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染色體變異_第1頁
2023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染色體變異_第2頁
2023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染色體變異_第3頁
2023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染色體變異_第4頁
2023年高考生物一輪復習:染色體變異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2課時染色體變異

【目標要求】1.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2.實驗:低溫誘導染色體加倍。

考點一染色體結構變異

1.類型

類型圖像聯(lián)會異常實例

(___u共缺失環(huán)

缺失1果蠅缺刻翅、貓叫綜合征

aJdef

(______Jo(Z=)ac

aabcdef

Gl_L漢)

重復a,cjlc「果蠅棒狀眼

aa1飛式重復環(huán)

(IIH---)

t1Jot)1,,J

CZD=O即Jg果蠅花斑眼、人類慢性粒細胞白

易位

C血病

(1Q

,ab

Gl_LIH------)果蠅卷翅、人類9號染色體長臂

倒位

baI

CU_X---)倒位可導致習慣性流產

【拓展總結】(1)染色體間的易位可分為單向易位和相互易位。前者指一條染色體的某一片段

轉移到了另一條染色體上,而后者則指兩條染色體間相互交換了片段,較為常見。請在框圖

中畫出下列兩種易位發(fā)生后在四分體時期的染色體聯(lián)會情況:

①單向易位

②相互易位(平衡易位)

(2)倒位染色體的細胞學鑒定

2.結果:染色體結構的改變,會使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數目或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導致性

狀的變異。

3.對生物體的影響:大多數染色體結構變異對生物體是丕利的,有的甚至會導致生物體死亡。

4.三種可遺傳變異的辨析

⑴關于“缺失或增加”

(2)“互換”的辨析

項目易位互換

圖解VVyy

位置發(fā)生于非同源染色體之間發(fā)生于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

區(qū)別原理染色體結構變異基因重組

觀察可在顯微鏡下觀察到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不到

考向染色體結構變異的類型和結果

1.在細胞分裂過程中出現(xiàn)了甲、乙、丙、丁4種變異類型,圖甲中的英文字母表示染色體片

段,圖丙中變異發(fā)生在四分體時期。下列有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圖示中的生物變異都是染色體變異

B.圖中所示的變異類型在減數分裂過程中均可能發(fā)生

C.如果圖乙為一個精原細胞,則它一定不能產生正常的配子

D.圖示中的變異類型都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

答案B

解析分析圖示可知,圖甲屬于染色體中“增加某一片段(c)”引起的變異,圖乙屬于“細胞

內個別染色體增加”引起的變異,圖丁屬于“染色體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條非同源染色體

上”引起的變異,而圖丙為減數分裂的四分體時期,同源染色體上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交

叉互換,屬于基因重組,不屬于染色體變異,A錯誤;若圖乙為一個精原細胞,在其減數分

裂過程中,可能會產生正常配子,C錯誤;染色體變異(如染色體結構改變、染色體數目增減

等)可以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圖丙所示的基因重組不能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到,D錯誤。

2.染色體部分缺失在育種方面也有重要作用,下圖是育種專家對棉花品種的培育過程,相關

敘述錯誤的是()

A.太空育種依據的原理主要是基因突變

B.粉紅棉S的出現(xiàn)是染色體缺失的結果

C.深紅棉S與白色棉N雜交產生深紅棉的概率是2

D.粉紅棉S自交產生白色棉N的概率為:

答案C

3.雞屬于ZW型性別決定的二倍體生物。下圖是雞的正常卵原細胞及幾種突變細胞的模式

圖(僅顯示2號染色體和性染色體)。以下分析錯誤的是()

A.正常卵原細胞可產生的雌配子類型有四種

B.突變細胞I發(fā)生了基因突變

c.突變細胞n所發(fā)生的變異能夠通過顯微鏡觀察到

D.突變細胞III中基因A和a的分離符合基因的分離定律

答案D

解析圖中正常雌性個體產生的雌配子類型有四種,即AZ、AW、aZ、aW,A正確;突變

細胞I中A基因突變成a基因,其形成可能是發(fā)生了基因突變,B正確;突變細胞H所發(fā)生

的變異為染色體結構變異,能夠通過顯微鏡直接觀察到,C正確;突變細胞III中發(fā)生了染色

體結構變異(易位),導致基因A和a不在一對同源染色體上,因此它們的分離不符合基因的

分離定律,D錯誤。

考點二染色體數目的變異

1.染色體數目變異的類型

⑴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

(2)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

2.染色體組

XY

(1)如圖中雄果蠅體細胞染色體中的一個染色體組可表示為:II、III、IV、X或II、III、IV、

Yo

(2)組成特點

①形態(tài)上: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tài)上各不相同。

②功能上:控制生物生長、發(fā)育、遺傳和變異的一組染色體,在功能上各不相同。

⑶染色體組數目的判定

①根據染色體形態(tài)判定:細胞內形態(tài)相同的染色體有幾條,則含有幾個染色體組。

②根據基因型判定:在細胞或生物體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狀的基因(包括同一字母的大、

小寫)出現(xiàn)幾次,則含有幾個染色體組。

3.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

項目單倍體二倍體多倍體

體細胞中染色體

數目與本物種配體細胞中含有兩個體細胞中含有三個或三個

概念

壬染色體數目相染色體組的個體以上染色體組的個體

同的個體

發(fā)育起點配子受精卵(通常是)受精卵(通常是)

植株特點①植株弱小;②高正??捎偾o稈粗壯;

度不育②葉片、果實和種子較大;

③營養(yǎng)物質含量豐富

體細胞染色體組數21223

三倍體和四倍體形

成過程

自然原因單性生殖正常的有性生殖外界環(huán)境條件劇變(如低溫)

形成

秋水仙素處理單倍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

原因人工誘導花藥離體培養(yǎng)

體幼苗或幼苗

幾乎全部的動物和香蕉(三倍體);馬鈴薯(四倍

舉例蜜蜂的雄蜂

過半數的高等植物體);八倍體小黑麥

辨析下圖中甲是某二倍體生物體細胞染色體組成模式圖,乙、丙、丁、戊是發(fā)生變異后的

不同個體的體細胞中的染色體組成模式圖,請據圖辨析屬于三體、三倍體、單體和單倍體的

分別是哪一個?

提示乙為單倍體,丙為單體,丁為三體,戊為三倍體。

源于P87"相關信息”

(1)被子植物中,約有33%的物種是多倍體。例如,普通小麥、棉、煙草、菊、水仙等都是多

倍體。

(2)秋水仙素(C22H25O6N)是從百合科植物秋水仙的種子和球莖中提取出來的一種植物堿。它是

白色或淡黃色的粉末或針狀結晶,有劇毒,使用時應當特別注意。

4.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1)實驗原理:低溫處理植物分生組織細胞,能夠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以致影響染色體被拉向

兩極,細胞不能分裂成兩個子細胞,于是,植物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

(2)實驗步驟

(3)實驗現(xiàn)象:視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體細胞,也有染色體數目發(fā)生改變的細胞。

考向一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的比較

4.下列關于單倍體、二倍體和多倍體的敘述,錯誤的是()

A.單倍體不一定含一個染色體組,含一個染色體組的個體是單倍體

B.多倍體植株常常是莖稈粗壯,果實和種子較大且都可用種子繁殖后代的個體

C.三倍體因減數分裂時出現(xiàn)聯(lián)會紊亂,故不能形成可育的配子

D.可采用秋水仙素處理萌發(fā)的種子或幼苗的方法人工誘導獲得多倍體

答案B

解析多倍體植株的莖稈粗壯,果實和種子較大,營養(yǎng)物質含量多,但含有奇數個染色體組

的多倍體,由于聯(lián)會紊亂,不能產生正常配子,故沒有種子,B錯誤。

5.二倍體植物甲(2"=18)和二倍體植物乙(2"=18)進行有性雜交,得到的Fi不育。若用秋水

仙素處理Fi幼苗的頂芽形成植物丙,丙開花后能自交獲得后代。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植物甲和乙都是二倍體生物,且體細胞中都含有18條染色體,所以它們屬于同一物種

B.若植物甲和乙雜交得到的受精卵,在發(fā)育初期來自植物甲的染色體全部丟失,而植物乙

的染色體全部保留,則繼續(xù)發(fā)育成的植株是單倍體

C.Fi幼苗形成植物丙發(fā)生的染色體變化,能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

D.秋水仙素通過促進著絲點分裂,使染色體數目加倍

答案B

解析由于植物甲、乙雜交的后代不育,即植物甲、乙存在生殖隔離,故植物甲、乙不屬于

同一物種,A錯誤;受精卵中包含來自植物甲的9條染色體和來自植物乙的9條染色體,若

來自植物甲的染色體全部丟失,則只剩下來自植物乙的9條染色體,含有植物乙物種配子染

色體數目的個體是單倍體,B正確;自然選擇決定生物進化的方向,C錯誤;秋水仙素通過

抑制紡錘體的形成,使染色體數目加倍,D錯誤。

考向二三體和單體的比較

6.某大豆突變株表現(xiàn)為黃葉,其基因組成為rr。為進行R/r基因的染色體定位,用該突變株

作父本,與不同的三體(2〃+1)綠葉純合子植株雜交,選擇Fi中的三體與黃葉植株雜交得F2,

下表為部分研究結果。以下敘述錯誤的是()

Fz表現(xiàn)型及數量

母體

黃葉綠葉

9三體21110

10三體115120

A.Fj中三體的概率是1/2

B.可用顯微觀察法初步鑒定三體

C.突變株基因r位于10號染色體上

D.三體綠葉純合子的基因型為RRR或RR

答案C

解析假設R/r基因位于某號染色體上,用該突變株(rr)作父本,與三體綠葉純合子(RRR)植

株雜交,F(xiàn)i為l/2Rr、l/2RRr,選擇Fi中的三體(RRr)與黃葉植株(rr)雜交得F2,F2為

Rr:Rrr:RRr:rr=2:2:1:1,即綠葉:黃葉=5:1。根據表格分析可知,由于該突變株

與9三體綠葉純合子植株雜交,F(xiàn)2中綠葉:黃葉七5:1,該突變株與10三體綠葉純合子植

株雜交,F(xiàn)2中綠葉:黃葉:1,所以R/r基因位于9號染色體上。根據分析可知,F(xiàn)i中三

體的概率是1/2,A正確;三體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可用顯微觀察法初步鑒定三體,B正確;

突變株基因r位于9號染色體上,C錯誤;若R/r基因位于與形成三體有關的染色體上,則

三體綠葉純合子的基因型為RRR,若R/r基因位于與形成三體無關的染色體上,則三體綠葉

純合子的基因型為RR,D正確。

7.蝗蟲的性別決定方式屬于XO型,O代表缺少一條性染色體,雄蝗蟲2〃=23,雌蝗蟲2〃

=24o控制體色褐色(A)和黑色(a)的基因位于常染色體上,控制復眼正常(B)和異常(b)的基因

位于X染色體上,且含基因b的精子致死。下列有關蝗蟲的敘述,正確的是()

A.蝗蟲的群體中,不會存在復眼異常的雌、雄個體

B.雜合復眼正常雌蝗蟲和復眼異常雄蝗蟲雜交,后代復眼正常和復眼異常個體的比例為1:1

C.薩頓通過觀察雄蝗蟲體細胞和精子的染色體數,提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

D.純合褐色復眼正常雌蝗蟲和黑色復眼異常雄蝗蟲雜交,后代雌雄個體都表現(xiàn)為褐色復眼

正常

答案B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雄蝗蟲染色體組成為22+XO,雌蝗蟲染色體組成為22+XX。控制復

眼正常(B)和異常(b)的基因位于X染色體上,且含基因b的精子致死,故群體中不會出現(xiàn)基

因型為XbXb的個體,但可以出現(xiàn)基因型為XX的雄性個體,A錯誤;雜合復眼正常雌蝗蟲

(XBxb)和復眼異常雄蝗蟲(XX)雜交,由于含基因b的精子致死,因此,XK產生的配子中只

有不含性染色體的配子能夠參與受精,故后代均為雄性,且復眼正常和復眼異常個體的比例

為1:1,B正確;薩頓通過用蝗蟲細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細胞的形成過程,并觀察體細

胞和精子、卵細胞中的染色體數量的關系,提出了基因在染色體上的假說,C錯誤;純合褐

色復眼正常雌蝗蟲(AAXBX13)和黑色復眼異常雄蝗蟲(aaX15。)雜交,雄蝗蟲產生的配子中,只

有aO配子能參與受精,因此后代只有基因型為AaXB。的雄性個體且都表現(xiàn)為褐色復眼正常,

D錯誤。

考向三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

8.下列有關“低溫誘導植物染色體數目的變化”的實驗條件和試劑使用的敘述中,不正確的

一組是()

①低溫:與“多倍體育種”中“秋水仙素”的作用機理相同

②酒精:與在''檢測生物組織中的糖類、脂肪和蛋白質”中的使用方法相同

③卡諾氏液:與“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的方式”中“NaOH溶液”的作用相同

④改良苯酚品紅染液:與“觀察根尖分生組織細胞的有絲分裂”中“醋酸洋紅液”的使用目

的相同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C

解析低溫和秋水仙素都可抑制紡錘體的形成,①正確;檢測生物組織中的脂肪的實驗中酒

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在低溫誘導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中,使用酒精的目的是沖洗殘留的

卡諾氏液及酒精與鹽酸混合用于解離根尖細胞,②錯誤;卡諾氏液用于固定細胞的形態(tài),在

探究酵母菌細胞呼吸方式實驗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氣中的C02,③錯誤;改良苯

酚品紅染液和醋酸洋紅液的使用目的都是將染色體著色,④正確。故選C。

9.用質量分數為2%的秋水仙素處理植物分生組織5?6h,能夠誘導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某生物小組為了探究用一定時間的低溫(如4℃)處理水培的洋蔥根尖是否也能誘導細胞內染

色體數目加倍進行了相關實驗設計。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本實驗的假設是用一定時間的低溫處理水培的洋蔥根尖能夠誘導細胞內染色體數目加倍

B.本實驗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和比較經過不同處理后根尖細胞內的染色體數目

C.本實驗需要制作根尖細胞的臨時裝片,制作步驟是解離一漂洗一染色一制片

D.本實驗可以看到一個細胞完整的染色體數目加倍的過程

答案D

解析由于在裝片制作過程中已經將細胞殺死,所以用顯微鏡觀察時看不到一個細胞完整的

染色體數目加倍的過程,故D錯誤。

重溫高考真題演練

1.(2021?廣東,16)人類(2^=46)14號與21號染色體二者的長臂在著絲點處融合形成14/21

平衡易位染色體,該染色體攜帶者具有正常的表現(xiàn)型,但在產生生殖細胞的過程中,其細胞

中形成復雜的聯(lián)會復合物(如圖)。在進行減數分裂時,若該聯(lián)會復合物的染色體遵循正常的

染色體行為規(guī)律(不考慮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下列關于平衡易位染色體

攜帶者的敘述,錯誤的是()

A.觀察平衡易位染色體也可選擇有絲分裂中期細胞

B.男性攜帶者的初級精母細胞含有45條染色體

C.女性攜帶者的卵子最多含24種形態(tài)不同的染色體

D.女性攜帶者的卵子可能有6種類型(只考慮圖中的3種染色體)

答案C

解析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是通過染色體易位形成,屬于染色體變異,可通過顯微鏡觀

察到,而有絲分裂中期染色體形態(tài)固定,故觀察平衡易位染色體也可選擇有絲分裂中期細胞,

A正確;由題干信息可知,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由14號和21號兩條染色體融合成一■條染

色體,故男性攜帶者的初級精母細胞含有45條染色體,B正確;由于形成14/21平衡易位染

色體,該女性初級卵母細胞中含有45條染色體,經過減數分裂該女性攜帶者的卵子最多含

23種形態(tài)不同的染色體,C錯誤;女性攜帶者的卵子可能有6種類型(只考慮圖中的3種染色

體)分別是:①含有14、21號染色體的正常卵細胞、②僅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的卵細

胞、③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和21號染色體的卵細胞、④僅含有14號染色體的卵細胞、

⑤含有14/21平衡易位染色體和14號染色體的卵細胞、⑥僅含有21號染色體的卵細胞,D

正確。

2.(2021?浙江1月選考,4)野生果蠅的復眼由正常眼變成棒眼和超棒眼,是由于某個染色體

中發(fā)生了如下圖所示變化,a、b、c表示該染色體中的不同片段。棒眼和超棒眼的變異類型

屬于染色體變異中的()

A.缺失B.重復C.易位D.倒位

答案B

3.(2020?全國H,4)關于高等植物細胞中染色體組的敘述,錯誤的是()

A.二倍體植物的配子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

B.每個染色體組中的染色體均為非同源染色體

C.每個染色體組中都含有常染色體和性染色體

D.每個染色體組中各染色體DNA的堿基序列不同

答案C

解析二倍體植物的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其配子中只含有一個染色體組,A項正確;

每個染色體組中的染色體的形態(tài)、大小等均不相同,都是非同源染色體,每條染色體DNA

的堿基序列均不同,B、D項正確;不含性染色體的生物,每個染色體組中都不含性染色體,

如豌豆、玉米等,C項錯誤。

4.(2020?天津,7)一個基因型為DdTt的精原細胞產生了四個精細胞,其基因與染色體的位

置關系見下圖。導致該結果最可能的原因是()

A.基因突變

B.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交叉互換

C.染色體變異

D.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

答案B

解析一個基因型為DdTt的精原細胞產生了四個精細胞,四個精細胞的基因型分別是DT、

Dt、dT、dt,說明在減數第一次分裂前期,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間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B項符合題意;若一個基因發(fā)生突變,則一個精原細胞產生的四個精細胞,有三種類型,A

項不符合題意;圖中沒有發(fā)生染色體變異,C項不符合題意;若不發(fā)生基因突變以及同源染

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的交叉互換,則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一個精原細胞產生的四個精細

胞,有兩種類型,D項不符合題意。

一、易錯辨析

1.DNA分子中發(fā)生三個堿基對的缺失導致染色體結構變異(X)

2.只有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的變化才屬于染色體變異(X)

3.體細胞中含有兩個染色體組的個體是二倍體(X)

4.單倍體體細胞中含有的染色體組數都是奇數(X)

5.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植株后得到的不一定是二倍體(V)

6.用秋水仙素處理單倍體植株后得到的一定是純合子(X)

二、填空默寫

1.(必修2P85)染色體變異的概念是生物體的體細胞或生殖細胞內染色體數目或結構的變化,

稱為染色體變異。

2.(必修2P86)染色體結構的變異,在普通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結果:染色體結構的改變,使

排列在染色體上的基因的數目或排列順序發(fā)生改變,從而導致性狀的改變。

3.(必修2P86)染色體數目的變異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細胞內個別染色體的增加或減少,另

一類是細胞內染色體數目以染色體組的形式成倍地增加或減少。

4.染色體組:是指細胞中的一組非同源染色體,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攜帶著控制生物

生長發(fā)育的全部遺傳信息。

5.Aaa產生配子的類型及比例Aa:a:A:aa=2:2:1:1。

課時精練

一、選擇題

1.研究表明,植物的染色體多倍化與環(huán)境密切相關。在北極地區(qū),多倍體的出現(xiàn)頻率隨著緯

度的增加而增加;在適應干旱脅迫時,基因組加倍已被證明會導致植物的蒸騰作用速率、水

分利用效率、光合作用速率、抗氧化反應等發(fā)生變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低溫可誘導多倍體的產生,作用機理是抑制有絲分裂中著絲點的分裂

B.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是同一物種,二者雜交后可獲得三倍體西瓜

C.染色體多倍化可能是植物應對極端干旱或寒冷環(huán)境的一種適應機制

D.染色體的多倍化不產生新的基因,不能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

答案C

解析低溫可誘導多倍體的產生,作用機理是抑制有絲分裂中紡錘體的形成,而不影響染色

體著絲點的分裂,A錯誤;二倍體西瓜和四倍體西瓜雜交后可得到三倍體西瓜,三倍體西瓜

是不可育的,因此二者不是同一物種,B錯誤;染色體的多倍化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是一

種可遺傳的變異,可以為生物的進化提供原材料,D錯誤。

2.下列關于染色體組的敘述,正確的是()

A.染色體組內不存在同源染色體

B.體細胞中的一半染色體是一個染色體組

C,配子中的全部染色體是一個染色體組

D.染色體組在減數分裂過程中消失

答案A

解析染色體組內的染色體在形態(tài)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不存在同源染色體,A正確;四倍體

生物的體細胞中的一半染色體是兩個染色體組,B錯誤;一般情況下,配子中的全部染色體

是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目的一半,但不一定是一個染色體組,C錯誤;染色體組在有絲分裂和

減數分裂過程中都不會消失,D錯誤。

3.果蠅的性別決定是XY型,性染色體數目異常會影響果蠅的性別特征甚至使果蠅死亡,如:

性染色體組成X0的個體為雄性,XXX、0Y的個體胚胎致死。果蠅紅眼和白眼分別由基因

R和r控制。某同學發(fā)現(xiàn)一只異常果蠅,該果蠅左半側表現(xiàn)為白眼雄性,右半側表現(xiàn)為紅眼

雌性。若產生該果蠅的受精卵染色體組成正常,且第一次分裂形成的兩個細胞核中只有一個

細胞核發(fā)生變異,則該受精卵的基因型及變異細胞核產生的原因可能是()

A.XRXr;含基因R的X染色體丟失

B.X^r;含基因r的X染色體丟失

C.XRXr;含基因r的X染色體結構變異

D.XRXR;含基因R的X染色體結構變異

答案A

解析由題干可知,白眼雄果蠅的基因型為X「Y或XP,紅眼雌性的基因型為xRx「或xRx\

因該異常果蠅左半側表現(xiàn)為白眼雄性,右半側表現(xiàn)為紅眼雌性,可推知該受精卵基因型為

XRXr,含基因R的X染色體丟失后左半側為Xr0的白眼雄性,A正確。

4.有一玉米植株,它的一條9號染色體有缺失,另一條9號染色體正常,該植株9號染色體

上決定糊粉層顏色的基因是雜合的,缺失的染色體帶有產生色素的顯性基因C,而正常的染

色體帶有無色隱性等位基因c,已知含有缺失染色體的花粉不能成活。如以這樣一株雜合子

玉米植株作為父本,以cc植株作為母本,在雜交后代中,有10%的有色子粒出現(xiàn)。對這一雜

交結果的解釋,理論上最合理的是()

A.發(fā)生了染色體易位

B.缺失染色體上的基因C突變?yōu)榛騝

C.非同源染色體之間自由組合的結果

D.同源染色體的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答案D

5.某動物(2”=16)性別決定方式為XY型,研究發(fā)現(xiàn)其體內兩條X染色體有時可融合成一條

X染色體,稱為并連X(記作“XAX”),其形成過程如圖所示。一只含有并連X的雌性個體

(XAXY)和一只正常雄性個體雜交,子代的基因型與親代完全相同。子代連續(xù)交配也是如此,

因而稱為并連X保持系。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該并連X雌性個體在減數分裂時可形成8個四分體

B.該并連X雌性個體體內細胞中染色體組數是1或2或4

C.在并連X保持系中,親本雄性個體的X染色體傳向子代雌性個體

D.利用該保持系,可“監(jiān)控”雄性個體X染色體上的新發(fā)突變

答案C

6.貓叫綜合征是5號染色體短臂斷裂缺失所致?,F(xiàn)有某表現(xiàn)型正常的女性個體,其斷裂的5

號染色體片段與8號染色體連接,減數分裂過程中兩對染色體發(fā)生如下圖所示的現(xiàn)象,據圖

分析,下列相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個體的變異一般不會導致基因數量減少

B.圖中所示的四條染色體發(fā)生了異常聯(lián)會

C.若染色體隨機兩兩分離(不考慮交叉互換),該個體可能產生4種卵細胞

D.若該個體與正常男性婚配,妊娠期間應盡早對胎兒進行染色體篩查

答案C

7.(2022?湖南師大附中高三月考)在人體細胞的細胞核中,除一條X染色體外,其余的X染

色體常濃縮成染色較深的染色質塊,通常位于間期細胞的核膜邊緣,稱為巴氏小體。下列分

析錯誤的是()

A.取女性的少許口腔黏膜細胞染色制片后,即可用顯微鏡觀察到巴氏小體

B.巴氏小體的形成是一種染色體結構變異

C.可采用觀察巴氏小體的方法進行性別鑒定

D.男性的體細胞核中出現(xiàn)巴氏小體,說明發(fā)生了染色體數目變異

答案B

解析由于巴氏小體染色較深,所以可以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且可采用觀察巴氏小體的方法

來鑒定性別,A、C正確;巴氏小體只是染色體形態(tài)改變,并無結構變化,B錯誤;正常男

性體內本來沒有巴氏小體,如果出現(xiàn),說明X染色體增加了一條,即出現(xiàn)了染色體數目變異,

D正確。

8.生物體染色體上的等位基因部位可以進行配對聯(lián)會,非等位基因部位不能配對。某二倍體

生物細胞中分別出現(xiàn)如圖①至圖④系列狀況,則對圖的解釋正確的是()

A.①為基因突變,②為倒位

B.③可能是重復,④為染色體組加倍

C.①為易位,③可能是缺失

D.②為基因突變,④為染色體結構變異

答案C

解析圖①發(fā)生了染色體片段的改變,且改變的片段不屬于同源染色體的部分,因此屬于染

色體結構變異中的易位;圖②染色體的某一片段發(fā)生了倒位,屬于染色體結構變異;圖③在

同源染色體配對時出現(xiàn)“環(huán)”,可能是缺失或者重復;圖④細胞中有一對同源染色體多了一

條,屬于染色體數目變異。

9.二倍體水稻有時會出現(xiàn)6號單體植株(2〃-1),該植株比正常植株少一條6號染色體。下

表為利用6號單體植株進行雜交實驗的結果,相關分析正確的是()

雜交親本實驗結果

6號單體(早)X正常二倍體(3)子代中6號單體占20%,正常二倍體占80%

6號單體(3)X正常二倍體(早)子代中6號單體占5%,正常二倍體占95%

A.n-1型配子的活性較低,且雌配子的活性比雄配子還低

B.6號單體植株可由二倍體水稻經花藥離體培養(yǎng)發(fā)育而來

C.6號單體植株體內的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一般有4種可能

D.6號單體植株的親本在減數分裂中某對同源染色體沒有分離

答案C

解析分析題表可知,6號單體作父本時,子代中6號單體占5%,小于6號單體作母本時的

子代6號單體占比(20%),〃一1型雄配子活性低于w-1型雌配子,A錯誤;該單體植株就比

正常植株缺少一條6號染色體,是由受精卵發(fā)育而來,仍屬于二倍體,B錯誤;6號單體植

株體內的細胞中染色體數目一般有2〃一1、4〃一2、八”一1四種可能,C正確。

10.低溫誘導植物(洋蔥根尖)染色體數目變化的實驗,以下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在低倍鏡視野中既有正常的二倍體細胞,也有染色體數目發(fā)生改變的細胞

B.洋蔥根尖在冰箱的低溫室內誘導36h,可抑制細胞分裂中染色體的著絲點分裂

C.用卡諾氏液固定細胞的形態(tài),用甲基綠染液對染色體染色

D.低溫處理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作用的時期是細胞有絲分裂中期

答案A

解析低溫能抑制細胞有絲分裂前期紡錘體的形成,使細胞染色體數目加倍,大多數細胞處

于間期,因此多數細胞染色體數目未加倍,少數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加倍,所以在低倍鏡視野

中既有正常的二倍體細胞,也有染色體數目加倍的細胞,A項正確、D項錯誤;低溫能夠抑

制紡錘體的形成,但不影響著絲點分裂,B項錯誤;染色體的染色使用的是龍膽紫溶液或醋

酸洋紅液等堿性染料,C項錯誤。

11.由于細胞中一條14號和一條21號染色體連接形成一條異常染色體,不含重要基因的短

片段在細胞分裂中丟失(如圖甲),導致某女子的14號和21號染色體在減數分裂時發(fā)生異常

聯(lián)會(如圖乙)。配對的三條染色體中,任意配對的兩條染色體分離時,另一條染色體隨機移

向細胞任意一極,下列判斷不正確的是()

A.該女子體細胞中只有45條染色體但表現(xiàn)型可能正常

B.該變異類型屬于染色體變異

C.不考慮其他染色體和同源染色體非姐妹染色單體之間的互換,理論上該女子可產生6種

不同的配子

D.該女子與正常男子婚配沒有生育21三體綜合征患兒的風險

答案D

解析由圖甲可知,一條14號染色體和一條21號染色體相互連接時,不含重要基因的短片

段在細胞分裂中丟失,從而使染色體數目減少,故該女子體細胞中染色體數為45條,但表現(xiàn)

型可能正常,A正確;減數分裂時同源染色體發(fā)生分離,非同源染色體自由組合,應該產生

僅具有異常染色體、同時具有14號和21號染色體、同時具有異常染色體和14號染色體、僅

具有21號染色體、同時具有異常染色體和21號染色體、僅具有14號染色體共6種生殖細胞,

C正確。

12.某精原細胞中m、n為一對同源染色體,其中m為正常染色體。該對同源染色體聯(lián)會后

發(fā)生的特殊過程如圖所示,其中A?E表示染色體片段,染色體橋在減數第一次分裂時隨機

斷裂。后續(xù)的分裂過程正常進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該精原細胞形成的配子中存在染色體結構變異和數目變異

B.該精原細胞形成染色體正常的配子占1/4

C.圖中所示過程發(fā)生在次級精母細胞中

D.形成該精原細胞的分裂過程中發(fā)生了交叉互換

答案B

二、非選擇題

13.水稻(2”=24)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水稻的栽培起源于中國。某些水稻品種存在

著彩色基因,我國水稻育種專家采用傳統(tǒng)育種方式與花藥培養(yǎng)等技術手段相結合,選育出目

標性狀穩(wěn)定的彩色水稻新品種。彩色水稻的葉色和穗色,除了野生型綠葉和綠穗以外,還具

有其他顏色。種植過程施用生物農藥和綠色肥料,除能觀賞外,產出的稻米還可以食用,具

有很高的研究和利用價值。讓兩種純合的彩色水稻雜交得Fi,F(xiàn)i自交得F2,F2植株的表現(xiàn)型

及數量如表所示?;卮鹣铝袉栴}:

表現(xiàn)型綠葉綠穗綠葉白穗黃葉綠穗

株數2218019

⑴兩對相對性狀中的顯性性狀分別是=控制葉色和控制穗色的基因之間

(填“遵循”或“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判斷的依據是

(2)F2植株中綠葉的基因型有種。

(3)科研人員在研究中獲得了紫穗植株突變體,已知紫穗性狀由一對隱性突變的等位基因控

制。研究人員利用相關技術,對彩色水稻的穗色進行基因定位。

①單體(2〃-1)可用于對基因的染色體定位。以野生型綠穗植株為材料,人工構建水稻的單體

系(綠穗)中應有種單體。將紫穗突變體與該水稻單體系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