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醫(yī)案-小講課_第1頁
蕁麻疹醫(yī)案-小講課_第2頁
蕁麻疹醫(yī)案-小講課_第3頁
蕁麻疹醫(yī)案-小講課_第4頁
蕁麻疹醫(yī)案-小講課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2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LOREMIPSUMDOLORLOREMIPSUMDOLOR里邪出表的認識主講人:鄧志遠里邪透表:一.概念二.條件三.表現(xiàn)四.個人病案分享五.對麻黃升麻湯的理解和感悟什么是里邪出表?根據(jù)《中醫(yī)診斷學》,又稱里證出表,指病邪從里透達于外。多因治療護理得當,機體抗邪能力增強所致,表明邪有出路,病情好轉(zhuǎn)。例如內(nèi)熱煩躁,咳逆胸悶,繼而發(fā)熱汗出,皮膚痧疹逐漸透露,煩躁減輕,即為里證出表。挖坑1:平常生活中吃了熱氣的東西喉嚨痛,第二天出現(xiàn)流鼻涕,鼻塞,或者咳嗽,這算不算里邪出表。2.里邪出表的條件?正氣足,包括氣血津液陰陽;有出路,包括發(fā)汗、利小便、大便等。挖坑2:如果服藥后沒有出現(xiàn)上述情況呢?3.里邪出表的表現(xiàn)?有人說:“里邪出表”的“表”,只能反映著機體驅(qū)邪外出的途徑,切不可誤認為是由里證轉(zhuǎn)化為表證。

——(《淺談“邪氣出入”與“證候轉(zhuǎn)化”的關系》)挖坑3:有沒有道理?接下來是本人的一則病案:2017年4月22日初診,鄭某,女,21歲,反復散發(fā)風團5年余,以四肢較為明顯,癢感強烈,嚴重時頭面部出現(xiàn)腫脹,可自行消退,在當?shù)蒯t(yī)院就診診斷為慢性蕁麻疹,具體治療不詳。近一年來口服醋酸潑尼松片、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片、復方甘草酸苷片,效果不佳,風團仍每日反復發(fā)作??淘\:神清,精神可,怕冷,無發(fā)熱,風團常在夜間及凌晨多發(fā),風團較小,癢感不明顯,口干口苦,喜熱飲,二便調(diào)。舌如圖。

處方:桂枝湯+玉屏風散,1劑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0g,紅棗4個,炙甘草10g,蒼術10g,當歸10g,防風10g,生地10g4月23日,吃藥后出了一些汗,無明顯變化,風團如下圖,癢感不明顯,略感疲憊,于原方加白術15g,1劑。4月24日,患者反映吃藥后風團會消失,但過后風團又會出現(xiàn),囑再服下方3劑。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0g,紅棗4個,炙甘草10g,蒼術10g,當歸10g,防風10g,生地10g,白術20g,黃芪15g4月26日,舌色唇色較前紅潤,但風團仍反復。4月29日,舌如下,增強祛濕,如下方,3劑:桂枝15g,白芍15g,生姜10g,紅棗2個,炙甘草10g,藿香10g,獨活8g,防風8g,羌活8,白術20g,黃芪15g,黃柏105月1日,風團未起,暫時停藥,觀察。5月3日,患者反映早上手臂起了很多風團,呈片狀,如下圖,仍口干口苦,易犯困,怕冷,予下方1劑,但諸證未有明顯變化,且當晚出現(xiàn)頭面部水腫。柴胡15,黃芩10,法半夏15,黨參10,炙甘草10,生姜10,紅棗2個,葛根30,麻黃10,桂枝10,白芍10改予升陽散火湯5月7日,未有明顯好轉(zhuǎn),風團如下,舌如下,嘗試溫陽,予桂枝湯合玉屏風散加熟附子。服后風團加劇,癢感增強,考慮附子太溫,予改靈芝泡水,仍大量風團,即使加入石膏仍不能改善,似乎虛不受補,考慮患者虛、郁、熱三者兼?zhèn)?,以升陽為法,處以升陽益胃湯,早晚?劑,并配合銀翹顆粒:具體方藥如下:黨參15,白術15,黃芪20,黃連8,法半夏10,炙甘草10,陳皮8,澤瀉10,茯苓15,防風10,羌活10,獨活10,柴胡10,白芍10,生姜10,紅棗10服后風團勢減,癢感減輕,但風團仍反復,考慮郁熱未散,服藥3天后,只予銀翹散。5月22日,患者反映大熱天手指、嘴唇能冷的發(fā)紫,予烏梅丸,風團加劇,改予銀翹顆粒。5月23日,患者反饋眾多方中,唯有升陽益胃湯效果還算可以,之前情況了解得不夠準確,我以為無效,故而換方,如今患者言其有效,則更能明確方向,為陽郁。柴胡10,白芍10,枳實10,炙甘草10,告知患者服用后當全身發(fā)熱。當晚服藥2小時候,患者表示僅手腳有熱感,余處無,不怕冷,但風團未見明顯變化。由于當日時間較晚,遂于明日處理。5月24日,加大四逆散劑量,柴胡15,白芍15,枳實15,炙甘草15,服后全身發(fā)熱,已不怕冷,但風團仍在,嘴部稍腫。再處以:柴胡15,白芍15,枳實15,炙甘草15,羌活8,防風5,白鮮皮15,藿香10服藥后當晚,風團明顯減少,腫消,患者表示雙手小指關節(jié)酸痛,活動加劇,言其以前工作勞累時也會出現(xiàn)類似的情況,擦風油精休息幾天會好,類風濕因子、血沉未查??紤]為風邪所害,囑患者先觀察一晚。5月25日,小指關節(jié)已不痛,訴半夜連續(xù)咳嗽半小時,咽喉稍痛,鼻塞,口干口苦,早上起床時起了一點點風團,現(xiàn)已不咳嗽,但仍咽痛,鼻塞。予桂枝湯1劑,患者流清涕,鼻塞稍有好轉(zhuǎn),余無變化,患者覺得桂枝湯效果不好。5月26日,改予加味香蘇散2劑,感冒癥狀消失。5月28日,患者月經(jīng)來潮,色暗,血塊多,經(jīng)量少,小腹劇烈疼痛,無胸脅脹滿感,風團少許,予溫經(jīng)湯1劑,稍有改善,改予少腹逐瘀湯2劑,疼痛明顯緩解。5月29日-5月30日,患者未起風團,小腹無痛感,停藥。5月31日,患者大腿近膝蓋處起了少量風團,稍癢,稍感口干,無其余不適,予消風散,風團加劇。挖坑4:為什么用消風散會加???6月1日,患者風團增多,脖子處也出現(xiàn)風團,眼瞼稍腫,予四逆散加減,風團有所消退。6月2日,患者訴半夜風團明顯加劇,眼瞼、下巴、嘴唇皆腫,口干口苦,無其余不適。改予升陽益胃湯,服藥2小時后,風團漸消,但眼睛仍有點浮腫。6月3日,患者行過敏源測試,如下圖。6月6日,改予柴胡桂枝干姜湯,無效,改予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風團和腫脹緩解明顯。6月13日,患者再次訴說其怕冷,繼續(xù)予補脾胃瀉陰火升陽湯。6月14日,風團仍反復發(fā)作,考慮前方已無用處,更方,但陽郁尤在,肌熱不發(fā),故改予四逆散合青萍湯2劑,早晚各1劑,因患者附近藥店無浮萍,故以葛根、荷葉替代:柴胡15,白芍15,炙甘草15,枳實15,荷葉10,葛根30,丹皮10,生姜10,紅棗10服藥2小時后,患者反映已不怕冷,不懼怕吹空調(diào),無風團,但感覺身體有點癢,口稍干,考慮陽郁已解,如今熱在肌膚,故覺癢感,病勢衰減,故不起風團。挖坑5:既然肌熱不解,那為什么之前用銀翹散并沒有效?6月15日,患者覺周身稍癢,但無風團,口稍干,無口苦,予青萍湯加玄參1劑,囑其喝完臥床覆被發(fā)汗。葛根30,荷葉10,白芍10,甘草5,生姜15,丹皮10,玄參10服藥后患者反饋出汗很少,但身體已不癢,無風團,口稍干,予上方加天冬10g,1劑,囑患者喝完藥臥床覆被發(fā)汗。服藥后患者反饋出不了汗,但無風團,無身癢,口已不干,無口苦。停藥。6月27日,患者訴手臂又起少許風團,不癢,自服鹽酸雷尼替丁膠囊能迅速緩解,但仍會復發(fā),為求更持久治療,故繼續(xù)接受治療。晨起稍感怕冷,予青萍湯加玄參1劑。6月28日,早上仍起一些風團,予四逆散合青萍湯1劑。6月29日,仍起風團,晨起怕冷,予桂枝湯合青萍湯1劑。當日下午,患者訴月經(jīng)來潮,小腹痛劇,刺痛,血塊不多,經(jīng)量多,予少腹逐瘀湯2劑。6月30日,手臂和脖子起風團,小腹時痛時止,發(fā)作時痛感劇烈,改予溫經(jīng)湯。當晚患者訴小腹痛明顯好轉(zhuǎn),風團大部消退。囑明日再服1劑溫經(jīng)湯。7月2日,已無小腹痛,無風團,不怕冷,困倦,口稍干,無口苦,予升陽益胃湯1劑。7月3日,無風團,口稍干,無困倦感。停藥。7月17日,患者訴近日怕冷,流涕,鼻塞,常打噴嚏,四肢起了一些風團,予加味香蘇散1劑。7月18日,患者訴感冒已愈,但半夜仍起了一些風團,癢感明顯?,F(xiàn)風團仍有少許,癢感明顯,口干口苦,無其余不適。予升陽益胃湯1劑。7月19日,患者訴昨晚起了很少的風團,現(xiàn)無風團,囑其再服1劑升陽益胃湯。7月20日,患者仍起風團,口干口苦,改予四逆散合青萍湯2劑,1天1劑。7月22日,無風團及其余不適,停藥。至今未見風團。思考,反思思考:小柴胡湯、升陽益胃湯、四逆散、青萍湯等方都有一定解郁熱的作用,但為什么效果不一樣?個人見解:力度不同,四逆散效專,解陽郁較強,服用后即可出現(xiàn)全身發(fā)熱的情況,至于青萍湯,在于把發(fā)散到肌表的熱邪再散出去。在感冒時,桂枝湯效果為什么不佳?本人認為這個與營衛(wèi)有關,桂枝湯偏于調(diào)營,對于外邪傷衛(wèi)者較弱。從營衛(wèi)怎么認識風團?主要與衛(wèi)氣斂閉,營郁熱發(fā)有關,外無泄路。《四圣心源》云:“邪輕而表疏,則外發(fā)之期早,邪重而表密,則外發(fā)之期晚。若衛(wèi)閉而營不能泄,則郁悶燥煩,昏狂迷亂之證,色色皆起。遇臟陰素虛,則營熱內(nèi)蒸,終不外發(fā),五臟燔爍,則人死矣。或發(fā)之未透,隱見于皮膚之內(nèi),郁而為癢,是為隱疹,隱疹者,營之半發(fā)而未透者也。隱疹之家,營熱郁積,久而肌肉腐潰,發(fā)為風癩?!蓖诳?:平常生活中吃了熱氣的東西喉嚨痛,第二天出現(xiàn)流鼻涕,鼻塞,或者咳嗽,這算不算里邪出表。挖坑2:如果服藥后沒有出現(xiàn)上述情況呢?挖坑3:“里邪出表”的“表”,只能反映著機體驅(qū)邪外出的途徑,切不可誤認為是由里證轉(zhuǎn)化為表證。有沒有道理?挖坑4:為什么用消風散會加???挖坑5:既然肌熱不解,那為什么之前用銀翹散并沒有效?關于麻黃升麻湯的里邪出表麻黃升麻湯的方后注云:“分溫三服,相去如炊三斗米,頃令盡,汗出愈?!笨梢姾钩鍪窃撟C候痊愈的關鍵,邪有出路。從功效來看,麻黃升麻湯具有祛風、解表、解毒的功效,但從條文的論述來看,本方證并不涉及表證。從整體來看,麻黃升麻湯實則重視透邪達表,驅(qū)邪于外。欲將里邪透表,正氣當足,因此以葳蕤、知母、芍藥、天冬、白術、炙甘草、當歸扶正,或補氣血,或滋陰津,配以石膏加強清熱之功,恢復肺脾胃的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