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高考滿分作文點評與寫作技巧_第1頁
全國高考滿分作文點評與寫作技巧_第2頁
全國高考滿分作文點評與寫作技巧_第3頁
全國高考滿分作文點評與寫作技巧_第4頁
全國高考滿分作文點評與寫作技巧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引言:高考作文的“核心地位”與“評分邏輯”高考作文占語文試卷總分的40%(60分),其成績直接影響考生的語文排名乃至整體高考結果。從評分標準看,高考作文采用“基礎等級+發(fā)展等級”雙維度評價體系:基礎等級(40分):要求“符合題意、中心突出、內容充實、結構嚴謹、語言通順、標點正確、字跡工整”;發(fā)展等級(20分):強調“深刻、豐富、有文采、有創(chuàng)意”,這是區(qū)分“普通作文”與“滿分作文”的關鍵。滿分作文的共性規(guī)律,本質是在基礎等級上做到“極致”,在發(fā)展等級上實現(xiàn)“突破”。本文將通過對近年全國卷滿分作文的深度點評,拆解其核心優(yōu)勢,并提煉可復制的寫作技巧。一、滿分作文共性深度點評:五大維度解碼“高分密碼”(一)審題:精準把握命題“內核”,避免“偏離題意”核心要求:從“題目文字”到“命題意圖”的準確轉化,不遺漏關鍵信息,不曲解概念內涵。案例分析:2023年全國甲卷“人·技術·時間”某滿分作文開篇即明確三者關系:“人是技術的創(chuàng)造者與使用者,技術是改變時間感知的工具,時間則是檢驗技術價值的維度?!逼鋵忣}邏輯是:1.拆解核心概念:“人”(主體)、“技術”(工具)、“時間”(維度);2.梳理邏輯關聯(lián):技術由人創(chuàng)造,服務于人對時間的利用(如5G縮短信息傳遞時間、人工智能提高生產效率);3.鎖定命題導向:技術應“以人為本”,避免“技術異化”(如過度依賴算法導致時間被碎片化)。結論:審題的關鍵是“抓關鍵詞+理關系+明導向”,杜絕“斷章取義”(如將“技術”孤立為“科技發(fā)展”,忽略“人”的主體地位)。(二)立意:從“小我”到“大我”的價值升維,拒絕“空洞口號”核心要求:立意需“有高度、有深度、有溫度”,將個人體驗與社會、時代、民族的命運聯(lián)結。案例分析:2022年全國乙卷“跨越,再跨越”某滿分作文以“個人跨越——家庭跨越——國家跨越”為線索:個人層面:寫自己從“怕跑步”到“成為校運會1500米冠軍”的經歷,體現(xiàn)“堅持”的力量;家庭層面:寫父母從“農村務工”到“創(chuàng)辦小型加工廠”的變化,體現(xiàn)“奮斗”的意義;國家層面:關聯(lián)“北京冬奧會成功舉辦”“中國航天進入空間站時代”“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升華“跨越是民族復興的階梯”。結論:立意的“升維”不是“喊大口號”,而是“以小見大”——用個人故事承載時代主題,讓“大道理”變得可感、可親。(三)素材:時代脈搏與經典底蘊的“共振”,告別“陳舊堆砌”核心要求:素材需“鮮活、典型、有針對性”,既要有“時代新材”(如近年熱點事件、模范人物),也要有“經典素材”(如文學名著、歷史典故),實現(xiàn)“古今對話”。案例分析:2021年全國甲卷“可為與有為”某滿分作文用了三組素材:1.時代新材:張桂梅“扎根大山辦女高,幫助1800多名女孩走出大山”(體現(xiàn)“可為時代”中的“有為擔當”);2.經典素材:蘇軾“被貶黃州仍興修水利、創(chuàng)辦書院”(體現(xiàn)“逆境中的可為與有為”);3.個人素材:爺爺“退休后義務維修小區(qū)電器”(體現(xiàn)“平凡人的有為”)。結論:素材的“鮮活”不是“追求新奇”,而是“貼合主題”;“經典”不是“照搬原文”,而是“重新解讀”(如蘇軾的例子,重點不是“被貶”,而是“被貶后的作為”)。(四)邏輯:嚴絲合縫的“論證閉環(huán)”,避免“邏輯混亂”核心要求:文章結構需“清晰、連貫、有層次”,分論點之間要么“并列”(覆蓋主題的不同側面),要么“遞進”(從現(xiàn)象到本質、從個人到社會),論證過程需“素材+分析”結合,避免“素材堆砌”。案例分析:2020年全國Ⅰ卷“管仲、鮑叔牙、齊桓公”某滿分作文采用“遞進式結構”:1.第一層:鮑叔牙的“格局”——推薦管仲為相,放下個人恩怨;2.第二層:管仲的“才能”——推行改革,使齊國成為春秋霸主;3.第三層:齊桓公的“胸懷”——不計前嫌,任用管仲;4.結論:“成大事者,需有格局、才能與胸懷,三者缺一不可”。結論:邏輯的“嚴密”不是“復雜”,而是“清晰”——每段有“中心句”,每句有“關聯(lián)”,每例有“分析”(如鮑叔牙的例子,需分析“格局”對“團隊成功”的作用)。(五)語言:文質兼美的“表達張力”,杜絕“平淡無奇”核心要求:語言需“準確、生動、有感染力”,善用“修辭、引用、細節(jié)描寫”,避免“模糊詞”(如“很多人”“有時候”)和“口號式表達”(如“我們要努力”)。案例分析:2019年全國Ⅰ卷“勞動”某滿分作文中的細節(jié)描寫:“奶奶的菜園里,黃瓜藤纏著竹架往上爬,藤上的小黃瓜頂著黃花,像剛睡醒的娃娃;番茄地里,紅得透亮的番茄掛在枝頭,像一盞盞小燈籠。奶奶蹲在地里拔草,汗水順著眼角的皺紋流下來,浸濕了后背的衣服,但她的臉上帶著笑,說:‘這菜呀,得親手種才甜?!苯Y論:語言的“生動”不是“華麗”,而是“具體”——用“黃瓜藤”“小黃瓜”“番茄”等具體事物代替“蔬菜”,用“像剛睡醒的娃娃”“像一盞盞小燈籠”等比喻增加畫面感,用“汗水順著眼角的皺紋流下來”等細節(jié)體現(xiàn)勞動的溫度。二、高效寫作技巧全拆解:從“審題”到“成文”的可復制步驟(一)審題:“三問法”鎖定核心,避免“跑題”1.問“是什么”:拆解題目中的核心概念(如“本手、妙手、俗手”的含義:本手是基礎招式,妙手是精妙招式,俗手是看似聰明實則有害的招式);2.問“為什么”:梳理概念之間的邏輯關系(如“本手是妙手的基礎,妙手是本手的升華,俗手是偏離本手的結果”);3.問“怎么辦”:明確命題的導向(如“重視本手,避免俗手,追求妙手”)。(二)立意:“小切口+深挖掘”,讓立意“有溫度”技巧:從“個人經歷”“身邊小事”入手,挖掘其背后的“時代意義”。示例:寫“勞動”,不寫“勞動很重要”,而是寫“奶奶的菜園”——通過奶奶每天種菜的細節(jié),體現(xiàn)“勞動是連接過去與現(xiàn)在的紐帶,是對土地的熱愛,是對生活的珍惜”。(三)素材:“分類積累+精準轉化”,讓素材“活起來”1.分類積累:建立“素材庫”,分為以下類別:時代楷模(如張桂梅、蘇炳添、黃文秀);經典文學(如《論語》《紅樓夢》《平凡的世界》);科學成就(如中國航天、5G技術、量子計算);社會熱點(如脫貧攻堅、鄉(xiāng)村振興、環(huán)境保護)。2.精準轉化:用“素材+分析”的方式,將素材與觀點聯(lián)結(如用“張桂梅創(chuàng)辦女高”的素材,分析“可為時代中的有為擔當”:“張桂梅在大山里扎根幾十年,用勞動改變了山區(qū)女孩的命運,這正是‘可為’時代給我們的機會,也是‘有為’的最好詮釋”)。(四)結構:“黃金框架”與“靈活變體”,讓結構“清晰”黃金框架(適用于大多數(shù)題目):1.開頭:用比喻、引用或細節(jié)描寫點題(如“本手如建樓之地基,妙手如造樓之檐角,無地基則檐角難立”);2.中間:三個分論點,每個分論點用“素材+分析”論證(如“本手是基礎,需扎實苦練”“妙手是升華,需靈活運用”“俗手是警示,需避免浮躁”);3.結尾:升華主題,聯(lián)系時代或個人(如“作為新時代的青年,我們要從本手做起,練好基本功,才能在人生的棋盤上走出妙手”)。(五)語言:“煉字+修辭+引用”,讓語言“有文采”1.煉字:用具體名詞代替抽象名詞(如用“菜市場的煙火氣”代替“生活氣息”),用動詞代替形容詞(如用“浸”代替“帶”,“他的衣服浸滿了汗水”比“他的衣服帶著汗水”更有畫面感);2.修辭:善用比喻(如“時間像一把尺子,丈量著我們的成長”)、排比(如“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是幸福的密碼,是成長的階梯”)、擬人(如“春風吹過,桃花笑紅了臉”);3.引用:引用名言、詩句或俗語(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支撐“本手是基礎”的觀點,“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支撐“勞動”的觀點)。(六)臨場:時間分配與應急處理,避免“慌不擇路”1.時間分配:建議用60分鐘寫作文,其中:審題+立意:10分鐘;列提綱:5分鐘(確定開頭、分論點、素材、結尾);寫正文:40分鐘;修改:5分鐘(檢查錯別字、病句、邏輯漏洞)。2.應急處理:若審題困難,可回到題目中的“關鍵詞”,反復琢磨(如“人·技術·時間”,重點在“人”與“技術”的關系);若素材匱乏,可從“個人經歷”或“經典素材”中尋找(如寫“跨越”,可寫自己“從不會騎自行車到學會”的經歷);若語言平淡,可加入“細節(jié)描寫”或“修辭”(如寫“媽媽的愛”,可寫“媽媽每天早上給我煮的雞蛋,剝好皮后放在我的書包里,雞蛋還是熱的,像媽媽的手”)。三、常見誤區(qū)規(guī)避:別讓這些錯誤毀了作文1.審題偏差:忽略題目中的“語境”(如“本手、妙手、俗手”是圍棋術語,不能脫離圍棋的語境);2.立意空洞:只說“大道理”,沒有“具體內容”(如寫“愛國”,只說“我們要愛國”,沒有寫“如何愛國”);3.素材陳舊:總是用“司馬遷、愛迪生”等老素材,沒有“時代感”(如寫“奮斗”,可用“蘇炳添打破亞洲紀錄”的素材);4.邏輯混亂:分論點之間沒有“聯(lián)系”(如寫“勞動”,分論點是“勞動很重要”“勞動能鍛煉人”“勞動能創(chuàng)造財富”,但沒有“遞進”或“并列”的關系);5.語言平淡:用“模糊詞”或“口號式表達”(如“很多人都這樣”“我們要努力學習”)。結語:從“模仿”到“創(chuàng)造”的進階之路滿分作文不是“天生的”,而是“練出來的”。建議考生:1.模仿:分析近年滿分作文,模仿其結構、語言、素材運用(如模仿“遞進式結構”“細節(jié)描寫”);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