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教玉環(huán)張瀅瀅《論語》復(fù)習(xí)_第1頁
送教玉環(huán)張瀅瀅《論語》復(fù)習(xí)_第2頁
送教玉環(huán)張瀅瀅《論語》復(fù)習(xí)_第3頁
送教玉環(huán)張瀅瀅《論語》復(fù)習(xí)_第4頁
送教玉環(huán)張瀅瀅《論語》復(fù)習(xí)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考《論語》復(fù)習(xí)——以《中庸之道》為例概念理解

中庸?

中庸之道的內(nèi)涵:1.執(zhí)兩用中(不偏不倚,無過不及、恰到好處、不走極端)2.堅持以仁義道德為準則3.通權(quán)達變4.符合社會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5.和而不同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1-2題。(6分)(1)孔子謂季氏曰:“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論語?八佾》)(2)子曰:“麻冕①,禮也;今也純②,儉,吾從眾。拜下③,禮也;今拜乎上,泰④也。雖違眾,吾從下?!?/p>

(《論語?子罕》)【注釋】①麻冕:麻布制成的禮帽,用工細,故貴。②純:黑絲,以黑絲為冕,省時。③拜下:古時臣民面見君上時,先在堂下跪拜,再到堂上跪拜。④泰:驕縱傲慢。1.以上兩則材料,反映了

的社會現(xiàn)實。(2分)2.材料(2)中,孔子既“從眾”又“違眾”,其實也體現(xiàn)了中庸思想,你如何理解?(4分)①“從眾”,是因為孔子贊同世人戒奢以儉(崇尚儉?。┑娘L(fēng)氣。②“違眾”,是因為孔子反對臣下越禮犯上(驕縱傲慢,有失恭敬謹慎)的態(tài)度。對于涉及原則性的(關(guān)乎內(nèi)心情感)則須堅持,對于純屬外在形式的(無關(guān)道德倫理規(guī)范)則可變通。這體現(xiàn)了孔子中庸思想。禮崩樂壞《仁者愛人》子釣而不綱,弋不射宿7?27子貢曰:“管仲非仁者與?桓公殺公子糾,不能死,又相之?!弊釉唬骸肮苤傧嗷腹?,霸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賜。微管仲,吾其披發(fā)左衽矣。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jīng)于溝瀆而莫之知也!”

14?18

聯(lián)類理解《君子之風(fēng)》棘子成曰:“君子質(zhì)而已矣,何以文為?”子貢曰:“惜乎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文猶質(zhì)也,質(zhì)猶文也,虎豹之鞟猶犬羊之鞟。”12?8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7?38不義而富且貴,如我于浮云。7?16《周而不比》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4·3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15?23

子游曰:“事君數(shù),斯辱矣;朋友數(shù),斯疏矣?!??26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12·23聯(lián)類理解《誨人不倦》

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冉有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惫魅A曰:“由也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問聞斯行諸,子曰,‘聞斯行之’。赤也惑,敢問?!弊釉唬骸扒笠餐?,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11?22【返??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

□□□□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了解考題中庸之道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痉敌?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保ā墩撜Z·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了解考題【返??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概括題解題步驟:第一步要分層次第二步舍次保主第三步選關(guān)鍵詞///【返??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保ā墩撜Z·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了解考題【返??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保ā墩撜Z·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評價題答題步驟:第一步表明自己的看法或觀點第二步結(jié)合語段進行分析【返校考】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保ā墩撜Z·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了解考題【返??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審題不清楚,答題不規(guī)范理解材料不準確【返??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保ā墩撜Z·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了解考題【返??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保ā墩撜Z·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答題規(guī)范但理解不準確字跡不清楚【返??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了解考題【返校考】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材料能理解題干不理解答題不規(guī)范概括不簡練【返??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論語·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了解考題【返??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保ā墩撜Z·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保ā墩撜Z·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人之異”,并加以評價。答案示例22.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分)②君子“和而不同”的境界明顯高于小人。(1分)君子之“和”因義而起,“不同”是不執(zhí)己之見,并以和諧為目的。(1分)小人之“同”,則著眼于物質(zhì)利益,而利容易導(dǎo)致爭心,表面“和”的背后其實是各懷心機。(1分)【返??肌块喿x下面的材料,完成21·22題。(6分)①子貢問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則止,毋自辱焉?!保ā墩撜Z·顏淵》)②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論語·子路》)③和因義起,同由利生。義者宜也,各適其宜,未有方體,故不同。然不同因乎義,而非執(zhí)己之見,無傷于和。利者,人之所同欲也。民務(wù)于是,則有爭心,故同而不和。此君子、小人之異也。(清·劉寶楠《論語正義》)21.前兩則材料詮釋了儒家關(guān)于人際交往必須遵循的原則:22.概括說明第三則材料中“君子、小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