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學影像科醫(yī)師晉升副主任醫(yī)師高職稱病例分析專題報告(多種CT后處理技術診斷聽骨鏈斷裂并砧骨移位?。第1頁
醫(yī)學影像科醫(yī)師晉升副主任醫(yī)師高職稱病例分析專題報告(多種CT后處理技術診斷聽骨鏈斷裂并砧骨移位病)_第2頁
醫(yī)學影像科醫(yī)師晉升副主任醫(yī)師高職稱病例分析專題報告(多種CT后處理技術診斷聽骨鏈斷裂并砧骨移位?。第3頁
醫(yī)學影像科醫(yī)師晉升副主任醫(yī)師高職稱病例分析專題報告(多種CT后處理技術診斷聽骨鏈斷裂并砧骨移位?。第4頁
醫(yī)學影像科醫(yī)師晉升副主任醫(yī)師高職稱病例分析專題報告(多種CT后處理技術診斷聽骨鏈斷裂并砧骨移位?。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醫(yī)學影像科醫(yī)師晉升副主任醫(yī)師高職稱病例分析專題報告多種CT后處理技術診斷聽骨鏈斷裂并砧骨移位病例報告患者,女,16歲,因騎電動車與貨車相撞致頭部及左耳外傷就診,患者呈昏迷狀態(tài),外傷初期左外耳道有鮮血流出。于外傷后第19天因欲明確耳部損傷情況行顳骨CT檢查。應用GE64層螺旋CT掃描機行顳骨CT掃描,骨重建算法,窗寬窗位分別設置為4000Hu;700Hu,層厚0.625mm,重疊0.3mm,分別以兩側中耳為中心,F(xiàn)OV設置為240px行靶重建,并對兩側聽骨鏈分別行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積再現(xiàn)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顯示左側顳骨存在縱行骨折,左外耳道及中耳鼓室、乳突竇、乳突小房等處可見積血(圖1、2)。圖1、2

左側顳骨軸位MPR圖像,顯示外耳道、鼓室、乳突竇及乳突小房密度增高,并可見部分液平面。也可顯示顳骨的縱行骨折線容積再現(xiàn)重建(VRT)顯示左側錘骨頭、頸與錘骨柄間夾角較正常變小,呈現(xiàn)一較小的鈍角夾角,砧、鐙骨大致保持原有形態(tài),左側聽骨鏈間均失去正常對位關系,錘骨與砧骨、砧骨與鐙骨分離(圖3、4)。圖3

應用較窄的閾值,僅顯示錘骨及砧骨,其邊緣較清晰,錘骨頭、頸與錘骨柄間夾角變小,呈較小的鈍角夾角,錘砧關節(jié)脫位,二者相距較遠距離。圖4

應用較寬的閾值,錘骨及砧骨邊緣較模糊,鐙骨呈馬蹄形,鄰近錘骨柄,但與砧骨相距較遠,清晰顯示錘砧關節(jié)及砧鐙關節(jié)脫位最大密度投影(MIP)除可顯示聽骨鏈脫位外,還可觀察到諸聽小骨在鼓室及乳突竇的位置,左側錘骨在鼓室內,但向內下移位,特別是錘骨頭、錘骨頸內移,與錘骨柄間夾角變?。徽韫敲撾x原位置,明顯向外上移位至乳突竇內,且伴有砧骨長腳由原有的向內下走行改為尖端指向外側;左側鐙骨保持原有形態(tài)和位置,未見異常表現(xiàn)(圖5~9)。圖5

顯示左側錘骨頭及頸位于鼓室內,但位置內移。圖6

顯示錘骨頸與錘骨柄間骨折,二者間夾角變小。

圖7

顯示砧骨脫離鼓室達乳突竇內,并且砧骨長腳尖端指向外側。圖8~9

分別為左、右側顳骨冠狀位MIP圖像,兩側對比,顯示左側錘骨向內下移位VRT及MIP顯示右側錘、砧、鐙骨形態(tài)未見異常改變,邊緣光滑清晰,右側錘骨頭、頸與錘骨柄間基本呈一接近平角的鈍角,錘砧關節(jié)及砧鐙關節(jié)間連接正常(圖10~13)。圖10

顯示錘骨的正常形態(tài),錘骨頭、頸與錘骨柄間呈一接近平角的鈍角夾角,并可見砧鐙關節(jié)呈“L”型。圖11

顯示錘砧關節(jié)呈半融合的狀態(tài),砧骨呈“雙尖牙”,砧鐙關節(jié)仍呈“L”型。圖12

清晰顯示正常的錘砧關節(jié)。圖13

顯示正常的砧鐙關節(jié),并可顯示錘骨柄與砧骨長腳基本呈平行狀態(tài)討論顳骨外傷在臨床上很常見,隨著多層螺旋CT的廣泛應用,對顳骨外傷的診斷越來越精準,顳骨骨折可分為三種類型:(1)縱行骨折:最常見,骨折線平行于顳骨長軸,常由顳頂部鈍傷引起。(2)橫行骨折:骨折線與顳骨長軸垂直,常由顳枕部鈍傷引起。(3)斜行骨折:即骨折線與顳骨長軸成角。本例既存在顳骨的縱行骨折,也存在橫行骨折,縱行骨折是導致聽骨鏈中斷的最常見的骨折類型,而聽骨鏈損傷中最常見的是脫位,錘砧關節(jié)、砧鐙關節(jié)脫位多由砧骨移位引起,因為錘骨及鐙骨有較堅韌的固定結構,而砧骨的韌帶較脆弱,無穩(wěn)定的附著點,主要靠錘砧關節(jié)來固定,受暴力時易脫位。本例中縱行骨折線穿越鼓室,引起聽骨鏈骨折、斷裂脫位及移位,聽骨鏈受損情況非常嚴重,不僅有錘骨頸、柄交界區(qū)的骨折成角及錘骨頭、頸的內移,還有砧骨自鼓室脫出,向上向外達乳突竇,這在臨床上很少見。砧骨的長腳由正常的斜向內下改為尖端指向外側,考慮砧骨脫位后還有轉位的表現(xiàn),鐙骨仍然保持原有的位置和形態(tài),因此也形成了錘砧關節(jié)和砧鐙關節(jié)完全脫位的征象。本例聯(lián)合應用多種CT后處理技術評估聽骨鏈損傷情況,先通過原始圖像找到各個聽小骨的位置,再在工作站進行VRT重建,因為該患者為傷后第19天,鼓室及乳突竇尚可見積液或積血,聽小骨周圍欠清晰,調整到較窄閾值可清晰的觀察到錘骨及砧骨的情況,錘骨頭、頸與錘骨柄間夾角變小,砧骨形態(tài)未見異常,錘砧骨間失去正常對位關系,顯示為脫位并移位,正常情況下鐙骨因密度較低,重建僅顯示為圓柱狀或水滴狀很難顯示鐙骨前后腳,而本例中鐙骨前后腳在放寬閾值后可見顯示,呈馬蹄型,考慮為鐙骨長期浸泡在鼓室積液或積血內,引起鐙骨骨質增生硬化或周圍鈣質沉積所致。因此,VRT的優(yōu)勢在于對聽小骨的大體形態(tài)及其對位關系的觀察。MIP重組后圖像為二維圖像,常用于顯示密度相對較高的組織結構,聽小骨位于鼓室內,呈相對較高密度,因此MIP對于聽小骨的顯示有其一定的優(yōu)勢。即不失真又可觀察到聽小骨在顳骨內的位置,對于正常聽小骨的顯示及錘砧關節(jié)、砧鐙關節(jié)的顯示真實且清晰,并可直觀觀察到聽小骨脫位及移位、轉位的情況并顳骨骨折的走行方向,對于顳骨骨折及鼓室、乳突積血亦顯示清晰。多方位MPR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