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新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專項強化:“滑塊-木板”模型中的動力學問題(解析版)_第1頁
2026新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專項強化:“滑塊-木板”模型中的動力學問題(解析版)_第2頁
2026新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專項強化:“滑塊-木板”模型中的動力學問題(解析版)_第3頁
2026新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專項強化:“滑塊-木板”模型中的動力學問題(解析版)_第4頁
2026新高考物理一輪復習專項強化:“滑塊-木板”模型中的動力學問題(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三章運動和力的關系

第15課時專題強化:“滑塊一木板”模型中的動力學問題

【知識梳理】

1.模型特點:滑塊(視為質(zhì)點)置于木板上,滑塊和木板均相對地面運動,且滑塊和木板

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發(fā)生相對滑動,滑塊和木板具有不同的加速度。

2.模型構建

(1)隔離法的應用:對滑塊和木板分別進行受力分析和運動過程分析。

(2)對滑塊和木板分別列動力學方程和運動學方程。

(3)明確滑塊和木板間的位移關系

如圖所示,滑塊由木板一端運動到另一端的過程中,滑塊和木板同向運動時,位移之

差Ax=Xl—X2=L(板長);滑塊和木板反向運動時,位移之和AX=X2+%1=L。

3.解題關鍵

(1)摩擦力的分析判斷:由滑塊與木板的相對運動來判斷“板塊”間的摩擦力方向。

(2)挖掘“。物=。板”臨界條件的拓展含義

摩擦力突變的臨界條件:當。物=。板時,“板塊”間的摩擦力可能由滑動摩擦力轉變?yōu)?/p>

靜摩擦力或者兩者間不再有摩擦力(水平面上共同勻速運動)。

①滑塊恰好不滑離木板的條件:滑塊運動到木板的一端時,。物=。板;

②木板最短的條件:當。物=。板時滑塊恰好滑到木板的一端。

【小試牛刀】

【典例】1.如圖所示,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足夠長且質(zhì)量為M=4kg的長木板,

在長木板右端有一質(zhì)量為加=1kg的小物塊,長木板與小物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0.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長木板與小物塊均靜止,現(xiàn)用水平恒力廠

2

向右拉長木板,g10m/so

〃巴_____曲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1)若要使小物塊和木板間發(fā)生相對滑動,拉力廠不小于什么值?

⑵若尸=14N,經(jīng)時間t=ls撤去水平恒力貝I:

「后卷/研宿甬下采菽而向蔽為篆關廠.

!②剛撤去廠時,小物塊離長木板右端多遠?

I

\③最終長木板與小物塊一起以多大的速度勻速運動?

I

\④最終小物塊離長木板右端多遠?

i

|【答案】(1)10N(2)@3m/s2②0.5m

\(§)2.8m/s④0.7m

1

【解析】

\(1)當物塊和木板恰好發(fā)生相對滑動時,靜摩擦力達到最大值,設此時的加速度為a0,

i

j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對小物塊有〃M2g=7W0,對物塊和木板整體有尺=(m+河)雨,

j聯(lián)立解得益=10N,即若小物塊和木板發(fā)生相對滑動,拉力不小于10No

\(2)①對長木板,根據(jù)牛頓第二定律可得

JF—jLtmg=Ma,解得a=3m/s2

|②撤去尸之前,小物塊只受摩擦力的作用

;故4/n=a()=/zg=2m/s2

i昂尸)/2-)/=0.5m

j③岡!I撤去F時v=at=3m/s,vm=amt=2m/s

!撤去尸后,設經(jīng)時間/可達到共同速度0,

\長木板的加速度大小優(yōu)=喑=0.5向$2

\最終速度。'=%/+斯/=。一屋〃

i解得Z—0.4s,以=2.8m/s

\④在,時間內(nèi),小物塊和長木板的相對位移

iA%2=----1------1=0.2m

i22

\最終小物塊離長木板右端的距離為

jx—Axi4~A%2~0.7nio

【變式訓練】(多選)(2025?山東濰坊市開學考)如圖甲所示,長木板B靜止在光滑水平;

地面上,在二=0時刻,可視為質(zhì)點、質(zhì)量為1kg的物塊A在水平外力產(chǎn)作用下,從\

長木板的左端從靜止開始運動,1s后撤去外力尸,物塊A、長木板B的速度一時間"

I

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lOmH,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長木板的最小長度為2m

\B.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是0.1

\C.長木板的質(zhì)量為0.5kg

\D.外力廠的大小為4N

ii

j【答案】ABDj

【解析】由題圖乙可知,2s后物塊和木板達到共速后一起勻速運動,。一f圖像中圖線1

\與t軸圍成的面積表示物體的位移,故由題圖乙可知,在2s內(nèi)物塊的位移為尤i=4

ii

\m,木板的位移為X2=2m,故長木板的最小長度為L=XI-X2=2m,A正確;由題圖\

\乙可知,1s時撤去外力F,在1?2s內(nèi)由物塊的受力及牛頓第二定律可知/nmg—maA,

\由題圖乙可知1~2s內(nèi)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念=1向$2,解得A、B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

ii

j〃=0.1,B正確;由題圖乙可知,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為flB=lm/s2,由木板B的受力及!

ii

j牛頓第二定律可知〃mg=MaB,解得長木板的質(zhì)量為M=1kg,C錯誤;由0~1s內(nèi)物;

j塊的受力及牛頓第二定律可知/一〃"g=maA',又此過程中加速度的大小為?A-3

ii

:m/s?,解得P=4N,D正確。j

【典例】2.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為M=0.9kg的長木板B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向右運

1動,某一時刻長木板的初速度為。0=5.5m/s,此時將一質(zhì)量機=0.2kg的物塊A(可

\視為質(zhì)點)無初速度地放在長木板右端,經(jīng)過一段時間后物塊A剛好沒有從木板的

|左端滑出。已知物塊A與長木板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0.25,長木板B與地

;面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2=02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gm10m/s2,求:

B耳.

"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7~

(1)兩者相對運動過程中物塊A和木板B的加速度大??;

(2)長木板B的長度;

(3)從將物塊A放上長木板開始到最后相對地面靜止,物塊A相對地面的位移大

小。

【答案】(1)2.5m/s?3m/s2(2)2.75m

(3)2.8125m

【解析】(1)由題可知,A、B先相對滑動,達到共速后一起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

靜止。A、B相對滑動時,對物塊A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得

2

jLiimg=ma[,解得m=2.5m/so

對長木板B受力分析,由牛頓第二定律有〃img+〃2(M+M)g=A/a2,解得〃2=3m/s2。

(2)由物塊A剛好未從木板的左端滑出可知,長木板B的長度等于A、B兩物體相對地

面位移的差值。當A、B共速時有)解得-Is,

A物塊的位移以=11於=1.25m,

B長木板的位移)2?=4m,

則L=XB—%A=2.75mo

(3)由(2)分析可得,A、B共速時,A、B兩物體的速度為v共=ai/=2.5m/s,

由題知山>〃2,所以A、B共速后,一起做勻減速直線運動,直到停止,由牛頓第二定

律得〃2(M+m)g=("+m)。3,

〃玨2

解得〃3=2m/s2,由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有u共2=2〃3為,可知%3=力-=1.5625m,

則全過程中,A相對地面發(fā)生的位移大小

X=XA+%3=2.8125nio

【典例】3.如圖所示,傾角8=37。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初始狀態(tài)時,質(zhì)

量為M=0.2kg、長度為L=1m的薄木板放在斜面上,且薄木板下端與斜面底端的

距離s=1.92m,現(xiàn)將薄木板由靜止釋放,同時質(zhì)量m=0」kg的滑塊(可視為質(zhì)點)

以速度。。=3m/s從木板上端沿斜面向下沖上薄木板。已知滑塊與薄木板間的動摩

擦因數(shù)〃=0.5,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m/sz,sin37。=

0.6,cos37°=0.8o

⑴通過計算判斷滑塊能否脫離薄木板;

(2)求薄木板從開始運動到下端到達斜面底端的時間。

【答案】(1)不能脫離薄木板(2)0.7s

【解析】⑴開始運動時,滑塊的加速度大小為fli=gsin6—jugcos0=2m/s2

薄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為

G=Mgsine+“mgcos6=81nzs2

M

假設滑塊不脫離薄木板,當兩者達到共速時,有

Cl\t\=。2介

解得九=0.5s,v=4m/s

滑塊下滑的位移大小為

-^1=-^—^i=1.75m

薄木板下滑的位移大小為

V、

%2=予=]m

兩者相對位移大小為

%2—0.75m<£=lm

假設成立,滑塊不能脫離薄木板;

(2)此后兩者一起沿斜面向下運動,加速度大小為

6t3=gsin8=6m/s~

當薄木板下端到達斜面底端時,有

S-X2~Vt2~\~~Ct3t-2^

解得r2=0.2s

故從開始運動到薄木板下端到達斜面底端的時間為/j+t2=0.7So

【名師點撥】處理“板塊”模型中動力學問題的流程

【限時訓練】(限時:60分鐘)

【基礎必刷題】,3題每小題5分,共15分

1.(多選)如圖所示,一質(zhì)量為mi的物塊疊放在質(zhì)量為恤的長木板上,二者均靜止在水

平地面上,已知木板與物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山,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2。

現(xiàn)給長木板一水平向右的初速度方,下列關于長木板、物塊的。一,圖像(實線和虛線分

別表示不同物體)可能正確的是()

ABCD

【答案】AD

【解析】由題意可知,起初物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木板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故四個

選項中的虛線均表示物塊、實線均表示木板。某個時刻兩者速度相等,之后若〃1>〃2,

則二者可相對靜止以共同加速度做與減速直線運動直至停下,且二者做勻減速運動的

加速度大小均為42g,小于起初木板做勻減速運動的加速度,故A正確,B錯誤;若

〃1<〃2,則二者不能相對靜止,二者以不同的加速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且物塊的加速

度大小不變,方向相反,故C錯誤,D正確。

2.(多選)如圖甲所示,長木板A靜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質(zhì)量為2kg的物體B(可看

作質(zhì)點)以水平速度。o=3m/s滑上長木板A的表面。由于A、B間存在摩擦,之后的

運動過程中A、B的速度一時間圖像如圖乙所示。g取lOmH,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長木板A、物體B所受的摩擦力均與各自運動方向相反

B.A、B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2

C.A長度至少為3m

D.長木板A的質(zhì)量是4kg

【答案】BD

【解析】摩擦力與物體的相對運動方向相反,由題意可知,A木板的運動方向與所受

摩擦力方向相同,物體B運動方向與所受摩擦力方向相反,故A錯誤;由圖像知B的

2

加速度大小為OB=|鬻1=2m/s,對B進行分析有^mBg=mBaB,可解〃=0.2,故B正

確;由題圖乙可知0~1s內(nèi)二者相對運動,位移差為1.5m,則A板長度至少為1.5

m,故C錯誤;長木板A的加速度大小為1m/s2,又〃加Bg一加A〃A,聯(lián)立解

得幺=%=苒即A的質(zhì)量是B的兩倍,長木板A的質(zhì)量是4kg,故D正確。

O-B2°

3.(多選)如圖所示,質(zhì)量為M=2.0kg、長度為/=2.5m的長木板靜置于水平地面上,

它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0=0.2。質(zhì)量為m=3.0kg可視為質(zhì)點的滑塊從長木板的右

端以初速度。0向左滑上長木板,滑塊恰好運動到長木板的左端。已知長木板剛開始運

動時的加速度大小ai=lm/s2,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o則下列說法正確是()

Mr-

77777*77/

A.滑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

B.滑塊與長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表

C.滑塊初速度00=

D.滑塊初速度0o=5m/s

【答案】AD

【解析】長木板剛開始運動時的加速度大小的=1m/s2,對木板分析,根據(jù)牛頓第二定

律有

H2mg—/.ix(M+in)g=Ma\,解得〃2=|,故A正確,B錯誤;對滑塊進行分析,根據(jù)牛

頓第二定律有〃2mg=m。2,解得a2=4m/s2,可知滑塊先向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木板

向左做與加速直線運動,兩者達到相等速度后保持相對靜止向左做勻減速直線運動,

最終停止運動。兩者達到相等速度過程有。1=00一°2擊=。/0,滑塊相對于木板的相對位

移大小恰好等于木板長度,即有/=%:1%一最擊,聯(lián)立解得0o=5m/s,故C錯誤,D

正確。

【鞏固必刷題】4題6分,5題11分,6題13分,共30分

4.(多選)滑沙運動是小孩比較喜歡的一項運動,其運動過程可類比為如圖所示的模型,

傾角為37。的斜坡上有長為1m的滑板,滑板與沙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品。小孩(可視為

質(zhì)點)坐在滑板上端,與滑板一起由靜止開始下滑,小孩與滑板之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取決

于小孩的衣料,假設圖中小孩與滑板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為04,小孩的質(zhì)量與滑板的質(zhì)量

相等,斜坡足夠長,5吊37。=0.6,cos37o=0.8,g取10m/sz,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小孩在滑板上下滑的加速度大小為2m/s2

B.小孩和滑板脫離前滑板的加速度大小為0.8m/s2

C.經(jīng)過Is的時間,小孩離開滑板

D.小孩離開滑板時的速度大小為0.8m/s

【答案】BC

【解析】對小孩,由牛頓第二定律得,加速度大小為

產(chǎn)mgsin37jmgcos37.=2,8m/s2,

m1

同理對滑板,加速度大小為

_7ngsin37°+%?ngcos37°—2〃2mgeos37°

=-----------------------------m-------------------------------

=0.8m/s2,A錯誤,B正確;小孩剛與滑板分離時,有飆尸一)2?=乙,解得t=ls,

離開滑板時小孩的速度大小為o=a/=2.8m/s,C正確,D錯誤。

5.(11分)如圖所示,水平面上的長木板在推力作用下向右運動,當速度0o=9m/s時撤

去推力,同時在長木板的右端輕輕地放上一個大小不計的小物塊,最終小物塊恰好沒

有滑離長木板。已知長木板的質(zhì)量"=2kg,小物塊的質(zhì)量機=1kg,小物塊與長木板

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1=0.2,長木板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2=0.1,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設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求:

(1)(3分)小物塊剛放上長木板時,小物塊的加速度大小ax和長木板的加速度大小“2;

(2)(4分)長木板的長度/;

(3)(4分)從小物塊放上長木板開始到最后停止運動的總位移大小X。

【答案】(1)2m/s?2.5m/s2(2)9m(3)12m

【解析】(1)小物塊剛放上長木板時在摩擦力的作用下加速,由牛頓第二定律⑷加g=

ma\

長木板減速,有〃2CW+〃z)g+〃Mg=Ma2

解得小物塊的加速度大?。?1=2m/s2

長木板的加速度大小s=2.5m/s2

(2)設經(jīng)時間"兩者達到共同速度。,有

0=0加=。0—〃2△/

得A/=2s,v=4m/s

這段時間內(nèi)小物塊的位移方=)心)2=4m

長木板的位移%2=。0加一%2。02=13m

長木板的長度l=X2—xi=9m

(3)小物塊和長木板達到共同速度之后一起做勻減速直線運動,設加速度大小為的,有

〃2(M+m)g—(M+m)a3

解得的=1m/s2

一起減速的位移為%3,有力=2的13

解得%3=8m

則小物塊的總位移x=xi+%3—12mo

6.(13分)(2025?黑龍江哈爾濱市檢測)如圖所示,在傾角為8=30。的足夠長的固定的光滑

斜面上,有一質(zhì)量為M=3kg的長木板正以0o=lOm/s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下運動,現(xiàn)

將一質(zhì)量m=lkg的小物塊(大小可忽略)輕放在長木板正中央,已知小物塊與長木板間

的動摩擦因數(shù)〃=日,設小物塊與長木板間的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

度g取10m/s2o

(1)(7分)求放上小物塊后,木板和小物塊的加速度大??;

(2)(6分)要使小物塊不滑離長木板,長木板至少多長?

【答案】(1)2.5m/s212.5m/s2(2)10m

【解析】(1)小物塊在長木板上滑動時兩者間的滑動摩擦力大小為K=v?gcos6=7.5N

設小物塊的加速度大小為fll,長木板的加速度大小為42,

由牛頓第二定律,對小物塊和長木板,分別有

Ff+mgsin0=ma\

Mgsin0~Ff=Ma2

22

代入數(shù)據(jù)得“1=12.5m/s,ai—2.5m/so

(2)當小物塊與長木板共速時,有

介=伙)+。2介

解得九=1s,6=12.5m/s

共速后,小物塊與長木板一起加速,相對位移為

故長木板長度LNlOm,即至少為10mo

【尖子拔高題】

7.(15分)(2025?山東聊城市聯(lián)考)如圖所示,木板C靜置于水平地面上,可視為質(zhì)點的物

塊A、B放置在木板C上,物塊A到木板C右邊緣的距離xi=9m,物塊B到木板C左

邊緣的距離檢=90m。已知物塊A、物塊B、木板C的質(zhì)量分別為加=2kg,儂=1kg,

7713=1kg,物塊A與木板C間、物塊B與木板C間、木板C與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分

別為兇=0.8、〃2=0.2、〃3=0」,各接觸面間最大靜摩擦力等于滑動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

小g取lOm/s?。現(xiàn)對物塊A施加一方向水平向右、大小F=40N的拉力,直至物塊A滑

離木板C,物塊A滑離木板C后立即取走物塊A。求:

C:

(1)(5分)物塊A在木板C上運動時物塊A的加速度大小0和木板C的加速度大小的;

(2)(4分)物塊A滑離木板C時物塊B的速度大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