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期末歷史試卷一、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在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涂在答題卡的對應位置。1.(1分)某導演在拍攝電視劇《隋文帝》時,布置了四個場景,其中有一個是錯誤的,它是()A.從北周統(tǒng)治者手中奪取權利 B.征發(fā)大量人民開鑿大運河 C.派大軍攻打陳朝 D.發(fā)展經濟,使隋朝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2.(1分)隋末起義軍在發(fā)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煬帝“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南盡”。這反映出隋朝滅亡的原因是()A.國家分裂戰(zhàn)亂 B.持續(xù)的自然災害 C.外族大規(guī)模入侵 D.統(tǒng)治者的暴政3.(1分)下列對聯中描寫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是()A.開明君主吸隋訓,貞觀之治創(chuàng)唐榮 B.冕始皇以成偉業(yè),耀中華長城萬里 C.政啟開元奠基礎,治宏貞觀續(xù)發(fā)展 D.削弱諸侯彈醉曲,加強帝政唱雙簧4.(1分)“筒車形似紡輪,架設于溪流澗谷,借助水流沖擊力,挽溪澗之水以灌農田,有利于水稻種植向丘陵山區(qū)擴展?!睋丝芍曹嚕ǎ〢.節(jié)省人力,提高效率 B.溝通河道,排水泄洪 C.設計精妙,功能完備 D.輕便靈巧,滑行自如5.(1分)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是由于受到長期政治統(tǒng)一的歷史影響,且各地經濟發(fā)展存在著密切聯系,因此五代十國時期()A.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 B.社會經濟獲得很大發(fā)展 C.蘊含著統(tǒng)一的趨勢 D.政局動蕩不安6.(1分)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下列能佐證這一結論的史料是()A.《弘法大師行狀(局部)繪詞》B.唐蕃會盟碑C.玄奘西行求法D.鑒真塑像A.A B.B C.C D.D7.(1分)某同學對唐朝的歷史很感興趣,搜集了一些資料(如表)進行研究。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唐朝()●先進的科學技術——雕版印刷術●領先的天文成就——僧一行實測地球子午線長●著名藥王及藥典——孫思邈及《千金方》●繽紛的繪畫風格——閻立本、吳道子●純美的異域壁畫——敦煌莫高窟A.繁榮的經濟景象 B.開明的民族政策 C.開放的社會風氣 D.多彩的文化成就8.(1分)王安石變法數年間,僅河東路9州26縣就治淤1.8萬頃,使大量荒地變成良田;全國水利田面積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達到3600多萬畝。這表明王安石變法()A.促進了北宋農業(yè)的發(fā)展 B.改變了北宋積弱的局面 C.扭轉了政府的財政危機 D.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9.(1分)文物是解讀歷史的密碼。觀察如圖中貨幣的形狀及文字,我們可以獲得的史料信息是()A.榷場貿易打破傳統(tǒng)的華夷觀念 B.契丹和西夏社會經濟高度繁榮 C.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D.少數民族受中原文化影響較大10.(1分)南宋陸游《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該詩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是()A.西夏與金的戰(zhàn)爭 B.遼與北宋的對峙 C.金與南宋的戰(zhàn)爭 D.遼與南宋的對峙11.(1分)2023年春節(jié),電影《滿江紅》票房42億,鎖定春節(jié)檔冠軍之位,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岳飛廟成為網紅打卡地。岳飛,我們永遠懷念!這是因為他()A.率軍抗金,精忠報國 B.組織抗元,寧死不屈 C.收復臺灣,維護主權 D.斥逐沙俄,捍衛(wèi)統(tǒng)一12.(1分)元朝在設置行省轄區(qū)時,打破自然界限,不顧區(qū)域文化和經濟的聯系,將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qū)由四川劃分給陜西,江西、廣東合為江西行省,湖南、廣西、湖北并為湖廣行省,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險而守、割據稱雄的地理條件。元朝這一做法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強化皇權 C.加強中央集權 D.減少財政開支13.(1分)“城內大街小巷,店鋪比比皆是,街上的買賣晝夜不絕,交易量‘動以萬數”。城外東西南北各數十里,也都人煙聚集,貨物充盈……”南宋都城臨安的繁華程度,超過了北宋都城東京。發(fā)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紙幣的發(fā)行 B.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C.南宋政權的統(tǒng)一 D.南宋草市規(guī)模大14.(1分)北宋官窯的產品,土脈細潤,體薄色青;鈞窯土脈細,釉具五色,有苑絲紋;汝窯胭脂、朱砂兼?zhèn)?,色釉瑩澈。這反映了北宋()A.商業(yè)發(fā)展繁榮 B.手工業(yè)技術高超 C.青銅鑄造發(fā)達 D.農業(yè)技術的先進15.(1分)北宋沈括創(chuàng)制的“十二氣歷”以立春為元旦,按節(jié)氣來定月份;元朝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的取名源自“敬授民時”,指歷法付與百姓,使之知時令變化,這表明中國古代歷法的制定目的在于()A.理論創(chuàng)新 B.服務生產 C.鞏固統(tǒng)治 D.方便祭祀16.(1分)搜集和整理歷史資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學閱讀《明朝宰相制度的終結》《錦衣衛(wèi)特務機構》《“八股取士”制度》等書,準備寫一篇歷史小論文,他選擇的論文題目應該是()A.淺論明朝經濟的發(fā)展 B.簡介明朝的對外交往 C.簡論“閉關鎖國”政策 D.淺談明朝的君主專制17.(1分)如圖三幅圖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工程,共同體現了()A.結構對稱 B.軍事防御 C.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D.經濟交流18.(1分)明朝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總括一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一概征銀,官為分解,雇役應付?!边@一措施()A.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B.標志著白銀成為主要貨幣 C.解除了農民的賦役負擔 D.堅持因地制宜的實施原則19.(1分)清朝詩人龔自珍曾寫道:“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詩句主要描繪了清朝的()A.軍備廢弛 B.人口增長 C.文化專制 D.閉關鎖國20.(1分)如表反映了我國古代科技著作的特點是()科技著作主要內容《齊民要術》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天工開物》對我國古代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yè)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A.注重理論創(chuàng)新 B.善于總結經驗 C.全面領先世界 D.指導農業(yè)生產二、非選擇題(共5題,計30分)21.(6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與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共同推動了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凡四十年不識干戈,歲遺差優(yōu),然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則知澶淵之盟,未為失策,而所可痛者,當國大臣,議和之后,武備皆廢。”(這段文字的意思是:澶淵之盟后,兩個對峙政權邊境長期和平,百姓安居樂業(yè),雖然每年需要支付歲幣,但與戰(zhàn)爭的費用相比,歲幣的負擔要小得多。然而,讓人痛心的是,議和之后,國家的軍事防備被完全廢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1)(2分)材料一涉及的盟約是哪兩個政權之間訂立的?根據材料,說說作者是怎樣看待這一盟約的。材料二:遼宋西夏時期,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呈現出相互吸收的特點。在遼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漢文化。西夏王室同樣重視吸收漢族文化。雖然宋朝自以為是文化大國,但仍然吸收了遼夏的某些文化成分。——摘編自翁獨健《中國民族關系史綱要》(2)(2分)根據材料二,指出遼宋西夏時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現出怎樣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比較遼與西夏在學習漢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處。材料三:一般來說,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中原政權覆滅,邊疆地區(qū)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第二種是邊疆民族的強大導致其與中原王朝勢均力敵,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種是統(tǒng)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強大,各邊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區(qū)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幾浴稓v史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3)(2分)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宋、元時期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分別屬于哪一種模式。22.(6分)對外政策是影響國家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宋期間,絲綢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對外貿易只好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海路進行。宋朝的海外貿易不僅在規(guī)模上遠超過前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而且為政府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宋朝因此增設機關負責管理和推廣海外貿易?!假秲伤危涸诜比A中沉沒》(1)(2分)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與前朝相比,宋代的海外貿易出現了什么變化?材料二鄭和七下西洋,將今天的亞洲、東非、歐洲等廣袤的地方,連成了一個經濟、文化互動的共同體。古代印度洋貿易緊緊地將亞、非、歐連接在一起,中國通過先進的航海技術,改變了阿拉伯人掌控印度洋海上貿易的狀況,推動了區(qū)域國際貿易的活躍發(fā)展。鄭和七下西洋成功地貫通了陸海絲綢之路,中國與印度洋周邊各國的互動,作為一個“全球”貿易雛形,拉開了全球史的序幕。(2)(2分)根據材料二,歸納鄭和下西洋對世界的影響。材料三: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R克思(3)(2分)材料三中的大帝國“人為地隔絕于世界”是指哪一政策?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政策對當時國家發(fā)展的負面影響。23.(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時間耕地面積(頃)順治十八年(1661)5493576康熙二十四年(1685)6078430雍正二年(1724)6837914乾隆三十一年(1766)7414495(1)(2分)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1611~1766清朝耕地面積發(fā)生什么變化?這種變化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材料二:清朝前期,幅員遼闊,政治相對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不斷推廣,人口迅速增長??滴跞拍辏?700年)全國人口總數已經達到1.5億,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下令“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至乾隆末年,人口突破3億?!幾粤x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2)(2分)根據材料二,分析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長的原因。材料三:明朝末年,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民眾苦不堪言。清朝中期以后,人口增長造成用地緊張,而土地卻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擇手段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農民紛紛破產,變成地主的佃戶和雇工,向地主繳納高額的地租。很多農民變?yōu)榱髅?,以乞討為生?!幾粤x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3)(2分)根據材料三,說說明末、清中期以后的社會狀況,試舉出一例農民的反抗。24.(6分)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制度創(chuàng)新】材料一:(1)(2分)材料一中圖三制度開創(chuàng)于哪個朝代?綜合上述三幅圖片,你認為中國古代中央和地方權力有什么演變規(guī)律?【教育創(chuàng)新】材料二:科舉入仕是1300年間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就像當代知識分子多數參加過高考一樣,科舉時代讀書人從未參加過科舉考試的只是少數……科舉制與現代的文官制度無論是在考試內容上,還是在實施環(huán)境上,都有根本的差異,但兩者采用公開考試、公平競爭的精神卻是相同的?!幾詣⒑7濉吨袊婆e文化》(2)(2分)根據材料二,指出科舉制與現代文官制度的異同點。【科技創(chuàng)新】材料三: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zhàn)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引起無數的變化?!幾訹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3)(2分)材料三中在“文學上”改變世界面貌的發(fā)明指什么?請就此項發(fā)明闡述其對世界的積極影響。25.(6分)以“統(tǒng)一多民族封建國家的鞏固與發(fā)展”為題,選取材料中所給的相關史實,寫一篇80一12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圍繞主題,史論結合,條理清晰)時間事件1653年順治帝賜予西藏佛教首領達賴五世金冊、金印和“達賴喇嘛”封號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685年和1686年康熙皇帝兩次派兵擊敗盤距在雅克薩的俄軍1689年中俄簽署《尼布楚條約》17世紀后期康熙帝三次親征,平定蒙古族準噶爾叛亂勢力1713年康熙帝冊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領“班禪額爾德尼”封號1727年設置駐藏大臣,監(jiān)督西藏地方政務18世紀中期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管轄新疆地區(qū)1793年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確定了金瓶掣簽制度——根據統(tǒng)編教材七年級下冊《中國歷史》整理改編河南省駐馬店市西平縣2024-2025學年下學期七年級期末歷史試卷參考答案與試題解析一.選擇題(共20小題)題號1234567891011答案BDCACBDADCA題號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BBBDCACB一、選擇題(共20小題,20分)在下列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涂在答題卡的對應位置。1.(1分)某導演在拍攝電視劇《隋文帝》時,布置了四個場景,其中有一個是錯誤的,它是()A.從北周統(tǒng)治者手中奪取權利 B.征發(fā)大量人民開鑿大運河 C.派大軍攻打陳朝 D.發(fā)展經濟,使隋朝出現前所未有的繁榮景象【分析】本題考查的是隋朝建立的知識點。隋文帝從北周統(tǒng)治者手中奪取權利建立隋朝,報派人攻打陳朝完成統(tǒng)一,并勵精圖治,出現開皇之治的局面?!窘獯稹克鍩蹠r期,為溝通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tǒng)治,開鑿了大運河。B與隋文帝無關。故選:B?!军c評】本題隋朝的建立為背景,考查的是隋文帝歷史功績的有關知識的記憶、理解能力。2.(1分)隋末起義軍在發(fā)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煬帝“罄南山之竹書罪未窮,決東海之波流惡南盡”。這反映出隋朝滅亡的原因是()A.國家分裂戰(zhàn)亂 B.持續(xù)的自然災害 C.外族大規(guī)模入侵 D.統(tǒng)治者的暴政【分析】本題以起義軍在發(fā)布的檄文中,痛斥隋煬帝“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睘榍腥朦c,考查隋朝滅亡。【解答】隋朝末年,隋煬帝統(tǒng)治殘暴,引發(fā)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起義軍在發(fā)布的檄文中,痛斥他:“罄南山之竹,書罪無窮;決東海之波,流惡難盡?!币虼藢е滤宄瘻缤龅闹饕蚴撬鍩郾┱?。故選:D?!军c評】本題以隋朝滅亡為背景,旨在考查學生對隋煬帝暴政是導致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的理解。3.(1分)下列對聯中描寫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的是()A.開明君主吸隋訓,貞觀之治創(chuàng)唐榮 B.冕始皇以成偉業(yè),耀中華長城萬里 C.政啟開元奠基礎,治宏貞觀續(xù)發(fā)展 D.削弱諸侯彈醉曲,加強帝政唱雙簧【分析】本題考查武則天的相關內容。【解答】A.“貞觀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開創(chuàng)的治世,因此該對聯描寫的是唐太宗,排除A;B.“始皇”“長城萬里”等信息指向秦始皇嬴政,因此該對聯描寫的是秦始皇,排除B;C.武則天在位期間,延續(xù)了唐太宗時期的政策,社會經濟持續(xù)發(fā)展,為后來唐玄宗的“開元盛世”奠定了基礎,即“政啟開元,治宏貞觀”,因此該對聯描寫的是武則天,C正確;D.“削弱諸侯”體現的是加強中央集權、削弱地方勢力的舉措,與武則天無關,排除D。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準確識記武則天的相關內容。4.(1分)“筒車形似紡輪,架設于溪流澗谷,借助水流沖擊力,挽溪澗之水以灌農田,有利于水稻種植向丘陵山區(qū)擴展?!睋丝芍?,筒車()A.節(jié)省人力,提高效率 B.溝通河道,排水泄洪 C.設計精妙,功能完備 D.輕便靈巧,滑行自如【分析】本題考查唐朝農業(yè)的發(fā)展,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窘獯稹繐}干“筒車形似紡輪,架設于溪流澗谷,借助水流沖擊力,挽溪澗之水以灌農田,有利于水稻種植向丘陵山區(qū)擴展”可知,筒車利用水力自行灌溉,節(jié)省人力,提高效率。故A符合題意;材料不是強調筒車溝通河道,排水泄洪,排除B;材料不能反映筒車設計精妙,功能完備,排除B;材料不能說明筒車輕便靈巧,滑行自如,排除D。故選:A?!军c評】本題考查唐朝農業(yè)的發(fā)展,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材料說明筒車節(jié)省人力,提高效率。5.(1分)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是由于受到長期政治統(tǒng)一的歷史影響,且各地經濟發(fā)展存在著密切聯系,因此五代十國時期()A.中央集權進一步強化 B.社會經濟獲得很大發(fā)展 C.蘊含著統(tǒng)一的趨勢 D.政局動蕩不安【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五代十國時期,識讀題干材料是解答本題的關鍵?!窘獯稹刻瞥瘻缤龊螅狈近S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南方出現了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zhèn)割據局面的延續(xù)。北方政權更迭,戰(zhàn)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當時的南方地區(qū),由于受戰(zhàn)亂影響較小,政局相對穩(wěn)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也有一定的發(fā)展。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tǒng)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fā)展的密切聯系,使統(tǒng)一始終是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據“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是由于受到長期政治統(tǒng)一的歷史影響,且各地經濟發(fā)展存在著密切聯系”可知,五代十國時期蘊含著統(tǒng)一的趨勢,C項正確;A項與材料表述無關,排除;B項南方經濟有所發(fā)展,北方經濟沒有發(fā)展,因此社會經濟獲得很大發(fā)展,說法與史實不符,排除;D項在題干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準確解讀題干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代十國的相關史實。6.(1分)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促進了民族間的交往、交流、交融。下列能佐證這一結論的史料是()A.《弘法大師行狀(局部)繪詞》B.唐蕃會盟碑C.玄奘西行求法D.鑒真塑像A.A B.B C.C D.D【分析】主要考查唐朝的民族關系等相關史實?!窘獯稹拷Y合所學可知,唐蕃會盟碑正是唐朝與吐蕃(藏族政權)之間和平共處、友好往來的實物見證,是民族交往與交融的典型史料。故B符合題意;弘法大師指的是日本的空海法師,他是日本遣唐使中的著名人物,到唐朝學習佛法,并將大量中國文化傳回日本。這一史料主要反映的是唐朝與日本的文化交流(中外關系),而非國內各民族之間的交往與融合。排除A;玄奘是唐朝著名的僧人,他前往天竺(印度)取經,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排除C;鑒真是唐朝高僧,他東渡日本傳播佛教,對日本文化產生深遠影響。這是中外文化交流(中日關系)的典范,但與國內民族關系和民族政策無關。排除D。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學生的識記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唐朝的民族關系等相關史實。7.(1分)某同學對唐朝的歷史很感興趣,搜集了一些資料(如表)進行研究。他研究的主題應該是唐朝()●先進的科學技術——雕版印刷術●領先的天文成就——僧一行實測地球子午線長●著名藥王及藥典——孫思邈及《千金方》●繽紛的繪畫風格——閻立本、吳道子●純美的異域壁畫——敦煌莫高窟A.繁榮的經濟景象 B.開明的民族政策 C.開放的社會風氣 D.多彩的文化成就【分析】考查唐朝的科技文化成就?!窘獯稹緼.經濟發(fā)展主要表現在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等,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A項.B.唐朝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與題干內容不符,排除B項.C.唐朝時期的社會風氣比較開放,充滿活力,人們多顯示出一種昂揚進取,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但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C項。D.根據題干材料“先進的科學技術”“著名藥王及藥典”“繽紛的繪畫風格”“純美的異域壁畫”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唐朝時期,科技、書法、石窟和雕刻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斐然,得出研究的主題應該是唐朝的科技文化成就,D項正確。故選:D?!军c評】考查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歸納能力,掌握唐朝的科技文化成就的相關知識。8.(1分)王安石變法數年間,僅河東路9州26縣就治淤1.8萬頃,使大量荒地變成良田;全國水利田面積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達到3600多萬畝。這表明王安石變法()A.促進了北宋農業(yè)的發(fā)展 B.改變了北宋積弱的局面 C.扭轉了政府的財政危機 D.增強了國家的軍事力量【分析】本題主要考查王安石變法的相關史實。重點掌握王安石變法內容、結果和影響的相關史實?!窘獯稹繐鶎W知識可知,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變法。王安石變法涉及經濟、軍事和教育領域。他們希望通過變法,擺脫統(tǒng)治危機,實現富國強兵。據“王安石變法數年間,僅河東路9州26縣就治淤1.8萬頃,使大量荒地變成良田;全國水利田面積大大增加,得益的灌溉民田達到3600多萬畝?!笨芍?,這表明王安石變法促進了北宋農業(yè)的發(fā)展,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王安石變法的相關史實。9.(1分)文物是解讀歷史的密碼。觀察如圖中貨幣的形狀及文字,我們可以獲得的史料信息是()A.榷場貿易打破傳統(tǒng)的華夷觀念 B.契丹和西夏社會經濟高度繁榮 C.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 D.少數民族受中原文化影響較大【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宋、遼、西夏的并立與和戰(zhàn)的相關知識?!窘獯稹扛鶕D片“契丹貨幣”和“西夏貨幣”可以看出,契丹貨幣和西夏貨幣都采用圓形方孔樣式,且出現“天朝”“貞觀”字樣,這是與中原文化聯系密切的結果,說明少數民族與中原文化聯系較為密切,受到中原文化的影響,因此,D項符合題意,正確;A.榷場是宋遼金元時期位于民族政權交界地區(qū)所設的互市市場,材料沒有體現,不符合題意,排除A項;B.材料只是展示了契丹貨幣和西夏貨幣,沒有說明其經濟發(fā)展程度,故無法得出“契丹和西夏社會經濟高度繁榮”的結論,不符合題意,排除B項;C.“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中的“多元”指構成中華民族的56個民族是多元的,“一體”指中華民族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統(tǒng)一體,與圖示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排除C項;故選:D?!军c評】本題要求學生具有解讀材料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0.(1分)南宋陸游《書憤》:“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該詩創(chuàng)作的歷史背景是()A.西夏與金的戰(zhàn)爭 B.遼與北宋的對峙 C.金與南宋的戰(zhàn)爭 D.遼與南宋的對峙【分析】根據材料,結合南宋和金的對峙的相關知識推斷出答案?!窘獯稹扛鶕}干信息“南宋陸游”“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樓船夜雪瓜洲渡,鐵馬秋風大散關。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創(chuàng)作的背景是金與南宋的戰(zhàn)爭,C項正確;陸游是南宋詞人,其作品抒發(fā)的是愛國熱情,不可能涉及西夏與金的戰(zhàn)爭,排除A項;陸游是南宋詞人,此時北宋已經滅亡,其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不可能是遼與北宋的對峙,排除B項;1125年,遼被金滅亡,1127年,南宋建立,此時遼已經滅亡,不可能與南宋對峙,排除D項。故選:C。【點評】本題主要考查南宋和金的對峙的知識。考查學生分析材料信息和運用知識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11.(1分)2023年春節(jié),電影《滿江紅》票房42億,鎖定春節(jié)檔冠軍之位,河南省安陽市湯陰縣岳飛廟成為網紅打卡地。岳飛,我們永遠懷念!這是因為他()A.率軍抗金,精忠報國 B.組織抗元,寧死不屈 C.收復臺灣,維護主權 D.斥逐沙俄,捍衛(wèi)統(tǒng)一【分析】本題考查的是岳飛抗金。岳飛堅持抗金,符合當時廣大人民的利益?!窘獯稹磕纤纬跄辏疖妿状未笈e南下,南宋軍民奮起抵抗。岳飛等抗金將領率軍北伐,從金軍手中收復許多失地。岳飛統(tǒng)率的岳家軍不斷取得對金軍的勝利,有望收復中原,宋高宗等投降派害怕抗金力量壯大,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了岳飛。但是岳飛精忠報國、奮勇抵抗侵略的精神被一代又一代傳頌,為了紀念岳飛這種精神,建立岳王廟。A符合題意;組織抗元,寧死不屈與文天祥有關,排除B;收復臺灣,維護主權與鄭成功有關,排除C;斥逐沙俄,捍衛(wèi)統(tǒng)一與康熙帝抗擊沙俄有關,排除D。故選:A?!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需要靈活運用岳飛抗金的相關史實。12.(1分)元朝在設置行省轄區(qū)時,打破自然界限,不顧區(qū)域文化和經濟的聯系,將秦嶺以南的漢中地區(qū)由四川劃分給陜西,江西、廣東合為江西行省,湖南、廣西、湖北并為湖廣行省,使各行省失去了扼險而守、割據稱雄的地理條件。元朝這一做法的目的是()A.提高行政效率 B.強化皇權 C.加強中央集權 D.減少財政開支【分析】本題主要考查了元朝鞏固統(tǒng)治的措施,重點掌握元朝的行省制度?!窘獯稹扛鶕笆垢餍惺∈チ硕箅U而守、割據稱雄的地理條件”可知,元朝這一做法的目的是加強對地方的控制,加強中央集權,C符合題意;元朝這一做法與提高行政效率無關,元朝這一做法也無法體現能夠減少財政開支,排除AD;材料反映的是中央對地方的統(tǒng)治,屬于中央集權問題,不屬于強化皇權問題,排除B。故選:C?!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了元朝鞏固統(tǒng)治的措施,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13.(1分)“城內大街小巷,店鋪比比皆是,街上的買賣晝夜不絕,交易量‘動以萬數”。城外東西南北各數十里,也都人煙聚集,貨物充盈……”南宋都城臨安的繁華程度,超過了北宋都城東京。發(fā)生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A.紙幣的發(fā)行 B.經濟重心南移完成 C.南宋政權的統(tǒng)一 D.南宋草市規(guī)模大【分析】本題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南宋時期,江南地區(qū)農業(yè)、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水平領先,南方人口在總量和增長速度方面都超過了北方,社會經濟長期穩(wěn)定,政府的財政收入和糧食供應都依靠江南地區(qū)。至此,我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完成。題干現象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重心南移完成。故B符合題意;紙幣的發(fā)行開始于北宋,排除A;南宋政權沒有完成統(tǒng)一,排除C;題干現象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重心南移完成,不是南宋草市規(guī)模大,排除D。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宋代的社會生活,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現象發(fā)生的主要原因是經濟重心南移完成。14.(1分)北宋官窯的產品,土脈細潤,體薄色青;鈞窯土脈細,釉具五色,有苑絲紋;汝窯胭脂、朱砂兼?zhèn)?,色釉瑩澈。這反映了北宋()A.商業(yè)發(fā)展繁榮 B.手工業(yè)技術高超 C.青銅鑄造發(fā)達 D.農業(yè)技術的先進【分析】本題考查了宋代手工業(yè)發(fā)展,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窘獯稹款}干主要圍繞北宋官窯、鈞窯、汝窯等瓷器產品的特點展開,并未提及商業(yè)相關內容,如商業(yè)活動規(guī)模、商業(yè)貿易往來等,所以不能反映商業(yè)繁榮發(fā)展,排除A;從對北宋官窯“土脈細潤,體薄色青”,鈞窯“土脈細,釉具五色,有宛絲紋”,汝窯“面靨,朱砂兼?zhèn)?,色釉瑩澈”等精細的描述可以看出,北宋在瓷器制作工藝上達到了很高的水準,體現了手工技術的高超,B正確;題干強調的是瓷器產品,并非青銅鑄造,青銅鑄造在商周時期較為發(fā)達,與本題所討論的北宋瓷器內容無關,排除C;整個題干都在說瓷器的特質,沒有涉及農業(yè)生產工具、農作物種植方法等農業(yè)技術方面的信息,排除D。故選:B?!军c評】本題考查了宋代手工業(yè)發(fā)展,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15.(1分)北宋沈括創(chuàng)制的“十二氣歷”以立春為元旦,按節(jié)氣來定月份;元朝郭守敬編訂的《授時歷》的取名源自“敬授民時”,指歷法付與百姓,使之知時令變化,這表明中國古代歷法的制定目的在于()A.理論創(chuàng)新 B.服務生產 C.鞏固統(tǒng)治 D.方便祭祀【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宋元科技成就,掌握中國古代歷法制定的目的。【解答】中國古代是農業(yè)社會,農業(yè)生產對時令的要求很高。歷法可以幫助農民知曉季節(jié)變化,合理安排農事活動?!熬词诿駮r”,將歷法付與百姓,讓他們知曉時令變化,主要是為了方便農民根據季節(jié)變化安排農業(yè)生產,所以服務生產是中國古代歷法制定的目的,B正確;理論創(chuàng)新不是中國古代歷法制定的主要目的,A錯誤;鞏固統(tǒng)治是一個較為寬泛的概念,題干中并沒有直接體現出歷法制定與鞏固統(tǒng)治之間的緊密聯系,C錯誤;題干中沒有提及歷法制定與方便祭祀之間的關系,D錯誤。故選:B?!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宋元科技成就,考查學生提取有效信息和閱讀史料、歷史解釋能力。16.(1分)搜集和整理歷史資料,從中提取有效信息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某同學閱讀《明朝宰相制度的終結》《錦衣衛(wèi)特務機構》《“八股取士”制度》等書,準備寫一篇歷史小論文,他選擇的論文題目應該是()A.淺論明朝經濟的發(fā)展 B.簡介明朝的對外交往 C.簡論“閉關鎖國”政策 D.淺談明朝的君主專制【分析】本題考查明朝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掌握基礎知識。【解答】題干關鍵詞明朝宰相制度、錦衣衛(wèi)特務機構、“八股取士”制度考涉及的都是在政治制度方面,都與君主專制有關,D符合題意;明朝經濟的發(fā)展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A;對外交往材料找不到依據,排除B;“閉關鎖國”政策題干沒有涉及,排除C。故選:D?!军c評】本題考查中國古代君主專制演進的相關知識,旨在考查學生正確解讀材料信息和分析問題的能力。結合所學知識可用排除法解決問題。17.(1分)如圖三幅圖是我國著名的建筑工程,共同體現了()A.結構對稱 B.軍事防御 C.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 D.經濟交流【分析】本題考查隋朝大運河、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難度不大,熟練記憶基礎知識并準確解讀材料信息即可得出答案?!窘獯稹緼.結構對稱是故宮的特點,排除。B.軍事防御是長城的功能,排除。C.根據材料信息和所學可知,隋煬帝征發(fā)幾百萬人,從605年起,陸續(xù)開鑿了一條貫通南北的大運河,加強了南北地區(qū)政治、經濟和文化交流;明朝建立后,先后18次修筑長城,形成了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經過大規(guī)模擴建和改造發(fā)展起來的,分為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宮城就是故宮,規(guī)模宏大,運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三個建筑工程都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符合題意。D.經濟交流是隋朝大運河的作用,排除。故選:C?!军c評】記憶隋朝大運河、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相關知識,做到融會貫通、靈活應答。18.(1分)明朝張居正實行“一條鞭法”,“總括一縣之賦役,量地計丁,一概征銀,官為分解,雇役應付?!边@一措施()A.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 B.標志著白銀成為主要貨幣 C.解除了農民的賦役負擔 D.堅持因地制宜的實施原則【分析】本題考查張居正改革,掌握相關的基礎知識。【解答】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萬歷初年,內閣首輔張居正在清丈田畝的基礎上,將田賦、徭役及其他雜稅合并,計入田畝,用銀兩收稅,稱為“一條鞭法”。一條鞭法簡化了稅收手續(xù),減少了地方官吏漁利百姓的行為,政府稅收增加,取得了積極成效。故A符合題意;題干措施不能標志著白銀成為主要貨幣,排除B;解除了農民的賦役負擔不符合史實,排除C;題干措施不能體現堅持因地制宜的實施原則,排除D。故選:A。【點評】本題考查張居正改革,考查學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題關鍵是知道題干措施增加了政府的財政收入。19.(1分)清朝詩人龔自珍曾寫道:“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痹娋渲饕枥L了清朝的()A.軍備廢弛 B.人口增長 C.文化專制 D.閉關鎖國【分析】本題考查了清朝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窘獯稹繌牟牧稀氨芟仿勎淖知z,著書都為稻粱謀”和所學知識可知,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經常從知識分子的詩詞中摘取只言片語,加以曲解,借題發(fā)揮,制造了大批冤獄,被稱為文字獄,文字獄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fā)展和進步,C項正確;從所學知識可知,文字獄是清朝統(tǒng)治者在文化方面采取的專制措施,與“軍備廢弛”“人口增長”無關,排除A、B項;從所學知識可知,閉關鎖國指閉關自守,不與外界接觸的一種國家政策,主要表現是清政府嚴格限制對外經濟、文化、科學等方面的交流,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項。故選:C?!军c評】本題考查了清朝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主要考查學生結合所學知識解答問題的能力。20.(1分)如表反映了我國古代科技著作的特點是()科技著作主要內容《齊民要術》總結了農、林、牧、副、漁等方面的生產技術《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天工開物》對我國古代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yè)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A.注重理論創(chuàng)新 B.善于總結經驗 C.全面領先世界 D.指導農業(yè)生產【分析】考查中國古代科技著作的特點?!窘獯稹緼.題干材料中四部著作均以“總結”為核心表述,未體現理論創(chuàng)新,排除A;B.《齊民要術》《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均以總結前人經驗為主要內容,B項正確;C.“全面領先世界”表述絕對化,且材料未涉及國際比較,排除C;D.《本草綱目》屬于醫(yī)學著作,而非指導農業(yè)生產,排除D。故選:B?!军c評】試題考查學生從材料中提取關鍵信息的能力,需結合所學知識判斷選項邏輯。通過分析“總結”一詞的高頻出現,可快速鎖定核心考點,同時需注意選項表述的嚴謹性。二、非選擇題(共5題,計30分)21.(6分)我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密切交往、休戚與共,形成了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共同推動了國家發(fā)展和社會進步。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凡四十年不識干戈,歲遺差優(yōu),然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則知澶淵之盟,未為失策,而所可痛者,當國大臣,議和之后,武備皆廢?!保ㄟ@段文字的意思是:澶淵之盟后,兩個對峙政權邊境長期和平,百姓安居樂業(yè),雖然每年需要支付歲幣,但與戰(zhàn)爭的費用相比,歲幣的負擔要小得多。然而,讓人痛心的是,議和之后,國家的軍事防備被完全廢棄。)——《續(xù)資治通鑒長編》(1)材料一涉及的盟約是哪兩個政權之間訂立的?根據材料,說說作者是怎樣看待這一盟約的。材料二:遼宋西夏時期,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呈現出相互吸收的特點。在遼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漢文化。西夏王室同樣重視吸收漢族文化。雖然宋朝自以為是文化大國,但仍然吸收了遼夏的某些文化成分?!幾晕酞毥 吨袊褡尻P系史綱要》(2)根據材料二,指出遼宋西夏時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現出怎樣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比較遼與西夏在學習漢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處。材料三:一般來說,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中原政權覆滅,邊疆地區(qū)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第二種是邊疆民族的強大導致其與中原王朝勢均力敵,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種是統(tǒng)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強大,各邊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區(qū)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幾浴稓v史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說宋、元時期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關系的發(fā)展分別屬于哪一種模式?!痉治觥勘绢}以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澶淵之盟以及影響、遼宋西夏時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現出的特點、比較遼與西夏在學習漢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處、宋、元時期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關系,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根據“凡四十年不識干戈,歲遺差優(yōu),然不足以當用兵之費百一二焉,則知澶淵之盟,未為失策,而所可痛者,當國大臣,議和之后,武備皆廢。”可知,材料一涉及的盟約是宋遼之間的澶淵之盟。根據材料“澶淵之盟后,兩個對峙政權邊境長期和平,百姓安居樂業(yè),雖然每年需要支付歲幣,但與戰(zhàn)爭的費用相比,歲幣的負擔要小得多。然而,讓人痛心的是,議和之后,國家的軍事防備被完全廢棄。”可知,作者認為澶淵之盟使邊境長期和平,百姓安居樂業(yè),歲幣負擔遠小于戰(zhàn)爭費用,不算失策;但痛心議和后軍備被廢。(2)根據“遼宋西夏時期,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呈現出相互吸收的特點。在遼朝,契丹族上自皇帝,下至臣僚百姓,大都向往漢文化。西夏王室同樣重視吸收漢族文化。雖然宋朝自以為是文化大國,但仍然吸收了遼夏的某些文化成分?!笨芍|宋西夏時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現出相互吸收的特點。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遼與西夏在學習漢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處是遼和西夏都重視吸收漢族文化,如遼仿漢制設官、西夏仿漢制建立政治制度等。(3)根據材料三“一般來說,中原王朝和邊疆民族關系的發(fā)展模式主要有以下幾種:第一種是中原政權覆滅,邊疆地區(qū)少數民族進入中原;第二種是邊疆民族的強大導致其與中原王朝勢均力敵,形成并立局面;第三種是統(tǒng)一的中原王朝非常強大,各邊疆民族以中原民族和地區(qū)為中心相互交往,直至融入中原民族?!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宋屬于第二種;遼、西夏等邊疆民族強大,與中原王朝(宋)勢均力敵,形成并立局面。元屬于第三種;元朝是統(tǒng)一的中原王朝(廣義中原王朝,元朝實現大一統(tǒng)),邊疆民族與中原民族交往融合,如回族形成。故答案為:(1)政權:北宋與遼。作者看法:認為澶淵之盟使邊境長期和平,百姓安居樂業(yè),歲幣負擔遠小于戰(zhàn)爭費用,不算失策;但痛心議和后軍備被廢。(2)特點:相互吸收。相同之處:遼和西夏都重視吸收漢族文化,如遼仿漢制設官、西夏仿漢制建立政治制度等。(3)宋:第二種;元:第三種?!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澶淵之盟以及影響、遼宋西夏時期的民族文化交往呈現出的特點、比較遼與西夏在學習漢族文化方面的相同之處、宋、元時期中原王朝與邊疆民族關系。22.(6分)對外政策是影響國家發(fā)展的重要因素之一。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兩宋期間,絲綢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對外貿易只好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海路進行。宋朝的海外貿易不僅在規(guī)模上遠超過前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而且為政府取得了可觀的經濟收益。宋朝因此增設機關負責管理和推廣海外貿易。——杭侃《兩宋:在繁華中沉沒》(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與前朝相比,宋代的海外貿易出現了什么變化?材料二鄭和七下西洋,將今天的亞洲、東非、歐洲等廣袤的地方,連成了一個經濟、文化互動的共同體。古代印度洋貿易緊緊地將亞、非、歐連接在一起,中國通過先進的航海技術,改變了阿拉伯人掌控印度洋海上貿易的狀況,推動了區(qū)域國際貿易的活躍發(fā)展。鄭和七下西洋成功地貫通了陸海絲綢之路,中國與印度洋周邊各國的互動,作為一個“全球”貿易雛形,拉開了全球史的序幕。(2)根據材料二,歸納鄭和下西洋對世界的影響。材料三:一個人口幾乎占人類三分之一的大帝國,不顧時勢,安于現狀,人為地隔絕于世界并因此竭力以天朝盡善盡美的幻想自欺。這樣一個帝國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R克思(3)材料三中的大帝國“人為地隔絕于世界”是指哪一政策?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該政策對當時國家發(fā)展的負面影響。【分析】本題以文字材料為背景依托,主要考查了宋朝海外貿要發(fā)展、鄭和下西洋對世界的影響、清朝閉關鎖國政策以及對當時國家發(fā)展的負面影響,掌握相關基礎知識。【解答】(1)依據材料一“兩宋期間,絲綢之路被金、西夏等所阻,對外貿易只好集中在東南沿海的海路進行”,可知前朝對外貿易以陸路(絲綢之路)為主,宋代因陸路受阻,轉向以東南沿海海路貿易為主。由“宋朝的海外貿易不僅在規(guī)模上遠超過前朝,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貿易的重要國家”,能看出宋代海外貿易規(guī)模超越前朝,在世界海外貿易中地位重要。從“宋朝因此增設機關負責管理和推廣海外貿易”,結合所學可知宋代增設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前朝無此專門管理海外貿易的機構(或管理方式不同)。(2)材料二“將今天的亞洲、東非、歐洲等廣袤的地方,連成了一個經濟、文化互動的共同體”,說明鄭和下西洋加強了亞洲、東非、歐洲間聯系,形成經濟文化互動的區(qū)域共同體?!案淖兞税⒗苏瓶赜《妊蠛I腺Q易的狀況,推動了區(qū)域國際貿易的活躍發(fā)展”,表明鄭和下西洋打破阿拉伯人對印度洋貿易的壟斷,促進區(qū)域國際貿易繁榮?!俺晒Φ刎炌岁懞=z綢之路,中國與印度洋周邊各國的互動,作為一個‘全球’貿易雛形,拉開了全球史的序幕”,體現出鄭和下西洋貫通陸海絲綢之路,為全球貿易雛形奠定基礎,開啟全球史發(fā)展進程。(3)材料三“人為地隔絕于世界”,結合所學可知是清朝實行的閉關鎖國政策,該政策限制對外交往、貿易,使中國與世界隔絕。從“不顧時勢,安于現狀……注定最后要在一場殊死的決斗中被打垮”,結合所學可知,閉關鎖國讓中國無法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科技、思想文化和生產技術,阻礙了中國資本主義萌芽發(fā)展,使中國在世界發(fā)展潮流中逐漸落伍,導致近代中國落后挨打,國力衰退,無法適應近代世界激烈競爭,最終在與西方的較量中陷入被動。故答案為:(1)變化:貿易路線變化,由陸路為主轉為以東南沿海海路為主;貿易規(guī)模超過前朝,成為世界重要海外貿易國;政府增設機構(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2)影響:連接亞、非、歐,形成經濟文化互動共同體;改變阿拉伯人貿易掌控地位,推動區(qū)域國際貿易活躍;貫通陸海絲綢之路,拉開全球史序幕。(3)政策:閉關鎖國政策。負面影響:使中國錯失向西方學習先進技術、工業(yè)革命成果的機會,導致中國與世界隔絕,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阻礙了中國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fā)展?!军c評】本題主要考查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宋朝海外貿要發(fā)展、鄭和下西洋對世界的影響、清朝閉關鎖國政策以及對當時國家發(fā)展的負面影響。23.(6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時間耕地面積(頃)順治十八年(1661)5493576康熙二十四年(1685)6078430雍正二年(1724)6837914乾隆三十一年(1766)7414495(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談一談1611~1766清朝耕地面積發(fā)生什么變化?這種變化是由哪些因素引起的?材料二:清朝前期,幅員遼闊,政治相對安定,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不斷推廣,人口迅速增長??滴跞拍辏?700年)全國人口總數已經達到1.5億,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清政府下令“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至乾隆末年,人口突破3億?!幾粤x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2)根據材料二,分析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長的原因。材料三:明朝末年,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民眾苦不堪言。清朝中期以后,人口增長造成用地緊張,而土地卻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擇手段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農民紛紛破產,變成地主的佃戶和雇工,向地主繳納高額的地租。很多農民變?yōu)榱髅?,以乞討為生。——摘編自義務教育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3)根據材料三,說說明末、清中期以后的社會狀況,試舉出一例農民的反抗?!痉治觥勘绢}考查了明清經濟的發(fā)展、明清時期人口的增長、明清后期的社會問題,要求學生閱讀史料并結合所學作出回答。【解答】(1)變化:依據圖表可知,從1661年——1766年,耕地面積逐步增多。原因:依據所學可知,耕地面積逐步增多的原因是:清初統(tǒng)治者重視農業(yè)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人口數量增長。(2)原因:由材料二“幅員遼闊”,可得出疆域的空前擴大為人口增長提供了空間;由材料二“政治相對安定”,可得出政治秩序的基本穩(wěn)定,為人們繁育后代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huán)境;由材料二“耐旱、耐寒的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不斷推廣”,可得出農業(yè)的發(fā)展,尤其是高產農作物的推廣,奠定了人口增長的物質基礎;由材料二“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賦”,可得出清政府改革賦稅,刺激了人口的快速增長。(3)從材料“明朝末年,國家財政危機深重,朝廷不斷加派賦稅,民眾苦不堪言”可知,明朝末年在財政方面面臨困境,通過加重百姓賦稅來緩解,這直接導致了民眾生活負擔急劇加重,生活難以為繼?!扒宄衅谝院?,人口增長造成用地緊張,而土地卻集中在少數人手中。大官僚、大地主和大商人不擇手段兼并土地,失去土地的農民紛紛破產,變成地主的佃戶和雇工,向地主繳納高額的地租。很多農民變?yōu)榱髅?,以乞討為生”,清晰地呈現出清朝中期人口增長與土地資源分配不均的矛盾,大量農民因失去土地而陷入貧困,社會階層分化加劇,社會矛盾日益尖銳。李自成起義發(fā)生在明朝末年,當時政治腐敗、賦稅沉重、災荒連年,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軍提出“均田免賦”等口號,反映了廣大農民對土地和減輕賦稅的強烈訴求,得到了民眾的廣泛支持,這是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農民反抗明朝腐朽統(tǒng)治的大規(guī)模起義。白蓮教起義是清朝前期的一次大規(guī)模農民起義,由于清朝中期政治日益腐敗、土地兼并嚴重、階級矛盾激化等原因引發(fā),起義持續(xù)多年,對清朝的統(tǒng)治造成了沉重打擊。故答案為:(1)變化:耕地面積不斷擴大(或迅速增加,意思對即可)。因素:清初統(tǒng)治者重視農業(yè)生產,大力推行墾荒政策;人口數量增長。(2)原因:疆域的空前擴大為人口增長提供了空間;政治秩序的基本穩(wěn)定,為人們繁育后代提供了有利的社會環(huán)境;農業(yè)的發(fā)展(高產農作物的推廣)奠定了人口增長的物質基礎;清政府改革賦稅,刺激了人口的快速增長。(3)社會狀況:明朝末年國家財政危機嚴重,朝廷加派賦稅使民眾生活困苦;清朝中期以后人口增長與土地集中矛盾突出,農民大量破產成為佃戶、雇工或流民。明朝末年的李自成起義;清朝前期的白蓮教起義等?!军c評】本題考查了明清經濟的發(fā)展、明清時期人口的增長、明清后期的社會問題,考查學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和調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關鍵是要抓住材料中的關鍵信息和所學知識進行作答。24.(6分)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發(fā)展的不竭動力。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局贫葎?chuàng)新】材料一:(1)材料一中圖三制度開創(chuàng)于哪個朝代?綜合上述三幅圖片,你認為中國古代中央和地方權力有什么演變規(guī)律?【教育創(chuàng)新】材料二:科舉入仕是1300年間幾乎所有的知識分子夢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奮斗目標,就像當代知識分子多數參加過高考一樣,科舉時代讀書人從未參加過科舉考試的只是少數……科舉制與現代的文官制度無論是在考試內容上,還是在實施環(huán)境上,都有根本的差異,但兩者采用公開考試、公平競爭的精神卻是相同的?!幾詣⒑7濉吨袊婆e文化》(2)根據材料二,指出科舉制與現代文官制度的異同點?!究萍紕?chuàng)新】材料三:這三種東西,已改變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種在文學上,第二種在戰(zhàn)爭上,第三種在航海上,由此引起無數的變化?!幾訹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從史前史到21世紀》(3)材料三中在“文學上”改變世界面貌的發(fā)明指什么?請就此項發(fā)明闡述其對世界的積極影響?!痉治觥勘绢}以三則材料為背景依托,考查科舉制的創(chuàng)建、活字印刷術的發(fā)明、軍機處?!窘獯稹浚?)朝代:根據所學可知,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議政王大臣會議名存實亡,軍國大事由皇帝決斷,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然后傳達給中央和地方部門去執(zhí)行。這樣地方軍政首腦實際上直接聽命與皇帝。標志著我國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進一步強化,我國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趨勢:根據圖一“中書省、尚書省、門下省”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圖一制度是三省六部制,圖二是廢除丞相,權分六部。根據材料三幅圖,從三省六部制到明朝廢除丞相制度到清朝設立軍機處,這體現我國了皇權不斷加強;相權不斷削弱;中央權力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至2030年中國谷朊粉行業(yè)發(fā)展?jié)摿Ψ治黾巴顿Y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合金鋼行業(yè)市場深度分析及投資規(guī)劃建議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洗碗巾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狀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半導體激光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狀及未來發(fā)展趨勢預測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智慧醫(yī)院行業(yè)市場深度評估及投資策略咨詢報告
- 醫(yī)院員工培訓輻射知識課件
- 醫(yī)院反恐課件
- 新聞真實性原則課件
- 2025年用品及其他行業(yè)當前市場規(guī)模及未來五到十年發(fā)展趨勢報告
- 2025年毛紡織加工行業(yè)當前競爭格局與未來發(fā)展趨勢分析報告
- 二下快樂讀書吧《愿望的實現》分享課課件
- 中醫(yī)刮痧拔罐培訓課件
- 簡約美縫施工合同協議書
- 湖南省永州市祁陽市2025年中考模擬道德與法治仿真試卷(三)(含答案)
- 2025年紙杯機行業(yè)市場調研報告
- 國家職業(yè)技術技能標準 6-21-07-01 工藝品雕刻工 勞社廳發(fā)20031號
- 培訓班合伙人合同協議
- 山東益豐生化環(huán)保股份有限公司50000噸年高效環(huán)保助劑技改項目環(huán)境影響報告書
- 設計高效的污泥綜合利用余熱鍋爐
- 靜脈輸血的考試題及答案
- 水表檢定員考試題及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