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營造技術_第1頁
森林營造技術_第2頁
森林營造技術_第3頁
森林營造技術_第4頁
森林營造技術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森林營造技術

實習報告指導教師:劉芳姓名:歐陽2013年6月19日TOC\o"1-5"\h\z\o"CurrentDocument"前言 2\o"CurrentDocument"實習安排 2\o"CurrentDocument"實習內容 2\o"CurrentDocument"3.1劃分立地類型 2\o"CurrentDocument"3.2整地 3\o"CurrentDocument"3.3苗木移植 5\o"CurrentDocument"3.4復合經(jīng)營調研 6\o"CurrentDocument"3.5實習體會 7前言《森林營造技術》是林業(yè)技術專業(yè)核心能力課之一、造林設計及施工實訓又是專業(yè)實踐課之一,由此可以看出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森林營造工作始終是林業(yè)工作的核心內容,它在發(fā)展森林、保護森林、充分發(fā)揮森林的生態(tài)效益、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我國正式確立了“林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指導思想,把建設山川秀美的宏偉目標列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大戰(zhàn)略任務,對改善生態(tài)環(huán)境建設空前重視,著力建立以森林植被為主體,林草結合的國土生態(tài)安全體系,大力保護、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實現(xiàn)林業(yè)跨越式發(fā)展,使林業(yè)更好的為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服務。實習安排周一:上午:劃分立地類型(外業(yè)) 下午:內業(yè)周二:上午:整地(水平階、反坡梯田、撩壕)下午:整地(塊狀、魚鱗坑)周三:上午:移苗造林(滇樸) 下午:休息周四:云南豐澤園植物園參觀調查周五:上午:農家樂經(jīng)營方案 下午:撰寫實習報告實習內容3.1劃分立地類型3.1.1實訓目標綜合應用植物、土壤、生態(tài)、測量和森林營造的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在劉芳老師的指導下開展外業(yè)調查,根據(jù)調查資料劃分立地類型,鞏固所學知識,培養(yǎng)我們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3.1.2實訓場所學院405林場3.1.3實訓形式在劉芳老師指導下,全班分為6組,8人一組進行外業(yè)調查。在此基礎上,匯總全班所有調查資料,確定出影響立地類型的因子。3.1.4實訓備品與材料土壤調查表、植被調查表、計算紙、鉛筆、鋤頭、鏟子、測高器、鋼卷尺。3.1.5實訓內容與方法外業(yè)工作.1調查土壤情況在典型地段挖取有代表性的剖面,深至母巖或1m,寬50?80cm。要求每個林班至少一個主要剖面,每個小班按約6?7hm2一個對照剖面。調查土層厚度、表土層厚度、土壤質地、土壤結構、酸堿度、母巖等對造林有關的各項因子,填寫土壤調查記錄表。.3調查植被情況采用典型樣方調查,樣方面積灌木為5X5m,草本1X2m。調查主要灌木和草本的種類和高度、植被總蓋度、灌木總蓋度、草本總蓋度、植物群落形成原因等,填寫植被調查表。內業(yè)工作.1尋找主導因子劃分立地類型依據(jù)的主導因子應是對樹木生長影響大、且因子本身有較大差異的立地因子。逐個分析海拔、坡度、地位、坡向等地形因子和土層厚度、表土層厚度、巖石性質等土壤因子對生活因子的影響,找出作用大的因子;然后從整個調查區(qū)的角度逐個分析這些因子本身是否有較大的差異,差異大者可作為劃分立地類型的主導因子。.2劃分立地類型根據(jù)立地分類體系的要求,將主導因子進行分級和組合,組合成理論上的立地類型數(shù)。再根據(jù)調查區(qū)的實際情況篩選掉不存在的立地類型,從而得出實際的立地類型數(shù)。3.1.6確定主導因子及各小班立地類型主導因子:坡度、坡向、土層厚度、土壤顏色。立地類型:01小班:陡坡陰坡厚層紅壤立地類型;02小班:斜坡陽坡厚層紅壤立地類型。3.2整地3.2.1整地實習意義及器材了解造林整地的意義;明確造林整地的工作內容;掌握主要造林整地方式方法和技術要點。8人一組,在劉芳老師的指導下進行造林整地的操作。每組配備鋤頭3把、鋼卷尺1把。其他材料視實訓內容確定。3.2.2實訓內容與方法實習中,我們選擇云南常用的5種整地方法進行實習。S1-1水平階整地整地 S1-2實拍圖*歐陽制)第3頁共8頁水平階整地 它又稱水平條,階面水平或稍向內傾;階寬隨立地條件而異,石質山地一般0.5?0.6m,土石質山地和黃土地區(qū)可達1.5m;階長隨地形而定,一般為2?lOm;深度30?35cm以上。深度30?35cm以上。圖苴一1反坡梯田整地圖豹f實拍圖K歐陽制遂E3-3實拍圖E3-3實拍圖iftPB制)反坡梯田整地田面向內傾斜成3。?15o反坡;面寬1?3m;每隔一定距離修筑土埂,以防匯集水流;深度40cm以上。此法適用于坡度不大,土層較深厚的地段,以及黃土地區(qū)地形破碎的地段。整地投入勞力多,成本高,但抗旱保墻和保肥的效果好。@3-1撩壕整地撩壕整地又叫抽槽整地、倒壕整地。壕溝的溝面應保持水平,寬度和深度根據(jù)不同的要求有大撩壕和小撩壕之分,其中大撩壕寬度約0.5m,深度為0.5m以上;小撩壕寬度0.5m左右,深度約fc.3-0.35m;壕間距2m左右;長度不限(4)山地塊狀整地為正方形或長方形坑穴。穴面與原坡面持平或水平,或稍向內側傾斜。邊長40cm以上,深30cm以上,外側筑埂。圖魚鱗坑整地 圖實拍圖(歐陽制)(5)魚鱗坑整地為近于半月形的坑穴??用嫠交蛏韵騼葌葍A斜。一般長徑橫向)0.8?1.5m,短徑(縱向)0.6?1.0m,深約40?50cm,外側用生土修筑半圓形邊埂,高于穴面20?25cm的土埂。在坑的內側可開出一條小溝,溝的兩端與斜向的引水溝相通。魚鱗坑主要適用于坡度比較大、土層較薄或地形比較破碎的丘陵地區(qū),水土保持功能強,是水土流失地區(qū)造林常用的整地方法,也是坡面治理的重要措施。3.2.3注意事項嚴格控制造林整地的規(guī)格?;靥钔習r,注意不要將心土沙石置于表面。注意安全實習,避免使用工具不當造成人身傷害。3.3苗木移植3.3.1苗木移植意義及工具明確各種苗木栽植方法的特點和適用條件;掌握苗木栽植主要方法的操作過程與技術要求。在學院405林場,8人一組,在劉芳老師的指導下進行苗木栽植的操作。每組配備苗木8株(滇樸),修枝剪1把、植苗鋤頭1把、植苗桶1個。3.3.2實訓內容與方法(穴植法)操作過程(1)確定株行距按造林作業(yè)設計的密度和種植點配置方式確定栽植點的位置(提前經(jīng)過穴狀整地的造林地除外)。(2) 開穴穴的大小要根據(jù)苗木的根系狀況決定,穴的底部與上部應大小一樣,防止底部成鍋底形,挖穴時應將表土與心土分別放于穴旁。(3) 植苗栽苗時一手拿苗木的根莖部,一手整理根系,將苗直立穴中,使根系舒展不窩根,然后把細碎的表土填入穴中,填至一半時,把苗木向上略提一下,達到適宜栽植深度,使根系舒展后踩實把余土填上,再踩實,最后在上面撒一層細土或枯枝落葉,以防止水分蒸發(fā),這種操作過程簡稱為“三埋兩踩一提苗”。技術要求(1) 根系舒展就是使根系保持自然伸展狀態(tài),即主根垂直,側根與主根之間適當?shù)慕嵌龋駝t就會影響根系的吸收功能。(2) 深淺適宜根莖應低于地表1—2cm,在干旱多風地區(qū)表土易被風吹走,水土流失較嚴重的地區(qū)以及沙丘的迎風面應低于地表4—5cm)。(3) 根土密接根系只有與土壤緊密結合才能起到吸收到作用適用條件穴植法的應用不受苗木大小、立地條件的限制,但在干旱瘠薄的造林地上應用更顯其優(yōu)點。涔冷0;&骸1.放苗 2.填表土、提苗踏實3.4復合經(jīng)營調研我組一行8人在劉芳老師的帶領和指導下調研了果香園的復合經(jīng)營模式,我們調研的結果是:果(林)農復合經(jīng)營。3.4.1主要作物:果(林):石榴、桃樹、梨樹、李子樹、櫻桃、柿子樹、軟棗樹。農業(yè):魔芋、小苦菜、小瓜、大白菜、韭菜、四季豆、香菜。綠籬:金竹。3.4.2問題:農作物種植過密,不利于樹體的生長;果樹和經(jīng)濟林木的種植布局有缺陷,既不利于經(jīng)濟林木的生長也不利于果樹的生長;果樹下過分種植農作物使其和果樹爭奪養(yǎng)分。3.4.3相關建議:第一從生態(tài)效益角度農林復合經(jīng)營在水土保持、土壤肥力、防風、凈化CO2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果香園的經(jīng)營模式?jīng)]有從生態(tài)方面來規(guī)劃,應適當?shù)脑灾灿欣谏鷳B(tài)方面的果樹。第二從經(jīng)濟效益角度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尤其在造林初期間農作物能充分利用林地中空間、氣候和土壤等資源,可取得近期經(jīng)濟效益,達到以短養(yǎng)長;而果香園是農林復合經(jīng)營但對果樹養(yǎng)護和林下農作物管護不好,沒有充分發(fā)揮農林復合經(jīng)營的優(yōu)點,建議在春冬季節(jié)對果樹進行修整,提高經(jīng)濟效益。3.5實習體會這次實習讓我感觸頗深,讓我再一次深入的了解了《森林營造技術》這門課程,也讓我感受到授課教師對此門課程的重視,實習任務環(huán)環(huán)相扣,這更像是我們在實際工作、造林,有機的把本門課程所有的重點重新溫習、實踐了一遍。本周重點是劃分立地類型、整地、復合經(jīng)營調研。此次實習也讓我認識到在實際操作中需要靈活變化,既理論要與實際相結合。在土壤調查中各項因子調查需要認真記錄并進行檢查。在剛開始調查時對各項因子調查得不夠全面,所以再調查記錄完以后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