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美國中東政策走向
美國的東部改革計劃。與發(fā)展前景長期以來,中東形勢的發(fā)展備受美國對外政策、尤其是美國對中東政策的影響,這一特征在布什本屆任期內將更為明顯。綜合布什在美國大選期間、連任就職典禮發(fā)言、國情咨文,以及本屆政府班底組成等方方面面的言行和特點,可以對美國政府的中東政策做一粗略預覽。在本屆任期內,布什政府根本不會放棄單邊主義、先發(fā)制人的戰(zhàn)略,總體上看,新保守主義主張的咄咄逼人的進攻性戰(zhàn)略并未受到冷落,只是在政策表述和行使方式上有所調整和“軟化”。美國將在全世界以推廣自由和民主為招牌,繼續(xù)推行單邊謀霸戰(zhàn)略。今年2月,美國國務卿賴斯和總統(tǒng)布什相繼訪問歐洲,做出尋求與歐洲國家合作的姿態(tài);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也在德國一改強硬立場,聲稱美國意識到單邊主義難以完成反恐大業(yè)。但布什政府是否真正在一定程度上尋求大國協(xié)作和多邊支持,其單邊鋒頭是否有所收斂,目前并不明朗,不能光看美國政府的表態(tài),還要看今后美國是否言行一致。而過去4年恰恰證明,布什政府經常言行不一,不按常理出牌。實際上,美國本可以完全采用非戰(zhàn)爭手段在中東達到它的諸多戰(zhàn)略目標,甚至還有可能獲得更大、更多的戰(zhàn)略利益,但布什政府班底卻選擇了戰(zhàn)爭方式,并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出現(xiàn)戰(zhàn)略失誤等情況。未來4年,美國的中東政策將是所失遠大于所得,布什政府鋪攤子容易,但收場難。從布什本人和其政府要員的對外政策闡述可以發(fā)現(xiàn),美國將繼續(xù)大張旗鼓地在大中東地區(qū)強力推行美國概念下的民主和自由,以清除滋生“暴政和恐怖”的土壤,擴大民眾“自由和民主”的權利,促使穆斯林國家建立民主政體,并減弱中東穆斯林國家民眾對美國的敵視。布什在國情咨文中稱,把一個自由、安全而不是危險的美國留給子孫后代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而從長遠看,美國追求的和平與自由只有在鏟除極端主義和專制暴政后才能獲得,且鏟除恐怖和暴政的惟一有力武器就是自由的力量。從這些言論可以看出,布什政府在2004年正式公布并力求推廣“大中東計劃”的基礎上,今后4年會按部就班、步步為營地推進該計劃的實施,并視中東局勢發(fā)展、“大中東計劃”推行的成效而及時做出一些調整。由于4年來美國在中東實施的幾個重大戰(zhàn)略步驟進展均不順暢,尤其是伊拉克局勢和巴以沖突使美國面臨重重困境,美國主導的國際反恐是越反越恐?;谶@些無奈和沮喪的結果,美國將在大中東地區(qū)推行民主改造問題上采取更現(xiàn)實的態(tài)度。當然,必須看到,新近完成的阿富汗、巴勒斯坦、伊拉克等大中東地區(qū)的三國大選進展相對順利,短期內達到了布什政府的預期目標。美國新政府認為布什本屆任期開局有利,這些選舉順利舉行與美國政府這一任期的施政方針和既定目標同步。在這些“強心針”刺激下,布什繼續(xù)堅定地表示,要以幾個國家的民主選舉為典范,繼續(xù)全面、扎實、強有力地推進其“大中東計劃”。但從許多主客觀因素分析,“大中東計劃”的推進不會很順暢,還會陸續(xù)遇到諸多難以克服的困難和阻力,甚至會陷入一些困境。其最終的推進結果很可能是虎頭蛇尾,不了了之。目前,中東穆斯林國家不愿與美國的改革計劃迎頭相撞,被迫從2004年上半年起做出主動配合民主改革的姿態(tài),實際上這些國家的政權和民眾對美國強加于人的改革政策很反感。何況,美國計劃的核心是改革一種文明的內核,即軟化和弱化伊斯蘭文明的本原性因素,推廣美國式的西方自由價值觀念。從文明本身的動態(tài)穩(wěn)定性和穆斯林對信仰的虔誠特點看,美國的“大中東計劃”短期內或許會有一些表面上的進展,甚至是“輝煌”推進,但從長期看很難成功,且很可能會適得其反,加劇大中東國家和民眾同美國的糾紛與矛盾。因為“大中東計劃”本身就帶有偏見和雙重標準,是為美國利益和戰(zhàn)略推進服務的,帶有明顯的實用主義色彩。如果美國要切實推進改革,那么沙特阿拉伯等美國的傳統(tǒng)盟友就會陷入與美國關系發(fā)展的悖論之中,受到不小的沖擊,它們與美國之間的猜疑和矛盾會增多,埃及、約旦、摩洛哥、巴基斯坦等許多國家的當權者同時可能產生被冒犯和強加之感。這些國家的當權者普遍擔心改革過于劇烈和急躁而引發(fā)國內騷動,危及政權穩(wěn)固,所以他們心里并不情愿推進改革,只是不得不做出一些表示而已。美國將如何定位下一步打擊目標美國在中東的下一步動向很值得玩味。目前,美國除了在遠東地區(qū)受制于朝鮮半島局勢外,更大程度上深陷以伊拉克時局發(fā)展為標志的中東泥潭而進退維谷,難以自拔。個別國家大選的表面風光掩蓋不了美國政府深感應對諸多中東棘手問題的內心實質感受。從兵力、財政、國際道義、國內支持程度等方面分析,布什政府在困境中越陷越深,些許的策略轉機難以扭轉戰(zhàn)略的嚴重被動。但按照切尼、賴斯、拉姆斯菲爾德等美國政府班底的行事風格和強硬主張,美國政府的進攻性戰(zhàn)略不會輕易罷手。正如布什重申的,美國當然不會輕易從伊拉克撤軍。有分析認為,美國還要繼續(xù)增兵伊拉克,以承擔培訓伊拉克軍隊的任務。與此同時,美國可能要在不長的時間內鎖定下一個打擊目標。人們早已注意到,2004年下半年以來,美國與伊朗之間的口水戰(zhàn)不斷升級,雙方互不示弱,高層領導一再相互駁斥,美國對伊朗的壓力與日俱增。考慮到伊朗本身幾倍于伊拉克的實力、政權穩(wěn)固程度和較強的戰(zhàn)略導彈打擊能力,美國對伊朗發(fā)動全面進攻、推翻其政教合一政權的可能性不大,而對伊朗時刻保持戰(zhàn)略壓力、采用心理戰(zhàn)術的可能性較大,但不排除美國與以色列相呼應對伊朗進行外科手術式精確打擊的可能。以色列實際上比美國更不能容忍伊朗發(fā)展核打擊能力,1981年以色列長途奔襲炸毀伊拉克核反應堆的行動就是先例。美國的戰(zhàn)略動向還有一個更大、也是較長時期以來一直不大為人注意的可能性,就是美國一方面通過與歐洲國家合作對伊朗保持強大壓力,同時暫且擱置伊朗,騰出手來先打擊經濟和軍事實力弱小的敘利亞。敘利亞長期以來經濟發(fā)展遲緩,外來援助停滯,處境孤立,與以色列近年來關系僵持敵對,并通過與黎巴嫩結盟對抗美國和以色列。但在今年2月14日黎前總理哈里里被炸身亡、美國公開指責敘利亞為幕后主使之前,敘利亞并沒有引起世人的多少注意,人們更多關注美國對伊朗的政策了。實際上,美國近年來一直盯著敘利亞。布什于2003年12月簽署對敘利亞實施經濟和外交制裁措施的《敘利亞責任及黎巴嫩主權法》,禁止與敘利亞進行可能被用于其武器項目的貿易,直到美國能證明敘利亞沒有支持恐怖組織、從黎巴嫩全部撤出近2萬軍隊、沒有發(fā)展非常規(guī)武器,以及對敘利亞和伊拉克邊界采取了有效的安全措施為止。2004年5月,美國宣布對敘利亞實施經濟制裁。美、法兩國一道提議聯(lián)合國安理會于2004年9月通過了第1559號決議,要求所有外國軍隊從黎巴嫩撤出,解除黎巴嫩民兵和非黎民兵組織的武裝,恢復黎“民主自由”權利,由其人民自己選擇發(fā)展道路。美國今后有可能把矛頭突然直指敘利亞,重演打擊伊拉克過程,把伊拉克和敘利亞周邊地區(qū)徹底控制起來,徹底對伊朗形成戰(zhàn)略孤立和包圍,也可借機震懾其他地區(qū)國家的當權者,使其主動配合美國的戰(zhàn)略推進和民主改造計劃。而對敘利亞的行動端倪在布什的國情咨文中也得到了初步體現(xiàn)。布什把敘利亞擺在了伊朗之前,指責敘支持恐怖主義,且強調要采取外交手段解決伊朗和朝鮮問題。針對美國的指責,敘利亞駁斥布什的指責毫無根據。黎巴嫩前總理哈里里被炸死后,美國緊急召回美駐敘大使,明確要求敘利亞從黎巴嫩撤軍,要求敘利亞配合國際社會對哈里里遇害事件的調查。敘利亞的處境一時雪上加霜,但敘利亞在極力澄清無辜的同時,指責以色列情報機構策劃了刺殺哈里里的事件和企圖嫁禍于人。美國的下一步軍事動向并非無征兆可循。今年1月底,美國國防部宣布,擬向伊拉克增兵10萬,名義上幫助訓練伊拉克部隊,實際是為下一步軍事行動積蓄力量。以色列則于此前不久舉行了大規(guī)模軍事演習。有分析認為,以軍涉及山地作戰(zhàn)的演習內容可能與未來參加對伊朗作戰(zhàn)有關。但美國的下一步軍事行動又受制于諸多因素。針對美國咄咄逼人的言行,一貫友好的伊朗和敘利亞不甘坐以待斃,而是積極謀求聯(lián)合,今年2月17日,伊朗總統(tǒng)哈塔米接見敘利亞總理奧特里,宣布伊朗要與敘利亞建立聯(lián)合陣線,結盟抗美,共同應對威脅和挑戰(zhàn)。盡管這一決定象征意義大于實際行動,但也足令美國感到芒刺在背。俄羅斯近年來在東歐、中亞和中東飽受美國擠壓,此次在中東時局劇變的風口浪尖上,它宣布支持敘利亞和伊朗,一方面向敘利亞出售導彈發(fā)射設施,同時答應向伊朗布什爾核電站提供核燃料,令美國惱怒不已。1歐洲國家和聯(lián)合國等國際社會也不愿美國繼續(xù)動武解決類似爭端。美國對敘利亞和伊朗本身也有所忌憚。黎巴嫩、敘利亞的國內政局發(fā)展與中東和談和美國的戰(zhàn)略計劃具有盤根錯節(jié)的關系。當前,黎巴嫩國內局勢有不穩(wěn)定的跡象,黎政府已宣布全國戒嚴。在為哈里里舉行的葬禮上,有20多萬人高呼反對敘利亞和黎巴嫩政府的口號,美國的強硬態(tài)度無疑在推波助瀾。哈里里為身價40億美元的億萬富翁,產業(yè)涉及黎巴嫩經濟命脈,其突然遇害不僅影響到黎政治穩(wěn)定和各派團結,也將影響到國家的經濟形勢。今年2月18日,黎巴嫩內閣呼吁各派舉行全國對話,以維護國家穩(wěn)定。鑒于敘、黎與以色列之間尚未實現(xiàn)和平,一旦美國打擊敘利亞,則將直接危及阿以和談進程,直接沖擊美國的促和目標,這又與美國的中東總體戰(zhàn)略具有一定的矛盾,是美國所不愿意看到的結果。對伊朗政策也是一樣,美國在應付伊拉克國內局勢方面有求于伊朗;但雙方在核問題上則繼續(xù)存在尖銳對立。美國不對伊朗施壓不行,壓力過大也不行,美國面臨的兩難再次體現(xiàn)出來。所以,美國的下一步行動還取決于對現(xiàn)有中東局勢和時機的把握、對全球戰(zhàn)略部署的綜合衡量等方面,這需要時間。美國也明了自己并非萬能霸主,這就可能會在客觀上導致一個新戰(zhàn)爭前的戰(zhàn)略間歇期。美國一方面高度關注中東局勢;另一方面在大中東地區(qū)忙于推進“民主”,幾年內恐怕難以騰出手來處理朝鮮問題和應對東亞局勢。特別要指出的是,美國對推進巴以和談進展和穩(wěn)定伊拉克局勢寄予很大的希望,但這兩個問題都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形勢發(fā)展并未定音,還可能繼續(xù)出現(xiàn)不利于美國戰(zhàn)略推進的種種障礙和困難。兩者對美國中東戰(zhàn)略的干擾和影響仍將不可估量。巴以局勢發(fā)展表里不一回溯近幾年,以2001年初美、以政府相繼更替為標志,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巴以關系發(fā)展實際被劃分為兩個階段,即取得重大成就的大發(fā)展階段和新世紀初以來陷入沖突、倒退和停滯的階段。中東和平進程是希望與挑戰(zhàn)并存,困難與機遇同在。觀察巴以局勢發(fā)展要注意看其實質和歷史,拘泥于一時一事的發(fā)展變化往往影響對巴以時局總體趨勢的判斷。盡管持這樣的看法是痛苦和無奈的,但看起來卻往往顯得相對理智。阿拉法特去世以來,尤其是2005年1月9日巴勒斯坦大選比較成功地舉行以來,盡管仍有以巴雙方強硬勢力的互相刺激和干擾,但巴以局勢發(fā)展總體平穩(wěn)。巴勒斯坦內部局勢沒有出現(xiàn)先前預言的亂局,美國政府這一任期則表達了推動巴以和談的強烈愿望。布什在今年2月初發(fā)表的國情咨文中承諾向巴勒斯坦新政府提供3.5億美元的資金,以加強其在安全和經濟領域的工作,支持巴以“兩個民主國家”實現(xiàn)和平共處。當然,美國的深層目的是要巴勒斯坦進行民主改革,為美國“大中東計劃”的推行樹立樣板。2月3日,阿巴斯歡迎布什有關巴勒斯坦建國的立場,他同時呼吁有關方面抓住機遇,重啟中東和平“路線圖”計劃。巴以時局發(fā)展的好轉跡象與美國和以色列、阿拉伯國家和國際社會極力支持阿巴斯,表現(xiàn)出推動和談的愿望有關,也與巴、以各自的努力密不可分。阿巴斯自身的威望和協(xié)調能力發(fā)揮了應有作用。在阿巴斯的努力下,今年2月初,“哈馬斯”等巴勒斯坦各激進派別就短期內暫停襲擊以色列、維護和談大局、參與巴勒斯坦政治權力等方面初步有條件地達成一致,接受按照1967年巴以邊界建立巴勒斯坦國的目標、要求以色列停止定點清除政策、釋放被關押的8000名巴勒斯坦人等。阿巴斯同時宣布除巴勒斯坦安全部隊和人員佩帶武器外,民眾不得私自擁有武器;在加沙中南部與以色列接壤的地區(qū)部署幾千人的安全部隊,防止激進組織襲擊以色列。在沙龍極力推動其力主的“單邊行動計劃”的同時,工黨入閣、支持沙龍進行巴以和談的立場也起到了積極作用。種種因素,促成了巴以領導人今年2月8日具有標志性意義的會晤。今年2月上旬,美國國務卿賴斯上任后首次訪問歐洲和中東,并在全程始終注意對巴以問題施加影響。在中東,她分別會見了以色列總理沙龍和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敦促雙方恢復談判,并邀請雙方領導人今春訪問美國。美國雖然長期實行袒以政策,但此次也向以色列施加了一些壓力,賴斯表示希望以色列做出“艱難決定”,為中東和平以及巴勒斯坦建國創(chuàng)造良好環(huán)境。美國對以方的壓力也不是無條件的,賴斯同時希望巴方繼續(xù)打擊“恐怖主義活動”,并在國家機構建設方面做好準備。為減少地區(qū)國家和民眾對美國直接干預巴以局勢的逆反心理,美國此次介入巴以問題采取了比較低調的態(tài)度,把埃及和約旦推向了促和的前臺。賴斯并未出席今年2月8日在埃及沙姆沙伊赫舉行的中東問題四方(巴、以、埃及、約旦)會晤。巴、以領導人4年來首次舉行的最高級別會晤產生了積極效果,雙方達成了停火協(xié)議,并分別采取一些友善措施。阿巴斯承諾繼續(xù)做巴勒斯坦各方派別的工作,促其永久停止襲擊以色列,履行會晤協(xié)議,避免巴勒斯坦各方派別干擾和談大計;沙龍則分批釋放被拘押的巴勒斯坦人、允許巴勒斯坦工人到以色列工作、嚴厲打擊反對“單邊計劃”的極右翼反對勢力、移交約旦河西岸幾個城市的控制權,低調處理此后發(fā)生的一些來自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的襲擊事件。今年2月15日,沙龍表示,以色列在沙姆沙伊赫峰會之后處于和平的十字路口,它需要為此做出痛苦的讓步。與此同時,沙龍極力推動單邊計劃,2月16日晚,在工黨的大力支持下,以色列議會順利通過向單邊計劃中撤離定居點的定居者提供總額8.71億美元補償的議案。22月17日,沙龍表示暫停襲擊、拆除巴勒斯坦激進組織的住宅,如果再發(fā)生以外的恐怖事件則另當別論。但沙龍時刻不忘他的強硬前提,即要求巴方領導層控制和打擊激進組織,要求巴勒斯坦必須改革其安全部隊。巴以雙方的一系列示好舉動使布什也頗感欣慰,樂觀地認為實現(xiàn)“中東和平觸手可及”。但必須看到,巴以雙方高層僅僅是恢復了接觸、達成了?;饏f(xié)議。即使重開和談,涉及難民回歸、邊界劃分、耶路撒冷最終地位、定居點拆除、水資源分配等等一系列棘手的關鍵問題,巴以則很可能又歸于緇銖必較和躑躅不前,這些都是阻擋巴以和談徹底突破的關鍵和棘手問題。因為在解決這些問題上,巴以雙方和美國、阿拉伯世界等相關方面都存在強大的反對和牽制力量。第一,邊界劃分和建國計劃。巴勒斯坦堅持按照聯(lián)合國第242號和第338號決議,要求以1967年戰(zhàn)爭以前的巴以邊界線作為標準,要求以色列嚴格履行《奧斯陸協(xié)議》和“路線圖”計劃,單邊計劃只能是“路線圖”計劃和《奧斯陸協(xié)議》的一個進程和組成部分,而非全部。而從沙龍的觀點看,以色列至多希望順利履行“單邊行動計劃”,即交還加沙全部和約旦河西岸50%左右的土地,比巴勒斯坦實際要求的領土要少一半左右。而回溯2000年戴維營談判時,當時的以色列總理巴拉克曾答應出讓約旦河西岸96%的土地,阿拉法特當時懾于國內壓力和一些阿拉伯大國的反對而沒有簽字;而目前以色列已經通過隔離墻基本實際控制了單邊計劃劃定的范圍,造成了既成事實。所以說,目前沙龍答應的領土返還比例就更不可能使阿巴斯簽字畫押了,阿巴斯也一再表示不會比阿拉法特有更多的讓步和妥協(xié)。今年2月14日,阿巴斯表示希望巴以能盡快恢復執(zhí)行“路線圖”計劃,但重申反對在巴以達成最終解決方案前宣布在臨時邊界內建立主權國家。這鮮明地反映了阿巴斯柔中有剛的個性。第二,巴勒斯坦難民回歸問題幾乎一直是巴以和談中不可逾越的關鍵所在。以色列懼怕巴勒斯坦難民回歸被占領土后,猶太人和巴勒斯坦人的比例將會發(fā)生顛覆性變化,因此堅持巴勒斯坦難民在所在國就地安置,以對其做出補償,實際剝奪了其回歸權。這是巴勒斯坦所一直拒絕的。第三,耶路撒冷作為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宗教圣地,雙方都有各自的強硬立場。盡管該城市被以色列實際控制,但巴勒斯坦和阿拉伯人一直要求獲得其應得的領土與宗教權利。今年2月18日,沙龍宣稱,以色列準備為實現(xiàn)真正和平做出“痛苦讓步”,但決不在安全和耶路撒冷問題上做出任何讓步。這清楚地表明了沙龍實現(xiàn)“有限和折衷和平”的現(xiàn)實主義構想。第四,定居點問題?!皢芜呅袆佑媱潯背烦隽思由车貛У娜慷ň狱c,以及約旦河西岸的部分次要定居點,但以色列不會撤出約旦河西岸地區(qū)的許多重要定居點,且有繼續(xù)擴建的跡象。今年2月中旬,沙龍一方面推行單邊計劃,另一方面宣布繼續(xù)在約旦河西岸修建定居點讓從加沙地帶撤出來的猶太人居住,引起巴勒斯坦的強烈不滿。第五,水資源分配問題。巴勒斯坦地區(qū)淡水貴如油,以色列極力在談判中保證未來的淡水資源供應,而巴勒斯坦以及敘利亞都一直要求享有應有的淡水供應權利。在以上關鍵問題上,連阿巴斯和沙龍這些立場相對折衷的領導人都不會輕易妥協(xié),那么雙方內部的強硬勢力就更不會讓步了。“哈馬斯”等激進組織目前參與巴勒斯坦政治權力分配,開始向政黨運作形式轉變,也確有不俗表現(xiàn),但這實際是其斗爭方式和策略的改變,其設定的民族解放目標不會有多大改變。巴勒斯坦激進組織已經表明對以色列?;鸬囊蠛土?而按其立場以色列是絕不會照單執(zhí)行的。所以,“哈馬斯”、“杰哈德”等激進組織今后繼續(xù)襲擊以色列的可能是隨時存在的,而一旦襲擊連續(xù)發(fā)生往往就破壞和談。巴以首腦會晤前后,巴方激進組織襲擊以色列的事件仍不時發(fā)生,以色列幾次指責巴勒斯坦在制止襲擊以目標方面做得不夠,并要求巴方必須加強打擊力度。以色列也有一股股強大的反和談、反讓步的政治派別和民眾。沙龍以前的內閣中,就有國家聯(lián)盟黨、全國宗教黨等極右翼派別,因反對沙龍執(zhí)行單邊計劃而退出政府,致使沙龍被迫邀請工黨等入閣組建新的聯(lián)合政府。新組建的聯(lián)合政府包括利庫德集團、猶太圣經聯(lián)盟、工黨等黨派,工黨是左派,積極主張和談政策;猶太圣經聯(lián)盟是極右翼,強烈反對向巴勒斯坦讓步;利庫德集團則是右翼,主張有條件地談判。議會中還存在移民黨、沙斯黨等許多反和派別。20多萬定居者多數反對拆除定居點,且其活動能力非常大??陀^地看,即便是單邊計劃,也是首先從以色列國家利益出發(fā)的,著眼于巴以和平倒在其次,這也是沙龍的一貫主張。也就是說,沙龍謀求的和平必須有利于以色列既得利益、安全維護并滿足部分強硬勢力的要求,是一個并不吃虧的折衷方案。但即便如此,該計劃也被橫遭指責和抨擊,甚至有極右翼分子揚言要殺害沙龍,讓他成為第二個拉賓,足見以色列反對和平力量之大。要對美國、阿拉伯世界和國際輿論對巴以問題的外部影響有正確評估。首先,不能對美國的促和政策抱有過高期待。布什政府開始加大力度撮合巴以和談,并承諾先期援助巴勒斯坦4000萬美元,但美國的這些舉措是有條件的,要求巴方大力推行民主改革、打擊激進反以勢力。對中東和平真正有影響力的外部因素是美國,但它袒護以色列的政策不會改變,而只會給巴方提出諸多條件和要求,一旦未來阿巴斯連續(xù)幾次都做不到,就有可能重蹈阿拉法特被架空和擱置的覆轍。面對伊拉克局勢發(fā)展、伊朗核問題日益緊張,以及繼續(xù)推進反恐等問題,布什政府今后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在多長時間內持續(xù)重視巴以問題還存在不少懸念。與徹底公正解決巴勒斯坦問題相比,美國恐怕更看重巴勒斯坦“民主化”的典范意義。其次,要辯證看待阿拉伯國家的作用。表面上看,阿拉伯國家都對巴以局勢緊張深表焦慮,一些國家也極力表現(xiàn)出促和熱情。但出于自身利益、顯示本國在中東的影響力考慮,或出于繼續(xù)從美國獲得巨額援助出發(fā),這些國家很大程度上是把巴勒斯坦問題作為一個籌碼,內心并不愿該問題得到徹底盡快的解決。歷史上類似例子并不少見,2000年7月和12月,在克林頓極力撮合巴以和談取得突破的時期,阿拉法特和巴拉克也想一鼓作氣,爭取取得重大進展。當時,以色列總理巴拉克的讓步是空前的,至今也是絕后的,但阿拉法特正是因為顧忌個別阿拉伯大國的警告而退縮了,從某種程度上說是與重大機遇失之交臂。其實,當時阿拉法特如以大無畏的勇氣在領土劃分等部分關鍵問題上簽署協(xié)議,對其余重大問題爭取簽署備忘錄性質的文件,則后來的時局發(fā)展未必如今天這個樣子。另外,近年來,歐洲國家在巴以問題上不斷有上好表現(xiàn),其促和力度和影響越來越大,成效也不斷顯示出來。但不能不看到,英國、法國、俄羅斯、歐盟整體和聯(lián)合國等國際社會有關方面對巴以和談施加的影響依然有限,美國也不容許它們的介入力度影響美國作用的發(fā)揮。盡管巴以和談還要面對無數風雨,但恢復接觸和進一步探討和談總是令人欣慰的,人們盼望有關各方加大力度,采取實質性舉措,盡早克服重重困難和阻力,早日推動中東和平的實現(xiàn)。重建伊拉克的理想與現(xiàn)實伊拉克大選如期且相對如美國的心意舉行,令美、英政府深受鼓舞,布什在國情咨文中多次欣喜地提到了這一點。但如果美國以為伊拉克民主樣板取得了成功,那就是嚴重地高估形勢了,大選本身操作程序的許多環(huán)節(jié)并不規(guī)范,競選人缺乏宣傳和透明度,后來的一些統(tǒng)計也表明,最初占70%多的投票率有水分。今年2月13日正式公布選舉結果,有845.6萬選民參加大選投票,占登記選民的58%。什葉派宗教領袖西斯塔尼支持的政黨聯(lián)盟“伊拉克團結聯(lián)盟”獲得了407萬多張選票,得票率約為47%。居第二位的是一個庫爾德政黨聯(lián)盟,獲得了217萬多張選票,得票率為25%?,F(xiàn)任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領導的什葉派組織排在第三,獲得了116萬多張選票,得票率為13%。3遜尼派選民投票率極低,參選領導人亞瓦爾得票率僅為1.5%。2月17日,伊拉克過渡議會議席分配揭曉,“團結聯(lián)盟”在全部275個議席中獲得140席,達到簡單多數,庫爾德政黨聯(lián)盟獲得75個議席,同樣屬于什葉派的伊臨時政府總理阿拉維則獲得了40席。4過渡議會將推選1名總統(tǒng)、2名副總統(tǒng)組成總統(tǒng)委員會,由其推舉任命總理和內閣人選。必須看到,一系列重大決定需要過渡議會2/3多數表決通過才能生效。過渡議會將選舉1名過渡政府總統(tǒng)和2名副總統(tǒng),總統(tǒng)和副總統(tǒng)必須獲得2/3議員的支持才能當選。如果總統(tǒng)委員會未能就總理人選達成一致,過渡議會將投票選舉1名總理,獲得2/3選票者當選。5這些過程都要增加今后各派討價還價的復雜程度。伊拉克大選能夠相對順利舉行,主要內因還是伊拉克人民厭倦了一年多來的血雨腥風和驚心動魄,多數民眾厭倦美軍占領的同時,也厭倦了反美武裝組織不分敵我的濫殺濫炸。上溯至更遠,則是民眾對以前薩達姆的集權和高壓統(tǒng)治的一種逆反,這次大選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廣大民眾爭取和行使民主權利的愿望。尤其是曾在薩達姆統(tǒng)治時期受壓的什葉派穆斯林(約占人口60%)、庫爾德人(17%)踴躍投票。一度受到薩達姆政權器重的遜尼派穆斯林(20%左右)6盡管實際也有參與,但在投票過程中總體并不積極,使大選最終結果的代表性受到削弱。其次,大選的順利舉行有賴于美國和伊拉克臨時政府采取的強有力安全保障,層層設防,15萬美軍、3萬英軍和10多萬臨時政府軍警參加了安全保衛(wèi)工作。盡管大選時也發(fā)生多起襲擊事件,但沒有從總體上影響大選。聯(lián)合國也深深介入了伊拉克大選,它在這次大選中的協(xié)調作用功不可沒,也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聯(lián)合國的作用不可忽視。伊拉克局勢仍將繼續(xù)是美國的燙手山芋,未來的局勢發(fā)展充滿未知。首先以扎卡維為首的反美武裝活動會繼續(xù)發(fā)展,目標除了針對美英軍隊外,本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企業(yè)培訓計劃與人才發(fā)展規(guī)劃指南
- 陜西省渭南市臨渭區(qū)2024-2025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地理試題(解析版)
- 2025-2026學年山西省忻州市部分學校高一上學期開學考試英語試題(解析版)
- 2025-2026學年湖南省長沙市部分高中高一上學期入學分班考試英語試題(解析版)
- 2025北京市大興區(qū)工商業(yè)聯(lián)合會招聘臨時輔助用工1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歷年真題)
- 2025福建省二建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招聘19人模擬試卷附答案詳解(模擬題)
- 最喜愛的學習物品寫物類文章(6篇)
- 描述四季的美景寫景作文8篇
- 2025江蘇鹽城市急救醫(yī)療中心招錄政府購買服務用工1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模擬題)
- 2025貴州省衛(wèi)生中心第十三屆貴州人才博覽會引才1人模擬試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詳解
- 2025年全國中小學生天文知識競賽試題庫
- 2025年中煤職稱計算機考試題庫
- 氣象工程師(大氣探測)崗位面試問題及答案
- 橡膠制品生產工(橡膠硫化工)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
- 成分制備情況介紹
- 綠色化學技術在精細化工中的應用研究
- 腰大池管道的護理
- 項目管理課件培訓
- 急性牙髓炎個案護理
- 2025至2030中國游戲陪玩行業(yè)市場發(fā)展分析及發(fā)展前景與投資報告
- 食管惡性腫瘤的健康教育講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