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干預技術課件_第1頁
行為干預技術課件_第2頁
行為干預技術課件_第3頁
行為干預技術課件_第4頁
行為干預技術課件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十章行為干預技術

行為干預行為干預(behavioralintervention)是運用心理學方法,針對患者可觀測的異常行為或可具體描述的心理狀態(tài),以改變患者的異常心理和行為,重新整合或促進具有適應性功能的健康行為。是一項具有連續(xù)性、多面性、相關性預防與干預的系統(tǒng)活動。第十章行為干預技術第一節(jié)心理咨詢第二節(jié)心理治療第三節(jié)壓力及應對第四節(jié)社會生活技能訓練第五節(jié)藥物治療第六節(jié)危機干預第一節(jié)心理咨詢一、概述二、心理咨詢形式三、基本原則四、實施步驟五、咨詢者應具備的素質心理咨詢心理咨詢不是咨訊服務心理咨詢不是一種社交談話心理咨詢不是教導面談心理咨詢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心理咨詢并非只是邏輯分析心理咨詢并非提供忠告和建議心理咨詢并非只是為人解決問題

一、心理咨詢的基本概念心理咨詢(psychologicalcounseling)

——心理咨詢是指受過專業(yè)訓練的咨詢者(counselor)依據有關心理科學的理論,針對來訪者(client)或咨客的心理行為問題,通過人際互動關系,運用一定的方法、技術、協助對方維護增進心身健康,促進人格發(fā)展和潛能開發(fā)的過程。心理治療心理治療也稱精神治(psychotherapy)

——是指由經過專業(yè)訓練的心理治療師運用心理學有關理論與方法,以雙方良好關系為基礎,針對患者在心理或行為方面的障礙或疾患進行治療的過程,改善患者的不良心態(tài)與適應方式,緩解其癥狀與痛苦,促進人格完善,增進身心健康和社會適應功能。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相同點理論方法——心理學的基礎理論工作對象的問題——心理性幫助人的目的——改變、增長注重良好的人際關系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區(qū)別

心理咨詢心理治療對象正常人心理障礙的人適應范圍適應問題神經癥、心理障礙行為障礙、心身疾病療程較短較長處理側重點意識層次無意識層次目標具體癥狀改善、行為改變專業(yè)訓練咨詢培訓心理治療訓練工作機構非醫(yī)療醫(yī)療學術組織心理咨詢學會心理治療學會

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的關聯

咨詢心理治療輕重個人問題的程度

二、心理咨詢對象、任務和形式心理咨詢的對象心理咨詢的任務心理咨詢的分類和形式

1.心理咨詢的對象任務

心理咨詢的對象第一類:心理適應問題第二類:心理健康問題第三類:精神病康復患者心理咨詢的主要內容(1)對各種情緒障礙的咨詢(2)對軀體疾病的咨詢(3)臨床各科所出現的特殊心理問題咨詢(4)某些精神疾病的診斷、治療的咨詢(5)家庭生活方面的咨詢

(6)心理衛(wèi)生知識咨詢

(7)特種職業(yè)群體或個體的咨詢

2.心理咨詢的任務認識自己改變不合理的應對方式面對客觀世界,應對現實人際關系自我意識合理行為

3.心理咨詢形式和程序分類:咨詢性質:發(fā)展咨詢、健康咨詢咨詢規(guī)模:個體咨詢、團體咨詢咨詢時間:短程咨詢.中程咨詢.

長期咨詢咨詢形式:門診咨詢、電話咨詢、互聯網咨詢心理咨詢的一般程序資料搜集資料分析綜合評估診斷鑒別診斷咨詢方案制定心理咨詢的基本過程預備階段——咨詢關系初建探討階段—--協助當事人自我探索工作階段——咨詢員的挑戰(zhàn)協助當事人動力性態(tài)度與 行動改變跟進階段——咨詢員的評估與支持心理咨詢的目標

●中間目標、終極目標

●咨詢者知識\方法●咨詢工作的層次

5.心理咨詢工作者應具備的素質

醫(yī)學心理咨詢者的知識結構

(1)專業(yè)知識和臨床知識

(2)醫(yī)學心理學和社會醫(yī)學的知識

(3)哲學知識及其他心理咨詢醫(yī)生的職業(yè)道德和心理素養(yǎng)

(1)高尚的職業(yè)道德

(2)良好的心理素養(yǎng)

第二節(jié)心理治療一、精神分析療法二、行為療法三、認知行為療法四、人本主義治療方法五、其它心理治療方法技術六、婚姻和家庭治療一、精神分析療法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Freud,1856-1939)拓展精神分析理論

個體心理學:阿德勒“自卑與補償”分析心理學:榮格“集體無意識”和“原型”自我心理學:安娜?弗洛伊德“自我”的發(fā)展及“防御機制”作用新精神分析學派:艾利克森、霍妮、弗洛姆等人強調社會文化的影響結構主義哲學:拉康“回到弗洛伊德”語言為工具來解釋潛意識客體關系理論:克萊因(M.Klein)、溫尼科特(D.Winnicott)、馬勒(M.Mahler)、比昂(W.R.Bion)、考特(H.Kohut)等,依戀關系是一個人心理發(fā)展的基礎,并決定了其人格模式和人際關系類型

一、精神分析理論觀點基本理論(S.Freud1856-1939)

1、心理結構觀點

2、人格結構理論

3、心理動力觀點

4、性心理發(fā)展學說

5自我防御機制概念1、心理結構觀點潛意識(unconsciousness)

意識(consciousness)

前意識(pre-consciousness)

意識、前意識二者性質傾向相同無意識受壓抑自由聯想、夢的分析、或催眠被發(fā)現和證實檢查員——超我2、人格結構理論本我-----快樂原則自我-----現實原則超我-----道德原則都有心理反應內容、功能、性質三者處于沖突——協調的矛盾運動中精神分析學派的發(fā)展古典精神分析學派(心理動力)人格___”力比多”能量個體心理學(阿德勒)人格___自卑感(補償\權力\風格\興趣)分析心理學(容格)人格___個體無意識和集體無意識自我心理學(安娜)人格___自我發(fā)展觀點新精神分析學派(荷妮)人格___社會文化3、心理動力理論基本的驅動力

-----生理需求的驅動力

-----性愛的驅動力心理動力

生本能:一切與保存生命有關的本能,包括呼吸、吃喝、排泄及性需求等

死本能:激發(fā)一個人回到有生命之前的無機狀態(tài)中去,表現:攻擊性和破壞性,如攻擊他人、自傷、自殺等?!八猩哪繕硕际撬劳觥眱煞N本能本質上是同一個事物的兩個方面

4、性心理發(fā)展學說性欲發(fā)展的幾個階段可能出現的心理異常:性心理階段心理發(fā)展心理變態(tài)1.口欲期(0--1歲)信任-不信任精神分裂2.肛欲期(2—3歲)獨立-羞怯焦慮障礙3.生殖器期(4—5歲)主動-內疚恐怖障礙4.潛伏期(6---11歲)自我認同-認同混亂癔癥5.性器戀期(12歲后)異性關系-孤獨性障礙5、自我防御機制概念壓抑(動機性遺忘):移走具威脅的沖動\想法\記憶的意識投射(轉移到外部):自身不能接受的愿望想法歸因于別人.否認(動機性拒絕):外部信息阻止意識以外置換(改變沖動方向):將攻擊性沖動引導另一不同的目標上反向形成(維護對立面):用對立面來抵制不能接受的沖動升化(尋找一種可接受的替代品):把沖動轉化成一種為社會接受和認同的行為方式.退化(發(fā)展性衰退):用早年的行為應對由創(chuàng)傷引發(fā)的內在情感的反應.心理防御機制的分類

1.“精神病性”防御機制(psychoticdefensemechanism):常輕易地否定、歪曲“現實(reality)”來保護自己。嬰兒期、正常成人在遇到重大的精神壓力或打擊時。包括否認、歪曲、外射等。2.幼稚的防御機制(immaturedefensemechanism):嬰幼兒期,成人中多見于較輕的精神病人或人格障礙者,也稱為不成熟的防御機制。包括倒退、幻想、內向投射等。3.神經癥性防御機制(neuroticdefensemechanism):少年期能分辨自己的欲望和現實要求間區(qū)別,需要處理內心的矛盾、沖突,常使用壓抑、隔離、轉移、反向形成、抵消、補償、合理化等防御機制。在成人中常被神經癥患者使用。4.成熟的防御機制(maturedefensemechanism):個體成熟后表現。這種防御方法有效,能解除現實困難,滿足自己欲望,也能被社會所接受,具有積極意義,包括理智化、幽默、升華等。心理障礙本質現實神經癥(焦慮癥、抑郁癥、神經衰弱)

——力比多不能正常宣泄精神神經癥(強迫癥狀、歇斯底里、恐怖癥)

——力比多退行(regression)神經癥癥狀是自我與本能欲望相沖突的妥協。即妥協的產物。它使自我減輕焦慮,又部分地、虛偽地滿足了本能欲望禁欲的力量——強迫癥狀泄欲的力量——歇斯底里二、精神分析的治療治療原理

——無意識的心理沖突(本我、超我、外界現實和自我)

——神經癥的自我不能有效起作用(自我防御機制)

——沖突的無意識性,不知癥狀意義和原因。

促使無意識過程向意識轉化:分析、解釋(揭示內在沖突原因和沖突過程)轉化工作的特性致病沖突的無意識心理內容不能有意揭示,治療者難知曉病人已忘卻的經驗。病人的“兩極獲益”性——阻抗阻抗的力量與壓抑的力量同源(自我或自我與超我的聯合活動)三、治療過程3-6次/周1小時/次療程;0.5-1~2年實驗性分析階段:2周第一階段:開始階段_建立治療同盟關系第二階段:移情發(fā)展階段(出現-解釋)第三階段:修通階段(深刻認識-克阻)第四階段:治療結束階段(解決依賴\移情)精神分析治療的過程

(一)開始階段經過1—4次的診斷性會談,明確病理心理診斷,1、具備精神分析的條件:治療動機,有語言表達和理解能力,自我檢驗和現實檢驗能力,能與醫(yī)生建立治療性關系,有自我反省的能力,有時間和經濟條件等。2、主要沖突?次要沖突?3、防御機制是什么(成熟的、不成熟的、神經癥性的)?4、人格結構特征(二)治療過程蜜月期病人有較快的療效。更強的移情和阻抗,包括對治療的失望。通過分析移情和阻抗使治療順利進行。治療過程中的移情分析、阻抗分析、夢及幻想的分析是發(fā)現癥結的快捷途徑。澄清、對質、解釋、修通;分析病人潛意識的癥結,使之意識化;分析病人的心理防御機制,要相信病人自身內部具有成長及自愈的潛力,避免過高地估計醫(yī)生的作用。(三)結束階段當病人領悟、修通、“自我”有了一定的成長后,還需要逐步從與治療師的“移情關系”中解脫出來,此時,就進入到治療的結束階段。精神分析的結束有一個相對的概念,即病人不再到精神分析師這里來了。但病人真正擺脫這種依賴可能需要較長的心理過程。四、治療技術自由聯想(freeassociation)

夢的解析阻抗(resistance)

移情(transference)解釋自由聯想(freeassociation)

打消—切顧慮,想到什么就講什么醫(yī)生對談話內容要保證為病人保密,并鼓勵病人按原始的想法講出來,醫(yī)生不要隨意打斷他的話自由聯想法目的:發(fā)掘病人壓抑潛意識內的致病情結或矛盾沖突,帶到意識領域,使病人領悟,重新建立現實性療程頗長,—般要進行幾十次與夢境內容有關的因素

1.睡眠時軀體受到的刺激2.“日有所思.夜有所夢”3.潛意識內容的反映

移情

(transference)移情是指病人將過去的情感轉移到醫(yī)生身上,在對現實進行反映時總是不可避免地夾雜有過去的經驗和情感。①正性移情,如依賴、順從、愛戀等;②負性移情,如氣憤、憎恨、攻擊、不信任等。移情作用:①病人潛意識沖突、痛苦重現;②了解潛意識的重要線索;③治療病人重要手段。反移情是指醫(yī)生將自己過去的情感轉移到病人身上,反映了醫(yī)生潛意識中的問題。有效地處理移情與反移情:設置問題

阻抗(resistance)

指病人心理內部(潛意識)對治療過程的抗拒力,以防止治療將痛苦在意識中重現阻抗表現方式:遲到或擅自取消約會;對治療者的問題加以回避;取悅于治療者,借以“麻痹”治療者;將談話的重點指向治療者;原地踏步;遺忘;控制主題;治療關系設定先決條件;過多糾纏過去事情;沉默;……阻抗原因:①病人安于現狀,懼怕變化;②害怕引起良心上的譴責;③不肯放棄形成疾病的幼稚沖動,色情或怨恨的移情;④潛意識沖突以行為和語言方式表現出來,并由此產生愉快的感覺,如各種癮、癖、性變態(tài)等;⑤繼發(fā)性獲益。⑥移情阻抗克服阻抗(resistance)病人要求康復的動機;病人的理智策略——舊的解決方式致病,新的方式健康?!F在的自我不是幼年的自我,有能力在意識水平認識,處理沖突。二、行為療法行為療法——是由華生行為主義的啟迪,再加以巴甫洛夫的條件反射學說和斯金納的操作性條件反射建立而形成起來的心理治療。理論:經典條件反射理論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社會學習理論行為的觀測、記錄和分析行為治療的常用技術行為治療過程行為評估:描述問題行為(前導事件、結果行為、行為后效)選擇治療策略評價治療效果行為治療(確定目標行為、選擇技術、實施)隨訪治療技術基本假設行為治療的基本假設:

——非適應行為也是習得的

——個體通過學習消除習得不良行為行為治療的基本特點:

——強調行為問題為中心

——強調環(huán)境因素的外在變量的作用

——治療技術是以實驗為基礎

——方法、治療效果定量描述行為治療的常用技術1、放松訓練(relaxationtraining)、2.系統(tǒng)脫敏療法(systematicdesensitization)3.沖擊療法(flooding,implosivetherapy)4.厭惡療法(aversiontherapy)5.自信訓練(assertivetraining)6.矛盾意向法7.模仿(modeling)8.角色扮演(roleplay)9.強化法(reinforcementtherapy)代幣療法(tokeneconomy)10.自我管理(selfmanagement)11.行為技能訓練(behaviorskillstrainingprocedures)12.生物反饋療法(biofeedbacktherapy)三、認知行為療法(一)認知療法(二)理性情緒行為療法(rationalemotivebehaviourtherapy)(三)森田療法(一)認知療法基本技術:1.識別自動性想法2.識別認知性錯誤3.真實性檢驗5.監(jiān)察憂傷或焦慮水平4.去注意(二)理性情緒行為療法

(rationalemotivebehaviourtherapy)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A.Ellis)1955年創(chuàng)立人性觀——人既是理性,同時又是非理性的。理論觀點——人的心理障礙或情緒與行為的困擾,多是由于不合乎邏輯或不合乎理性的思考即非理性信念所致。如果人們能夠學會利用理性思考,減少非理性思考,大部分情緒或心理困擾就可以解除。合理情緒治療的人性觀1.人既可以是理性、合理的,也可以是無理的、不合理的。理性則愉快、富有成效;2.情緒是由思維而產生。困擾源于不合理思維;3.人具有一種生物學和社會學的傾向性;4.任何人都具有或多或少的不合理的思維與信念;5.人是有語言的動物,思維借助于語言進行;6.情緒困擾的持續(xù)是由于內化語言持續(xù)的結果。

那些我們持續(xù)不斷地對我們自己所說的話經常就是,或者就會變成我們的思想和情緒。

————埃利斯語言——思維——情緒、行為——

習慣——性格——生活方式

——命運ABC理論——(ABCDE模式)主要框架

A(activating)——事件或情境(客觀現實)

B(beliefsystem)——個人信念(解釋、評價)

C(consequences)——信念產生的結果(情緒、行為)

D(disputing)——改變信念的辯論(治療)過程

E(effect)——最后達到認知、情緒和行為改變

的效果?;纠碚撉榫w不是有某一誘發(fā)事件本身所引起的,而是由經歷了這一事件的個體對這一事件的解釋和評價所引起的。

B

直接原因

A

C

結果(情緒、行為)

間接原因理論注意要點——因為情緒是有人的思維、人的信念所致,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情緒負責?!藗兿萑肭榫w障礙之中時,是他們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的,是他們自己選擇了這樣的情緒取向的?!⒎欠磳ω撔郧榫w。不恰當的情緒反應。ABCDE模式

B信念(Belefs)(Activatingevents)(Consequences)AC結果事件

E(effect)D(disputing)

不合理信念的特征絕對化的要求(demandingness)過分概括化(overgeneralization)糟糕至極(awflizing)

_____Wessler1975年

(三)森田療法20世紀初由森田正馬在日本創(chuàng)始濃厚的東方色彩森田正馬生平1、森田療法關于神經質癥的論述神經質:基于對神經衰弱等神經癥的本質的不同的看法而提出。神經質癥狀純屬主觀問題,而非客觀的產物。是疑病素質和由它引發(fā)的精神活動過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非疾病。(人格傾向)神經質癥:精神疾病分類系統(tǒng)中神經癥的一部分。2、神經質癥的主要表現非器質性原因的癥狀癥狀——生活、學習和工作造成障礙有內省能力,一直努力強烈求治動機,疾病意識。3、神經質類型普通神經質(神經衰弱)

——失眠癥、頭痛、頭腦不清、感覺異常、易興奮、易疲勞、腦力減退、乏力感、胃腸神經癥、劣等感、憂慮、性功能障礙、眩暈、耳鳴、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等。強迫觀念癥(包括恐怖癥)

——社交恐怖:赤面恐怖、對視恐怖、自己表情恐怖等。

——不潔恐怖、疾病恐怖、不完善恐怖、學??植馈⒓怃J恐怖、高處恐怖、雜念恐怖。發(fā)作性神經質

——心悸發(fā)作、焦慮發(fā)作、呼吸困難發(fā)作疑病素質與神經質癥神經癥質共同特征——疑病素質素質——精神上的傾向性(內外性)疑病素質——一種擔心患病的精神上的傾向性(內向)。疑病素質:精神活動內向、內省力強,對自己的心身的活動狀態(tài)及異常很敏感,常被自我內省所約束,總擔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生的欲望和死亡的恐怖富于內省、關心自己的身體——人類正常表現生存欲表現:1、希望健康地生活;

2、希望更好生活、被人尊重;

3、求知欲強、肯努力;

4、希望成為偉大幸福的人;

5、希望向上發(fā)展過高生存欲望——伴有對死亡恐怖(與懼怕失敗、害怕疾病、恐懼不安心理活動聯系)導致精神活動的內向性----疑病素質----神經質癥基礎。神經質癥狀的主觀性神經質癥的患者,對生的欲望過高,死的恐怖過強,把本來正常的現象看成是不正常的表現。其主觀判斷無客觀事實(客觀的生理)為基礎,病人卻深信不移,陷入思想矛盾中。適應不安與精神交互作用適應不安:人在自然界不斷變化的環(huán)境中生存下去、自身的心身狀況能否適應外界環(huán)境這樣的問題而煩惱。這種不安的心理在人的一生中經常出現。即保護機制疑病素質的人——排斥適應不安——更加關注不安——感覺和注意相互加強——不安發(fā)展成慢性神經質癥精神交互作用:某種感覺偶然引起對它的注意集中和指向——這種感覺就會敏銳——吸引注意固定于它,感覺與注意交互作用——感覺強大精神拮抗與思想矛盾精神拮抗作用:精神活動有對應和調節(jié)現象具體表現:一種心理出現,常有另一種心理出現。精神領域中的自然現象。神經質患者——欲望與抑制間的拮抗作用強思想矛盾:“但愿如此”“必須這樣”愿望和實際情況相反。(不理解人性的實質)神經質癥的形成機理由于疑病素質的存在,在偶然事件的誘因影響下,通過精神交互作用而形成神經質癥狀。造成神經質癥狀的原因是以主觀愿望控制客觀現實而引起的精神拮抗作用的加強。森田療法的治療原則陶冶疑病素質,打破精神交互作用,消除思想矛盾。順其自然、為所當為順其自然的治療原理1、認識情感活動的規(guī)律,接受不安的情感;2、認識精神活動的規(guī)律,接受自身可能出現的各種想法和觀念;3、認清癥狀形成和發(fā)展的規(guī)律,接受癥狀;4、認清主觀與客觀之間的關系,接受事物的客觀規(guī)律。“為所當為”的治療原理忍受痛苦,為所當為面對現實,陶冶性格森田療法的治療方法住院治療第一期、絕對臥床期第二期、輕工作期第三期、重工作期第四期、生活訓練期門診治療

1、詳細體檢,排除軀體疾病,消除顧慮

2、指導接受癥狀,不排斥它

3、不向家人談癥狀,家人也不聽、不答復病訴。

4、帶著癥狀參加各種活動?!委熓冀K針對人格問題,不對癥狀糾纏。在理解前提下,重生活的體驗。四、人本主義治療方法(一)以人為中心療法(三)完形療法(二)存在主義療法(四)現實治療法(一)人本主義療法美國心理治療學家,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創(chuàng)建者之一,非指導式咨詢(來訪者者中心治療法)的創(chuàng)始人1、人本主義理論觀點

1.強調從整體理解人的動機和人格

2.強調人的尊嚴和價值

3.強調人的自主意識.創(chuàng)造性和發(fā)展的潛力

4.遵循現象學途徑2.主要任務與重點創(chuàng)立者:(CarlRogers1902-1987)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支現象學取向精神分析、行為主義相反勢力強調當事人有自我覺察的潛能,以及能夠解決阻礙個人成長的障礙治療中當事人是核心,而非治療者3.哲學觀與基本假設

人性持正面觀重要觀念心理健康看法治療過程中必備的條件 兩個人有心理上的接觸當事人是在一種無助、焦慮與混亂的狀態(tài)中治療員這在此關系中,始終具有真摯和諧協調的狀態(tài)治療員對當事人產生一種無條件的接納與尊重治療員對當事人產生同感,不再從自己的觀念來看對方當事人能體會到治療員對自己的尊重和同感治療目標提供安全、信任的治療氣氛自我探索自我覺察自我成長通??沙霈F的各種改變對自己有較實際的看法有自信,有自主能力能對自己和本身的感受有較大的接納對自己有積極的評價較少壓抑自己的經驗行為較成熟,具社會化,適應力強壓力影響低,易克服挫敗性格較健康,人具有統(tǒng)合性對他人有較大的接納治療關系治療者的態(tài)度與個人特質治療關系的品質——決定治療結果的首要決定因素個人特質真誠非占有性的溫暖無條件地接納與尊重寬大、關懷溝通能力技術與程序強調治療者與當事人的治療關系不標榜技術取向——主動傾聽感受的反映澄清對質投入治療關系中盡量使用——非指導性技術解析詢問診斷探索以及搜集歷史資料應用個別咨詢團體咨詢學生中心輔導親子關系家庭治療微機處理的初始階段行政管理貢獻反傳統(tǒng)治療法人性持正面與樂觀看法關系導向、非技術導向實證研究多元文化環(huán)境下價值限制誤解多重視傾聽與反映,未能挑戰(zhàn)問題重視當事人的問題降低自己人格特質的影響重視內控的價值觀具治療功能的咨詢關系咨詢關系與過程據治療功能的基要條件

——真誠

——無條件的尊重與接納

——正確的同理心羅杰期(1987)認為 人格改變的必要及充分條件兩人在心理上的接觸當事人,表現出表里不一治療者,在治療關系中是一位表里一致或整合的人治療者對當事人提供無條件的尊重,或真正的關懷。治療者對當事人的內在參考架構有同一心的了解經驗,并盡力將這種經驗告知當事人。治療者同感的了解與無條件的尊重,在與當事人的溝通中應達到讓對方能感受到的最低標準。人本心理學家馬斯洛根據自我實現是人類最求最高境界的理念,對希望自我實現這提出的七點建議:把自己的感情出口放寬,漠視心胸像瓶頸;在任何情況中,都能試從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看問題,根據長遠的利害關系做決定;對生活環(huán)境中的一切,多欣賞、少抱怨,有不如意之處,設法改善,從而空談不如起行;設定積極可行的生活目標,然后全力的赴求其完善,但卻不能期望未來的結果一定不會失敗;對是非爭辯,只要認清真理正義所在,縱使違背公議,也應挺身而出,站在正義一邊,堅持到底;莫使自己生活僵化,在思想和行動上留下一定空間,偶爾放松一下身心,將有助于自己潛力發(fā)揮;與人坦率相處,使別人看見你的長處與缺點,也讓別人分享你的快樂。五、其它心理治療方法技術(一)催眠療法和自我催眠(二)內觀療法(三)藝術療法(arttherapy)

1.美術治療

2.音樂療法

3.書法治療(三)藝術療法(arttherapy)廣義的藝術治療或創(chuàng)造性治療:即所有的藝術表現形式的治療。其中包括視覺藝術、音樂、舞蹈、戲劇、文學、書法等形式的治療。狹義的藝術治療指繪畫藝術治療:藝術治療的目的是藉助繪畫、音樂、舞蹈、戲劇、文學、書法及其各種創(chuàng)造性的自由表現活動,當事人可將潛意識內壓抑的感情與沖突呈現出來,并在繪畫或藝術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