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念奴嬌-過洞庭》對比閱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1頁
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念奴嬌-過洞庭》對比閱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2頁
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念奴嬌-過洞庭》對比閱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3頁
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念奴嬌-過洞庭》對比閱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4頁
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念奴嬌-過洞庭》對比閱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古詩詞誦讀《登岳陽樓》《念奴嬌-過洞庭》對比閱讀公開課一等獎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必修下冊超拔生命,抒寫詩意

——《登岳陽樓》《念奴嬌·過洞庭》對比閱讀

【教材分析】

《登岳陽樓》與《念奴嬌·過洞庭》是統(tǒng)編教材必修下古詩詞誦讀單元的兩首古典詩詞,都是寫景抒情的名篇佳作,詩詞所蘊含的生命哲理和情感色彩都值得再三品味、涵詠

鑒賞。本設計是大單元“生命的詩意"主題下的“詩詞漫溯,展現(xiàn)古典情韻”部分,屬于

“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

【學情分析】

高一的學生對古典詩詞誦讀有一定的語言基礎,但是,因為作者所生活的年代相當久

遠,他們個人的生命遭際比較復雜,而學生的生活閱歷尚淺,這就讓學生對詩詞所表現(xiàn)的

生命感悟缺少相應的共情基礎,對詩詞所展現(xiàn)的藝術性不易從專業(yè)的角度評析鑒賞。所以,學生課前查閱資料,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在此基礎上,教師課上再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入地品讀文本,體悟意境,提升對生命的感悟。

【學習目標】

1.把握景物特征,體會情景交融的抒情藝術。

2.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培養(yǎng)對生命的熱愛。

3.提高閱讀鑒賞水平,領略多彩的詩詞風格。

[教學重難點]詩詞所蘊含的生命哲理和情感色彩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主題導入

[引語設計]

有人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話提醒我們,生活不僅僅是日

常的繁瑣和壓力,它更應該有對美好未來的追求,對夢想和遠方的憧憬。今天我們來學習

杜甫的詩《登岳陽樓》和張孝祥的詞《念奴嬌·過洞庭》,看古人面對動蕩的時局,不公

的命運,如何超越自我,用美麗的語言,抒寫出生命的詩意。

[明確學習目標]

1.把握景物特征,體會情景交融的抒情藝術。

2.理解作者的高尚情操,培養(yǎng)對生命的熱愛。

3.提高閱讀鑒賞水平,領略多彩的詩詞風格。

二、研習作品

任務一:了解作者的人生經歷

1、杜甫因安史之亂流寓成都,后漂泊轉徙于江湖間。

唐代宗大歷三年(768),歲暮登臨岳陽樓。此時的詩人已經58歲,年老體衰,患有肺病及風痹癥,左臂偏枯,右耳已聾,貧病交加,凄苦不堪。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從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沿江一路漂泊,來到岳陽,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陽樓。詩人憑軒遠眺,面對煙波浩渺的洞庭湖,發(fā)出由衷贊嘆,繼而想到自己晚年孤苦,飄泊無定,國家多災多難,不由悲傷感慨,寫下這首千古名篇,第二年,杜甫離世。

2、張孝祥因讒言被罷官北歸,途經洞庭湖。

張孝祥(1132—1170),南宋著名詞人。字安國,號于湖居士,安徽和縣人。紹興二十四年(1154),他二十三歲,參加廷試,高宗親自將其擢為第一,居秦檜孫子之上,授承事郎,鎮(zhèn)東京節(jié)度判官。入仕后剛正不阿,主張掃除積弊,主戰(zhàn)支持北伐,并上書為岳飛鳴冤。因而受到主和派的誹謗打擊,為秦檜一黨所忌。檜指使黨羽誣告其父謀反,張孝祥因受牽連被貶。秦檜次年身死,張孝祥授秘書省正字。宋孝宗乾道元年,主和派失勢,張孝祥得以復官。在任一年,后又遭到毀謗而罷官。他七月由桂林北歸,一路泛舟,到達洞庭湖畔。平湖秋月之夜,誘發(fā)了詞人勃然詩興,使他揮筆寫下了這首詞。后因官場傾軋辭職歸隱,中暑而亡,年僅38歲。

任務二:把握作品的基本內容,體會作者的情感

探究杜甫和張孝祥面對自然風光,如何借眼前景表達自我高潔的情懷,完成自我超越,賦生命以詩意的。

活動1:明確作者眼前所見,心中所感(都是上半部分寫景)

要求:在詩詞的上半部分,找出直接寫洞庭湖的句子,概括景物特征,揣摩作者的情

感,填寫表格。

洞庭湖《登岳陽樓》《念奴嬌·過洞庭》

心中有詩意

眼前所見(原文)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更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概括景物特征浩淼闊大,神奇恒久靜,平廣,明,澄澈

心中所思所感欣賞贊嘆熱愛悠然心會欣賞(陶醉享受)

活動2:理解作者所述遭際,所表情懷(下部分抒懷)

要求:找出表現(xiàn)作者自身遭遇的句子,用心品味,說說其中包含著什么樣的感慨,各

自展現(xiàn)了什么樣的情懷。

作者遭際杜甫張孝祥生命已超拔

所處之境(親朋無信)老病貧困嶺海經年(短發(fā)蕭騷)

所做之事

昔聞今登憑軒抒懷(縱舟穩(wěn)泛)賞景忘時

所抒情懷忘我而系心國難忘我而脫俗超然

任務三:鑒賞表達技巧

這一詩一詞,構思精巧,又自然天成,交流分享自己對作品所運用的藝術手法的理解。

活動3:辨析作品表達技巧,體會詩詞的藝術性

要求:小組討論,這一詩一詞都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請找出來,并說說表達效果。

(一)杜詩

抒情方式:抒情方式是間接抒情,具體說是借景抒情。(頷聯(lián):寓情于景,含蓄而意味雋永,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嘆和熱愛。)

修辭手法:互文,首聯(lián)(意味雋永,含蓄蘊藉)

表現(xiàn)手法:對比“昔聞”與“今上”,“戎馬”的亂與“憑軒"的安。隱藏較深的是虛實中也有比對,自身尚安,而邊關猶亂。心憂國家,系心天下的胸懷。

表達方式:直接敘述,賦。整首詩,即使是寫景,也是用精練概括而非工筆細描。

[提示]首聯(lián):過去聽聞的只是洞庭湖而沒有想到岳陽樓嗎?今天只是登上樓而沒有來到水邊嗎?這是哪種修辭手法?

頷聯(lián):寓情于景,含蓄而意味雋永,表達了對大自然的贊嘆和熱愛。

頸聯(lián):有沒有對比?

尾聯(lián):你認為運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

全詩以直接敘述為主,即所謂“賦”。整首詩,即使是寫景,也是用精練概括而非工筆細描。

(二)張詞

抒情方式: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表里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修辭手法:比喻,夸張,比擬,借代(襟袖,部分代整體,全身)

表現(xiàn)手法:對比(三萬頃/扁舟一葉,比襯形象豪邁)。渲染烘托(素月分輝,明河共影,烘托一塵不染的高潔情懷)用典(不知今夕何夕,《詩經·唐風·綢繆》有“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句,本來是男子在新婚之夜對美好的夜晚、美麗的妻子喜不自勝之詞。蘇軾在《念奴嬌·中秋》有“起舞徘徊風露下,今夕不知何夕!”之句,詞人借用此句表示對中秋之夜良辰美景的贊嘆)

表達方式:上闋重在寫景,下闋重在抒情,在記敘、描寫和議論中抒發(fā)情感。

[提示]

1、詞的上闋是怎樣表達情感的?找出全詞所有的比喻。(喻體:玉鑒瓊田,冰雪,賓客)

2、想一想“三萬頃"與“一葉”所用表達技巧。

3、“盡揖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運了哪三種修辭格?表達與萬物為友,超然豪邁之胸懷)

任務四:體會語言風格

一個作家的作品,其藝術風格往往有著大致相同的特征,尤其是語言風格,用心體會

杜甫和張孝祥作品語言的特色。

活動4:品味作品的語言,比較它們語言風格的異同。

要求:找出能顯示作者語言特色的句子,用簡練的詞語概括它們各自的語言風格,填

寫下面的表格。

杜詩張詞

生命在超越中抒寫詩意

重點詞句“昔聞”與“今上"東南坼/日夜浮無/有“戎馬”與“憑軒"無一點風色,玉鑒瓊田三萬頃,扁舟一葉,素月,

語言風格雄渾悲慨沉郁頓挫清奇豪邁自然洗練

三、拓展與檢測

分組完成,挑選一個學習任務,根據(jù)要求進行研習活動。

任務一:學寫評析

請從這兩首詩詞中,任選一處寫一段評析,不超過50字。

活動:先找一處自己最熟悉的地方,想想從哪些方面進行分析,再動手寫。

【提示】鑒賞評析常用套路(格式):引述+技巧+解釋+情感+效果

(引-巧-解-情-效)(引巧姐請笑)

[示例]

“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句詩以動寫靜,描繪了洞庭湖的壯闊景象,意思是浩瀚的湖水把吳楚兩地分隔開來,整個天地仿似在湖中日夜浮動。詩人以雄渾的筆調,展現(xiàn)

了洞庭湖的廣闊無垠和自然界的磅礴氣勢,同時也寄托了對國家和個人命運的感慨,收到

了震撼人心的藝術表達效果,成為寫景抒懷的著名詩句。

學生展示作業(yè)(略)

任務二:對比鑒賞

李白在《春夜宴桃李園序》一文中說:“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也;光陰者,百代之過客也。"這個充滿想像的文句讓人感覺詩人感情之豪邁,請與張孝祥的“盡揖西江,細斟北斗,萬象為賓客”這一詞句對比分析,口頭說說表達情感方面的異同。

活動:先討論,后回答。

【提示】要從運用的藝術手法和情感的角度分析。

[參考]

李白運用了暗喻和比擬,而張孝祥用了夸張、比擬和暗喻。表達的都是豪邁之情,不同的是李白只是以客觀的眼光審視外在的天地光陰,而張孝祥就自以為是天地之主宰了,他比李白更顯豪氣沖天。李白嘆的是光陰流轉,不可把握,要及時行樂,與他賜金放還經歷有關;而張孝祥則要表達的是自得其樂,自主自己的命運,后來他果真辭官歸隱。無論是誰,都是對人生意義的思考,都是對自我命運的感嘆,無論悲喜憂樂,都是不屈于現(xiàn)實的詩意的高歌。

學生辯析

[設計說明]這兩個任務,主要是檢測學生學習效果,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評價,在展

示作業(yè)過程中,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四、課堂總結

1、都以洞庭湖為背景,但杜詩更多地體現(xiàn)了憂國憂民之情和對個人命運的無奈感慨;而張詞則更多地展現(xiàn)了他的高潔忠貞和豪邁氣概以及對自然的熱愛和向往。

2、學習抒情的技巧,借景抒情,運用比喻夸張對比等手法,要善于想象,還要融記敘議論描寫于一體。

3、體會古人之情懷,啟示我們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都要熱愛生命,盡情書寫人生的華章。

五、課下作業(yè)設計

請同學們課下查找資料,看看如何寫文學短評。

六、結束用語設計

食指在《熱愛生命》一詩中寫道:“也許我瘦弱的身軀象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運的前程/

那請在凄風苦雨中聽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