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教師招聘考試學科專業(yè)知識通用資料_第1頁
初中語文教師招聘考試學科專業(yè)知識通用資料_第2頁
初中語文教師招聘考試學科專業(yè)知識通用資料_第3頁
初中語文教師招聘考試學科專業(yè)知識通用資料_第4頁
初中語文教師招聘考試學科專業(yè)知識通用資料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5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一部分教材教法與教案第一章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中學語文課程基礎知識第二節(jié)語文教學基礎知識第二章語文教學的基本能力第一節(jié)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與運用能力第二節(jié)中學語文教學指導與評價能力第三章經(jīng)典教學案例與教案設計展示第二部分專業(yè)知識第一章古代漢語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文言實詞與虛詞第二節(jié)常見文言句式及其用法第三節(jié)文言文的理解第四節(jié)古詩詞鑒賞第二章現(xiàn)代漢語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現(xiàn)代漢語第二節(jié)漢字第三節(jié)詞匯第四節(jié)句子第五節(jié)標點符號的正確使用第三章文學概論第一節(jié)文學理論的性質(zhì)和形態(tài)第二節(jié)文學活動第三節(jié)文學創(chuàng)造第四節(jié)文學作品第五節(jié)文學消費與接受第四章現(xiàn)代文閱讀第一節(jié)現(xiàn)代文分析與理解第二節(jié)文學作品鑒賞第五章寫作基礎第一節(jié)寫作概述第二節(jié)常用文體寫作第六章中外文學史第一節(jié)中國古詩詞賞析第二節(jié)中國古代重要作家作品賞析第三節(jié)中國現(xiàn)當代重要作家作品賞析第四節(jié)外國重要作家作品賞析第一部分教材教法與教案第一章中學語文課程與教學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中學語文課程基礎知識一、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一)初中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祖國語言文字進行交流溝通,吸收古今中外優(yōu)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yǎng),促進自身精神成長。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二)高中語文課程的性質(zhì)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高中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語文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和科學文化素質(zhì),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真題點睛語文課程是()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A.工具性B.思想性C.政治性D.情感性【答案】A【名師點評】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二、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一)初中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語文課程,必須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應激發(fā)和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引導學生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初步掌握學習語文的基本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適應實際生活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正確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語文課程還應通過優(yōu)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進學生和諧發(fā)展,使他們提高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2.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nèi)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體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chuàng)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培養(yǎng)良好思想道德風尚,同時也要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語文課程是學生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因而,應該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語文課程應特別關注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思維發(fā)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yǎng)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3.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他們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學內(nèi)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都應有助于這種學習方式的形成。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lián)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結(jié)合,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綜合性學習既符合語文教育的傳統(tǒng),又具有現(xiàn)代社會的學習特征,有利于學生在感興趣的自主活動中全面提高語文素養(yǎng),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團結(jié)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應該積極提倡。4.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語文課程的建設應繼承我國語文教育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注重讀書、積累和感悟,注重整體把握和熏陶感染;同時應密切關注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xiàn)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nèi)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養(yǎng)成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素養(yǎng)。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要盡可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學校、不同學生的需求,確立適應時代需要的課程目標,開發(fā)與之相適應的課程資源,形成相對穩(wěn)定而又靈活的實施機制,不斷地自我調(diào)節(jié)、更新發(fā)展。第二節(jié)語文教學基礎知識一、中學語文教學方法★★★★(一)講授法講授法又稱講述法、評點法、講演法等,是教師依托口頭語言向?qū)W生系統(tǒng)地傳授知識的方法。優(yōu)點:教師可以有效地駕馭課堂,充分把握課堂的節(jié)奏,系統(tǒng)深入地傳授新知識。教師的語言表達、邏輯思辨能力會對學生起到示范作用。同時,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聆聽能力和快速記錄的能力。缺點:課堂教學是師生共同參與的活動,講授法側(cè)重于教師的教學活動,學生說的能力與寫的能力不能充分得到訓練;學生處于被動“聽”的狀態(tài),很容易陷入課堂倦怠。講授法的應用要點:教師講授的內(nèi)容要難易適中,知識量要恰當。教師的語言要邏輯清晰、生動、富于感染力。講授中可以穿插其他教學方法,避免課堂氣氛沉悶、單調(diào)。(二)提問法提問法也叫問答法、談話法等,教師按照一定的教學要求向?qū)W生提出問題,以問答的形式引導學生實現(xiàn)對知識的掌握。提問法是以師生對話形式進行的一種教學方式。優(yōu)點:問答法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快速把握問話要點,敏銳思考,迅速作答的能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有利于教師及時獲得反饋信息,修正自己的教學安排。缺點:采用提問法,知識的脈絡不夠清晰,有可能肢解知識的整體性。提問法只有少數(shù)學生參與其中,大多數(shù)同學有可能處于消極被動狀態(tài)。提問法的應用要點:教師所提的問題一定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和教學計劃,不可“天馬行空”,沒有安排。問題的難易要適中,不要太簡單也不要過難,盡量使大部分同學能通過思考得出結(jié)論,調(diào)動學生的思考興趣。教師對學生的回答要作出恰當?shù)脑u價,評價語言要真誠,堅持以正面引導為主的原則,以確切的語言加以總結(jié)。(三)討論法教師指導學生以班級或小組形式圍繞某一課題各抒己見、相互啟發(fā)并進行爭論、磋商,以提高認識或弄清問題的方法稱為討論法。討論前,教師要列出討論題目,提出討論要求,指導學生搜集有關資料,寫好發(fā)言提綱,做好充分準備。討論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主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并始終緊扣重點,突破難點,聯(lián)系疑點,要以謙虛好學的態(tài)度,傾聽別人的發(fā)言并認真做好記錄。討論后,教師要及時總結(jié),對各種不同觀點和意見進行綜合分析,得出科學的結(jié)論并進行必要的說明。

(四)練習法通過教師布置課堂及課外作業(yè),有意識地針對某一教學目的,反復操練,借以鞏固知識、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叫做練習法。練習法包括說話練習、解題練習、口頭練習、書面練習,還有問答和操作練習、課內(nèi)練習、課外練習等。采用練習法首先要有明確的目的,根據(jù)目的決定采用何種練習方式。采用練習法要有周到的計劃與適當?shù)牟襟E,難度要適中,同時也要及時地檢查與認真地總結(jié)。(五)演示法教師通過實物、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通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稱為演示法。演示法常配合其他教學方法一起使用,它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和抽象思維能力。采用演示法要有明確的目的。在演示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觀察,把學生的注意力集中于對象的主要特征、主要方面或事物的發(fā)展過程,以達到演示的目的。(六)朗讀法完全按照給定的文字材料,正確地應用語音知識,輔助以手勢、眼神等體態(tài)語,詮釋文字材料意境的口語表達方式稱為朗讀法。采用朗讀法,首先要精選文字材料,其次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示范性朗讀或朗讀訓練,訓練如何控制語調(diào)、語速、如何停頓、如何把握節(jié)奏等。(七)背誦法學生完全脫離文字材料,通過記憶,將文字材料再現(xiàn)的口頭表達方式叫做背誦法。采用背誦法,既可以積累大量的語言材料,又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教師在采用背誦法時,要教授學生一些背誦的方法。(八)聽寫法聽寫法是語文教師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一般來說,在聽寫時,都是教師念一個詞,學生寫一個詞;聽寫結(jié)束后,再由教師進行批改,讓學生進行訂正,然后再批改、再訂正。這樣的聽寫形式操作簡單且有一定的效果,但在教學實踐中,被動、機械地重復是聽寫形式的最大缺點,它影響了學生的積極性、自主性,學生容易產(chǎn)生厭煩情緒。真題點睛教師通過實物、教具,進行示范性實驗,或通過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使學生獲取知識的教學方法稱為()。A.講授法B.提問法C.練習法D.演示法【答案】D【名師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對常見中學語文教學方法的了解,是??键c,考生要重點掌握。題干所述為演示法的概念。因此本題選D。第二章語文教學的基本能力第一節(jié)中學語文課堂教學設計與運用能力一、語文教學目標的具體內(nèi)容及其確立(一)教學目標的分類在教育界,不同教育家對教學目標的分類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羅恩特里的三大分類,他將教育目標分為“求生技巧的目標”“方法目標”“內(nèi)容目標”;布盧姆從行為主義和認知心理學角度出發(fā),將教學目標分為“認知”、“情感”、“動作技能”三個領域,每一領域,又分為若干層次?!罢J知”領域從低級到高級可分為識記、領會、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六個層次;“情感”領域可以分成接受或注意、反應、價值評價、價值觀的組織、品格形成五個層次?!皠幼骷寄堋鳖I域分成知覺、準備、有指導的反應、機械動作、復雜的外顯反應、適應、創(chuàng)作七個層次。(二)語文教學目標確立的原則1.各層次目標之間的系統(tǒng)性原則在進行語文教學目標設計時,要考慮上位目標對下位目標的要求,各層次目標之間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設定課時教學目標要聯(lián)系單元教學目標,單元教學目標要與年級教學目標相統(tǒng)一,年級教學目標要與科目教學目標相統(tǒng)一。2.語文教學目標與課堂教學設計其他要素之間的整體性原則教學目標居于基礎地位,教學目標的設計有助于課堂教學其他要素的設計。在要素的執(zhí)行過程中,其他要素的展開也會對教學目標有所補充或修正。3.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教學目標既然是指“師生預期達到的學習結(jié)果的標準”,就說明教學目標的設定不單指教師的教,更多的是學生的學習結(jié)果。在設計教學目標時,應對學生進行充分分析。分析學生現(xiàn)有的語文水平,學習的興趣、態(tài)度、方法以及班級整體的狀況。這樣設計的教學目標才會有的放矢,目標既不會過高,學生難以達到,也不會過低,學生失去學習興趣。4.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體現(xiàn)“三個維度”的理念課程目標根據(jù)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語文教學目標的規(guī)范表述常用的教學目標的表述方法為ABCD表述法。ABCD代表圖英文名稱中文對譯表述語中的位置Aaudience學習者主語Bbehavior行為謂語、賓語Cconditions條件狀語Ddegree程度ABCD表述語言表述語言的要求不規(guī)范的表述語言不規(guī)范的原因規(guī)范的表述語言A“學習者”是語文教學目標的主體。教學目標的制定應以學生為主。編制教學目標的語言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鼓勵學生……培養(yǎng)學生……使學生……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會掌握……學生應該……B行為動詞的選用應具有可觀察性和實際授課中的可操作性知道……理解……掌握……了解……詞語概念含糊、不明確,操作性差知識與能力:描述、識別、背誦、解釋、預測、推斷過程與方法:感受、交流、分享、考查、體驗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關心、欣賞、尊重、抵制、樹立C學習者為達到行為動詞所處的環(huán)境、條件、時間、設備等限定因素利用電子郵件同老師進行交流……不屬于教學目標結(jié)合上下文……在十五分鐘內(nèi)……在了解作品創(chuàng)作背景的基礎上……D學習者完成學習行為之后應該達到的程度達到程度的制定應該符合學生的實際狀況能夠背誦指定段落……掌握虛詞“之”“者”的用法……例:使用ABCD表述法完成的教學目標。人生的境界【教學目標】1.學生研讀文中人生的四種境界,提高對人生意義和道德意義的認識,使學生對人生意義作進一步思考,明白在做平常事情的時候也應該有精神追求,努力使自己從一個自然的人變?yōu)橐粋€道德高尚的人。2.通過對哲學的概念、根本任務及具體內(nèi)容的質(zhì)疑思辨,了解中國哲學的一些特點。3.學生通過對課文內(nèi)容的學習、討論,逐漸養(yǎng)成閱讀時不斷生疑、不斷思考、不斷探究的習慣。(選自《名師教案精選》,劉中林《人生的境界》教案)真題點睛簡述語文教學目標確立的原則?!久麕燑c評】語文教學目標確立的原則包括:(1)各層次目標之間的系統(tǒng)性原則;(2)語文教學目標與課堂教學設計其他要素之間的整體性原則;(3)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4)語文教學目標的設計要體現(xiàn)“三個維度”的理念。第二節(jié)中學語文教學指導與評價能力一、中學語文學習方法的指導★★(一)閱讀閱讀是閱讀主體對讀物的認知、理解、吸收和應用的復雜的心智過程,是現(xiàn)代文明社會人們不可或缺的智能活動,是人們從事學習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之一。閱讀教學是以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為核心的教學活動,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能力培養(yǎng)在學校教育中居基礎地位,并在終身教育中居優(yōu)先地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1.針對不同文體采用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速讀等閱讀方法(1)朗讀朗讀就是將書面語言轉(zhuǎn)化為響亮的口頭語言。朗讀能增強文章的感染力,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能溝通書面語言和口頭語言,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朗讀要做到正確、流暢、有感情。(2)默讀默讀就是不出聲地讀,它是平時閱讀的基本方式。默讀有利于加快閱讀速度,正確而深入地理解課文,并養(yǎng)成自覺閱讀的態(tài)度和習慣。默讀應邊讀邊思考,對警言妙語、精彩段落,要批注圈點;默讀后還要組織討論,檢查、驗證默讀的效果。(3)精讀精讀就是對課文逐句循誦,仔細揣摩,領會要旨的一種閱讀方法。精讀有利于透徹理解和鑒賞文章的內(nèi)容和形式,有助于提高閱讀的深度。精讀要做到明確閱讀方向、程序、方法和常規(guī)。(4)略讀略讀就是總攬全局,“觀其大略”,剔除枝蔓,抓住要點的閱讀方法。略讀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捕捉課文精髓的能力,有利于擴大閱讀的廣度,開闊學生的視野。略讀要做到隨時控制注意力,保持注意力集中;要善于抓住讀物的關鍵,分清主次,有的放矢;加強跳讀訓練等。(5)速讀速讀是快速掃讀文字,理解內(nèi)容,獲取信息的一種閱讀方法。速讀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完成較大的閱讀量,獲得更多的信息,收到更顯著的閱讀效益。速讀要做到盡量擴大視讀廣度,減少回視;集中注意力,保證閱讀中快速的、活躍的思維活動;形成自動化的閱讀習慣,促使閱讀加快速度。2.教師指點掌握整體閱讀感知的技能整體感知的基本程序是閱讀準備—整體把握—理解鑒賞。(1)閱讀準備創(chuàng)設情境,形成閱讀預期。教師導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引發(fā)注意,使學生的心理發(fā)動機——理智和情緒處于啟動狀態(tài)。學生閱讀教師提供的或自己搜集的相關資料,根據(jù)教師的指導,閱讀課文的訓練重點、預習提示和課后練習,明確讀解課文的目標和方法。(2)整體把握初讀課文,整體把握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大體思路和情感基調(diào)。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越過文字障礙(對生字、新詞、難句做好標記,進行猜讀,而不求甚解),一口氣讀完全文,整體感知課文的大概內(nèi)容,感受課文表達的思想感情。教師指導學生調(diào)動原有的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重視訓練學生的直覺思維,根據(jù)實際教學需要指導默讀與速讀。(3)理解鑒賞分析比較,展開具體讀解。教師指導學生理清思路,概括要點,借助工具書查清字詞的基本義,結(jié)合語境揣摩語句的深層含義、言外之意;感受文學形象,品味文學作品的語言和藝術技巧,評價課文內(nèi)容和寫法,通過想象與情感體驗,進行評析判斷,培養(yǎng)審美情趣與創(chuàng)造力。(二)寫作寫作能力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寫作能力培養(yǎng)是語文教學的一項重要使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既是社會的需要,更是學生自身發(fā)展、自我完善的需要。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寫作觀念寫作觀念,是人們對于作文的根本看法。有什么樣的寫作觀念,在寫作教學中就會有什么樣的指導思想和行為。正確的寫作觀念,是恰當選擇寫作教學內(nèi)容、科學安排寫作指導過程、合理運用寫作指導方法的基礎。2.指導學生進行科學的寫作訓練寫作是人們運用書面語言表情達意的行為方式,它是通過不斷地操作訓練掌握的,是后天獲得的能力。語文課程中的寫作能力訓練,應當做到:第一,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和自信心,培養(yǎng)學生書寫、行款、標點、修改等方面的好習慣;第二,鼓勵學生自由地、真實地、個性化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新能力;第三,重視學生作文實踐的過程與方法、數(shù)量和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表現(xiàn)自我、適應社會需要的寫作能力;第四,把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作為作文教學的重點。3.感受生活,閱讀吸收寫作素材教師要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展學生的生活視野,引導學生拓展自己的生活范圍,在寫作教學中避開寫學生不熟悉的東西。學生所學科目多,時間緊,不可能過多地“深入生活”。因此,要借助書籍打通他們與外部物質(zhì)世界和他人精神世界相聯(lián)系的通道。課外閱讀是閱讀吸收的重要構(gòu)成部分,文學名著是課外閱讀最重要的內(nèi)容。語文教師應該給學生開一個書目,指點學生讀書的門徑。(三)口語交際口語交際,顧名思義就是憑借口頭語言進行人際溝通交流的方式,是聽與說雙方的互動過程??谡Z交際能力,是社會一切成員,尤其是現(xiàn)代公民的必備能力。進行口語交際指導,首先必須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口語交際指導可分為兩方面,一是知識指導;二是活動指導。1.知識指導口語交際教學盡管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活動,但它同樣需要有一定的知識支撐,這些知識有的是常識,有的是規(guī)律,有的是方法、技巧。如果學生對口語交際的知識一無所知,那么他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很難獲得口語交際教學的成效??谡Z交際中需要的知識是多方面的,就口語本身而言,就有普通話的掌握,音高、音強、語調(diào)及語速的處理,常見態(tài)勢語的理解,語境的把握,常見修辭格的運用等。這些知識性內(nèi)容都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學習與掌握。2.活動指導口語交際教學不能進行純知識的講解和訓練,真正有效的口語交際教學應當通過各種活動來實施。因此,口語交際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對學生進行各種口語交際活動的指導,以便使學生在不同類型的活動中,更好地把握口語交際的方法與技巧?;顒又笇侵冈诮處熤笇?,根據(jù)一定的情節(jié)或話題要求,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并在角色表演中提高口語水平的方法。表演法的操作過程為:教師或師生共同選擇一種生活場景或表演內(nèi)容;教師或師生共同確定一個話題;確定合適的對話或討論的小組;小組討論或生生對話;小組代表發(fā)言,同學質(zhì)疑,小組集體解答,教師點評;小組代表或一個小組與教師對話,其他學生就對話過程、內(nèi)容、觀點發(fā)表自己的看法。真題點睛對課文逐句循誦,仔細揣摩,領會要旨的一種閱讀方法是()。A.速讀B.略讀C.精讀D.朗讀【答案】C【名師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常見的閱讀方法。所謂精讀,就是對課文逐句循誦,仔細揣摩,領會要旨的一種閱讀方法。因此本題選C。第三章經(jīng)典教學案例與教案設計展示經(jīng)典教學案例一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記承天寺夜游》是蘇軾寫的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小品,被選入北師大版九年級下冊“叩問月亮”單元。我將本課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目標確定為: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領悟作者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學生樂觀、曠達的人生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那么在教學中如何達成這一目標呢?在合作探究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我先向?qū)W生出示了問題一:元豐六年,即公元1083年,這一年蘇軾身處何地?在他身上發(fā)生了一些什么事?隨著問題的出示,學生早已按捺不住探尋的心情,已開始從我下發(fā)的蘇軾相關背景資料中找尋答案了。幾分鐘后,學生們開始在小組內(nèi)交流。而后,我們又明確了文章的寫作背景:公元1083年,(李定等人)故意扭曲蘇軾詩句的含義,以諷刺新法為名大做文章。在李定等群小的誣陷下,蘇軾到任湖州還不到三個月,就被冠以“文字毀謗君相”的罪名,被逮捕入獄,這就是歷史有名的“烏臺詩案”。蘇軾坐牢103天,幾次瀕臨被砍頭的境地。幸虧北宋在太祖趙匡胤年間即定下不殺士大夫的國策,蘇軾才算躲過一劫。出獄以后,蘇軾被降職為黃州團練副使,不得簽署公文。蘇軾經(jīng)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人生苦難,當代文化學者余秋雨曾在《蘇東坡突圍》一文中寫道:“小人牽著大師,大師牽著歷史。小人順手把繩索重重一抖,于是大師和歷史全都成了罪孽的化身。一部中國文化史,有很長時間一直捆押在被告席上,而法官和原告,大多是一群群擠眉弄眼的小人。究竟是什么罪?審起來看!怎么審?打!一位官員曾關在同一監(jiān)獄里,與蘇東坡的牢房只有一墻之隔,他寫詩道:‘遙憐北戶吳興守,詬辱通宵不忍聞。’通宵侮辱、摧殘到了其他犯人也聽不下去的地步,而侮辱、摧殘的對象竟然就是蘇東坡!”在閱讀完上述文字后,我隨即向?qū)W生出示了問題二:假如是你,在如此無情的命運面前,又將如何呢?學生們開始暢所欲言:生1:李白有詩云:“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蔽乙o官歸隱,遠離這黑暗、骯臟齷齪的官場。從此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生2:我或許會忍受不住這突如其來的打擊,就此意志消沉,整日愁容滿面,以淚洗面。生3:我會聽一聽貝多芬的《命運交響曲》,向悲慘的命運發(fā)起挑戰(zhàn)?!瓕W生爭先踴躍地談了自己的看法,有積極的言論,但更多的抱有消極悲觀的思想。我便借此契機提出了第三個問題:蘇軾是否屈服了呢?緊接著我和學生重溫了課文:“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于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然后又閱讀了文學大師林語堂先生所撰《蘇東坡傳》中的一些文字:蘇東坡是秉性難改的樂天派,是月下的漫步者,是生性詼諧、愛開玩笑的人。一天,蘇軾寫信給朋友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睅煟耗敲丛凇队洺刑焖乱褂巍芬晃闹?,蘇軾被貶黃州后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又是如何“暢達”的呢?生:找出體現(xiàn)作者心情的詞語,描寫月色的句子,而后談閱讀感受。師:(總結(jié))國學大師王國維先生在其《人間詞話》中寫道:“一切景語皆情語?!蔽闹小靶廊弧倍智閼B(tài)赫然,我們感受到了蘇軾那宛如月光般淡淡的喜悅;“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我們又好似身處于那個恬靜的月夜,從中感悟蘇軾澄澈、空靈的心境。師:蘇軾雖遭“文字獄”,被貶到黃州,心情郁悶,但是他沒有灰心喪氣,而是借游賞山水等自然美景來消解內(nèi)心的孤獨,撫平心靈的創(chuàng)傷,表現(xiàn)了他坦蕩、曠達,笑對人生的樂觀態(tài)度。師:蘇軾曾在《水調(diào)歌頭·中秋》一詞中寫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比松y免有不如意,難免有坎坷、挫折。于是,我便又出示了問題四:既然這樣,那你遭受到的最大的痛苦、不幸又是什么呢?在操作這項小調(diào)查時要注意的是可以讓學生寫出來,但不可將學生的隱私公之于眾。一些學生存在以下心理問題:中考壓力大,前途渺茫,初三畢業(yè)上不了重點高中自己該何去何從;父母外出打工,自己成了沒人問、沒人管的孩子,身邊缺少關愛;沒有朋友,沒有理解我、懂我的人等等。師: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白x一本好書,就好像在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苯裉欤覀儗υ捥K軾,可否從他身上汲取到一些精神營養(yǎng)呢?生1:對于我們遭受的不幸與挫折,與蘇軾比起來顯得是那么的微乎其微,我們應該學習他面對苦難,笑對人生的態(tài)度,給自己一個微笑,給他人一個微笑。凡事想開一點,正如《海燕》中所說“烏云是遮不住太陽的。是的,遮不住的”。生2:“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閑人如吾兩人者耳!”美麗的風景常有,為何蘇軾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樂趣,因為他有一顆閑心,能在困苦時依舊坦然、釋然,豁達樂觀。在我們悲觀失落時,我們可以學習蘇軾主動發(fā)現(xiàn)美,尋求樂趣的方法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的心情?!吧钪胁皇菦]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同樣,生活中不是沒有樂趣,只是沒有尋求樂趣的那份閑情逸趣。生3:蘇軾“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尋張懷民。”我們也可以在苦悶的時候,找知心朋友談談心、訴訴苦,指不定朋友的一句話便能消除自己內(nèi)心的煩憂。生4:蘇軾說:“我一生之至樂在執(zhí)筆為文之時,心中錯綜復雜之情思,我筆皆可暢達之。我自謂人生之樂,未有過于此者也?!蹦敲次覀?nèi)绻小板e綜復雜之情思”,不妨也將其寫在日記本上,這也是一種很好的宣泄不良情緒的方法。……師總結(jié):被罪之人,謫居的境遇,就像一副無形的鐐銬,但是他卻扼住了命運的咽喉,“直面慘淡的人生”,“帶著鐐銬跳舞”,用《記承天寺夜游》展現(xiàn)了樂觀曠達的胸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今天我們和蘇軾對話,感受他特殊的心境,領悟他的人生態(tài)度。更重要的是要學習他樂觀、曠達的人生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同學們,就讓我們來做暴風雨中的“海燕”吧,面對困難不畏懼,面對苦難不屈服,讓平凡的生命閃耀美麗的光芒?!久麕燑c評】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有很多,本案例展示的僅僅是其中冰山的一角,學生的心理問題也有諸多種,作為語文教師和班主任,我們要深入挖掘課文中的心理教育契機,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當學生中出現(xiàn)情竇初開的早戀者,可以讓學生讀一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兒的一封信》,在信中,面對十四歲的女兒,提出了“愛情是什么”這個既簡單又復雜的問題時,蘇霍姆林斯基不回避、不敷衍,用一個充滿詩意的故事,闡釋了愛情的真諦;當學生意志力不堅強,缺乏學習的動力時,《愚公移山》《精衛(wèi)填?!贰犊涓钢鹑铡返仍⒀怨适轮姓凵涑龅哪欠N不怕困難、堅韌頑強的精神和毅力便成為我們?nèi)≈槐M,用之不竭的精神動力;當學生不理解父母的辛勞,一味地埋怨父母時,可以通過朱自清的《背影》將父親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蹣跚”的背影閃現(xiàn)于學生腦海,讓學生懂得父愛的深沉,體味親情,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學會感恩,懂得感恩……凡此種種,不一而足。作為教師,在今后的教學中要靈活地挖掘各種版本教材和教育教學活動中可以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資源,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促進其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健全。第二部分專業(yè)知識第一章古代漢語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文言實詞與虛詞一、實詞★★★★★在文言文中,實詞是指有實在意義,能夠單獨充當句子成分,一般能單獨回答問題的詞語。常見文言實詞的考查范圍,包括一詞多義、通假字、古今異義字、偏義復詞和詞的活用。其中,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字和詞的活用是重中之重,考生需要重點掌握。(一)一詞多義一詞多義是文言文學習中最普遍也最重要的一項,掌握一詞多義是閱讀文言文的重要基礎。一般情況下,文言文的一個詞往往有多個含義,這些意義一般由其本義和引申義構(gòu)成。詞的本義就像樹的主干,而詞的引申義就是從主干上延伸的枝丫。所以,一般而言,詞的本義和引申義有著或近或遠、或隱或顯的關系。一般情況下,分析多義詞詞義的方法有以下幾種。1.根據(jù)字形結(jié)構(gòu)來解釋詞義形聲字是漢字的造字法之一,且形聲字在漢字中占有極大的比例。這樣,我們就可以根據(jù)形聲字的形旁來判斷它的意義了。如“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貧,其一富”(《為學》)中的“鄙”,從它的形旁可以判斷其本義應與地域有聯(lián)系(邱、鄭、鄰、邯鄲等),再從這個句子的語境來分析,可知它的意思應該是“邊境”。2.利用相似語言結(jié)構(gòu)的對應關系解釋詞義文言文中經(jīng)常利用互文、對偶等修辭手法,這就形成了文章前后的對應關系。如“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勸學》)中的“跬步”和“小流”相對應,如果初讀此文時我們不知道“跬步”的含義,那么根據(jù)前后的對應關系,我們也可以猜測出“跬步”應該是“小步”的意思。3.利用漢語語法解釋詞義對于文言文中的疑難詞含義,我們有時可以根據(jù)這個詞在句子中所充當?shù)某煞謥硗茰y它的含義。且看下面三個句子:煙濤微茫信難求。(《夢游天姥吟留別》)楚王貪而信張儀。(《屈原列傳》)信義著于四海。(《隆中對》)根據(jù)分析,第一個“信”修飾“難求”,在句中作狀語。結(jié)合上下文不難推出,這個“信”是“確實,實在”的意思;第二個“信”在句中和“貪”是并列的,作謂語,“信張儀”是動賓結(jié)構(gòu),“信”在句中是動詞,由此可知這個“信”當是“相信”的意思;第三個“信”在句中和“義”并列做主語,主語一般由名詞充當,結(jié)合語境可以判斷,這個“信”應該是“信用”的意思。4.根據(jù)上下文的語境解釋詞義這是掌握文言詞語意義的重要方法。如“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屈原列傳》)中的“令”,結(jié)合上下文語境,可知應是“法令”的意思;“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將軍與臣有郤”(《鴻門宴》)中的“令”則是“使”的意思;“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孔雀東南飛》)中的“令”是“美好的”的意思;“有華陰令欲媚上官”(《促織》)中的“令”是“縣令”的意思。(二)通假字通假字是指本該用甲字,而使用時卻借用與其意義毫不相干、只是音同或音近的乙字去替代它,乙字就是甲字的通假字。通假字在文言文中存在較為普遍,要提高文言文的閱讀理解能力,必須熟練掌握常用的通假字。通假字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類:1.同音替代即替代字與被替代字的音相同。如“寒暑易節(jié),始一反焉”(《愚公移山》)中的“反”,即為“返”的通假字;“廣畜積,以實倉廩”(晁錯《論貴粟疏》)中的“畜”就是“蓄”的通假字。另外,還有一種情況需要注意,有的字讀音古代相同而現(xiàn)在不同了。如“秦倦而歸,兵必罷”(《戰(zhàn)國策·趙策》)中的“罷”,在古代讀音與“?!笔且粯拥?。2.音近替代即替代字與被替代字的音相近。它可以分為雙聲通假、疊韻通假和聲調(diào)相近而通。(1)雙聲通假,即聲母相同。如“距管,毋內(nèi)諸侯”(《鴻門宴》)中的“內(nèi)”通“納”,二者聲母相同,故相通。(2)疊韻通假,即韻母相同。如“路轉(zhuǎn)溪頭忽見”(辛棄疾《西江月》)中的“見”通“現(xiàn)”,二者韻母相同,故相通。(3)聲調(diào)相近而通。如“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使楚》)中的“熙”通“戲”,是聲調(diào)相近而通。另外,現(xiàn)代漢語中有些不相通的音韻在古代是相通的。如“i”和“ü”,“u”和“ou”等。如“或師焉,或不焉”(韓愈《師說》)中,“不”和“否”相通,正是基于二者的韻母“u”和“ou”是相通的。3.形近替代即兩個字的形旁相同或相近而相通。如“將軍被堅執(zhí)銳,伐無道,誅暴秦”(《史記·陳涉世家》)中的“被”通“披”,即是基于二者擁有同一形旁“皮”。4.“通”和“同”的區(qū)別“同”是由于異體字的存在而產(chǎn)生的。如孔乙己所說的“茴香豆”的四種寫法,這四種寫法就是異體字,它們之間就可以用“同”。而“通”則是指通假字,是指寫錯或者印刷錯誤的字通作者本來要寫的字。真題點睛下列選項不含通假字的一項是()。A.日扳仲永環(huán)謁于邑人B.不亦說乎C.兩岸連山,略無闕處D.吾長見笑于大方之家【答案】D【名師點評】A項“扳”通“攀”;B項“說”通“悅”;C項“闕”通“缺”。因此,本題答案選D。第二節(jié)常見文言句式及其用法文言句式即文言文句子的結(jié)構(gòu),掌握它是提高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的基礎。一般而言,常見文言句式有判斷句、被動句、省略句、倒裝句和固定句式五類。一、判斷句★★★★★判斷句是對事物的性質(zhì)、情況、事物之間的關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斷的句子。在文言文中,常見的判斷句式有:(一)用“者”或者“也”表示判斷1.……者,……也這是文言文判斷句中最常見的形式。主語后用“者”表示停頓,有舒緩語氣的作用;謂語后用“也”結(jié)句,對主語加以肯定的判斷或解說。如:(1)廉頗者,趙之良將也。(《廉頗藺相如列傳》)(2)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師說》)2.……也在判斷句中,有時“者”和“也”并不同時出現(xiàn),在省略“者”的情況下,用“也”也可以表示判斷。如:(1)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赤壁之戰(zhàn)》)(2)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3.……者也在句末用語氣詞“者也”,表示加強肯定語氣,但是這時的“者”不表示停頓,只起指代作用。這種判斷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見。如:(1)城北徐公,齊國之美麗者也。(《鄒忌諷齊王納諫》)(2)蓮,花之君子者也;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愛蓮說》)4.……者,……有的判斷句,只在主語后用“者”表示停頓,這種情況不常見。如:(1)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游褒禪山記》)(2)粟者,民之所種。(《論積貯疏》)(二)名詞修飾名詞,直接表示判斷文言文中的判斷句沒有任何標志,既不用判斷詞,也不用語氣詞,通過語意直接表示判斷。如:(1)劉備天下梟雄。(《赤壁之戰(zhàn)》)(2)秦,虎狼之國。(《屈原列傳》)(三)用副詞加強語氣表示判斷為了加強判斷語氣,往往在謂語前加上副詞,如“乃”“則”“即”等,這種形式也較為多見。如:(1)當立者乃公子扶蘇。(《陳涉世家》)(2)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岳陽樓記》)但是要注意,這些詞除了有加強語氣表示判斷的作用外,它們也有自己的意義,要注意區(qū)別。(四)用動詞“為”表示判斷“為”在文言文中有時也能起到表示判斷的作用。如:(1)故今之墓中全乎為五人也。(《五人墓碑記》)(2)如今人方為刀俎,我為魚肉,何辭為?(《鴻門宴》)(五)用動詞“是”表示判斷“是”在先秦文言文中很少做判斷詞,在漢以后做判斷詞的用法才漸漸多起來。如:(1)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桃花源記》)(2)巨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并。(《赤壁之戰(zhàn)》)(六)用否定副詞“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斷(1)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zhàn)不善,弊在賂秦。(《過秦論》)(2)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真題點睛下列選項中,句式有別于其他三項的是()。A.晉軍函陵,秦軍氾南B.此世所以不傳也C.廉頗者,趙之良將也D.陳涉甕牖繩樞之子【答案】A【名師點評】B、C、D三項都是判斷句,A項是省略句,省略了介詞“于”,正常句式應該是“晉軍于函陵,秦軍于氾南”。因此,本題答案選A。第三節(jié)文言文的理解一、文言文中詞類的理解★★★文言文的閱讀,重點應放在理解上。但全部理解的前提之一是能夠理解實詞和虛詞在文中的用法。(一)實詞的理解實詞理解包括對一詞多義、古今異義、偏義復詞、通假字等的理解,其中對一詞多義、雙音復詞的考查是重點。從詞性上說,主要側(cè)重于名詞、動詞、形容詞、代詞。對名詞的分析,一是防止望文生義,二是注意確定所指事物的范圍;對形容詞的分析,主要推敲一下其與所修飾的對象或動作的聯(lián)系??疾槊~、形容詞時,對兩類詞活用作動詞的考查常有出現(xiàn)??疾槌R姷膶嵲~有“顯”和“隱”之分?!帮@”是指那種直接在所考查的詞上加點;“隱”是指在文句的翻譯判別中,只要理解原句中某些實詞的確定意思,就可以翻譯或分辨出譯句的正誤。這就需要考生做好幾項準備工作:一是注重積累。高度重視課本,夯實基礎。加強文言文課文的朗讀,整理歸納出??己鸵族e的實詞。二是突出重點,明確目的。掌握常見實詞的常見義,對單純歷史文化意義或作專有名詞來用的實詞義可以忽略。不細究涉及較深專業(yè)知識的詞義。注意實詞義與活用的區(qū)別;注意實詞在文中(語境)的意思。具體方法包括:1.語境分析法(根據(jù)上下文意思推斷詞義)文言實詞絕大部分是一詞多義的,詞義是不定項的,完全采用逐詞逐義識記,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可以結(jié)合上下文來判定實詞的含義,上下文這個語境是相對穩(wěn)定的,語境可以幫助我們確定詞義。例如,“世方雷同,毋以此賈禍”中“賈禍”的含義并不是消除禍患。原文是針對郭永的抗上舉動,有人勸告他不要招惹禍患。“賈”雖然由“做買賣”可以引申出“消除”“除去”的意思,但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可以推斷出它的另一義項是“招引”“招惹”。2.結(jié)構(gòu)分析法(根據(jù)整句中對應詞語的意思推斷詞義)文言文中排比句、對偶句、并列詞句等對舉的語言現(xiàn)象很多,在兩兩、三三的對舉句中,位置對稱的詞語一般詞性相同、詞義相近或相反相對,這樣通過對已知詞語的詞義、詞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詞語的詞性、詞義。例如:“亡國破家相隨屬,而圣君治國累世不見也?!?《屈原列傳》)。上下句以“而”相連,表并列關系,根據(jù)“亡國破家”這個并列結(jié)構(gòu)的短語可推知“圣君治國”亦當為并列關系,譯為“圣明之君,治平之國”。若譯成“圣明的君主治理國家”,則為主謂關系,與前句結(jié)構(gòu)顯然不相對應。3.語法分析法(根據(jù)詞在句中的語法功能推斷詞義)句子的結(jié)構(gòu)是固定的,組合是有規(guī)律的,詞在句中所處的語法位置,這些都為推斷詞義提供了依據(jù)。如主語、賓語常由名詞、代詞充當,謂語大多由動詞、形容詞充當,狀語大多由副詞充當?shù)?。例如,“自放驢,取樵炊爨”,“樵”字前有動詞“取”,后有動詞“炊爨”,上下聯(lián)系起來,不難推斷出它處于賓語的位置,是名詞,應該是“木柴”的意思,而不是“打柴”的意思。4.聯(lián)想推斷法(根據(jù)學過的知識推斷詞義)文言文閱讀所考查的實詞,其意義和用法在課本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腳點。因此,要善于根據(jù)課內(nèi)學過的知識舉一反三,相互比照,辨其異同,以解決試題中的實詞詞義問題。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中“拔”的含義,可依據(jù)《廉頗藺相如列傳》中的“其后秦伐趙,拔十城”的“拔”當“攻取”講,再結(jié)合語境,可以推斷其意思為“被攻取”。5.鄰字幫助法(根據(jù)相鄰的字來推斷詞義)文言文中,有的合成詞是由兩個同義或反義的單音節(jié)語素合成的,它們可以分成兩種情況:一是偏義復詞,一是同義復詞。偏義復詞,用義偏在其中一個語素上,另一個語素只是起陪襯作用;同義復詞是同義復用。例如,“曹操之眾遠來疲敝”中的“敝”,根據(jù)它與“疲”相鄰的特點,可以推斷出它的意思也是“疲勞”。再如,“今主上幼沖,賊臣虎據(jù),雄才奮用之秋也”,其中“沖”按常見義比較費解,如果由它的鄰近詞“幼”字來幫助的話,則迎刃而解,可以推斷是“年幼”的意思。6.成語對應法(借助熟知的成語推斷詞義)成語中保留了大量的文言詞義,在掌握了一定量的成語后,便可以根據(jù)一些成語的意義、用法,推斷出文言詞義。例如,“城之不拔者二耳”中“拔”的含義,“拔”有兩個主要意思:一是抽出、拔出,二是高出、超出,其義項可分別見于成語“拔苗助長”“出類拔萃”?!肮ト 绷x是由“拔出”義作引申而來的,古時攻城必拔敵方軍旗,拔下軍旗即為“攻取”,再考慮上下文的語境,也可推斷其解釋為“被攻取”。7.古今比照法(以古今構(gòu)詞特點比照推斷詞義)漢語詞匯中一部分詞,古為今用,但意義往往不同,最忌望文生義,以今律古。這里要特別注意古今構(gòu)詞特點,古漢語以單音節(jié)詞為主,雙音節(jié)詞往往有其固定義項。例如,“實欲連兵南面而王齊”中的“南面”,《現(xiàn)代漢語詞典》有兩個義項:一是指“南邊”,即表示方位的“南面”,在這個意義上古人單說“南”而不說“南面”;二是古代以面朝南為尊位,君主臨南面而坐,因此把為君叫做“南面為王”“南面稱孤”等。句中的“南面”是指樂毅想謀反后為君,用的是古代的意義。這與現(xiàn)代漢語是不相同的。8.代入檢驗法(借助題干所給的義項推斷詞義)對于選擇、判斷類的詞語解釋題,最簡單的莫過于將所給的義項放入各自的具體語境中去貫通文意,解釋準確而無滯礙之處者即為正確解釋。真題點睛對下列句子中詞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A.專以射為戲,竟死竟死:竟然因此而死B.廣之將兵,乏絕之處,見水將兵:將領和士兵C.青欲上書報天子軍曲折曲折:指行軍的彎曲道路D.廣結(jié)發(fā)與匈奴大小七十余戰(zhàn)結(jié)發(fā):指剛成年的時候【答案】D【名師點評】A項“竟然”表轉(zhuǎn)折,顯然不合文意;B項“將兵”為動賓短語,方能與后文李廣對部下的關愛一致;C項是說事情的復雜經(jīng)過;D項正確,且《孔雀東南飛》中有“結(jié)發(fā)同枕席,黃泉共為友”的句子,“結(jié)發(fā)”指到了成年。解釋文言實詞的意義,是文言文閱讀必考內(nèi)容,要提高推斷文言文實詞詞義的能力,只有把知識的積累和方法的巧妙運用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方能奏效。(二)虛詞的理解文言虛詞包括介詞、連詞、助詞、語氣詞、副詞、代詞等,文言虛詞里包含有“代詞”,這與現(xiàn)代漢語不同。對這些虛詞的掌握,一是要依據(jù)課本,歸類整理,并配以典型例句;二是要抓住語境,區(qū)分用法,注意總結(jié)規(guī)律;三是要仔細比較,分清真?zhèn)?,不被假象迷惑。在具體的文中,要注意使用下面一些方法:1.語境分析法這其中又包括三個方面:一是依據(jù)相關語句的內(nèi)容和語氣,判別虛詞用法。如:“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前一個“其”用在反問句中,表示反問,可以理解為“難道”的意思;后一個“其”用在表示選擇的疑問句中,作連詞,表示選擇,可以翻譯成“還是”;二是依據(jù)虛詞在句中的作用,判別虛詞用法。如:注意找出起取獨、提賓、提頓、后置等作用的虛詞,進而明確句意;三是依據(jù)虛詞在句中的位置,判別虛詞用法。如:“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君將哀而生之乎”、“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作《師說》以貽之”、“頃之,煙炎張?zhí)臁薄ⅰ笆H然有聲者”等句中,“之”字由于位置不同,用法也不同。2.關系分析法如“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伶官傳序》),粗看兩個分句句式相同,兩個“于”字用法意義當然也該相同,但仔細分析就會發(fā)現(xiàn),“禍患”與“積”是主動關系,而“智勇”與“困”是被動關系,所以兩個“于”字意義并不一樣,前一個意思是“從”,而后一個意思是“被”,這是值得注意的。3.比較區(qū)分法比較區(qū)分法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分清虛實。如,“皆以美于徐公”的“以”,應該是動詞(實詞),意思是“認為”;“愿以十五城請易璧”中的“以”,則是介詞(虛詞),意思是“用”、“拿”。二是辨明用法。一個虛詞大多有多種用法,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虛詞來表示。如,“今事有急,故幸來告良”中的“故”是連詞,表因果關系,而“睥睨,故久立與其客語”中的“故”用作副詞,有“故意”的意思。又“舟搖搖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中的“以”和“而”,作用完全一樣。三是善于把虛詞與現(xiàn)代漢語比較。有時是用法沒有改變:如“使吾勇于就死也”的“于”與現(xiàn)代漢語中“善于”“敢于”的“于”相同。有時用法改變。如“也”,在文言文中作語氣助詞用,而在現(xiàn)代漢語中作副詞用,表同樣、并行等意義。有時用法完全消失。如“之”的取獨作用,“者”的提頓作用等。四是注意特殊虛詞。第一類是兼詞。如“諸”(之于、之乎)、“焉”(于之)、“盍”“曷”(何不)、“耳”“爾”(而已)等。第二類是復音虛詞。如“所以”、“然則”、“是以”、“然后”、“無乃”、“何其”等,其意義一般比較固定,但有時也有幾個意義,像“所以”就有三種情況,要注意區(qū)別,不可望文生義。第三類是習慣用法。如“不亦……乎”、“何……之有”、“無乃……乎”、“得無……乎”、“孰與(孰若)……”、“唯……是……”、“為……所……”、“以……為……”、“與其……孰若……”等。第四節(jié)古詩詞鑒賞一、詩詞作品的形象鑒賞★★★★(一)什么是作品的形象形象(也叫“意象”):和小說、戲劇一樣,詩歌也塑造形象,所不同的是,詩歌中的形象,既指敘事詩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更多的則是指詩歌中所描寫的景或物。比如湖光山色、田園桑麻、大漠孤城之類的,都是詩中的形象。例如杜牧的《山行》,詩中寫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紅葉等景物,都構(gòu)成了形象,且以楓林中經(jīng)霜的紅葉最具神韻。詩歌中的形象傾注著詩人的思想,包孕著詩人的感情。因而,詩歌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義、泛化意義、諷喻意義,理解時不能用邏輯思維,不能認為詩歌中的形象就是實指某一物、某一景或某一事。詩歌塑造形象的手法很多,可以對形象直接描寫,也可以間接描寫;可以粗線條白描,也可以濃墨重彩,精雕細刻;可以鋪墊、襯托,也可以借助想象、聯(lián)想。意境:是詩中意與境兩個因素的和諧統(tǒng)一。意是詩人在詩中抒發(fā)的思想感情,境是詩中所描繪的事物或畫面。所謂意境,就是詩人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與詩中所描繪的事物或畫面有機融合而形成的一種耐人尋味的藝術境界。如陶淵明《歸園田居》描繪出一種清新自然、安謐美好的農(nóng)村勞動生活場景,作者那種淡泊寧靜的心情就蘊含在這種生活的場景中。這種包含著作者感情的場景,就構(gòu)成了這首詩的意境。再如朱熹的《觀書有感》,該詩描寫了由于有“源頭活水”不斷注入,所以才有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污濁、永遠深且清的“方塘”;但詩中的“方塘”不僅僅是自然的方塘,它還包孕著作者讀書的心得,從而構(gòu)成這首詩的意境,既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又給讀者以啟迪?!纠?】鵲橋仙陸游一竿風月,一蓑煙雨,家在釣臺西住。賣魚生怕近城門,況肯到紅塵深處?潮生理棹,潮平系纜,潮落浩歌歸去。時人錯把比嚴光,我自是無名漁父。陸游這首詞表面上是寫漁父,實際上是作者自己詠懷之作。他寫漁父的生活與心情,正是寫自己的生活與心情。上片“一竿風月,一蓑煙雨”,是漁父的生活環(huán)境?!凹以卺炁_西住”,這里借用了嚴光不應漢光武的征召,獨自披羊裘釣于浙江富春江上的典故,以此來喻漁父的心情近似嚴光。上片結(jié)句說,漁父雖以賣魚為生,但是他遠遠地避開爭利的市場。賣魚還生怕走近城門,當然就更不肯向紅塵深處追逐名利了。以此來表現(xiàn)漁父并不熱衷于追逐名利,只求悠閑、自在。下片頭三句寫漁父在潮生時出去打魚,在潮平時系纜,在潮落時歸家。生活規(guī)律和自然規(guī)律相適應,并無分外之求,不像世俗中人那樣沽名釣譽、利令智昏。最后兩句承上片“釣臺”兩句,說嚴光還不免有求名之心,這從他披羊裘垂釣上可看出來。宋人有一首詠嚴光的詩說:“一著羊裘便有心,虛名留得到如今。當時若著蓑衣去,煙水茫茫何處尋。”也是說嚴光雖拒絕光武征召,但還有求名心。陸游因此覺得,“無名”的“漁父”比嚴光還要清高。這首詞上下片的章法相同,每片都是頭三句寫生活,后兩句寫心情,但深淺不同。上片結(jié)尾說自己心情近似嚴光,下片結(jié)尾卻把嚴光也否定了。文人詞中寫漁父最早、最著名的是張志和的《漁父》,后人仿作的很多,陸游這首詞,論思想內(nèi)容,可以說在張志和等諸人之上。顯而易見,這詞是諷刺當時那些被名利牽絆的俗人的。我們不可錯會他的寫作意圖,簡單地認為它是消極的、逃避現(xiàn)實的作品。(二)鑒賞形象的目標鑒賞文學作品的形象,就是為了進一步把握作品刻畫的藝術形象的內(nèi)容,理解其中蘊涵的思想情感,判斷作者的寫作意圖以及其中的價值和意義。【例2】漁翁柳宗元漁翁夜傍西巖宿,曉汲清湘燃楚竹。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乜刺祀H下中流,巖上無心云相逐。此篇作于永州。作者所寫的著名散文《永州八記》,于寄情山水的同時,略寓政治失意的孤憤。同樣的意味,在他的山水小詩中也是存在的。此詩首句的“西巖”即指《始得西山宴游記》的西山,而詩中那在山青水綠之處自遣自歌、獨往獨來的“漁翁”,則含有幾分自況的意味。主人公獨來獨往,突現(xiàn)出一種孤芳自賞的情緒,“不見人”、“回看天際”等語,又流露出幾分孤寂情懷。而在藝術上,此詩尤為后人注目。蘇東坡贊嘆說:“詩以奇趣為宗,反常合道為趣。熟味此詩有奇趣?!?《全唐詩話續(xù)編》卷上引惠洪《冷齋夜話》)“奇趣”二字,的確抓住了此詩主要的藝術特色。首句就題從“夜”寫起,“漁翁夜傍西巖宿”,還很平常;可第二句寫到拂曉時就奇了。本來,早起打水生火,亦常事,但“汲清湘”而“燃楚竹”,造語新奇,為讀者所未聞。事實不過是汲湘江之水、以枯竹為薪而已。不說汲“水”燃“薪”,而用“清湘”、“楚竹”借代,詩句的意蘊也就不一樣了。猶如“炊金饌玉”給人侈靡的感覺一樣,“汲清湘”而“燃楚竹”則有超凡絕俗的感覺,似乎象征著詩中人孤高的品格。可見,造語“反?!蹦鼙憩F(xiàn)一種特殊情趣,也就是所謂“合道”。一、二句寫夜盡拂曉,讀者從汲水的聲響與燃竹的火光知道西巖下有一漁翁在。三、四句方寫到“煙銷日出”。按理此時人物該與讀者見面,可是反而“不見人”,這也“反?!?。然而隨“煙銷日出”之后忽聞櫓槳“欸乃一聲”,原來人雖不見,卻只在山水之中。這又“合道”。這里的造語亦甚奇:“煙銷日出”與“山水綠”互為因果,與“不見人”則無干;而“山水綠”與“欸乃一聲”更不相干。詩句偏作“煙銷日出不見人,欸乃一聲山水綠”,尤為“反?!薄5笆煳丁倍?,“煙銷日出不見人”,適能傳達一種驚異感;而于青山綠水中聞櫓槳欸乃之聲尤為悅耳怡情,山水似乎也為之綠得更其可愛了。作者通過這樣的奇趣,寫出了一個清寥得有幾分神秘的境界,隱隱傳達出他那既孤高又不免孤寂的心境。所以又不是為奇趣而奇趣。結(jié)尾兩句是全詩的一段余音,漁翁已乘舟“下中流”,此時“回看天際”,只見巖上繚繞舒展的白云仿佛尾隨他的漁舟。這里用了陶潛《歸去來兮辭》“云無心以出岫”句意。只有“無心”的白云“相逐”,則其孤獨無伴可知。(三)鑒賞詩歌形象應注意的問題1.了解傳統(tǒng)的詩歌意象做好詩歌鑒賞題,應了解傳統(tǒng)的詩歌意象,意象是詩歌中熔鑄了作者主觀感情的客觀物象。如果我們熟悉這些意象,會給鑒賞詩歌帶來很大幫助。(1)送別類意象(或表達依依不舍之情,或敘寫別后的思念)①楊柳。它源于《詩經(jīng)·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楊柳的依依之態(tài)和惜別的依依之情融合在一起?!傲迸c“留”諧音,古人在送別之時,往往折柳相送,以表達依依惜別的深情,以致許多文人用它來傳達怨別、懷遠等情思。如柳永《雨霖鈴》詞中的“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②長亭。古代路旁置有亭子,供行旅停息休憩或餞別送行。如北周文學家庾信《哀江南賦》:“十里五里,長亭短亭”。謂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長亭”成為一個蘊含著依依惜別之情的意象,在古代送別詩詞中不斷出現(xiàn)。如柳永《雨霖鈴》中“寒蟬凄切,對長亭晚”等。③南浦。南浦多見于南方水路送別的詩詞中,它成為送別詩詞中的常見意象,與屈原《九歌·河伯》“與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這一名句有很大關系。南朝文學家江淹作《別賦》(“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之后,南浦在送別詩中明顯多了起來;到唐宋送別詩詞中出現(xiàn)得則更為普遍,如唐代白居易《南浦別》中的“南浦凄凄別,西風裊裊秋”等。④酒。元代楊載說:“凡送人多托酒以將意,寫一時之景以興懷,寓相勉之詞以致意?!本圃谂沤獬罹w之外,還飽含著深深的祝福。將美酒和離情聯(lián)系在一起的詩詞多不勝舉,如王維的《渭城曲》中的“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等,都是以酒抒寫別離之情。第二章現(xiàn)代漢語基礎知識第一節(jié)現(xiàn)代漢語一、現(xiàn)代漢語相關的基本概念★★★現(xiàn)代漢語:現(xiàn)代漢民族使用的語言,有廣狹兩義。廣義的現(xiàn)代漢語既包括現(xiàn)代漢民族使用的普通話,又包括方言,狹義的現(xiàn)代漢語則指現(xiàn)代漢民族共同語。古代漢語:古代(五四運動以前)漢族人民群眾使用的語言,有廣狹兩義。廣義的古代漢語是指“五四”以前漢族人民所使用的語言。狹義的古代漢語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以及后代沿用模仿這種書面語寫作所使用的語言。普通話: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典范的現(xiàn)代白話文著作為語法規(guī)范的語言。音節(jié):語音的基本結(jié)構(gòu)單位,是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語音片段。變調(diào):連讀音節(jié)中聲調(diào)發(fā)生變化的現(xiàn)象。普通話的變調(diào)主要有上聲的變調(diào)和“一”“不”的變調(diào)。變調(diào)是言語中的自然音變現(xiàn)象,并不影響語義。造字法:漢字的構(gòu)造方式。語素:語言中最小的音義結(jié)合的構(gòu)詞單位。語素可以組合成合成詞,有的可單獨成詞。義項:詞的理性意義的分項說明?;驹~匯:是指全民族使用得最多,生活中最必需,意義最明確,為一般人所共同理解的詞。是詞匯中最主要的、最穩(wěn)定的部分。一般詞匯:詞匯中基本詞匯以外的詞匯。主要有新詞語、方言詞匯、古語詞、行業(yè)語匯、外來語匯等。詞:最小的能夠獨立運用的語言單位,可以構(gòu)成短語和句子,一部分詞加上句調(diào)可以單獨成句。詞類:從詞的語法角度進行的分類。分為實詞和虛詞。辭格:也稱為“修辭方式”、“修辭方法”。為提高語言表達效果而采用的有明顯特點的修辭方式。六書:是前代學者根據(jù)漢字的形體結(jié)構(gòu)和使用情況,加以分析、歸納而得出的造字方法。以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歸納的“六書”為代表,即象形、指事、會意、形聲、轉(zhuǎn)注、假借。象形:把事物的輪廓或具有特征的部分描畫出來創(chuàng)造漢字。許慎稱之為“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指事:是一種用記號指出事物特點的造字法。許慎稱之為“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會意:是由兩個以上的形體組成,把它們的意義組合成一個新的意義,讓人們看了可以體會出其意義的造字法。許慎稱之為“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形聲:由意符和聲符兩部分組合造字,意符表示意義范疇,聲符表示讀音類別。許慎稱之為“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隸變:是漢字由篆書到隸書的演變,是漢字由古體(古文字)演變?yōu)榻耋w(今文字)的一次質(zhì)的飛躍。古今字:是歷時的同詞異字現(xiàn)象,即記錄同一個詞或詞的某一義項,不同時代社會用字有不同,前一個時代所用的字叫古字,后一個時代所用的字叫今字。異體字:是指在某一歷史時期音義完全相同、記詞職能也完全一樣,只是構(gòu)形有異的字。假借字:不給某些字造專門的書寫符號,而假借已有的音同或音近的字來表示,這樣的字就是假借字。繁簡字:是繁體字和簡體字的合稱。所謂繁體字和簡體字,是就同一個字構(gòu)形時所使用的構(gòu)件或筆畫的多少相對而言的。構(gòu)件或筆畫多的是繁體字,構(gòu)件或筆畫少的是簡體字。通假字:是古人用字寫詞時本有其字而不用,卻用一個音同音近的字來代替的現(xiàn)象。本字:指的是確為這個詞所造的字,也就是確實根據(jù)這個詞的詞義造的字。借字:古代文獻中,常常有不寫本字而用一個同音的字來代替的現(xiàn)象,這個同音字稱作借字。后起本字:漢字演變中,職能分化,古字表假借義,今字表本義,今字稱為后起本字。詞的本義:是文獻大量產(chǎn)生階段所能考證出來的最早詞義。引申義:詞義從本義出發(fā),沿著不同的方向,向相關的方面延伸而產(chǎn)生的一系列新義。假借義:是文字的同音借用造成的一些與本義無聯(lián)系的意義。語法:反映語素、詞、詞組、句子等語言單位之間的關系的語言學的一個分支,它以語言結(jié)構(gòu)為概括對象。語法包括詞法和句法。真題點睛下列四組字中,全是象形字的一組是()。A.角瓜田卜B.手丁象末C.山月貝夫D.禾矛女林【答案】A【名師點評】角、瓜、田、卜、手、丁、象、山、月、貝、禾、矛、女為象形字;末為指事字;夫、林為會意字。因此本題選A。第二節(jié)漢字一、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字音的識記★★★★識記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字音,要掌握《漢語拼音方案》,方案包括字母表、聲母表、韻母表、聲調(diào)符號、隔音符號、拼寫規(guī)則等部分。還要正確拼讀聲母、韻母、聲調(diào)和音節(jié)。學習語音,不僅是要說好普通話,更要領會漢語語音的美,提升欣賞能力,從而提高語言的表現(xiàn)力。二、現(xiàn)代漢字字形的識記方法★★★★(一)辨別與識記漢字字形的規(guī)律與方法1.同音字——學會以義辨形現(xiàn)代漢語由于只有一千多個音節(jié),因此存在著大量的同音字和音近字。所謂同音字,就是指字形、字義不同,而字音相同的字。例如,非、飛、菲、緋、妃、斐、扉、霏,這些字的讀音完全相同,但字形不同,意義不同,因而不能相互替代。所謂音近字,就是指字的讀音相近,像有些字的聲母、韻母相同,僅僅是聲調(diào)不同,例如古、故、谷、姑、雇、辜、蠱等。在學習和生活中,常常有人因音同或音近而寫別字。如把“濫竽充數(shù)”的“竽”寫成“芋”,把“陰謀詭計”中的“詭”寫成“鬼”,把“仗義執(zhí)言”的“執(zhí)”寫成“直”。要正確區(qū)別同音、近音字,就要從漢字的三要素音、形、義入手,整體把握。糾正音同音近的錯別字主要靠以義辨形的方法。許多音同音近的字,形體也很相近,它們都有共同的聲旁,而區(qū)別只在形旁。所以,只要抓住形旁,結(jié)合字義,加以記憶,就不會寫錯。例如:“燥”和“躁”,前者從“火”,有“干”的意思,常組成“干燥、燥熱”等詞;而“躁”字從“足”,有“急”的意思,常組成“急躁、煩躁”等詞。再如“墨守成規(guī)”,了解了它的出處,知道成語字面含義是墨子守著現(xiàn)成的規(guī)則,就不可能將它寫成“墨守陳規(guī)”了;同樣,對于“班門弄斧”,知道是指“魯班門前耍大斧”,就不會把“班”寫成“搬”了。2.形近字——學會以音辨形形近字是指形體相似而意思不同的字。如“倉—侖、瞼—臉、瞠—膛”這些字非常相似,如果不仔細辨認,書寫時又不認真,就很容易寫成錯別字。要掌握形近字,必須做到以下幾點。(1)以音辨形。例如:翔(xiáng,盤旋地飛)實,自詡(xǔ,夸耀)。這樣熟記字音,辨別字形,就不會寫錯、用錯。(2)了解漢字的結(jié)構(gòu)特點,熟記形近字。有些形近字是聲旁相同、形旁不同,要辨析不同形旁的意義。例如:“狐、孤、弧”這幾個字的聲旁相同。但“狐”的形旁是“犬”,用“犬”作聲旁的字,原意多與獸類有聯(lián)系?!肮隆钡男闻允恰白印?,用“子”作形旁的字,原意多與小孩有聯(lián)系,“孤”古代指死去父親的孩子?!盎 钡男闻允恰肮?,用“弓”作形旁的字,原意一般與弓箭有聯(lián)系,“弧”的原意是木弓,引申作圓周的一段講。3.同音多義字——根據(jù)語境義篩選字形例如,“裝飾”和“妝飾”、“統(tǒng)帥”和“統(tǒng)率”,單獨看都沒有問題,但是一旦有了上下文,把它們放入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去辨析,就能十分明確地判斷應該使用哪一個了。(二)學習和復習建議1.平時寫字時就要注意,寫字工整規(guī)范,不寫錯別字漢字是由筆畫組成的方塊字,多一筆少一筆,甚至筆畫的長短都有區(qū)別意義的作用。如:“幻—幼”、“未—末”、“己—已—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