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語文文言文《桃花源記》精細講解?一、課文內(nèi)容字句精講每段文字三個部分:一是原文,二是譯文,三是釋文。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yè)。晉朝太元年間,(有一個)武陵人以捕魚作為職業(yè)。晉:晉朝(265—420),三國時司馬炎所建。太元:東晉孝武帝司馬曜第二個年號(376—396)。武陵:郡名,在今湖南省常德市一帶。中,中間,這里泛指一個時期。捕魚:作狀語,以捕魚。為:動詞,做,作為。緣溪行,忘路之遠近。(有一天他劃船)沿著溪流前行,忘記了路程遠近。緣:介詞,順著,沿著。行:動詞,上行,前行,這里指劃船前行。之:助詞,取消句子獨立性。忽逢桃花林,夾岸數(shù)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捕魚人)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在河兩旁的幾百步內(nèi),中間沒有(一棵)其他的樹,花和草鮮嫩美麗,地上的落花繁多。逢:動詞,遇到。夾岸,在河的兩旁。數(shù):幾。雜:其他。芳:草。落英:落下的花;也可解為初開的花。兩種說法都可以。英:花,這里指桃花。繽紛:形容詞,繁多。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捕魚人認為這地方很奇異,又向前劃行,想要走盡這一片桃林。漁人:捕魚的人;異:形容詞的意動用法,以……為異,認為……很奇異;之,代詞,指代這個地方。復:副詞,又,再。前:方位詞作狀語,向前。行:動詞,行船,劃行。欲:動詞,想,想要;窮:形容詞用如動詞,窮盡,走盡;其:代詞,這,這一片。林盡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桃花林在溪水發(fā)源的地方?jīng)]有了,(捕魚人)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一個)小洞口,(小洞口)隱隱約約好像有亮光。盡水源:盡于水源,省略句,省略介詞“于”,也是狀語后置句,“于水源”是狀語后置,翻譯的時候把后置的狀語提前,可以譯為“在水發(fā)源的地方結束”;水源,溪水發(fā)源的地方;盡,動詞,完盡,結束,沒有;便:就;得:動詞,得到,看到;仿佛:隱隱約約;若:動詞,好像。便舍船,從口入。(捕魚人)就離開船,從小洞口進去。舍:舍棄,這里指離開。初極狹,才通人。起初很狹窄,僅僅通過一個人。極:很;才:僅僅,只。復行數(shù)十步,豁然開朗。又走了幾十步,突然變得開闊明亮。復:又;豁然:開闊的樣子;開朗:開闊,明亮。成語“豁然開朗”出自本篇,現(xiàn)在也用來形容忽然明白了。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這里)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土地、美好的池塘、桑樹竹林之類。儼然:整齊的樣子;之:代詞,這;屬:名詞,類,一類,一類東西。阡陌交通,雞犬相聞。田間小路交錯相通,(村落間)能互相聽到雞鳴狗叫的聲音。阡陌,名詞,田間小路,南北小路為“阡”,東西小路為“陌”;交通:動詞,交錯通達;雞犬:雞鳴狗叫的聲音,《老子》中有“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之句。成語“雞犬相聞”“雞犬之聲相聞”形容人煙稠密,村莊都互相挨得很近。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村中,(人們)來來往往,耕種勞作,男男女女的衣著裝束,都像外邊的人。黃發(fā)垂髫,并怡然自樂。老人和小孩都高高興興,自得其樂。黃發(fā):長壽老人的特征,這里指代老人;垂髫,小孩子垂下來的頭發(fā),這里指代小孩。注意:以“黃發(fā)”代老人,以“垂髫”代小孩,是采用借代手法,以人的特征代人。并,副詞,全,都。怡然,形容詞,安適愉快的樣子。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桃花源中人)見到漁人,就大為驚奇,問他是從哪里來的?!耙姖O人”是省略句,省略主語“桃花源人”,翻譯的時候要補出來。乃,副詞,于是,就?!八鶑膩怼笔恰皢枴钡馁e語,這是“所”字結構,“所”放在動詞“從來”之前,組成一個名詞性詞組,“所從來”即“從來”之“所”,直譯為“跟從著來的地方”,意譯為“從哪里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漁人)細致詳盡地回答了他們。(桃花源中人)就把漁人請到自己家里,擺酒殺雞做飯款待他。“具答之”是省略句,省略主語“漁人”,翻譯的時候要補出來。具,同“俱”,副詞,全,都,詳細。之,代詞,代桃花源人。“便要還家”是省略句,省略主語“桃花源人”,翻譯的時候要補出來。要,同“邀”,邀請。村中聞有此人,咸來問訊。村里人聽說來了這么一個客人,都來打聽消息。咸,副詞,都,如“咸與維新”,意思是都參與革新。問訊,打聽消息。訊,消息。注意:“問訊”古今異義,今指詢問,如問訊處;訊問,審問,如接受警方問訊;問候,如互致問訊。自云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復出焉,遂與外人間隔。(他們)自己說祖先躲避秦時的戰(zhàn)亂,率領妻子兒女和同鄉(xiāng)人來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不再從這里出去了,于是就同外面的人隔絕了。云,動詞,說,如子曰詩云。先世,祖先,先輩。率,動詞,率領,帶領。妻子,妻子兒女。注意:“妻子”古今異義,今指男子的配偶。邑人,鄉(xiāng)鄰,同鄉(xiāng)的人。絕境,與世隔絕的地方。注意:“絕境”古今異義,今指沒有出路的境地。焉,兼詞,兼有“于是”兩詞的意思,“于是”或“于此”“于之”,意思是“在這里”或“從這里”等,根據(jù)具體情況確定。這里的“不復出焉”,意思是“不再從這里出去”,“焉”譯為“從這里”,同時要放到動詞的前面作狀語。遂,副詞,就。間隔,動詞,隔開,隔絕。注意:“間隔”古今異同,今也可作動詞,指隔絕,如彼此音訊間隔;還可以作名詞,指事物在空間或時間上的距離,如菜苗的間隔很勻整。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他們)問(漁人)現(xiàn)在是什么朝代,(他們)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必說魏朝和晉朝了。“問今是何世”是省略句,省略主語“桃花源人”和賓語“漁人”,翻譯的時候要補出來。是,判斷詞,表示判斷,與現(xiàn)代的“是”用法一樣,如《木蘭詩》中的“不知木蘭是女郎”;《孔雀東南飛》中的“汝是大家子”。乃,副詞,竟然,居然。無論,不要說,更不必說。注意:“無論”古今異義,今是連詞,表示在任何條件下結果都不會改變,如無論任務多么艱巨,也要把它完成。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嘆惋。這個漁人一一給(桃花源中人)詳細地說了他知道的事情,(他們)聽了都很感嘆惋惜。“為具言所聞”是省略句,介詞“為”的后面省略了賓語“之”,“之”代指“桃花源人”。具言,詳細地說。所聞,所字結構,指聽說的事情?!敖試@惋”也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語“桃花源人”。嘆惋,感嘆惋惜。余人各復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shù)日,辭去。其余的人又各自邀請漁人到他們家里,都拿出酒菜飯食來款待他。(漁人)居住了幾天,告辭離開。延,動詞,邀請?!巴?shù)日”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語“漁人”。辭,告別,告辭。去,離開。此中人語云:“不足為外人道也。”這里面的人告訴他說:“(這里的情況)不值得對外界的人說??!”“語云”是省略句,“語”的后面省略賓語“之”,“之”指代漁人。語,讀作yù,動詞,告訴。云,動詞,說。足,值得,如不足掛齒,微不足道,不足為憑。為,介詞,讀作wèi,向。道,動詞,說?!安蛔銥橥馊说馈弊鳛槌烧Z,意思是不要把有關的事情告訴其他人。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志之。(漁人)出來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著先前的路回去,(一路上)處處標上記號。“既出”是省略句,省略主語“漁人”。既,副詞,已經(jīng),……后。扶,動詞,順著。向,形容詞,原來的,先前的。志,動詞,記,這里指做記號。之,代詞,代指經(jīng)過的地方,做動詞“志”的賓語。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漁人到了武陵郡,便去拜見太守,把這些情況作了稟報?!凹翱は隆笔鞘÷跃?,省略了主語“漁人”。及,動詞,到??は拢だ?,郡城,指武陵郡。詣,讀作yì,動詞,拜訪,拜見。太守,郡的長官。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志,遂迷,不復得路。太守立即派人隨同他前往,尋找先前所做的記號,最終迷了路,再也找不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即,就,立刻,馬上。遣,動詞,派,派遣。其,代詞,代漁人。尋,動詞,尋找。向,形容詞,先前的,原來的。所志,所字結構,意思是做的記號。遂,副詞,最終。迷,動詞,迷失,這里指迷路,迷失方向。復,副詞,再。得,動詞,找到。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guī)往。南陽有個劉子驥,是位清高的隱士,聽到這個消息,興致勃勃地打算前往桃花源。劉子驥,名驎之,字子驥,東晉南陽(今河南南陽)人。隱士,好游山水。曾至衡山采藥,深入忘返,見澗岸有兩石倉,一閉一開,因水深難渡,欲還而迷路,幸遇伐木者指路乃得還。后聞石倉有仙丹,欲再往,已不知其所在。陶淵明可能聞知其事,有所聯(lián)想,因?qū)⑵鋵懭氡疚?。高尚士,舊時指以隱居不做官而清高的讀書人。聞,動詞,聽說。之,代詞,指代“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源”這個消息。規(guī),計劃。往,前往。未果,尋病終。后遂無問津者。沒有實現(xiàn),不久就病死了。以后就不再有探訪的人了?!拔垂笔鞘÷跃?,省略主語“劉子驥”。尋:副詞,表示不久。病終,病死。問津:詢問渡口,這里是“訪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成語“無人問津”就是出自本文,意思是沒有人再來探求或過問。二、課文知識點詳解(一)年號紀年課文開頭的“晉太元中”是采用了帝王年號紀年,“太元”是東晉孝武帝的年號,指公元376—396年。我國古代的歷史主要是用年號紀年的。年號紀年是在漢武帝十九年(公元前122年)首創(chuàng)的。那年十月,漢武帝出去狩獵,捉到一只獨角獸白麟,群臣以為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紀念,建議用來紀年,于是就立年號為“元狩”,稱那年(公元前122年)為元狩元年。六年后,又在山西汾陽獲得一只三腳寶鼎,群臣又認為這是吉祥物,于是改年號為“元鼎”,稱那年為“元鼎元年”,而不稱“元狩”了。后來,人們把記錄年代的開始稱“紀元”,改換年號叫“改元”。但歷史上并不把漢武帝元狩元年作為年號紀年的開始,而把漢武帝即位后的第十九年稱為元狩元年,因為他為了追溯以前的十八年,又追補了三個年號:建元、元光和元朔,每隔六年換一個年號。漢武帝把他即位的第一年(公元前140年)稱為建元元年,表示開始用年號紀年。后來史學家就把建元元年作為我國歷史上年號紀年的開始。(二)“落英”兩說并存課本注釋中“兩說并存”的現(xiàn)象還是很少見的。課本編者特意在“落英”上采用兩說并存的注釋,注為“落花。一說初開的花”。這說明編者對“一說,初開的花”是認可的。把“落英”注為“落花”是顧及絕大多數(shù)人的感受,一般都覺得“落英”就是“落花”,而聯(lián)系課文具體語境來看,還是理解為“初開的花”“始開的花”“盛開的花”為妥?!胺疾蒗r美,落英繽紛”是對偶句,用“芳香鮮美的草”對“干枯飄落的花”不合事理,而只能對“鮮妍盛開的花”。而“落”在古漢語中就有“開始”的意思,現(xiàn)代漢語“落成”中的“落”就沿用這一古義。還有,屈原《離騷》中的“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詩句的意思是:早晨飲用木蘭上甜美的朝露,晚上食用秋菊中鮮嫩的花瓣。這里的“落英”就是指“初開的花”。由此可見,課文中的這兩個解釋都是說得通的。學生在翻譯時,可以選擇其中之一就可以了。(三)作者與寫作背景1.本文作者: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大文學家,田園詩的創(chuàng)始人。他生于東晉末年,出身沒落的地主官僚家庭。當時社會動亂不安,曾做過小官,由于不滿官場的丑惡,“不為五斗米折腰”,棄官回鄉(xiāng),這時他41歲,從此過著“躬耕自資”的隱居生活。因為家門前有五棵柳樹,所以自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田園生活是陶淵明詩文的主要題材,相關作品有《飲酒》《歸園田居》《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詩》等。2.寫作背景:本文寫作年代大約是宋永初二年(421),其時陶淵明已經(jīng)五十七歲了。他拒絕同劉裕的宋政權合作,不滿黑暗的政治現(xiàn)實,同時由于他和農(nóng)民接近,理解他們追求理想社會的愿望,所以寫了這篇記和詩?!短一ㄔ从洝肥恰短一ㄔ丛姟非懊娴男?,“記”相當于該詩的序。本文寫于晉宋交替期間,社會動蕩不安,當時陶淵明退隱農(nóng)村十年多,對廣大農(nóng)民的苦難深有感受。文中描繪的沒有階級、沒有剝削、沒有壓迫、沒有戰(zhàn)亂、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怡然自樂的社會,是作者不滿現(xiàn)實的一種精神寄托,也是千百年來被壓迫人民的理想境界。(四)古今異義詞:鮮美一古義:鮮艷美麗;今義:指食物味道好。交通——古義:動詞,交錯相通;今義:名詞,各種交通運輸業(yè)的總稱。妻子——古義:妻子和子女;今義:專指男子的配偶。絕境——古義:與世隔絕的地方;今義:沒有出路的境地。無論——古義:不要說,更不必說;今義: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不足——古義:不值得;今義:不充足。如此——古義:像這樣;今義:這樣。仿佛——古義:隱隱約約;今義:好像。(五)出自本文的成語1.世外桃源:晉代陶潛在《桃花源記》中描述了一個與世隔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光伏建設項目安全培訓課件
- 安徽省明光市二中2026屆高三化學第一學期期中經(jīng)典試題含解析
- 廣東省東莞外國語學校2026屆化學高一第一學期期末學業(yè)水平測試試題含解析
- 2026屆山東省濱州行知中學化學高二第一學期期末調(diào)研模擬試題含答案
- 民航一建培訓課件
- 2026屆贛州市紅旗實驗中學化學高一第一學期期末監(jiān)測試題含解析
- 2026屆吉林省長春汽車經(jīng)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六中化學高一第一學期期中檢測試題含解析
- 酒店籌備采購培訓課件
- 皮膚清潔培訓課件模板
- 融合科技與文化:2025年創(chuàng)新模式在人工智能寫作領域的應用與發(fā)展趨勢
- 農(nóng)民金融知識培訓課件
- 【物理】第九章 壓強 單元練習+2024-2025學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級下冊
- 2024校長職位競聘聘用合同樣本3篇
- 膽囊癌完整版本
- 危險化學品目錄(2024版)
- 國家安全教育課程教學大綱分享
- 2024年黑龍江公務員考試申論試題(縣級卷)
- DB35T 1951-2020福建省公共機構能耗定額標準
- 用人單位職業(yè)衛(wèi)生管理自查表范文模版
- 十七個崗位安全操作規(guī)程手冊
- 2024年“泰山杯”山東省網(wǎng)絡安全職業(yè)技能競賽理論試題庫(含答案)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