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導學案)_第1頁
第三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導學案)_第2頁
第三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導學案)_第3頁
第三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導學案)_第4頁
第三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導學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必修一地理系列(湘教版2019)宇宙中的地球第三節(jié)地球的圈層結構(導學案)姓名:___________班級:__________時間:__________【課程標準】運用示意圖,說明地球的圈層結構?!緦W習目標】?了解地震的概念及要素,知道地震的危害及地震發(fā)生時的自救措施。(地理實踐力)?了解地震波的基本特征,并能說明科學家如何利用地震波來研究地球內部的圈層結構。(綜合思維)?了解地球各圈層的主要特征,并能從人地關系的角度闡述各圈層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綜合思維、人地協(xié)調觀)?了解地球各圈層的主要特征,并能從人地關系的角度闡述各圈層與人類活動的關系。(綜合思維、區(qū)域認知)【重難點】?重點:地球的內部圈層結構以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用圖示的方法認識地球各圈層的位置關系。?難點:地震波在地球內部傳播速度的變化和地球內部物質組成的關系,軟流層的位置及巖石圈的位置與范圍?!菊n前預習】1.閱讀教材:通讀課本相關章節(jié),標記“震級”“烈度”“地震波”“地球的內部圈層”“地球的外部圈層”等核心概念。2.查閱資料,思考并回答影響烈度的因素。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構造、人口密度和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建筑物的質量和抗震性能、地震發(fā)生的時間、防災減災能力。3.當?shù)卣鸢l(fā)生時,不同地方、不同情況應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法。收集相關資料,與同學們交流避震方法。家中:就地避險,不可貿然外逃,應選擇較安全的地方躲避。室外:遠離高大建筑物、高壓線。辦公室:趕緊躲藏在辦公室桌下,待地震停止即從樓梯迅速撤離。影劇院、體育館:迅速躲在排椅下,舞臺腳下或樂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組織、有步驟地從多個出口疏散到空曠安全處。4.新聞熱點關聯(lián):2025年求是網(wǎng)的一篇文章提到,近百年來科學家們通過解讀地球深部巖石檔案和地球物理圖像,在圈層結構劃分等領域取得突破性發(fā)現(xiàn)。地球圈層結構的發(fā)現(xiàn)促進了地質學和地球物理學的深入發(fā)展,有助于更好地預測和解釋自然災害?!菊n堂探究】【課堂導入】以緬甸7.9級地震和視頻《緬甸地震成因》導入,引導學生了解地震的相關概念、成因及影響烈度的因素?!咎骄啃轮恳唬卣鸷偷卣鸩ㄌ骄炕顒右凰伎迹?.閱讀教材P24了解震級、震源深度、震中等相關名詞。2.影響烈度的因素。3.當?shù)卣鸢l(fā)生時,陸地上的人們有什么感覺?4.地震發(fā)生,我們如何避險?1、地震(1)地震:是地殼快速釋放能量過程中造成的地面震動,是一種危害和影響巨大的自然災害。(2)震級:地震的大小用震級表示。(3)烈度:地震對地表和建筑物等破壞強弱的程度,用烈度表示。一次地震,可以有多個烈度。圖示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線基本概念。(4)影響烈度(地震破壞程度)的因素:震級、震源深度、震中距、地質構造、人口密度和經(jīng)濟發(fā)展程度、建筑物的質量和抗震性能、地震發(fā)生的時間、防災減災能力。2、地震波(1)概念:地震的能量以波動的方式向外傳播。(2)分類:縱波(P波)與橫波(S波)(3)地震波特性傳播速度:地震波在不同介質中的傳播速度不同縱波的傳播速度較快,橫波的傳播速度較慢。傳播介質:縱波在固體、液體和氣體中均能傳播;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地震波經(jīng)過不同介質的界面時,還會發(fā)生反射和折射現(xiàn)象地理實踐力(學以致用)(1)某日,你在平靜湖面的船只上釣魚,此時突然發(fā)生了地震,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只能感覺到上下顛簸(2)某日,你在坐飛機去旅游,此時突然發(fā)生了地震,你會有怎樣的感受?只能感覺到上下顛簸(3)當?shù)卣鸢l(fā)生時,陸地上的人們有什么感覺?先上下顛簸,后左右搖晃探究活動二:教材29頁活動1.(1)地震預警與地震預報屬同一個概念嗎?為什么?(2)討論開展地震預警應用的重大意義。(3)當?shù)卣鸢l(fā)生時,不同地方、不同情況應采取不同的應對方法。收集相關資料,與同學們交流避震方法。視頻播放地震的預防預警和避震措施。(4)地震預警、地震預報地震預警是在地震發(fā)生后,利用地震波縱波比橫波傳播速度快的特點,根據(jù)監(jiān)測到的縱波對即將到來的橫波進行預警。地震警報是指在地震發(fā)生之前,對地震發(fā)生的時間和地點進行預報。目前科學界還做不到對地震進行準確的預報地震預警應用的重大意義:地震預警搶在地震波傳播到設防地區(qū)之前發(fā)出,以減少當?shù)氐膿p失,減少人員傷亡。(5)地震避險家中:就地避險,不可貿然外逃,應選擇較安全的地方躲避。室外:遠離高大建筑物、高壓線。辦公室:趕緊躲藏在辦公室桌下,待地震停止即從樓梯迅速撤離。影劇院、體育館:迅速躲在排椅下,舞臺腳下或樂池中,等待地震停止后有組織、有步驟地從多個出口疏散到空曠安全處。二.地球的內部圈層探究活動三:俗話說:“上天有路,入地無門。”議一議,在“入地無門”的情況下,科學家是如何探測地球內部奧秘的?可以通過地球上的一些自然現(xiàn)象認識地球內部,比如火山、地震、溫泉等,還可以通過自然形成的大裂谷、大斷層等了解地球結構。探究活動四:自主學習:閱讀教材P2526,梳理以下要點1.學生觀察地震波傳播速度圖。注意橫波縱波,以及各波傳播速度變化。2.什么叫不連續(xù)面?有哪幾個?3.地球內部圈層是怎么劃分的?4.地球內部圈層結構各有什么特征?從地球內部地震波曲線圖上,可以看出地震波在一定深度發(fā)生突然變化,這種波速突然變化的面叫不連續(xù)面,地球內部有兩個不連續(xù)面:在大陸地面下平均33千米處,在這個不連續(xù)面下,橫波和縱波的速度都明顯增加,這個不連續(xù)面叫“莫霍界面”。在地下約2900千米處,在這里縱波的傳播速度突然下降,橫波完全消失,這個面叫“古登堡界面”。以這兩個界面為界,地球內部被劃分為三個圈層,把地球內部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三個主要圈層。地殼(1)地殼是地面以下、莫霍面以上的固體外殼。(2)地殼厚薄不一,平均厚度為17千米;海洋地殼薄,一般為5—10千米;大陸地殼厚,平均厚度為3941千米,有高大山脈的地方地殼會更厚,最厚達70千米。(地殼大范圍固體表面的海拔越高,地殼越厚;海拔越低,地殼越薄。)(3)地殼由90多種化學元素組成。氧、硅、鋁、鐵、鈣、鈉、鉀、鎂8種元素的質量總數(shù)占地殼總質量的98.04%。硅酸鹽類礦物在地殼中分布最廣。2.地幔(1)地幔是地球內部介于地殼和地核之間的圈層,在莫霍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以上,深度從地殼底界到2900千米。(2)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具有固態(tài)特征,主要由含鐵、鎂和硅酸鹽類礦物組成。(3)上地幔上部存在一個軟流層,一般認為這里是巖漿的主要發(fā)源地。巖石圈的范圍:巖石圈=地殼+上地幔頂部(軟流層以上)3.地核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即古登堡面所包圍的球體,科學家推測,組成地核的物質,可能是極高溫度和高壓狀態(tài)下的鐵和鎳。探究活動五:比較煮熟的雞蛋與地球內部圈層的異同?相同之處:在內部圈層的結構和比例上,煮熟的雞蛋和地球很相似。不同之處主要有:雞蛋整體上呈明顯的橢圓,而地球接近正圓;雞蛋殼較均勻,而地殼(陸地和海洋間)厚薄不均勻;熟雞蛋的蛋白結構比較一致,呈固態(tài),而地幔分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上部存在軟流層;地核呈液態(tài)或熔融狀態(tài),而熟雞蛋的蛋黃呈固態(tài)。三.地球的外部圈層探究活動六:(1)在黃果樹瀑布景觀中涉及了地球的哪幾個圈層?構成該景觀的主體要素屬于地球的哪個圈層?(2)該景觀的形成體現(xiàn)了地球各圈層之間具有怎樣的關系?通常把地殼表層以外的由大氣、水體和生物組成的自然界,劃分為大氣圈、水圈和生物圈三個圈層,統(tǒng)稱為地球的外部圈層。大氣圈大氣圈是包裹地球的氣體層。近地面的大氣密度大。隨著高度的增加,大氣的密度迅速減小。在2000~3000千米的高空,每立方厘米的空間,平均只有一個氣體分子。與星際空間的情況很接近,一般把這個高度作為大氣圈的上界。2.水圈水圈由液態(tài)水、固態(tài)水和氣態(tài)水組成。按存在的位置和狀態(tài),可分為海洋水、陸地水、大氣水和生物水。陸地水與人類關系最密切,它主要分為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物圈地球上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環(huán)境的總稱。不單獨占有任何空間,而是分別滲透于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巖石圈的上部,厚度約20千米。但是,生物的絕大部分集中在地面以上100千米到水下200千米的范圍內。探究活動七:“火山噴發(fā)如何影響四大外部圈層”?巖漿噴發(fā)(巖石圈)→火山灰進入大氣圈→降水帶變化(水圈)→植被生長受影響(生物圈)總結:各個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滲透,如化石形成于生物圈和巖石圈之間,風蝕地貌形成于大氣圈和巖石圈之間,喀斯特地貌形成于巖石圈、大氣圈和水圈之間?!菊n堂練習】(2425高一下·重慶·期末)2025年3月28日14時20分,緬甸發(fā)生了今年以來全球最大地震,震級為7.9級,震源深度30公里。曼德勒,緬甸第二大城市,距離此次地震震中只有20公里。中國搜救隊帶著精良裝備第一時間趕到曼德勒進行救援,據(jù)此完成下列小題。1.下列關于此次地震說法正確的是(

)A.震源位于下地幔,破壞性強 B.測得一個震級多個烈度C.震中距的長短不會影響烈度 D.測得一個震級一個烈度2.中國搜救隊運用地理信息系統(tǒng)(GIS)輔助救援,可以(

)A.直接發(fā)送短文電報 B.實時監(jiān)測災情C.確定受災群眾位置 D.確定救援路線3.為減輕此次地震災害對緬甸的影響,可采取的緊急救援措施有(

)①迅速地啟動緊急響應機制

②積極開展多次生命搜救③提高重建物抗震性能標準

④保障受災群體基本需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1.B2.D3.B【解析】1.震源深度30公里,地殼平均厚度約17公里(大陸部分更厚),緬甸位于板塊交界處,地殼可能較厚,但30公里可能仍在地殼或上地幔頂部,而非下地幔,故A錯誤;一次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不同地區(qū)烈度不同,故B正確;震中距會影響烈度,距離越近烈度通常越大,故C錯誤;同一地震只有一個震級,但烈度有多個,故D錯誤。故選D。2.發(fā)送短文電報屬于通信技術,與GIS無關,故A錯誤;實時監(jiān)測災情主要通過遙感(RS),而非GIS,故B錯誤;確定位置需GPS,GIS用于分析位置數(shù)據(jù),故C錯誤;GIS可通過空間分析規(guī)劃最佳救援路線,故D正確。故選D。3.啟動緊急響應機制是首要措施,①符合題意;生命搜救是緊急救援核心,②符合題意;提高抗震標準屬災后重建措施,非緊急救援,故③錯誤;保障基本需求是緊急救援內容,④符合題意。故選B。(2025高一下·天津紅橋·學業(yè)考試)2025年3月26日1時21分,河北廊坊永清縣發(fā)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京津冀震感明顯。下圖為地球圈層結構示意圖。完成下面小題。4.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圖中圈層(

)A.②圈層 B.③圈層 C.④圈層 D.⑤圈層5.從火山口噴出的熾熱巖漿一般來源于(

)A.③圈層 B.④圈層 C.⑤圈層 D.⑥圈層【答案】4.C5.C【解析】4.由材料可知,“河北廊坊永清縣發(fā)生4.2級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由所學知識可知,大陸地殼較厚,一般為3941千米,此次地震發(fā)生在陸地上,震源深度為20公里,因此地震的震源位于地殼,讀圖可知,②為生物圈,③為水圈,④⑤的分界線為莫霍界面,故④為地殼,⑤為地幔。震源位于④圈層,C正確,ABD錯誤。故選C。5.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從火山口噴出的熾熱巖漿來自上地幔頂部的軟流層,讀圖可知,③為水圈,④為地殼,⑤為地幔,⑥為地核。巖漿來自⑤圈層,C正確,ABD錯誤。故選C。(2425高一上·云南昭通·階段練習)如圖為“地球圈層結構局部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6.下列各地中,地殼最厚的是(

)A.長江中下游平原 B.剛果盆地 C.珠穆朗瑪峰 D.夏威夷群島7.巖石圈包括(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全部和③的上部【答案】6.C7.D【解析】6.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地殼的厚度不均勻,大陸地殼比較厚、大洋地殼比較薄。珠穆朗瑪峰位于青藏高原,是世界第一高峰。讀圖可知,高海拔處地形對應地下的莫霍界面深度更大,地殼厚度更大。由此分析,選項中珠穆朗瑪峰所在地殼最厚,C正確;長江中下游平原、剛果盆地以及夏威夷群島處地殼厚度較小,ABD錯誤。故選C。7.根據(jù)所學知識可知,巖石圈的范圍包括地殼和上地幔的頂部。地殼為莫霍界面以上的部分。讀圖可知,巖石圈包括莫霍界面以上的①和②有機③上地幔的上部,D正確,ABC錯誤。故選D。(2425高一上·江蘇·期末)壺口瀑布是中國第二大瀑布,是世界上最大的黃色瀑布。黃河奔流至此,兩岸石壁峭立,河口收束狹如壺口,故名壺口瀑布。下圖為壺口瀑布景觀圖。據(jù)此完成下面小題。8.該圖體現(xiàn)出的地球圈層個數(shù)是(

)A.2個 B.3個 C.4個 D.5個9.該景觀的形成過程,說明了(

)A.各圈層都是連續(xù)而不規(guī)則的,且都相互聯(lián)系B.代表自然地理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圈層是水圈C.圖中的各圈層之間存在著物質遷移和能量轉化D.圖中各圈層物質運動的能量均來自太陽輻射能【答案】8.C9.C【解析】8.在壺口瀑布的景觀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水(瀑布),這屬于水圈;兩岸的石壁,屬于巖石圈;瀑布周圍的空氣,屬于大氣圈;同時,在巖石圈和水圈中可能存在生物,屬于生物圈。綜上,該圖體現(xiàn)出4個地球圈層,C正確,ABD錯誤。故選C。9.地球的外部圈層中,只有水圈是連續(xù)且不規(guī)則的圈層,A錯誤;自然地理系統(tǒng)中最活躍的圈層是生物圈,B錯誤;圖中的各圈層之間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存在著物質遷移和能量轉化,C正確;圖中河流自高處流向低處的動力是重力而非太陽輻射能,D錯誤。故選C。【課堂小結】動手畫思維導圖【課后作業(yè)】列舉人類活動對地球各圈層產生影響的實例。參考答案:如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活動(燃燒化石燃料、汽車尾氣排放)向大氣中釋放大量污染物,導致大氣圈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