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高考化學重難點復習講義:反應熱的核心知識(提高)+鞏固練習(附解析)_第1頁
2026高考化學重難點復習講義:反應熱的核心知識(提高)+鞏固練習(附解析)_第2頁
2026高考化學重難點復習講義:反應熱的核心知識(提高)+鞏固練習(附解析)_第3頁
2026高考化學重難點復習講義:反應熱的核心知識(提高)+鞏固練習(附解析)_第4頁
2026高考化學重難點復習講義:反應熱的核心知識(提高)+鞏固練習(附解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總復習反應熱的核心知識

【考試目標】

1.了解化學反應中能量轉(zhuǎn)化的原因,能說出常見的能量轉(zhuǎn)化形式。

2.了解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zhuǎn)化。了解吸熱反應、放熱反應、反應熱等概念。

3.了解能源是人類生存和社會發(fā)展的重要基礎。了解化學在解決能源危機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焰變與反應熱的含義。

【考點梳理】

要點一、反應熱(焰變)

1.定義:化學反應過程中所釋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熱量(或轉(zhuǎn)換成相應的熱量)來

表述,叫做反應熱,又稱為“婚變”,符號:AH,單位:kJ/mol或kJ-mol1

2.反應熱的表示方法:

反應熱用表示,其實是從體系的角度分析的。

放熱反應:體系熊量—環(huán)境,體系將能量釋放給環(huán)境,體系的能量降低,因此,放

熱反應的△?<(),為“一

吸熱反應:環(huán)境能量一>體系,體系吸收了環(huán)境的能量,體系的能量升高,因此,吸

熱反應的△?>(),為“+”。

化學變化過程中的能量變化見下圖:

表示方法一一熱化學方程式:既能表明化學反應中物質(zhì)的變化,又能表明能量的變化

的化學方程式,叫做熱化學方程式。

3.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的原因

化學反應的本質(zhì):舊的化學鍵斷裂和新的化學鍵生成。

任何化學反應都有反應熱,這是由于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物分子間相互作用時,舊

的化學鍵斷裂,需要吸收能量;當生成物分子生成時,新的化學鍵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

吸收的總能量和放出的總能量總是有差距的。

如果反應完成時,生成物釋放的總能量比反應物吸收的總能量大,這是放熱反應。對于

放熱反應,由于反應后放出能量(釋放給環(huán)境)而使反應體系的能量降低。因此,規(guī)定放熱

反應的為“負”。

反之,對于吸熱反應,由于反應吸收能量(能量來自環(huán)境)而使反應體系的能量升高。因

此,規(guī)定吸熱反應的△以為“正”。

當為“負”或A?<0時,為放熱反應;

當AH為''正"或A8>0時,為吸熱反應。

結(jié)論:根據(jù)質(zhì)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特定反應的反應熱等于反應物分子化學鍵斷

裂時所吸收的總能量與生成物分子化學鍵形成時所釋放的總能量之差。

即AH=E反應物分子化學鍵總鍵能一E生成物分子化學鍵總鍵能

4.鍵能的概念:

斷開Imol某化學鍵所吸收的能量叫做該鍵的鍵能,形成Imol該化學鍵所放出的能量

也叫做該鍵的鍵能。

例如:(1)斷開化學鍵吸收能量:Imol%中含有ImolH—H鍵,常溫常壓下使ImolH?

變?yōu)?molH原子,即斷開了ImolH—H鍵,需要吸收436kJ的熱量。

(2)形成化學鍵放出能量

由2molH原子生成ImolH2,有ImolH—H鍵生成,生成過程中向外界釋放436kJ的熱量。

結(jié)論:形成ImolH—H鍵釋放的能量與斷開ImolH—H鍵吸收的能量相等。故H—H鍵

的鍵能為436kJ/molo

5.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應物分子平均能量的

部分。

Ei:活化能

E2:活化分子變成生成物分子放出的能量

Ei-Ez:化學反應前后的能量變化

AH=E,-E2

6.反應熱數(shù)據(jù)的用途:

⑴判斷吸熱反應、放熱反應⑵計算燃料的用量⑶比較反應物、生成物能量的高低

7.放熱反應和吸熱反應的比較

比較放熱反應吸熱反應

定義放出熱量的化學反應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

AH的正負AH<0AH>0

鍵能大小反應物總鍵能小王生成物總鍵能反應物總鍵能大壬生成物總鍵能

體系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大于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小于生成物的總能量

大小

形成原因反應物分子化學鍵斷裂時所吸收的總反應物分子化學鍵斷裂時所吸收的總能量

能量比生成物分子化學鍵形成時所釋比生成物分子化學鍵形成時所釋放的總能

放的總能量小量大

反應過程

圖示

①大多數(shù)化合反應①大多數(shù)分解反應

②所有的燃燒反應.②鹽的水解

③物質(zhì)的緩慢氧化③Ba(OH)2?8HO與NHC1反應

實例24

④酸堿中和反應④C和C02、C和H20(g)反應

⑤金屬與酸反應⑤弱電解質(zhì)的電離

⑥鋁熱反應

應用比較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相對穩(wěn)定性,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

注意:反應條件和反應放熱和吸熱沒有直接的關(guān)系。吸熱反應開始加熱,后來需要持續(xù)加熱

維持反應,放熱反應開始加熱,后來反應放出熱量可以維持反應。

8.金剛石和石墨的比較

已知:C(金剛石)=C(石墨);<0。試比較金剛石和石墨,完成下表:

金剛石石墨

鍵能較低較高

體系能量較高較低

燃燒等量二者放熱多少較多較少

穩(wěn)定性穩(wěn)定更穩(wěn)定

熔點較低較高

要點二、燃燒熱和中和熱

1.燃燒熱

(1).定義:在lOlkPa時,Imol某物質(zhì)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

如C完全燃燒應生成CO2(g),而生成CO(g)屬于不完全燃燒。

又如H2燃燒生成液態(tài)H2O,而不是氣態(tài)水蒸氣。

要點詮釋:

①條件:lOlkPa(但是書中表格提供的數(shù)據(jù)都是在25。。的條件下測得的)

②燃燒的物質(zhì)一定為Imol

③生成的物質(zhì)一定要穩(wěn)定

a、狀態(tài)要穩(wěn)定(例如:C02為氣體,H2O為液體);

b、要完全燃燒

一般指:C-C02(g)S-S02(g)H2-H2CXI)一般有機物一C02(g)和H2O⑴

(2).表不的意義:

如:表示C2H4燃燒熱的為-114L0kJ/mol,含義:ImolC2H4完全燃燒生成CCh氣

體和液態(tài)H2O放熱1141.0kJ?

(3).表示燃燒熱的熱化學方程式的書寫:

應以燃燒物計量系數(shù)為1的標準來配平其余物質(zhì)的化學計量數(shù)。

(4).根據(jù)燃燒熱計算一定量可燃物完全燃燒時放出的熱量時要注意單位的換算。

2.中和熱

⑴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堿發(fā)生中和反應而生成ImolHzO,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

(2)中和熱的表示:H(aq)+OH(aq)=H2O(1);AH=-57.3kJ/moL

要點詮釋:

①稀溶液是指電解質(zhì)已經(jīng)完全電離成離子。

②強酸和強堿中和熱不包括離子在水溶液中的生成熱、電解質(zhì)電離的吸熱所伴隨的熱效應。

③弱堿和強酸反應或弱酸與強堿反應的中和熱:△H>-57.3kJ/mol

④中和反應的實質(zhì)是H+和OH化合生成H2O,若反應過程中有其他物質(zhì)生成,這部分反應

熱也不在中和熱內(nèi)。

3.燃燒熱和中和熱的比較

燃燒熱中和熱

能量變化均為放熱反應

相同點AH<0,單位:kJ,mol1

AH

1mol可燃物(Ch的量不限)可能是1mol,也可能是0.5mol

反應物的量

不限量HO⑴是1mol

生成物的量2

不同點

25℃>101kPa時,1mol純物質(zhì)完稀溶液中,強酸跟強堿發(fā)生中和反

反應熱的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所放應生成1mol液態(tài)H2O時所釋放的

含義出的熱量;不同反應物,燃燒熱不熱量;不同反應物的中和熱大致相

同同,均約為57.3kJ?

4.中和熱的測定

(1)實驗步驟:

①用大、小燒杯、泡沫塑料、溫度計和環(huán)形攪拌棒組裝反應裝置。(也

可在保溫杯中進行)溫度計

環(huán)形玻璃

攪拌棒

②用量筒量取50mL0.5mol/L的鹽酸倒入小燒杯中并用溫度計測量溫

度,記入下表。

③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的NaOH溶液并測量溫度,記入下

表。

④把溫度計和環(huán)形攪拌棒放入小燒杯的鹽酸中,并把量筒中的NaOH溶液一次倒入小燒

杯,用環(huán)形攪拌棒輕輕攪動溶液,并準確讀取混合溶液的最高溫度,記為最終溫度,記入下

表。

⑤重復實驗兩次,取測量所得數(shù)據(jù)的平均值作為計算依據(jù)。

起始溫度h/c終止溫溫度差

HC1NaOH平均值度

125.025.028.4

224.925.128.3

325.124.928.5

⑥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計算中和熱。(具體計算不要求)

要點詮釋:

要精確地測定反應中的能量變化,一是要注重“量的問題”,二是要最大限度地減小實

驗誤差。

①所用裝置要盡可能做到保溫、隔熱。

②所用藥品溶液濃度的配制必須準確,且濃度盡可能的要小。

③為保證鹽酸完全被氫氧化鈉中和,須使氫氧化鈉溶液的濃度稍大于鹽酸的濃度。

④溫度計刻度要小點,讀數(shù)要盡可能準確,且估讀至小數(shù)點后兩位。

⑤水銀球部位一定要完全浸沒在溶液中,且要穩(wěn)定一段時間后再讀數(shù),以提高測量的精

度。

⑥兩次讀數(shù)的時間間隔要短,這樣才能讀到最高溫度,即最終溫度。

⑦實驗操作時動作要快,以盡量減少熱量的損失。

(2)實驗原理:

Q=mcAt①

。:中和反應放出的熱量。

利:反應混合液的質(zhì)量。

c:反應混合液的比熱容。

△/:反應前后溶液溫度的差值。

Q=(V酸O酸+V堿。堿)?c?(友一力)②

V^=Vflt=50mLo

c酸=0.50mol/Lc堿=0.55mol/L

P酸二P堿=1g/cm3

c=4.18J/(g?℃)

0418"T)

△H--JcJ/mol

2=0.418(亥一九)kJ③0.025

要點三、能源

1.概念:能源就是提供能量的自然資源,其它能源包括: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

陽光、風力、流水、潮汐以及柴草等。

2.能源的分類及應用:

標準分類舉例

煤、石油、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水能、風能、生物質(zhì)能、

按轉(zhuǎn)換一次能源

太陽能等

過程分

二次能源各種石油制品、煤氣、蒸氣、電力、氫能、沼氣等

標準分類舉例

可再生能源風能、水能、生物質(zhì)能、太陽能、潮汐能等

按性質(zhì)分

非再生能源石油、煤、天然氣等化石能源、核能

按利用常規(guī)能源煤、石油、天然氣、水能、生物能等

歷史分新能源地熱能、氫能、核能、風能、太陽能、海洋能等

3.煤作燃料的利弊問題

①煤是重要的化工原料,把煤作燃料簡單燒掉太可惜,應該綜合利用。

②煤直接燃燒時產(chǎn)生SO2等有毒氣體和煙塵,對環(huán)境造成嚴重污染。

③煤作為固體燃料,燃燒反應速率小,熱利用效率低,且運輸不方便。

④可以通過清潔煤技術(shù),如煤的液化和氣化,以及實行煙氣凈化脫硫等,大大減少燃煤對環(huán)

境造成的污染,提高煤燃燒的熱利用率。

4.新能源的開發(fā)

①調(diào)整和優(yōu)化能源結(jié)構(gòu),降低燃煤在能源結(jié)構(gòu)中的比率,節(jié)約油氣資源,加強科技投入,加

快開發(fā)水電、核電和新能源等就顯得尤為重要和迫切。

②新能源是太陽能、氫能、風能、地熱能和生物質(zhì)能等。這些新能源的特點是資源豐富,且

有些可以再生,為再生性能源,對環(huán)境沒有污染或污染少。

5.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

①要有足夠的空氣;

②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

6.提高燃料燃燒效率的措施

①通入空氣足量,使燃料充分燃燒??諝庾懔康m當,否則,過量的空氣會帶走部分熱量。

②增大燃料與空氣的接觸面積。通常將大塊固體燃料粉碎,液體燃料霧化。

③將煤氣化或液化。煤的氣化或液化更易增大燃料與空氣的接觸面積,使燃燒更充分,同時

又防止煤炭直接燃燒。

【典型例題】

類型一:反應熱(AH)等概念的理解及運用

-1

例1、已知:CH3cH2cH2cH3(g)+6.5O2(g)=4CO2(g)+5H2O(1);AH=-2878kJ?mol

-1

(CH3)2CHCH3(g)+6.5O2(g)=4CO2(g)+5H2O(1)AH=—2869kJ-mo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正丁烷分子儲存的能量大于異丁烷分子

B.正丁烷的穩(wěn)定性大于異丁烷

C.異丁烷轉(zhuǎn)化為正丁烷的過程是一個放熱過程

D.異丁烷分子中的碳氫鍵比正丁烷的多

【思路點撥】對比兩個熱化學方程式異同,生成物相同,AH的絕對值大小不同:第一個反

應放熱較多,說明第一個反應的反應物總能量較高。

【答案】A

【解析】從熱化學方程式可以看出,在同樣的條件下,正丁烷放熱比異丁烷多,A正確;物

質(zhì)的能量越高越不穩(wěn)定,因此穩(wěn)定性異丁烷大于正丁烷,B錯誤;異丁烷轉(zhuǎn)化為正丁烷能量

增加,因此是一個吸熱過程,C錯誤;由煌的結(jié)構(gòu)特點可知氫原子數(shù)相同,兩者碳氫鍵個數(shù)

相等,D錯誤。

【總結(jié)升華】同分異構(gòu)體中,支鏈越多,能量越低,越穩(wěn)定。

舉一反三:

【變式1】下列各項與AH的大小無關(guān)的是

A.反應物和生成物的狀態(tài)B.反應物的物質(zhì)的量的多少

C.方程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D.反應的快慢

【答案】BD

【變式2】(2016朝陽一模)N2(g)與H2(g)在鐵催化劑表面經(jīng)歷如下過程生成NH3(g):

N+3H

11,29B

TNH2+H

________________w460

|molN2+|molH2|

ImolNH,

反應歷程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I中破壞的均為極性鍵B.IV中Nth與H2生成NH3

C.II、III、IV均為放熱過程D.N2(g)+3H2(g)k=2NH3(g)AH>0

【答案】C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化學熱力學問題。A選項I中破壞的是非極性鍵,故A錯誤;B選

項VI中是NH2和H生成NH3,故B錯誤;C選項中三個過程均是能量降低,所以是放熱過程,

故C正確;D選項由圖可知反應物的能量高于生成物的能量,是放熱反應,因此△//<(),故

D錯誤。故選C。

類型二:反應熱的比較

例2、下列各組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反應的前者大于后者的是()

①C(s)+O2(g)==CO2(g)XH\C(s)+-O2(g)==CO(g)XH2

②S(s)+O2(g)==S02(g)AH3S(g)+O2(g)==SO2(g)AH4

③H2(g)+5O2(g)==H2O(l)XH52H2(g)+O2(g)==2H2O(1)A//6

@CaCO3(s)==CaO(s)+CO2(g)AH7CaO(s)+H2O(l)==Ca(OH)2(s)AH8

A.①B.@C.②③④D.①②③

【思路點撥】AH的大小比較,比較的是代數(shù)值;先判斷AH的正負,再進行比較。

【答案】C

【解析】①中前者為完全燃燒,后者為不完全燃燒,熱效應是前者大于后者,但AHi、AH2

均為負數(shù),故AHiVAH?;②中S單質(zhì)狀態(tài)不同,氣態(tài)的能量高于固態(tài),放熱多;③中方程

式的化學計量數(shù)不同;④中前者為吸熱反應,A%為正數(shù),后者為放熱反應,AL為負數(shù)。

故C項符合題意。

【總結(jié)升華】在比較兩個熱化學方程式中AH的大小時要帶“+”“一”號比較,比較反應

放出或吸收的熱量多少時要去掉"+”“一”號。例如:

-1

H2(g)+J02(g)==H20(g)AHI=-QikJ,mol

-1

2H2(g)+02(g)==2H?0(g)AH2=-Q2kJ-mol

1mol上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孰小于2molH?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時放

出的熱量。,即則

舉一反三:

【變式1](2014北京13中)根據(jù)以下三個熱化學方程式:

1

2H2S(g)+302(g)=2S02(g)+2H=0(1)NH=-Q\kJ?moP

-1

2H2S(g)+02(g)=2S(s)+2H20(1)A〃=—QkJ-mol;

2H2s(g)+02(g)=2S(s)+2H20(g)△〃=—QkJ?mol,

判斷期、0、2三者關(guān)系正確的是()

A.B.a>a>Q

c.a>a>aD.a>a>a

【答案】A

【解析訊S燃燒生成SO?和H20(1)放出熱量最多,生成S(s)和H20(1)比生成S(s)和H20(g)

放出熱量多,所以a>a>a。

【變式2]已知1mol白磷轉(zhuǎn)化成1mol紅磷,放出18.39kJ熱量,又知:

P4(白,S)+5O2(g)==2P2O5(s)AHi;4P(紅,s)+5O2(g)==2P2O5(s)則公辦和

A“2的關(guān)系正確的是()

A.B.AHI<AH2C.AHi=AH2D.無法判斷

【答案】B

【解析】設想P4(白)轉(zhuǎn)化為P(紅),由題意第一個反應放出的熱量大于第二個反應,故

AH1CAH2。

類型三:中和熱和燃燒熱

例3、下列關(guān)于熱化學反應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A.HC1和NaOH反應的中和熱△〃=—57.3kJ/mol,則H2sCU和Ca(OH)2反應的中和

熱AH=2X(—57.3)kJ/mol

B.CO(g)的燃燒熱是283.0kJ/moL貝。2CO2(g)==2CO(g)+C>2(g)反應的AH=+2X283.0

kJ/mol

c.需要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一定是吸熱反應

D.1mol甲烷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和二氧化碳所放出的熱量是甲烷燃燒熱

【思路點撥】中和熱是指在稀溶液中強酸與強堿反應生成1molH2的反應熱;燃燒熱是指

在定溫定壓下,1mol可燃物完全燃燒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時所放出的熱量。

【答案】B

【解析】A項:中和熱是指生成1mol壓0的反應熱,并且生成CaSO”還伴著熱量的變化;C

項,需加熱才能發(fā)生的反應不一定是吸熱反應,如Nft的催化氧化就是一個在加熱條件下進

行的放熱反應;D項,甲烷的燃燒熱應指生成液態(tài)水時放出的熱量。

【總結(jié)升華】

(1)判斷燃燒熱,產(chǎn)物必須是穩(wěn)定的氧化物。如C-COz(g),比一比0(1)?

(2)A—57.3kJ?moli是稀的強酸與稀的強堿的中和熱,若有弱酸或弱堿參與反

應,中和熱小于57.3kJ?mol-1;若強酸、強堿中有濃度很大的,則中和熱大于57.3kJ?mol-

i

(3)中和反應的實質(zhì)是和化合生成HzO。若反應過程中有其他物質(zhì)生成(如生成

不溶性物質(zhì)或難電離的其他物質(zhì)等),這部分反應熱不計在中和熱內(nèi)。

(4)“+”“一”分別表示“吸熱”和“放熱”,若題中說出了“放出”或“吸

收”熱量,則不用再寫“+”“一”,熱量多少也只看數(shù)值;若只說“反應熱為……”等,

則數(shù)值前應標出“+”“一”,表示“吸熱”或“放熱”。

舉一反三:

【變式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lOlkPa時,Imol物質(zhì)完全燃燒時所放出的熱量,叫做該物質(zhì)的燃燒熱

B.酸和堿發(fā)生中和反應生成Imol水,這時的反應熱叫中和熱

C.燃燒熱或中和熱都屬于反應熱

D.在稀溶液中,ImolCH3coOH和ImolNaOH完全中和時放出的熱量為57.3kJ

【答案】C

【解析】選項A沒有注明生成穩(wěn)定的氧化物;選項B應說明是稀溶液;選項D用的是弱酸,

由于混合后電離吸熱,最后的數(shù)值會小于57.3kJ。

【變式2](2016西城檢測)已知H+(aq)+OJT(aq)=H2O(1)AH=-57.3kJ/mol?下列

說法中正確的是()

A.在稀溶液中所有酸和堿反應的中和熱的數(shù)值都相等

B.在稀溶液葉1mol酸和1mol堿反應放出的熱量都相等

C.在稀溶液葉HC1和NaOH反應、HNCh和KOH反應的中和熱相等

D.將濃硫酸滴人稍過量的NaOH溶液中剛好生成Imol水時,產(chǎn)生的熱量為中和熱

【答案】C

類型四:能源的利用

例4、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二,為減少二氧化碳這種溫室氣體的排放,下列措

施不合適的是:

A.大力發(fā)展氫能源B.充分利用太陽能

C.不使用含碳能源D.提高能源利用率

【答案】C

【解析】目前全球能源還主要依靠含碳物質(zhì)的燃燒。要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應在開發(fā)新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率等方面下功夫。

【總結(jié)升華】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除CO?外,還有CH4等碳氫化合物。

舉一反三:

【變式1】合理利用燃料減小污染符合“綠色奧運”理念,下列關(guān)于燃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

A.“可燃冰”是將水變?yōu)橛偷男滦腿剂?/p>

B.氫氣是具有熱值高、無污染等優(yōu)點的燃料

C.乙醇是比汽油更環(huán)保、不可再生的燃料

D.石油和煤是工廠經(jīng)常使用的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答案】B

【解析】A項,不符合化學反應原理;C項,乙醇是可再生燃料;D項,石油和煤是不可再

生燃料,只有B項正確.

【變式2】下列關(guān)于能源和作為能源的物質(zhì)敘述錯誤的是

A.化石能源物質(zhì)內(nèi)部蘊涵著大量的能量

B.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是將太陽能轉(zhuǎn)化為化學能“貯存”起來

C.物質(zhì)的化學能可以在不同的條件下轉(zhuǎn)為熱能、電能為人類利用

D.吸熱反應沒有利用價值

【答案】D

【變式3】下列關(guān)于煤、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的說法正確的是

A.石油裂解得到的汽油是純凈物

B.石油產(chǎn)品都可用于聚合反應

C.天然氣是一種清潔的化石燃料

D.水煤氣是通過煤的液化得到的氣體燃料

【答案】C

【鞏固練習】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

1.(2015?重慶五區(qū)第二次調(diào)研抽測)已知金剛石的燃燒熱為395kJ/mol,下表是部分化學鍵

的鍵能數(shù)據(jù)。下列選項中正確的是()

化學鍵C—C0=0C=O

鍵能(kJ/mol)348498X

A.x=794.5

B.x=1142.5

C.Imol金剛石的能量一定比ImolCCh能量高

D.金剛石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c(s)+Ch(g)=2CO(g)△//=-790kJ/mol

2.下列過程一定釋放出能量的是

A.化合反應B.分解反應

C.分子拆成原子D.原子組成分子

3.根據(jù)碘與氫氣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I2(g)+H2(g)=^2HI(g);△Hi=-9.48kJ/mol

②L(S)+H2(g)^i2HI(g);AH2=+26.48kJ/mol

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254gl2(g)中通入2gH2(g),反應放熱9.48kJ

B.1mol固態(tài)碘與1mol氣態(tài)碘所含的能量相差17.00kJ

C.反應①的產(chǎn)物比反應②的產(chǎn)物穩(wěn)定

D.反應②的反應物總能量比反應①的反應物總能量低

4.下列熱化學方程式正確的是的絕對值均正確)

A.C2H5OH(1)+3O2(g)=2CO2(g)+3H2O(g);AH=-1367.0kJ/mol(燃燒熱)

B.NaOH(叫)+HC1(叫尸NaCl(叫)+凡0⑴;AH=+57.3kJ/mol(中和熱)

C.S(s)+O2(g)=SO2(g)AH=-269kJ/mol

D.2NO2=O2+2NO;AH=+116.2kJ/mol(反應熱)

5.已知反應:①lOlkPa時,2c(s)+C)2(g)=2CO(g);△〃=—221kJ/mol

+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1);-57.3kJ/mol

③紅磷的化學式為P,白磷的化學式為P4,已知:

P4(s)+502(g)=P40io(s)AH=-3093.2kJ/mol

4P(s)+502(g)=P4Oio(s)△H=-2954.0kJ/mol

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由于紅磷轉(zhuǎn)化為白磷是放熱反應,等質(zhì)量的紅磷能量比白磷低

B.碳的燃燒熱大于110.5kJ/mol

C.稀硫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熱△H=57.3kJ/mol

D.稀醋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生成1mol水,放出57.3kJ熱量

6.灰錫(以粉末狀存在)和白錫是錫的兩種同素異形體。已知:

①Sn(s、白)+2HC1(aq)=SnCb(叫)+H2(g)AHj

②Sn(s、灰)+2HC1(aq)=SnCb(叫)+H2(g)AH2

③Sn(s、灰)>137Jsn(白)小氏=+2.1kJ-moE

<n?Cs,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B.錫在常溫下以灰錫狀態(tài)存在

C.灰錫轉(zhuǎn)化為白錫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D.錫制器皿長期處于低于13.2℃的環(huán)境中,會自行毀壞

7.已知25℃、lOlkPa下,石墨、金剛石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分別為()

C(石墨)+C)2(g)===CCh(g)AH=—393.5IkJ-mol-1

C(金剛石)+Ch(g)===CO2(g)AH=—395.41kJ-mor1

據(jù)此判斷,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由石墨制備金剛石是吸熱反應;等質(zhì)量時,石墨的能量比金剛石的低

B.由石墨制備金剛石是吸熱反應;等質(zhì)量時,石墨的能量比金剛石的高

C.由石墨制備金剛石是放熱反應;等質(zhì)量時,石墨的能量比金剛石的低

D.由石墨制備金剛石是放熱反應;等質(zhì)量時,石墨的能量比金剛石的高

8.化學反應N2+3H2==2NH3的能量變化如下圖所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量1molN+3molH

E

加A£=akJ

________SE=bkJ

4-molN2(g)+-1-molH2(g)

lmolNHKg)[31d

1molNH3(1)

1

A.N2(g)+3H2(g)=2NH3(1)AH=2(a—b—c)kJ-moJ-

B.N2(g)+3H2(g)==2NH3(g)AH=2(6—a)kJ-mol-

13

C.—N2(g)+—Ho(g)==NH3(1)AH=(b+c—a)kJmol

13

1

D.—N2(g)+—H2(g)==NH3(g)AH=(a+b)kJmol

9.已知反應:①lOlkPa時,2c(s)+O2(g)=2CO(g);AH=-221kJ/mol

+-

②稀溶液中,H(aq)+OH(aq)=H2O(1);AH=-57.3kJ/mol

下列結(jié)論正確的是

A、碳的燃燒熱大于110.5kJ/mol

B、①的反應熱為221kJ/mol

C、稀硫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的中和熱為一57.3kJ/mol

D、稀醋酸與稀NaOH溶液反應生成Imol水,放出57.3kJ熱量

10.甲醇質(zhì)子交換膜燃料電池中將甲醇蒸氣轉(zhuǎn)化為氫氣的兩種反應原理是

-1

?CH3OH(g)+H2O(g)=CO2(g)+3H2(g);△H=+49.0kJ-mol

1反應物的

@CH3OH(g)+l/2O2(g)=CO2(g)+2H2(g);AH=-192.9kJ.mo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CH30H的燃燒熱為192.9kJmoF1

B.反應①中的能量變化如右圖所示。灼的

C.CH30H轉(zhuǎn)變成H2的過程一定要吸收能量

D.根據(jù)②推知反應:CH30H⑴+l/2O2(g)=CC)2(g)+2H2(g)的AH〉一192.9kJ-mori

11.(2016南開中學)下列關(guān)于反應能量的說法正確的是()

A.Zn(s)+CuSO4(aq)=ZnSO4(aq)+Cu(s)AH=-216kJ/mol,生成物總能量〉反應物

總能量

B.101kPa時,2H2(g)+O2(g)=2H2O(1)AH=-571.6kJ/mol,H2的燃燒熱為571.6kJ

/mol

C.相同條件下,如果1mol氫原子所具有的能量為Ei,1mol氫分子的能量為E2,則

2EI>E2

D.H+(aq)+OH-(叫)=H2O(1);AH=-57.3kJ/mol,含1molNaOH的氫氧化鈉溶液

與含0.5molH2SO4的濃硫酸混合后放出57.3kJ的熱量

12.(2016北師大附中)下列說法或表示法正確的是()

A.燃燒熱AH一定小于零

B.等量的硫蒸氣和硫固體分別完全燃燒,后者放出熱量多

C.由C(石墨)-C(金剛石):AH=+1.9kJ/mol可知,金剛石比石墨穩(wěn)定

D.在101kPa時,2g也完全燃燒生成液態(tài)水,放出285.8kJ熱量,氫氣燃燒的熱化

學方程式表示為2H2(g)+O2(g)==2H2O(1)AH=+285.8kJ/mol

13.1g氫氣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生成氣態(tài)水,放出熱量120.9kJ,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其熱化學方程式:2H2(g)+O2(g)=2H2O(g)AH=+483.6kJmol1

B.氫氣的燃燒熱為241.8kJmoC1

C.1mol氏0(1)的能量大于1molH20(g)的能量

D.2molH2和1molO2的能量總和大于2mol丹0他)的能量

14.將VimLl.OmoLL-iHC1溶液和V2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后測量并記錄溶液溫度,

實驗結(jié)果如右圖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i+V2=50mL)。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做該實驗時環(huán)境溫度為22℃

B.該實驗表明化學能可能轉(zhuǎn)化為熱能

C.NaOH溶液的濃度約為LOmol/LL-i

D.該實驗表明有水生成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15.某反應的△H=+100kJ/mol,下列有關(guān)該反應的敘述正確的是

A.正反應活化能小于100kJ/mol

B.逆反應活化能一定小于100kJ/mol

C.正反應活化能不小于100kJ/mol

D.逆反應活化能比正反應活化能大于100kJ/mol

二、填空題

1.(2015四中同步)下列描述是否正確?(用“Y”或“x”填寫)

⑴已知H+(aq)+OH-(aq)=H2O(l)AH=-57.3kJ-mol"1,則H2sO4和Ba(OH)2反應的反

應熱△8=2x(—57.3).kJ.mori()

⑵燃料電池中將甲醇蒸氣轉(zhuǎn)化為氫氣的熱化學方程式是:CH30H(g)+l/2O2(g)==CO2(g)+

2H2(g)A//=-192.9kJ-mol_1,則CH30H的燃燒熱為192.9kJ-mo「()

1

(3)H2(g)的燃燒熱是285.8kJ-mol_,則2H2O(g)=2H2(g)+O2(g)A/7=+571.6kJ-mo「()

(4)已知C(s)的燃燒熱為akJ/mol,貝UC(s)+;Ch(g)=CO(g)AH=-flkJ/mol()

(5)因為2SO+O.建瞿?2SO,所以可燃物S燃燒的穩(wěn)定氧化物為SO()

22加熱33

(6)沼氣是一種清潔能源,并且屬于可再生能源()

(7)我國目前最主要的能源是煤炭,煤炭屬于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能源()

(8)H2是一種綠色能源,來源豐富()

2.(2016西城一模)2NH3(g)+3CL(g)=用(g)+6HCl(g)A//=-462kJ.moF1

已知:NT(、945kJ?moriONT,A、243kJ?mo「?、

N2(g)----------------a2N(g)Cl2(g)---------------->2Cl(g)

斷開1molH-N鍵與斷開1molH-Cl鍵所需能量相差約為kJ。

3.(2015人大附中)(1)中和熱測定的實驗中,用到的玻璃儀器有燒杯、溫度計、、

(2)量取反應物時,取50mL0.50molL-i的鹽酸,還需加入的試劑是(填序號)。

A.50mL0.50mol-L1NaOH溶液

B.50mL0.55mol-L1NaOH溶液

C.1.0gNaOH固體

(3)由甲、乙兩人組成的實驗小組,在同樣的實驗條件下,用同樣的實驗儀器和方法進

行兩組測定中和熱的實驗,實驗試劑及其用量如下表所示。

起始溫度終了溫度中和熱/

反應物

tirch/℃kJ-mol1

A.1.0mol/LHC1溶液50mL、

13.0NH\

1.1mol/LNaOH溶液50mL

B.1.0mol/LHC1溶液50mL、

13.0△H?

1.1mol/LNH3H2O溶液50mL

①甲在實驗之前預計AHI=A“2。他的根據(jù)是;乙在實驗之前預計AM大△為,

他的根據(jù)是。

②實驗測得的溫度是:A的起始溫度為13.0°C、終了溫度為19.8℃;B的起始溫度為

13.0℃、終了溫度為19.3℃。設充分反應后溶液的比熱容c=4.184J/(g「C),忽略實驗儀器

的比熱容及溶液體積的變化,則AHi=;△%=。(己知溶液密度均為1

g/cm3)

【參考答案與解析】

一、選擇題

1.A

【解析】金剛石燃燒熱是指Imol金剛石完全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反應放出的能量,D錯誤;

Imol金剛石中含有2moic-C,ImolCh含有l(wèi)molO=O,ImolCCh含有2moic=0,所以

348x2+498-2x=-395,x=794.5;A正確、B錯誤;因金剛石燃燒放熱,Imol金剛石和ImolCh

總能量一定比ImolCO2能量高,C錯誤。

2.D

3.D

【解析】反應是可逆反應,反應物不能完全轉(zhuǎn)化;利用蓋斯定律可得出1mol固態(tài)碘與1mol

氣態(tài)碘所含的能量相差35.96kJ;同一種物質(zhì)的能量在相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