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文言文之“斷句和文化常識”練習小卷_第1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之“斷句和文化常識”練習小卷_第2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之“斷句和文化常識”練習小卷_第3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之“斷句和文化常識”練習小卷_第4頁
高考語文文言文之“斷句和文化常識”練習小卷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新高考語文文言文之“斷句和文化常識”練習小卷

姓名:班級:

?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上神采英毅,群臣進見者皆失舉措。上知之,每見人奏事,必假以辭色,冀

聞規(guī)諫。嘗謂公卿目:“人欲自見其形必資明鏡君欲自知其過必待忠臣茍其君愎

諫自賢,其臣阿諛順旨.君既失國,臣豈能獨全?如虞世基等諂事煬帝以保富貴,

煬帝既舉,世基等亦誅。公輩宜用此為戒,事有得失,無惜盡言?!?/p>

(選自《通鑒紀事本末-貞觀君臣論治》,有刪改)

1.文中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答題卡相應位置寫出句讀字母。

A_A直B1_C見D甚E也F互G逢H里I矍K欲_1_1_M翅N基0讓P

絲Q在R型SE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弒,殺、殺死,古代專指臣下殺死君主,是專用詞匯不能用于普通百姓。

B.再拜,古代禮節(jié),拜兩拜,表示恭敬;也做敬辭用于書信的開頭或末尾。

C.“若縱之不已”與“沛公己出”(《鴻門宴》)兩句中的“已”字含義不同。

D.西域,漢代以后對玉門關、陽關以西地區(qū)的總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周公踐天子之位,布德施惠,遠而逾明。十二牧,方三人,出舉遠方之民。

有饑寒而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冬瞿者,有賢才而不舉者,以入告乎天子。天子

于其君之朝也,揖而進之,日:“意朕之政教有不得者與?何其所臨之民,有饑

寒不得衣食者,有獄訟而失職者,有賢才而不舉者也?”其君歸也,乃召其國大

夫告用天子之言。百姓聞之,皆喜曰:“此誠天子也何居之深遠而見我之明也豈

可欺哉?”故牧者,所以辟四門、明四目、達四聰也。是以近者親之,遠者安之。

(節(jié)選自《說苑?君道》)

3.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

案標號涂黑,每涂對一處給1分,涂黑超過三處不給分。

此誠A天子也B何C居之深D遠E而見F我之明也G豈可H欺哉

4.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樊遲,字子遲,他與后文“子夏”都是孔子的弟子,二人同列“七十二賢”之位。

B.“易因”指容易沿襲,“因”與《鴻門宴》“因擊沛公于坐''的“因"字含義不同。

C.“失職”指失去常業(yè),“失”與《齊桓晉文之事》“無失其時”的“失”含義相同。

D.“稱”意思是頌揚、稱贊,與《出師表》“先帝稱之曰能''的"稱"字含義相同。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而執(zhí)事者云云,茍怨陵以不死。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視陵,豈偷生之士而

惜死之人哉?寧有背君親,捐妻子而反為利者乎?然陵不死,有所為也,故欲如

前書之言報恩于國主耳誠以虛死不如立節(jié)滅名不如報德也。昔范蠡不殉會稽之恥,

曹沫不死三敗之辱,卒復勾踐之仇,報魯國之羞,區(qū)區(qū)之心,竊慕此耳。何圖志

未立而怨已成,計未從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椎心而泣血也C

(節(jié)選自李陵《答蘇武書》)

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

標號涂黑。

故A欲如前B書之言C報恩于國D主耳E誠以虛死F不如立節(jié)G滅名H不如報德

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甘樂,為意動用法,與《歸去來兮辭》中“只琴書以消憂''的"樂''用法相同。

B.當,指抵擋,與《蜀道難》中“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當”意思相同。

C.封,指分封,與《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封狼居胥”的“封”意思不同。

D.闕,指門樓、宮殿,這里代指朝廷,與《燭之武退秦師》中“若不闕秦,將

焉取之"的"闕''意思不同。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本呼窮市上,有古鐵條,垂三尺許,闊二寸有奇,形若革帶之半,中虛而外

繡澀,兩面鼓釘隱起,不甚可辨。持此欲易錢數(shù)十文,人皆不顧去。積年余,有

章可使客三四人,旁睨良久,問:“此鐵價幾何?”篙鐵者謬云:“錢五百?!?/p>

使客立解五百文授之。其人疑不決,即詭對日:“此固吾鄰人物,俟吾詢主者。”

答案第2頁,共24頁

頃之,使客復來。鬻者曰:“向幾誤,主者言非五金不可!”使客即割五金,無

難色。其人又為大言曰:“公等誤矣,吾曹市語,舉大數(shù)以為言,五金蓋五十金

云。”使客曰:“吾誠不惜五十金,但不得更悔。”鬻鐵者私念:一廢鐵夾條增

價五十金借令失此售主并乞數(shù)十文錢亦不可得。因日:“吾以此博公多金,保無

后言。公幸告我,此為何名?!笔箍驼垼骸跋榷ㄒs,而后告子。”

(節(jié)選自詹鐘玉《記古鐵條》)

【注】①闖:闖王李自成。②中貴:宦官。

7.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京師,是中國古代對首都的稱呼,明清時期一般指北京?!熬敝溉丝诙?,

“師”指規(guī)模大。

B.高麗,又稱高麗王朝,是朝鮮半島古代國家之一,國土大體上相當于現(xiàn)

在的朝鮮半島中南部C

C.“俟吾詢主者”中的“俟”指等待,與宋濂《送東陽馬生序》中“俟其欣悅,

則又請焉”的“俟”含義相同。

D.“度其去遠”中的“度”指推測,與司馬遷《鴻門宴》中“度我至軍中,公乃

入''的"度''含義相同。

8.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在相應位置劃分。每錯一處扣

1分。

一廢鐵夾條增價五十金借令失此售主并乞數(shù)十文錢亦

不可得

(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題。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時,為郡小吏,見吏舍廁中鼠食不潔,近人犬,

數(shù)驚恐之。

至秦,會莊襄王卒,李斯乃求為秦相文信侯呂不韋舍人;不韋賢之,任以為

郎。李斯因以得說秦王。奏王乃拜斯為長史,聽其計,陰遣謀士赍持金玉以游說

諸侯,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厚遺結之不肯者利劍刺之。離其君臣之計,秦王乃使

其良將隨其后。秦王拜斯為客卿。

(節(jié)選自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

答案標號上打‘7”。

諸A侯B名C±D可E下F以G財H者I厚J遺長結匕之M不N肯0者P

利Q劍R刺S之

1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萬乘:古代時指天子。依照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出兵車萬乘。文中的“萬

乘''指的是擁有萬輛兵車的周天子。

B.“會韓人鄭國來問秦”的“間”意思是“做間諜”,與《鴻門宴》沖“間至軍中”

的“間”意思不同。

C.書:文體名。文中指李斯的《諫逐客書》,其與《諫太宗十思疏》一樣,

同為古代臣子向君主進呈的公文。

D.黔首:戰(zhàn)國時期和秦代對平民的稱呼,含義與當時常見的民、庶民相同.

如《子路、曾皙、冉有、公西華侍坐》中的“比及三年,可使足民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康熙間,曹練亭為江寧織造。每出擁八鑿必攜書一本觀玩不輟。人問:“公

何好學?''曰:"非也。我非地方官,而百姓見我必起立,我心不安,故藉此遮目

耳?!彼嘏c江寧太守陳鵬年不相中。及陳獲罪,乃密疏若陳。人以此重之。其子

雪芹撰《紅樓夢》一部,備記風月繁華之盛。明我齋讀而美之。當時紅樓中有某

校書尤艷,我齋題云:“病容憔悴勝桃花,午汗潮回熱轉(zhuǎn)加。猶恐意中人看出,

強言今日較差些。''"威儀棣棣若山河,應把風流奪綺羅。不似小家拘束態(tài),笑時

偏少默時多。”

(選自清?袁枚《隨園詩話》卷二、卷十六)

1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k上相應位置的答案

標號涂黑。

每A出B擁C八D駱E必F攜G書H—I本J觀K玩L不M輟

1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善,指友善、親善,與《鴻門宴》中“素善留侯張良''的“善''意思相同。

B.彈,指彈擊、敲擊,與《琵琶行》中“莫辭更坐彈一曲”的“彈”意思相同c

答案第4頁,共24頁

C.差,指(?。┖?、病愈,與成語“差強人意”的“差”意思不相同。

D.將,指攜帶,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將以求吾所大欲也”的“將”意思不相同。

(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初,選人李公義陳言,請為鐵龍爪以浚河。其法用鐵數(shù)斤為龍爪形沈之水底

系短以船曳之而彳亍。宮官黃懷信以為鐵爪,只列干木下如耙狀,以石壓之,兩旁

系大名亙,兩端釘大船,相距八十步,各用革車線之,去來撓蕩泥沙,J,又移船

而浚之。

(節(jié)選自《深水記聞》)

1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加句讀處的字母填寫在答題卡的

橫線上。

其A法B用C鐵D數(shù)E斤F為G龍H爪I形J沈K之L水M底N系。

以Q船R曳S之T而U行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王確的一項是()

A.“已,又移船而浚之”的“已”,意為不久,與《種樹郭橐駝傳》“已去而復

顧”的“已”意思不同。

B.課,原意為根據(jù)一定標準對官吏進行考核,文中指范子淵記錄下來以備

考核的業(yè)績。

C.”資談笑,的“資”,意為供給,與《歸去來兮辭》中“瓶無儲粟,生生所資”

的“資”意思相同。

D.“共為欺罔”的“罔”,意為欺騙,與《論語》中“學而不思則罔”的“罔噫思

不同。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平陵李尋奏言:議者常欲求索九河故跡而穿之,今因其自決,可且勿塞,以

觀水勢,河欲居之,當稍自成川,挑出沙土,然后順天心而圖之,必有成功。于

是遂止不塞。待詔賈讓奏言:“治河有上、中、下策。徙篡外之民當水沖者,放

河使北入海。河西薄大山,東薄金堤,勢不能遠,泛濫期月自定。此功一安可定

民安謂之上策多穿漕渠,使民得以溉田,分殺水怒。興利除害,支數(shù)百歲,謂之

中策。若只繕完故堤,增卑倍薄,勞費無已,數(shù)逢其害,下策也?!?/p>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河決之患》)

1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把這三個需要斷句的地方寫在括號

內(nèi)。()

此A功B-C立D河E定F民G安H謂I之J上K策L多M穿漕渠

1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王確的一項是()

A.中二千石,漢代官員薪俸等級。這里的“石”是古代容量單位,與《馬說》

中的“一食或盡粟一石”中的“石”意思相同。

B.冀州,據(jù)《尚書?禹貢》記載,大禹治水的時候,將天下分為九州,冀州

為九州之首,主要在今天的河北省。

C.光武,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廟號。古代稱呼皇帝可稱廟號、謚號、年號,

如唐玄宗是廟號,隋煬帝是謚號,乾隆是年號C

D.將作謁者,國君左右掌傳達等事的近侍。東漢時,謁者分為謁者仆射、

常侍謁者、給事謁者、灌謁者和將作謁者等。

(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何以明之?昔者楚欲攻宋,墨子聞而悼之,自魯趨而十日十夜足重繭而不休

息裂衣袋裹足至于郢,見楚王,日:“臣間大王舉兵將攻宋,計必得宋而后攻之

乎?亡其苦眾勞民,頓民挫銳,負天下義之名,而不得咫尺之地,猶且攻之乎?”

王日:“必不得宋,又且為不義,曷為攻之!'‘墨子曰:“臣見大王之必修義而不

得宋。"王曰:“公輸,天下之巧土,作云梯之械,設以攻宋,曷為弗?。俊澳?/p>

日:“令公輸設攻,臣請守之?!?/p>

(節(jié)選自《淮南子?修務訓》)

17.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卜上相應位置的答案

標號涂黑。

自魯趨A而B十日十夜C足D重E繭F而G不休息H裂I衣裳J裹足K至于

1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指明曉、知道,與“明道德之廣崇”(《屈原列傳》)中的“明”字意思相同。

答案第6頁,共24頁

B.聞,指聽聞、聽說,與“臣拜表以聞”(《陳情表》)中的“聞”字意思不同,

C.偃,指停止、停息,與“偃仰嘯歌”(《項脊軒志》)中的“偃”字意思不同C

D.軾,本義是指設在車箱前面供人憑倚的橫木,文中是指魏文侯憑軾致敬。

(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秦興師臨周而求&淤,周君患之,以告顏率。顏率日:“大王勿憂,臣請東

借救于齊?!鳖伮手笼R,謂齊王日:“夫秦之為無道也,欲興兵臨周而求九鼎。

周之君臣,內(nèi)自畫計,與秦,不若歸之大國。夫存危?國?,美名也;得九鼎,厚實

也。愿大王圖之。”齊王大悅發(fā)師五萬人使陳臣思將以救周而秦兵罷。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東周策》)

1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

標號涂黑C

齊A王B大C悅D發(fā)E師F五G萬H人I使J陳K臣L思M將N以。救P

周Q而R秦S兵T罷

2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楚子伐陸渾之戎”的“伐”是討伐,征伐的意思,與《屈原列傳》中“懷王

怒,大興師伐秦”的“伐”字含義相同。

B.“德之休明”的“休”是美好,美善的意思,與《諫太宗十思疏》中“永保無

疆之休”的“休”字含義不同。

C.九鼎,相傳夏禹用九州的尚銅鑄成九個鼎,夏商周三代奉為國家政權的

象征。周代列鼎制度為:天子九鼎,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

D.危國,意思是面臨危險的國家,在此指東周王朝。其中“?!迸c《蜀道難》

中“危乎高哉"的"危'’字含義不同。

(十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當韓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鋸鼎鏈待天下之士。其平居無罪夷滅者,不

可勝數(shù)。雖有賁、育,無所復施。夫持法太急省,其鋒不可犯,而其末可乘。子

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于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

能容發(fā)蓋亦已危矣千金之子,不死于盜賊,何者?其身之可愛,而盜賊之不足以

死也。子房以蓋世之才。不為伊尹、太公之謀,而特出于荊軻、聶政之計。

(選自蘇軾《留侯論》)

2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黑色碳素筆在答題卡相應位置的

答案標號上打“4”

當A此B之C時D子E房F之G不H死I者J其K間L不M能N容0發(fā)P

蓋Q亦R己S危T矣

22.下列對文中加點字詞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有頃,意為不久,一會兒。在文言文中,“須臾”"俄而'''既而"“無何未幾”

均有這個含義。

B.留侯,一般指張良,他憑借出色的智謀,輔佐劉邦平定天下,以功封留侯。

詩文中常用此來稱頌功臣。

C.“觀其所以微見其意者''的“微”與《燭之武退秦師》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鏟微”

字含義相同。

D.匹夫,即一個人,泛指平民百姓;也可以指布?勇無謀之人?!耙云シ蛑?'中

的“匹夫”之意是后者。

(十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即之公叔成家自請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禮者所以便事也。先時中山

負齊之強兵,侵掠吾地,系累吾民。比王忿之其怨木能報也令騎射之服可以報史

山之怨?!惫映稍侔荩速n胡服。趙文進諫曰:“衣服有常,禮之制也。先圣

之所以教。故臣愿王之圖之。”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趙策二》)

2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

標號涂黑。

先王忿之A其怨B未能報也C今騎射之D服E可以報F中山G之怨。

2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侍坐:指雙方都坐著;陪侍長者閑坐。卑者在尊者身旁陪伴叫"侍

B.再拜:拜了兩拜,表恭敬之意。書信中用為對?尊長或朋友的敬語飛

C.所以:用來…的。與《師說》“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中的“所以”意義不同。

答案第8頁,共24頁

D.胡服:古代對各族胡人所穿服裝總稱,后泛稱漢人服飾外的外族服裝。

(十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蘇秦為趙合從,說楚威王日:“是,天下之強國也。大王,天下之賢王也。

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栗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夫以范之強與大王之

賢,天下莫能當也。今乃欲西面而事秦,則諸侯莫不南面而朝于章臺之下矣。秦

之所害于天下莫如楚,楚強則秦弱,楚弱則秦強,此其勢不兩立。”

(節(jié)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一》)

25.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山東,戰(zhàn)國、秦、漢時稱靖山或華山以東地區(qū)為山東,又稱關東。山東

亦指戰(zhàn)國時秦以外的六國。

B.社稷,“社''是十地神,“稷”是谷神八因為古代國君都祭祀十地神和谷神,

所以后來“社稷”就用作國家的代稱。

C.“大王誠能聽臣之愚計”與“誠宜開張圣聽,以光光帝遺德”(《出師表》)中

的“誠’含義相同。

D.“秦有舉巴蜀、并漢中之心”與“百里奚舉于市”(《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中的"舉''含義不同。

26.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五處需加句讀,請用“尸在相應位置劃分。

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

(十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予嘗有幽憂之疾,退而閑居,不能治也。既而學琴于友人受宮聲數(shù)引久而樂

之不知其疾之在體也。琴之為技小矣。及其至也,火者為宮,細者為羽,操弦臊

作,忽然變之,急者凄然以促,緩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風雨

夜至也。

(選自歐陽修《琴說》有刪改)

27.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

標號涂黑。

既而學琴A于友人B受宮聲C數(shù)引D久而E樂之F不知G其疾之H在體也

2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布策,即布列算籌。策,是我國最早的計算工具,與“策扶老以游憩”中的“策”

意思不同。

B.五禮,古代的五種禮制,文中指古代漢族禮儀總稱,即吉禮、兇禮、軍禮、

賓禮、嘉禮。

C.庠序,古代的地方學校,后泛指學校:與“謹庠序之教”中的“庠序”意恩相同。

D.度,在本文指“標準、限度”;與“樂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的“度”意思不同。

(十五)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二十二年即帝位,大赦天下,壬午,敕自今官司所用物料于所產(chǎn)地計直市之,

科派病民者罪不宥?!鲂?,賜吏部尚書蹇義及楊士奇、楊榮、金幼孜銀章各一日

“繩愆糾繆”,諭以協(xié)心,務,凡有闕失當言者,用印密封以聞。癸酉,詔有司:

“條政令之不便民者以聞,凡被災不即請報者,軍之?!毙了?崩于欽安殿,年

四十有八。贅曰:在位一載,用人行政,善不勝書,使天假之年涵濡休養(yǎng)德化之

盛豈不與文景比隆哉

(選編自《明史?本紀》)

29.文中畫波浪線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依次寫出答案標號。

使A天B假C之D年E涵F濡G休H養(yǎng)I德J化K之L盛M豈N不O與P

文Q景R比S隆T哉

30.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善拊士卒”與“善刀而藏”(《庖丁解?!罚┲械摹吧啤弊趾x不相同。

B.“伺隙讒構”與“令將軍與臣有隙”(《鴻門宴》〉中的“隙”含義不同。

C.戊戌,干支之一,與“壬午”“癸酉”“辛巳”一樣,在文中用以紀年。

D.“諭以協(xié)心贊務”中的“贊”與成語“不贊一詞”的“贊”字含義相同。

(十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開禧二年五月丁亥,依胄下伐金詔。初,華岳諫未宜用兵。陡胄下岳木攀,

答案第10頁,共24頁

編管建寧。甲午,攻宿州、壽州、唐州、蔡州,皆不克。伉胄既喪師,始覺為蘇

師旦所誤。召李壁飲酒射語及師旦始謀事壁微摘其過以覘之因極言師旦怙勢招權,

使明公負謗。非竄謫此人,不足以謝天下。

(節(jié)選自《宋史紀事本末?北伐更盟》,有刪改)

31.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

標號涂黑。

召A李B壁C飲D酒E酣F語G及H師I旦J始K謀L事M壁N微O摘P

其Q過R以S覘T之

3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壬確的一項是()

A.大理,指大理寺,官署名,掌刑獄案件審理,相當于現(xiàn)在的最高法院。

B.移書,本身包含“致函”和“發(fā)布公告”兩種意思,文中指發(fā)布公告。

C.歲幣,舊指朝廷每年向外族輸納的錢物,當時宋每年要向金繳納絹銀.

D.縣官,一般用于稱謂一縣之長官,也可代指朝廷、官府,文中指后者。

(十七)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佛許以中牟叛,置鼎于庭,致士大夫曰:“與我者受邑,不吾與者烹!“大夫

皆從之。至于田卑,日:“義死不避斧鉞之罪,義窮不受軒冕之服;無義而生,

不仁而富,不如烹!”褰衣將就鼎.佛聆脫屣而止之。趙氏聞其叛也.攻而取之。

聞田卑不肯與也,求而賞之。田卑日:“不可也,一人舉而萬夫俯首智者不為也

賞二人必慚萬夫A固丕取也。.我受賞,使中牟之士,懷恥不義。”辭賞徙處曰:“以

行臨人,不道,吾去矣。'‘遂南之楚。

(節(jié)選自《新序?義勇》)

33.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在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打立

一A人B舉C而D萬E夫F俯G首H智I者J不K為L也M賞N-O人P

以Q慚R萬S夫T義U者V不W取X也

3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壬確的一項是()

A.“賽衣將就鼎”與“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兩句中“就”字含義相同。

B.“惠王”的“惠”為謚號,謚號是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跡而為之所立的稱號,

C.“引而未發(fā)也”與“引壺觴以自酌”(《歸去來兮辭》)兩旬中的“引”字含義不同。

D.“大夫”是古代官階名稱,地位低于“卿”“士”,后世成為一般任職者的稱謂。

(十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建安三年冬十二月,袁紹連年攻公孫瓚不能克,以書諭之,欲相與釋憾連和。

瓚不答,而增修守備。先是,瓚別將有為敵所圍者,瓚不救,曰:“救一人,使

后將恃救,不肯力戰(zhàn)。'’及紹來攻,瓚南界別營,自度守則不能自固,又知必不

見救,或降或潰。紹軍徑至其門,瓚遣子續(xù)請救干黑山諸帥,而欲自將突騎出傍

西山,擁黑山之眾侵掠冀州,橫斷紹后。關靖諫口:“今將士莫不懷瓦解之心,

所以猶能相守者,顧戀其居處老小,而恃將軍為主故耳。堅守曠日或可使紹自退

若舍之而出后無鎮(zhèn)重,易京之危,可立待也?!碍懩酥埂=B漸相攻逼,瓚眾日更。

(節(jié)選自《通鑒紀事本末-卷八-袁紹討公孫瓚》,有刪改)

35.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二處需加句讀,請在答題卡上相應位置寫出相關序號.

堅A守B曠C日D或E可F使G紹H自I退J若K舍L之M而N出。后P

無Q鎮(zhèn)R重

36.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右,指“在……之上”。古人常以右為貴、為上,如右戚、右族、無出其右。

B.樓櫓,古代供守兵瞭望敵軍動靜的無頂蓋高臺,用于偵查,亦可配合進攻。

C.蹙,指“窘迫”,與《紅樓夢》中“兩彎似蹙非蹙胃煙眉”的“蹙”字意思不同。

D.赍,指“攜帶”,與《諫逐客書》中“藉寇兵而赍盜糧”的"赍”字意思相同。

(十九)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四年晉饑乞氽于秦繆公問百里奚,百里奚曰:“天災流行,國家代有,救災

恤鄰,國之道也。與之?!壁嵶颖唬骸胺ブ??!笨姽唬骸捌渚菒?,其民

何罪!”卒與栗,自雍屬絳。明年秦饑,請汆于者。晉君謀之,虢射日:“往年

天以晉賜秦,秦弗知取而貸我。今天以秦賜晉,晉其可以逆天乎?遂伐之。”惠

公用虢射謀,不與秦粟,而發(fā)兵且伐秦。秦大怒,亦發(fā)兵伐晉。

(節(jié)選自《史記?晉世家》)

37.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答案標號涂黑。

四A年B晉C饑D乞E汆F于G秦H繆I公J問K百L里M奚

答案第12頁,共24頁

38.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徒,白白地,與《孔雀東南飛》中的“徒留無所施”的“徒”意思相同。

B.質(zhì),使……做人質(zhì),用諸侯的兒子做人質(zhì),是源于春秋時期的外交方式。

C.矜,指憐憫,與李密的《陳情表》中的“不矜名節(jié)''的“矜”意思不同。

D.“置官司焉”的“官司”指的是官衙,現(xiàn)在是指在人民法院進行的訴訟。

(二十)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既還宮,召澄入見,逆③謂之曰:“明堂之忿,恐人人競言,沮我大計,故以

聲色怖文武耳,想識朕意。'‘因屏人,謂澄曰:“今日之舉,誠為不易,但國家興

自朔土,徙居平城,此乃用武之地,非可文治,令將移風易俗,其道誠難,朕欲

因此遷宅中原,卿以為何如?”澄曰:“陛下欲卜宅中土以經(jīng)略四海,此周、漢之

所以興隆也.帝曰:"北人習常戀故,必將驚擾.,奈何?”澄曰:“非常之事故非

常人之所及陛下斷自圣心彼亦何所能為“帝曰:“任城,吾之子房④也?!?/p>

(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

【注】①龍興:稱帝。②沮:破壞。③逆:迎接。④子房:這里指張良。⑤

混壹:統(tǒng)一天下。

39.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

涂黑。

非常A之事B故C非常D人E之所及F陛下G斷H自I圣心J彼K亦L何所

M能為N

4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明堂,古代帝王宜明政教之所,凡朝會、祭祀、選士、養(yǎng)老、教學等大典,

均在此舉行。

B.社稷,社為上神,稷為谷神,上地和谷物是農(nóng)業(yè)社會的根基,后來用“甘稷”

代指國家。

C.儒生,指遵從儒家學說的讀書人,后泛指讀書人。文中選用該詞含有對李沖

等人的鄙視。

D.斧鉞,指用于作戰(zhàn)的兵器,象征軍權和統(tǒng)治權,后泛指刑罰、殺戮,文中采

用此詞原意。

參考答案:

1.FJP2.A

【解析】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人想要看見自己的形體,必須借助明鏡。君主如果想知道自己的過錯,必

須依靠忠臣。

“人欲自見其形”“君欲自知其過”結構一致,且主謂賓俱全,所以應在“形”“鏡卬過”

后斷開,即在F、J、P處分別斷開。

故FJP三處斷開。

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

A.”專指臣下殺死君主,是專用詞匯,不能用于普通百姓''解說錯誤。封建時代臣

殺君、子殺父母均可稱為“弒”,并不是“專指臣下殺死君主B.正確。

C.正確?!凹骸保V?。/已經(jīng)。句意:如果無止境地放縱欲望。/沛公已經(jīng)出去。

D.正確。故選A。

3.BEG4.C

【解析】3.本題考查學生準確斷句的能力。

句意:這果真是天子??!不然為何遠居深宮中,去]能明察我們的情況?難道可以

欺騙這樣的天子嗎?

“此誠天子也”是完整的判斷句,"也''表判斷,中間不能斷開,故應于句末B處斷

開;

“何居之深遠而見我之明也”中,“何居之深遠”和“見我之明也”兩句形成對比相反

關系,中間用連詞“而”銜接,表轉(zhuǎn)折,故在連詞"而''前,即E處斷開;

“見我之明也”中,“也”句尾語氣詞,“豈可欺哉”是省略句,應為“豈可欺(之)哉”,

是對前面兒句的總結,故應于G處斷開。

4.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辨析一詞多義的能力。

A.說法正確。

B.說法正確?!耙驌襞婀谧钡摹耙颉敝赋脵C。句意:法令簡省了,百姓就容易沿

襲。/趁機把沛公(殺死)在座位上。

c.說法錯誤。含義不同?!盁o失其時,”的“失”指錯過。句意:有因打官司而失去常

業(yè)的人。/不要錯過時節(jié)。

答案第14頁,共24頁

D.說法正確。句意:士大夫要頌揚它。/先帝稱贊他能干。故選C。

5.CEG6.C

【解析】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所以想如前一封信上所說的那樣,要向皇上報恩啊。實在因為徒然死去不

如樹立名節(jié),身死名滅不如報答恩德。

“故欲如前書之言、“如前書之言"和“欲'’都是句子的狀語,修飾“報恩”,但狀語

較長,可在“言''后C處斷開;

“報恩于國主耳“,“國主”是“報恩”的對象,不可斷開,“耳”句末語氣詞,其后E

處斷開;

“虛死不如立節(jié)”“滅名不如報德”結構對稱,G處應該斷開。

故在CEG二處斷開-

6.本題考查學生辨析文言文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都是意動用法,以……為樂。句意:我也心甘情愿。/彈琴讀書能使我

忘記憂愁。

B.正確。都是“抵擋句意:一人要敵千人。/只要一人把守,千軍萬馬難攻占。

C.“封,指分封”錯誤。封賞。/筑壇祭天。句意:并沒有一尺土的封賞。/登上狼

居胥山筑壇祭天以告成功。

D.正確。朝廷。/使動月法,使……闕,侵損、削減。句意:回到漢廷。如杲不

使秦國土地虧損,將從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故選C。

7.A8.一廢鐵夾條/增價五十金/借令失此售主/并乞數(shù)十文錢亦不可得

【解析】7.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錯誤。“京”指規(guī)模大,"師'’指人口多。B.正確。

C.正確。句意:等我問一下主人/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

D.正確。句意:猜測他己走遠/推測我回到軍營中,你才能進去。故選A。

8.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一個廢鐵條,漲價到五十金,假使失去了這個買主,就連要幾十文錢也不

可能得到。

“一廢鐵夾條”作主語,主語過長,其后斷開;

“價五十金”是“增”的內(nèi)容,“金”后斷開;

“借令”,副詞,意為假使,“此售主”是“失”的賓語,賓語后斷開,即“主”后。

9.1、M、P10.A

【解析】9.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對各國可以用金錢收買的著名人物,就多贈送禮物來收買他們;不能收買

的,就用利劍把他們殺掉。

“諸侯名士可下以財者”是定語后置句,“者”后I處斷開;

“結之”是動賓結構,“厚遺”是狀語,中間不斷開,“之”后M處后斷開;

"不肯者'’是“利劍刺之”的主語,表強調(diào),可在P處斷開。

故I、M、P處加句讀-

10.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A.“文中的,萬乘,指的是擁有萬輛車馬的周天子”錯誤。“萬乘”周代制度規(guī)定,天

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車萬乘,因此以“萬乘”指天子、帝王。本文中指諸侯。

B.正確。句意:恰在此時韓國人鄭國來到秦國做間諜。/從小路到達軍中。

C.正確。

D.正確。句意: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來。故選A。

11.BEJ12.B

【解析】1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每次出門,都有八個侍從簇擁著,而且必帶一本書,沒完沒了地閱讀賞玩。

“出"“擁''都是謂語,省略了主語,分屬兩個句子,中間B處斷開;

“擁八心”是動賓結構,賓語“八的”后E處斷開;

“必攜書一本“中“攜”是謂語,“書”是賓語,“一本”是“書”的后置定語,應在“書”

后J處斷開。

故在BEJ處斷句。

12.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

A.正確,都是親善、友善。句意:與雪芹交好。/一向和留侯張良友好。

答案第16頁,共24頁

B.錯誤,彈擊、敲擊。/彈奏、演奏。句意:勸您不要敲擊食客的長鐵。/不要推

辭坐下來再彈奏一曲。

C.正確。(?。┖?、病愈。/稍微。句意:勉強說今天稍微好一些。/大體上還能使

人滿意。

D.正確。動詞,攜帶。/副詞,將要、打算。句意:潮水離去不能帶妾身離開。/

這樣做不過是將要滿足我最大的愿望啊。故選B,

13.JNP14.C

【解析】1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這個方法是用幾斤鐵鑄成龍爪的形狀,把它沉到水底,系上大繩索,用船

拖拽它前行。

“其法”是主語,"用鐵數(shù)斤”是狀語,"為''是謂語,“龍爪形''是賓語,結構完整,

后面斷開,即J處斷開;

“沈之水底”是“沈之(于)水底''的省略句,“水底”后斷開,即N處斷開;

“系,亙”是動賓結構,后面斷開,即P處斷開。

14.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不久/已經(jīng)”;句意:過一段時間,再移動船只疏浚其他地方/已經(jīng)離開

了,又回頭去看看。B,正確。

C.“意思相同”錯誤?!肮┙o/憑借”;句意:正適合供人們談笑/米缸里沒有存糧,

維持生活所需的一切。

D.正確,“欺騙/通,惘一意思是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句意:共同做欺騙君王的

事/只學習卻不思考,就會感到迷茫而無所適從。故選C。

15.DHL16.C

【解析】1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這一工程如能實施,黃河穩(wěn)定百姓安居樂業(yè),是上策。多開鑿運河渠道。

“此功一立”,“此功''主語,“立”謂語,本句為主謂結構,其后不可帶賓語,故在

D處斷開;

“河定民安”,主謂結構并列,其后斷開,故在H處斷開;

“謂之上策”,“上策”是“謂”的賓語,其后斷開,故在L處斷開。

故在DHL三處斷開。

16.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的能力。

C.”光武,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廟號”錯誤。光武是劉秀的謚號。故選C。

17.CHK18.A

【解析】17.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就從魯國出發(fā)趕路十天十夜,腳上打起一層層的老繭也不肯休息,撕下衣

衫布包裹一下又向前趕路,到達楚都郢城°

“而”字連接“自魯趨”和“十日十夜”,中間不必斷開,在“夜'’后斷開,即C處斷開;

“而”字連接"足重繭'’和"不休息”,表現(xiàn)墨子趕路的急迫和辛苦,中間不必斷開,

在“休息”后斷開,即在H處斷開:

“裂衣裳裹足''省略了主語,此處是謂語,后面“至于”也是謂語,分屬兩個句子,

在“裹足”后斷開,即K處斷開。

故在CHK處加句讀。

18.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

A.錯誤,意思不同。前者是明曉、知道,后者是聞明、表明。句意:怎么知道這

一點呢?/闡明了道德的廣大崇高。

B.正確。前者是聽聞、聽說,后者是使……知道,稟告。句意:墨子聽說以后很

哀傷。/我奉上表章稟告給朝廷。

C正確。前者是停止、停息,后者是伏下、躺下。句意:這樣使得楚王只得息兵。

/我仰頭高聲吟誦詩歌。D.正確。故選A。

19.DIQ20.B

【解析】19.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齊王聽了非常高興,立刻派遣五萬大軍,任命陳臣思為統(tǒng)帥前往救助東周,

秦軍因此退兵。

“齊王大悅”中“齊王”作主語,"悅”作謂語?,結構完整,在D處斷開;

“發(fā)師五萬人”是省略了主語齊王的主謂賓結構,獨立成句,在I處斷開;

答案第18頁,共24頁

“而”是連詞,表承接關系,且前面句子的主語都是“齊王”,后面句子的主語是“秦

兵”,所以在Q處斷開。故選DIQ。

20.本題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化常識,理解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

法的能力。

A.正確。均為“討伐,征伐”;句意:楚莊王討伐陸渾之戎。/懷王發(fā)怒,大規(guī)模

出動軍隊去討伐秦國。

B.錯誤。均為“吉慶、美好、美善”;句意:德行美好光明。/永遠保持無盡的美善。

C.正確。

D.正確。危險/高;句意:面臨危險的國家。/多么高峻偉岸!故選B。

21.DJP22.C

【解析】21.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當時,張良雖然僥幸沒有死,但實際上生死之間連一根頭發(fā)也容不下,那

是何等危險啊。

“當此之時”為句首時間狀語,可單獨成句,故D處斷;

“子房之不死者”語意完整,“不死”做“子房”的謂語,故J處斷;

“其間不能容發(fā)”語意完整,“發(fā)”做“容”的賓語,故P處斷。

故DJP處斷。

22.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以及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B.正確。

C.“含義相同”錯誤?!拔ⅰ?,隱約,含蓄。/沒有。句意:觀察橋上老人用來含蓄地

表達心意的言行。/假如沒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會有今天。

D.正確。句意:想憑一人之力。故選C。

23.ACE24.C

【解析】23.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先王對這件事極為憤恨,可是這個仇至今還未能報。如今我們采用便于騎

射的胡服來武裝自己,可以向中山國報仇雪恨。

“先王忿之”為完整的主謂句,“之"作"忿'’的賓語,故A處需加句讀;

“其怨未能報也''為完整的主謂句,“也”表句末停頓,故C處需加句讀;

“今騎射之服可以報中山之怨”為省略主語的句子,“今騎射之服”意思是采用便于

騎射的胡服,作狀語,故E處需加句讀。

故選ACEo

24.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古代文學文化常識和一詞多義的能力。

C.”意義不同嘴。“用以”,都是“用來……的'’的意思。句意:衣服的式樣,不

過是為了人們穿著方便的。/是用來傳授知識、教授學業(yè)、解答疑惑的人。

故選C。

25.C26.地方五千里/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

【解析】25.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C.錯誤。如果;的確。句意:如果大王能聽從我的不成熟的計謀/您的確應該廣

泛聽取臣下的意見,以發(fā)揚光大先帝遺留下的美德。

D.正確。奪取,攻占;被推舉。句意:秦國有奪取巴蜀、吞并漢中的野心/百里

奚在市場上被推舉出來。故選C

2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楚國土地方圓五千里,甲兵百萬,戰(zhàn)車千輛,戰(zhàn)馬萬匹,糧食可供十年,

這是建立霸業(yè)的資本。

"地''是"方五千里”的主語,句子結構完整,在“里”后斷開;

“帶甲百萬”“乘騎萬匹”和“粟支十年”句子結構一致,應單獨成句,分別斷開;

"此''是主語,"霸王之資也“是謂語,中間不能斷開。

27.BDF28.D

【解析】27.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后來在朋友那里學習彈琴,學習了五聲和幾支樂曲,時間一長覺得很快樂,

不知道那疾病還在自己身上呢。

“既而學琴于友人”中,“于友人”是句子的后置狀語,正常語序是“既而于友人學

琴“,是一個完整的句子,所以應該從“友人”后斷開,即B處;

答案第20頁,共24頁

,,受宮聲數(shù)弓I,,中,“宮聲數(shù)弓I”是“受”的賓語,是指學習內(nèi)容,在“數(shù)弓I”后斷開,

即D處;

“不知其疾之在體也”中,“其疾之在體”是“不知I”的賓語,承前省略主語“予”,在“不

知''前斷開,即F處。

故在BDF三處句讀。

28.本題考查學生對古代文化常識的掌握,理解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能力。

A.正確。算籌;拄著。句意:數(shù)術不是能布列算籌就好了/拄著拐杖出去走走,

隨時隨地休息。

B.正確。C.正確。句意:在家鄉(xiāng)有學校/注重鄉(xiāng)校的教育。

D.錯誤。意思相同,都是指“標準、限度”。句意:在衣食住行上懂得限度/喜愛

狩獵,就想到用三面不殺,留一面給它們逃生,以此為限度。故選D。

29.EIM3().C

【解析】29.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假使上天賜給足夠的年壽,讓他恩惠潤澤天下百姓得以休養(yǎng),他仁德教化

的盛大,豈不是可以與漢文帝、漢景帝一樣偉大嗎?

“上天”是主語,"假”是謂語,“年''是謂語,句意完整,應在E處斷開;

“涵濡休養(yǎng)”省略了主語,作句子的謂語,語意完整,1處斷開;

“德化之盛”是句子的主語,表強調(diào)時后面可斷開,“豈不……哉”是固定句式,應

在M處斷開。故在EIM處斷句。

30.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善于。/通“繕”,擦拭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