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高考一輪復(fù)習(xí)【全國一等獎】_第1頁
高中語文高考一輪復(fù)習(xí)【全國一等獎】_第2頁
高中語文高考一輪復(fù)習(xí)【全國一等獎】_第3頁
高中語文高考一輪復(fù)習(xí)【全國一等獎】_第4頁
高中語文高考一輪復(fù)習(xí)【全國一等獎】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quán)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quán),請進行舉報或認(rèn)領(lǐng)

文檔簡介

高中語文知識點——文言文閱讀1、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郗士美,字和夫,兗州金鄉(xiāng)人。父純,字高卿,舉進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張九齡、李邕數(shù)稱之。自拾遺七遷至中書舍人。處事不回,為宰相元載所忌。時魚朝恩以牙將李琮署兩街功德使,琮恃勢桀橫,眾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純曰:“此國恥也?!奔丛勢d請速處其罪,載不納,遂辭疾還東都,號“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輔政,召為太子左庶子、集賢殿學(xué)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聽致仕。帝召見,褒嘆良久,賜金紫,世高其節(jié)。士美年十二,通《五經(jīng)》《史記》《漢書》,皆能成誦。父友蕭穎士、顏真卿、柳芳與相論繹,嘗曰:“吾曹異日當(dāng)交二郗之間矣?!蔽垂跒殛柕载?,佐李抱真潞州幕府。以才,歷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進房州刺史、黔中經(jīng)略觀察使。溪州賊向子琪以眾八千岨剽劫,士美討平之,加檢校右散騎常侍,封高平郡公。遷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為鄂岳觀察使。時安黃節(jié)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務(wù),偃蹇,母死京師不發(fā)喪,欲固其權(quán)。士美知之,使府屬過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訃告之,即為辦裝,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檢校工部尚書,充昭義節(jié)度使。昭義自李抱真以來皆武臣,私廚月費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數(shù)十斛,潞人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稟錢市物自給。又盧從史時,日具三百人膳以餉牙兵,士美曰:“卒衛(wèi)于牙,固職也,安得廣費為私恩?”亦罷之。討王承宗也,遣大將王獻督萬人為前鋒,獻恣橫逗橈,士美即斬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斬!”親鼓之大破賊下三營環(huán)柏鄉(xiāng)時諸鎮(zhèn)兵合十余萬繞賊多玩寇犯法獨士美兵銳整最先有功憲宗喜曰:“固知士美能辦吾事?!背凶诖笳饝?。亡幾,會詔班師,然威震兩河。以疾召拜工部尚書。后檢校刑部尚書,為忠武節(jié)度使。卒,年六十四,贈尚書左仆射,謚曰景。生平與人交,已然諾,以是名重于世。

(選自《新唐書?郗士美傳》)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張九齡、李邕數(shù)稱之

數(shù):多次B.處事不回,為宰相元載所忌

不回:正直C.未冠為陽翟丞

冠:帽子D.出稟錢市物自給

市物:購物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親鼓之/大破/賊下三營環(huán)柏鄉(xiāng)/時諸鎮(zhèn)兵合十余萬繞賊/多玩寇犯法/獨士美兵/銳整最先有功/B.親鼓之/大破賊/下三營環(huán)柏鄉(xiāng)/時諸鎮(zhèn)兵合十余萬繞賊/多玩寇犯法/獨士美兵銳整/最先有功/C.親鼓之/大破/賊下三營環(huán)柏鄉(xiāng)時/諸鎮(zhèn)兵合十余萬繞賊/多玩寇犯法/獨士美兵銳整/最先有功/D.親鼓之/大破賊/下三營環(huán)柏鄉(xiāng)時/諸鎮(zhèn)兵合十余萬繞賊/多玩寇犯法/獨士美兵/銳整最先有功/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郗士美少年聰慧,被人稱贊。他12歲時,就能背誦《五經(jīng)》《史記》《漢書》。他的父親郗純以及父親的好友蕭穎士、顏真卿、柳芳都很贊賞他。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領(lǐng)導(dǎo)重視。他開始為官的時候,擔(dān)任陽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職,不管在誰的手下,都深受信賴。C.郗士美為民著想,一改前任積習(xí)。他在擔(dān)任昭義節(jié)度使以后,廢除了每月花費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廚制度。D.郗士美號令嚴(yán)明,功勛卓著。他在討伐判軍王承宗的戰(zhàn)斗中,先是將逗留不前的前鋒王獻斬首,然后親自擊鼓,大敗叛軍。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即詣載請速處其罪,載不納,遂辭疾還東都。譯文:

(2)卒衛(wèi)于牙,固職也,安得廣費為私恩?譯文:

答案4.答案:C(冠:弱冠,成年)5.答案:B(原文標(biāo)點:親鼓之,大破賊,下三營環(huán)柏鄉(xiāng)。時諸鎮(zhèn)兵合十余萬繞賊,多玩寇犯法,獨士美兵銳整,最先有功。)6.答案:A(“他的父親郗純以及父親的好友蕭穎士、顏真卿、柳芳都很贊賞他”錯誤。贊賞他的是蕭穎士、顏真卿、柳芳,不包括他的父親)7.答案:(1)當(dāng)即到元載那里請求迅速論處李琮的罪行,元載沒有聽取,于是郗純以有病為由辭官回到東都。

(2)士兵護衛(wèi)官府衙門,本來就是應(yīng)盡的職責(zé),怎么能大肆花費作為私恩?略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馮恩傳馮恩,字子仁,松江華亭人。登嘉靖五年進士,除行人。出勞兩廣總督王守仁,遂執(zhí)贄為弟子。擢南京御史。故事,御史有所執(zhí)訊,不具獄以移刑部,刑部獄具,不復(fù)牒報。恩請尚書仍報御史。諸曹郎讙,謂御史屬吏我。恩曰:“非敢然也。欲知事本末,得相檢核耳?!鄙袝鵁o以難。已,巡視上江。指揮張紳殺人,立置之辟。十一年冬,彗星見,詔求直言。恩極論大學(xué)士張孚敬、方獻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帝得疏大怒,逮下錦衣獄,究主使名。恩日受搒掠,瀕死者數(shù),語卒不變。明年春移恩刑部獄。帝欲坐以上言大臣德政律,致之死。尚書王時中等言:“恩疏毀譽相半,非專頌大臣,宜減戍?!钡塾?,曰:“恩非專指孚敬三臣也,徒以大禮故,仇君無上,死有余罪。時中乃欲欺公鬻獄耶?”遂褫時中職,而恩竟論死。比朝審,鋐當(dāng)主筆,東向坐,恩獨向闕跪。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卒呵之,恩怒叱卒,卒皆靡。鋐曰:“汝屢上疏欲殺我,我今先殺汝?!倍鬟吃唬骸笆ヌ熳釉谏?,汝為大臣,欲以私怨殺言官耶?且此何地,而對百僚公言之,何無忌憚也!吾死為厲鬼擊汝?!变f怒曰:“汝以廉直自負(fù),而獄中多受人饋遺,何也?”恩曰:“患難相恤,古之義也。豈若汝受金錢,鬻官爵耶?”因歷數(shù)其事,詆鋐不已。鋐益怒,推案起,欲毆之。恩聲亦愈厲。都御史王廷相、尚書夏言引大體為緩解。鋐稍止,然猶署情真。恩出長安門,士民觀者如堵。皆嘆曰:“是御史,非但口如鐵,其膝、其膽、其骨皆鐵也?!币蚍Q“四鐵御史”。又明年,行可上書請代父死,不許。其冬,事益迫,行可乃刺臂血書疏,自縛闕下,通政使陳經(jīng)為入奏。帝覽之惻然,令法司再議。尚書聶賢與都御史廷相言,前所引律,情與法不相麗,宜用奏事不實律,輸贖還職,帝不許。乃言恩情重律輕,請戍之邊徼。制可。遂遣戍雷州。而鋐亦后兩月罷矣。越六年,遇赦還。家居,專為德于鄉(xiāng)。穆宗即位,錄先朝直言。恩年已七十余,即家拜大理寺丞,致仕。復(fù)從有司言,旌行可為孝子。恩年八十一,卒。(選自《明史》,有刪減)4.對下列語句中加點的詞語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故事,御史有所執(zhí)訊

訊:審問B.不復(fù)牒報

牒:文書C.非專頌大臣

頌:贊揚D.請戍之邊徼

徼:邊關(guān)5.以下六句話編為四組,全部表現(xiàn)馮恩“剛烈正直”的一組是(3分)(

)①恩請尚書仍報御史②恩日受搒掠,瀕死者數(shù),語卒不變。③患難相恤,古之義也④鋐令卒拽之西面,恩起立不屈⑤是御史,非但口如鐵,其膝、其膽、其骨皆鐵也。⑥家居,專為德于鄉(xiāng)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6.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理解,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馮恩在任南京御史時,處理案件不依慣例,引來官員們的非議,但馮恩認(rèn)為應(yīng)該了解事情原委,尚書也無話可說。B.十一年冬,皇帝下書詔求直言,馮恩上書指出張孚敬、方獻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之奸,使這三人被抓入獄。C.馮恩在接受汪鋐的審訊時立而不屈,斥責(zé)汪鋐收受賄賂,賣官鬻爵,言辭激烈。百姓都稱他是“四鐵御史”。D.馮恩被判死刑,其子上血書代父受刑。尚書聶賢與都御史王廷相也在皇上面前替馮恩說情,最終免除馮恩死刑,遣戍邊徼。7.請把文言文材料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明年春移恩刑部獄。帝欲坐以上言大臣德政律,致之死。(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前所引律,情與法不相麗,宜用奏事不實律,輸贖還職,帝不許。(5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4.C(同“訟”,指責(zé))5.B(①做事不循舊例

③古代朋友之間的道義

⑥馮恩是一個品德高尚的人)6.B是馮恩因直言被抓入獄7.翻譯:(1)第二年春天,將馮恩移交刑部監(jiān)獄?;实巯氚凑丈涎源蟪嫉抡臈l律,至馮恩于死地。(2)以前所引用的法律,情與法都不相符,應(yīng)按奏事不實的法律,讓他繳錢贖罪復(fù)職,皇帝不同意。附:文言文參考譯文馮恩字子仁,松江華亭人??贾屑尉肝迥赀M士,授官行人。出京慰勞兩廣總督王守仁,于是帶上見面禮拜師成為他的弟子。提升南京御史。按照舊例,御史有案審訊,不定案而把官司移交刑部,刑部定犯人罪,不再行文通報。馮恩請尚書仍報送御史。各曹官嘩然,稱御史以我為屬吏。馮恩說:“不敢這樣。要明白事情本末,需要互相檢查核實。”尚書無法責(zé)難。過后,巡視上江。指揮張紳殺人,立刻處以死刑。十一年冬,彗星出現(xiàn),皇帝下詔求直言。馮恩極力彈劾大學(xué)士張孚敬、方獻夫,右都御史汪鋐三人奸詐?;实鄣玫缴蠒蟠笈?,將他逮入錦衣獄,追究指使者的名字。馮恩每日受拷打,數(shù)次瀕臨死亡,但言辭始終不變。第二年春天,將馮恩移交刑部監(jiān)獄?;实巯氚凑丈涎源蟪嫉抡臈l律,至馮恩于死地。尚書王時中等說:“馮恩上書毀譽各半,并非專門指斥大臣,應(yīng)減罪為戍役。”皇帝更加憤怒,說:“馮恩不是專指張孚敬三位大臣,只是因為大禮的緣故(不敢直接指責(zé)我),仇視君主,目無皇上,死有余辜。王時中想欺騙朝廷出賣案情嗎?”于是削去王時中的官職,而馮恩最終被判處死罪。等到朝廷審訊時,汪鋐任主筆,面朝東坐,馮恩獨自向?qū)m闕跪著。汪鋐命令士兵拉著他向西跪,馮恩站起來不下跪。士卒呵斥他,馮恩怒聲呵斥士卒,士卒都嚇退了。汪鋐說:“你多次上疏想殺我,我今天先殺了你?!瘪T恩斥罵道:“圣明天子在上,你作為大臣,卻想以個人恩怨殺言官嗎?況且這是什么地方,而對著百官說這些,為何毫無忌憚。我死了做厲鬼也要擊殺你?!蓖翡f發(fā)怒道:“你以廉潔正直自負(fù),卻在獄中多受人饋贈,為什么呢?”馮恩說:“患難相恤,是古代的義理。怎像你接受金錢,賣官鬻爵呢?”于是一一述說汪鋐所做的事,罵汪鋐不停。汪鋐更生氣了,推開桌子站起來想毆打她。馮恩的聲音也更嚴(yán)厲。都御史王廷相、尚書夏言說要以國家大體為重,來緩解汪宏的怒氣。汪鋐稍稍止怒,但仍簽署罪行屬實。馮恩出長安門,觀看的人圍成人墻。大家都嘆息道:“這個御史,不但口如鋼鐵,他的膝、膽、骨都是鐵做的?!币虼朔Q他為“四鐵御史”。又過了一年,馮行可上書請求代父去死,朝廷不允許。冬天,事情更加緊迫了,馮行可于是刺破手臂血書上疏,自己捆綁自己到闕下,通政史陳經(jīng)替他上奏?;实劭春蠛苁潜瘧?,命令法律部門再議論。尚書聶賢與都御史王廷相說,以前所引用的法律,情與法都不相符,應(yīng)按奏事不實的法律,讓他繳錢贖罪復(fù)職,皇帝不同意。于是說馮恩罪重法輕,請求讓他到邊疆戍守,皇上批準(zhǔn)。于是貶到雷州戍守。而汪鋐也在兩月后罷官。過了六年,遇到赦免歸家。居在家中,專門在鄉(xiāng)里做好事。穆宗即位,錄用先朝直言。馮恩已七十多歲,在家授為大理寺丞,退休。又聽從主管部門的上言,表彰馮行可為孝子。馮恩年八十一歲,去世。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劉韐,建州崇安人。王厚鎮(zhèn)熙州,辟狄道令,夏人攻震武。韐攝帥鄜延,出奇兵搗之,解其圍。夏人來言,愿納款謝罪,皆以為詐。韐曰:“兵興累年,中國尚不支,況小邦乎?彼雖新勝,其眾亦疲,懼吾再舉,故款附以圖自安,此情實也?!泵苁枰月劊t許之。夏使愆期不至,諸將言夏果詐,請會兵乘之。韐曰:“越境約會,容有他故?!睍僬堈咧?,韐戒曰:“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毕娜寺犆?,西邊自是遂安。

知越州,鑒湖為民侵耕,官因收其租,歲二萬斛。政和間,涸以為田,衍至六倍,租太重而督索嚴(yán),多逃去。前勒鄰伍【注】取償,民告病,韐請而蠲之。方臘陷衢、婺,越大震,官吏悉遁,或具舟請行。韐曰:“吾為郡守,當(dāng)與城存亡?!辈粸閯樱鎱枒?zhàn)守備??苤脸窍?,擊敗之。知荊南,河北盜起,復(fù)以守真定。首賊柴宏本富室,不堪征斂,聚眾剽奪,殺巡尉,統(tǒng)制官亦戰(zhàn)死。韐單騎赴鎮(zhèn),遣招之,宏至服罪。韐飲之酒,請以官,縱其黨還田里,一路遂平。

金人已謀南攻,朝廷方從之求云中地。韐諜得實,急以聞,且陰治城守以待變。是冬,金兵抵城下,知有備,留兵其旁,長驅(qū)內(nèi)向。及還,治梯沖設(shè)圍,示欲攻擊,韐發(fā)強駑射之,金人知不可脅,乃退。

韐莊重寬厚,至臨大事則毅然不可回奪。京城不守,始遣使金營,金人命仆射韓正館之僧舍。正曰:“國相知君,今用君矣?!表k曰:“偷生以事二姓,有死,不為也?!闭唬骸败娭凶h立異姓,欲以君為正代,得以家屬行,與其徒死,不若北去取富貴?!表k仰天大呼曰:“有是乎!”歸書片紙曰:“金人不以予為有罪,而以予為可用。夫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兩君;況主憂臣辱,主辱臣死,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笔褂H信持歸報諸子。即沐浴更衣,酌卮酒而縊。

(選自《宋史》卷446)【注】①鄰伍:鄰居。

②蠲(juān):免除。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韐攝帥鄜延

攝帥:代理帥職

B.故款附以圖自安

款附:誠懇依附C.夏使愆期不至

愆期:延期

D.益厲戰(zhàn)守備

厲戰(zhàn):磨礪兵器備戰(zhàn)5.對文中畫虛線的句子斷句恰當(dāng)?shù)囊豁検浅⒎绞掠懛ノ釣槿暾埼闳舢悤r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A.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ね瑽.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ね瑿.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D.朝廷方事¥討伐吾為汝請¥毋若異時¥邀歲幣軼疆場¥以取威怒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韐遇事能揆情度理,理智分析。對西夏人納貢請罪的請求,將士們認(rèn)為敵人有詐,劉韐正確分析了對方的情況,對使者曉之以理,西夏人服從,西邊得以安定。B.劉韐關(guān)心人民疾苦,體恤民情。在越州做知州的時候,看到鑒湖這個地方賦稅沉重,就請求朝廷體恤老百姓的困苦,最終朝廷免除了這里百姓們的賦稅。C.劉韐義勇兼具,守一方安寧。盜賊首領(lǐng)柴宏因不堪忍受官府的橫征暴斂,聚眾搶掠,殺害官吏;劉韐對柴宏使用了懷柔政策,并降服賊眾,使河北形勢安定。D.劉韐盡心國事,為國赴義。金人兵臨城下的時候,劉韐率兵發(fā)強弩射殺他們;京城淪陷后,朝廷派他出使金營,在利誘面前,他寧死不從,最終自縊而死。7.將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韐飲之酒,請以官,縱其黨還田里,一路遂平。(5分)

(2)況主憂臣辱,主辱則臣死,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此予所以必死也。(5分)答案:厲戰(zhàn),激勵作戰(zhàn).(“免除了這里的賦稅”有誤,是指免除了鄰居為逃跑的人補償租稅的不合理規(guī)定)7.(1)劉韐讓他飲酒,請求朝廷封賞給他官職,把他的同黨放回家種地,整個河北路就平定了。(重點詞:飲(動詞的使動用法)、官(動詞,封賞官職)、縱(放)、一路(河北路,路是宋、元時期的行政區(qū)域名),各一分,句意通順1分)(2)何況君主憂勞則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以順從為原則,是婦道人的思想,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重點詞:正(原則、正確的道理等)、妾婦之道(判斷句)、所以(表示原因)各1分,句意通順1分)附參考譯文:

劉鞈是建州崇安人,王厚鎮(zhèn)守熙州時,征召他為狄道令。西夏人攻打震武,劉韐到鄜延代理帥職,派出奇兵攻打他們,解除了圍困。西夏人來傳話,希望向宋朝納貢謝罪,大家都認(rèn)為這是詐術(shù)。劉韐說:“發(fā)動戰(zhàn)爭多年,中原尚且不能支撐,何況是小國呢?他們雖然剛剛?cè)伲麄兊氖勘财v不堪,害怕我們再次進攻,所以誠心歸附來謀求自我安定,這是實情。”于是,暗中上奏章使朝廷知道此事,朝廷下詔書答應(yīng)了他。西夏人的使者延期不到,諸位將領(lǐng)說西夏人果然有詐,請求會合兵力突襲他們。劉韐說:“越過邊境約定會面,應(yīng)該容許有別的變故?!鼻》甑诙握埱蠹{貢的使者到,劉韐警告說:“朝廷正致力于討伐西夏,我為你們請求,不要像從前那樣為求取歲幣,在戰(zhàn)場上爭斗,而招致我朝皇威大怒?!蔽飨娜寺爮牧嗣?,西部邊境從此就安定了?!?/p>

韐執(zhí)掌越州時,鑒湖被百姓占用耕種,官府于是收斂租稅,每年兩萬斛。政和年間,干涸的地方都開墾為田地,租稅擴大到原來的六倍。租稅太重但催討嚴(yán)苛,百姓大多都逃離了。以前都是勒令鄰居補償,百姓把自己的困苦上報,劉韐請示后免除了這一規(guī)定。方臘攻陷衢州和婺州,越州非常震恐,官吏全都逃跑,有人準(zhǔn)備了船只請求劉韐一塊走。劉韐說:“我是郡守,應(yīng)當(dāng)與城共存亡?!辈粸橹畡有模蛹钭鲬?zhàn)全面防守。敵人到了城下,就擊敗了他們。

執(zhí)掌荊南時,河北盜賊興起,又使其鎮(zhèn)守真定。盜賊首領(lǐng)柴宏本是富人,不能忍受橫征暴斂,聚集眾人搶掠,殺巡尉,統(tǒng)制官也被殺死。劉韐一個人騎馬前往鎮(zhèn)守,派人招他來。柴宏到了就服罪。劉韐讓他飲酒,請求朝廷封賞給他官職,把他的同黨放回家種地,整個河北路就平定了。金人已經(jīng)謀劃向南進攻,朝廷正打算順從他們求取云中土地的要求。劉韐刺探偵查得到實情,急忙稟告朝廷,并且暗中部署城池守衛(wèi)來靜待其變。這年冬天,金兵抵達(dá)城下,知道有防備,在他的旁邊留下軍隊,然后驅(qū)兵向宋朝內(nèi)部攻打。等到回來,修整云梯和沖車,設(shè)計圍攻,顯示要發(fā)起攻擊,劉韐發(fā)射銳箭射殺他們,金人知道不能威脅他們,于是退兵。

劉韐舉止莊重性情寬厚,到面對大事時卻意志堅決不可改變。

京城失守,才派他出使金營,金人命令仆射韓正把他安頓在僧舍。韓正說:“國相了解您,現(xiàn)在想重用您?!眲㈨k說:“茍且偷生侍奉二主,死也不這樣做?!表n正說:“軍中商議立異姓為王,想讓您擔(dān)任正職代替我,且能夠讓家屬隨行,與其白白送死,不如到北方去求取富貴?!眲㈨k仰天大呼道:“有這事嗎?”寫了一片紙送回,說:“金人不認(rèn)為我有罪,而認(rèn)為我可以重用,貞女不事二夫,忠臣不事二君;何況君主憂勞則是臣子受辱,君主受辱臣子就該死,以順從為原則,是婦道人的思想,這就是我必死的原因。”斟了一杯酒后自縊而死。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金順,字和甫,伊爾根覺羅氏,滿洲鑲藍(lán)旗人,世居吉林。少孤貧,事繼母孝。初,從征山東,授驍騎校。嗣從多隆阿援湖北,復(fù)黃梅,賜號圖爾格齊巴圖魯。移師安徽,克太湖。歷遷協(xié)領(lǐng)。掛車之役,將騎旅直搗中堅,當(dāng)者輒靡。同治九年,金積撫局成,獨王家疃未下,率其弟連順分兵迎擊,數(shù)獲勝。寧夏平,擢烏里雅蘇臺將軍。命赴肅州,既至,頓北崖頭,奏調(diào)曜軍助擊。時烏魯木齊提督成祿猶訴軍糧乏,難赴哈密,詔金順接統(tǒng)其軍。十二年,左宗棠至軍,約期并進。金順發(fā)地雷東北角,城漬,乘隙奪據(jù)其上,自是老弱扶服者相繼,城拔。烏魯木齊都統(tǒng)景廉駐古城,與金順齟。宗棠奏言金順寬和,為群情所附。詔率所部二十營赴之,規(guī)烏城,于是遂發(fā)。出營數(shù)十里,至瀚海,吏士忽不行。詢之,則曰:“先鋒營駐,有所議?!苯痦樦凶儯柴Y視,手刃六人以徇,曰:“敢留者,視此!”軍以次行。瀚海既過,乃列六尸祝之曰:“雜賦不飽,佐以野蔬,天下無若西軍苦。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但不忍汝六人,如全軍何?如國家何?如關(guān)內(nèi)生靈何?”聞其言者,無不激揚。途授正白旗漢軍都統(tǒng)。明年,至古城,與景廉會師。一日演炮,漢、回觀者數(shù)千百人。景軍指敗堵煙筒為的,擊之再,煙筒無葸。所部炮隊總兵鄧增、參將張玉林曰:“是何足擊?請卷旗卓之為的?!痹鱿葴y視,請于金順再測視,既竟,炮響旗飛,若翦霞空際。已而玉林亦爾。觀者歡呼聲震遠(yuǎn)近,回聞之氣奪。尋命佐新疆軍務(wù)。光緒改元,代景廉為都統(tǒng)。二年,軍阜康。劉錦棠赴軍所商進止,議先攻古牧。乃輕騎襲黃田,通汲道,克之。連下烏魯木齊、迪化、昌吉、呼圖壁諸城,直逼瑪納斯。調(diào)伊犁將軍。七年,詔接收伊犁,按圖劃界。十一年,上召來京,以錫綸代之。道肅州,病卒。身后不名一錢,凡無以為斂。謚忠介。

(選自《清史稿·列傳二百四十一》,有刪改)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詔率所部二十營赴之,規(guī)烏城

規(guī):謀劃B.手刃六人以徇

徇:示眾C.觀者歡呼聲震遠(yuǎn)近

遠(yuǎn)近:偏義復(fù)詞,偏在“遠(yuǎn)”,指很遠(yuǎn)的地方D.道肅州,病卒

道:道路5.下列對文中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三省六部”制出現(xiàn)以后,官員的升遷任免由吏部掌管。文中“授驍騎校”、“歷遷協(xié)領(lǐng)”、“擢烏里雅蘇臺將軍”的“授”“遷”“擢”,分別為“授予官職”、“任職”和“提升官職”的意思。B.原文“同治九年”“光緒改元”中的“同治”“光緒”是廟號。習(xí)慣上,唐朝以前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而不稱廟號;唐朝以后,由于謚號的文字加長,則改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祖、同治帝、光緒帝等。

C.原文“如關(guān)內(nèi)生靈何”中的“關(guān)”,在古代指函谷關(guān),這里指山海關(guān)。如曹操《蒿里行》中的“關(guān)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兇”的“關(guān)”,指函谷關(guān)。D.文中“謚忠介”的“謚”是謚號。古代王侯將相、高級官吏、著名文士等死后被追加的稱號叫謚號,一般根據(jù)他們的生平事跡與品德修養(yǎng),進行一種褒揚的評價。如稱陶淵明為靖節(jié)征士,歐陽修為歐陽文忠公,王安石為王文公,范仲淹為范文正公。6.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金順是滿洲鑲藍(lán)旗人,年少時失去雙親,家境貧窮,由繼母撫養(yǎng),后隨部隊征伐歷升職,被授予勇號圖爾格齊巴圖魯。B.金順在王家瞳戰(zhàn)役中勇往直前;奔赴肅州時,停軍北崖頭,奏議請求調(diào)張曜的軍隊協(xié)助自己攻擊敵人:可見他作戰(zhàn)有勇有謀。C.金順為人寬和,所到之處也深得民意,并且為官清廉,死后一文錢也沒有,幾乎沒有用來收斂下葬的費用。D.從金順用殺死六個士兵并演說西軍天下最苦來激勵部隊闖過瀚海、演習(xí)炮擊部下命中目標(biāo)準(zhǔn)確可以看出,金順治軍十分嚴(yán)格。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1)掛車之役,將騎旅直搗中堅,當(dāng)者輒靡。(5分)(2)此行度戈壁,乏水草,吾非不知。(5分)答案4.D(3分)5.A(3分)6.D(3分)7.(1)在掛車戰(zhàn)役中,(金順)率領(lǐng)騎兵部隊直接沖擊敵軍中最重要、最強大的部分,阻擋的人紛紛倒下。(2)這次行軍走過戈壁,缺少水和糧草,我不是不知道。解析:4.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意義。D項,“道”,名詞用作動詞,是“路過”“行路”的意思。.“同治”“光緒”是廟號錯,是年號;C.“關(guān)”,指山海關(guān)錯,這里泛指邊關(guān)。D.不是“一種褒揚的評價”而是“一種褒貶的評價”。6.本題考查“篩選文中的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此題四個選項分別概括原文語段的某個要點,作答時需對照選項與原文,概括分析比較,找出其概括不準(zhǔn)確的地方,從而得出答案。D項,“并演說西軍天下最苦來激勵部隊闖過瀚海”分析和概括錯誤。原文是先過瀚海,然后才說“天下無若西軍苦”的。7.本題考查“翻譯并理解文中句子”的能力。關(guān)鍵詞句:(1)句詞語有“將”動詞,“中堅”形容詞活用作名詞“當(dāng)”動詞,“輒靡”,句式有“當(dāng)者”等各給1分;(2)句詞語有“度”“乏”“水草”各給1分,句式有“吾非不知”給2分。古文參考譯文:金順,字和甫,伊爾根覺羅氏,是滿洲鑲藍(lán)旗人,世代居住在吉林。(他)年少時失去雙親,家境貧窮,侍奉繼母至孝。起初,(盒順)跟從(部隊)征伐山東,被授官驍騎校。隨后跟隨多隆阿援助湖北,收復(fù)黃梅,被賜號圖爾格齊巴圖魯。調(diào)動軍隊到安徽,攻克太湖。先后連續(xù)升職到協(xié)領(lǐng)。在掛車(今屬桐城)戰(zhàn)役中,(金順)率領(lǐng)騎兵部隊直接沖擊敵軍中最重要、最強大的部分,阻擋的人紛紛倒下。同治九年,金積堡的安撫局面形成,唯獨王家疃未攻下,(金順)率領(lǐng)他的弟弟連順分兵向著敵軍的方向攻擊,多次取得勝利。寧夏平定,(金順)升為烏里雅蘇臺將軍。(皇帝)命令(金順)奔赴肅州,到達(dá)后,駐扎在北崖頭,上奏請求調(diào)動張曜的軍隊協(xié)助攻擊。當(dāng)時烏魯木齊提督成祿尚訴說軍糧缺乏,難以趕赴哈密,朝廷下詔讓金順接任并統(tǒng)領(lǐng)他的軍隊。同治十二年,左宗棠到軍中,(與金順)約定日期一并前進。金順向東北角發(fā)射地雷,城墻被突破,乘機奪取占據(jù)它的上面,從此老人弱者一個接著一個連續(xù)不斷地趴伏于地(請求寬恕),城被奪取。鳥魯木齊都統(tǒng)景廉駐扎在古城,與金順意見不合,(他們)互相抵觸。左宗棠上奏說金順寬厚謙和,符合民意。下詔金順率領(lǐng)所屬部二十個營前往古城,謀劃烏城,在這種情況下就出發(fā)了。出關(guān)幾十里,到達(dá)瀚海,軍吏士兵忽然不往前行走了。(金順)詢問他們原因,(軍吏士兵)就說:“先鋒營停留在一個地方,有議論的話?!苯痦樦?行軍事情)有變化,快速馳馬巡視,親手殺死六個人來示眾,說:“膽敢停留的人,如同這樣!”軍隊按照次序行軍。瀚海已經(jīng)過了,才排列六具尸體祝禱他們說:“駁雜的兵賦糧食不能吃飽,用野蔬添佐,天下沒有比得上西軍苦的。這次行軍走過戈壁,缺少水和糧草,我不是不知道。只是不忍心(殺掉)你們六個人,全軍怎么辦國家怎么辦關(guān)內(nèi)百姓怎么辦”聽他說話的人,無不激動振奮。路途中他被授予正白旗漢軍都統(tǒng)。第二年,(金順的軍隊)到達(dá)古城,與景廉的軍隊會師。一天,演習(xí)炮擊,漢軍、回軍觀看的有幾千人。景廉的軍隊用塌墻煙囪為靶子,兩次炮擊它,煙筒沒有被擊中。所屬部下炮隊總兵鄧增、參將張玉林說:“這有什么值得炮擊的請允許我以卷起旗幟的桿子為靶子?!编囋鱿扔^察,向金順請求觀察兩次,已經(jīng)完畢,大炮轟響旗桿飛起,好像在空中剪開彩霞。后來張玉林也這樣。觀看的人歡呼聲震動到很遠(yuǎn)的地方,回軍聽說這件事后,因恐懼而喪失了膽氣。不久,(金順)被任命輔佐新疆軍務(wù)。光緒元年,(金順)代替景廉為鳥魯木齊都統(tǒng)。光緒二年,在阜康駐軍。劉錦棠奔赴他的駐扎之地討論(軍隊的)具體安排,商議決定先進攻古牧。于是用輕騎兵襲擊黃田,打通取水的通道,攻克它。連續(xù)攻下烏魯木齊、迪化、昌吉、呼圖壁幾個城,一直逼近瑪納斯。(金順)被調(diào)任為伊犁將軍。光緒七年,(皇帝)下詔接收伊犁,按照地圖劃分疆界。光緒十一年,皇上召(金順)來京城,用錫綸代替他的職位。(金順)行路到肅州,病死。死后一文錢也沒有,幾乎沒有用來收斂(尸體的費用)。(金順)的謚號為忠介。5、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題郭舒,字稚行。幼請其母從師,歲余便歸,粗識大義。鄉(xiāng)人、宗人咸稱舒當(dāng)為后來之秀,終成國器。始為領(lǐng)軍校尉,坐擅放司馬彪,系廷尉,世多義之。王澄聞其名,引為別駕。澄終日酣飲,不以眾務(wù)在意,舒常切諫之。及天下大亂,又勸澄修德養(yǎng)威,保完州境。澄雖不能從,然重其忠亮。荊土士人宗庾廞嘗因酒忤澄,澄怒,叱左右棒廞。舒厲色謂左右曰:“使君過醉,汝輩何敢妄動!”澄恚曰:“別駕狂邪,誑言我醉!”因遣掐其鼻,灸其眉頭,舒跪而受之。澄意少釋,而廞遂得免。澄之奔敗也,欲將舒東下,舒曰:“舒為萬里紀(jì)綱,不能匡正,令使君奔亡,不忍渡江?!蹦肆敉豌缈?,采稆湖澤以自給。鄉(xiāng)人盜食舒牛,事覺,來謝。舒曰:“卿饑,所以食牛耳,余肉可共啖之。”世以此服其弘量。舒少與杜曾厚,曾嘗召之,不往,曾銜之。至是,澄又轉(zhuǎn)舒為順陽太守,曾密遣兵襲舒,遁逃得免。王敦召為參軍,轉(zhuǎn)從事中郎。敦謀為逆,舒諫不從,使守武昌。高官督護繆坦嘗請武昌城西地為營,太守樂凱言于敦曰:“百姓久買此地,種菜自贍,不宜奪之?!倍卮笈唬骸巴跆幹佗俨粊斫?dāng)有武昌地不,而人云是我地邪!”凱懼,不敢言。舒曰:“公聽舒一言?!倍卦唬骸捌阶英谝郧洳】?,故掐鼻灸眉頭,舊疢③復(fù)發(fā)邪!”舒曰:“古之狂也直。昔堯立誹謗之木,舜置敢諫之鼓,然后事無枉縱。公為勝堯、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與古人相遠(yuǎn)!”敦曰:“卿欲何言?”舒曰:“繆坦可謂小人,疑誤視聽,奪人私地,以強陵弱。晏子稱君曰其可臣獻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倍丶词惯€地。眾咸壯之。敦重舒公亮,給賜轉(zhuǎn)豐,數(shù)詣其家,表為梁州刺史。(選自晉書·卷四十三·列傳十三》,有刪節(jié))【注】①處仲:王敦的字。②平子:王澄的字。③疢(chèn):病。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然重其忠亮

重:敬重

B.事覺,來謝

謝:感謝

C.種菜自贍

贍:供養(yǎng)

D.以強陵弱

陵:欺侮6.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3分)宗庾廞嘗因酒忤澄

汝輩何敢妄動因遣掐其鼻

卿欲何言乃留屯沌口古之狂也直乃逆折舒

舜置敢諫之鼓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晏子稱/君曰其可/臣獻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B.晏子稱/君曰其可/臣獻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C.晏子稱君曰/其可/臣獻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D.晏子稱君曰/其可/臣獻其否/以成其可/是以舒等不敢不言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郭舒年幼時拜師求學(xué),學(xué)習(xí)的時間不長,但粗略懂得了為人治學(xué)的要旨;鄉(xiāng)里人和宗族人都認(rèn)為他會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B.郭舒認(rèn)為,自己作為州郡官員不能匡正亂世,導(dǎo)致使君王澄失敗而逃,于是以不忍渡江為由,謝絕了王澄帶自己東下的要求。C.郭舒在王澄的手下曾先后擔(dān)任領(lǐng)軍校尉、別駕、順陽太守;后來又受到王敦的征召,歷任參軍、從事中郎及武昌太守等職。D.王敦的手下強占了武昌百姓的菜地,引起百姓的不滿,后來王敦讓手下退還了土地,人們知道原委后,都稱贊郭舒為人豪壯。9.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

①坐擅放司馬彪,系廷尉,世多義之。(4分)

②舒少與杜曾厚,曾嘗召之,不往,曾銜之。(3分)(2)從文章中找出能體現(xiàn)郭舒“忠亮”的兩個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答案(謝:謝罪。)(的,助詞。A.因為,介詞/于是,副詞。B.怎么,疑問副詞/什么,疑問代詞。C.于是,就,副詞/竟然,副詞。)(郭舒并不是在王澄的手下?lián)晤I(lǐng)軍校尉;從后文看,郭舒也沒有擔(dān)任武昌太守(當(dāng)時的武昌太守是樂凱)。)9.(10分)(1)【文言翻譯】(7分)①(郭舒)因為犯了擅自釋放司馬彪的罪過,被廷尉拘囚,當(dāng)時的人大多認(rèn)為他為人仗義。

[4分?!白薄跋怠薄傲x”各1分,大意1分。]②郭舒年輕時與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經(jīng)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對他(這件事)懷恨在心。

[3分?!昂瘛薄般暋备?分,大意1分。](2)【信息篩選】(3分)①郭舒直言勸告王澄不要終日飲酒,而要以政務(wù)為重。(澄終日酣飲,不以眾務(wù)在意,舒常切諫之。)②郭舒在天下大亂時勸王澄要修養(yǎng)德行,樹立威望,保全州境。

(及天下大亂,又勸澄修德養(yǎng)威,保完州境。)③郭舒制止王澄手下棒打士人宗庾廞,甘受王澄的責(zé)罰。

(舒厲色謂左右曰:“使君過醉,汝輩何敢妄動!”“澄遣掐其鼻,灸其眉頭,舒跪而受之”。)④郭舒說服王敦讓手下退還了強奪菜農(nóng)的土地。

(“公為勝堯、舜邪?乃逆折舒,使不得言。何與古人相遠(yuǎn)!”“繆坦可謂小人……舒等不敢不言”。)

[3分。答對一點2分,兩點3分。找出的事例能體現(xiàn)郭舒的“忠亮”,即可給分。]【參考譯文】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時候請求母親讓他拜師求學(xué),學(xué)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為人處事的要義。鄉(xiāng)里人、宗族人都稱他會是后起之秀,最終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郭舒開始做官擔(dān)任領(lǐng)軍校尉,因為犯了擅自釋放司馬彪的罪過,被廷尉拘囚,當(dāng)時的人大多認(rèn)為他為人仗義。王澄聽說了郭舒的聲名,征召他擔(dān)任別駕。王澄整天痛飲,不把政務(wù)放在心上。郭舒經(jīng)常直言勸諫他。等到天下大亂的時候,郭舒又勸王澄修養(yǎng)德行,樹立威望,保全州境。王澄雖然沒有聽從郭舒的勸告,但是敬重他的忠誠堅貞。荊州當(dāng)?shù)氐淖x書人宗庾廞曾經(jīng)因為飲酒得罪了王澄,王澄發(fā)怒,命令手下人棒打宗庾廞。郭舒神色嚴(yán)厲地對王澄的手下說:“使君喝得太多了,你們這些人怎么敢胡亂行動!”王澄發(fā)怒說:“別駕發(fā)狂了嗎?誆騙說我醉了!”于是讓人掐他的鼻子,燙他的眉頭,郭舒跪著承受。王澄的怒氣稍稍緩解,而宗庾廞也就免于處罰。王澄失敗奔逃的時候,想帶郭舒渡江向東撤退,郭舒說:“我作為州郡官員,不能匡正亂世,卻令使君奔逃,我不忍心渡江。”于是留守在沌口,在湖澤里采集野生的稻子養(yǎng)活自己。鄉(xiāng)下人偷吃了郭舒的牛,事情被發(fā)覺,偷牛的人來謝罪。郭舒說:“你餓了,所以才吃我的牛,剩下的肉可以與我一起吃?!笔廊艘虼伺宸麑捄甑亩攘?。郭舒年輕時與杜曾交情深厚,杜曾曾經(jīng)征召郭舒,郭舒不肯前往,杜曾對他(這件事)懷恨在心。到這時候,王澄又調(diào)郭舒擔(dān)任順陽太守,杜曾暗中派兵襲擊郭舒,郭舒逃走免于災(zāi)難。王敦征召郭舒擔(dān)任參軍,又轉(zhuǎn)任從事中郎。王敦謀劃造反,郭舒勸諫他,王敦沒有聽從,就派郭舒駐守武昌。高官督護繆坦曾請求把武昌城西的土地設(shè)為營地,太守樂凱對王敦說:“老百姓很久以前就買了這塊地,種菜供養(yǎng)自己,不應(yīng)該奪走他們的土地。”王敦大怒說:“我王處仲不來湖北,會有武昌這個地方嗎?人們說這就是我的土地!”樂凱畏懼,不敢說話。郭舒說:“請您聽我一句話?!蓖醵卣f:“王澄因為你得了狂病,所以掐你的鼻子,燙你的眉頭,你舊病復(fù)發(fā)了吧!”郭舒說:“古代的狂就是正直。從前堯立下讓人進諫的木牌,舜設(shè)置讓人進諫的鼓,這以后就不會有冤枉無辜和放縱有罪的事情了。您能超過堯舜嗎?竟然阻止我,不讓我說話,您怎么跟古人相差那么遠(yuǎn)!”王敦說:“你想說什么?”郭舒說:“繆坦可以說是個小人,迷惑貽誤視聽,奪走別人的私地,以強欺弱。晏子說:‘國君說可行,臣子說不行,這樣才能成就國君的可行,因此我等不敢不說?!蓖醵鼐妥尶娞箽w還了土地。人們都稱贊郭舒為人豪壯。王敦敬重郭舒公正誠信,賜予變得豐厚,多次到郭舒家拜訪,上表推薦郭舒擔(dān)任梁州刺史。6、閱讀與鑒賞(48分)(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題。(15分)李迪字復(fù)古,其先趙郡人。曾祖避五代亂,徙家濮。迪深厚有器局,嘗攜其所為文見柳開,開奇之,曰:“公輔才也?!迸e進士第一,擢知制誥。真宗幸亳,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亡卒群剽城邑,發(fā)兵捕之,久不得。迪至,悉罷所發(fā)兵,陰聽察知賊區(qū)處,部勒①驍銳士,擒賊,斬以徇。嘗歸沐②,忽傳詔對內(nèi)東門③,出三司使馬元方所上歲出入材用數(shù)以示迪。時頻歲蝗旱,問何以濟,迪請發(fā)內(nèi)藏庫以佐國用,則賦斂寬,民不勞矣。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當(dāng)出金帛數(shù)百萬借三司?!钡显唬骸疤熳佑谪敓o內(nèi)外,愿下詔賜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钡蹛偂3?,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以章獻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天禧中,拜給事中。周懷政之誅④,帝怒甚,欲責(zé)及太子,群臣莫敢言。迪從容奏曰:“陛下有幾子,乃欲為此計。”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yù)政,貶寇準(zhǔn)雷州,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丁謂使人迫之,謂敗,知河南府。來朝京師,時太后垂簾,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yù)國事,殆過矣。今日吾保養(yǎng)天子至此,卿以為何如?”迪對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見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碧笠嘞?。知徐州,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⑤,仁宗語輔臣曰:“祈禱非迪所宜,其毋令往?!痹还パ又?,武事久弛,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李迪賢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獻臨朝,頗挾其才,將有專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xí)不敢窺覦,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獻亦全令名,古人所謂社稷臣于斯見之。(選自《宋史·李迪傳》,有刪改)[注]①部勒:部署約束。②歸沐:回家休假。③對內(nèi)東門:到東門商議內(nèi)務(wù)。④周懷政之誅:指周懷政陰謀殺人的事。⑤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在州縣里通過祭祀山神為皇上祈求長壽7.對下列句子中加點字詞的解釋,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開奇之,曰:“公輔才也?!?/p>

奇妙B.以章獻起于寒微

出身C.上大寤,由是獨誅懷政

懲罰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

延緩8.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現(xiàn)李迪“膽量非凡”的一組是(3分)

(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驍銳士,擒賊,斬以徇③上將立章獻后,迪屢上疏諫

④以迪朋黨傅會,貶衡州⑤迪欲行縣因祠岳為上祈年

⑥守將或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邊A.①②⑥

B.②③④

C.②③⑥

D.③⑤⑥9.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3分)

(

)A.李迪本來是趙郡人,為了躲避五代的戰(zhàn)亂,他與家人搬家來到濮地,并以文為媒,結(jié)識了柳開。B.李迪不同意章獻做皇后,因為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獻的打擊報復(fù),所以貶官衡州。C.周懷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氣,他想懲罰太子。李迪不畏眾怒,挺身而出,說服皇帝改變了初衷。D.仁宗登基,章獻成了太后。她曾經(jīng)與李迪有嫌隙,但兩人為了朝廷的利益,最終還是和好了。10.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①語迪曰:“卿向不欲吾預(yù)國事,殆過矣。”(3分)②迪愿守邊,詔不許,然甚壯其意。(3分)答案7.B(A奇:意動用法,認(rèn)為……驚奇,C誅:誅殺,D弛:松弛.)8.C(①說的是迪有才情,④、⑤與“膽量非凡”無關(guān)。)

9.D(A不是李迪“為了躲避五代的戰(zhàn)亂,他與家人搬家來到濮地,”而是他的曾祖。B不是“立即,”是“仁宗即位,章獻太后預(yù)政”之后.C“不畏眾怒”錯,“怒”的只有皇帝。)

10.(1)(章獻太后)告訴李迪說:“你先前不想讓我多干預(yù)國家正事,從現(xiàn)在看,大概是你錯了!"(3分)(2)李迪原意戍守邊疆,(仁宗皇帝)下詔不批準(zhǔn),但卻覺得他內(nèi)心很有豪氣。(3分)參考翻譯:【參考譯文】李迪字復(fù)古,他的祖先是趙郡人。曾祖父躲避五代戰(zhàn)亂,遷徙家到濮。李迪深厚有器量學(xué)識,曾經(jīng)攜帶自己寫的文章去見柳開,柳開很賞識,說:“先生有輔才?!焙髞韰⒓涌婆e考試舉進士第一,被升做知制誥。真宗駕臨毫,李迪是留守判官,于是就任毫州知縣。一群逃兵洗劫城邑,政府發(fā)兵搜捕,很久沒有抓到。李迪到了之后,全部讓所發(fā)的士兵休息,暗中察訪流寇的去處,部署曉諭精銳士卒,一舉擒獲流賊,斬首后徇游示眾。起初,皇上將立章獻為皇后,李迪屢次上疏勸諫,因章獻起于寒微,不可母儀天下,章獻深深地痛恨他。天禧年間,李迪任給事中。周懷政之誅,皇帝非常生氣,想責(zé)怪到太子,群臣沒有人敢說話。李迪從容上奏說:“陛下有幾個皇子,竟然要出這個策略?!被噬匣腥淮箦?,因此只誅殺了周懷政。仁宗即位后,章獻太后干預(yù)政事,貶寇準(zhǔn)到雷州,因為李迪朋黨傅會,貶到衡州。丁謂派人脅迫他,沒有成功,李迪知河南府。來朝京師,當(dāng)時太后垂簾,(章獻太后)告訴李迪說:“你先前不想讓我參與國家政事,(從現(xiàn)在看)大概是你錯了!現(xiàn)在我保養(yǎng)天子到這里,你以為怎么樣?”李迪回答說:“我受先帝深厚恩德,現(xiàn)在見到天子明圣,我不知皇太后盛德,竟然不知道到這種地步?!碧笠哺吲d。李迪任徐州知州,想行縣因祠岳為皇上祈年,仁宗對輔臣說:“祈禱不是李迪所應(yīng)當(dāng)做的,還是讓他不要去做?!痹还ゴ蜓又?,軍事長久松弛,守將有的因為有其他名義賴躲避戰(zhàn)爭,李迪愿意戍守邊疆,(仁宗皇帝)下詔不批準(zhǔn),但卻覺得他內(nèi)心很有豪氣。李迪是賢相。當(dāng)仁宗初立,章獻臨朝稱制,很挾仗自己的才能,將有專制之隱患,李迪義正詞嚴(yán),能使宦官近習(xí)而不敢有非分之想,等仁宗皇帝的聲德一天天豎起,章獻也保全了好的名聲,古人所說的社稷臣在這里就看到了。

7、閱讀下文,完成1—3題。(本大題共3小題,共10分)陳軫①去楚之秦。張儀②謂秦王曰:“陳軫為王臣,常以國情輸楚。儀不能與從事,愿王逐之。即復(fù)之楚,愿王殺之?!蓖踉唬骸拜F安敢之楚也?!蓖跽訇愝F告之曰:“吾能聽子言,子欲何之?請為子車約?!睂υ唬骸俺荚钢??!蓖踉唬骸皟x以子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軫曰:“臣出,必故之楚,以順王與儀之策,而明臣之楚與不也。楚人有兩妻者,人誂③其長者,詈之;誂其少者,少者許之。居無幾何,有兩妻者死??椭^誂者曰:“汝取長者乎?少者乎取長者客曰長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為取長者曰居彼人之所則欲其許我也今為我妻則欲其為我詈人也?!癯趺髦饕玻殃栙t相也。軫為人臣,而常以國輸楚王,王必不留臣,昭陽將不與臣從事矣。以此明臣之楚與不?!?取材于《戰(zhàn)國策》)【注】①陳軫:戰(zhàn)國時期,縱橫家。②張儀: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和謀略家,曾兩次為秦相。③誂(tiǎo):逗引,誘惑。1

用斜線(/)給下面短文斷句。(5分)少者乎取長者客曰長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為取長者曰居彼人之所則欲其許我也今為我妻則欲其為我詈人也。2

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2分)儀以子為之楚,吾又自知子之楚。子非楚,且安之也?

⒊下列關(guān)于文章內(nèi)容的說法正確的一項是(3分)A.張儀認(rèn)為陳軫常常把秦國的國情偷偷泄露給楚國,希望秦王馬上殺掉陳軫。B.秦王不希望陳軫去楚國,秦王表示如果他去別的國家,就可以為他準(zhǔn)備車馬。C.陳軫表示離開秦國后,必然故意要去楚國,表明自己與楚國真正的關(guān)系。D.陳軫認(rèn)為如果自己經(jīng)常把秦國的國事泄露給楚王,那么楚王定會收留自己。答案1.少者乎/取長者/客曰/長者詈汝/少者和汝/汝何為取長者/曰/居彼人之所/則欲其許我也/今為我妻/則欲其為我詈人也。(答對2處得1分,答錯2處扣1分)2.張儀認(rèn)為你將去楚國,而寡人又親自知道你要去楚國,如果你不去楚國,將要到哪里去呢?建議評分標(biāo)準(zhǔn):翻譯出“以”得分,文中3個“之”字,作動詞,都譯為“到、往、去”,如翻譯出2以上(含2個)得分,能將“安”字翻譯出來,得分,能將“且安之也”這個賓語前置句翻譯出來的,得分。也可根據(jù)實際情況調(diào)整或確立采分點?!続“希望秦王馬上殺掉陳軫”是錯誤的;B項的說法,在文中沒有依據(jù);D“楚王定會收留自己”的說法是錯誤的?!繀⒖甲g文:陳軫離開楚國來到秦國,張儀就對秦惠王說:“陳軫身為大王的臣子,竟然經(jīng)常把秦國的國情瀉露給楚國。我不愿跟這樣的人同朝共事,希望大王能把他趕出朝廷。如果他要想重回楚國,希望大王殺掉他?!被萃跽f:“陳軫怎么敢去楚國呢?”秦惠王召見陳軫并詢問他說:“寡人愿意尊重賢卿的意見,只要賢卿說出要到哪里,寡人就為你準(zhǔn)備車馬?!标愝F回答說:“我愿意去楚國!”惠王說:“張儀認(rèn)為你將去楚國,而寡人又親自知道你將去楚國,如果你不去楚國,將要到哪里去呢?”陳軫說:“如此我離開秦國以后,必然故意要去楚國,以順從大王和張儀的策略和判斷,而且可以表明我與楚國的真正關(guān)系。楚國有一個人娶了兩個妻子,有人去勾引他年老的妻子,年長的就罵起來明確拒絕;勾引年輕的妻子時,她就欣然順從了。沒有多久,這個擁有兩個妻子的男人死了,有個客人問勾引者說:‘在這兩個寡婦當(dāng)中,你是娶那個年長的還是年輕的?’勾引者回答說:‘我娶年長的!’客人問:‘年長的曾經(jīng)罵過你,而年輕的卻服從了你,你為什么反倒喜歡年長的呢?’勾引者說:‘當(dāng)他們做別人妻子時,我希望她們接受我的勾引;反之,如果做了我的妻子以后,我就喜歡當(dāng)初不接受我勾引的那個?!F(xiàn)在楚王是位賢明君主,而宰相昭陽也是一位賢明的大臣。我陳軫身為大王的臣子,如果經(jīng)常把國事泄露給楚王,那么楚王必定因為上述的道理不收留我,而昭陽也不愿意跟臣同朝共事。我如果離秦去楚完全可以表明我到楚國去不是要幫助他們?!?、閱讀賈誼的《過秦論》(節(jié)選),完成1—5題。(本大題共5道小題,每道小題3分,共15分)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陳涉之位,非尊于齊、楚、燕、趙、韓、魏、宋、衛(wèi)、中山之君也;鋤耰棘矜,非铦于鉤戟長鎩也;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深謀遠(yuǎn)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向時之士也。然而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何也?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比權(quán)量力,則不可同年而語矣。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一夫作難而七廟隳,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1.對下列句中加點的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贏糧而景從

景:影子

B.謫戍之眾,非抗于九國之師也

抗:匹敵C.試使山東之國與陳涉度長絜大

絜:衡量

D.一夫作難而七廟隳

隳:毀壞

2.與例句中“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項是(3分)例句:然后以六合為家,崤函為宮?!?/p>

A.然秦以區(qū)區(qū)之地,致萬乘之勢

B.木直中繩,輮以為輪C.作《師說》以貽之

D.斧斤以時入山林3.與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項是(3分)例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A.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

B.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C.申之以孝悌之義

D.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4.對下列句子翻譯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譯文:可是,陳涉不過是個破甕做窗戶、草繩做戶樞的貧家子弟

B.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

譯文:他置身于戍卒的隊伍中,突然興起在田間小道間

C.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譯文:崤山以東諸國的英雄豪杰就一并起義,消滅了秦王朝

D.序八州而朝同列

譯文:招致八州來歸,朝見六國諸侯5.下面對文意的表述理解錯誤的一項是(3分)A.“且夫”一句,寫出秦朝滅亡時江山險關(guān)依舊。正說明秦非亡于地理形勢的變化。B.第二段文字集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非常鮮明地得出了“成敗異變,功業(yè)相反”的結(jié)論。C.作者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xùn),意在諷今。“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點出全文寫作意圖。

D.第二段文字思路清晰,層次分明。以“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也”收束全篇,點明主旨。答案A【景:名詞作狀語,像影子一樣】

【例句:把;A介詞,憑借B介詞,把

C表目的連詞,來

D介詞,按照】【例句:賓語前置

A被動句

B定語后置

C狀語后置

D賓語前置】【正確譯文:招致八州來歸,使六國諸侯都來朝見

“朝”是使動用法】【“身死人手,為天下笑者,何也”這句話不是全文寫作意圖?!?/p>

9、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丁寶楨,字稚璜,貴州平遠(yuǎn)人。成豐三年進士,選庶吉士。母喪里居,遵義楊隆喜反,斥家財募壯士八百捍鄉(xiāng)里。服闋,會苗、教蜂起,巡撫蔣霹遠(yuǎn)奏留軍,特旨授編修,增募至四千人,復(fù)平越、獨山諸城。十年,除知岳州府,始罷遣所募兵。虧餉巨萬,乃陳五百金案上,語眾曰:“與諸君共事久,今庫饋詘,徒手歸、奈何?”眾泣日:“公毀家紓難,我等敢他求乎?”遂去。

同治二年,擢山東按察使.會僧格林沁治兵魯、豫聞,令擊河北宋景詩。旋劾其擅議招撫。部議降三級。又明年,遷布政使。僧格林沁戰(zhàn)歿曹州,坐法再干議,皆得恩旨留任,于是言者復(fù)摭他款彈之,事下曾國藩,國藩白其無罪.巡撫閻敬銘夙高其能,至是乞休,舉以自代,遂拜巡撫之命。時捻。趨海,李鴻章建議筑墻膠菜河,寶楨會軍蹙之。六年,東捻走濰河,東軍王心安筑壘方成,而堤墻未竣,捻長驅(qū)渡河,寶楨以聞。上怒,鴻章交部議,寶楨亦褫。職留任。先是東軍守濰河,本皖將潘鼎新汛地。皖軍甫南移,而北路遽失。詔斬心安,寶楨抗辯,乃宥心安而責(zé)鴻章;寶楨復(fù)屢疏相詆,于是上益責(zé)鴻章忌刻縱寇矣。明年,西捻趨定州,近畿震動。寶楨聞警,即馳至東昌,率騎旅千、精卒三千,赍五日糧,倍道北援,捻遂南潰。是役也,朝廷遣宿衛(wèi)之旅出國門備寇,統(tǒng)兵諸將帥皆獲譴讓,而上獨以寶楨一軍猝出寇前,轉(zhuǎn)戰(zhàn)雄、任、深、祁、高、肅間,復(fù)饒陽,功最盛,數(shù)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

而其誅安得海事尤著人口。安得海者,以閹人侍慈禧太后,頗用事。八年秋,乘樓船緣運河南下,旗繒殊異,稱有密遣。所過招納權(quán)賄,無敢發(fā)者。至泰安,寶楨先已入告,使騎捕而守之。安得海猶大言,謂:“汝輩自速辜耳!”傳送濟南,寶楨日:“宦豎私出,非制。且大臣未聞有命,必詐無疑。”奏上,遂正法。

光緒二年,代吳棠署四川總督。成都將軍恒訓(xùn)覆堤工,亦摭及鹽運病商民、流弊大,寶楨抗辯。上慮寶楨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尋予實授。寶楨彌自警勖,益興積谷,嚴(yán)督捕。治蜀幾十年,初蒞事時,郭內(nèi)月有盜劫,至是誅匪幾盡,聲為道不拾遺。十一年,卒官,贈太子太保,謚文誠,予山東、四川、貴州建祠。

寶楨嚴(yán)剛有威。其初至山東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友堂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敬銘聞之,大稱異,至之日,親迓于郊。自是事無大小,皆咨寶楨而后行。至今言吏治者,常與沈葆禎并稱,尤勵清操。喪歸,僚屬集賻,始克成行云。子五人體常尤著名,官廣東布政使。

(節(jié)選目《清史稿》有刪改)(D捻即“捻軍”,是太平天國時期北方的農(nóng)民起義軍。②褫:剝奪。③汛地:軍隊駐防之地。4.對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與諸君共事久,今庫饋詘

詘:窮盡,匱乏。B.坐法再干議

干:干預(yù),干涉。c.寶楨會軍蹙之

蹙:逼近,迫近。D.而其誅安得海事尤著人口

著:登錄,登記。

5.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A.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B.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C.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D.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掠/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6.下列對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丁寶楨散盡家財招募壯士保衛(wèi)鄉(xiāng)里,在遣散壯士時,他直言虧欠的餉銀無法償付,大家

有感于丁寶楨毀家紓難的無私付出,紛紛放棄餉銀離開。B.丁寶楨早年宦海浮沉,多次被貶,曾因與捻軍長期對壘時修筑防御工事不利,被革職留

任,因為直言上諫,保護了王心安,卻使皇帝錯誤處罰了李鴻章。C.同治七年,西路捻軍進攻到京城附近,丁寶楨率領(lǐng)一千騎兵,三千步兵,火速北上,轉(zhuǎn)

戰(zhàn)數(shù)地,收復(fù)失地,得到皇帝的屢次褒獎,加官為太子少保。D.丁寶楨性情剛正嚴(yán)明有威嚴(yán),不屈服于權(quán)貴,磨礪自己清廉的節(jié)操,家無余財,后世說

起官吏的作風(fēng)和治績,經(jīng)常把他和沈葆楨放在一起來稱贊。7.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巡撫閻敬銘夙高其能,至是乞體,舉以自代,遂拜巡撫之命。

(2)上慮寶楨惑浮言,敕勿易初念。尋予實授。寶楨彌自警勖,益興積谷,嚴(yán)督捕。答案4.D(D項對“著”的解釋有誤,在這里應(yīng)是“

顯揚”之意。)5.C

(解答此題,可先整體閱讀文段,弄懂其大意是丁寶楨對僧格林沁不卑不亢,文段先寫僧格林沁的倨傲,接著寫丁寶楨的傲骨錚錚。于是據(jù)此理解斷句。)參考標(biāo)點符號:僧格林沁方蹙捻淄川,頗貴倨,見司道官不設(shè)坐。寶楨投謁,告材官啟王,坐則見,否則罷,左右皆大驚。王服其強,為改容加禮。6.B

(B項錯誤為:無中生有。

處罰李鴻章一事稱不上是錯誤處罰。文中無據(jù)。)7.(1)山東巡撫閻敬銘向來推崇丁寶楨的才能,到這時就請求退休,舉薦丁寶楨來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東巡撫。(夙,向來;高,推崇、看重;乞休,請求退休;自代,代替自己;以上四處各1分,大意1分)(2)皇帝擔(dān)心丁寶楨被流言困惑,親自下令告訴丁寶楨不要改變當(dāng)初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實職,丁寶楨也更加的自我警惕勉勵,更加注重儲存糧食,嚴(yán)厲進行督責(zé)搜捕。(被動句式1分,尋、警勖、嚴(yán)各1分,大意1分)【參考譯文】

丁寶楨,字稚璜,是貴州平遠(yuǎn)人。咸豐三年考中進士,被選作庶吉士。因母親去世在家居住,恰逢遵義的楊隆喜造反,丁寶楨傾盡家財招募了八百壯士保衛(wèi)家鄉(xiāng)。服喪終了,恰逢苗民教匪叛亂蜂擁而起,巡撫蔣霨遠(yuǎn)上奏朝廷,申請讓丁寶楨部留在平亂軍中,皇帝特別下令授予他編修一職。丁寶楨又增加招募,士兵總數(shù)到了四千人,收復(fù)了平越、獨山等諸多城池,咸豐十年,被授予岳州知府,才遣散了招募的軍隊。虧欠的餉銀非常多,就把五百兩銀子放在桌案上,對大家說:“我和各位在一起共事很久了,現(xiàn)在府庫的錢糧短缺,你們空著手回家,怎么辦?”大家流著淚說:“您不惜捐獻所有家產(chǎn),解救國難,我們還怎么敢有另外的請求?”于是紛紛離開。

同治二年,擢升山東按察使,恰逢僧格林沁在魯、豫兩地統(tǒng)帥軍隊,命令丁寶楨攻擊河北宋景詩,不久丁寶楨被彈劾擅自倡議招撫,兵部審議決定將其降職三級,又到了第二年升遷做布政使。僧格林沁在曹州戰(zhàn)死,丁寶楨因犯了干預(yù)朝議而犯法,都得到皇上的恩典赦免留任原職,于是諫官們又搜集羅織了其他的罪名來彈劾他,此事投送到曾國藩處,曾國藩向皇帝稟告說他無罪。山東巡撫閻敬銘向來推崇丁寶楨的才能,到這時就請求退休,舉薦丁寶楨來代替自己,于是朝廷就任命他做山東巡撫。當(dāng)時捻軍逼近了海澨,李鴻章建議在膠萊河修筑長墻防御,丁寶楨會合軍隊迫近警戒,同治六年,東路捻軍逃到濰河,東路軍王心安剛剛筑成營壘,但是堤墻尚未完成,捻軍長驅(qū)直入渡過了濰河,丁寶楨把這件事稟告給皇帝,皇帝大怒,將李鴻章交付兵部審議,丁寶楨也革去職務(wù)暫時留任,這之前東路軍鎮(zhèn)守濰河,本是安徽將領(lǐng)潘鼎新駐防地段,安徽軍剛剛南移,而北路立即失利。皇帝下令將王心安斬首,丁寶楨上書直言辯駁,皇帝就寬宥了王心安而斥責(zé)李鴻章,寶楨又屢次上書揭發(fā),皇帝于是越發(fā)斥責(zé)李鴻章為人刻薄善妒、放縱寇敵,第二年,西路捻軍奔赴定州,京畿附近大為震動,丁寶楨聽到軍情示警,立即快馬奔馳到東昌,率領(lǐng)一千騎兵,三千精銳步兵,帶著五天糧食,日夜兼程,援助北方,捻軍于是向南潰逃,這場戰(zhàn)役,朝廷派遣禁軍到京城外防備捻軍,統(tǒng)領(lǐng)士兵的各位將領(lǐng)都受到責(zé)備,而皇上只因為丁寶楨這一支軍隊突然出現(xiàn)在敵人之前,轉(zhuǎn)戰(zhàn)雄雄、任、深、祁、高、肅各州間,收復(fù)饒陽,功勞最大,多次降下圣旨褒揚嘉獎,加太子少保一職。

而他殺掉安德海的事件尤其被人稱道。安德海,以太監(jiān)身份侍奉慈禧太后多年,頗為擅權(quán)。同治八年秋天,安德海乘坐樓船沿著運河南下,旗幟與眾不同,自稱有秘密的派遣,所過之處,結(jié)交權(quán)貴,收取賄賂,沒有人敢告發(fā)。到了泰安,寶楨已經(jīng)先入朝告發(fā),派遣騎兵逮捕安德海并看押起來。安德海還說大話,說道:“你們這些人是自己招來禍端罷了!”傳遞解送到濟南,丁寶楨說:“太監(jiān)私自出京,是不符合祖制的。況且大臣們沒有聽說有這樣的(秘密派遣的)命令,一定有詐確定無疑?!狈A明皇帝,于是將安德海就地正法。光緒二年,代替吳棠擔(dān)任四川總督。成都將軍恒訓(xùn)再次核查堤防工程,又挑剔指摘到鹽運禍害商賈民眾,流弊很大,丁寶楨拒絕責(zé)難,進行爭辯。皇帝擔(dān)心丁寶楨被流言困惑,親自下令告訴丁寶楨不要改變當(dāng)初的想法。不久就正式授予他實職,丁寶楨也更加的自我警惕勉勵,更加注重儲存糧食,嚴(yán)厲進行督責(zé)搜捕。丁寶楨治理四川共十年,剛剛到任履職時,城內(nèi)每月都有盜竊搶劫的案件,到這時幾乎把匪徒誅殺干凈,宣稱為路不拾遺。光緒十一年,在任上去世,追贈太子太保,謚號文誠,給予山東四川貴州三地建立祠堂的殊榮。

丁寶楨性情剛正嚴(yán)明有威嚴(yán),他剛到山東時,僧格林沁正在淄川圍剿捻軍,自覺地位高貴,十分倨傲,見省級以下官員不設(shè)座位,丁寶楨投遞名帖求見,說低級武官丁某投書王爺,給予座位就覲見,不給座位就不見,身邊的侍從人員都大驚失色,僧格林沁佩服他的強硬不屈,為丁寶楨改變儀容禮敬有加。敬銘聽說這件事后,大為稱奇,丁寶楨到任的那一天,親自在郊外迎接,從此后無論大小事務(wù),都先咨詢丁寶楨之后才實行,到今天說起官吏的作風(fēng)和治績,常和沈葆楨一齊被稱道。尤其磨礪清高節(jié)操,死后靈柩歸鄉(xiāng),身邊的隨從隨員們聚集在一起拿出錢幫助辦理喪事,扶柩回鄉(xiāng)才能夠成行。有五個兒子,丁體常尤其著名,官至廣東布政使。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小題。湛若水,字元明,增城人。弘治五年舉于鄉(xiāng),從陳獻章游,不樂仕進,母命□出,乃入南京國子監(jiān)。十八年會試,學(xué)士張元禎,楊廷和為考官,撫其卷曰:“非白沙之徒不能為此”。置第二。賜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時王守仁在吏部講學(xué),若水與相應(yīng)和。尋丁母憂,廬墓三年。筑西樵講舍,士子來學(xué)者,先令習(xí)禮,然后聽講。嘉靖初,入朝,上經(jīng)筵講學(xué)疏,謂圣學(xué)以求仁為要。已,復(fù)上疏言:“陛下初政,漸不克終。左右近侍爭以聲色異教蠱惑上心。大臣林俊、孫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為寒心。亟請親賢遠(yuǎn)奸,窮理講學(xué),以隆太平之業(yè)?!庇质柩匀罩v不宜停止,報聞。明年進侍讀,復(fù)疏言:“一二年間,天變地震,山崩川涌,人饑相食,殆無虛月,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時而后親賢之訓(xùn)明醫(yī)不以深錮之疾而廢元氣之劑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華以裨圣學(xué)?!币?,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作《心性圖說》□教士。拜禮部侍郎。仿《大學(xué)衍義補》,作《格物通》,上□朝,歷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南京俗尚侈靡,為定喪葬之制頒行之。老,請致仕,年九十五卒。若水生平所至,必建書院以祀獻章。年九十,猶為南京之游。過江西,安福鄒守益,守仁弟子也,戒其同志曰:“甘泉先生來,吾輩當(dāng)憲老而不乞言,慎毋輕有所論辯。”若水初與守仁同講學(xué),后各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為宗,若水以隨處體驗天理為宗。守仁言若水之學(xué)為求之于外,若水亦謂守仁格物之說不可信者四。又曰:“陽明與吾言心不同。陽明所謂心,指方寸而言。吾之所謂心者,體萬物而不遺者也,故以吾之說為外?!币粫r學(xué)者遂分王、湛之學(xué)。(選自《明史·列傳第一百七十一,有刪節(jié)》)5.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廬墓三年

廬:建造房屋

B.以隆太平之業(yè)

?。菏古d盛C.明年進侍讀

進:進獻

D.殆無虛月

殆:幾乎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詞語,最恰當(dāng)?shù)囊豁検牵?/p>

)(3分)①母命□出,乃入南京國子監(jiān)②已,遷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作《心性圖說》□教士③仿《大學(xué)衍義補》,作《格物通》,上□朝A.則

B.之

C.則

D.之

且7.下列文句中,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3分)A.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時而后親賢之訓(xùn)/明醫(yī)不以深錮之疾而廢元氣之劑/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華/以裨圣學(xué)B.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時/而后親賢之訓(xùn)/明醫(yī)不以深錮之疾/而廢元氣之劑/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華/以裨圣學(xué)C.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時而后親賢之訓(xùn)/明醫(yī)不以深錮之疾而廢元氣之劑/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華以裨圣學(xué)D.夫圣人不以屯否之時/而后親賢之訓(xùn)/明醫(yī)不以深錮之疾/而廢元氣之劑/宜博求修明/先王之道者/日侍文華以裨圣學(xué)8.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3分)A.湛若水跟從陳獻章學(xué)習(xí),不樂于追求功名,后來依從母親的命令出仕做官,就到了南京國子監(jiān)學(xué)習(xí)。B.嘉靖初年,湛若水進入朝中做官,第一次上書就告誡皇帝要親賢臣、遠(yuǎn)小人,致力于太平大業(yè)。C.湛若水一生擔(dān)任過很多官職,歷任當(dāng)時南京的國子監(jiān)祭酒,吏部、禮部、兵部尚書等。D.在湛若水經(jīng)過當(dāng)時的江西的時候,安福人鄒守益告誡同仁不要輕易和湛若水進行辯論。9.根據(jù)具體要求分別完成下列各題。(10分)(1)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xiàn)代漢語。(7分)①大臣林俊、孫交等不得守法,多自引去,可為寒心。(3分)

譯文:

②南京俗尚侈靡,為定喪葬之制頒行之。老,請致仕。(4分)

譯文:

(2)湛若水如何評價王守仁的學(xué)說?請結(jié)合相關(guān)內(nèi)容簡要分析。(3分)

答案5.C

(C項“進”應(yīng)翻譯為“做官”。)6.B

(句①由“命”的意思“命令”可推“□”內(nèi)應(yīng)填代詞,作“命”的賓語,所以應(yīng)填“之”,意思是“他”;句②“作《心性圖說》”與“教士”之間應(yīng)為目的關(guān)系,所以應(yīng)填表目的關(guān)系的連詞“以”,可譯為“來”;句③“上”這一動詞后應(yīng)為引出動作對象的介詞,而“于”就有此用法,所以填“于”,可譯為“給”“向”。)7.A

(文言斷句應(yīng)在理解文段大意的前提下,借助助詞、代詞和連詞等標(biāo)志詞的幫助,準(zhǔn)確斷句。本句是湛若水對皇帝的勸諫。其中,“而”字前的內(nèi)容表示一種情況,“而”字后的內(nèi)容是在這種情況下的做法,二者關(guān)系密切,不宜斷開,故排除B、D兩項。而“修明”是“先王之道”的謂語、不應(yīng)斷開,故排除C項,答案為A項。)8.B

(“告誡皇帝要親賢臣、遠(yuǎn)小人”是第二次上書的內(nèi)容。由“已,復(fù)上疏言”即可得出。)9.(1)①大臣林俊、孫交等人因不能守護治國安邦之法,而言多辭官離開,實在令人寒心。(答對“守法”給1分,答對大意給2分,共3分。)②南京民俗崇尚奢靡,(湛若水)制定喪葬制度并頒布施行。因年老請求辭官。(答出省略成分“湛若水”給1分,答對“致仕”給1分,答對大意給2分,共4分。)(2)①認(rèn)為王守仁有關(guān)格物之說的部分內(nèi)容不可信。②認(rèn)為雙方對“心”的理解存在分歧。湛若水認(rèn)為王守仁所說的“心”僅指人的方寸本心。(作答本題重在研讀文章的最后一段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概括;答對1點給2分,答對2點給3分,意思答對即可。若摘抄原文要點齊全,可得1分,要點不齊全判零分。)[參考譯文]

湛若水,字元明,廣東增城人。弘治五年(1492),科考鄉(xiāng)試中舉,跟從陳獻章學(xué)習(xí),不樂于追求功名。后來母親命令他出仕做官,他才到南京國子監(jiān)學(xué)習(xí)。弘治十八年參加會試,學(xué)士張元禎、楊廷和做考官,撫摸著他的考卷贊嘆道:“不是白沙陳獻章的學(xué)生是寫不出這樣的文章的?!绷袨榈诙?。朝廷賜他做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一職。這時王守仁正在吏部講學(xué),若水和他互相應(yīng)答唱和。不久母親去世,他在墓旁建造房屋守孝三年。建造“西樵講舍”。各地士子來求學(xué)的,(湛若水)先教他們學(xué)習(xí)禮,然后讓士子聽他講課。嘉靖初年,進入朝廷做官,陳奏經(jīng)筵講學(xué)疏,認(rèn)為圣學(xué)要把求仁作為根本。不久,又上書道:“陛下剛剛臨朝處理政事,漸漸不能克服自己到最后。身邊親近的侍從爭相用聲色邪教來迷惑陛下的心志。大臣林俊、孫交等人因不能守護治國安邦之法,而言多辭官而去,實在令人寒心。切望陛下親賢人,遠(yuǎn)奸佞,窮究事物之理,講求學(xué)問,來興盛太平的大業(yè)?!庇稚鲜枵f不應(yīng)停止每日的經(jīng)筵講學(xué),上級回復(fù)表示皇帝知道了這件事情。第二年,出仕侍讀一職。又上書說:“近一二年間,天象巨變、大地震動,山石崩塌、河川洶涌,饑荒不斷,人自相食,幾乎沒有哪個月不是這樣的。圣人不會等到艱難困苦之時才去聽取賢者的意見,明醫(yī)不會因病人病情嚴(yán)重而停用恢復(fù)元氣的藥。陛下應(yīng)廣求能闡明先王之道的人,(讓其)每日服侍在文華殿(為陛下講學(xué)),以益于圣人學(xué)說的發(fā)揚光大。”不久,升任南京國子監(jiān)祭酒,作《心性圖說》來教導(dǎo)士子。任禮部侍郎。仿效《大學(xué)衍義補》而作《格物通》,進呈朝廷。后歷任南京吏、禮、兵三部尚書。南京民俗崇尚奢靡,(湛若水)制定喪葬制度并頒布施行。因年老請求辭官。九十五歲時去世。若水在他一生所到之處,一定修建書院來紀(jì)念陳獻章。九十歲時還漫游南京。途經(jīng)當(dāng)時的江西時,王守仁的弟子安福人鄒受益告誡他的同仁說:“甘泉先生來,我們應(yīng)當(dāng)尊敬這位老人而不要妄自討教,千萬不要輕易與他論辯。”若水最初和守仁一同講學(xué),后各自設(shè)立宗旨,守仁以“致良知”為宗旨,若水則以“隨處體驗天理”為宗旨。守仁說若水的學(xué)問是從外部來的,若水也認(rèn)為守仁的“格物”之說有四點不可信,還說:“陽明所說的‘心’與我所說的‘心’不同。陽明所說的‘心’僅指人的方寸本心。而我所說的‘心’存在于萬物之中,無處不在,所以他認(rèn)為我的學(xué)說是從外部得來的?!碑?dāng)時的學(xué)者就把他們的思想分為王、湛兩派。1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個“□”是為考查而設(shè)),完成5-9小題。許君諱逖,字景山,世家歙州。少仕偽唐,為監(jiān)察御史。李氏國除,以族北遷。獻其文若干篇,得召試,為汲縣尉冠氏主簿。遷秘書省校書郎、知縣事,數(shù)上書論北邊事。是時趙普為相,四方奏疏不可其意者悉投二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quán)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yù)覽,若沒有圖紙預(yù)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quán)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fù)責(zé)。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quán)或不適當(dāng)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zhǔn)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dān)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