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學年人教部編版新高一同步-第07課 短歌行(提升訓練)_第1頁
2021學年人教部編版新高一同步-第07課 短歌行(提升訓練)_第2頁
2021學年人教部編版新高一同步-第07課 短歌行(提升訓練)_第3頁
2021學年人教部編版新高一同步-第07課 短歌行(提升訓練)_第4頁
2021學年人教部編版新高一同步-第07課 短歌行(提升訓練)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07課短歌行

【提升訓練】

一、選擇題

1.下列對古詩詞的賞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①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②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③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

④戶庭無塵雜,虛室有余閑。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A.①處詩人點明自己個性與既往人生道路的沖突,清高孤傲的詩人看破官場后,執(zhí)意離去,并宣泄了詩人

對官場黑暗的不滿和絕望。

B.②處寫兩種生活之間的過渡。前兩句寫為官時的心情,連用兩個相似的比喻,句式對仗,強化了厭倦舊

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緒。

C.③處從遠景轉到近景,猶如電影的鏡頭般慢慢拉開,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化到深遠的背景之中,

令人胸襟開闊、心曠神怡。

D.④處以寫景與同開頭相呼應,同時又是點題之筆,又以“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兩句收結,全詩向往

田園的主旨也得到了升華。

【答案】C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鑒賞古詩詞的能力??筛鶕υ姼鑳热莸恼w感知,抓住關鍵詞分析作答。選項c“從

遠景轉到近景“理解不正確,讀后可知,應是由近景轉到遠景。故選C。

考點: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評價文章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

點態(tài)度。能力層級為鑒賞評價D。

2.下列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唯有杜廖杜康:這里代指酒

B.青青子稔衿:衣服的交領

C.鼓瑟吹笙鼓:彈

D.山不因高厭:厭惡

【答案】D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實詞在詩文中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考生平時注意積累、識記,再結合原文語

言環(huán)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本題中,D項,“山不厭高”意思是,高山不辭土石才見巍峨。厭:滿足。

故選D。

3.下面對《短歌行》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短歌行》是樂府舊題,曹操這首《短歌行》的主題非常明確,其中之一就是希望有大量的人才來為自

己所用,我們可以理解為這是一曲“求賢歌

B.在這首詩歌中,曹操主要強調了他的“愁”,這個愁主要是指“沒有賢才來和他一起建功立業(yè)”。雖然寫到

了“對酒當歌”,卻無以酒澆愁之意。

C.“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借用了《詩經》中的句子,曹操此處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

D.“月明”四句既是寫景又是比喻,而詩歌的最后四句用“周公吐哺”的典故,點出了主題,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

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答案】C

【詳解】

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

題,即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參看注釋,逐句翻譯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

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

再對照選項--確認,得出答案。

本題中,C項,“曹操此處用典是在埋怨人才不投奔他“錯誤,應理解為“曹操是在委婉地提醒人才主動來投

奔他”,沒有“理怨”的意思。

故選C。

4.下列對“山不厭高,海不厭深”表現(xiàn)的作者愿望理解最準確的一項是()

A.渴望多招納賢才。B.對知識的渴求。

C.不怕艱難險阻。D.對未來的信心。

【答案】A

【詳解】

本題考查把握詩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態(tài)度能力。解答此類題,不僅要借助詩詞的字、詞、句和所用意象來分

析詩歌的感情,還要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準確理解所用典故等,進行綜合解讀。

分析可知,這是借用《管子?形勢解》中的話,原文是:“海不辭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辭土石,故能成其高;

明主不厭人,故能成其眾……?!币馑际潜硎鞠MM可能多地接納人才。

故選A。

5.下列各句中,“以”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何以解憂

B.慨當多慷

C.不用,則以紙?zhí)?/p>

D.今以蔣氏觀之,猶信

【答案】B

【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意義和用法能力。此類試題答題時常用的答題技巧就是代

入法。高考考察文言文虛詞的題型大部分都是把虛詞放在兩個句子中比較。答題的時候,考生可以先把虛

詞分別代入到兩個句子,看是否通順,如果通順就是相同,反之,則不同。B項是句中襯托音節(jié)的字,無實

在意義。A、C、D三項是介詞,分別翻譯為:靠、用、憑借、通過。故選B。

【點睛】

1.用,拿,把,將:?一當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鑒來。

2.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3.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4.在,于(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于:?待時機。?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前。?內。

8.用在動詞后,類似詞的后綴:可?。得?。

9.古同“已”,已經。

10.太,甚:不?急乎?

11.及,連及:富?其鄰。

6.下列對《歸園田居(其一)》中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塵網”,指世俗的種種束縛。

B.“羈鳥”,以被關在籠中的鳥自喻。

C.“故淵”,即篇末所說的“自然”。

D.“樊籠”,指囚牢般的社會制度。

【答案】D

【詳解】

本題主要考查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的能力。此類試題解答時,首先要認真研讀詩歌內容,然后仔細

辨識選項中是否有對詩歌的解讀的錯誤。詩歌鑒賞的選擇題對整個詩歌的綜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詩句的

含義、詩句的手法還考核詩歌的情感,注意結合詩歌的內容進行分析。

本題中,D項,“指囚牢般的社會制度”理解錯誤。“樊籠”在這里指束縛本性的俗世。

故選D。

7.下列對《歸園田居(其一)》的分析不恰當的一項是()

A.開頭兩句中的“俗”指社會風尚,就讀書人來說,也就是讀書做官的那一套。“丘山”代表遠離官場仕途的

田園山林。

B.本詩描繪了詩人由官場回歸農村之后的田園生活,字里行間洋溢著置身于大自然懷抱之中的歡快和對官

場生活的厭惡。

C.詩人在詩中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了深刻的總結,對塵世的生活有清醒的認識,表達了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

D.“久在樊籠里”一句中的“樊籠”就是“誤落塵網中”一句中所說的“塵網”,既指當時復雜的社會關系,也指

當時復雜的人際關系。

【答案】C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考查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觀選擇題的

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干的

要求,如本題的題干要求選出“對本詞的理解,不恰當的一項“,然后要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逐句翻譯

詩句,接著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么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么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

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答案。

此題考查對《歸園田居(其一)》一詩內容,語言等的把握。C項,“表達了自己的思鄉(xiāng)之情”錯誤。這首詩

主要是以追悔開始,以慶幸結束,詩人追悔自己“誤落塵網”“久在樊籠”的壓抑與痛苦,慶幸自己“歸園田””返

自然”的愜意與歡欣,真切地表達了詩人對污濁官場的厭惡,對田園生活的無限向往與怡然陶醉。

故選C。

8.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古今意義相同的一項是()

A.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B.復得返目舉

C.慨當以慷,怵不難忘

D.對酒當歌,人生g何

【答案】C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文言實詞中古今異義詞的能力。

A項,明明,古義:明亮的樣子;今義:副詞,表示顯然如此。

B項,自然,古義:指田園生活,又指自然的本性;今義:自然界,理所當然。

C項,憂思:憂慮的心緒。占今意義相同。

D項,幾何,古義:多少;今義:幾何學的簡稱。

故選Co

9.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活用與例句相同的一項是()

例句:最瑟吹笙

A.榆柳般后檐B.烏鵲用飛

C.天下歸心D.去日苦多

【答案】A

【詳解】

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活用現(xiàn)象。

例句"鼓''是名詞作動詞,敲鼓。

A項,蔭:遮蔽,名詞作動詞。

B項,南:名詞作狀語,向南;

C項,歸: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歸服:

D項,苦: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苦。

故選A。

10.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少無通俗韻適:適應

何時可攙掇:拾取,摘取

B.枉用相存存:生存

桃李岑堂前羅:羅列

C.學期歸園田守拙:不隨波逐流,固守節(jié)操

繞樹三理匝:周、圈

D.黎闡談譙契闊:久別重逢

山不厭高厭:滿足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杳理解文言實詞的能力。

B項,“存:生存”錯誤,"枉用相存'’的意思是“一個個屈駕前來探望我”,所以“存''的意思是“問候,思念

故選B。

11.下列加點詞語的古今義相同的一項是

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B.春春子衿,悠悠我心

C.明明如月,何時可掇D.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考生平時注意積累、識記,再結合原文

語言環(huán)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B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是說"你那青青的衣領啊,深深縈繞在我的心間青青:古今義相同,指顏色。

A項,“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是說"一邊喝酒一邊高歌,人生的歲月有多少幾何:古義,多少;今義,一

門學科。

C項,“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是說"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明明:古義,光明、明亮;

今義,表示顯然如此或確實(下文意思往往轉折)。

D項,“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是說“只是因為您的緣故,讓我沉痛吟誦至今但:古義,只,只是;今義,

但是,表轉折。

故選B.

【點睛】

古今異義詞主要有以下幾種:(1)詞義擴大,文言文中,有些詞語的本來意義比較狹小,后來它的意義有所

發(fā)展,應用的范圍比原來廣泛了,這種現(xiàn)象叫詞義的擴大。(2)詞義縮小,詞義的縮小,是指詞義隨著時代

的發(fā)展逐漸變得狹小。詞義縮小主要有兩類:A.程度減弱。如:“病”,古義指嚴重的疾病,已達到受死亡威

脅的程度(君之病在腸胃);而今天的“病'’一般指所有疾病,程度減弱了。B.范圍縮小。如:“臭”,古代指氣

味(左佩刀,右備容臭):現(xiàn)在則僅僅指臭味(3)詞義轉移,古漢語中一些詞義,隨著歷史的發(fā)展,由原來表示

的對象轉移為表示另外一種對象,這就叫詞義的轉移。主要有以下幾種:A.由表示甲事物轉化為表示乙事

物。如:“顏色”,古義指容顏、臉色(顏色憔悴,形容枯槁);今義指色彩。B.由表示甲動作轉化為表示乙動

作。如:“去”,古義指離開、距離(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幾千里也);今義是“到……地方C.由表示甲義的

范圍轉化為表示乙義的范圍。如:“鮮美”,古義有"鮮艷美麗”的意思(芳草鮮美);今義則是形容詞,指食物

味道好。它所表示的范圍就由表示事物外在的顏色轉化為表示事物的味道。D.由表示甲義轉化為表示乙義

時,詞性也發(fā)生了轉移。如:“烈士”,古義指有遠大抱負的人(烈士暮年,壯心不已);今義指'‘為了正義事

業(yè)而獻出自己生命的人”。(4)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古今詞義在演變的歷史過程中,褒貶義相互轉化的現(xiàn)象,

叫做詞義感情色彩的變化。主要有三種情況:A.褒義詞轉化為貶義詞或中性詞。如:“風流”,古義指杰出、

英?。ù蠼瓥|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今義多指輕浮放蕩,含貶義。B.貶義詞轉化為褒義詞。如:“乖”,

原指偏執(zhí)、不順服(行為偏僻性乖張);現(xiàn)在是“聽話”“安順”之義。C.中性詞變?yōu)榘x詞或貶義詞。如:“鄙”,

占義表示“見識短淺”,是一個中性詞(肉食者鄙,未能遠謀):今義指品質惡劣,成為貶義詞.

1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準確的一項是()

A.慨當以慷當以:應當可以。

B.明明如月,何時可耀掇:拾取、摘取。

C.越陌度阡,枉用相許存:禮遇。

D.繞樹三電匝:遍。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需要考生平時注意積累、識記,再結合原文

語言環(huán)境來推斷詞語的含義和用法。

A項,“慨當以慷''是說"歌聲慷慨激昂”。當以:沒有實義;

B項,“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是說“當空懸掛的皓月喲,什么時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C項,“越陌度阡,枉用相存''是說"遠方賓客穿越縱橫交錯的田路,屈駕前來探望我”。存:問候,探望:

D項,“繞樹三匝''是說"繞樹飛了三周匝:周,圈。

故選B。

【點睛】

理解文言實詞意思的技巧:從語義搭配的角度推測詞義;從語境喑示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構成的角度

推測詞義;從詞類活用(古今異義)等用法的角度判斷詞義;從句子結構對稱的角度推斷詞義;從字形通假的

角度推斷詞義。如本題,主要從語境內容分析。

13.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少無適俗的(韻律)知鳥戀舊林(約束)

B.契闊談譙(同“宴”,宴席,宴會)方宅十余畝(方形)

C.一考三十年(離開)枉用相存(問候、探望)

D.對酒總歌(應當)何時可掾(拾取,摘取)

【答案】C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時,首先應審題,明確選擇的要求,

如本題“下列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這是針對文言實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設題,然后根據詞語在

句中的位置以及上下文確定義項。因為四個選項只有一個不對,可以使用代入法逐一進行排除。

A項,少無適俗韻,意思是“年輕時就沒有適應世俗的性格”。韻:本性、氣質。

B項,方宅十余畝,意思是“宅子四周十幾畝地圍繞著十幾畝地方:四周圍繞。

D項,對酒當歌,意思是“一邊喝著酒,一邊唱著歌當,對著。

故選Co

14.下列關于詩句修辭手法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明明如月,何時可掇?”以明月比喻賢才,以明月不可掇,比喻賢才難得。

B.“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四句詩,引用《詩經》成句,表達了詩人對賢才的期盼之

情。

C.“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兩句詩,巧妙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形象生動地寫出了詩人對當時污濁官場的

厭惡和對自由生活的向往。

D.“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兩句詩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賦予動物以人的情感和動作,抒發(fā)了詩人對

恬淡自由生活的費美。

【答案】D

【詳解】

本題考查對修辭的判斷和分析。解答此類題目,考生要對常見的修辭有基本的了解,比如比喻、比擬、借

代、夸張、對偶、設問、反問、通感等手法,要知道它們的易錯點。分析時要仔細。

D項,“運用了比擬的修辭手法”錯誤,“狗吠”"雞鳴”原本是動物的動作。這兩句詩沒有運用比擬,應是運用

了對偶的修辭手法。

故選D。

15.下列對課文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演講中,蔡元培開門見山,簡單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之后,就以校長的身份直截了當地對青年學

子提出了三點要求:抱定宗旨、砥礪德行、敬愛師友。

B.蔡元培指出,大學不是做官發(fā)財的跳板,而是研究高深學問的地方,這一觀點在當時可以說振聾發(fā)艘,

直指北大多年弊端。

C.蔡元培希望北大的學子能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模。

并具體提出力求戒除娛樂。

D.最后,作者告訴在座的青年學子,近期要做兩件事:一是改良講義,二是添購書籍。兩件事情雖小,卻

是建構優(yōu)秀大學的基本條件,也是學子們最迫切需要的。

【答案】C

【解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篩選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明確題干的要求,然后瀏覽選

項的內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關的句子,最后進行辨析。

C項,“蔡元培希望北大的學子能以天下為己任,以身作則,擔當起匡正流俗的職責,為天下人做道德的楷

模。并具體提出力求戒除娛樂”中“并具體提出力求戒除娛樂”理解分析有誤。據原文的相關語句“莫如以正當

之娛樂,易不正當之娛樂“可知,不是力求戒除娛樂而是用“正當之娛樂”替換”不正當之娛樂

故選C。

【點睛】

要準確并整合文中的信息,須掌握的學習方法。

(I)宏觀考慮,整體把握。在讀懂原文的基礎上,盡量將相關內容篩選出來,如:文中寫了幾個人,怎么

稱呼;主人公與其他人的關系;涉及幾件事,都和誰有關;事件反映人物的什么價值取向??梢杂盟僮x法

和跳讀法,快速確定文中的粗略信息。

(2)微觀分析,抓住關鍵。在整體把握文本的基礎上提取有價值的信息,要注意:關鍵章節(jié);關鍵語句,

如,文章的中心句,段落起始句,段末總結句,作者評述性的文字等;關鍵性的詞語,要特別注意代詞、

文眼詞和表修飾性的詞語等。

(3)審清題目,善用排除法。對于選擇題,要善于運用排除法,將不符合題意的選項排除。

16.下列對本文三首詩的分析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涉江采芙蓉》開篇運用了“芙蓉”“蘭澤"“芳草''等意象,讓人感覺到抒情主人公的高貴。

B.《涉江采芙蓉》中三、四句自問自答,語氣緩和,似在聲聲嘆息。因為芙蓉沒有送出去,情緒由歡欣變

成失落。

C.《短歌行》中“何以解憂?唯有杜康”一句,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聯(lián)想。

D.《歸園田居(其一)》中,“方宅”兩句將一座充滿農家風味的茅舍融進深遠的背景之中。

【答案】A

【解析】

【詳解】

本題屬于綜合考查題考查學生對詩句內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解答此題既要對詩歌進行整體的

把握,又要對詩歌的局部進行恰當的分析。在理解每一個選項時,要仔細分析選項中賞析的每一個重點,

對詩歌的內容、情感、主題、意象、意境等進行分析概括。

A項,“讓人感覺到抒情主人公的高貴”分析錯誤,不是“高貴”,而是“高雅”。

故選Ao

17.下列對《歸園田居(其一)》中詩句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

A.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從小就沒有適應世俗的氣質,天性本來就只喜愛田園、山林。韻,這里指氣

質、情致。

B.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錯誤地落入官場的羅網里,離開故園就是三十年(陶淵明大約二十五歲離開

少時居所,直到五十五歲方歸,所以說“一去三十年")。

C.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被關在籠中的鳥留戀原來飛翔棲息過的樹林,池中的魚思念以往自由生活過

的深潭。

D.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在南面的田野開荒,我安守清貧回歸故里。

【答案】D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綜合解讀詩歌的能力,涉及煉詞煉句,內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斷等多個層面。

解答該種題型時,首先通讀全詩,整體理解把握詩中寫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發(fā)了哪些情感,用

了哪些手法。然后結合選項涉及的具體詩句逐一進行分析判斷。

本題中,D項,“我安守清貧回歸故里”理解錯誤?!笆刈尽笔恰俺质赜拮镜谋拘浴钡囊馑肌?/p>

故選D。

18.下列對“越陌度阡,枉用相存”翻譯正確的一項是()

A.賢才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屈駕來訪。

B.穿越小路,足跡很快就消失。

C.穿越千山萬水,哪用來問候我呢?

D.客人遠道而來,他們的足跡很快就消失了。

【答案】A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語句翻譯能力。翻譯時,首先要找出關鍵字或句式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除一些帶

有比喻性的詞語然后再整體翻譯,并按現(xiàn)代漢語的規(guī)范,達到詞達句順,做到字字落實的同時,要重點關

注得分點。

本句中,“越陌度阡”,穿過縱橫交錯的小路。陌,東西向的田間小路。阡,南北向的田間小路?!巴饔孟啻妗?,

屈駕來訪。存,問候,探望。

故選A。

19.下列填入文中甲、乙兩處的詩句,最恰當的一項是()

曹操說:“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馑际钦f,唯有一醉可以忘憂。問題是酒醒之后又該怎么辦呢?即使是曹

操那樣的梟雄,一手握著酒杯,仍要感嘆“憂從中來,不可斷絕”,可見杜康發(fā)明的“特效藥”不怎么有效。范

仲淹說:“—甲?!本圃谶@里,反而觸動柔情,幫起倒忙來了。酒果真能解憂嗎?憂與愁,都在心底。

酒落在胃里,只能引起一時的幻覺,豈能到心而澆滅憂愁?"乙”,還是李白講得對!看來,

李白才是最資深的酒徒。

A.甲:酒人愁腸,化作相思淚

乙: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B.甲: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乙:風吹柳花滿店香,吳姬壓酒勸客嘗

C.甲: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乙:舉杯銷愁愁更愁

D.甲: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乙:舉杯銷愁愁更愁

【答案】D

【詳解】

本題考查語意銜接連貫的能力。解答此題,考生要先看補寫句子的位置,依據上下句內容的提示,從主語

一致、時間邏輯等順序、詞語搭配、意境氛圍是否一致等角度判定出正確答案。

解答此題,要聯(lián)系上下文。甲處,前文說“杜康發(fā)明的‘特效藥'不怎么有效”,后文說”酒在這里,反面觸動

柔情,幫起倒忙來了”,可知“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的情感基調不合適,排除B、C兩項。

乙處,聯(lián)系前文“豈能到心而澆滅憂愁”可知,此處該寫“愁”,故應填寫“舉杯銷愁愁更愁",排除AB。

故選D

【點睛】

補寫句子語言靈活,語境多樣。要整體把握語段的話題對象和中心觀點,確定補寫類型是總攬式補寫、結

論式補寫還是過渡式補寫,重點抓住關聯(lián)詞、代詞、動詞、形容詞等詞語或冒號、分號、頓號等標點符號

的提示作用,做到文從字順,語義貫通,邏輯嚴密。

20.下列命《短歌行》的賞析,不正確一項是()

A.“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兩句慨嘆人生短暫,但聯(lián)系全詩看,并未流露出消極情緒。

B.作者當時雖然在暢飲豪歌,卻并沒能排解心中求才立業(yè)的憂思。

C.“烏鵲”是作者自喻,“何枝可依”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無處可投的苦悶心情。

D.周公以至誠之心招納賢才,作者認為要建立統(tǒng)一大業(yè),就要像周公那樣熱切殷勤地接待賢才。

【答案】C

【詳解】

本題考查理解詩歌內容和藝術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題,要學生在看標題、看作者、看注解、看意象、看情

感關鍵字的基礎上準確把握詩詞內容、情感、手法和語言特色,然后逐個選項瀏覽,比對原文,看是否有

事實陳述混亂、技巧斷定不當、感情概括不準等錯誤。

C項,“作者自喻”和“表露了作者徘徊歧路、無處可投的苦悶心情'’錯誤,"烏鵲”比喻尚在歧路徘徊的賢上。

“何枝可依,,表現(xiàn)了那些彷徨者的處境與心情。故選c1.

【點睛】

詩歌鑒賞客觀題常常每個選項一個考點,幾乎涵蓋詩歌的所有內容,注意結合全詩進行分析,主要的錯誤

是意象的含義不對,手法不準確,手法的解說和藝術效果的分析不對,語言方面主要是風格不正確,內容

一般為曲解詩意,答題時注意仔細辨析。

21.下列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表達的作者思想感情理解恰當的一項是()

A.對女子的思念。B.對賢才的思慕。

C.對時光的感慨。D.對理想的追求。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這類題目,考查學生對詩句的理解能力,同時也考查對詩句內

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對詩歌思想感情的鑒賞。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審題,即明確題目的具體要

求,然后注意了解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的思想情感。

分析可知,這是《詩經》中的句子,原寫姑娘思念情人,這里用來比喻渴望得到賢才。

故選B。

22.下列對曹操《短歌行》的兩個主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A.一是感慨時光易逝,二是渴慕賢才。

B.一是感慨時光易逝,二是及時行樂。

C.一是感慨時光易逝,二是對女子的追求。

D.一是對女子的追求,二是對事業(yè)的追求。

【答案】A

【詳解】

本題考查把握詩歌主旨和作者情感態(tài)度能力。命題從全局入手,直接考查對詩歌思想感情的分析和概括。

此類試題是高考考查的重中之重,在歷年高考古代詩歌鑒賞中都有重要體現(xiàn)??疾樾问揭话阌袃煞N:一是

就詩詞中某一句或幾句話設題,要求結合詩歌的意象特征、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去分析情感;一種是從整體入

手,要求考生分析概括詩歌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類題,不僅要借助詩詞的字、詞、句和所用意象來分析詩

歌的感情,還要聯(lián)系作者的寫作背景和準確理解所用典故等,進行綜合解讀。

本詩的主旨主要抓住“對酒當歌,人生兒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感慨時光易逝:“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運用“周公吐哺”的典故,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表達對賢才的渴慕。

故選Ao

23.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北京大學是享譽中外的著名學府,能夠考入北京大學深造是廣大莘莘學子夢寐以求的事情。

B.聽說博士生導師曾教授要開講《中國酒文化》,大家興致都很高,還沒到上課時間,學校報告廳就擠滿

了學生來聽課,場面好不熱鬧.

C.落后的教育機制是制約我國高校教學質量提升的瓶頸,只有突破這一瓶頸,引入競爭機制,才能提高高

校辦學積極性,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D.“全民閱讀”活動是豐富市民文化生活,引導市民多讀書、讀好書,使讀書成為一種體現(xiàn)百姓精神追求的

生活方式。

【答案】C

【詳解】

本題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此類題目,要注意明確病句的類型,以及典型的錯例,從結構和

內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對照記憶中的錯例,找到錯誤。

A項,“廣大莘莘學子”成分贅余,“莘莘”即“眾多、廣大”,該詞與前面“廣大”重復,應刪去“廣大”。

B項,“學校報告廳就擠滿了學生來聽課”句式雜糅,可刪掉“來聽課”。

D項,句子的主語是“全民閱讀”活動,句中主干是“活動是……的生活方式”很明顯存在主賓搭配不當的問題。

故選C。

【點睛】

高考對病句的類型明確界定為六種:語序不當、搭配不當、成分殘缺或贅余、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

邏輯。平時應把握考查要點并切實領會實質,有針對性地進行考點復習。辨析病句方法:1、語感審讀法。

調動語感,在審讀的過程中,從感性上察覺語句的毛病,即按習慣的說法看是否別扭,如別扭,則注意分

析比較,明辨原因。2、緊縮法。去掉句子的枝葉部分(定、狀、補)緊縮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

果主干無問題,再檢查枝葉部分。3、造句類比法。仿照原句的結構造日常用的句子,經過比較,有無問題

便清楚了。4、邏輯意義分析法。有的語病從語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從概念使用、判斷、推理方面考慮是

否得當,看語句的前后順序、句間關系是否合適。

24.在下面一段話的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提到桃花源,許多人會聯(lián)想到瓦爾登湖。真實的瓦爾登湖,早已成為一的觀光勝地,梭羅的小木屋前也

經常聚集著—的游客,不復有隱居之地的氣息。然而虛構的桃花源一直就在我們的心中,哪怕一在人

潮洶涌的現(xiàn)代城市,也可以獲得心靈的寧靜。

A.名聞遐邇聞風而至雜居

B.名噪一時聞風而至棲居

C.名噪一時紛至沓來雜居

D.名聞遐邇紛至沓來棲居

【答案】D

【詳解】

本題考查辨析近義成語和詞語的能力。辨析近義詞語的關鍵就是要仔細分辨它們的細微差別。首先閱讀語

境,把握語境含義,然后抓住相異語素,分析其意義差異,同時可聯(lián)系II常習慣用語,推斷詞語意義及用

法?!懊勫谶儭?,形容名聲很大;“名噪一時”,指名聲傳揚于一個時期。語境強調的是瓦爾登湖成為觀光勝

地,應填“名聞遐邇”?!奥勶L而至“,一聽到消息就來,形容行動迅速;“紛至沓來”,形容接連不斷的到來。

語境強調的是人們都紛紛來到瓦爾登湖,應填“紛至沓來“雜居”側重混雜而處,"棲居'’側重棲息居住,語

境強調在“現(xiàn)代都市”居住,所以應填“棲居”。故選D。

25.下列各句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項是()

A.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B.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C.廉頗為趙將,伐齊,大破之。

D.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

【答案】A

【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核理解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高考常考的不同的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賓語

前置、定語后置句、省略句。考生要熟知這幾種句式的特點,并會判斷是什么句式。要靠平時的積累。A

項“何以解憂”是賓語前置句,B、C、D三項是省略句。故選A。

26.從詞類活用的角度看,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月明星稀,烏鵲串飛

B.榆柳般后檐

C.鼓琴吹笙

D.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答案】D

【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核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靠平時對課文知識的積累,在課

外文言文閱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上下文推斷出其詞

義。本題考查詞類活用的現(xiàn)象.D項是動詞的使動用法,使……歸。A、B、C三項都是名詞的活用。A項

是名詞作狀語,向南。B項是名詞用作動詞,遮蔽。C項是名詞用作動詞,彈奏。故選D。

27.下列各句中,表達得體的一句是()

A.畢業(yè)多年,非常想念。歡迎你攜夫人到我家鄉(xiāng)來拜訪。

B.拙作奉上,自己總覺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賜教。

C.小明感動地對前來探病的同事說:“承蒙關心,禮物我就笑納了。”

D.恩師貴體欠安,學生遠在千里之外,謹致函垂詢。

【答案】B

【解析】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的得體性。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明確題干的選擇要求,如本題”下列各句中,表達

得體的一句”,然后根據語言使用的場合、使用的對象以及對象之間的關系辨析正誤。本題中,A項,“拜訪”,

敬辭,拜會、拜望、訪問、拜見,用于自己對別人,此處用于別人對自己,不當。C項,“笑納”,客套話,

用于請人收下自己的禮物,此處用在自己收下別人的禮物,不當。D項,“垂詢”,敬辭,表示別人(一般是

長輩或上級)詢問自己。句中說自己詢問老師,不當,這三項都錯誤。B項,“拙作”,謙辭,用于自己。“賜

教”,敬辭,表示給予指教。使用正確。故選B項。

【點睛】

所謂“得體”,就是根據內部語境(上下文)和外部語境(語言交際的各種情境條件,如:時間、地點、場合、

對象、目的、話題、使用語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選用恰當的語句來表情達意表達方式適合特定的語境,

包括文體色彩、語體色彩(口語與書面語)、感情色彩(褒義與貶義)、交際目的、交際場合、交際對象、

交際手段的差異,還要注意敬詞、謙詞的使用(用語要注意禮貌的要求)、轉述語言得體等等。語言表達得

體:一要思索在某種特定的語境中能說什么,不能說什么;說什么好,說什么不好;怎樣說有分寸,怎樣

說沒有分寸;怎樣說效果好,怎樣說效果不好。二要考慮說話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養(yǎng)、生活閱歷等方

面的差異;更要考慮聽話人的諸多情況三要根據不同的交際場合,選擇不同的表達方式,做到有的放矢、

準確得體、恰到好處。

28.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A.奧義觀摩預科旁稽博彩

B.煩瑣寒喧軌道勢所必然

C.捷徑告罄提攜放蕩冶游

D.諳熟典籍勸勉循私舞弊

【答案】c

【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識記并正確書寫現(xiàn)代常用規(guī)范漢字的能力。此類題目答題時要注意辨析出一些“形近而

音不同”的別字,通過理解詞義來區(qū)別字形。平時應多積累牢記。A項,彩-采;B項,喧-暄;D項,循-徇。

故選C。

29.下列句子中,運用的修辭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一項是

A.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

B.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C.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D.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答案】D

【詳解】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正確使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常見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

偶、排比、反復、設問、反問等。解答時,耍認真辨識每個選項中所運用的修辭手法,然后根據題干要求

進行歸類。A、B、C三項,都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A項,“塵網”喻“官場”;B項“譬如”是喻詞;C項,

“樊籠”喻"官場D項,采用了借代的修辭手法,“杜康”代指“酒”。故選D項。

30.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A.曹操有輝煌的政績,比如統(tǒng)一北方,實行屯田制,恢復農業(yè)生產;延攬?zhí)煜掠⑿郏痪幸桓窬W羅人才:

他是開一代風氣。

B.陶淵明在《桃花源記》中描寫了一個被稱為“世外桃源”的地方。其實,在陶淵明所生活的時代,類似“桃

花源”那樣的地方,是有很多的。

C.《經典詠流傳》推動了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契合廣大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大眾

廣受好評。

D.作為體育計時領域的領先者,國際著名制表公司歐米茄將為本次賽事提供正式計時和數據處理業(yè)務。

【答案】B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病句辨析能力。

A項,成分殘缺,“他是開一代風氣”缺少賓語中心語,在句末加“的梟雄”:

C項,不合邏輯,“大眾廣受好評”不合邏輯,應改為“廣受大眾好評”;

D項,搭配不當,“提供”和“業(yè)務”搭配不當,可將“業(yè)務”改為“服務”。

故選Bo

31.下列加點成語的使用,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陶淵明清身自好,他毅然決然告別齷齪的官場,欣然回到自己向往已久的田園,過起了“采菊東籬下,悠

然見南山”的愜意生活。

②《求賢令》是東漢末年軍事家、文學家曹操的一篇散文,文章以開國中興的歷史經驗指出人才的重要性,

表達了他棗貨苓饗的情感。

③三國時期,蜀主劉備死后,昏庸無能的阿斗繼位,此時諸葛亮如危軍假南征孟獲,積極準備北伐。

④我們希望能夠厘清責任,學校的歸學校,家庭的歸家庭,兩方教育互補所缺,而不是在功利心的驅使下

讓家長氈俎代原,做老師該做的事。

⑤曹操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還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其作品種類繁多,題材廣泛,令人目

不坐覆

⑥近年來,人們越來越重視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一些古詩文作品變得生手可觸廣受歡迎。

A.①②⑤B.②③⑥C.①②④D.②④⑥

【答案】C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成語辨析與運用能力。

①潔身自好:指保持自身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關心自己,不關心公眾事情。使用正確;

②求賢若渴:形容尋求賢才的心情非常迫切。使用正確;

③見危授命:在危亡關頭勇于獻出生命。不合語境,此句是說諸葛亮在危難之時接受任命,應該為“臨危受

命”;

④越俎代庖:一般用來比喻超過自己的職務范圍,去處理別人所管的事情。使用正確;

⑤目不交睫:形容夜間不睡覺或睡不著覺。此句是說曹操作品種類繁多,題材廣泛,不合語境。

⑥炙手可熱:形容氣焰很盛,權勢很大。本句是說“一些古詩文作品''廣受歡迎,不合語境。

故選C。

32.下列各句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慨當以慷,憂思難忘契闊談譙,心念舊恩

B.但為君故,沉吟至今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C.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榆柳蔭后檐,桃李羅堂前

D.開荒南野際,守拙歸園田久在樊籠里,復得返自然

【答案】A

【詳解】

本題考查學生把握文言文中的通假字的能力。

A項,“契闊談譙”中“譙”同“宴”,宴飲。

故選A?

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下面小題

短歌行

曹操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斠钥?,憂思難忘。何以解憂?惟有杜康。青青子衿,

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革。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心念舊恩。月明星稀,

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33.下列關于詩歌內容的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A.起首四句,以朝露易干為喻,抒發(fā)了詩人對人生的感慨:人生短暫,年華易逝而功業(yè)無成,因而產生種

時間的緊迫感。

B.“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四句,描寫賓主歡飲、融洽相處的情景,表達了詩求賢若

渴的心情。

C.“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四句寫出了詩人對未來的迷茫,不知自己歸向何處,形象

生動,韻味雋永。

D.全詩全用四言,四句一韻,句式整齊,音調和諧,無論在視覺上還是聽覺上,都給讀者一種美感,增強

了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力。

34.本詩善于用典表達詩人的情感,你如何理解“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一句?

【答案】

33.C

34.①這幾句充分吐露了詩人的心志?!吧讲粎捀?,海不厭深'’借用《管子?形解》中的話,用比喻手法說明

自己渴望多納賢才。②同時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勤地接待賢

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

【分析】

33.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的能力。

C.“四句寫出了詩人對未來的迷茫,不知自己歸向何處”錯誤。這四句詩生動刻畫了那些猶豫旁徨者的處境

與心情。

故選Co

34.

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及評價詩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幾句充分吐露了詩人的心志。

(1)“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韓詩外傳》,據說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

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輕矣。然一沐三握發(fā),一飯三吐哺,猶恐失天下之士。'‘周公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時

洗一次頭,吃一頓飯,都曾中斷數次。曹操以周公自比,是說自己也有周公那樣的胸襟,一定會熱切、殷

勤地接待賢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悅誠服地歸順,突出地表現(xiàn)了作者求賢若渴的心情。

(2)“山不厭高,海不厭深”二句運用比喻手法,以山高海深比喻說明自己渴望多納賢才,廣招人才的博大

胸懷。借用了《管仲?行解》中陳沆說:“鳥則擇木,木豈能擇鳥?天下三分,土不北走,則南馳耳。分奔蜀

吳,棲皇未定,若非吐哺折節(jié),何以來之?山不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厭水,故能成其深;王者不厭土,

故天下歸心?!?/p>

35.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練習。

金陵懷古

許渾①

玉樹歌殘王氣終,景陽兵合成樓空。

松楸遠近千官冢,禾黍②高低六代宮。

石燕③拂云晴亦雨,江豚④吹浪夜還風。

英雄一去豪華盡,惟有青山似洛中。

(注)①許渾:晚唐詩人,長于律體,多登臨懷古和寄情山水之作。②禾黍:《詩經?王風?黍高)小序說,

周大夫行役過故寒廟官室之地,看見遍地禾黍,感傷王都顛覆,作《黍高》詩。③石燕:《浙中記》有“零

陵有石燕,得風雨則飛翔,風雨止還為石”的記載。④江豚:《南越志》有“江豚如豬,居水中,每于浪間跳

躍,風輒起”的記載。

本詩是如何抒發(fā)詩人的懷古之情的?請簡要分析。

【答案】①詠史抒懷。首聯(lián)以追述隋軍火陳的史事發(fā)端,將陳后主的驕奢淫逸與隋軍的雷霆萬鈞進行對比,

抒發(fā)了朝代盛衰更迭的慨嘆。②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頷聯(lián)描寫了金陵的衰敗景象,登高遠望,遠近高低

盡是松楸荒冢、禾黍殘宮,烘托了思占之悲涼。尾聯(lián)則將世事多變之慨寄寓在青山不改之景中。③用典抒

情。頷聯(lián)用了《詩經》“禾黍”的典故,使詩人對盛衰的慨嘆更有歷史深度。④借物抒情。頸聯(lián)中的“石燕”

和“江豚”象征歷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通過對它們攪動風云的描寫,表現(xiàn)了對歷代王朝興亡交替、盛衰無常

的慨嘆。

【詳解】

本題考查賞析詩歌的表達技巧的能力。

首聯(lián)以追述隋兵滅陳的史事發(fā)端,寫南朝最后一個小朝廷在陳后主所制樂曲《玉樹后庭花》的靡靡之音中

覆滅。這是金陵由盛轉衰的開始。詩人借史實的對比抒發(fā):盛衰之感。頷聯(lián)描寫金陵的衰敗景象。松楸荒

冢,殘宮禾黍,南朝的繁榮盛況已成為歷史的陳跡。詩人借助景物描寫和“禾黍”典故來抒發(fā)懷古幽情。頸聯(lián)

轉而寫石燕拂云、江豚吹浪的神奇景象?!笆唷?'江豚"象征歷史上叱咤風云的人物,而江上風云晴雨的變化,

則表現(xiàn)人類社會的干戈起伏和歷代王朝的興亡交替。尾聯(lián)照應開頭,抒發(fā)了詩人對于繁華易逝的感慨?!拔?/p>

有青山似洛中”就是說今日的金陵除去山川地勢與六朝時依然相似,其余的一切都大不一樣了。江山不改、

世事多變的感慨蘊含其中。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餞臨海太守劉孝儀蜀郡太守劉孝勝詩①

蕭綱

碣石臨東海,峨嵋距西候②。

兩杜③昔夾河,二龍今出守。

方無夜犬驚,向息神牛斗。

涼風繞輕幕,麥雨交新溜。

念此一銜觴,懷離在惟舊④。

(注)①詩人的朋友劉氏兄弟即將出任臨海、蜀郡太守。臨別之際,詩人設宴餞行,并寫下了這首詩。②

西候:西邊的亭站。③兩杜:指西漢杜延壽、杜延考兩兄弟,二人仕途順利,分別出任河南、河內郡守。

④惟舊:指舊屬,老下級。

36.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碣石臨東?!迸c曹操《觀滄?!分械摹绊偈本鶠閷嵵福窃娙说竭_并賦詩之地。

B.“兩杜”運用典故,“二龍”運用比喻,言簡意豐,表達了對二劉的贊美、期許之情。

C.“夜犬”不驚,“神牛”息斗,一切喧囂嘈雜都已消失,表現(xiàn)出餞別之夜的平和靜謐。

D.本詩記事、寫景、抒懷,層層推進,脈絡清晰,表達了詩人對兩位友人的惜別之情。

37.本詩“涼風繞輕幕,麥雨交新溜”兩句為后世稱道,請賞析其精妙之處。

【答案】

36.A

37.①用白描手法寫景,描繪了麥熟時節(jié),夜晚涼風習習,拂動簾幕,雨水交匯成道道細流的畫面。文字

樸素簡練,畫面清新明凈。②精于煉字。"繞”字賦涼風以情態(tài),“輕”宇寫出風的輕柔以及帶給人的舒爽之感,

生動地傳達出微風拂煦的狀貌?!胞溣辍卑迭c節(jié)令是麥熟時節(jié),用一“溜”字寫雨,不從正面人手,卻從細流下

筆,可見構思之巧。③兩句對偶,自然工整,又不失生動流利。

【分析】

36.

本題考查賞析詩歌內容的能力。

A項,“碣石臨東?!敝疙偈癁l臨東海。劉氏兄弟即將出任臨海、蜀郡太守,這首詩寫于臨別之際,“碣石”

并非詩人到達并賦詩之地。

故選Ao

37.

本題賞析詩歌句子的能力。

“涼風繞輕幕,麥雨交新溜”意思是:涼風習習,拂動了室中簾幕;颯颯細雨,交匯成道道細流。勾畫出一幅

清新明凈的圖畫。幕布而冠以“輕'’字,輕柔之狀可見,意在襯出風之輕微。不說風動簾幕,卻著一“繞”字,

足見煉字之妙,生動地傳達出微風拂煦的狀貌。"麥雨'’暗點節(jié)令是麥熟時節(jié)。“溜”,水流也。寫雨,偏不從

正面入手,卻從細流下筆,可見構思之巧,此二句純用白描,設色淡雅,無一奇字,卻極精練傳神。且兩

句對偶,自然工整,又不失生動流利。最后兩句歸結到離情的抒發(fā)上。臨別之際,勸君杯酒,感情沉郁低

回,給人留下不盡的情思。

【點睛】

詩歌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主要表現(xiàn)了詩人對友人遠行的惜別之意。前四句緊扣詩題,含蓄地點出了二劉出守

這一層意思?!绊偈R東海,峨嵋距西候”,雖詩人沒有明說二劉出守之事,但瀕臨東海的碣石在臨海境內,

豈非指孝儀而說?峨眉乃蜀中名勝,當然是孝勝的轄地。不明言人物,卻都一一點到;不直說任地,卻借

轄地的名勝一一指明,切扣題目,含蓄而又分明?!皟啥盼魥A河,二龍今出守”,緊承上文進一步加以補充、

發(fā)揮。前句詩人巧用典故,顯得貼切自然,言簡意豐;后句以“二龍”喻二劉則有贅美、期望之意。接下來四

句,詩人轉而描寫?zhàn)T別之際的氣氛、景色?!胺綗o夜犬驚,向息神牛斗”,言說這是一個寧靜的夜晚,一切喧

囂之聲都已消失,周遭充溢著平和靜謐的氛圍。“涼風繞輕幕,麥雨交新溜”,勾畫出一幅清新明凈的圖畫。

涼風習習,拂動了室中簾幕:颯颯細雨,交匯成道道細流。幕布而冠以“輕”字,輕柔之狀可見,意在襯出風

之輕微。不說風動簾幕,卻著一"繞''字,足見煉字之妙,生動地傳達出微風拂煦的狀貌。"麥雨'’暗點節(jié)令是

麥熟時節(jié)?!傲铩保饕?。寫雨,偏不從正面入手,卻從細流下筆,可見構思之巧,此二句純用白描,設色

淡雅,無一奇字,卻極精練傳神。且兩句對偶,自然工整,又不失生動流利。最后兩句歸結到離情的抒發(fā)

上。臨別之際,勸君杯酒,感情沉郁低回,給人留下不盡的情思。

本詩風格蘊藉含蓄,形式上則對仗工整,全篇除末二句外,其余幾聯(lián)全為對偶句,是蕭綱詩中較有特

色的一篇。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蒿里行c箱

[東漢]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于北方。

鎧甲生蟻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注)蒿里行:樂府曲調名,是送葬的挽歌。據古代迷信的說法,人死后靈魂歸于蒿里。

38.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詩寫了軍閥之間的爭權奪利,反映了東漢末年動亂的社會現(xiàn)象,表達了詩人對人民遭受苦難的同情。

B.詩中暗含著詩人對割據勢力的無比痛恨和要平定戰(zhàn)亂,進而一舉奪取漢朝政權的野心。

C.這首詩語言樸實,明白如話,沉郁悲壯,在平實的敘事描寫中展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D.從結構上看,本詩可以分為上下兩節(jié):上節(jié)寫原因,下節(jié)寫結果。

39.這首詩歌在抒發(fā)情感上有何特色?請簡要分析。

【答案】

38.B

39.這首詩歌在抒發(fā)情感上運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這首詩鮮明地表達了詩人的情感變化,由對關東討伐

董卓的諸將領的贊美,到對將領們?yōu)闋帄Z利益而自相殘殺的批評,再到對活在戰(zhàn)亂年代的百姓的同情,充

分抒發(fā)了詩人憂國優(yōu)民的情懷。

【分析】

38.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綜合賞析能力。

B項,“詩中暗含著詩人……進而一舉奪取漢朝政權的野心”錯誤,從詩中來看,詩人主要是對當時的社會現(xiàn)

實進行「批判,不僅對因戰(zhàn)亂而陷于水深火熱之中的苦難人民表示了極大的悲憤和同情,而且對造成人民

疾苦的首惡元兇給予了無情的揭露和鞭撻,并沒有“一舉奪取漢朝政權的野心”。

故選B。

39.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抒情方式能力。

題目要求簡要分析這首詩歌在抒發(fā)情感上有何特色。這是考查詩歌情感的表現(xiàn)方式。詩歌表達情感的方式

主要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從詩中來看,如“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初期會孟津,乃心在咸陽”四句,

明白如話,一氣直下,將關東之師初起時的聲勢與正義刻畫殆盡,自己的愛憎也于此鮮明地表現(xiàn)出來;又

如“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等語描寫聯(lián)軍將領的各懷私心,逡巡不前,可謂入木三分。對于袁紹等軍閥的

譏刺與抨擊是隨著事態(tài)的發(fā)展而逐步表現(xiàn)的,起先稱之為“義士”,并指出“乃心在咸陽”,意在恢復漢祚,然

自“躊躇而雁行”已逗出其軍心不齊和怯懦畏戰(zhàn)的弊端。然后寫其各為勢利而爭、發(fā)展到自相殘殺,最后點明

其稱帝野心,可謂如層層剝筍,步步深入。但都以直接明白的語言寫來,令人感到詩人抑捺不住的真實感

情,而軍閥懦弱而丑惡的嘴臉已躍然紙上。至于詩人感情的強烈,也完全由明暢的語言沖口而出,如寫白

骨蔽野,千里無人,都以直陳其事的方式說出,最后說“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直出胸臆,無一絲造作

之意,可視為詩人心聲的自然表露。故這首詩歌主要是使用直抒胸臆的方式來表達情感。

【點睛】

對于詩歌情感題,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體現(xiàn)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內容。一般答題的時

候,盡量兩者都涉及。抒情的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間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

借事抒情、用典抒情等??忌梢韵葟氖闱樽h論的句子入手,這些句子是直接表達思想感情的地方,屬于

直抒胸臆;然后從景物形象入手,圈出詩歌中的景物,景物形象襯托或烘托詩人的情感,這是借景抒情;

再從用典入手,典故是將歷史和現(xiàn)實對照,含蓄的表達自己的觀點、態(tài)度和情感,這是用典抒情。故考生

在答題的時候,應先借助題干明確考查的是哪個方面的內容,有無暗示。比如本題中,“抒發(fā)情感上有何特

色”,這是考查抒情的方式,從詩中來看,這首詩實錄當時事實并由詩人直抒胸臆,全詩用了簡潔明了的白

描手法,無意于詞句的雕鑿粉飾,而以明快有力的語言出之,考生可以從直抒胸臆的角度分析。

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后面的問題。

驅車上東門①

無名氏

驅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

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下有陳②死人,杳杳即長暮。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迭,圣賢英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注)①上東門:洛陽城東面三門最北頭的門。②陳:長久的。

40.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人公驅車出了上東門,遙望城北,所見卻是墳冢累累的墓地。這里的"望''字,引出了對墓地樹木的描

寫和對墓中親人的思念。

B.這位主人公本是住在洛陽城里的,一出城門便“遙望郭北墓“,可見他早就從消極方面思考生命的歸宿問

題,心緒很悲涼。

C.“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言累累荒冢,蕭蕭喬木,面對此景主人公想到永夜里的墓中人,感到生命的

短促。

D.“萬歲更相迭,圣賢莫能度”是說歲月更替,人生有限,即便是圣人賢人,也無法超越,這為下文寫主人

公對待生活的態(tài)度做r鋪墊。

41.詩歌的最后四句“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表達了主人公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答案】

40.A

41.①對服藥、求神希望長生不老的社會風氣的否定;②因生命短促而引發(fā)的惆悵情懷;③表現(xiàn)了其對生

活的熱愛,同時飽含著激憤和無奈。

【分析】

40.

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綜合賞析能力。

A項,“對墓中親人的思念”錯,詩中并沒有交代主人公與墓中人的關系。

故選Ao

41.

本題考查學生賞析詩歌情感能力。

人都希望自己長生不老。在當時,很盛行煉丹問藥而求不死的風氣。對此,詩人卻直抒胸臆,說:“服食求

神仙,多為藥所誤。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边@四句是說,服丹藥,求神仙,也沒法長生不死的。既然

如此,還不如飲美酒,穿綢緞,圖個眼前快活,快快樂樂走過短暫的一生。詩人直接用“不如”來否定服藥、

求神希望長生不老的社會風氣。結合前文”年命如朝露”“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萬歲更相迭,圣賢莫能

度”,這里,表面看來,詩人對生命的短促產生了悵惘之情。其實,詩人對人生如寄的悲嘆,除了表現(xiàn)當時

知識分子頹廢的思想,以及悲涼心態(tài)外,也隱含著對生命的熱愛。詩人之所以這樣說,不但是一種激憤,

也是一種無奈。

【點睛】

對于詩歌情感題,一般的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體現(xiàn)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內容。一般答題的時

候,盡量兩者都涉及。對于情感的把握,可以從題材入手,同一類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