,乞歸鄉(xiāng)里,厚賚金帛以行。二十四年七月,病疽卒,年六十三。(節(jié)選自《明史·胡海傳》)7.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4分) ()A.從大軍圍湖州/墮其東南門月城/從攻宜興/下婺州/鏖戰(zhàn)紹興/生得賊四百余人/進都先鋒/B.從大軍/圍湖州墮/其東南門月城/從攻宜興下/婺州鏖戰(zhàn)/紹興生得賊四百余人/進都先鋒/C.從大軍圍/湖州墮其東南門/月城從攻宜興/下婺州鏖戰(zhàn)/紹興生得賊四百余人/進都先鋒/D.從大軍圍湖州/墮其東南門/月城從攻宜興/下婺州/鏖戰(zhàn)紹興/生得賊/四百余人進都先鋒/8.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舒中高一語文第3頁(共8頁) ()舒中高一語文第3頁(共8頁)A.百戶,官名。明清為低級軍官。明時此職務為衛(wèi)所軍中職務,掌軍戶一百。胡海從百戶做起,做到萬戶,是升官。B.陰陽的最初涵義是很樸素的,表示陽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祁陽附近有祁山,那么祁陽就在祁山的北面。C.舊說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種爵位,等級從高到低,“侯爵”位低于“公爵”,文章當中胡海就曾被封為“東川侯”。D.乞歸,就是請求辭職回鄉(xiāng)的意思。宋朝陸游詩《答胡吉州啟》云:“伏以累疏乞歸,既拜賜骸之命?!本褪钦埱筠o職回鄉(xiāng)的意思。9.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胡海曾經(jīng)加入土豪赤塘王總管的兵營,自從王總管被攻克以后就歸順了賈魯,并且當了百戶的官,跟從了后來打了敗仗的賈魯?shù)能婈?。B.在攻打靖江的時候,他在南門戰(zhàn)斗中生擒了兩個萬戶;晚上四更時分又從北門八角亭登城破敵。C.對于武岡等苗蠻作亂,胡海采用了區(qū)別對待的方法:叛亂的首領,全部捕殺了;其隨從則采取了安撫政策。D.在敵人全都據(jù)守上、下關的時候,明軍的分工是:王弼攻打上關,郭英帶領胡海攻打下關。10.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8分)

(1)海驍勇,屢戰(zhàn)屢傷,手足胸腹間金痍皆遍,而斗益力。士卒從之者無不激勵自效。(2)而遣海以夜四鼓取石門。間道渡河,繞點蒼山后,攀大樹緣崖而上,立旗幟。(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題。王都中字元俞,福之福寧州人。父積翁為國信使,宣諭日本,遇害于海上。都中生七歲,從其母葉訴闕下,世祖憫焉,給驛券。使南還,賜平江田八千畝、宅一區(qū)。已而世祖追念其父功,特授都平江路總管府治中。時年甫十七。僚吏見其年少,頗易視之。都中遇事剖析,動中肯綮,皆愕眙不敢欺。昆山有詭易官田者,事覺,而八年不決,都中為披故牘,洞見底里,其人乃伏辜。吳江學舍久壞不治,而郡守缺。都中首募大家,新其禮殿。秩滿,改郴州路總管。郴居楚上流,徭獠往來民間,憚其強猾,莫敢與相貿(mào)易。都中煦之以恩,懾之以威,乃皆悅服。郴民染于蠻俗,喜斗爭,都中乃大治學舍。作籩豆籃簋、笙磬琴瑟之屬,使其民識先王禮樂之器,延宿儒教學其中,以義理開曉之,俗為之變。遷饒州路總管。年饑,米價翔踴。官倉之米,定其價為三等,都中于下等價減十之二,使民就糴。父老或以兩岐之麥六穗之禾為獻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當遂以聞于朝以內(nèi)憂去郡民生為立祠。服闋,擢海北海南道肅政廉訪使。中書省臣奏國計莫重于鹽策。乃如前除鹽亭灶戶,三年一比附推排(考核),世祖舊制也。任事者恐斂怨,久不舉行。都中曰:“為臣予者,使皆避謫,何以集事?!蹦吮闅v三十四場,驗其物力高下以損益之。役既平,而課亦足,公私便之。以疾作南歸。至正元年卒。贈昭文館大學士。謚清獻。都中歷仕四十余年,所至政譽輒暴著,雖古循吏無以尚之。又其清白之操,得于家傳,所賜田宅之外,廩祿悉以給族姻之貧者,人尤以是多之。幼留京師,及拜許衡,即知所趨向。中年,尤致力于根本之學,有詩集三卷。(選自《元史·列傳第七十一》,有改動)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4分) ()A.父老或以兩岐之麥/六穗之禾為獻/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當/遂以聞于朝/以內(nèi)憂去郡/民生為立祠/B.父老或以兩岐之麥/六穗之禾/為獻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當/遂以聞于朝/以內(nèi)憂去郡/民生為立祠/C.父老或以兩岐之麥/六穗之禾/為獻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當遂以聞于朝/以內(nèi)憂去郡/民生為立祠/D.父老或以兩岐之麥/六穗之禾為獻/都中曰/此圣主之嘉瑞/非臣下所敢/當遂以聞于朝/以內(nèi)憂去郡/民生為立祠/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徭獠,古代民族,在湖南多有分布。“徭”。指瑤族,因歷經(jīng)征伐,部分成勞役,故有“徭”之稱謂;“獠”是當今壯族先民。B.籩豆,古代祭祀時盛祭品的器具。竹制為籩,祭祀和宴會時用來盛果品等;木制為豆,形似高腳盤,用來盛肉或其他食品。C.廉訪使,宋、元時期職官員。宋代全稱廉訪使者,元代全稱肅政廉訪使,主管監(jiān)察事務?!傲L”,意為考察、察訪。D.循吏,指那些重農(nóng)宣教、清正廉潔、執(zhí)法嚴格,不考慮民情,理政、治民一概遵循上級指令的州縣級地方官員。1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 ()A.王都中才能卓越,善于斷案。初入仕途時,他分析事情就能切中要害;在處理昆山用欺騙手段買賣官田的案件時,他能查得實情。B.王都中注重學舍建設,改善了教育條件;他聘請著名儒士教授義理,開導百姓,使當?shù)仫L俗為之一變。C.王都中淡泊名利,他將朝廷(或皇帝)賜予他的東西全部捐獻,用俸祿周濟貧窮親族,人們因此而更加稱贊他。D.王都中所到之處,政績都極其顯著,即使是古代的循吏也沒有超過他的;他還擅長文學,有詩集三卷。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4分)昆山有詭易官田者,事覺,而八年不決,都中為披故牘,洞見底里,其人乃伏辜。(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題。承天皇帝倓①,始王建寧。英毅有才略,善騎射。祿山亂,典親兵,扈車駕。度渭,百姓遮道留太子②,太子使喻曰:“至尊播遷,吾可以違左右乎?”倓進說曰:“夫大孝莫若安社稷,殿下當募豪桀,趣河西,收牧馬。今防邊屯士不下十萬,而光弼、子儀全軍在河朔,與謀興復,策之上者?!睆V平王③亦贊之,于是議定。太子北過渭,兵仗鹽惡④,士氣崩沮,日數(shù)十戰(zhàn)。倓以驍騎數(shù)百從,每接戰(zhàn),常身先,血殷袂,不告也。太子或過時未食,倓輒涕泗不自勝,三軍皆屬目。至靈武,太子即帝位,議以倓為天下兵馬元帥,左右固請廣平王。帝曰:“廣平既冢嗣,安用元帥?”答曰:“太子從曰撫軍,守曰監(jiān)國。元帥,撫軍也,莫宜于廣平王?!钡蹚闹?,更詔倓典親軍,以李輔國為府司馬。時張良娣有寵,與輔國交構,欲以動皇嗣者。倓忠謇,數(shù)為帝言之,由是為良娣、輔國所譖,妄曰:“倓恨不總兵,郁郁有異志?!钡刍笃Z,賜倓死,俄悔悟。明年,廣平王收二京,使李泌獻捷。泌與帝雅素,從容語倓事,帝改容曰:倓于艱難時實自有力為細人間鬩欲害其兄我計社稷割愛而為之所泌曰爾時臣在河西知其詳廣平于兄弟篤睦至今言建寧則嗚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讒口耳。帝泣下曰:“事已爾,末耐何!”泌曰:“陛下嘗聞《黃臺瓜》乎?其言曰:‘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陛下今一摘矣,慎無再!”帝愕然曰:“公安得是言?”是時,廣平有大功,亦為后所構,故泌因?qū)爸?,廣平遂安。及即位,追贈倓齊王。大歷三年,有詔以倓當艱難時,首定大謀,排眾議,于中興有功,乃進謚承天皇帝。(節(jié)選自(新唐書)列傳第七)【注】①李倓:唐玄宗的孫子,唐肅宗的兒子。②太子:唐玄宗的兒子,唐肅宗李亨。③廣平王:唐肅宗的長子,即代宗。④鹽惡:猶“嚴惡”。1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4分)A.倓于艱難時實自有力/為細人/間鬩欲害其兄/我計社稷/割愛而為之所/泌曰/爾時臣在河西/知其詳/廣平于兄弟篤睦/至今言建寧/則鳴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讒口耳B.倓于艱難時實自有力/為細人間鬩/欲害其兄/我計社稷/割愛而為之所/泌曰/爾時臣在河西/知其詳/廣平于兄弟篤睦/至今言建寧/則鳴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讒口耳C.倓于艱難時實自有力/為細人/間鬩欲害其兄/我計社稷割愛/而為之所/泌曰/爾時臣在河西/知其詳/廣平于兄弟篤睦/至今言建寧/則鳴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讒口耳D.倓于艱難時實自有力/為細人間鬩/欲害其兄/我計社稷/割愛而為之所/泌曰/爾時臣在河西/知其詳/廣平于兄弟篤睦至今/言建寧則鳴咽不自已/陛下此言得之讒口耳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至尊,又稱九五之尊,意思是最崇高、至高無上的地位,多指君后之位,用作皇帝的代稱。B.三軍,古時指中軍、上軍、下軍,或者中軍、左軍、右軍,周制,每軍一共一萬二千五百人。C.追贈,或作追封,即死后加封官職勛位,用于對國家有貢獻的人,追贈對象不包括死者的親屬。D.謚,古時帝王、諸侯、文臣武將死后,朝廷據(jù)其生前事跡給予的稱號,稱號既有褒揚的也有批評的。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4分)A.李倓才略過人。安史之亂中,太子要隨皇帝出逃,百姓阻攔,李倓勸說太子招兵買馬,抵抗叛軍,此議也受到廣平王的支持。B.李倓至勇至孝。太子北過渭水,戰(zhàn)事連連,李倓沖鋒陷陣,奮不顧身;太子吃飯不及時,李倓心疼,常??奁?,令人敬仰。C.李倓為人正直。受寵的張良娣與李輔國勾結,想要動搖皇帝立嗣之事,李倓多次向皇帝揭露這兩人,于是被良娣、輔國誣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