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偵學心理測試題及答案_第1頁
刑偵學心理測試題及答案_第2頁
刑偵學心理測試題及答案_第3頁
刑偵學心理測試題及答案_第4頁
刑偵學心理測試題及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付費下載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刑偵學心理測試題及答案

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題)1.犯罪現(xiàn)場中,哪種血跡形態(tài)常表示受害者處于靜止狀態(tài)?A.濺落血跡B.噴濺血跡C.滴落血跡答案:C2.以下哪種行為不屬于犯罪心理的常見外在表現(xiàn)?A.頻繁更換住址B.正常社交活動C.回避警方詢問答案:B3.測謊儀主要檢測的生理指標不包括?A.心率B.體溫C.皮膚電反應答案:B4.犯罪動機中,為獲取財物而犯罪屬于?A.激情犯罪B.經濟型犯罪C.報復型犯罪答案:B5.多數(shù)連環(huán)殺手具有的共同心理特征是?A.情感豐富B.反社會人格C.膽小怯懦答案:B6.犯罪現(xiàn)場勘查的首要原則是?A.不破壞原則B.快速原則C.全面原則答案:A7.心理畫像最早應用于?A.現(xiàn)代刑偵B.古代斷案C.戰(zhàn)爭情報分析答案:A8.以下哪種性格特征與犯罪行為關聯(lián)性較???A.情緒穩(wěn)定B.沖動易怒C.偏執(zhí)多疑答案:A9.犯罪現(xiàn)場中發(fā)現(xiàn)的毛發(fā)屬于?A.微量物證B.宏觀物證C.間接證據答案:A10.從犯罪心理角度,重復犯罪的主要原因是?A.對懲罰的麻木B.生活貧困C.缺乏教育答案:A多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10題)1.犯罪心理形成的影響因素包括()A.家庭環(huán)境B.社會文化C.個人經歷答案:ABC2.以下哪些屬于犯罪現(xiàn)場的痕跡物證()A.指紋B.鞋印C.血跡答案:ABC3.常見的犯罪動機有()A.仇恨B.嫉妒C.自我實現(xiàn)答案:ABC4.心理測試技術包括()A.測謊儀測試B.認知綜合測試C.筆跡分析測試答案:AB5.犯罪行為人的情緒特征可能有()A.焦慮B.冷漠C.興奮答案:ABC6.對犯罪現(xiàn)場進行勘查的步驟有()A.初步勘查B.詳細勘查C.現(xiàn)場重建答案:ABC7.犯罪心理畫像的方法有()A.歸納法B.演繹法C.對比法答案:AB8.犯罪嫌疑人在審訊中的心理變化階段包括()A.試探摸底B.對抗相持C.動搖供述答案:ABC9.影響犯罪心理的人格因素有()A.神經質B.外向性C.精神質答案:ABC10.從刑偵學心理角度,可通過哪些判斷犯罪嫌疑人的心理狀態(tài)()A.言語B.表情C.行為動作答案:ABC判斷題(每題2分,共10題)1.所有犯罪行為都有明顯的犯罪動機。(×)2.犯罪現(xiàn)場的第一發(fā)現(xiàn)者一定不是犯罪嫌疑人。(×)3.心理畫像能精準確定犯罪嫌疑人身份。(×)4.測謊儀結果可作為定罪的直接證據。(×)5.犯罪行為人的心理特征在犯罪前后不會改變。(×)6.犯罪現(xiàn)場勘查只需關注明顯的物證。(×)7.沖動型犯罪不存在犯罪心理策劃。(×)8.犯罪心理只受個人因素影響。(×)9.審訊中犯罪嫌疑人保持沉默說明其心理穩(wěn)定。(×)10.犯罪行為的模式可以反映犯罪人的心理特點。(√)簡答題(每題5分,共4題)1.簡述犯罪心理畫像的作用。答案:幫助警方縮小偵查范圍,確定犯罪嫌疑人特征,包括性別、年齡、職業(yè)等,分析犯罪動機與作案模式,為案件偵破提供方向與思路,提高破案效率。2.說明犯罪現(xiàn)場勘查對刑偵心理分析的意義。答案:通過勘查獲取犯罪痕跡物證,能分析犯罪行為人的作案過程、心理狀態(tài)和動機。如血跡形態(tài)、物品擺放等可反映其作案時情緒、是否有預謀等,為心理分析提供基礎。3.列舉兩種常見影響犯罪心理形成的家庭因素。答案:一是家庭教育方式,溺愛或嚴厲粗暴都可能使孩子心理扭曲;二是家庭關系,父母關系緊張、家庭破裂等會讓孩子缺乏安全感,易走上犯罪道路。4.簡述在審訊中如何利用犯罪嫌疑人心理弱點突破防線。答案:了解其性格特點、心理壓力源等弱點。對膽小的,強調證據確鑿;對重情的,以親情感化;對愛面子的,適當給臺階下,促使其交代犯罪事實。討論題(每題5分,共4題)1.討論現(xiàn)代刑偵技術與犯罪心理分析結合的重要性。答案:現(xiàn)代刑偵技術如DNA檢測、監(jiān)控等提供客觀證據,犯罪心理分析則從主觀角度解讀犯罪行為。兩者結合能全面剖析案件,從技術確定身份,從心理分析作案動機和規(guī)律,提高破案準確性與效率。2.談談如何預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答案:家庭營造良好氛圍,給予關愛與正確引導;學校加強法制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社會提供積極健康環(huán)境,減少不良文化影響,建立健全的青少年幫扶機制。3.分析連續(xù)犯罪行為人的心理變化過程。答案:初始犯罪時可能緊張、恐懼,得手后僥幸心理滋生。隨著犯罪次數(shù)增加,逐漸麻木,反社會人格強化,犯罪手段更熟練、殘忍,對法律和道德的漠視加深,最終陷入犯罪循環(huán)。4.探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