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解析版)_第1頁
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解析版)_第2頁
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解析版)_第3頁
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解析版)_第4頁
2022-2023學年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qū)教科版六年級上冊期末考試科學試卷(解析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六年級(上)期末學業(yè)質量與學科素養(yǎng)評價

科學

2023.01

說明:

1.全卷共5頁,共有26小題??荚嚂r間40分鐘,滿分100分。

2.全卷所有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卷指定的位置上,在試卷上答題無效。

書寫要求:1.字體規(guī)范、美觀2.書面整潔、清晰

一、選擇題(本題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三個選項中,只有一

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

周末,小明看見爺爺看報紙上的字很辛苦,他想幫助爺爺解決這個問題。

1.小明需要幫爺爺選擇()工具來幫助爺爺看報紙上的字。

A.玻璃片B.放大鏡C.顯微鏡

【答案】B

【解析】

【詳解】放大鏡能把物體的圖像放大,顯現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細微之處,使我們獲得更多的信息。爺爺看

報紙上的小字需要用到放大鏡。

2.放大鏡側面的形狀與()最相似。

n

A.B.

【答案】c

【解析】

【詳解】放大鏡是中間厚、邊緣薄的透明鏡片,c符合題意。

3.小明想起在學校里制作組合凸透鏡可以放得更大,那么組合凸透鏡相當于顯微鏡的()o

A.目鏡B.物鏡C.目鏡與物鏡

【答案】C

【解析】

【詳解】顯微鏡是由一個透鏡或幾個透鏡的組合構成的一種光學儀器,是人類進入原子時代的標志。制作

簡易顯微鏡就是將兩個凸透鏡組合起來,可以把物體的圖像放得更大,其中位于上方的凸透鏡相當于顯微

鏡中的目鏡,位于下方的凸透鏡則相當于顯微鏡中的物鏡。

4.小明回想起在學校做洋蔥表皮細胞實驗的工程,他認為將標本染色是為了()o

A.美觀B.形成顏色,方便觀察C.給標本消毒

【答案】B

【解析】

【詳解】在“制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我們會用紗布來擦拭載玻片和蓋玻片;用鑲子來夾

取實驗材料;用碘酒來染色;用吸水紙來吸取多余的水分;用滴管來吸取液體。做洋蔥表皮細胞實驗時,

為了便于觀察,用碘酒染色。

5.小明在使用顯微鏡對光時,發(fā)現視野太暗,應該調節(jié)()。

A.調節(jié)旋鈕B.物鏡C.反光鏡

【答案】C

【解析】

【詳解】使用顯微鏡時,如發(fā)現視野過暗,應該調整或轉動反光鏡、遮光器。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

圓孔,叫光圈。每個光圈都可以對準通光孔,用來調節(jié)光線的強弱。反光鏡:可以轉動,使光線經過通光

孔反射上來。其兩面是不同的:光強時使用平面鏡,光弱時使用凹面鏡。因此在使用顯微鏡時,如發(fā)現視

野過暗,應選用遮光器上的大光圈和反光鏡的凹面鏡來調節(jié)光線。

他發(fā)現爺爺房間里有個地球儀,回想起了自己所學《地球運動》單元的知識了。

6.地球公轉的周期是()。

A.一天B.一個月C.一年

【答案】C

【解析】

【詳解】公轉就是地球圍繞著太陽轉動。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公轉的周期是一年。

7.他在學校做的傅科擺實驗是證明()的證據。

A.地球自轉B.地球公轉C.地球自轉與公轉

【答案】A

【解析】

【詳解】地球運動的形式多種多樣,其中自轉運動和公轉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自轉運動是圍繞地軸

的旋轉運動,運動方向是自西向東,自轉周期是一天,約24小時。產生的地理現象有晝夜交替、地方時

差異、太陽東升西落等;地球公轉運動產生了四季更替、晝夜長短變化、正午太陽高度變化等。傅科擺實

驗是法國物理學家傅科于1851年做了一次成功的擺動實驗,從而有力地證明了地球是在自轉,傅科擺由

此而得名。

8.地球公轉的意義是()=

A.晝夜變化B.四季的變化C.時區(qū)不同

【答案】B

【解析】

【詳解】地球繞著地軸不停地旋轉叫地球的自轉,自轉一周是一天;地球自轉的方向為自西向東,地球自

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是晝夜交替、日月星辰的東升西落和時間差異。地球繞著太陽不停地旋轉叫地球的公

轉,公轉一周是一年,地球公轉的方向是自西向東;地球公轉產生的地理現象有晝夜長短的變化、四季的

變化、太陽直射點的變化、地球上五帶的劃分等。

9.他發(fā)現爺爺房間的墻上有一顆不要的鐵釘,可以使用()取出鐵釘。

【答案】C

【解析】

【詳解】像撬棍這樣的簡單機械叫做杠桿,杠桿上有三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

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點;杠桿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他發(fā)現爺爺房間的墻上有

一顆不要的鐵釘,可以使用羊角錘取出鐵釘。C是正確選項。A是螺絲刀,B是扳手,AB不合適。

10.他發(fā)現爺爺的衣柜不平穩(wěn),想墊個木塊讓衣柜平穩(wěn),下面做法比較容易實現的是()。

A.n一一□B.門—_______0.c.n_匚

【答案】c

【解析】

【詳解】杠桿的用力點到支點的距離越大越省力。因此輕的物體距離支點遠,重的物體距離支點近,杠桿

才能保持平衡。分析選項中,只有c符合題意。

11.他看見桌面上有一把普通剪刀,它同時具有()的結構特點。

A.杠桿與輪軸B,杠桿與斜面C.輪軸與斜面

【答案】B

【解析】

【詳解】不同的簡單機械各有特點,讓它們優(yōu)勢組合,能夠設計出更多的產品。剪刀是杠桿和斜面兩種簡

單機械的組合,剪刀的連接軸是支點,手握的地方是動力點,剪刀口是阻力點。剪刀的刀刃是斜面的應

用。

12.他要幫爺爺做個卡紙圓盤來放小物件,選擇剪刀而不選擇刻刀的理由是()。

①用剪刀剪比用刻刀刻要靈活

②用剪刀剪比用刻刀刻要安全

③用剪刀剪比用刻刀刻要費時

A.①②B.①③C.②③

【答案】A

【解析】

【詳解】剪刀一是剪紙的主要工具。對于圓形的剪切,用剪刀剪比用刻刀刻要靈活、安全、便捷。方

法:首先用圓規(guī)畫出圓形,然后將紙按其中一個直徑對折,剪出一個半圓,打開形成一個圓。

13.他發(fā)現爺爺的門上的把手如下圖所示,它應該以()原理設計的。

A.斜面B.杠桿C.輪軸

【答案】C

【解析】

【詳解】有一個輪固定在可以轉動軸上的機械叫做輪軸。輪軸也是一種簡單機械,生活中常見的水龍

頭、門把手都應用了輪軸的原理,故C符合題意。

14.他發(fā)現爺爺桌面上有智能手機、耳機和計算器這三種工具,能傳播信息的工具是()。

A.智能手機B.耳機C.計算器

【答案】A

【解析】

【詳解】電腦、手機、電視機等是一種現代化的信息交流和傳播的工具。智能手機是人類當代普遍使用的

信息交流工具,智能手機的廣泛使用,為人與人之間信息交流提供更大的便利。分析選項中,能傳播信息

的工具是智能手機。故A符合題意。

房間的電視上正在直播我國火箭發(fā)射場景。

15.電視機是把()轉化成熱能和光能等的電器。

A.磁能B.光能C.電能

【答案】c

【解析】

【詳解】所有的用電器都是一個電能的轉化器,能夠把輸入的電能轉化成其他形式的能。電視機輸入的能

量是電能,輸出的能量是聲能、熱能、光能等。

16.火箭發(fā)射過程中是把()轉化為動能與熱能等。

A化學能B.核能C.電能

【答案】A

【解析】

【詳解】早期火箭發(fā)動機使用的推進劑為液氧和汽油,火箭發(fā)射過程中,推進劑的燃燒是汽油在純氧中燃

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燃燒過程中放出大量熱量。所以火箭發(fā)射過程中是把化學能轉化為動能與熱能等。

17.電視直播中他看見下圖的畫面,像翅膀一樣的設備,它們的用途是()。

A.像飛機的機翼一樣用于飛行

B.看起來更美觀

C.把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儲存起來

【答案】C

【解析】

【詳解】能量有太陽能、電能、光能、聲能、磁能、風能、機械能、化學能、水能、熱能等,不同能量間

可以相互轉換?!吧裰凼逄枴憋w船兩側各有兩個像翅膀一樣的設備,是太陽電池翼,空間站所需要的電

能,就是通過這兩個電池翼提供的,能夠把太陽能轉化成電能儲存起來。

18.電視畫面出現了下圖所示裝備,它是屬于工具中的()o

A斜面B.杠桿C.輪軸

【答案】C

【解析】

【詳解】像水龍頭這樣,輪子和軸固定在一起轉動的機械,叫做輪軸,在輪上用力帶動軸運動時省力;在

軸上用力帶動輪運動時費力。圖中的裝置利用了輪軸原理。

19.他告訴爺爺說:()能節(jié)約電能。

A.電視機不用時處于待機狀態(tài)

B.將室內空調溫度調低一些

C.使用電子高效節(jié)能燈

【答案】C

【解析】

【詳解】A、電視機處于待機時仍然要消耗電能,不是節(jié)約用電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B、將室內空調溫度調低一些,是浪費能源的表現,不是節(jié)約用電的措施,不符合題意;

C、電子高效節(jié)能燈將電能轉化為光能的效率更高,屬于節(jié)約用電的措施。符合題意。

20.他還告訴爺爺,()是比較清潔的能源。

A.石油B.煤C.太陽能

【答案】C

【解析】

【詳解】人們把煤、石油、天然氣等已被廣泛應用的能源叫做常規(guī)能源。目前尚未被人類大規(guī)模利用,而

有待于進一步研究、開發(fā)、合理利用的能源,叫做新能源。分析選項可知,太陽能是比較清潔的能源。

二、連線題(本題共2小題,21題連線題6分每線1分;22題作圖題6分,每空1分,共

12分。)

21.連線題。

生活的場景能量的轉化能量的轉化

插電后電風扇轉動電磁爐煮湯

發(fā)光的手電筒超聲波清洗眼鏡

生活的場景能量的轉化能量的轉化

【解析】

【詳解】能量有電能、熱能、光能、聲能等不同的形式。生活中能量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不同形式的能

量之間可以相互轉化。電飯煲煮飯是將電能轉化為熱能;通電的電燈是將電能轉化為光能、熱能;轉動的

風扇是將電能轉化為動能;電磁爐煮湯是將電能轉化為熱能;發(fā)光的手電筒是將電能轉化為光能、熱能;

超聲波清洗眼睛是將電能轉化為動能。

22.如圖1所示是一個杠桿裝置,請你在圖2中選取大石頭、小石頭、向上向下表示力的箭頭畫在圖1中

A、B所在合適位置處,以實現B處的石頭能夠撬動A處石頭,并在A、B處括號中填寫“用力點”或

“阻力點”。

圖1圖2

【答案】

【解析】

【詳解】像這種用來撬動重物的裝置叫作杠桿,它包括一個支點和一根能繞支點轉動的硬棒。杠桿上有三

個重要的位置:支撐著杠桿,使杠桿能圍繞著轉動的位置叫支點;在杠桿上用力的位置叫動力點;杠桿克

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點。圖1中,點A到支點的距離大于點B到支點的距離,屬于費力杠桿。想要實現B

處的石頭能夠撬動A處石頭,必須把大石頭放在B處,把小石頭放在A處,大石頭的點是用力點,力的

方向向下,小石頭接觸的點是阻力點,力的方向向上。

三、實驗探究題(本題共3小題,每空2分,共40分。)

23.小明看見爺爺養(yǎng)了很多金魚,他想知道魚缸里有什么微生物,于是他取了幾滴水進行觀察。

(1)制片過程:用(選填“勺子”或“滴管”)在魚缸中吸取水,然后在載玻片上滴1—2

滴水,用(選填“手”或“鑲子”)夾住蓋玻片正確蓋上,用(選填“吸水紙”

或“毛巾”)吸取多余的水,這樣標本制作完成。

(2)觀察過程:首先要調節(jié)顯微鏡的(選填“目鏡”或“反光鏡”),使其有一個

(選填“黑暗”或“明亮”)的光圈,然后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調焦旋鈕直至看到清晰的

圖像,一般用(選填“左”或“右”)眼觀察標本,并記錄。

(3)如果觀察到的微生物如圖所示,那這種微生物應該是(選填“鐘形蟲”或“草履

蟲”)o

(4)他發(fā)現目鏡上標有“20x”字樣、物鏡上標有“30x”字樣,那他觀察到的這微生物實際放大倍數是

___________倍。

【答案】①.滴管②.鎮(zhèn)子③.吸水紙④.反光鏡⑤.明亮⑥.左

⑦.草履蟲⑧.600

【解析】

【詳解】(1)在顯微鏡下觀察物體有一定的要求。物體必須制成玻片標本,才能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它的精

細結構。制片過程:用滴管在魚缸中吸取水,然后在載玻片上滴1—2滴水,用鏡子夾住蓋玻片正確蓋

上,用吸水紙吸取多余的水,這樣標本制作完成。

(2)使用顯微鏡的五個基本步驟是:取鏡、安放、對光、觀察、收鏡。觀察過程:首先要調節(jié)顯微鏡的

反光鏡,使其有一個明亮的光圈,然后將標本放在載物臺上,調焦旋鈕直至看到清晰的圖像。使用顯微鏡

時,不管是對光還是觀察,都要做到兩眼睜開,一般是用左眼觀察,用右眼看著來記錄所觀察到的物像。

(3)在顯微鏡下,發(fā)現了如圖所示的微小生物,這是草履蟲,它的樣子像草鞋故名草履蟲。

(4)顯微鏡的放大倍數是指目鏡與物鏡放大倍數的乘積,放大的是物像的長度或寬度。顯微鏡的物鏡上

標有“30X”,目鏡上標有“20X”,那么這個顯微鏡放大的倍數是600倍。

他發(fā)現爺爺桌面上的地球儀,然后他出一只手電簡來做一個實驗,來探究宇宙的知識,請看圖回答問題。

24.此實驗應該是一個(填寫:“模擬”或“對比”)實驗,手電筒的光(選填

“能”或“不能”)照亮整個地球儀。

25.在地球儀上的三點中,如果處于白天的是A和C,處于黑夜的是B,請你在地球儀上標出來,并在圖

中上方用“G”或”箭頭畫出地球自轉的方向。

26.地球的(填“自轉”或“公轉”)會影響四季變化。

【答案】24.①.模擬②.不能

G

【解析】

【24題詳解】

圖中用手電筒模擬太陽,地球儀模擬地球,屬于模擬實驗。手電筒的光只能照亮地球儀的一半。

[25題詳解】

圖中右半部分被照亮,屬于白天,左邊是黑夜。地球自轉的方向是逆時針。

【26題詳解】

地球自轉引起晝夜交替現象,四季變化是地球公轉引起的。

小明打算制作一輛蘿卜獨輪車,制作方法如下:

I.制作車輪,在蘿卜的中央打上一個小孔,把吸管剪成小段,然后塞到蘿卜中央的小孔里,在吸管里插入

一根稍微長一點的小棍子作為車軸。

II.用細線和竹棍,制作一個三角形的框架。

m.把車輪和車架組合起來,把軸固定緊,一輛獨輪車就做好了,如圖所示。

27.制作蘿卜獨輪車需要用到的材料有、吸管等。

28.制作時,用吸管來(填“增大”或“減小”)車輪和車軸之間的摩擦力。

29.在制作獨輪車模型的過程中,應用了以下()技術。

①三角形穩(wěn)定性②用吸管來減小車輪與車軸之間的摩擦力③竹棍連接的捆扎技術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

【答案】27.①.蘿卜②.小棍子③.細線28.減小29.C

【解析】

【27題詳解】

根據題目中的制作方法,用到的材料有蘿卜、小棍子、細線、吸管等。

[28題詳解】

制作時,用吸管來減小車輪和車軸之間的摩擦力,因此吸管內部比較光滑,摩擦力小。

[29題詳解】

在制作獨輪車模型的過程中,應用了①三角形的穩(wěn)定性②用吸管來減小車輪與車軸之間的摩擦力③竹棍

連接的捆扎技術。

四、綜合題(本題共1小題,共8分。)

30.如圖所示,桿秤是一種老式稱量物體質量工具。

(1)它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