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教育技術促進中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_第1頁
充分利用教育技術促進中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_第2頁
充分利用教育技術促進中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_第3頁
充分利用教育技術促進中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_第4頁
充分利用教育技術促進中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8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充分利用教育技術促進中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教學效率——“十五”現代教育技術課題實驗報告江漢油田教育實業(yè)集團向陽第二中學教育技術研究規(guī)劃課題組根據全國教育科學規(guī)劃辦公室關于《教育技術促進中小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研究》子課題結題工作精神和湖北省關于做好有關研究工作的實施意見,我校課題組在省課題指導小組的直接領導下,以科學的態(tài)度、認真負責的精神,積極準備,扎實工作,圓滿的完成了各項實驗目標,現將實驗情況報告如下。一、立項背景在人類已經跨越21世紀的初始階段,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現代教育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傳遞教育信息的媒體,現代媒體的發(fā)展,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人們的學習方式,影響著教育觀念、教育模式、教育方法的更新。新的課程改革,新課標的實施,對教師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提高學生素質,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等,這都是當前在推進素質教育中亟待思考、探索和解決的問題。因為它關系到新世紀創(chuàng)新人才的培養(yǎng),關系到教育能否跟上信息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關系到能否與世界發(fā)達國家的教育相接軌。因此,有必要研究在新的教育技術條件下,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努力發(fā)揮它,優(yōu)化課堂教學,優(yōu)化學生思維品質方面的獨特優(yōu)勢。二、研究目標研究在新的教育技術條件下,如何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課堂教學的優(yōu)化的途徑和模式。三.研究變量1.自變量: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構建新型的課堂教學模式。2.因變量: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的提高。四.實驗原則1.自主性原則,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分的思維、探究、實踐的機會,讓其思維自由發(fā)展,老師只是進行一些引導,讓學生的個性得以充分地展現。2.實踐性原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加強多媒體與網絡信息技術和各學科的整合,樹立實踐第一的觀念,教師積極認真準備,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探究,使教育信息技術真正發(fā)揮其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作用。五、研究任務1.運用現代教學技術,促進素質教育的實施,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2.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提高教師授課效率,提高教育教學質量。3.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促進學生的感官認識,提高學生學習效率。4.研究在新形勢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教師教學的方式和途徑。5.研究在新形勢下,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的方式和途徑。六、研究方法本課題的研究主要是以實驗法和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之以文獻法、調研法等方法,實驗法是在制定明確目的的基礎上,進行實驗設計,并對實驗過程進行跟蹤控制,邊實驗,邊收集有關信息和數據,邊對實驗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總結提煉,形成實驗結果。行動研究方法有五個環(huán)節(jié):一是計劃;二是行動;三是考察;四是反饋;五是調整。七、研究步驟和階段本實驗分三個步驟:1.準備階段(2001、10——2002、3)主要任務是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培訓實驗教師,設計具體的實驗方案,制定實驗計劃,完善實驗設備。2.實驗階段(2002、4——2005、6)課題實驗全面展開,教師認真上好每節(jié)實驗課,按實驗計劃有序扎實地進行,寫出較高的研究論文或實驗報告。3.總結階段(2005、6——2005、8)總結實驗成果,撰寫實驗報告,工作報告,整理并匯編實驗研究成果材料。八、組織管理成立專項課題研究組:組長:廖澤兵校長,中學高級教師副組長:劉思寧副校長,中學一級教師指導教師:葉自來書記,中學高級教師沈大明副校長,中學一級教師胡華山副書記,經濟師實驗教師:肖艾物理實驗教師,CAI課件制作,中學一級教師王祥林教研室主任,語文實驗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申紅燕學校辦公室主任,語文實驗教師,中學一級教師陳凌云語文實驗教師,中學一級教師朱艷數學實驗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王德梅數學實驗教師,中學一級教師徐浩英語實驗教師,中學二級教師張全利英語實驗教師,中學一級教師唐學文物理實驗教師,中學一級教師程琦物理實驗教師,中學一級教師葉培彪教務處主任,中學一級教師羅冰潔化學實驗教師,中學二級教師楊衛(wèi)東電教員課題組的任務是負責制訂周密的研究方案,審定子課題,對學校的組織、培訓、實驗過程進行指導、評估、檢查。組織各種類型的交流、研討活動,負責成果的推廣運用等工作。九、基本做法與經驗為了確?!墩n題》研究的正常開展,我們主要做了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制度的建立。制度是行動的綱領,是研究工作順利開展的保證,為了規(guī)范課題研究,我們建立了雙線目標管理制度,一條是按實驗工作的要求,推出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如《向陽二中課題管理條例》、《向陽二中實驗考核獎勵制度》等;一條是實驗課題分項研究考核制度,做到指標到組,研究任務到人,真正做到課題主持人和研究人員、實驗教師各司其職,相互協作,并將研究進度、績效納入到教師工作質量的綜合考核評價之中。并對在研究實驗中作出突出貢獻的教師,在評先晉職等關系教師切身利益問題上予以傾斜,使考核評價與教師利益掛起鉤來。實行教育科研責、權、利三者統(tǒng)一,形成了合理的激勵評價導向機制。二是抓科研隊伍的建設??蒲嘘犖榈乃刭|是研究課題質量的關鍵,常言道:有了一個好的方案,實驗就成功了一半。而有了一只高素質的科研隊伍,則是實驗成功的關鍵。為此,我們狠抓科研隊伍的素質培養(yǎng)。主要采取走出去、請進來、外培和內培相結合的方式。我們在學校經濟條件緊張的情況下,先后派人到深圳、江西、武漢等地進行學習,到“西天”吸取他人的真經。學成歸來的人員充當教師進行校內自培,同時還邀請油田內的專家到學校講學。學校教研部門還不時有針對性地組織一些校內的研討會,通過這一系列措施,老師們從研究理論的學習到軟件制作、多媒體技術的掌握方面,有了明顯的提高,從而加速了教師隊伍由單純的“教書型”向教育科研型的轉化。三是抓軟硬件的投入。開展現代教育技術,硬件是基礎,軟件是關鍵,信息是生命。為了確保研究工作的正常開展,近幾年來,學校通過爭取資金和自己投資的方式,先后裝備了一套40站點Hiciass多媒體教學網絡系統(tǒng),購置了制作教學課件所需的掃描儀、視頻采集卡、光盤刻錄機、高靈敏度話筒、攝影機,配置了一個多媒體專用教室,為各年級配備了電子備課室,裝備了50臺學生用微機,以及教學電子監(jiān)控室、校內電視臺、廣播站,形成了以電視、錄音、電視、廣播、投影、計算機為主要手段,與常規(guī)教學手段緊密配合的現代教育技術裝備系統(tǒng),為“十五”課題研究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條件。在抓硬件的基礎上,我們還十分注意實驗教學軟件的開發(fā)應用和校園網絡的建設。計算機輔助教學、輔助課題管理已成為我?,F代教育技術實驗的主要內容,并成立了相應的電化教育教研組,目前已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校園網絡系統(tǒng)、教師無紙辦公系統(tǒng)的建立,提高了課題的工作效率,深受實驗教師的歡迎,它為教師的教學、研究、進修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四是抓規(guī)范化管理。學校十分重視課題的研究工作。做到了科學規(guī)劃、規(guī)范管理,有序操作,讓課題研究在良性軌道上扎實運作。把研究工作做“細”,把實驗做“實”,這是對課題研究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課題研究工作獲得成功的關鍵所在。只有科學規(guī)劃、規(guī)范管理,有序操作,才能使研究工作取得實效。為了扎實做好這一工作,我們一是成立了課題領導小組,統(tǒng)籌規(guī)劃,加強領導和指導;二是在充分調查論證的基礎上,對各子課題的內涵、立題背景、研究目標、內容、實驗方法以及每一個階段和環(huán)節(jié)的實驗任務,都進行了全面的闡述,力求規(guī)劃科學,切實可行。三是注重研究和實驗操作過程的管理,先后編制了《實驗教師崗位職責》、《課題實驗資料收集管理制度》、《課題實驗獎懲制度》等,同時對各子課題的實驗工作和研究人員的職責也作了統(tǒng)一安排和說明,并定期進行檢查和調控,使整個研究和實驗工作有章可循,規(guī)范有序。四是加強對課題組的檢查視導工作。通過教學、現場研究和指導,及時解決課題研究和實驗過程中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學校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管理活動,保證了課題研究工作的有序進行。五是抓研究效益開發(fā)。一是直接效益。教育是質量和效益的并重產業(yè)。在研究的過程中,堅持研究與教學工作緊密結合,充分發(fā)揮其初始效益,把研究和實驗教學變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主體意識的平臺,使學生的素質得到顯著性提高,使課題顯示了不可言喻的育人效益。二是注重社會效益。隨著研究工作的不斷深入,實驗教學效益和現代教育思想逐步為社會所接受,使學校獲得了持續(xù)發(fā)展的效益。三是附加效益。通過實驗,使一批老師脫穎而出,他們由單純的教書匠,一躍變成了教育和研究相結合的復合性人才,同時也使他們把自身的發(fā)展同學校的發(fā)展結合起來。這是學校發(fā)展的內在動力源。六是落實實驗計劃,努力探索實踐。經過近五年的課題研究,我們的實驗在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經驗的過程中,無論是教師和學生都樹立起了全新的教學理念,建立起了一整套的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理論。(一)運用信息技術,是教育教學改革的迫切需要。傳統(tǒng)的教育方法,已不適應于現代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因而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建立起全新的教育理念是當前教育改革的首要任務,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必然會帶動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改革。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又為我們教與學構建了新的平臺。我們的教師在課題研究中,已深深認識到信息技術不僅是學習的對象,而且是教學的工具,是優(yōu)化課堂教學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的一個載體。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學習之中。首先,我們的教師從根本上轉變了教學觀念,在教學上,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要注視教學過程,不僅教會學生“是什么”,“為什么”,更要讓學生知道“怎么做”,“怎么來的”,“怎么能用已有的知識去獲取新的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fā)現,自我探索的能力,為其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拓寬學習渠道,擴展教育資源,提高教學效率,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其次是師生地位的轉變。新課標對師生的關系有了新的轉變,課堂上不再是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師生應是共同學習的伙伴,師生互動,師生協作探究成為一道新的教學風景。(二)運用信息技術,是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的保證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中,信息技術已成為課程與教學中的一個因素,成為教師教的工具,學生學的工具以及環(huán)境構建的工具,它有效地改善了學生的學習方式,改善了學習資源和學習環(huán)境。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相關學科的興趣,增強了學生對本學科知識的了解,培養(yǎng)了他們熱愛祖國,熱愛科學文化的熱情,也極大地調動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潛能。通過這幾年的實驗,學生對相關學科與信息技術掌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這包括對學科知識的認識,理解,歸納,總結能及對信息技術的進一步熟練掌握。在此之前,學生對信息技術知之不多,也很少運用,現在他們能在老師的指導下,也能夠上網查找資料,有效地利用網絡資源學習,并能自制網頁與課件,學生已不是被動地接受老師傳授的知識,他們會主動地上網學習擴大知識面,成了學習的主人。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和發(fā)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我們的教師充分運用現代的信息技術理論和科技成果,通過對教與學過程和教與學資源的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以實現教學優(yōu)化的理論與實踐,他們一改過去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被動的課堂結構,變課堂教學為學生自主學習為主,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他們能自己開發(fā)多媒體課件和建網站,豐實了學校素材庫的教學資源,我校教師在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取得了諸多成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參加湖北省電教館的“五優(yōu)”作品大賽多次獲獎,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說課,講課錄像多次在全國獲獎。老師們圍繞課題,積極撰寫論文,教學設計,教學經驗,多次在各級刊物發(fā)表。(三)發(fā)揮多媒體網絡優(yōu)勢,積極探索教學新路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計算機已進入千家萬戶,隨著越來越多的人登陸聯網并有效地使用網絡進行學習和工作,人類逐漸走進了一個全新的時代,這就是“讀網時代”,因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熟練掌握計算機技術,并有效地應用到教學與學習之中,在這方面我們積累了一定的經驗。1.全體教師學習計算機知識,學生開設計算機課。我們學校共有電腦80臺,有專門的計算機教室,多媒體教室,每個辦公室配有三臺電腦,學校領導每人一臺,每學期我們組織老師進行為期一個月的計算機培訓,提高他們使用計算機上網瀏覽,自制課件,網頁的能力,學生每周開一節(jié)計算機課,還利用課外活動,假期對學生進行計算機知識輔導,學生對計算機的運用率大大地提高了。有助于他們自主學習。2.教師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進行電子備課。網絡資源信息量大,素材多,傳遞速度快,資料的查閱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為教師提供了良好的備課條件,我們的教師能根據教材的要求,在網上查找所需要的資料,素材,方便,快捷,便于增刪修改,利用率高,使廣大教師充分體驗到了網絡的優(yōu)勢,調動了他們認真?zhèn)湔n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備課的質量。老師們能熟練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他們自制的電子教案可以做到圖文,聲像并茂,活躍了課堂氣氛,由于是形象直觀的教學,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能力。3.發(fā)揮媒體網絡優(yōu)勢,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率。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根據心理學的研究結果,在獲得知識方面,通過視覺獲得的知識占全部83%,聽覺占11%,嗅覺占3.5%,味覺占1%,因而視聽結合占全部知識的94%,由此可見,感官刺激的作用之大,多媒體網絡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具有聲像并茂,視聽結合,形象生動,感染力強的特點,隱含豐富的興趣因素,容易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學生理解教學內容提供了有利條件。通過調查表明100%的學生對使用多媒體教學的課感興趣。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F代教育要求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主學習的能動生,教師只是教學中的組織者和指導者,教學的組織形式,學習方式,作業(yè)與考評方式均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成為學習的主要途徑。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老師可以布置預習,給他們提供網址,上網查閱資料,他們不是被動的獲取知識,而是主動地獲取知識,由于網上信息量大,學生可以廣泛閱覽,開闊了視野,擴大了知識面,并有取舍,培養(yǎng)了自主探究的能力。利用多媒體網絡教學,使課內外資源相結合,延伸了課堂教學?,F在信息技術和發(fā)展正在突破多種資源的時空限制,網絡技術的發(fā)展開始逐步打破校內與校外的課程資源劃分界限,從而在很大程度上課程資源,特別是素材性課程資源得到廣泛交流和共享,學生的學習,不僅局限于課本知識和老師的講解,他們需要更為廣闊的學習空間,而網絡為他們提供了學習的空間,因而,我們的教師就有責任幫助學生怎樣選擇,使用,組織,開發(fā)信息,幫助學生依據現行新教材上提供的網址,登錄中國教育網,教育電視遠程教育網,直接和名師對話,接受名師指導,觀看優(yōu)秀教師的實錄教學,這將使他們獲得更多的學習方法,掌握更多的知識,有利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高素質人才。(四)開展網絡環(huán)境下常規(guī)電教媒體支持下的課堂電化教學月活動為了豐富學校的課堂教學,促進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我校每年十一月份規(guī)定為電化教學月,要求全體教師必須自制多媒體網絡課件,在多媒體教室上公開課,學校組織評選,對老師課件,教案,課堂實效三項進行評分,評選出優(yōu)秀教師進行表彰,老師們積極準備,認真上好每一節(jié)課,使電教月活動收到實效。通過這次活動,促進了我校電化教學的深入,使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更加密切,同時,促進了教育改革的深入,意義十分重大。教師的業(yè)務水平也得到了普遍的提升。十、實驗成果在2002年12月實驗教師徐浩參加荊州市初中英語優(yōu)質課《初二英語閱讀》獲市二等獎;實驗教師張全利參加荊州市教育學會組織的初中英語論文比賽,獲一等獎;實驗教師羅冰潔參加江漢石油管理局初中化學優(yōu)質課《溶解度》獲局級一等獎;實驗教師肖艾、劉思寧輔導學生王琛瓏參加全國第八屆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國家二等獎;實驗教師徐浩輔導學生夏星在2002年參加全國中學生英語能力競賽,獲國家級級一等獎;實驗教師朱艷輔導學生毛明皓參加2002年全國初中數學能力競賽獲國家三等獎。在2003年6月實驗教師張全利撰寫論文:《談初中英語寫作及訓練策略現代教育報》參加現代教育報社組織的第二屆全國教師科研論文成果大賽,獲國家級二等獎;實驗教師陳凌云撰寫論文《文言文課堂教學激趣審美七法》參加全國教師科研論文成果大賽,獲國家級二等獎;2003年9月實驗實驗教師徐浩參加省級英語優(yōu)質課比賽獲省二等獎。2003年10月實驗教師徐浩參加江漢石油管理局初中英語優(yōu)質課比賽獲局二等獎。2003年12月實驗教師肖艾、劉思寧輔導學生王琛瓏參加全國第九屆青少年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獲國家二等獎;實驗教師張全利撰寫論文參加荊州市教育學會組織的論文比賽《談初中英語寫作及訓練策略》獲市一等獎;實驗教師程琦撰寫教學設計參加省電教館組織的“五優(yōu)”比賽獲省二等獎;實驗教師羅冰潔撰寫論文《信息技術與初中化學課程》參加省電教館組織的“五優(yōu)”比賽獲省二等獎;實驗教師朱艷撰寫論文《信息技術與初中數學學科的理論與實踐》參加江漢油田基礎教育學會學術交流會優(yōu)秀論文獲局三等獎;實驗教師申紅燕撰寫論文獲局三等獎;實驗教師張全利輔導學生何星、胡圣哲、肖方彥參加第五屆全國中小學生素質教育英語知識能力競賽初一年級組獲國家級級一等獎和二等獎、三等獎。2004年1月課題組副組長劉思寧論撰寫文:“淺談綜合評價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和錄制的專題片《與時俱進的向陽二中》發(fā)表在在省《教育信息化》(電子雜志)04第一期發(fā)表;實驗教師程琦撰寫論文在省《教育信息化》(電子雜志)04第一期發(fā)表;實驗教師程琦2004撰寫的《淺淡多媒體技術在物理教學中的作用》發(fā)表在《中國當代教育雜志》2004年第57期。2004年2月實驗教師肖艾、劉思寧錄制的專題片《與時俱進的向陽二中》獲省二等獎。在2004年5月學校在中央電化教育館“十五”教育技術研究立項課題的實驗工作中期評估中被評為合格學校和先進學校;課題組劉思寧、肖艾、陳凌云在中央電化教育館“十五”教育技術研究立項課題的實驗工作中期評估中被評為先進個人;實驗教師申紅燕和陳凌云輔導學生于佳奇、錢玲參加省中學影視欣賞作文大賽獲省一等獎。2004年12月實驗教師肖艾參加省電教“五優(yōu)”制作課件比賽:《三角形的性質》獲省二等獎;劉思寧撰寫論文《淺談“新課標”的綜合評價在體育教學中的作用》和實驗教師程琦撰寫論文《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阿基米德原理”教學》參加江漢油田基礎教育學會優(yōu)秀論文評比獲三等獎。學校組織了電教月活動,有3人獲一等獎,6人獲二等獎,6人獲三等獎。實驗教師肖艾2005年1月撰寫論文《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物理教學實踐的體會》在省《教育信息化》(電子雜志)05第一期發(fā)表;程琦老師撰寫論文《淺談多媒體技術在“阿基米德”原理教學中的應用》,發(fā)表在省《教育信息化》(電子雜志)05年第一期;實驗教師徐浩在2004—2005學年中,被江漢教育實業(yè)集團評為青年崗位能手。2005年7月實驗教師申紅燕錄制的《組歌》語文電教優(yōu)質課,實驗教師徐浩錄制的《Unit6》英語電教優(yōu)質課參加省電教館組織的電教優(yōu)質課大賽,分獲省二等獎;實驗教師肖艾錄制電教優(yōu)質課參加省教學研究室組織的中學物理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大賽獲省二等獎。2005年8月課題副組長劉思寧撰寫論文《計算機教育對學生思想品質的培養(yǎng)》參加中央電教館“十五”教育技術研究立項課題科研成果,獲省一等獎;實驗教師程琦撰寫實驗課敘事報告《歐姆定律的探究體驗》和實驗教師張全利撰寫實驗課敘事報告《BokIIIUnit16Lesson64》參加中央電教館“十五”教育技術研究立項課題科研成果,分獲三等獎。十一、問卷調查及分析表一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學生學習成績分析表年級:六年級時間學科語文數學英語實驗前90.13109.34102.79實驗后97.48114.12105.35年級:七年級時間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實驗前98.39106.0996.4177.64實驗后104.18108.2498.8379.17年級:八年級時間學科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實驗前96.96106.5586.7188.5391.53實驗后98.19108.9788.3891.7695.88綜合分析《學生學習成績分析表》,現以七年級學生實驗前后各科的成績來舉例說明。實驗前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四科的均分分別為98.39、106.09、96.41、77.64,實驗后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四科的均分別為104.18、108.24、98.83、79.17,實驗后比實驗前各科均分分別提高了5.79、2.15、2.42、1.53。七年級其它兩個班的情況一致相同。學生在六年級、八年級實驗前后各科的成績也大致相似,在此不一一舉證。這充分說明了全體參加實驗教師在實驗及學的過程中,全身心地投入,謳心瀝血,在教學中廣泛采用現代化信息教學手段,使學生的成績取得了明顯進步。表二: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情況問卷分析表(六年級)1、你覺得在我們的教學中有必要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嗎?實驗前后人數有必要沒有必要實驗前1461377實驗后13713522、在你所學習的科目中,哪些學科在教學中運用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實驗前后人數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生物實驗前1461161201087834401119實驗后1371211221194546784938393、你覺得多媒體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后,學習效果怎樣?實驗前后人數很好好一般不好實驗前1464257345實驗請你回憶一堂印象最深的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課。哪些環(huán)節(jié)仍記憶猶新?實驗前后人數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生物實驗前146484925131032實驗后137677856128152536235、在學習和生活中,你有沒有運用過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前后人數有沒有實驗前14611327實驗后1371264表三: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情況問卷分析表(七年級)1、你覺得在我們的教學中有必要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嗎?實驗前后人數有必要沒有必要實驗前1431374實驗后1401402、在你所學習的科目中,哪些學科在教學中運用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可多選打“√”)實驗前后人數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生物實驗前14311610085571420244014實驗后1401271291318826394148353、你覺得多媒體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后,學習效果怎樣?實驗前后人數很好好一般不好實驗前1435849394實驗請你回憶一堂印象最深的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課。哪些環(huán)節(jié)仍記憶猶新?實驗前后人數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生物實驗前1434030521724213實驗后140513759348101213145、在學習和生活中,你有沒有運用過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前后人數有沒有實驗前14312914實驗后1401362表四:現代教育技術運用情況問卷分析表(八年級)1、你覺得在我們的教學中有必要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嗎?實驗前后人數有必要沒有必要實驗前1431412實驗后1421422、在你所學習的科目中,哪些學科在教學中運用過多媒體信息技術?實驗前后人數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生物實驗前14310270761227045223525實驗后142112808512785653845503、你覺得多媒體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后,學習效果怎樣?實驗前后人數很好好一般不好實驗前1436458191實驗后1427463104、請你回憶一堂印象最深的運用多媒體教學的課。哪些環(huán)節(jié)仍記憶猶新?實驗前后人數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歷史地理政治生物實驗前143338168583272實驗后1424438499019121017115、在學習和生活中,你有沒有運用過現代信息技術?實驗前后人數有沒有實驗前1431412實驗后142142綜合表二、表三、表四分析表,僅以學生在七年級時進行舉例分析:如表三,在實驗前,學生覺得在教學中有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占96.5%,在實驗后,學生覺得在教學中有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占98.6%,實驗后比實驗前提高了1.9%。如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占59.9%,在實驗后,在英語教學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占93.6%,比實驗前提高了33.7%。如認為多媒體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后,學習效果好的34.5%,在實驗后,認為多媒體信息技術進入課堂后,學習效果好的62.9%,實驗后比實驗前提高了28.4%。如認為英語多媒體課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占36.6%,在實驗后,認為英語多媒體課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占42.1%,實驗后比實驗前提高了5.5%。如在實驗前,運用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占90.8%,在實驗后,運用過現代信息技術的占97.1%,實驗后比實驗前提高了6.3%。綜上所述,七年級的學生在實驗前后,對多媒體的教學手段有了更好的認同,他們從多媒體的教學中學到了更豐富的知識,因而更多的同學能在學習和生活中自學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這說明全體參與實驗的教師能更積極主動地將多媒體技術運用到課堂上,用以突破重難點,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而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生在六、八兩個年級試驗結果大致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述。表五: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學生興趣問卷調查分析表(六年級)一、學習興趣調查表單位:%內容學科實驗前后人數最感興趣感興趣一般不感興趣最不感興趣語文實驗前148人284850167實驗后137人504924103數學實驗前148人1537602412實驗后137人285932104英語實驗前148人2441561914實驗后137人48502267二、你最感興趣的電教媒體是什么?單位:%媒體學科實驗前后投影錄音錄像多媒體網絡語文實驗前148人3515164350實驗后137人3723174748數學實驗前148人1917155149實驗后137人2430205144英語實驗前148人1517254349實驗后137人2729144748表六: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學生興趣問卷調查分析表(七年級)一、學習興趣調查表研究單位:%內容學科實驗前后最感興趣感興趣一般不感興趣最不感興趣語文實驗前142人2633511110實驗后140人49323663數學實驗前142人3940411113實驗后140人51413079英語實驗前142人3240461012實驗后140人46473669物理實驗前142人324155715實驗后140人403639510二、你最感興趣的電教媒體是什么?單位:%媒體學科實驗前后投影錄音錄像多媒體網絡語文實驗前142人2427252768實驗后140人3835263972數學實驗前142人1824192956實驗后140人2728293759英語實驗前142人2224332857實驗后140人2842403162物理實驗前142人2418242559實驗后140人3421233460表七:現代教育技術運用學生興趣問卷調查匯總表(八年級)一、學習興趣調查表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