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詩歌表達技巧鑒賞詩歌表達技巧(藝術手法、寫作特色)
表達技巧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修辭手法構思立意技巧
表達技巧表達方式:敘述、記敘(敘述人稱、敘述視角,敘述方式——順敘、倒敘、插敘、補敘、平敘,描寫、抒情、議論——舉例、對比、類比、比喻論證等,說明;表現(xiàn)手法:描寫手法(觀察角度——時間轉換、空間變化、遠近、高低、內外、明暗,多感官結合——視聽結合、味覺聽覺結合、通感,點面、情節(jié)、環(huán)境、他人及他人評價,物象象征,動靜、虛實、正、側、白描、細描、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tài)、側面描寫(其他人物、物象、環(huán)境)等描寫,)抒情手法(直抒胸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典抒情、借古諷今、借古喻今、借古傷今、借古傷己等)其他常見手法(想象、襯托、反襯、渲染、諷刺、渲染、抑揚結合、虛實相生、有張有弛、詳略得當、忽離忽合、時斷時續(xù)、波瀾起伏、以小見大、點面結合、象征、點染、對比、賦、比、興、烘托、曲筆、對寫法——對面落筆、一筆兩面等);3、修辭方法:比喻、排比、對比、反語、引用、用典、象征、擬人、借代——代人、事、物、事,反問、設問、夸張——夸大、縮小,對偶、互文、反復、頂針、雙關、通感、疊字疊詞等;4、結構安排:單線結構、雙線結構、以時間、空間、事、物、人、情感為線索等,搖擺式(一波三折)、對話式、延遲式(捉迷藏、環(huán)環(huán)相扣)、“突轉”式(出人意料)、“橫截面”式,意識流式開頭(懸念式、開門見山、寫景法),結局(以景結情、出人意料、令人傷感的悲劇結局、令人喜悅的大團圓的結局、戛然而止、留白、補敘結尾、卒章顯志),素材安排(詳略結合,重點突出,主次分明、點面結合、以小見大),設置懸念、承上啟下、伏筆、鋪墊、對比、襯托、突轉、照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欲揚先抑、欲抑先揚、以小見大;并列式、總分式、對照式、層進式,連貫式(時間先后)。詩歌的表達技巧、藝術手法、寫作特色(廣義)抒情記敘議論描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15種)(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觸景生情、情景交融、以景襯情、寓情于景;樂景寫樂情、哀景寫哀情、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2)物情關系:借物抒懷、托物言志
(3)事情關系:借古諷(傷)今、懷古傷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懷、正面描寫側面描寫人物描寫手法景物描寫手法(1)描寫順序:遠近、高低、時間空間變化(2)色彩運用:明暗對比,繪形繪色(3)動靜(視聽)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正側結合(4)襯托渲染(5)白描、工筆(細節(jié))(6)修辭:比喻、夸張、擬人、對比等(7)感官角度: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比喻、比擬、對偶、借代、夸張、排比、設問、反問、反復(常見9種)、反語、互文、雙關、引用、頂真、疊字(詞)、通感先寫景后抒情、先記事后抒懷、先抑后揚、欲揚先抑、卒章顯志、開門見山、以景結情、伏筆鋪墊、以小見大、曲筆入題、主客移位、層層深入、重章疊句、起承轉合象征、想象、聯(lián)想、曲筆(從對方如筆,展開想象)、襯托、渲染、對比、比興、用典、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9種)修辭方法(14種)結構技巧(10種)總結:1、就詩句開頭提問的術語有:先景后情、先情后景、比興、統(tǒng)領全詩、伏筆鋪墊、重章疊句、對比、抑揚、照應。2、就詩句中間提問的術語有:伏筆鋪墊、承上啟下等。3、就詩句結尾提問的術語有:以景結情、卒章顯志、以小見大、抑揚、照應、對比。4、就詩句整體結構提問的術語有:以小見大、抑揚、照應、對比等。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一、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手法: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xiàn)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lián)想、襯托、對比、想象、聯(lián)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yōu)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區(qū)別托物言志與借景抒情的區(qū)別托物言志——通過物來表明心跡、思想、人生態(tài)度和感悟(高潔,不同流合污的節(jié)操),多用象征手法借景抒情——通過對事物的描寫,來抒發(fā)情感、情緒、感受(喜樂哀)象征與比喻的區(qū)別比喻——把一事物比成另一種本質不同的事物的修辭手法,在詩歌中也稱作比興。象征——詩歌通篇都貫穿著這種比興意象,則是象征,是托寓于物、藏意于物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
作用1、用典的作用——給讀者在詩行間留下聯(lián)想和思索的余地。使詩詞意蘊豐富、簡潔含蓄、莊重典雅,使表達更加生動形象,詩句更凝練,言近而旨遠,含蓄而婉轉,從而提高作品的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2、互文的作用——有上下文義互相交錯,互相滲透,互相補充來表達一個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辭方法。使語言節(jié)奏明快,結構工整,聲韻和諧3、虛(想象的、未來的或夢中的)實結合、抑揚結合——突出中心或主題;4、點面結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5、疏(大筆勾勒)密(工筆細描)結合、濃淡(深淺明暗)結合——互相映襯,給人豐富的想象空間,渲染抒發(fā)情感。渲染與烘托渲染——正面描寫,是對環(huán)境景物做多方面的描寫,以營造氣氛,突出形象,加強藝術效果;烘托——從側面描寫,作為陪襯,使表現(xiàn)的事物鮮明突出。對比與反襯對比——為了比較實物的不同點,沒有主次之分。反襯——用來說明和突出被陪襯的物體,有主次之分。白描與細描白描——主要用樸素的簡煉文字勾勒人物和各種景物的特征,不重詞藻修飾與渲染烘托;細描——抓住生活中的細微而又具體的典型情節(jié),加以生動細致的描繪,它具體滲透在對人物、景物或場面描寫之中。在對事物進行細節(jié)描寫的時候可以用烘托對比、虛實相生等手法,也可以用白描手法。
觀察角度的變化——(由遠及近,由上到下等)形象鮮明,有層次感,使讀者全面認識事物,獲得更完美的感受。比喻——突出事物特征,生動形象,化深奧抽象為前線具體擬人——使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生動??鋸垺沂颈举|,烘托氣氛,增強想象對比——把不同的人、現(xiàn)象、思想感情區(qū)分的更鮮明。對偶——整齊勻稱,節(jié)奏感強,高度概括,有音樂美。頂真——回環(huán)跌宕,有旋律美。通感——能突破語言的局限,豐富表情達意的審美情趣,起到增強文采的作用,是美得更美,丑的更丑,形象,增加想象空間(兩個優(yōu)美的意象疊加在一起,擴大了意境的內涵,使意境變得更加優(yōu)美)。反問——加強語氣,激發(fā)讀者的感情,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設問——引人注意,啟人思考。雙關——1、可使語言幽默風趣。2、能適應某種特殊語境的需要,使表達含蓄曲折、生動活潑,以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相似之處:都是借某種景物來抒情的。不同之處:
“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臨時性,一般是眼前實實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種景,需要從多方面來細致描繪出這些景物的自然形態(tài)特點;所抒之“情”多是指熱愛、憤怒、贊美、快樂、悲傷等情感;情與景都是臨時性的。
“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性質,作者的描寫多聚焦在一個主體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zhèn)涞?。通過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作者的志向、抱負、情操、追求等。“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人楊萬里)-----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及對新事物的喜愛之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元王冕《墨梅》)-----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屬于言志。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
(宋)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
倚得東風勢更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賀詩借詠柳贊春天,不言春之美好而言柳之婀娜,以柳之可愛襯托春之妖嬈;曾詩托物言志之作,把春天的柳樹比擬為得勢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諷刺邪惡勢力。
答題步驟步驟一:明技巧
(明確全詩或某聯(lián)所運用的表達技巧)步驟二:釋運用
(結合具體詩句,說明如何運用表達技巧。)步驟三:析作用
(分析表達技巧在形象、意境、結構、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說明:若題干中已明確表達技巧,步驟一可省略,作答時步驟二、步驟三可以合并,也可以調換順序。)
“點”: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tài)特征的詳細描寫,突出重點,體現(xiàn)深度;“面”: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顧及全局,體現(xiàn)廣度。4.點面結合例1: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崩?:朱敦儒的《好事近》:“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p>
例3: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p>
在表現(xiàn)大題材時,詩人不是敘述描寫大事件、大場面,而是著眼于小事情、小景象,通過“小事”“小物”“小景”來反映大境界、大主題,這種手法叫做以小見大。9、以小見大
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這是一首詠史詩,抒發(fā)的是對國家興亡的感慨。這可謂大內容,大主題了,但這大內容、大主題卻是通過“小物”“小事”來顯示的。詩的開頭兩句由一個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漢末分裂動亂的年代,想到赤壁大戰(zhàn)的風云人物。借一件古物興起對歷史的慨嘆,小中見大。(折戟——??;赤壁之戰(zhàn)——大;國家的命運——大)后兩句把“二喬”不曾被捉這件小事與東吳霸業(yè)、王國鼎立的大主題聯(lián)系起來,寫得具體、可感,有情味,有風韻。
過華清宮杜牧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暴露唐玄宗楊貴妃的腐化生活,杜牧僅攝取“妃子笑”入詩,一切便盡在不言中了。千里迢迢,快馬飛馳,完全為了博得一人的歡心,不知內情的或許以為是為了軍國大事呢。
烏衣巷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江山更替,朝代興衰,人事滄桑該讓詩人生發(fā)多少感慨喟嘆!可詩人的筆下只是一只輕盈的燕子,一只四百年前高門士族王謝家的燕子(當然是極度的藝術夸張?。?,現(xiàn)在卻飛進了尋常百姓家中。一只小小的“燕子”成了歷史的見證者,也成為詩人感慨人事滄桑興亡盛衰的情感媒介,令人浮想聯(lián)翩,余味無窮。難怪白居易對此詩是“掉頭苦吟,嘆賞良久?!币孕∫姶笳f明文結構方式有總分式,并列式,連貫式和遞進式。說明文是一種以說明為主要表達方式的文章體裁。說明文的中心鮮明突出,文章具有科學性,條理性,語言確切生動。說明文一般介紹事物的形狀、構造、類別、關系、功能,解釋事物的原理、含義、特點、演變等。說明文實用性很強,它包括廣告、說明書、提要、提示、規(guī)則、章程、解說詞等。說明文有的是以時間為序,有的是以空間為序;有的由現(xiàn)象寫到本質,有的由主寫到次;有的按工藝流程順序來說明,有的按事物的性質、功用、原理等順序來說明。要求:參考“名師導航”P138中的表格填空,熟悉每種論證方法的特點,找出判斷方法;歸納總結每種論證方法的常用答題格式。四種方法常用格式: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四種方法主要判斷標志:舉例論證:道理論證:對比論證:比喻論證:(事例)(名言警句、定理公式、精辟見解)(正反兩方面比較)(用事物作比喻)舉了___例子,具體有力地證明了____觀點。運用___(名言或理論),深入證明了___觀點。用___和__加以比較,突出強調了___觀點。把__比作__,形象生動地證明了____觀點。論證方法有以下幾種:1.舉例論證(例證法):列舉確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證明論點;(作用:具體有力地論證了觀點(中心論點或分論點),增強文章的說服力)2.道理論證:用經典著作中的精辟見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們公認的定理公式等來證明論點;(作用:有力地論證了觀點(中心論點或分論點),增強文章的權威性和說服力)3.對比論證:拿正反兩方面的論點或論據(jù)作對比,在對比中證明論點;(作用:全面地突出論證觀點(中心論點或分論點),讓人印象深刻)4.比喻論證:用人們熟知的事物作比喻來證明論點。(作用:生動形象地論證了觀點(中心論點或分論點),使文章淺顯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駁論中,往往還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駁方法和“歸謬法”。在多數(shù)議論文中往往是綜合運用的。)5.引用論證(引證法):引用論證比較復雜,這與具體的引用材料有關,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shù)據(jù)、名人佚事、笑話趣聞等各種情況。(作用:【要具體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權威數(shù)據(jù),可以增強論證的說服力和權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聞趣事,可以增強論證的趣味性,吸引讀者下讀。)6.歸納論證:也叫“事實論證”。它是用列舉具體事例來論證一般結論的方法。7.演繹論證:也叫“理論論證”,它是根據(jù)一般原理或結論來論證個別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論據(jù)來證明特殊性的論點。8.類比論證:是從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類事例子方法,即從特殊到特殊的論證方法。9.因果論證:它通過分析事理,揭示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因果關系來證明論點。因果論證可以用因證果,或以果證因,還可以因果互證。對比論證是一種由個別到個別的論證方法。通常將它分為兩類:一類是類比法,另一類是對比法。1、類比論證。類比論證是根據(jù)兩個對象在某些屬性上的相同或相似,推論兩者在其他屬性上也有相同或相似,其邏輯形式為:A具有a、b、c、d的屬性,B具有a、b、c的屬性,所以,B可能具有d的屬性,屬于形式邏輯中的歸納推理。類比論證屬于偶然性推理,是一種從特殊到特殊、從個別到個別的推理方式,其結論不一定為真,只有一定程度上的可靠性。在某些情況下,有時無法獲得更確切的論據(jù)。運用類比論證,有時是有效的。類比法富于啟發(fā)性,它深入淺出,使讀者易于領悟抽象的道理,可使文章簡練生動。使用這一方法要注意,類比對象應有共同的或相似的屬性,要防止出現(xiàn)機械類比的毛病。由于用來類比的前提是特殊的事物,所以類比推理的結論具有或然性,論述復雜問題時只用類比說理就會顯得不夠真實。類比論證有一定的哲學依據(jù),因為世界是多樣的,又是統(tǒng)一的。從思維方式來看,類比論證不拘于事物表面上的差異,把不同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考查,試圖在異中求同,是包含了辯證法的因素的,在認識客觀世界的過程中有其意義,許多類比的結論雖然不一定是真實的,但是可以作為進一步研究的假說。但是,作為一種論證方式,由于它是一種或然性推理,其結論不是完全可靠,所以在表述上多用“可能”;另外,即使一個基本正確的類比結論中,也包含著某些謬誤。一般來說,類比推理的可靠程度取決于共有屬性和推出屬性之間的聯(lián)系。如果共有屬性和推出屬性之間的聯(lián)系密切,結論的可靠程度就越大;如果聯(lián)系程度低,結論的可靠程度就低;如果是無關的,就不能進行類比。運用類比論證需注意以下幾點:(1)要使用同類對象進行類比。世界上具有某些相同屬性或相似屬性的事物是無窮多的,有的根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對它們進行類比,就缺乏說服力。(2)避免單獨運用類比論證一種論證方式。最好是與其他的論證方式結合使用,使之起一種補充和豐富的作用。(3)要注意結論的可靠程度。除非個別很有把握的情況,否則結論一般只是一種可能性。在表述上要把握住分寸,不可絕對化。2.對比論證。對比論證則是一種求異的思維方式,它側重于從事物的相反或相異的屬性的比較中來揭示需要論證的論點的本質。對比論證方式的運用范圍很廣,因為可以進行比較的事物很多,中與外、古與今、大與小、強與弱等,都適合于進行比較,在比較中分析和闡明了兩者的差異可對立之后,是非昭然,自然就能夠確立論點了。對比可以是兩個對象之間的比較,也可以是同一對象自身前后不同階段之間的比較,前者稱為橫向比較,后者稱為縱向比較。運用縱向對比的論證方式,不能停留在形式邏輯的靜態(tài)判斷的層面上,否則,有時會顯得說服力不夠。運用對比論證要注意幾個問題:第一,比較的雙方要具備可比性。第二,要建立合理的參照系。要進行比較,就必須具有合理的共同參照系,沒有共同的參照系,兩者就無法進行比較。所謂參照系指的是用來衡量和確定雙方優(yōu)劣長短的標準,這樣的標準必須具有客觀性,否則比較的結論不一定可靠。..駁論方法之一—歸謬法賽德中學郭永嘉楊氏之子
楊氏子九歲,甚聰惠??拙皆勂涓?,父不在,乃呼兒出。為設果,果有楊梅。孔指以示兒曰:“此是君家果?!眱簯暣鹪唬骸拔绰効兹甘欠蜃蛹仪荨!保ā妒勒f新語》)
讀讀劃線句子,想想楊氏之子的回答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怎么體現(xiàn)了他的“聰慧”?
孔君平看到楊梅,聯(lián)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這是你家的水果?!币馑际牵阈諚?,它叫楊梅,你們本是一家嘛!這信手拈來的玩笑話,很幽默,也很有趣。孩子應聲答道:“沒聽說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鳥?!边@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沒有生硬地直接說“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說“未聞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轉對答,既表現(xiàn)了應有的禮貌,又表達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鳥,楊梅豈是我家的果”這個意思,使孔君平無語可答了。其實楊氏之子使用了駁論中的歸謬法什么叫歸謬法?歸謬法是指為了駁斥錯誤觀點,先假設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由此推論出荒謬結論的論證方法。
楊氏子先不說孔君平的話“楊梅是楊家的果”不對,而是推出“孔雀是先生家的鳥”的荒謬結論,使孔君平無語可答。歸謬法定義:間接反駁方法之一,為了反駁某論題(或某論據(jù)),首先假定它為真,然后由它推出荒謬的結論,最后根據(jù)假言推理的否定后件式,確定它是假的。其反駁過程可以表示如下:
目的:反駁命題A
假設:A真
證明:如果A真則B真但推導出的B不為真所以,A并非真
歸謬法的典型例子赫爾岑是俄國著名的文學批評家。他有一次參加一個晚會,晚會上演奏的輕佻tiāo音樂使他非常厭煩,他不得不用手捂住耳朵。
主人向他解釋:“演奏的是流行歌曲?!焙諣栣磫栆痪洌骸傲餍械臉非褪歉呱械膯幔俊敝魅寺犃撕苁浅泽@:“不高尚的東西怎么能夠流行呢?”赫爾岑笑著說:“那么,流行性感冒也是高尚的了?歸謬法的典型例子赫爾岑的推理過程:A.流行的就是高尚的(大前提)流行感冒也是流行的(小前提)
B.流行感冒也是高尚的了(荒謬的結論)由此“流行的就是高尚的”就不攻自破了證明:如果A真則B真但推倒出的B不為真所以,A并非真
讀病人與護士的對話,在橫線上寫出病人的回答
要求使用歸謬法病人:“請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窮?!弊o士:“沒有人能幫助您嗎?”
病人:“沒有,我只有一個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窮?!弊o士:“修女富得很,因為她和上帝結婚?!辈∪耍骸?,
。”以后把賬單寄給我姐夫就行了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
一和尚向你宣傳佛教主張不殺生的一個理由:殺豬變豬,殺牛變牛等等.請你用歸謬法駁斥他:
——————————————————看來,我們只好殺人了.(你我的前世,都是殺人犯)下面兩題中的橫線上用歸謬法寫出恰當?shù)木渥?.如果頭發(fā)少的人一定聰明,那么
。
2.
如果藏書的多少代表著文化程度的高低,那么
。和尚就是世上最聰明的人了圖書館館長就是世上最博學的人了朱镕基總理2000年10月14日與日本市民舉行電視討論會,與日本市民進行直接的公開對話。問:“為什么中國只允許每個家庭要一個孩子?”答:“如果12.5億人口的國家無限制地生下去的話,那全球就都是中國人了!”問:中國現(xiàn)在學習資本主義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方法,中國是否會因此變成資本主義?答:你認為每天喝牛奶就會變成奶牛嗎?一個人看中了廣告中說的那種新穎美觀的自行車,他專程找到登廣告的這家商店,但挑選時發(fā)現(xiàn)實際出售的自行車上沒有車燈,而廣告中可是有的。顧客指責店主騙人。店主平靜地解釋道"噢,先生,這燈是額外的東西,沒有計入車子的售價。廣告里還有一位騎在車上的女郎呢,難道我們也要隨車提供一位嗎?"
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其作用(10種)一、分類別作用:條理清晰、層次分明將說明的對象按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分類加以說明,這種說明方法叫分類別。作用在于條理清晰地說明了……的特征。二、打比方作用:生動形象、印象深刻打比方是運用比喻,來增強說明的生動性和形象性作用在于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的特征。三、舉例子作用:使語言通俗易懂,更具有說服力舉例子是舉出有代表性的恰當?shù)膶嵗从呈挛锏囊话闱闆r,真切地說明事物。四、列數(shù)字作用:把事物說明得更準確、更具體、更科學列數(shù)字是列舉具體準確的數(shù)字對事物進行說明。其作用是使說明具體化,準確無誤,令讀者信服五、作比較作用:能更好地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征,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強說明的效果。作比較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同類的事物進行比較,以突出被說明對象的特征。六、下定義作用:使說明語言科學、準確,讓讀者在具體了解被說明對象前,能對被說明對象有一個初步的認識。下定義是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特征作規(guī)定性的說明。它使讀者對說明對象有了大概的了解。七、引用作用:運用這種說明方法來說明,更容易讓人信服引用是借用別人已說過的話來進行說明。作詮釋是用解說性的語言對事物或事理的特征進行闡述。八、畫圖表作用:比任何單純的文字說明更一目了然畫圖表是指采用繪制圖形或表格的方法進行說明。九、作詮釋作用:作詮釋能使說明語言更全面、更充分、更具體。這是對事物進行解釋的一種說明方法。下定義與作詮釋的區(qū)別是:定義要求完整,即定義的對象與所下定義的外延要相等,并且要從一個方面完整地揭示概念的全部內涵;而詮釋并不要求完整,只要揭示概念的一部分內涵就可以了,并且解釋的對象與做出的解釋外延也可以不相等。十、摹狀貌作用:使說明語言富有形象性,直觀性摹狀貌是指對事物形狀相貌的特征進行描摹,使讀者容易認識所要說明的事物。如《中國石拱橋》中“這些石刻的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這樣的說明顯得十分生動、活潑。
打比方作用:生動形象、印象深刻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打比方。作用在于生動形象地說明了……的特征。詩歌表達方式鑒賞五種基本的表達方式: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詩歌鑒賞中重點注意:描寫、抒情。西江月?遣興辛棄疾醉里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表達方式:記敘明確:詞人在這里借醉寫自己獨立的人格,高傲的品行和抗金復國壯志難酬的無比憤懣。
表現(xiàn)手法上,擬人化和問答體的寫法,幽默詼諧,風趣橫生。敘述雜以描寫,讓人物自己出來表演,塑造了生動藝術形象。題烏江亭杜牧勝敗兵家事不期,包羞忍恥是男兒。江東子弟多才俊,卷土重來未可知。表達方式:議論明確:針對項羽兵敗身亡的史實,批評他不能總結失敗的教訓,惋惜他的英雄事業(yè)歸于覆滅。第三四句對項羽如不自殺的結局做了假設,事情還是大有可為的。只可惜項羽自殺了。在惋惜、批判、諷刺之余,表明了敗不餒的道理。思考:王維的山水詩有個很突出的特點,就是“寓動于靜”或“動中顯靜”,請以第三聯(lián)為例,對此做簡要的分析。
山居秋暝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表達方式:描寫
訴衷情陸游當年萬里覓封侯,匹馬戍梁州。關河夢斷何處?塵暗舊貂裘。胡未滅,鬢先秋,淚空流。此生誰料,心在天山,身老滄洲。明確:本詞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今昔對比,表達了內心的報國無門、惆悵悲涼、憤懣不滿。表達方式:抒情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觸景生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借古諷今借典抒情
正面描寫(白描、工筆)和側面描寫(襯托)
虛實結合動靜結合
視聽結合(聲色結合)點面結合角度:遠、近、高、低、俯、仰等
詩歌中的表達方式抒情方式:描寫方式:詩人在其詩作中袒露襟懷,不假掩飾地抒發(fā)激情、快意或情緒,即以第一人稱“我”為抒情主體,直接表現(xiàn)思想感情。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例2: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方式2.間接抒情抒情方式借景抒情:先有情后寫景。借對客觀景物的描寫來抒發(fā)詩人的主觀情感,使情感含而不露,蘊藉悠遠。觸景生情:先寫景后生情。詩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觸動,引發(fā)聯(lián)想,從而產生某種感情。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寫中寄托情感。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1)景情角度:借景抒情(觸景生情、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2)物情關系:托物言志(3)事情關系:用典抒情、
借古諷(傷)今、懷古傷今樂景寫樂情、
哀景寫哀情、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抒情方式(二)托物言志:明物語(情、志、理)明確:抓寫了哪些物,物有什么特點,體現(xiàn)與之相似的人的什么情、志、觀點。三、抓住時空轉換,領悟變化的情感(三)用典抒情:抓典語悟情感明確:用了什么典故,正用、反用、活用,典故的人物經歷與主人公相似還是相反,借典抒情還是借古諷今、借古傷今、借古傷己、借古明志、借古喻理。四、抓住結構層次,領悟豐富的情感一、抓住顯性的情感語言,掌握情感基調注意直抒胸臆的詞或句。二、抓住具體抒情方式,領悟含蓄、隱晦的情感(一)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襯哀情、哀景襯樂情,抓景語悟情語
明確:寫了哪些景或意象,有什么特點,營造什么意境。
如何或怎樣抒情分析+概括:手法+分析具體詩句,后概括出情感內涵。分析表達了什么、怎樣的情感②概括+分析:先概括出情感內涵,后分析具體詩句。借景抒情與托物言志相似之處:都是借某種景物來抒情的。不同之處:
“借景抒情”中所借之“景”具有臨時性,一般是眼前實實在在的景,通常是多種景,需要從多方面來細致描繪出這些景物的自然形態(tài)特點;所抒之“情”多是指熱愛、憤怒、贊美、快樂、悲傷等情感;情與景都是臨時性的。
“托物言志”中所托之“物”一般具有一種約定俗成的性質,作者的描寫多聚焦在一個主體事物之中,多是“形”“神”兼?zhèn)涞摹Mㄟ^特定的容易引起聯(lián)想的具體形象,表現(xiàn)作者的志向、抱負、情操、追求等?!靶『刹怕都饧饨?,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人楊萬里)-----抒發(fā)了作者熱愛生活及對新事物的喜愛之情。“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元王冕《墨梅》)-----是以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屬于言志。詠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
二月春風似剪刀。
詠柳
(宋)曾鞏
亂條猶未變初黃,
倚得東風勢更狂。
解把飛花蒙日月,
不知天地有清霜。
賀詩借詠柳贊春天,不言春之美好而言柳之婀娜,以柳之可愛襯托春之妖嬈;曾詩托物言志之作,把春天的柳樹比擬為得勢便猖狂的小人,借以諷刺邪惡勢力。
答題步驟步驟一:明技巧
(明確全詩或某聯(lián)所運用的表達技巧)步驟二:釋運用
(結合具體詩句,說明如何運用表達技巧。)步驟三:析作用
(分析表達技巧在形象、意境、結構、情感等方面的作用。)(說明:若題干中已明確表達技巧,步驟一可省略,作答時步驟二、步驟三可以合并,也可以調換順序。)牛刀小試端居①
李商隱
遠書歸夢兩悠悠,只有空床敵素秋②。階下青苔與紅樹,雨中寥落月中愁。[注]①端居:閑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稱。問:這首詩的三、四兩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點?請簡要分析。在藝術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點是借景抒情(明手法)。詩人借助對“青苔”、“紅樹”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寫,賦予客觀景物以濃厚的主現(xiàn)色彩,(詩句分析)營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圍,表達了悲愁、孤寂和思親的情感。(析效果)用典抒情用典,指援引歷史故事或古書中的詞語來表達自己觀點的一種表達方式。例1:“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p>
【析】通過化用“莊周化蝶”、“杜鵑啼血”的典故,表達了“憶華年”時對往事似幻似真、迷離恍惚之感,意境朦朧凄美。例2:“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保ǘ鸥Α妒裣唷罚疚觥勘驹娊柚T葛亮的故事,抒發(fā)了作者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悲憤心情。借事抒情借事抒情:即用現(xiàn)實之事抒發(fā)情感。例:“洛陽城里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保ㄌ拼鷱埣肚锼肌罚疚觥吭姼杞柚粘I钪幸粋€富于包孕的片斷——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和行動細節(jié),非常真切細膩地表達了作客他鄉(xiāng)的人對家鄉(xiāng)親人的深切懷念。小結:
在詩歌中,以景傳情達意(間接抒情)的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故鄉(xiāng)明月”傳達“思鄉(xiāng)情”“松風山月”傳達“隱逸情”“寒林殘月”傳達“詩人的憂愁”“中秋圓月”傳達“相思情苦”“風雨落花,雙燕孤飛,重閣玉枕”傳達“閨怨情”“長亭折柳”傳達“惜別情”“江湖扁舟,月落烏啼”傳達“詩人的羈旅之苦”“夢后酒醒,煙柳斷腸,寒雨斜陽,殘燭啼鵑”傳達“悲歡離合情”“昔榮今非,幾度夕陽紅”傳達“世事滄桑的感嘆”“空城落花”傳達“國勢衰危的哀嘆、一腔的愛國情”1.描寫角度:上下、遠近、高低、俯仰2.描寫內容:所見(視覺)、所聞(聽覺)、所感(觸覺、味覺、嗅覺)3.描寫方法:(1)正面描寫(白描、工筆)和側面描寫(烘托、襯托、渲染)(2)虛實相生(3)動靜結合(4)點面結合描寫方式練習:《優(yōu)化設計》P101《送從叔赴南海幕》例1:《陌上?!罚骸邦^上倭墮髻,耳中明月珠。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lián)埙陧殹I倌暌娏_敷,脫帽著帩頭。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找出詩中關于人物的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正面描寫:前四句細節(jié)描寫。側面描寫:借“行者”“少年”“耕者”“鋤者”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例2:白居易《夜雪》:“已訝衾枕冷,復見窗戶明。夜深知雪重,時聞折竹聲?!薄疚觥繌娜齻€側面來表現(xiàn)夜雪之大:(1)“衾枕冷”:寫被子、枕頭的冷,襯托雪之大。(2)“窗戶明”:雪越大,就越明亮,看到的越明亮,反映雪也就越大。(3)“折竹聲”:積壓在竹上的雪多,竹子會被壓折烘托雪大。另:從描寫角度看,此詩還從觸覺、視覺、聽覺來描寫。1.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
實景:眼前的、現(xiàn)實的、客觀的、具體的景。虛景:過去的、想象的、夢中的、虛構的景。
2.虛實結合例1: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例2、李商隱《夜雨寄北》:“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薄疚觥勘驹妼懥藘纱巍鞍蜕揭褂辍?,第一次是實寫(前兩句),第二次是虛寫(后兩句):想象未來一天與妻子團圓,“共剪西窗燭”時再回憶起今晚巴山夜雨的情景。虛寫的三類內容①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如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②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經發(fā)生過的景象,但是現(xiàn)時卻不在眼前。如李煜《虞美人》③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fā)生的,它表現(xiàn)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如:“今霄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迸5缎≡嚕涸聢A杜甫孤月當樓滿,寒江動夜扉。委波金不定,照席綺逾依。未缺空山靜,高懸列宿稀。故園松桂發(fā),萬里共清輝。[注]①這首詩是唐代宗大歷元年(766)秋天杜甫所作。②綺逾依:這里指(席子上的)光彩更加柔美。③缺:指月圓。③列宿:眾星。本詩最后兩句情感真摯,請從虛實結合的角度進行賞析。(4分)參考答案:遙想故園桂花開放,是虛寫;眼前的清輝,是實寫。(1分)故園桂花正該開放,虛中有實;萬里清輝,實中有虛。(1分)虛實結合,表達了詩人對家鄉(xiāng)的深切思念,寄托了詩人渴盼萬家團圓的美好愿望。(表達效果2分)
對事物、景物作動態(tài)、靜態(tài)的描寫,兩者相互映襯,多角度開拓意境,構成一種情趣。例1: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例2:王維《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崩?:杜甫《絕句》: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動靜結合
“點”:最能顯示人事景物的形象狀態(tài)特征的詳細描寫,突出重點,體現(xiàn)深度;“面”:對人事景物的敘述或概括性描寫,顧及全局,體現(xiàn)廣度。4.點面結合例1:柳宗元《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崩?:朱敦儒的《好事近》:“千里水天一色,看孤鴻明滅?!?/p>
例3: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鳖}大庾嶺北驛[唐]宋之問陽月南飛雁,傳聞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復歸來?江靜潮初落,林昏瘴不開。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咀ⅰ看筲讕X:在今江西大庾,古人認為此嶺是南北分界線,有北雁南飛至此回的傳說。⑴這首詩在抒發(fā)感情方面運用了多種表現(xiàn)手法,請你對有特色的一種手法作簡要賞析。牛刀小試:①借景抒情。詩人借“南飛雁”、“隴頭梅”,將懷土思鄉(xiāng)的感情融合在具體形象中,含蓄委婉而又深切感人。②對比。北雁南飛至此回與“我行殊未已”相對比,把詩人懷土思鄉(xiāng)的憂傷、哀怨、痛苦表現(xiàn)得更加深切。③反襯。以“江靜”、潮落反襯詩人哀怨痛苦、無一刻寧靜的內心世界,渲染了凄涼孤寂的氣氛,使詩人悲苦的心情更加深切。④虛實結合。前三聯(lián)寫的途中所見所感,是實寫;最后一聯(lián)“明朝望鄉(xiāng)處,應見隴頭梅”,是虛寫,虛擬了一段情景來描繪詩人深切的懷土思鄉(xiāng)之情。虛實結合,凄切纏綿。
參考答案:1、渲染:通過(環(huán)境)景物描寫來渲染氣氛。從正面著筆。如:杜甫《登高》首聯(lián)“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寫俯仰間所見所聞,一連出現(xiàn)六個特寫鏡頭,渲染了蕭瑟悲涼的秋江景物的特點,為全詩定下了沉郁悲哀的基調。2、烘托:通過(景物)環(huán)境描寫來烘托心情。從側面著筆。(只寫側面一面)如樂府詩《陌上?!防镒詈蟀司洌骸靶姓咭娏_敷,下?lián)埙陧殻倌暌娏_敷,脫帽著梢頭。耕者忘其耕,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睆挠^看者的神態(tài)來襯托羅敷的美,這比正面進行直接描寫節(jié)省筆墨,更具有藝術魅力。渲染、烘托、襯托、對比的區(qū)別很多時候渲染烘托合說,尤其是在借景抒情的詩歌作品中,往往是先用渲染的手法描摹景物塑造意境,再通過景物(意境)來烘托人物情感。一般我們說,渲染氣氛,烘托情感。如柳永的《雨霖鈴》,起首“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三句寫送別的環(huán)境,點出離別時的季節(jié)是蕭瑟凄冷的秋天,地點是汴京城外的長亭,具體時間是雨后陰冷的黃昏。作者濃墨重彩,通過這些景物描寫,極力渲染了一種凄涼的氣氛,烘托出作者內心的離愁別恨。3、襯托:分正襯和反襯。(寫兩面,但是是為了突出其中一面)“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以蒼涼秋景襯托詩人飄零之哀。南朝梁王籍的名句“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絕妙之處就在于用蟬噪、鳥鳴作反襯,把深山密林中那種幽靜宜人的意境表現(xiàn)出來。4、對比:對舉的雙方是為了通過對比得出另外的結論。如梅堯臣《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比娡ㄟ^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渲染和烘托:都是為了使描寫的對象更鮮明,更突出,但二者著眼點不同:前者從正面著筆,由此言此;后者從側面用墨,由此烘“托”彼。烘托和襯托:“烘托”是通過別的事物把想要表達的事物寫出來,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這與“襯托”不同,因為“襯托”是兩種事物都寫。“襯托”是用類似的、相關的事物或反面的、有差別的事物作陪襯來突出主體事物的手法?!耙r托”分為正襯和反襯。對比和襯托:對比是相反或相似的兩種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現(xiàn)某種思想或意境,對比雙方不分主次;而襯托是以次要事物為陪襯突出一個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兩者主次分明。(對比常用于論述,而襯托常用于描寫)總結:渲染、烘托、襯托屬于寫作手法,而對比既屬于寫作手法,也屬于修辭手法。詩詞詩歌鑒賞的表現(xiàn)手法閱讀下面的詩歌,完成15~16題。【注】①亭皋:水邊的平地,此處暗指思婦所在的江南。②“木葉下”化用《楚辭·九歌·湘夫人》“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的意境。③隴首:隴山之巔,此處泛指北方邊塞之地16.《梁書》中記載,南朝文學家王融對這首詩的頷聯(lián)“見而嗟賞”,請從表現(xiàn)手法角度賞析頷聯(lián)的精妙。(6分搗衣詩柳惲南朝行役滯風波,游人淹不歸。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嗟矣當春服,安見御冬衣。格律詩古人在裁制寒衣前,要將紈素一類衣料放在砧石上,用木杵捶搗,使其平整柔軟。搗衣的勞動,好裁制衣服,稱為“搗衣”。多于秋夜進行。在詩詞中,凄冷的砧杵聲又稱為“寒砧”,往往表現(xiàn)征人離婦、遠別故鄉(xiāng)的惆悵情緒。最易觸發(fā)思婦懷遠的感情,因此搗衣詩往往就是閨怨詩的異名。搗衣?lián)v衣[明]喬世寧城上秋風木葉飛,城中思婦搗寒衣。
誰憐此夜腸空斷,獨恨經年戍不歸。
聲度隴云傳玉塞,心隨關月到金微。
相思更有殘機錦,愿逐長安一雁飛。子夜吳歌·秋歌[唐]李白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3.閱讀下面這首詞,回答問題。蝶戀花出塞[清]納蘭性德今古河山無定據(jù),畫角聲中,牧馬頻來去。滿目荒涼誰可語?西風吹老丹楓樹。從前幽怨應無數(shù)。鐵馬金戈,青冢黃昏路。一往情深深幾許?深山夕照深秋雨。簡析畫線句的表現(xiàn)手法。常見表現(xiàn)手法襯托為了使事物的特色突出,用另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來陪襯或對照。襯托手法又分正襯和反襯。正襯是用相同的事物來襯托。反襯是用相反的事物來襯托?!盎仨恍Π倜纳?,六宮粉黛無顏色?!币悦酪r美。“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薄吧迷孪麻T”以動襯靜。以動襯靜,以美襯丑,以苦襯樂等。常見表現(xiàn)手法把兩種不同的事物或情形進行比較。對比運用這種手法,可以把不同的人物、不同的生活現(xiàn)象、不同的思想情感區(qū)別得更加鮮明,使美者更美,丑者更丑?!疤毡M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泵穲虺肌短照摺芬皬皆凭愫?,江船火獨明。杜甫《春夜喜雨》戰(zhàn)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屬反襯手法的一種,表面上寫的是一一種歡樂的場景,而實際上借此來表達一種悲哀
、凄楚的情緒。以樂景寫哀情“草薰風暖搖征轡,離愁漸遠漸無窮”——歐陽修《踏莎行》以散發(fā)芳香的青草與和暖的春風這種樂景反襯詞人無窮的離愁別緒這一哀情。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游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李煜的《望江南》昔日游上苑時的熱鬧與美好正顯示了今日處境的凄涼。直接抒情是一種不要任何“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tài)度的一種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城,無處話凄涼?!碧K軾《江城子》作者的感情如江河直下,直抒對亡妻的懷念之情。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蓖踔疁o《登鸛雀樓》前兩句寫景,后兩句直接抒發(fā)在這樣的環(huán)境里產生的情懷,天然的形勢、闊大的氣象與詩人在這景象面前產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這種方式將感情融匯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fā)感情。寓情于景(或物)、情景交融“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寫景中包含著作者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亭皋木葉下,隴首秋云飛。寒園夕鳥集,思牖草蟲悲。柳惲《搗衣詩》上句是思婦搗衣時眼中所見之景。下句是思婦心中所想之景。兩句一南一北,一實一虛,表面上看,似單純寫景,而思婦悲秋嘆逝、懷念遠人的感情即寓其中詩歌在議論或抒情的過程中,戛然而止,轉為寫景,以景代情作結,使得詩歌“此時無情勝有情”,顯得意猶未盡。以景結情“長江悲已滯,萬里念將歸。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蓖醪渡街小纷詈髢删鋵懮缴贤妼嵕埃骋r一二句之情,以景寓情,用秋風蕭瑟,黃葉飄飛來襯托自己的悲苦。
“阿房舞殿翻羅袖,金谷名園起玉樓,隋堤古柳纜龍舟。不堪回首,東風還又,野花開暮春時候?!睆埧删谩丁仓袇巍迟u花聲·懷古》詩人敘事時只寫淫樂不寫敗亡,這種以景結情的手法余味無窮,耐人尋味。化動為靜化靜為動靜與動是相對的,“靜”既可指靜止不動的景物,也可指寂靜無聲的氛圍;“動”可指運動的景物,也可指各種聲響。化動為靜,就是在詩中將動景化為靜景來寫。“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將富有動態(tài)的瀑布化為靜態(tài)來寫,將流動的水當作靜止的白練來描寫。一個“掛”字,惟妙惟肖地表現(xiàn)出傾瀉的瀑布在遙看中的形象,包含著詩人對大自然的神奇?zhèn)ゴ蟮馁濏?。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以不時發(fā)出的幾聲鳥鳴,以動寫靜,襯托出春之月夜鳥鳴山澗的幽美寂靜,給人以空曠、靜謐之感。動靜結合指在詩中將人、事、景的動與靜有機地有機地結合起來描寫的一種手法。“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的《絕句》詩的尾句與第三句動態(tài)的飛燕相對照、動靜相間,相映成趣?!敖氯ト酥粩?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沙頭宿鷺聯(lián)拳靜,船尾跳魚撥剌鳴。”杜甫《漫成一首》夜宿的白鷺屈曲著身子,三五成群團聚在沙灘上,它們睡得那樣安恬,與環(huán)境極為和諧;同時又表現(xiàn)出寧靜的景物中有生命的呼吸。這和平境界的可愛,惟有飽經喪亂的不眠人才能充分體會。就是視覺之靜與聽覺之動的巧妙結合。抑揚對要褒的先寫其不足,對要貶的先寫其長處,這種手法就是抑揚。“沛公,大風,也得文章用。卻教猛士嘆良弓,多了游云夢。駕馭英雄,能擒能縱,無人出彀中。后宮,外宗,險把炎劉并?!薄局袇巍砍烨葘憚畹姆N種神威,臨末才說到后宮外宗之亂,諷刺性極強。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高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蓖醪g《閨怨》先寫少婦“不知愁”,后面才說她“悔”,通過對少婦情緒微妙變化的刻畫,深刻表現(xiàn)了少婦因觸景而產生的感傷和哀怨的情緒,突出了“閨怨”的主題。虛實相生在詩歌欣賞中,虛與實是相對的,二者之間相互聯(lián)系,互相滲透與互相轉化,以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從而大大豐富了詩中的意象,開拓了詩中的意境。“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薄秹粲翁炖岩髁魟e》(1)神仙鬼怪世界和夢境。詩人往往借助這類虛無的境界來反襯現(xiàn)實。這就叫以虛象顯實境。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李煜《虞美人》(2)已逝之景之境。這類虛景是作者曾經歷過或歷史上曾發(fā)生過的景象,但是現(xiàn)時卻不在眼前。“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绷馈队炅剽彙贰奥尻栍H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3)設想的未來之境。這類虛境是還沒有發(fā)生的,它表現(xiàn)的情將一直延伸到未來而不斷絕。(4)對面落筆,往往也是虛寫。詩人在寫人敘事時不從自己角度著筆,而從對方角度入手,進行懸想揣測,從而曲折達意,收到委婉旁襯的藝術效果。象征通過某一特定的具體形象以表現(xiàn)與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其特點是以象征物憑聯(lián)想來暗示象征義,因而給讀者豐富的聯(lián)想空間,顯得委婉含蓄而耐人尋味。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姜夔《揚州慢》春風十里,十分繁華的揚州路,如今長滿了青青薺麥,一片荒蕪破敗。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杜甫《蜀相》一代賢相及其業(yè)績都已消失,如今只有映綠石階的青草,年年自生春色詩人慨嘆往事空茫,深表惋惜。草木:長勢繁盛反襯荒涼,在古詩中用于抒發(fā)盛衰興亡的感慨。象征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物喻理“一朵忽先變,百花皆后香?!标惲痢睹坊ā吩娙俗プ∶坊ㄗ钕乳_放的特點,寫出了不怕打擊挫折、敢為天下先的品質,既是詠梅,也是詠自己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王安石《梅花》既寫出了梅花的因風布遠,又含蓄地表現(xiàn)了梅花的純凈潔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藝術效果“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标懹巍对伱贰贰安灰丝漕伾?,只留清氣滿乾坤。”王冕《墨梅》借梅花來比喻自己備受摧殘的不幸遭遇和不愿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以冰清玉潔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品質,言淺而意深.梅:傲雪
堅強
不屈不撓重章疊句重章疊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復詠唱的一種表現(xiàn)手法。“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毙翖壖病冻笈珒骸┥降乐斜凇飞倌陼r無愁“強說愁”和諳練世故后滿懷是愁卻又故意避而不談,生動真切。上片說的春花秋月無病呻吟的閑愁;下片說的是關懷國事,懷才不遇的哀愁?!柏M曰無衣?與子同袍……豈曰無衣,與子同澤。……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無衣》表現(xiàn)了慷慨赴敵,同仇敵愾的豪情,也表現(xiàn)了戰(zhàn)士之間深厚的情誼。鑒賞詩歌表現(xiàn)手法的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詩歌所用的表現(xiàn)手法。表現(xiàn)手法類別特點都能熟悉,這是指出表現(xiàn)手法的基礎。
2.在詩歌中找到體現(xiàn)這種手法的具體詩句,加以闡釋。表現(xiàn)手法的運用在原詩中都有對應。3.指出該手法的表達效果。鑒賞詩歌的表達技巧之修辭手法
修辭手法種類繁多(63類),指通過修飾、調整語句,運用特定的表達形式以提高語言表達作用的方式。常見修辭手法(考點通P249):
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古詩詞常用修辭(考點通P172):
比喻、借代、夸張、比擬、對仗(對偶)、對比、反復、疊字、雙關、設問、反問、用典等。分類概念效果賞析要點一、比喻明喻用一種事物或情景來比作另一種事物或情景。韋莊的《菩薩蠻》:“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寫盡了江南女子的美麗與溫柔。“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以水喻愁,將愁思寫得生動形象,含蓄地顯示出愁思長流不斷、無窮無盡的特點化平淡為生動,化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賞析時,應抓住本體與喻體之間的關聯(lián),扣住相似處分析,可用“將……比作……”的句式暗喻借喻17.以下詠石榴的詩句中,沒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句是(
)(考點通P255)A.燃燈疑夜火,連珠勝早梅。(梁元帝《賦得詠石榴詩》)B.閑折兩枝持在手,細看不似人間有。(白居易《山石榴寄元九》)C.朵朵如霞明照眼,晚涼相對更相宜。(楊升庵《庭榴》)D.只待綠蔭芳樹合,蕊珠如火一時開。(馬祖?!囤w中丞折枝石榴》)選:BA“燃燈疑夜火”運用了比喻,把石榴花比作一簇簇跳動的火焰,動人心魄,其相似點為顏色與情狀.B“不似人間有”中“似”表示比較,有超過的意思,且本句沒有本體,沒有喻體,也沒有比喻詞,不能構成比喻,只能是“比較”.C“朵朵如霞”運用了比喻,把石榴花比作“霞”,相似點為色彩及色澤.D“蕊珠如火”運用了比喻,蕊珠指的就是石榴花,“蕊珠如火”將石榴花比作火,其相似點是顏色及情狀.五、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9-10題。(考點通P180)
南海旅次
曹松
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
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遣有書來。
城頭早角吹霜盡,郭里殘潮蕩月回。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fā)被春催?!咀ⅰ繜o雁處: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飛向南方過冬,據(jù)說飛至湖南衡山則不再南飛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無雁處”。9.下面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p>
)(3分)A.首聯(lián)不落窠臼,一反登高望遠的傳統(tǒng)寫法,別有新意,“裁”把無形的“歸思”比成有形的可剪斷之物。B.頷聯(lián)巧妙運用鴻雁南飛不過衡山回雁峰的傳說,極寫距離故園的遙遠,表現(xiàn)詩人寄不出家書的沮喪心情。C.頸聯(lián)出句寫晨景,是說隨著城頭凄涼的曉角聲晨霜消盡;對句寫晚景,是說伴著夜晚的殘潮明月復出。D.頸聯(lián)的描寫會使讀者想起唐詩中“三奏未終天便曉,何人不起望鄉(xiāng)愁”“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等詩句。B
(“寄不出家書”理解錯誤,從第四句“有書來”看,應是收不到家書)
南海旅次
曹松
憶歸休上越王臺,歸思臨高不易裁。
為客正當無雁處,故園誰遣有書來。
城頭早角吹霜盡,郭里殘潮蕩月回。
心似百花開未得,年年爭發(fā)被春催?!咀ⅰ繜o雁處:大雁在秋天由北方飛向南方過冬,據(jù)說飛至湖南衡山則不再南飛了。南海在衡山以南,故曰“無雁處”。10.請簡要賞析尾聯(lián)的表達效果。10.參考答案:
尾聯(lián)兩句是說,長年郁結在心中的歸思就像含苞待放的花蕾,每年春天一到便被催發(fā)開來。
這兩句運用生動貼切的比喻,表現(xiàn)出歸思的紛亂、強烈、生生不已、難以遏止。形象地揭示出羈旅逢春的典型心境,表達了難以抑制的鄉(xiāng)愁,把詩人對歸思的抒寫推向高潮。分類概念效果賞析要點二、比擬擬人把物當作人來描寫。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保n愈《春雪》)運用擬人手法,使春雪具有靈性,渲染了熱鬧的喜悅氣氛,給全詩增添了浪漫主義色彩。使被描寫的對象更鮮活,更形象生動,意蘊更加豐富回答比擬手法時,可以不分擬人、擬物,直接答“比擬”,但我們習慣上是要分的,如是“擬人”,就答成“擬人”擬物把人當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李清照《一剪梅》)運用擬物手法,把無形的愁苦形象化。使被描寫對象給人以形象感、新奇感,生動而富有情趣【例1】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比擬手法的一項是(
)
(考點通P250,2015年高考江蘇卷)A.東風便試新刀尺,萬葉千花一手裁。B.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草聲。C.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D.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選B
出自宋代張先的《題西溪無相院》,上句著眼視覺,寫浮萍破處,山影在水中顯現(xiàn)出來,下句則著墨于聽覺,以細微的草聲襯托出環(huán)境的寧靜,是對景物的客觀描寫,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沒有使用比擬的手法。
A項,出自宋代黃庶的《探春》,運用擬人的手法,把春風當作人來寫,意為春風拿著神奇的剪刀,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紅花綠葉。C項,出自宋代秦觀《春日》,芍藥帶雨含淚,脈脈含情,薔薇靜臥枝蔓,嬌艷嫵媚,運用比擬的手法,把芍藥和薔薇都寫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人或物。D項,出自宋代劉攽《新晴》,稱南風為老朋友,說它招呼不打一聲,推門而入又翻書,運用了擬人的手法。(2022·浙江·高考真題)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下面小題。
樓前
[中唐]王建
天寶年前勤政樓,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
過勤政樓
[晚唐]杜牧
千秋佳節(jié)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②?!咀ⅰ竣偾锕?jié):唐開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請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為千秋節(jié)。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樓慶生,賞百匹飛龍舞馬。飛龍,馬廄名。士庶間互贈承露絲囊。②金鋪:釘在門上的獸面形的門環(huán)底座。7.這兩首詩中都寫到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寄寓鑒戒之意?!敬鸢浮?.
勤政樓
千秋節(jié)
樓前
[中唐]王建
天寶年前勤政樓,每年三日作千秋①。
飛龍老馬曾教舞,聞著音聲總舉頭。
過勤政樓
[晚唐]杜牧
千秋佳節(jié)名空在,承露絲囊世已無。
唯有紫苔偏稱意,年年因雨上金鋪②。【注】①千秋節(jié):唐開元十七年八月,丞相表請每年八月五日(玄宗生日)為千秋節(jié)。此后,玄宗每年在勤政樓慶生,賞百匹飛龍舞馬。飛龍,馬廄名。士庶間互贈承露絲囊。②金鋪:釘在門上的獸面形的門環(huán)底座。8.分析兩首詩后兩句在情感、寫法上的不同。8.參考答案:情感不同:①王詩追憶飛龍舞馬,表達對昔日盛世的懷念,而感慨玄宗的驕侈佚樂,言外自見;②杜詩借眼前金鋪上的紫苔,抒發(fā)昔盛今衰的悲嘆之情。寫法不同:①王詩運用細節(jié)描寫,寫出老馬“總舉頭”這一習慣性動作,生動傳神;②杜詩運用擬人手法寫紫苔“偏稱意”,突出其任情滋蔓,寓情于景,營造荒涼氛圍。三、借代借用相關的事物來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替整體,具體代替抽象,特征代替本身等。借代的運用可使語言簡練、含蓄。
恰當?shù)剡\用借代還可以引人聯(lián)想,使語句擁有形象突出、特點鮮明、文筆精煉、具體生動的效果。(1)部分代整體例: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望天門山》)例:曉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答謝中書書》)(2)特征代本體例:旌旗十萬斬閻羅。(《梅嶺三章》)借“旌旗”代替軍隊或武裝力量。例: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ā度鐗袅睢防钋逭眨┰娭杏谩熬G”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3)具體代抽象例:南國烽煙正十年。
(《梅嶺三章》)“烽煙”,原是古代邊境用以報警的煙火,這里代指戰(zhàn)爭,把戰(zhàn)爭這個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了。例:無絲竹之亂耳。
(《陋室銘》)“絲”指弦樂,“竹”指管樂,“絲竹”用具體的樂器材料代指音樂。借代與借喻的區(qū)別:①借喻側重相似性,借代側重相關性;②借代的本體與借體之間有實在的關系,一般地說,這種關系還是相當密切的;借喻的本體與喻體是本質不同的事物,人們不過根據(jù)它們之間具有的相似點,通過聯(lián)想把它們聯(lián)系起來;③借喻可以改為明喻(某某像某某),借代則不能。1、端州石工巧如神,踏天磨刀割紫云。(李賀《楊生青花紫石硯歌》)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3、卷起千堆雪
。
4、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5、何以解憂,惟有杜康(曹操〈短歌行〉)6、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李白《登金陵鳳凰臺》)紫云比喻端州石硯美麗的石料。梨花比喻雪花。千堆雪比喻浪花?!耙鹿凇贝笗x代士族,即名門望族,因為他們戴高高的帽子、穿寬大的衣服招搖過市而顯耀自己的身份。朱門代指富豪權貴,他們常把大門油漆成紅色,以顯示府第的華貴及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風險管理教育對保險從業(yè)人員風險意識的影響考核試卷
- 期末應用題易錯題:圓柱和圓錐(含答案)-蘇教版六年級數(shù)學下冊
- 化學纖維特性與包裝性能的關聯(lián)考核試卷
- 名詞性從句八大考點歸納-高考英語復習知識清單(全國原卷版)
- 遼寧省沈陽市于洪區(qū)2023-2024學年七年級下學期期末道德與法治試題(解析版)
- 中小企業(yè)數(shù)字化轉型專項資金申請流程優(yōu)化策略與成功案例分析報告
- 2020年成人高考高起專英語語法時態(tài)綜合應用
- 2025至2030年中國丙烯酸丁酯行業(yè)市場深度研究及投資策略研究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廣州旅游行業(yè)發(fā)展趨勢預測及投資戰(zhàn)略咨詢報告
- 2025至2030年中國熱鍍鋅圓鋼行業(yè)市場全景評估及投資前景展望報告
- GB/T 30595-2024建筑保溫用擠塑聚苯板(XPS)系統(tǒng)材料
- (必會)軍隊文職(檔案專業(yè))近年考試真題題庫(含答案解析)
- 心外科圍術期護理專項理論考試試題
- 腫瘤所治療所致血小板減少癥診療指南
- 中醫(yī)培訓課件:火龍罐的中醫(yī)技術
- 2022版新《物理》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師培訓測試題附答案
- 醫(yī)保辦理異地就醫(yī)授權委托書
- 2024年莆田轄區(qū)新華書店招聘筆試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初中化學酸堿中和反應省公開課一等獎全國示范課微課金獎課件
- JTG-T 3331-04-2023 多年凍土地區(qū)公路設計與施工技術規(guī)范
- 中國石油開采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與前景分析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