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期中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1頁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期中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2頁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期中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3頁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期中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4頁
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期中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湖北省武漢市青山區(qū)2023-2024學年上學期八年級期中質(zhì)量檢測物理試卷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請將所選答案的字母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涂黑)1.以下數(shù)據(jù)符合實際的是()A.一個中學生的正常步行速度大約是4km/hB.課桌的高度約50cmC.中學生正常的脈搏跳動一次大約10sD.洗澡的水溫大約是60℃2.中國自主研發(fā)的“海斗一號”,在馬里亞納海溝刷新了中國潛水器最大下潛深度記錄,達到10907m,“海斗一號”在完成了巖石狀物體的樣本的抓取和其他工作后,遙控拋載物安全上浮,對于上浮過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海面是靜止的B.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海底是靜止的C.以樣本為參照物,“海斗一號”是靜止的D.以拋載物為參照物,“海斗一號”是靜止的3.如圖記錄了兩輛汽車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駛時,每10s內(nèi)通過的路程。以下說法錯誤的是()A.兩車全程的平均速度之比為1:1B.前30秒,甲車平均速度大于乙車平均速度C.甲車可能在做變速運動D.前20秒兩車平均速度之比為3:24.關于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公式v=stA.物體通過的路程s越長,其速度v越大B.物體運動所用的時間t越少,其速度v越大C.物體運動的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D.物體運動的速度v由st5.如圖是兩物體做直線運動的s﹣t圖象,其中說法正確的是()A.兩物體在t=10s時刻相遇B.兩物體往同一方向行駛C.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出發(fā)D.兩物體運動速度大小相等,都是5m/s6.編鐘是我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樂器,敲擊大小不同的鐘能發(fā)出不同的音調(diào)?,F(xiàn)存于湖北省博物館的曾侯乙編鐘就是戰(zhàn)國早期的大型禮樂器。如圖所示,是大小不同的兩個編鐘,敲M處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比敲N處的高,則()A.編鐘發(fā)出的聲音的頻率只與其大小有關B.敲P處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高于N處的C.敲P處時,鐘的振幅一定比敲M處時大D.敲擊同一個編鐘的力度越大,音調(diào)越高7.下列四幅圖中,關于聲現(xiàn)象的描述錯誤的是()A.圖甲中,人說話時聲帶在振動,表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B.圖乙中,用相同的力從左向右依次敲擊玻璃瓶,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逐漸變低C.圖丙中,倒車雷達利用了超聲波傳遞信息D.圖丁中,“隔音蛟龍”是從阻斷噪聲傳播方面控制噪音8.為控制噪聲對環(huán)境的污染,合肥市最近在學校、居民住宅等道路旁,安裝了一種在線實時監(jiān)測噪聲的設備。當有汽車經(jīng)過鳴笛時()A.Hz B.dB C.km/h D.km9.英國科學家切斷番茄植株的莖,用人耳傾聽沒有引起任何聽覺。但在靠近莖的切口處放置錄音機錄音,然后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番茄植株遭受傷害后,會發(fā)出()A.響度很小的超聲波 B.響度很大的超聲波C.響度很小的次聲波 D.響度很大的次聲波10.如圖所示,是博物館珍藏的古代青銅“魚洗”,注入半盆水后,會發(fā)出嗡嗡聲,盆內(nèi)水花四濺。傳說,曾嚇退數(shù)十里外的敵軍。這反映了我國古代高超的科學制器技術。下列分析正確的是()A.“水花四濺”說明發(fā)聲的“魚洗”正在振動B.“魚洗”發(fā)出嗡嗡聲不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C.“魚洗”發(fā)出的聲音只能靠盆中水傳入人耳D.眾多“魚洗”聲匯集改變了聲音的傳播速度11.下列物態(tài)變化現(xiàn)象中,需要吸熱的是()A.樟腦變小 B.美麗霧凇C.云霧繚繞 D.海浪凍結12.兩只內(nèi)徑不同、下面玻璃泡內(nèi)水銀量相等的合格的溫度計,同時插入一杯熱水中,過一會兒會看到()A.兩支溫度計水銀柱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數(shù)相同B.內(nèi)徑細的溫度計水銀柱升得較高,示數(shù)較大C.內(nèi)徑粗的溫度計水銀柱升得較高,示數(shù)較大D.內(nèi)徑粗的溫度計水銀柱升得較低,兩支溫度計的示數(shù)相同13.如圖表示出了電冰箱的構造和原理,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A.制冷劑在冷凝器中汽化吸熱 B.制冷劑在冷凝器中凝固放熱C.制冷劑在冷凍室內(nèi)汽化吸熱 D.制冷劑在冷凍室內(nèi)液化放熱14.如圖為攝影師在冬天拍攝的“鉆石塵”奇觀。據(jù)了解,在極寒的夜晚,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凝結成極小的冰晶懸浮在空中,這些小冰晶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fā)光,像鉆石一樣,因此極為罕見。下列有關分析正確的是()A.“鉆石塵”是由空氣中水蒸氣液化形成B.“鉆石塵”是由空氣中水蒸氣凝華形成C.陽光下“鉆石塵”會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熱汽化了D.陽光下“鉆石塵”會很快消失,是由于其吸熱液化了15.小明同學對冰持續(xù)加熱,將冰熔化成水直至沸騰,并繪制成如圖所示的溫度隨時間變化的圖象,下列分析錯誤的是()A.水沸騰過程需要吸熱,溫度不變B.第4min時物質(zhì)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C.冰的熔化過程持續(xù)了6分鐘D.冰熔化過程需要吸熱,溫度不斷升高二、填空題(本題包括16~25題,每空1分,共25分)16.小明用塑料卷尺測一張桌子的長度,他測量了五次分別是:①75.1cm②75.2cm③75.1cm④77.2cm⑤75.3cm,據(jù)此推斷卷尺的分度值是,但以上測量記錄有一次記錯了,是第次(選填序號)。剔除錯誤數(shù)據(jù)后,桌子的長度應記作。17.如圖甲,圓筒的直徑為cm,如圖乙,秒表的讀數(shù)為s。18.小明在武漢火車站臺等候動車,當小明坐上一列從武漢開往深圳的動車,看到窗外的樹向后退為參照物的。他想測動車的速度,在路上動車通過一座大橋,他從上橋到離開橋,他通過大橋的時間是20s,已知大橋長1000m,車長150m,則動車速度是m/s。19.北京南站到上海虹橋站的G11次高速列車運行時刻表(2011)如表所示。站次站名到達時間開車時間運行時間里程1北京南始發(fā)站08:000分02濟南西09:3209:341小時32分406千米3南京南11:4611:483小時46分1023千米4上海虹橋12:55終點站4小時55分1318千米(1)列車從濟南西到上海虹橋用時h,在南京南站,列車??苛藄。(2)列車從濟南西到上海虹橋的平均速度是km/h。(保留一位小數(shù))20.如圖所示,將塑料刻度尺的一端緊壓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撥動刻度尺使其振動,探究“刻度尺振動發(fā)出的聲音的特征變化”。(1)實驗時要用手緊靠桌邊壓住刻度尺,否則既能聽到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又能聽到刻度尺敲擊發(fā)出的聲音。(2)改變塑料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用同樣的力撥動塑料刻度尺,會使聲音的,換用鋼尺做此實驗,鋼尺伸出桌面的長度、振動幅度和速度與塑料尺均相同時,聽到聲的主要差異是。(選填“響度”、“音調(diào)”或“音色”)21.小明同學把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桌面上。用一根細線懸掛一個輕質(zhì)小球貼近鬧鐘上方的鈴鐺,小球被彈開。此現(xiàn)象說明。他又將正在響鈴的鬧鐘放在玻璃罩內(nèi),逐漸抽出其中的空氣,聲音逐漸變小,他將聽不到鈴聲,此現(xiàn)象可推理得出不能傳聲。22.人們以分貝(dB)為單位來計量噪聲的強弱,dB是剛能聽到最微弱的聲音。小明在家寫作業(yè)時嫌棄樓下大媽跳廣場舞的音響聲音太大影響他思考,趕緊關閉房間門窗,這一舉措屬于減弱噪聲。23.常用的溫度計是根據(jù)的原理制成的,小明用一只沒甩過的,示數(shù)為37.8℃的體溫計去測量一個36.5℃的就診者體溫℃。24.中國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傳統(tǒng)民間藝人會制作一種“糖畫”先把糖加熱到流體狀態(tài),用它畫成各種小動物圖案,再慢慢晾干變硬,送給小朋友。制作“糖畫”的全過程中,糖的物態(tài)變化是先后。25.如圖所示,將冰塊放入空易拉罐中并加入適量的鹽,用筷子攪拌大約半分鐘,用溫度計測量罐中冰與鹽水混合物的溫度,可以看到冰水混合物溫度低于0℃。這時觀察易拉罐的下部和底部,就會發(fā)現(xiàn)白霜,請解釋白霜形成的過程:,它在形成過程中要熱量;加鹽主要是為了,使易拉罐的溫度低于0℃,我們更容易看到白霜的形成。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包括26~28題,共15分)26.小明在“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實驗中,使小車從帶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靜止下滑,如圖所示。(1)該實驗的原理是。(2)AB段距離sAB=cm。(3)實驗中為了方便計時,應使斜面坡度較(填“大”或“小”)。(4)下列圖象中能正確反映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情況的是。(5)小明進一步實驗測得小車在斜面上運動時,前半程平均速度為v1,后半程平均速度為v2,則小車全程平均速度v=(用字母v1和v2表示)。27.為研究聲音是如何產(chǎn)生的,小明同學進行系列的實驗研究。(1)如圖甲所示,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乒乓球會被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乒乓球在實驗中起到什么作用?。(2)如圖乙所示,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會把乒乓球彈起,這個現(xiàn)象說明。(3)若在月球上做上述兩個實驗,實驗乒乓球會彈起。(4)石頭落入水中,產(chǎn)生的水波向四周傳播;發(fā)聲的音叉接觸水面,激起水波向四周傳播。通過水波來研究聲波,這種研究問題的方法為____法。A.推理 B.類比 C.控制變量 D.轉(zhuǎn)化28.某同學用圖甲所示的實驗裝置探究水沸騰前和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1)為了節(jié)省課堂實驗的時間,實驗時應選用水完成實驗(選填“涼”、“溫”或“熱”)。(2)沸騰前,燒杯中的水不斷吸熱,溫度(選填“上升”、“不變”或“下降”)。(3)實驗中觀察到如圖乙中a、b所示的兩種情景,其中水沸騰時的情景為(選填“a”或“b”)。(4)水沸騰時溫度計示數(shù)如圖丙所示,則水的沸點為℃。水沸騰時看到大量的“白氣”不斷地從燒杯上冒出,這些“白氣”是由于水蒸氣而形成的(填物態(tài)變化)。四、綜合計算題(本題包括29~30題,共15分)29.馬里亞納海溝是世界上最深的海溝,現(xiàn)有某型號潛艇靜止在馬里亞納海溝某處的海面,準備利用超聲波測馬里亞納海溝的深度。向海溝發(fā)出超聲波,12.0s后接收到反射回來的回聲(已知超聲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是1531m/s)。(1)人們把頻率高于的聲叫超聲波。超聲波測馬里亞納海溝的深度,這利用了超聲波可以傳遞。(2)請計算超聲波到達海底所用時間。(3)請計算潛艇所在處的馬里亞納海溝的深度。30.高速公路已廣泛應用ETC收費系統(tǒng),這種系統(tǒng)是對過往車輛無需停車即能實現(xiàn)收費的電子系統(tǒng)。如圖乙是某高速公路入口處的ETC通道示意圖?,F(xiàn)有一輛汽車在某高速路上以如圖甲所示的速度表所指的速度勻速行駛20min后到達收費站的A點,在ETC通道s1=60m一直減速,經(jīng)t1=6s后運動至ETC收費島邊界B點,然后再以5m/s的速度勻速通過ETC收費島,其長s2=45m。不計車長。求:(1)汽車到達收費站前勻速行駛的路程;(2)汽車通過ETC收費島所用的時間t2;(3)汽車從減速開始到離開ETC收費島全過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解析】【解答】A、一個中學生的正常步速大約是1.1m/s=1.1×3.6km/h≈4km/h,故A正確;

B、課桌高度大于半米,不到一米,大約80cm,故B錯誤;

C、通常情況下,人的脈搏1min大約跳動75次,跳動一次的時間大約1s,故C錯誤;D、人的正常體溫在37℃左右,洗澡水的溫度應高于體溫,稍高于40℃洗,所以澡的水溫不能為60℃,故D錯誤;故答案為:A?!痉治觥抗浪泐}的關鍵是憑借生活經(jīng)驗,知道一些常見事物的物理量,如果當遇到不熟悉的物理量時,可通過單位換算或簡單計算,將其推算成熟悉的物理量。2.【答案】C【解析】【解答】A、上浮過程中,海斗一號”和海平面的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所以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海面是運動的,故A錯誤;

B、上浮過程中,海斗一號”和海底的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所以以“海斗一號”為參照物,海底是運動的,故B錯誤;

C、上浮過程中,海斗一號”和樣本的相對位置沒有發(fā)生變化,所以以樣本為參照物,“海斗一號”是靜止的,故C正確;

D、上浮過程中,海斗一號”和拋載物的相對位置發(fā)生變化,所以以拋載物為參照物,“海斗一號”是運動的,故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判斷物體運動還是靜止的依據(jù)是:物體與參照物的相對位置是否發(fā)生變化,若發(fā)生變化,則兩者相對彼此運動,若沒有發(fā)生變化,則兩者相對彼此靜止。3.【答案】D【解析】【解答】A、兩輛汽車40s內(nèi)通過的路程都是1200m,根據(jù)平均速度公式v=st,可知兩者的平均速度相同,即比值為1:1,故A不符合題意;

B、前30秒,甲車運動路程為900m,甲車運動路程為750m,根據(jù)平均速度公式v=st,可知甲車平均速度大于乙車平均速度,故B不符合題意;

C、甲車在每10s內(nèi)通過的路程都是300m,只能說明每段300m的路程內(nèi),平均速度相同,甲車可能做勻速運動,也可能做變速運動,故C不符合題意;

D、前20s,甲車通過的路程是600m,乙車通過的路程是450m,根據(jù)平均速度公式v=st,可知甲車平均速度與乙車平均速度之比為s甲t:4.【答案】D【解析】【解答】A、一定時間內(nèi),物體通過的路程s越長,其速度v才會越大,故A錯誤;

B、運動一定的路程,物體運動所用的時間t越少,其速度v才會越大,故B錯誤;

CD、速度v是由路程s與時間t的比值下的定義,即速度v由st確定,但與s、t的大小無關,不能說速度與路程成正比,與時間成反比,故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5.【答案】A【解析】【解答】A、由圖可知,兩物體在10s時,S都是50m,說明次課兩物體相遇,故A正確;

B、圖中一物體的S隨時間t越來越小,另一物體的S隨時間t越來越大,說明兩者往相反方向行駛,故B錯誤;

C、圖中一物體在100m處出發(fā),另一物體在0m處出發(fā),所以兩物體不在同一地點出發(fā),故C錯誤;

D、根據(jù)速度公式,一物體速度為v1=s1t1=6.【答案】B【解析】【解答】A:編鐘發(fā)出的聲音的頻率不僅與其大小有關,還跟敲擊的位置有關,故A錯誤;

B、P處的長度比M處的短,所以敲P處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高于M處的,而敲M處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比敲N處的高,所以敲P處發(fā)出的聲音音調(diào)高于N處的,故B正確;

CD、振幅與敲擊的力度有關,與位置無關,并且力度越大,幅度越大,響度就越大,故CD錯誤;

故答案為:B。

【分析】頻率與編鐘的長短和大小有關;力度影響振幅,振幅影響響度。7.【答案】B【解析】【解答】A、人說話時聲帶在振動,不說話時聲帶不振動,表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故A不符合題意;

B、圖乙中從左到右,瓶中的水越來越少,所以用相同的力從左向右依次敲擊玻璃瓶,發(fā)出聲音的音調(diào)逐漸變高,故B符合題意;

C、倒車雷達利用了超聲波傳遞信息,故C不符合題意;

D、“隔音蛟龍”是從阻斷噪聲傳播方面控制噪音,故D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分析】人說話時聲帶在振動,不說話時聲帶不振動,表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瓶子越輕,敲擊時瓶子的音調(diào)越高;倒車雷達利用了超聲波傳遞信息;“隔音蛟龍”是從阻斷噪聲傳播方面控制噪音。8.【答案】B【解析】【解答】聲音強度的單位是分貝,用字母dB表示,故ACD錯誤,B正確;

故答案為B。

【分析】聲音強度的單位是分貝,用字母dB表示。9.【答案】A【解析】【解答】人耳不能聽到,說明聲音為超聲波或次聲波;音量指的是響度,所以用超大音量、超低速度播放,說明原來的響度小,音調(diào)高;所以番茄發(fā)出的聲音是響度很小的超聲波,故A正確,BC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人耳聽不到的聲音有超聲波和次聲波;音量指的是響度,音量大即為響度大。10.【答案】A【解析】【解答】A、“水花四濺”是由“魚洗”的振動導致的,所以能說明發(fā)聲的“魚洗”正在振動,故A正確;

B、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所以“魚洗”發(fā)出嗡嗡聲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故B錯誤;

C、聲音可以動通過固體、液體、氣體傳播,所以“魚洗”發(fā)出的聲音不只是能靠盆中水傳入人耳,故C錯誤;

D、聲音的速度與溫度和介質(zhì)有關,與聲音匯集與否無關,所以眾多“魚洗”聲匯集改變不了聲音的傳播速度,故D錯誤;

故答案為:A。

【分析】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聲音的傳播需要介質(zhì),其介質(zhì)有固體、液體、氣體;聲音的速度與溫度和介質(zhì)有關。11.【答案】A【解析】【解答】A.樟腦變小,由固態(tài)變成氣態(tài),屬于升華現(xiàn)象,此過程吸收熱量,符合題意;B.霧凇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華而成的冰晶,此過程放出熱量,不符合題意;C.霧是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液化形成的水滴,此過程放出熱量,不符合題意;D.海浪凍結屬于凝固現(xiàn)象,此過程放出熱量,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

【分析】該題目考查的有關熱的現(xiàn)象,物體狀態(tài)發(fā)生變化時,會伴隨著吸熱和放熱,其中液化、凝固、凝華放熱,熔化、汽化和升華吸熱,結合選項分析求解即可。12.【答案】D【解析】【解答】由于兩只合格的溫度計同時插入一杯熱水中,所以待示數(shù)穩(wěn)定后,示數(shù)相同;由于兩溫度計內(nèi)徑不同,所以根據(jù)熱脹冷縮,內(nèi)徑粗的溫度計水銀柱升得較低,故ABC錯誤,D正確;

故答案為:D。

【分析】溫度計測液體溫度根據(jù)的是溫度計的溫度與被測液體的溫度相等;液體溫度計的原理是熱脹冷縮。13.【答案】C【解析】【解答】AB、制冷劑在冷凝器中被冷凝,即遇冷液化放熱,故AB錯誤;

CD、制冷劑在冷凍室內(nèi)起制冷作用,所以是汽化吸熱,故C正確,D錯誤;

故答案為:C。

【分析】根據(jù)制冷劑和冷凍室的作用,可以判斷冷凝劑在不同場景下的物態(tài)變化及吸放熱特點。14.【答案】B【解析】【解答】AB.鉆石塵是空氣中水蒸氣放熱凝華形成的冰晶,A錯誤B正確;

CD.太陽出來后,鉆石塵吸收熱量,冰晶升華為水蒸氣,所以鉆石塵消失,CD錯誤。

故選B。

【分析】題中告訴鉆石塵的形成原因是“空氣中的水蒸氣會凝結成極小的冰晶懸浮在空中”。說明發(fā)生的物態(tài)變化是固態(tài)直接變?yōu)闅鈶B(tài),是升華現(xiàn)象。15.【答案】D【解析】【解答】A、水沸騰過程是圖中的DE段,該過程需要吸熱,溫度不變,故A不符合題意;

B、第4min時,冰正在熔化,處于固液共存態(tài),故B不符合題意;

C、水熔化過程是圖中的BC段,用時為8min-2min=6min,故C不符合題意;

B、冰熔化過程需要吸熱,溫度不斷升高,故D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分析】水沸騰時,需要吸熱,溫度不變;冰熔化時,需要吸熱,溫度變化,處于固液共存狀態(tài)。16.【答案】1cm;④;75.2cm【解析】【解答】卷尺的分度值在測量值的倒數(shù)第二位上,因為測量值估讀到十分位,所以分度值是1cm;比較五次測量的測量值,只有第④次的準確值為77cm,其他四次的準確值都是75cm,所以第④次的測量記錄有錯誤;剔除錯誤數(shù)據(jù),求平均值75.1cm+75.2cm+75.1cm+75.3cm4=75.2cm,故桌子的長度應記作75.2cm。17.【答案】1.00;228.8【解析】【解答】尺子分度值是0.1cm,所以圓筒的直徑為3.00cm-2.00cm=1.00cm;秒表的小表盤指針指到了3.5min與4min之間,所以大表盤中的指針指在了18.8s,所以秒表的讀數(shù)為3.5min18.8s=3.5×60s+18.8s=228.8s。

【分析】使用測量工具進行測量時,先判斷分度值,再讀數(shù);長度的測量需要估讀;秒表測量時間時,注意小表盤的指針是否在當前的分鐘內(nèi)過半。18.【答案】自己;57.5【解析】【解答】樹向后退,說明樹是研究對象,并且研究對象在運動;而樹與坐在動車上的小明的相對位置在變化,所以樹的參照物是小明;

車通過大橋的路程為s=L車+L橋=150m+1000m=1150m,根據(jù)速度公式,可求動車速度v=st=19.【答案】(1)3.35;120(2)272.2【解析】【解答】(1)從濟南西出發(fā)的時刻是09:34,到達上海虹橋的時刻是12:55,所以用時12:55-09:34=3h23min=3.35h;在南京南站,達到時間為11:46,開車時間為11:48,所以列車??苛?1:48-11:46=2min=120s;

(2)列車從濟南西到上海虹橋的路程為s=1318km-406km=912km,所用時間為3.38h,所以根據(jù)速度公式,可求列車平均速度v=st=912km20.【答案】(1)刻度尺;桌面(2)音調(diào)改變;音色【解析】【解答】(1)實驗時要用手緊靠桌邊壓住刻度尺,否則會使尺子與桌面發(fā)生碰撞,既能聽到刻度尺振動發(fā)出的聲音,又能聽到刻度尺敲擊桌面發(fā)出的聲音。

(2)尺子發(fā)聲的部位是伸出桌面那一部分的尺子,改變塑料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長度,就改變的發(fā)聲體的長度,會使聲音的音調(diào)改變;塑料尺改用鋼尺,改變的是發(fā)聲體的材料,所以影響的是聲音的音色。

【分析】(1)實驗的對象是尺子,實驗時要用手緊靠桌邊壓住刻度尺,否則會使尺子與桌面發(fā)生碰撞,使桌面發(fā)聲,影響人對尺子發(fā)聲特點的判斷;

(2)發(fā)聲體的長短會影響發(fā)聲體振動的快慢,從而影響聲音的音調(diào);發(fā)聲體的材料影響聲音的音色。21.【答案】聲音是由發(fā)聲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真空【解析】【解答】小球被彈開,可推斷鈴鐺在振動,而通過人的聽覺可判斷鈴鐺此時在發(fā)聲,所以此現(xiàn)象說明聲音是由發(fā)聲體的振動產(chǎn)生的;空氣越少,聲音就越小,說明空氣能夠傳聲,真空不能傳聲。

【分析】進行對比實驗,可證明發(fā)聲與振動的關系、傳聲與真空的關系。22.【答案】0;在傳播過程中【解析】【解答】剛能聽到最微弱的聲音是0dB;關閉房間門窗可減小音響聲音的影響,該方式是在傳播過程中減弱噪聲。

【分析】剛能聽到最微弱的聲音是0dB;減弱噪聲的途徑有在聲源處減弱、傳播過程中減弱、在人耳處減弱。23.【答案】液體的熱脹冷縮;37.8【解析】【解答】常用的溫度計是液體溫度計,根據(jù)的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由于水銀體溫計測存在縮口,所以水銀體溫計測不出比其當前值小的體溫,所以示數(shù)為37.8℃的體溫計直接去測量一個36.5℃的就診者體溫37.8℃。

【分析】液體溫度計的原理是液體的熱脹冷縮;由于水銀體溫計測存在縮口,所以水銀體溫計測不出比其當前值小的體溫。24.【答案】熔化;凝固【解析】【解答】制作“糖畫”時,先把糖加熱到流體狀態(tài),即有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為熔化;慢慢晾干變硬是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的過程,是凝固;所以全過程中,糖的物態(tài)變化是先熔化后凝固。

【分析】依據(jù)物體的初末狀態(tài),判斷物態(tài)變化。25.【答案】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由氣態(tài)直接凝華成為固態(tài)的白霜;放出;降低冰的熔點【解析】【解答】冰水混合物溫度低于0℃,則易拉罐的外壁溫度也會低于0℃,所以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就會由氣態(tài)直接凝華成為固態(tài)的白霜,此過程會放出熱量;加鹽主要是為了降低冰的熔點,使易拉罐的溫度低于0℃,更容易形成白霜。

【分析】由物質(zhì)的初末態(tài)判斷物態(tài)變化,進而能判斷物態(tài)變化的吸放熱情況。冰中加鹽可以降低冰的熔點。26.【答案】(1)v=(2)30.0(3)?。?)B(5)2v【解析】【解答】(1)“測量小車的平均速度”的實驗原理是v=st;

(2)A點處在刻度尺的位置為10.00dm,B點位置為7.00dm,所以sAB=10.00dm-7.00dm=3.00dm=30.0cm;

(3)實驗中應使斜面坡度較小,其目的是使小車運動不過快,從而方便計時,;

(4)小車在斜面上做加速直線運動;而AD表示勻速,C表示靜止,B表示加速,所以B正確;

(5)已知前半程平均速度為v1,后半程平均速度為v2,根據(jù)速度的定義式,可得前半程的時間為t1=sv1,后半程的時間為t2=sv2,全程平均速度為v=2st1+t27.【答案】(1)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將微小振動放大(2)空氣可以傳播聲音(3)甲(4)B【解析】【解答】(1)乒乓球會被彈起,能推斷出音叉在振動,所以用豎直懸掛的乒乓球接觸發(fā)聲的音叉時,乒乓球會被彈起,說明聲音是由物體振動產(chǎn)生的;實驗中,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為了乒乓球明顯的擺動,所以乒乓球起的作用是將微小振動放大;

(2)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會把乒乓球彈起,說明空氣可以傳播聲音;

(3)由于真空不能傳聲,所以若在月球上做上述兩個實驗,甲實驗乒乓球會彈起,乙實驗乒乓球不會彈起;

(4)將聲波類比為水波,進而研究聲波,是類比法,故ACD錯誤,B正確。

【分析】(1)乒乓球會被彈起,能推斷出音叉在振動,音叉微小的振動放大為了乒乓球明顯的擺動,乒乓球起著將微小振動放大的作用;

(2)敲擊右邊的音叉,左邊完全相同的音叉會把乒乓球彈起,此為共振現(xiàn)象,說明空氣可以傳播聲音,也說明聲音可以傳播能量;

(3)由于真空不能傳聲,靠傳聲完成的實驗就不能在月球上做;

(4)將聲波類比為水波,進而研究聲波,是類比法。28.【答案】(1)熱(2)上升(3)a(4)96;液化【解析】【解答】(1)一標準大氣壓下,水沸騰的溫度是100℃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