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東陽馬生序教案_第1頁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_第2頁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_第3頁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_第4頁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送東陽馬生序教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目標學生能夠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課文。積累常見文言實詞、虛詞,理解重點句子的含義。了解作者及寫作背景,掌握本文對比的寫作手法。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反復誦讀,培養(yǎng)文言文語感,體會作者情感。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文中對比手法的作用,提高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學習作者勤奮刻苦、專心求學的精神,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感受作者求學的艱難與堅定信念,培養(yǎng)學生珍惜學習機會、勤奮進取的品質。引導學生體會古人對學習的重視和對后生的殷切期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積累文言詞匯,理解文意。體會作者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刻苦的精神。掌握對比手法及其作用。2.教學難點理解文中一些較難理解的文言實詞和虛詞的含義及用法。體會作者在艱苦條件下求學的堅定信念和對學習的熱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三、教學方法1.誦讀法:通過反復誦讀,讓學生熟悉課文內(nèi)容,感受文言文的韻律美,體會作者情感。2.講授法:講解重點字詞、句式和文章大意,幫助學生理解課文。3.討論法:組織學生小組討論,分析文中對比手法的作用,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維能力。4.情境教學法: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設身處地感受作者求學的艱難,增強學習興趣。四、教學過程(一)導入新課(5分鐘)1.展示古代學子刻苦求學的圖片或視頻,如"鑿壁偷光""囊螢映雪"等,引導學生談談對古人求學精神的認識。2.提問: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的學習條件比古代優(yōu)越很多,但是否還需要學習古人那種刻苦求學的精神呢?引出課題《送東陽馬生序》。(二)作者及背景介紹(3分鐘)1.作者簡介宋濂,字景濂,號潛溪,元末明初文學家。他自幼好學,一生刻苦學習,"自少至老,未嘗一日去書卷,于學無所不通"。著作有《宋學士文集》。2.寫作背景本文是宋濂寫給同鄉(xiāng)后學馬君則的一篇贈序。明初,社會經(jīng)濟有所恢復和發(fā)展,學校教育也逐漸興盛。馬生是當時太學里的學生,他勤奮好學,但生活條件較為艱苦。宋濂為了鼓勵馬生勤奮學習,特寫此文相贈,以自身的經(jīng)歷現(xiàn)身說法,讓馬生更好地珍惜學習機會,勤奮進取。(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0分鐘)1.教師范讀課文,要求學生注意字音、節(jié)奏和語氣。重點字音:嗜學(shì)、逾約(yú)、俟其欣悅(sì)、衾(qīn)、燁然(yè)、缊袍敝衣(yùn)、廩稍(lǐn)、贄(zhì)等。節(jié)奏示例: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3.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學生認真傾聽并評價讀音、節(jié)奏等方面的問題。4.全班齊讀,要求讀得通順、流利,初步感受文章內(nèi)容。(四)疏通文意(20分鐘)1.學生結合課下注釋,自主翻譯課文,圈畫出難以理解的字詞和句子。2.小組合作交流,討論疑難問題,嘗試共同解決。3.教師檢查小組討論情況,針對共性問題進行集中講解。重點實詞:"余幼時即嗜學":嗜,愛好、喜歡。"無從致書以觀":致,得到。"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假借,借。"弗之怠":怠,懈怠,放松。"走送之,不敢稍逾約":走,跑;逾約,超過約定的期限。"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以是,因此;假,借。"嘗趨百里外":趨,快步走。"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從,跟從;叩問,請教。"援疑質理":援,引、提出;質,詢問。"或遇其叱咄":叱咄,訓斥,呵責。"色愈恭,禮愈至":至,周到。"俟其欣悅,則又請焉":俟,等待。"負篋曳屣":負,背著;曳,拖著;屣,鞋子。"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支,同"肢",肢體。"媵人持湯沃灌":湯,熱水;沃灌,澆洗。"以衾擁覆,久而乃和":衾,被子;和,暖。"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寓,寄居;逆旅,旅店;日,每天;再食,提供兩頓飯。"腰白玉之環(huán)":腰,用作動詞,在腰間佩戴。"右備容臭":臭,氣味,這里指香氣。"燁然若神人":燁然,光彩照人的樣子。"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缊袍敝衣,破舊的衣服。"略無慕艷意":慕艷,羨慕。"以中有足樂者":以,因為。"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蓋,大概。重點虛詞:"以":以衾擁覆(用)以中有足樂者(因為)俯身傾耳以請(相當于"而",表修飾)以是人多以書假余(前一個"以"是"因為",后一個"以"是"把")"之":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助詞,的)弗之?。ù~,指代抄書這件事)走送之(代詞,指代書)益慕圣賢之道(助詞,的)當余之從師也(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無鮮肥滋味之享(助詞,賓語前置的標志)"其":俟其欣悅(代詞,他,指老師)其業(yè)有不精,德有不成者(代詞,指代那些學生)"而":足膚皸裂而不知(表轉折,卻)久而乃和(表順承,才)重點句子翻譯: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譯文:常常向藏書的人家去借,親手自己用筆抄寫,計算著約定的日子按期歸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譯文:天氣特別寒冷,硯池里的墨水結成堅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放松。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譯文:我站在旁邊侍候著,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下身子,側著耳朵來請教。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譯文:因為內(nèi)心有足以快樂的事(指讀書),不覺得吃的穿的不如人。蓋余之勤且艱若此。譯文:大概我的勤奮和艱苦就像這樣。4.教師強調翻譯文言文的要點:保留人名、地名、官名等專有名詞。補充省略的成分,使句子意思完整。調整特殊句式的語序,如賓語前置、狀語后置等。(五)研讀課文,分析內(nèi)容(15分鐘)1.提問:文章圍繞"勸學"寫了作者哪幾方面的求學經(jīng)歷?明確:作者從借書抄錄、從師求教、旅途艱難、生活艱苦四個方面敘述了自己的求學經(jīng)歷。2.小組討論:作者在求學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他是如何克服這些困難的?體現(xiàn)了他怎樣的品質?學生討論后回答,教師總結:借書抄錄:困難:家貧無書。解決辦法: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體現(xiàn)品質:勤奮刻苦、誠實守信。從師求教:困難:無名師指導;求師路途遙遠、艱難;老師嚴厲。解決辦法: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jīng)叩問;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復;俟其欣悅,則又請焉。體現(xiàn)品質:謙虛恭敬、持之以恒、求知若渴。旅途艱難:困難:路途遙遠,天氣寒冷。解決辦法: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足膚皸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勁不能動。體現(xiàn)品質:不畏艱難、意志堅定。生活艱苦:困難:生活條件艱苦,與同舍生對比。解決辦法:余則缊袍敝衣處其間,略無慕艷意。體現(xiàn)品質:安貧樂道、不慕虛榮。3.引導學生找出文中對比的語句,分析其作用。對比語句:作者自身:"家貧"與"嗜學"對比;"無書"與"手自筆錄"對比;"弗之怠"體現(xiàn)的堅持與借書時的困難對比。求學途中:"負篋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的艱難與"先達德隆望尊"對比。生活方面:"缊袍敝衣"與"被綺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huán),左佩刀,右備容臭,燁然若神人"對比。作用分析:通過這些對比,突出了作者求學的艱難和勤奮刻苦的精神。強調了學業(yè)能否有成,關鍵在于自身是否勤奮努力,而不在于學習條件的優(yōu)劣。使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對學習的執(zhí)著和堅定信念,同時也引發(fā)讀者對自身學習態(tài)度的思考。(六)體會情感,拓展延伸(10分鐘)1.提問:作者寫這篇文章送給馬生的目的是什么?明確: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勸勉馬生要珍惜良好的學習條件,勤奮刻苦,專心求學,以期有所成就。2.引導學生思考:宋濂的求學經(jīng)歷對我們有什么啟示?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總結:學習要勤奮刻苦,不怕困難,持之以恒。要珍惜學習機會,樹立正確的學習態(tài)度,以學為樂。尊師重道,虛心求教。不慕虛榮,安貧樂道。3.拓展延伸:讓學生分享自己在學習或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進一步體會宋濂求學精神的可貴。展示一些現(xiàn)代社會中人們克服困難、努力學習的事例,引導學生思考在不同時代背景下,求學精神的傳承和意義。(七)課堂小結(5分鐘)1.請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內(nèi)容,包括文言字詞、文章大意、作者求學經(jīng)歷及對比手法等。2.教師總結:本文通過宋濂自述求學的艱難歷程,運用對比手法,展現(xiàn)了他勤奮刻苦、專心致志的求學精神。希望同學們能從中學到古人的優(yōu)秀品質,珍惜當下的學習機會,努力學習,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目標。(八)布置作業(yè)(5分鐘)1.背誦并默寫課文。2.以"學習的苦與樂"為話題,寫一篇300字左右的短文,談談你對學習的認識和體會。3.推薦閱讀宋濂的其他作品,如《秦士錄》《王冕傳》等,加深對作者及其文學風格的了解。五、教學反思通過本節(jié)課的教學,學生對文言文的學習興趣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