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二部分中外歷史綱要(下)第十二單元
走向整體的世界和資本主義制度的確立第31講歐洲的思想解放運動目錄關鍵能力貳必備知識壹高考研析叁課時作業(yè)肆必備知識
全面·系統(tǒng)·簡潔一、文藝復興(14-17世紀)1.背景(1)根本原因:西歐中世紀晚期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萌芽。(2)文化基礎:西歐文化自身的傳承與發(fā)展,意大利擁有豐厚的古希臘羅馬文化積淀,又從東方汲取了大量文化養(yǎng)料。(3)人才優(yōu)勢:聚集了一批具有新思想的學者文人。2.性質:14世紀到17世紀初發(fā)生在歐洲的宣揚新思想的新文化運動。3.內容(1)核心:人文主義。(2)主張①以人為中心,提升人的地位,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②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腐敗和守舊思想,崇尚理性。③重視發(fā)揮人的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④提倡探索人與自然的奧秘。4.成就5.影響: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封建秩序,解放了長期被宗教戒律壓抑和禁錮的人性,使人們開始更多地關注人本身與現世世界。時間階段代表人物思想(藝術)特點14世紀興起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諷刺教會的封建腐朽,宣揚人性的自由15世紀發(fā)展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突破中世紀呆板僵硬的風格,描繪現世生活,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擴展莎士比亞充分體現人文主義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觀念二、宗教改革(16世紀)1.背景:文藝復興使天主教會的權威受到越來越多的質疑,人們對羅馬教廷的長期盤剝日益不滿。2.概況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德意志)興起1517年,馬丁·路德撰寫《九十五條論綱》,拉開宗教改革的序幕內容人的靈魂獲救靠自己的信仰;上帝面前人人平等;主張建立獨立的民族教會和廉儉教會,用民族語言進行宗教活動結果形成路德派西歐其他國家建立了獨立于羅馬教廷的新教,其中瑞士的加爾文派和英國的國教影響最大3.影響: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傳播和發(fā)展了人文主義,有利于歐洲資本主義的成長,推動了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三、近代科學的興起(16-17世紀)背景文藝復興、宗教改革推動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產生了革命性變化成就哥白尼“日心說”;牛頓發(fā)現萬有引力定律;光學、熱學、電磁學、解剖學等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意義形成了重視經驗和事實的理性化思維方式,確立了通過觀察、實驗、分析、歸納和綜合等基本途徑發(fā)現自然規(guī)律的科學方法;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四、啟蒙運動(17-18世紀)1.背景2.實質:以理性和科學的光芒,驅散蒙昧、迷信、宗教狂熱和專制統(tǒng)治帶來的黑暗。經濟17-18世紀,西歐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fā)展思想隨著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和近代科學的發(fā)展,人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解放政治新興資產階級要求擺脫專制王權和教會的思想束縛3.過程(1)17世紀,英國出現早期啟蒙思想。(2)18世紀,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3)18世紀后期,達到高潮,并擴展到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地區(qū)。4.精神內核:“理性”,強調獨立思考與自主精神。認為判斷是非的標準是人的理性。5.代表人物思想家觀點共性伏爾泰寄希望于“開明”君主進行改革,建立君主立憲制相信進步,相信在科學和教育的作用下,社會將趨于完美;提出天賦人權、平等、自由、法治和權力制衡等;反對君主專制孟德斯鳩強調立法、司法、行政三大權力相互監(jiān)督、制衡盧梭主張主權在民亞當·斯密勞動是財富的源泉和衡量價值的尺度,主張自由競爭康德人應該獨立思考,理性判斷6.影響(1)進一步解放了人們的思想,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和輿論宣傳。(2)直接推動了美國獨立戰(zhàn)爭和法國大革命,有助于在這些國家建立資產階級統(tǒng)治。(3)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釋概念]
人文主義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文化的主要思潮,它有兩方面含義:一方面是指以人與自然為對象的世俗文化的研究;另一方面是指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和人道主義。其強調以人為主體和中心,尊重人的本質、利益、需要及多種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可能性。實質上是市民階級反封建、反中世紀神學和禁欲主義的新文化運動。[拓思維]
文藝復興借古希臘羅馬文化外衣的原因(1)當時封建神學占統(tǒng)治地位,教會勢力龐大,不容其他思想和學說傳播。(2)封建神學的理論體系大多是依據古希臘羅馬的思想文化成果而形成的。(3)正在形成中的資產階級力量弱小,還無力與封建神學進行正面沖突。[圖解史]
羅馬教會VS馬丁·路德的主張[辨易錯]
宗教改革否定教皇的權威而非上帝歐洲的宗教改革只是否定教皇和天主教會的權威,但改革后的新教仍信仰上帝、《圣經》,并成立了新的教會組織。因此,宗教改革并不否定天主教和上帝。[拓思維]
近代自然科學產生的原因[拓思維]
法國成為啟蒙運動中心的原因法國成為啟蒙運動的中心,而不是資本主義更加發(fā)達的英國,這是因為法國的啟蒙思想是資本主義發(fā)展受到封建專制制度阻礙在思想上的反映,是法國社會矛盾尖銳的產物。而此時的英國,君主立憲制已經確立,國內矛盾漸緩,資本主義發(fā)展走上正軌,英國國內失去了產生劇烈思想斗爭的基礎。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需要科學知識,又為科學發(fā)展奠定經濟基礎制度基礎歐洲國家保護和獎勵科技發(fā)明,改革教育制度和專利制度,組織科研機構外在因素其他地區(qū)文化成果傳入西歐[圖解史]
啟蒙運動中的國家學說關鍵能力情境·素養(yǎng)·思維主題一文藝復興與宗教改革材料一
在14、15世紀,資本主義已經出現在意大利沿海城市,到16世紀又陸續(xù)出現在西歐其他國家。新生的資產階級為了求得自身的發(fā)展,必須首先在思想上從中世紀的宗教神學的桎梏下解放出來。為此,他們便不得不借用作為基督教神學的對立物的、富有生活氣息的、世俗的古典文化來表達自己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新興的資產階級就是在這個人生觀的指引下開拓和發(fā)展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幾詤怯阝邸R世榮主編《世界史·近代史編》(上卷)材料二
我的同伴們……你們被賦予了一種天性,并且擁有一種無可估量的尊嚴和了不起的命運,讓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服從于你的統(tǒng)治和命令,在河里、在海中、在天堂讓道德成為我們的首要目標?!狦.馬內蒂《論人的尊嚴和優(yōu)越》,1453年材料三中世紀的歐洲,在政治上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tài),羅馬教皇和神圣羅馬帝國皇帝的雙重壓力,支配著整個西方基督教世界,而等級森嚴的教會組織機構又使各國失去了民族獨立性?!瓘?6世紀開始,歐洲進入宗教改革時代,德國新教強烈地反對教皇特使在德意志境內兜售贖罪券。在反對教會統(tǒng)治和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中,市民階級利用方言文學傳播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利用歐洲民族語言版《圣經》宣傳反教會、反教皇的宗教主張?!幾越孛鳌稓W洲宗教改革與近代民族意識的覺醒》[問題探究](1)根據材料一,概括文藝復興的背景。(2)根據材料二,概括馬內蒂的主張。(3)根據材料三,簡析歐洲宗教改革的影響。金版參考: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并發(fā)展;新生資產階級的成長;宗教神學的束縛;古典文化的傳承。金版參考:馬內蒂肯定人的價值和尊嚴,提升人的地位,推崇道德。金版參考:有利于激發(fā)人們的愛國主義、民族意識和民族精神,促進西方民族國家形成;有利于民族語言的發(fā)展和推廣。1.對文藝復興的認識(1)從形式上看,文藝復興是歐洲思想文化界人士復興希臘羅馬古典文化的運動,實際上它不是對古典文化的簡單復興,而是一種創(chuàng)新,是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在文學、藝術、哲學、自然科學以及政治、法學、歷史學、教育學等領域內開展的一場新思想、新文化的革命運動。(2)從內容上看,文藝復興是以資本主義萌芽為經濟基礎,以反封建反教會為內容,并以為資本主義發(fā)展開辟道路為目的的一場資產階級的文化運動。(3)從作用上看,它打破了歐洲思想文化界被封建文化和宗教神學籠罩的局面,動搖了教會的精神統(tǒng)治,極大地解放了人們的思想。2.宗教改革與民族國家的形成(1)宗教改革運動沉重打擊了羅馬教會的神學權威,否定了羅馬天主教會對各個國家教會的控制,從而使歐洲各個國家能建立民族性的宗教信仰體系。(2)宗教改革運動的領導者普遍受到文藝復興思潮的影響,重視人自身的價值,這有利于歐洲中世紀的“臣民”向近代民族國家的“國民”轉變。(3)民族國家建立的前提是民族主義的發(fā)展,歐洲各地發(fā)生的宗教改革運動不同程度上培育了世俗民族精神。在宗教改革運動的影響下,羅馬教皇漸漸被排擠,各國的王權得以加強。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fā)展和世俗階層的擴大,一些城市通過贖買等手段取得了自治權。世俗階層開始參與國家管理,國家的主權屬性慢慢表現出來。(4)在宗教改革運動中,宗教改革者的一些翻譯活動推動了一些國家民族語言的發(fā)展,這也為民族國家的產生創(chuàng)造了條件。主題二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材料近代理性主義最初出現在自然科學領域,牛頓對萬有引力的發(fā)現以及牛頓力學的演算,使理性主義的旗幟樹立起來。政治理性主義者將自然科學領域的分析、計算、邏輯推理的技術運用于政治領域,使這種追求確定性和功利性的科學方法在政治生活中占有了絕對的地位。在資產階級同封建制度、同宗教神學斗爭的過程中,政治逐漸從宗教的控制中擺脫了出來。此時,還涌現出大量的政治家,比如伏爾泰提出的自然權利論,指出自然賦予人們自由和平等,所有的權利屬于人民也被盧梭的社會契約論提出了,孟德斯鳩提出了“三權制衡”。在理性主義的引導下,國家和社會發(fā)生了深刻的變革。[問題探究](1)根據材料,歸納啟蒙運動時期資產階級的基本政治訴求,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近代“理性主義”發(fā)展的趨勢。(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評析“政治理性主義”。金版參考:訴求:反對專制王權和教會束縛;天賦人權;自由平等;主權在民;權力制衡。趨勢:從自然科學領域深入到社會科學領域;從歐洲擴展到全世界;從反對教會神權的控制擴展到反對專制王權,提出新的社會構想。金版參考:近代政治理性主義的興起是自然科學發(fā)展、近代思想解放和資本主義發(fā)展的產物;從根本上反映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該思想推動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fā),為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作了理論準備;也成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爭取民族獨立的精神武器。1.近代思想解放與近代科學產生和發(fā)展的關系(1)近代思想解放促進了近代科學的產生和發(fā)展①意大利的文藝復興運動從思想上解放了人和人性,把人從宗教神學的束縛中解放出來,激發(fā)了人對宇宙、自然和人自身的探究熱情。文藝復興運動直接為打破“地心說”提供了思想動力和精神基礎。②宗教改革、啟蒙運動對人們思想的解放為近代科學的發(fā)展提供了思想條件。(2)近代科學的發(fā)展促進了思想解放①近代天文學革命打破了中世紀神學世界觀的支柱之一——“地心說”,給神學以極大沖擊。②牛頓發(fā)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描述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為啟蒙思想提供了科學理論依據。③近代自然科學的發(fā)展促進了哲學的變革與發(fā)展,如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④近代科學的發(fā)展對資本主義社會觀念產生巨大的影響,從此人類的思維更加科學化,文明發(fā)展呈現加速化趨勢。2.啟蒙運動對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的發(fā)展批判對象文藝復興矛頭指向天主教會的神學世界觀,而啟蒙運動則直指整個“黑暗的中世紀”涉及領域文藝復興集中于文學、藝術領域,啟蒙運動擴展到宗教、哲學、經濟、科學、史學、文學、美學等精神文明領域的各個方面批判形式擺脫了文藝復興的宗教外衣,提倡理性的思考和判斷思想特點不再承認外界的任何權威,而把理性作為判斷是非的唯一標準,高舉理性、科學大旗高考研析技巧·應用·方向(2024·全國甲卷)14世紀,意大利的一位貴婦人在給兒子的信中寫道:“現在有時間的人卻把希望寄托在未來,他就失去了時間。”15世紀初,佛羅倫薩的一位銀行家說:“誰更善于使用時間,誰就能戰(zhàn)勝別人?!边@反映出當時(
)A.教皇權威遭到徹底否定B.“因信稱義”受到普遍尊崇C.世俗追求沖擊宗教觀念D.“天賦人權”思想廣泛流傳試題情境意大利一位貴婦人寫給兒子的信和佛羅倫薩銀行家的言論考查知識文藝復興核心價值通過文藝復興時期有關對時間的言論的解讀,考查學生的信息處理和邏輯推理能力,深化對文藝復興思想和本質的認知1.信息提取時空信息:14-15世紀初,意大利。現象信息:當時意大利人有著強烈的時間觀,關注現世的時間。2.分析探究挖掘隱含前提:人文主義主張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基督教主張禁欲主義,重視來世。解讀顯性信息: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貴婦人強調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未來,要重視現世的時間。銀行家也強調要積極利用時間參與競爭,追求更高的成就。邏輯推理判斷:綜上,可歸納得出:人文主義主張人們追求現世社會的幸福生活,這沖擊了宗教來世觀念,__C__項正確。3.排除干擾教皇權威受到質疑,但并未遭到“徹底否定”,排除A項;“因信稱義”是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提出的思想,“天賦人權”是17-18世紀啟蒙運動時期提出的思想,排除B、D兩項。命題點1:宗教改革與民族國家的發(fā)展(2024·重慶卷)從15世紀末16世紀初開始,南德意志的帝國城市與皇室逐漸建立起較為強大的同盟,然而,隨著這些帝國城市大部分轉信新教,其與帝國皇帝的天主教信仰產生尖銳沖突,市民與王權的結盟遭遇重挫,帝國城市被迫尋求新教諸侯建立同盟。材料有助于說明,宗教改革促成(
)A.德意志人宗教信仰自由B.德意志政治勢力重組C.帝國城市獲得主權地位D.德意志分裂局面形成解析:根據材料“市民與王權的結盟遭遇重挫,帝國城市被迫尋求新教諸侯建立同盟”可以看出,宗教改革使得城市與皇室信仰不一致,產生沖突,從而造成城市拋棄與王權的結盟,重新尋找與新教諸侯結盟,即政治勢力重組,B項正確。材料強調的是德意志政治勢力的變動,而不是宗教信仰自由,排除A項;帝國城市只是獲得自治權,不是獲得主權地位,排除C項;德意志分裂局面早已形成,排除D項。命題點2:文藝復興與科學革命(2024·北京卷)透視法是15世紀歐洲藝術家在實踐中探索出的一種理論,又稱“數學透視法”,在繪畫和浮雕創(chuàng)作上掀起劃時代的技法革命。哥白尼曾說“日心說”是按透視法合理構建的宇宙空間結構,伽利略也說他發(fā)明天文望遠鏡受到透視法的啟示。由此可見(
)①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引入了科學方法②透視法理論的出現標志歐洲近代科學興起③藝術理論和實踐促進了近代科學研究發(fā)展④透視法成為了近代天文學革命的核心理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解析:根據材料“在繪畫和浮雕創(chuàng)作上掀起劃時代的技法革命”可知,透視法促進了繪畫和浮雕創(chuàng)作,這說明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創(chuàng)作引入了科學方法,①正確;16-17世紀,歐洲近代科學興起,而透視法理論是15世紀出現的,②錯誤;根據材料“哥白尼曾說‘日心說’是按透視法合理構建的宇宙空間結構,伽利略也說他發(fā)明天文望遠鏡受到透視法的啟示”可知,透視法促進了近代天文學研究,這說明藝術理論和實踐促進了近代科學研究發(fā)展,③正確;透視法只是為近代天文學發(fā)展提供了啟示借鑒,不是近代天文學革命的核心理論,④錯誤。故選C項。命題點3:歐洲思想解放運動的發(fā)展(2024·福建卷)17世紀下半葉,莫斯科發(fā)行了大量語言文法、算術、拉丁語、哲學及醫(yī)學等書籍,甚至出現兩千余套識字課本一天售罄的情況。這反映了當時(
)A.啟蒙運動的延伸 B.印刷技術的進步C.西歐文化的擴展 D.國民教育的普及解析:14世紀到17世紀初西歐發(fā)生文藝復興,文化繁榮并向周邊地區(qū)擴展,而莫斯科“語言文法、算術、拉丁語、哲學及醫(yī)學等書籍”的流行體現了文藝復興的影響,說明西歐文化擴展至此,故選C項。18世紀后期啟蒙運動才擴展到英法之外的歐洲國家,排除A項;材料重點強調的是書籍在莫斯科的傳播,而非印刷技術本身,排除B項;知識類書籍的暢銷不能體現國民教育已經普及,排除D項。命題點4:啟蒙運動對人文主義的發(fā)展(2024·湖南卷)18世紀,一些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生而具備的共同特征、社會的起源、宗教的起源,以及人種差異的性質和原因等問題,從而促進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這體現了(
)A.這些學者對人類起源學說的顛覆B.這些學者對人類知識系統(tǒng)的重構C.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lián)系D.人文主義與民族主義的相互影響解析:“18世紀”處于啟蒙運動時期,根據材料可知,歐洲學者試圖探討人類發(fā)展的相關知識,促進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這種探討是一種理性的思考,是對文藝復興以來人文主義思想的進一步深化,體現了啟蒙運動與文藝復興的內在聯(lián)系,C項正確。對人類起源學說的顛覆是達爾文的生物進化論,排除A項;人類知識系統(tǒng)涉及面較大,材料僅體現了西方人類學的形成,不能得出“人類知識系統(tǒng)的重構”的結論,排除B項;材料沒有體現民族主義的相關內容,排除D項。課時作業(yè)題號123456789難易度★★★★★★★★★★★★★★★★★★★★★★★知識點彼特拉克作品中人物列傳順序的變化佛羅倫薩藝術家對人的描繪文藝復興時期人文學者的觀點教皇收集古典著作活動的影響文藝復興時期的禁奢法令宗教改革的歷史必然性馬丁·路德的觀點加爾文言論的目的英國宗教改革的意義題號101112131415161718難易度★★★★★★★★★★★★★★★★★★★★★★★★★知識點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的關系對君主治療疾病觀念的變化科學革命與啟蒙運動的關系盧梭對自由的主張出版《百科全書》的目的康德對人的認識德國啟蒙運動的特點啟蒙運動中的“哲人”與“反哲人”語言和思想解放的關系一、選擇題1.在中世紀學者哲羅姆寫作的《名人傳》中,前三位人物依次是使徒彼得、主教雅各、使徒馬太。在1338年彼特拉克所作的《名人傳》中,人物列傳順序則按照古羅馬國王的世系撰寫。這一變化體現出(
)A.宗教信仰的衰落 B.世俗價值觀念的發(fā)展C.封建王權的建立 D.羅馬政治制度的復興解析:材料中的彼特拉克在他的《名人傳》中摒棄了哲羅姆《名人傳》圍繞宗教重要人物立傳的寫法,改為按照古羅馬國王的世系撰寫,這體現了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者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體現了世俗價值觀念的發(fā)展,B項正確。2.(2025·廣東惠州期末)15世紀,佛羅倫薩的許多藝術家受人體解剖學研究的影響,他們的作品以驚人的準確性描繪人的各種姿勢和表情。以米開朗琪羅的雕塑作品《大衛(wèi)》為例,不僅人體比例正確,連皮膚下的血管都雕刻得栩栩如生。這些作品(
)A.推動了近代自然科學發(fā)展 B.強調人的獨立思考和判斷C.幫助民眾擺脫了神學束縛 D.契合時代對人的重新定義解析:根據材料可知,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家,其作品真實、生動地再現人的形象,契合人文主義,D項正確。材料未涉及對近代自然科學的影響,排除A項;啟蒙運動的理性主義強調人的獨立思考和判斷,排除B項;文藝復興強調人性,反對神性,但當時人們并未擺脫神學束縛,排除C項。3.(2025·北京海淀區(qū)期中)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學者從古典作家那里汲取靈感,他們?yōu)槟切┚芙^修道院生活、推崇在社會中積極生活的人進行了勇敢辯護。15世紀早期佛羅倫薩人文主義思想的整個趨勢是傾向于過好這一世,傾向于反對之前教會所提倡的“自我克制”。人文學者的觀點(
)①否定了羅馬天主教的宗教信仰②肯定了現實世界的世俗價值③推動了城市和商業(yè)社會的發(fā)展④重視發(fā)揮人的才智和創(chuàng)造力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文藝復興時期,人文學者反對禁欲主義,抨擊教會的腐朽和守舊思想,但他們仍信奉基督教,故①錯誤;②③④都符合人文學者的觀點,故選B項。4.教皇尼古拉五世時期(1447-1455)組織人力,著力建立一所教廷圖書館,派許多學者到雅典、君士坦丁堡等地,全力收集古典手稿,翻譯抄寫各種書籍,這些書籍內容廣泛,包括古希臘、羅馬文學、哲學著作,各類宗教和神學著作。這些活動客觀上(
)A.加劇了與資產階級的矛盾B.壓制歐洲民族國家的形成C.導致宗教改革運動發(fā)生D.擴大文藝復興運動成果解析:根據材料可知,尼古拉五世時期已經發(fā)生了文藝復興運動,此時他建立教廷圖書館收集古希臘、羅馬的各種精神文明成果,這在客觀上有利于擴大文藝復興運動的成果,D項正確,排除A、B兩項。尼古拉五世建立教廷圖書館并不是宗教改革發(fā)生的原因,排除C項。5.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地區(qū)40多個自治城市頒布了多達300部的禁奢法令。僅15世紀就頒布了83部禁奢法令,這一數字在接下來的兩個世紀里更是翻了兩番。這股禁奢立法的潮流直至18世紀才逐漸偃旗息鼓。這從側面表明,當時意大利(
)A.人文主義思潮盛行引發(fā)反省B.天主教會禁欲主義根深蒂固C.封建等級秩序受到嚴重沖擊D.廣大民眾生活水平顯著提高解析:文藝復興時期,人文主義思潮盛行,提倡追求現世生活的幸福和享樂,所以導致奢侈之風盛行,而禁奢法令的潮流出現是新興資產階級意識到了奢侈之風不利于資本原始積累,所以引發(fā)了反省和出臺禁奢法令,這從側面說明當時意大利人文主義思潮盛行引發(fā)了反省,故選A項。天主教會禁欲主義根深蒂固的局面在宗教改革之后就被打破了,排除B項;材料中的禁奢法令頒布與封建等級秩序沒有直接關聯(lián),排除C項;D項材料并不能說明,排除。6.以下是某同學制作的讀書卡片。據此可知,該同學學習的主題是(
)A.新航路開辟影響世界格局B.宗教改革的歷史必然性C.啟蒙時代與大革命的來臨D.文藝復興引發(fā)科學革命(1)開通大洋航道后,歐洲從海外掠取巨大財富,刺激了手工業(yè)和商業(yè)發(fā)展。(2)歐洲找回了古典時代的知識,城市開設許多大學;一群新的知識分子主張無論人類或個別的個人都是蒙受神恩,直接由上帝決定其命運。(3)各地勢力不甘承受神圣羅馬帝國的霸權,尋求自主機會。解析:材料中提到了新航路開辟促進歐洲經濟發(fā)展、歐洲知識界開辦大學和反對教會勢力、各地都反對神圣羅馬帝國的統(tǒng)治等信息,所以其學習的主題是關于歐洲宗教改革的,即宗教改革的歷史必然性,故選B項。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排除。7.馬丁·路德強調:“一個人若能堅定他對上帝的信仰……就能免于自身世俗欲念的束縛、免于所有邪惡力量的誘惑、免于埋怨外界、甚至免于法律的約束;因為他的美德,自自然然地從他的信仰流露出來,不需再給予任何要求?!边@說明,馬丁·路德(
)A.提倡人的美德來源于知識B.意在剝奪教會的世俗統(tǒng)治權C.對世俗社會持有不滿態(tài)度D.認為信仰獨立造就個人自由解析: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可知,馬丁·路德主張信仰得救,信仰獨立,這樣就可以獲得個人自由,D項正確。蘇格拉底主張人的美德來源于知識,排除A項;B、C兩項材料未體現,均排除。8.(2025·江蘇無錫期中)宗教改革領袖加爾文在《基督教要義》一書中指出:“人的得救與否,不是靠齋戒、懺悔、贖罪,而是完全由上帝預定,人的意志無法改變。人在現世的成功與失敗,就是得救與否的標志,就是‘選民’與‘棄民’的標志”。該言論旨在(
)A.以世俗的標準否定宗教存在的必要性B.借宗教神學提高新興資產階級的地位C.強調個人的意志無法改變上帝的預定D.宣傳信仰上帝就可以獲得靈魂的拯救解析:加爾文的言論鼓勵人們追求成功以獲得上帝的救贖,而成功的一種重要表現就是財富的增加,這符合新興資產階級發(fā)家致富的要求,其目的是借宗教神學提高新興資產階級的地位,故選B項。9.16世紀,英國國王亨利八世因為不滿意教皇不批準他和他的西班牙妻子離婚,英國王位的繼承權可能旁落到其對手西班牙王室的手中,所以在英國發(fā)起宗教改革,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會,英國國王把自己封為教會的最高領導人。英國宗教改革(
)A.揭開了歐洲宗教改革的序幕B.創(chuàng)建了英國特色的宗教C.沖擊了天主教會的精神束縛D.有利于民族國家的形成解析:英國國王為擺脫教皇對世俗婚姻的干涉,控制王位繼承權,發(fā)起宗教改革,使英國教會脫離羅馬教會,親自出任本國教會最高領導人等做法,有利于王權的增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D項正確。A項是馬丁·路德發(fā)表《九十五條論綱》,排除;材料并未具體說明英國國教的創(chuàng)新和特色,排除B項;英國宗教改革沖擊了羅馬教皇的權威,而非天主教會的精神束縛,排除C項。10.(2025·福建廈門期中)有學者認為,文藝復興的目的是使宗教文化世俗化,使科學文化與宗教神學相分離,最終建立資產階級獨立的思想文化體系;而宗教改革的目的是奪取天主教會的領導權,使政、教分離,最終建立資產階級的新宗教。材料最能反映(
)A.科學與神學存在無法調和的矛盾B.社會轉型的過程具有階段性特征C.兩場運動在性質上存在本質差異D.文藝復興為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解析:據材料可知,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承擔的任務不同,但都體現了資產階級的利益,反映社會轉型過程中具有階段性的特征,B項正確。材料沒有體現科學與神學的矛盾,排除A項;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在性質上不存在本質差異,排除C項;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承擔的任務不同,不能說明文藝復興為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礎,排除D項11.(2022·重慶卷)11世紀以來,人們認為君主具備手到病除的神性。君主的觸摸可以治愈各種疾病,尤其是被稱為“國王病”的淋巴結核。君主觸診成為備受珍視的儀式,成為君主威望的象征。到牛頓和洛克的時代,就像占星術和煉金術突然間風光不再一樣,觸診也幾乎在一夜之間銷聲匿跡。這種轉變在一定程度上表明(
)A.科學發(fā)展改變了人們的君權觀念B.近代醫(yī)學進步攻克諸多傳染疾病C.君主權力運行受到法律嚴格限制D.科學宇宙觀動搖了教會神圣地位解析:據材料“牛頓和洛克”“銷聲匿跡”可知,伴隨著自然科學和啟蒙運動的發(fā)展,人們對國王能夠治病的認識幾乎消失,這體現了科學的發(fā)展改變了人們對君權的認識,A項正確。材料未體現對傳染疾病的攻克、法律的限制和教會地位的動搖,排除B、C、D三項。12.(2025·八省聯(lián)考·河南卷)關于啟蒙運動的起源,數學家達朗貝爾將這一運動的鼻祖確定為提出“歸納法”的培根,還有學者將該運動的起點定在笛卡爾發(fā)表《方法論》的1637年,或牛頓發(fā)表《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1687年等。對此解釋合理的是(
)A.啟蒙運動推動理性思維方式形成B.科學革命為啟蒙運動奠定了基礎C.數學原理與啟蒙思想的內涵一致D.啟蒙運動以科學理論為研究重心解析:達朗貝爾和其他學者將培根、笛卡爾和牛頓的科學成就與啟蒙運動的起源相聯(lián)系,反映了科學革命對啟蒙思想的深遠影響,科學方法的推廣和實踐為啟蒙運動中的理性思維奠定了基礎,故選B項。理性思維推動了啟蒙運動,A項因果倒置,排除;數學原理屬于科學范疇,與啟蒙思想的政治理念內涵并不一致,排除C項;啟蒙運動以“理性”為內核,以社會政治制度和人權為研究重心,而非科學理論,排除D項。13.盧梭認為,個人的最大自由無疑是群體的最大不自由,而“在社會狀態(tài)中,正義代替了本能,行動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道德性”,因此個人必須服從公共意志,建立政治共同體,“遵守同樣的條件”,才能獲得全部的社會自由和道德自由。據此可知,盧梭主張(
)A.以公意保障個體的平等B.契約是全體一致的同意C.人民應該讓渡個人權利D.國家是保障自由的工具解析:根據材料“個人必須服從公共意志,建立政治共同體”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盧梭認為個人的自由不是沒有限度的,個人要服從公共意志,國家是保障自由的工具,D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個體平等和契約,也沒有提出人民應該讓渡個人權利,排除A、B、C三項。14.(2025·江蘇連云港期中)18世紀后半期,以“科學、藝術和工藝分類詞典”為副標題的《百科全書》陸續(xù)出版。該書作者們(包括盧梭、伏爾泰等)堅信,所有一切都應平等地受到批判,人類可以通過更多地了解宇宙來改善世界。據此可知,編纂、出版《百科全書》旨在(
)A.普及科學知識 B.豐富人文主義C.論證天賦人權 D.追求社會正義解析:《百科全書》倡導對所有事物平等批判,目的是通過更多地了解宇宙來改善世界,這種改善世界的目標體現了對社會正義的追求,希望通過批判不合理現象,建立更合理、公正的社會,D項正確。15.(2025·河南信陽期末)德意志哲學家康德(1724-1804)認為,人不是達到任何目的的工具,人的一切活動歸根結底是為了人的福祉,人是一切發(fā)展過程的最終價值取向??档碌倪@一認識(
)A.強調人應自己獨立思考B.是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C.推動了啟蒙運動的開始D.揭示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解析:康德認為人不是達成任何目的的工具,而是發(fā)展過程的價值取向,表明其充分肯定了人的價值,有助于推動人自身的解放,是人們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B項正確。材料強調人的解放,排除A項;啟蒙運動開始于17世紀的英國,排除C項;材料未涉及無產階級,排除D項。16.(2025·黑龍江雙鴨山一中月考)18世紀中期以后,德意志思想文化界不僅秉持理性、天才、進步等啟蒙理念,而且使啟蒙運動進一步“德意志化”,明確提出要創(chuàng)立德意志民族特色的思想文化。這反映德意志啟蒙運動(
)A.以擺脫專制王權為核心B.促進了近代科學的興起C.理性與民族意識相交融D.直接推動了德意志的統(tǒng)一解析:據材料“德意志化”“創(chuàng)立德意志民族特色”可知,德意志將啟蒙理念融入民族意識之中,故選C項。材料未提及擺脫專制王權,排除A項;近代科學興起的時間是16-17世紀,與材料時間不符,排除B項;啟蒙運動間接推動了德意志統(tǒng)一,排除D項。二、非選擇題17.(2024·九省聯(lián)考·黑龍江、吉林)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自稱“哲人”,貶斥、抨擊哲人的人自視為“反哲人”。巴黎大主教曾發(fā)布訓諭斥責盧梭,維護受到攻擊的基督教;一些人在《審查周刊》等保守報刊上發(fā)表丑化哲人的文章,充當君主政體的“唱詩班”;還有一些人為爭奪地位與榮耀而“選擇陣營”,不斷向哲人發(fā)起挑戰(zhàn)?!胺凑苋恕卑颜苋说摹拔:Α笨偨Y為“既顛覆王座,也顛覆祭壇”,這是法國革命中“哲人陰謀論”的核心內容?!胺凑苋恕被ㄙM大量精力刻畫哲人的負面形象,但效果并不明顯。啟蒙運動時期189部含有哲人角色的戲劇“處處都涌現出對比鮮明、令人震動的哲人形象”?!胺凑苋恕睒嬒氲摹罢苋岁幹\論”在啟蒙時代普遍存在的社會認知體系中并不新穎。雖然集“哲人陰謀論”之大成的《關于雅各賓主義歷史的報告》曾轟動一時,但隨著普遍的思維方式的改變,“陰謀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福建廈門市海水養(yǎng)殖生物育種全國重點實驗室(第一批)招聘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典型題)
- 2025中心醫(yī)院正畸新技術應用考核
- 2025年宿州市宿馬園區(qū)兩站兩員招聘11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參考
- 2025兒童醫(yī)院重癥論文撰寫考核
- 2025第二人民醫(yī)院時間窗邊緣患者溶栓考核
- 2025中心醫(yī)院血管炎相關抗體檢測解讀考核
- 大學蒹葭課件
- 2025北京化工大學化辦公室(中心)招聘1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考點梳理)
- 張家口市人民醫(yī)院超聲診斷質量控制考核
- 秦皇島市中醫(yī)院病案安全防護考核
- 聚會飲酒安全教育培訓課件
- 2025年CCAA服務認證基礎考試試題(答案+解析)
- 2025年輔警招聘考試試題庫附答案(能力提升)
- 臨床醫(yī)學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
- 鋼結構大棚承攬合同范本
- 2025至2030年中國液態(tài)鋰電池行業(yè)市場發(fā)展現狀及投資潛力預測報告
- 機房設備維修服務項目投標方案(技術標)
- 食品安全法規(guī)試題及答案
- (2025年標準)個人薪酬協(xié)議書
- 攪拌車司機安全培訓課件
- 理想汽車求職面試經典問題與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