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與安全用電_第1頁
供電與安全用電_第2頁
供電與安全用電_第3頁
供電與安全用電_第4頁
供電與安全用電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0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供電與安全用電第一頁,共25頁。電力水力發(fā)電火力發(fā)電風力發(fā)電潮汐發(fā)電地熱發(fā)電光伏發(fā)電核能發(fā)電燃料電池2第二頁,共25頁。

5.1

供電電壓發(fā)電配電輸電用電變電3第三頁,共25頁。額定電壓分類第一類:額定電壓為100V以下,主要用于安全照明、蓄電池及直流電。第二類:額定電壓大于100V、小于1000V,主要用于電力及照明設備。第三類:額定電壓在1000V以上、主要用于發(fā)電機、輸電線路、變壓器及用電器。4第四頁,共25頁。5.2

供電質量1、一級負荷:指中斷供電將造成人員傷亡,重大影響和經(jīng)濟損失的。2、二級負荷:指中斷供電將造成較大影響和經(jīng)濟損失的。3、三級負荷:指民用電。5第五頁,共25頁。5.3安全用電5.3.1

人體觸電的種類觸電:當人體觸及帶電體承受過高的電壓而導致死亡或局部受傷的現(xiàn)象。電傷:由于電流的熱效應、化學效應、機械效應以及在電流的作用下使熔化或蒸發(fā)的金屬微粒等侵入人體皮膚,使皮膚局部發(fā)紅、起泡、燒焦或組織破壞,嚴重時也可危及人命。電擊:指電流觸及人體而使內(nèi)部器官受到損害,它是最危險的觸電事故。我們把人體觸電后最大的擺脫電流,稱為安全電流。我國規(guī)定安全電流為30mA·s,安全電壓為36V,6第六頁,共25頁。5.3觸電方式

1、單相觸電

在人體與大地之間互不絕緣情況下,人體的某一部位觸及到三相電源線中的任意一根導線,電流從帶電導線經(jīng)過人體流入大地而造成的觸電傷害。單相觸電又可分為中性線接地和中性線不接地兩種情況。(a)中性點接地系統(tǒng)的單相觸電;(b)中性點不接地系統(tǒng)的單相觸電7第七頁,共25頁。2、兩相觸電

兩相觸電,也叫相間觸電,這是指在人體與大地絕緣的情況下,同時接觸到兩根不同的相線,或者人體同時觸及到電氣設備的兩個不同相的帶電部位時,電流由一根相線經(jīng)過人體到另一根相線,形成閉合回路,如圖所示。兩相觸電比單相觸電更危險,因為此時加在人體上的是線電壓8第八頁,共25頁。3、跨步電壓觸電當電氣設備的絕緣損壞或線路的一相斷線落地時,落地點的電位就是導線的電位,電流就會從落地點(或絕緣損壞處)流入地中。離落地點越遠,電位越低。根據(jù)實際測量,在離導線落地點20m以外的地方,由于入地電流非常小,地面的電位近似等于零。如果有人走近導線落地點附近,由于人的兩腳電位不同,則在兩腳之間出現(xiàn)電位差,這個電位差叫作跨步電壓。離電流入地點越近,則跨步電壓越大;離電流入地點越遠,則跨步電壓越小;在20m以外,跨步電壓很小,可以看作為零。跨步電壓觸電情況,如圖所示。當發(fā)現(xiàn)跨步電壓威脅時應趕快把雙腳并在一起,或趕快用一條腿跳著離開危險區(qū),否則,因觸電時間長,也會導致觸電死亡9第九頁,共25頁。5.3.3

觸電保護措施

電氣設備在使用中,若設備絕緣損壞或擊穿而造成外殼帶電,人體觸及外殼時有觸電的可能。為此,電氣設備必須與大地進行可靠的電氣連接,即接地保護,使人體免受觸電的危害。接地可分為工作接地、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工作接地是指電氣設備(如變壓器中性點)為保證其正常工作而進行的接地;保護接地是指為保證人身安全,防止人體接觸設備外露部分而觸電的一種接地形式。在中性點不接地系統(tǒng)中,設備外露部分(金屬外殼或金屬構架),必須與大地進行可靠電氣連接,即保護接地。

10第十頁,共25頁。1、保護接地的原理

在中性點不接地系統(tǒng)中,設備外殼不接地且意外帶電,外殼與大地間存在電壓,人體觸及外殼,人體將有電容電流流過,如圖(a)所示。如果將外殼接地,人體與接地體相當于電阻并聯(lián),流過每一通路的電流值將與其電阻的大小成反比。人體電阻通常為600~1000Ω,接地電阻通常小于4Ω,流過人體的電流很小,這樣就完全能保證人體的安全,如圖(b)所示。11第十一頁,共25頁。2、保護接零的概念及原理

保護接零是指在電源中性點接地的系統(tǒng)中,將設備需要接地的外露部分與電源中性線直接連接,相當于設備外露部分與大地進行了電氣連接。當設備正常工作時,外露部分不帶電,人體觸及外殼相當于觸及零線,無危險,如圖所示。采用保護接零時,應注意不宜將保護接地和保護接零混用,而且中性點工作接地必須可靠。12第十二頁,共25頁。3、漏電保護裝置漏電保護器,簡稱漏電開關,又叫漏電斷路器,主要是用來在設備發(fā)生漏電故障時以及對有致命危險的人身觸電保護,具有過載和短路保護功能,可用來保護線路或電動機的過載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況下作為線路的不頻繁轉換啟動之用。一般可分為漏電保護繼電器、漏電保護開關和漏電保護插座三種。13第十三頁,共25頁。1、檢測元件:檢測元件可以說是一個零序電流互感器。2、中間環(huán)節(jié):中間環(huán)節(jié)通常包括放大器、比較器、脫扣器。3、執(zhí)行機構。4、試驗裝置14第十四頁,共25頁。5.3.4觸電急救1.切斷電源2.使遇難者脫離電源3.通知醫(yī)院或醫(yī)生4.確定傷情,進行復蘇工作(1)燒傷檢查(2)出血檢查(3)呼吸及心臟檢查(4)人工呼吸方法(5)心臟按摩方法(6)當觸電者既無心跳又無呼吸時,可以采用人工呼吸 法與心臟按摩法進行急救15第十五頁,共25頁。人工呼吸方法人工呼吸方法16第十六頁,共25頁。

5.4

電器防雷、防火和防爆17第十七頁,共25頁。5.4.1

電器防雷雷電的種類較多,按危害方式分為直擊雷、感應雷和雷電侵入波,按形狀分為線形、片形和球形三種。2.防雷措施:建筑物防雷措施各類建筑物防雷措施應采取防直擊雷和防雷電波侵入的措施。建筑物可利用基礎內(nèi)鋼筋網(wǎng)作為接地體;可利用外緣柱內(nèi)外側兩根主筋作為防雷引下線;應將45m以上外墻上的欄桿、門窗等較大的金屬物與防雷裝置連接以防側擊雷;建筑物上面可裝設避雷針、避雷帶、避雷網(wǎng)。

18第十八頁,共25頁。5.4.2

電器防火、防爆和防靜電電氣火災與爆炸的原因很多,設備缺陷、安裝不當?shù)仁侵匾?,電流產(chǎn)生的熱量和電路產(chǎn)生的火花或電弧是直接原因。本節(jié)主要介紹防火防爆安全要求。19第十九頁,共25頁。一、防火安全要求1.電氣火災直接原因

(1)電氣設備過熱,包括以下幾種情況:

①短路:發(fā)生短路時,線路中的電流增加為正常時幾倍甚至幾十倍,而產(chǎn)生的熱量又和電流的平方成正比,使得溫度急劇上升,大大超過允許范圍。

②過載:造成過載的原因主要有:一是設計時選用線路或設備不合理,以至在額定負載下產(chǎn)生過熱;二是使用不合理,即線路或設備的負載超過額定值,或者連續(xù)使用時間過長,超過線路或設備的設計能力,由此造成過熱。

③接觸不良。

④鐵芯發(fā)熱:變壓器、電動機等設備的鐵芯,如鐵芯絕緣損壞或承受長時間過電壓,渦流損耗和磁滯損耗將增加而使設備過熱。

⑤散熱不良:(2)電火花或電弧

電火花是電極間的擊穿放電,電火花能引起可燃物燃燒,構成危險的火源。20第二十頁,共25頁。2.電氣防火安全要求

電氣防火安全要求主要為克服電氣設備過熱和電路引起的火花或電弧而采取的措施。

(1)電氣設備

電氣設備的額定功率要大于負載的功率;

電線的截面積允許電流要大于負載電流;

電氣設備的絕緣要符合安全要求;

電氣設備的安裝要符合一定的安全距離;

不可卸的接頭及活動觸頭都要接觸良好;

要加強電氣設備的平時維護保修工作。

21第二十一頁,共25頁。二、防爆安全要求(1)防爆電氣設備的選:在爆炸危險環(huán)境,應盡量少用或不用攜帶式電氣設備,應盡量少安裝插銷座。

(2)防爆電氣線路的安裝:在爆炸危險環(huán)境和火災危險環(huán)境,電氣線路的安裝位置、敷設方式、導線材質、連接方法等均應與區(qū)域危險等級相適應。

(3)防爆安全技術

①消除或減少爆炸性混合物.②隔離.③消除引燃

④接地措施

22第二十二頁,共25頁。三、防靜電安全要求與流電相比,靜電是相對靜止的電荷。靜電現(xiàn)象是一種常見的帶電現(xiàn)象,如雷電、電容器殘留電荷、摩擦帶電等。靜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以下主要介紹靜電的危害及防靜電要求。1.靜電的危害

靜電的危害方式有爆炸和火災、電擊、妨礙生產(chǎn)。2.防靜電安全要求

消除靜電危害的措施大致有接地法、泄漏法、中和法和工藝控制法。23第二十三頁,共25頁。5.5

節(jié)約用電在滿足生產(chǎn)、生活必需的用電條件下,減少電能的消耗,提高用戶的電能利用率和減少供電網(wǎng)絡的電能損耗。節(jié)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