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初二八上測試[復制]姓名:[填空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級:[單選題]*○2.5○2.6小組:[單選題]*○1○2○3○4○5○6○7○8○9一、選擇(每題1分,共20分)
1.下列動物與結構特點匹配錯誤的是(
)[單選題]*A.水?!w表有刺細胞B.渦蟲——身體兩側對稱C.蛔蟲——消化器官發(fā)達(正確答案)D.縊蟶——運動器官是足2.腔腸動物所具有的特殊細胞是()[單選題]*A.腺細胞B.刺細胞(正確答案)C.變形細胞D.腸細胞3.在蔬菜大棚生產基地,常用人工合成的性外激索作引誘劑誘殺菜蛾、菜螟等害蟲,這是利用了動物的()[單選題]*A.學習行為B.取食行為C.氣味D.通訊(正確答案)4.飼養(yǎng)的八哥(鳥)會模仿人語。這種行為從行為獲得途徑來看屬于()[單選題]*A.先天性行為B.學習行為(正確答案)C.社會行為D.繁殖行為5.通過生活經驗和學習獲得的動物行為是()[單選題]*A.大雁南飛B.老馬識途(正確答案)C.蜘蛛結網D.公雞打鳴6.關于動物在生物圈中作用的敘述中,錯誤的是()[單選題]*A.幫助植物傳粉和傳播種子B.某些動物能改善土壤C.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物質循環(huán)D.能利用光能合成有機物(正確答案)7.下列疾病由細菌引起的是()[單選題]*A.足癬B.小麥葉銹病C.流感D.扁桃體炎(正確答案)8.下列關于兩棲動物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單選題]*A.變溫動物B.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陸地上的動物是兩棲動物(正確答案)C.脊椎動物D.幼體用鰓呼吸,成體用肺呼吸同時用皮膚輔助呼吸9.面包膨大松軟,主要市因為在制作過程中,下列哪種微生物發(fā)揮了所用()[單選題]*A.酵母菌(正確答案)B.大腸桿菌C.醋酸菌D.青霉10.被譽為“裸子植物”的故鄉(xiāng)是()[單選題]*A.中國(正確答案)B.俄羅斯C.美國D.日本11.具有“微生物學之父”之稱的科學家是()[單選題]*A.列文虎克B.達爾文C.巴斯德(正確答案)D.林奈12.在動物界中,不屬于恒溫動物的是()[單選題]*A.黑猩猩B.響尾蛇(正確答案)C.企鵝D.東北虎13.家兔適應其植食性生活牙齒分化成()[單選題]*A.門齒和犬齒B.門齒和臼齒(正確答案)C.犬齒和臼齒D.門齒、犬齒和臼齒14.下列哪種環(huán)境中霉菌最容易生長()[單選題]*A.干燥的皮鞋B.煮沸并密封的牛肉汁C.潮濕的糧食堆(正確答案)D.潮濕的沙土地15.為了使北方地區(qū)的人能吃到新鮮的南方水果,在長途運輸過程中應當采取的水果保鮮方法是()[單選題]*A.鹽漬法B.糖漬法C.冷藏法(正確答案)D.風干法16.下列有關抗生素的敘述正確的是()[單選題]*A.抗生素只能殺死致病細菌,不會殺死其他細菌B.抗生素能殺死細菌,因此抗生素藥品不會腐敗變質C.生病時應盡早服用抗生素,以便早日康復D.抗生素雖能治病,但使用不當也會對身體不利(正確答案)17.下列有關生物多樣性的敘述不正確的是()[單選題]*A.生物多樣性是指生物種類的多樣性(正確答案)B.每種生物都是一個豐富的基因庫C.生物種類越豐富,生態(tài)系統(tǒng)往往就越穩(wěn)定D.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多樣性受到影響時,會影響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和基因的多樣性18.能夠表示不同生物之間相似性特征最少的分類等級是()[單選題]*A.目B.綱C.門D.界(正確答案)19.“孔雀開屏”屬于動物的()[單選題]*A.遷徙行為B.繁殖行為(正確答案)C.防御行為D.取食行為20.鳥每呼吸一次,在肺里進行氣體交換的次數是()[單選題]*A.1次B.2次(正確答案)C.3次D.4次二、判斷(每題1分,共5分)
21.動物的分類只比較形態(tài)結構即可。[判斷題]*對錯(正確答案)22.前肢變成翼是鳥適于飛行的唯一特征。[判斷題]*對錯(正確答案)23.只要有細菌和真菌存在,人和其他動物就會生病。[判斷題]*對錯(正確答案)24.真菌有單細胞的也有多細胞的。[判斷題]*對(正確答案)錯25.動物的行為一旦形成,就不會改變。[判斷題]*對錯(正確答案)三、填空(每空1分,共5分)
26.社會行為的特征是:群體內部往往形成一定的______,成員之間有明確的分工,有的群體中還形成等級。[填空題]空1答案:組織27.由一個細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見的集合體,稱為______。[填空題]空1答案:菌落28.生物圈中種類和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動物類群是______。[填空題]空1答案:節(jié)肢動物29.動物群體中的個體之間需要及時交流信息,動物通過______、聲音和氣味傳遞信息。[填空題]空1答案:動作30.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是,身體細長,呈圓柱形,體表有______,有口有肛門。[填空題]空1答案:角質層四、識圖
31.是有莢膜的細菌結構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的[1]是______,[6]______。
(2)一個細菌也是一個細胞。它和動植物都不同,主要區(qū)別在于它雖有DNA集中區(qū)域,卻沒有成形的______,被稱為______生物。
(3)在惡劣的環(huán)境下,細菌可以形成具有抵抗不良環(huán)境的休眠體,叫做______。
(4)細菌沒有______,大多數細菌只能利用現成的有機物生活。
(5)細菌是靠______進行生殖的。[填空題]空1答案:DNA空2答案:鞭毛空3答案:細胞核空4答案:原核空5答案:芽孢空6答案:葉綠體空7答案:分裂32.下圖是關節(jié)模式示意圖,請據圖回答下列問題(5分)
(1)脫臼是指[①
]_________
從[
______
]_________中脫落的現象。
(2)關節(jié)腔內有少量_________,起著潤滑的作用,減少骨與骨之間的摩擦,使關節(jié)具有靈活性。
(3)使關節(jié)具有牢固性的是[
______
]_________,它使兩骨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經常體育鍛煉時它還能增厚,使關節(jié)更加牢固。[填空題]*空1答案:關節(jié)頭空2答案:④空3答案:關節(jié)窩空4答案:滑液空5答案:②空6答案:關節(jié)囊五、實驗
33.飼養(yǎng)和觀察蚯蚓,并回答下列問題。
(1)在飼養(yǎng)和觀察蚯蚓的實驗時,小明應先在富含腐殖質的潮濕土壤中找到蚯蚓。
(2)用手指觸摸蚯蚓的體表發(fā)現有黏液,這個特點有利蚯蚓_________。
(3)用放大鏡觀察,可以看到腹面有許多小突起,這是_________。
(4)蚯蚓的身體有許多彼此相似的環(huán)形_________構成。
(5)實驗的過程中,應經常用浸水的濕棉花球,輕輕地檫蚯蚓體表,這是因為蚯蚓是用濕潤的_________呼吸的。
(6)實驗后,別忘了將蚯蚓放歸大自然。[填空題]空1答案:呼吸空2答案:剛毛空3答案:體節(jié)空4答案:體壁34.某同學在研究魚的呼吸時,做了這樣的實驗:(1)用吸管吸取一滴紅墨水,慢慢地滴在魚口的前方,可以看到紅墨水隨水流流進魚口后,又從魚的鰓蓋后緣流了出來。(2)取出魚的一片鰓,放在放大鏡下,觀察后發(fā)現鰓是鮮紅色的,絲又細又多。請同學們根據以上實驗過程及現象,回答下列問題:
(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電力系統(tǒng)安全生產規(guī)定
- 財務預警機制規(guī)劃
- 精神養(yǎng)生的有效手段
- 電商平臺界面設計方案
- 土地復墾項目施工組織設計方案書
- 環(huán)境保護法在企業(yè)中的執(zhí)行方案
- 心理健康主題教育月活動方案與執(zhí)行
- 施工現場機械設備管理與維護方案
- 一年級語文植物主題教學活動設計方案
- 企業(yè)內部教學質量提升考核方案
- 無人機清洗玻璃幕墻技術規(guī)范
- 浙江省舟山市2024-2025學年高二下學期6月期末物理+答案
- 2025年陜西省中考英語試題卷(含答案及解析)
- 2025年中國咖啡行業(yè)行業(yè)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
- 2025年戲劇與影視學專業(yè)考研試題及答案
- 2024年注會考試《經濟法》真題及答案
- 無人駕駛生產工藝流程
- 第15課明至清中葉的經濟和文化(課件)-高一中外歷史綱要上(課件教學視頻)
- 遼寧省撫順市新?lián)釁^(qū)2024-2025學年八年級上學期10月月考數學試卷(含答案)
- 金屬腐蝕與防護技術教具考核試卷
- caxa電子圖板教程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