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_第1頁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_第2頁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_第3頁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_第4頁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7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xxx公司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文件編號:文件日期:修訂次數(shù):第1.0次更改批準審核制定方案設計,管理制度葉嘉瑩《唐宋名家詞賞析》敘

一般說起來,詩與詞在意境上有相似、相通之處,也有相反、不同的地方。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曾說詞“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而不能盡言詩之所能言,詩之境闊,詞之言長?!彼f詞能言詩之所不能言,表達出詩所難以傳達的情緒,但卻也有時不能表達詩所能傳達的情意。換句話說,詩有詩的意境,詞有詞的意境,有的時候詩能表達的,不一定能在詞里表達出來,同樣的,有時在詞里所能表達的,不一定在詩里能表達出來。比較而言,是“詩之境闊,詞之言長”,詩里所寫的內容、意境更為廣闊、更為博大,而詞所能傳達的意思是“言長”,也就是說有馀味,所謂“長”者就是說有耐人尋思的馀味。繆鉞先生在《詩詞散論·論詞》中,也曾說:“詩顯而詞隱,詩直而詞婉,詩有時質言而詞更多比興?!睘槭裁丛娕c詞在意境和表達方面會形成這樣的差別和不同,我以為其既有形式上的原因,也有寫作時語言、環(huán)境、背景的原因。我們先說形式上的原因,如果以詞跟詩歌相比,特別是與五言古詩相比,二者之間便有很大的不同,像杜甫的《赴奉先縣詠懷》、《北征》這樣的長篇五言古詩,它所敘述的內容這樣博大、這樣樣質樸,像這種風格和意境,在詞中是沒法傳達的,因為詞在性質上本是配樂歌唱的歌詞,它有音樂曲調上的限制,從來就不能寫出像《北征》、《赴奉先縣詠懷》這樣長篇巨幅而波波瀾壯闊的作品。另外,在形式上的字句和音律方面,詩一般流行的是五言和七言的句式,通篇是五言和七言,字數(shù)是整齊的,押韻的形式都是隔句押韻,即第二、四、六、八句押韻,形式固定。而詞的句式則長短不整齊,每句停頓的節(jié)奏不盡同。一般說來,詩的停頓,五言詩常是二三或是二二一的節(jié)奏,七言詩常是四三或二二三的節(jié)奏,像“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墒窃谠~里,不僅是詞句的字數(shù)是長短不整齊的,而且在停頓節(jié)奏方面也有很多不整齊的變化,就算是五字或七字一句的,其停頓也有時不同五言或七言詩的停頓。即如五言的句子會有一四的停頓或三二的停頓,七言的句子會有三四的或三二二的停頓。當然,詞里面也會有與詩相同的停頓。這兩種不同的停頓方式有兩個名稱,凡最后一個停頓的音節(jié)是單數(shù)的與詩相同的,我們把這樣的句式稱之為單式;最后一個音節(jié)是雙數(shù)的,則稱這樣的句式為雙式。總之,詞與詩比較,在句式上,詞的字數(shù)是不整齊的,而且停頓也富于變化。唐五代北宋詞的句法與詩還比較相近,而后來長調出現(xiàn),句式就更多變化了。一般說來,一個詞牌里單式的句子較多,這個調子就比較輕快流利,若又是押平聲韻的則更是如此。而雙式句子較多,這個調子則比較曲折、委婉、含蓄。我們試舉出兩首詞來一看,例如:

蘇東坡《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再例如:

周邦彥《解連環(huán)》

怨懷無托。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信妙手、能解連環(huán),似風散雨收,霧輕云薄。燕子樓空,暗塵鎖、一床弦索。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

汀洲漸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記得、當日音書,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水驛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對花對酒,為伊淚落。

請注意周邦彥詞的句式,如將之與蘇東坡詞相比較,蘇詞“今夕是何年”、“何似在人間”、“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凡五字句都是二三的停頓,而周詞“嗟情人斷絕”和“似風散雨收”等句卻是一四的停頓,另外如“信妙手、能解連環(huán)”與“暗塵鎖、一床弦索”等句,則都是三四的停頓。不僅如此,在周邦彥這首詞中,長句中多有一個領字,一個字單獨停頓,引起后面一段敘述,如“嗟情人斷絕,信音遼邈”,“想移根換葉,盡是舊時,手種紅藥”,“把閑語閑言,待總燒卻”??梢娫谛问缴希~不僅在每句字數(shù)方面有長短不同,而且一首詞中可以融合單式和雙式的句法變化,而詩卻只有二三、二二一和四三、二二三的單式停頓,變化少。這樣一對比便可知道,詞的句法變化多,從而增加了詞的委婉曲折的姿致,有利于傳達委婉曲折的感情。這當然是最簡單的說明。有的人要問,不僅是詞里才有不整齊的句子,詩里面也有雜言的形式,也是不整齊的句式。即如漢樂府詩:“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訣?!蓖~一樣是長短不等的句式。有人還說漢樂府和詞一樣都是可以配樂歌唱的詩歌,兩者相似,其間有沒有什么密切的關系呢我以為,樂府詩是先有歌辭后配樂曲的,而詞則是先有曲調而后按照曲調填寫歌辭的,樂府的長短句是完全自由的,而詞則是完全不自由的,二者雖外表形式很相似,而完全自由寫作的樂府詩和按曲填寫的歌詞是有根大區(qū)別的,而且所配的音樂也是不同的。也有人說南北朝間有的歌曲,如梁武帝的《江南弄》以及沈約的《江南弄》也是有曲調然后配辭的,其實,當時的配樂和詞的配樂也是不同的,詞所配的曲不是以前的樂府詩所配的樂曲,它的樂曲是隋唐間出現(xiàn)的一種新樂曲。當時流行的有三種樂曲,一種是中原地區(qū)一直流傳下來的雅樂,一種是南北朝以來的所謂清樂,還有一種是隋唐間出現(xiàn)的新的樂曲——燕樂是曾受西域龜茲音樂影響的一種音樂,是西域音樂和中原音樂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種新樂。本來隋唐之間民間就有這種樂曲流行,清光緒年間在敦煌發(fā)現(xiàn)的曲子詞就可以證明它當時是非常流行的。然而這些曲子詞是晚清時才發(fā)現(xiàn)的,雖幸而保留下來但過去很久卻并不為人們所知,而流傳下來的最早的詞集則是《花間集》?!痘ㄩg集》是五代后蜀趙崇祚所編。由于敦煌曲子詞這種民間詞曲沒有很好的以文字形式流傳下來,所以《花間集》這本最早的詞集對以后中國詞這一文學體式的風格和形式產生了很大的影響。而尤其應該引起大家注意的是《花間集》編選的目的,他所搜集的詞是什么性質的詞,這對后世同樣有很深的影響?!痘ㄩg集》編纂的目的,在歐陽炯為它寫的《序》中曾有所言及,原來這本集子中所收輯的乃是當時詩人文士為流行歌曲所寫的曲子詞,是配樂歌唱的歌辭。五代時的文人詩客喜歡當時樂曲的清新的調子,但又覺得其曲詞不夠典雅,所以他們便自己插手于曲詞的寫作,故而《花間集》的作者說他們的作品是“詩客曲子詞”,是文人、詩人、士大夫為這一新興的歌曲填寫的歌詞,有別于民間的曲子詞。歐陽炯在《花間集序》中記述了他們寫作和歌唱這些曲子詞的背景,他寫道:“則有綺筵公子,繡幌佳人,遞葉葉之花箋,文抽麗錦;舉纖懺之玉指,拍案香檀。不無清絕之詞,用助嬌嬈之態(tài)?!笔窃诨ü{上寫的曲詞,是交給美麗的歌女,讓她們敲著檀板的節(jié)拍去歌唱的。以典雅的歌詞去增加那酒筵歌席間歌女的美麗的姿態(tài)。“庶使西園英哲,用資羽蓋之歡;南國嬋娟,休唱蓮舟之引?!彼f我希望這些歌詞能增加像西園那種地方的才學之士乘車游園時的歡樂。(“西園英哲”、“羽蓋之歡”是用曹植《公宴》的詩句“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是寫飲宴的文士們的游園聚會之詩。)使南國的佳人不再唱那蓮舟之曲的通俗的歌詞,而有更美麗的歌詞供她們演唱。這樣的歌詞只是歌筵酒席之間供才子詩人消遣,歌伎舞女表演的,所以內容空泛柔靡,沒有什么有價值、有意義的思想和情感存在其間。然而中國后來所稱述的具有詩所不能傳達的深遠幽微的意境的詞,卻正是由這樣一些內容空泛柔靡的詞所演變而來的。下面我所要講的溫、韋、馮、李這四位晚唐五代的詞人的作品,便恰好表現(xiàn)了詞的形式如何由空泛柔靡這種歌筵酒席之間的歌詞,而變成了能傳達最幽微最隱約最深清的心靈感情品格的意境的文學形式的一種過程。(關于詞的起源可參看拙著《論詞之起源》一文,收于《唐宋詞名家論集》。)

如前面所說,詞之源起既原是歌筵酒席間演唱的歌詞,然而后人卻又往往從這種歌詞中看到了比興寄托的深意,關于此一問題,我以前寫過《常州詞派比興寄托之說的新檢討》一文。清代常州詞人張惠言和周濟都曾指出詞是有比興寄托的,意內而言外。然而他們的解釋卻也都有偏頗疏誤的地方,我那篇文章對此有較詳細的評析,可以參考。(此文已收入《迦陵論詞叢稿》)常州詞派張惠言推尊溫庭筠,說他的一些作品可以比美屈子離騷,王國維不贊成張惠言這種比興寄托的說法,我的老師顧隨以及我本人也不贊成。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就曾說:“飛卿《菩薩蠻》、永叔《蝶戀花》、子瞻《卜算子》皆興到之作,有何命意皆被皋文深文羅織?!睆埢菅哉f溫庭筠的詞可比美于屈子離騷,歐陽修的詞反映了北宋初年政治上的黨爭,每句詞都有深刻的含意,王國維反對張惠言的這種比興寄托的說法,可王國維自己的詞里卻也有許多比興寄托。而且王國維雖然不同意張惠言的觀點,但是他在《人間詞話》中卻也曾以三首小詞比喻古今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三種境界。說“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摟,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詞)為第一種境界?!耙聨u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詞)為第二種境界?!氨娎飳にО俣龋嚾换厥?,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辛棄疾《青玉案》詞)為第三種境界。如果他認為張惠言說溫庭筠和歐陽修等人的小詞有比興寄托是深文羅織,而他自己卻又把晏殊、柳永、辛棄疾的三首小詞說成是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三種境界,對他的這種說法又該如何看待呢這就需要我們先將什么叫比興寄托解釋清楚,比興寄托有廣義的解釋,也有狹義的解釋,有字面的解釋,引伸的解釋。有就作者方面而言的說法,也有就讀者方面而言的說法,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而對詞這種形式,不論是張惠言還是王國維,為什么他們在寫作詞的時候,在欣賞和解說別人的詞作的時候,都容易發(fā)生這種現(xiàn)象而且張、王兩人雖然同樣是把原來的詞句附加上了他們自己理解的內容??墒撬麄兏郊舆@些內容的時候使用的闡述方式又有什么不相同的地方我們現(xiàn)在簡單地談一下這個問題。先講“比”、“興”二字。詞天生有這一特質,容易把作者引向比興寄托的路子,也容易引起讀者比興寄托的聯(lián)想。本來“比”“興”二字是寫詩的兩種作法,如果換一種較新的說法,我以為比興就是指心與物相結合的兩種基本關系,“興”是見物起興,是由物及心。見物起興是說你看到一個物象,引起你內心的一種感發(fā),以《詩經》來說,“關關雎鳩,在河之洲”是外在的物象,所謂“物象”是眼睛所能看見的,耳朵所能聽見的,凡是感官所能感受的統(tǒng)稱物象。這在中國詩歌中有很久遠的傳統(tǒng)。即如《詩品·序》中就曾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庇终f:“若乃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侯之感諸詩者也。”陸機的《文賦》也曾說“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都是說你看到外界的景物后引起了你內心的感發(fā),是由物及心的物與心的關系,這就是所謂的“興”。李后主《烏夜啼》:“林花謝了春紅,大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胭脂淚,留人醉,幾時重自是人生長恨水常東?!边@種由于看到“林花謝了春紅”而引起的感發(fā)就屬于此類。什么叫“比”呢“比”是以此例彼,是說你內心中有一種情意,要借助于外在的物象來傳達,因為詩歌這種美文,如果只講抽象的概念中的情意,便不易引起讀者直接的感動,所以常要把抽象概念的情意與具體的物象聯(lián)系起來,才能引起讀者的感發(fā)。由心及物的例證如《詩經·碩鼠》:“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三歲貫女,莫我肯顧。逝將去女,適彼樂土。樂土、樂土,爰得我所?!笔怯靡恢怀约Z食的大老鼠來比喻剝削者,這是他心中先有一個剝削者的概念,然后用碩鼠這一形象來表現(xiàn)的,是先有內心的情意然后找形象來比喻,是由心及物的心與物的關系,這就是所謂“比”。秦觀的“欲見回腸,斷盡金爐小篆香”(《減字木蘭花》“天涯售恨”),說你要看到我內心中那千回百轉的情意,就如同像篆字般曲折的小篆香一樣,寸寸燃盡。以此形容他回腸的寸斷。這也是“比”,是先有其回腸的情緒而后以小篆香來做比喻的。所以一般說來,比興就是表達情意的兩種基本方式,或者是由物及心,或者是由心及物。這是對“比與”最簡單的解釋。不過,“興”的情況比較復雜,因為“興”只是純粹直接的感發(fā),并沒有明顯的理性的衡量和比較,所以有時是正面的感發(fā),有時是反面的感發(fā),而且同樣的物象可以引起不同的感發(fā),所以“興”這種感發(fā)的范圍是非常自由的,不是理性所能夠完全掌握的,相對而言,“比”是比較有理性的。總之,“比”與“興”基本上原該是指詩歌創(chuàng)作中“心”與“物”相交感時的兩種方式和作用,但是漢儒卻對“比興”有了另一種解釋,說“比”是“見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類以言之”,而“興”則是“見今之美,嫌于媚諛,取善事以喻勸之?!保ā吨芏Y·春官·大師》鄭注)不過,這種說法并不完全可信,因為從《詩經》的作品分析,用興的方法寫的對象不一定都是美的,用比的方法寫的對象也不一定都是惡的,總而言之,在中國文學批評的傳統(tǒng)上,比興就開始有了另外的意思,就是“言在此意在彼”的一種美刺托喻的意思,這以后,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說到“比興”就再難只以單純的心物交感的比興來衡量,而有了一種言外之意可以追尋體會的意思了。張惠言講溫庭筠的小詞“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彼f這兩句詞有《離騷》“初服”之意。因為《離騷》中曾有“退將復修吾之初服”的句子。意思是要保持自己本身的芳潔美好。屈原的《離騷》是確實以美人芳草為喻托來表現(xiàn)他對國家朝廷的忠愛之心的。溫詞有沒有這一含義呢張惠言以為它有,就因為溫飛卿寫了“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孺,雙雙金鷓鴣”四句詞,其實溫飛卿這首小詞所表示的只是一個女子的芳潔好修,要使自己的容貌和衣飾都是最美好的,而張惠言就從這芳潔的衣飾聯(lián)想到了屈子的“初服”,正是衣飾和初服的關系,引起了這種聯(lián)想。張惠言講歐陽修的“庭院深深深幾許”一首詞,說“庭院深深”,是《離騷》中的“閨中既以邃遠”的意思。是如同屈原所感慨的楚王不能聽信他的忠諫的意思,張惠言為什么會得出這些引伸,因為歐詞的“庭院深深深幾許”不是邃遠之意嗎張惠言是以字面相接近從而產生出寄托的聯(lián)想的??墒峭鯂S說“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摟,望盡天涯路”,是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第一種境界,這就不是只以字面的相似而加以比興的解說了,而是從這二句詞的意境中所包含的感發(fā)作用來解說的。而且張惠言一定要指說作者有如此這般的用心,這樣的論證顯得狹隘、拘執(zhí)、勉強,難以引起讀者的同感,這是王國維等人不能同意他的這種觀點的原因之一。而王國維是從感發(fā)出發(fā)的,并且不拘執(zhí)的指為作者的用心。即如他在講了上述成大事業(yè)大學問的三種境界后,就又說“然遽以此意解釋諸詞,恐晏、歐諸公所不許也。”這是王國維非常開明的地方,他說是這幾句詞引起了我的這種感發(fā)和聯(lián)想,但要說作者一定有這樣的意思,恐怕晏殊和歐陽修都不會同意。所以若將張惠言和王國維作對比,我們就可以看出,詩歌的創(chuàng)作作者可以有比興的作法,而讀者讀詞和說詞,也可以有讀者自己的感發(fā)和聯(lián)想,而且讀者的感發(fā)和聯(lián)想,又可以分為比的闡述和興的闡述兩種不同的方式。張惠言的解釋近于比的闡述,王國維的解釋是近于興的闡述。

第一講

現(xiàn)在我們要回過頭來講,為什么本來在歌筵酒席間并無嚴肅深刻之思想情意的歌詞后來會引起人們比興寄托的聯(lián)想呢溫、韋、馮、李這四位詞人的作品就正代表著詞這個文學形式第一階段的演變,也就是從歌筵酒席間空泛柔靡的歌詞是怎樣轉變?yōu)榭梢詡鬟_隱約深微的情意,可以引起人比興寄托之聯(lián)想的作品的。

第一位重要的作者是溫飛卿,先看他的兩首《菩薩蠻》:

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

水精簾里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對于溫詞的評價,有兩個極端的現(xiàn)象。像常州詞派就非常推尊溫詞,比之于屈子的《離騷》,也有的人則非常貶低溫詞,《栩莊漫記》的作者李冰若就說溫飛卿詞“浪費麗字”,“捍格”“晦澀”,(請參看《迦陵論詞叢稿》),王國維也認為溫詞僅是精麗而已,沒有張惠言所謂的托喻。我認為造成對溫詞評價如此懸殊的原因是因為他的詞中表現(xiàn)的意境有一種特質,也就是文學藝術傳達手法上的幾點特質。溫詞有幾點特色,一是標舉精美的名物,“小山重疊金明滅”,“水精簾里玻璃枕”都屬此類,而在所標舉的精美名物之間又不作仔細明白的主觀上的敘寫,這樣就使人覺得它不連貫,難以引起直接的理解和感發(fā)。不像韋莊的詞“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別君時?!敝髦苯拥恼f明,然而溫飛卿詞使人推尊卻也正由于此。我們剛才說,詩的寫作有比興兩種方法,比興是心與物之間結合的兩種關系。司馬遷《史記·屈賈列傳》說屈原“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屈原的內心是芳潔美好的,所以他稱頌的事物也是芳潔美好的。作者從志潔到物芳的聯(lián)想是很自然的,而讀者則可反過來由物芳聯(lián)想到志潔,這同樣是極自然的。所以溫飛卿標舉那些精美的名物,并未做詳細的敘述,可是讀者卻自然的從這些精美的名物聯(lián)想到了作者精微美好的思想感情,這正是溫詞的一種特色,也正是后來常州派詞人推尊他的一項原因,這是第一點。再者飛卿詞標舉精美的名物是感性的呈現(xiàn)而非理性的說明。“小山重疊金明滅”,第一個問題是“小山”何所指的問題。如果說這一小山是屋外自然界中存在的山水之小山,那么就與這首詞后面陳敘的情事不相連貢,是自然界的小山又怎么會有明滅的金色呢又怎么和下句的“鬢云欲度香腮雪”連接起來呢那么“小山”究竟所指為何物呢在欣賞詩詞時,讀者雖然可以有自己的聯(lián)想,但不可以胡思亂想。在閨閣中可以稱作“小山”的東西,從中國傳統(tǒng)和溫飛卿所生活之時代的習慣來觀察有這樣幾種可能:第一種可能是山眉,韋莊的一首《荷葉杯》寫有“一雙愁黛遠山眉”的句子,“遠山”是美人眉毛的形狀,“黛”是眉毛的顏色,“愁”是那女子眉毛的表情。因此有人把“小山重疊金明滅”中的“小山”看作是山眉。第二種可能是山枕。《花間集》中有顧敻的好幾首《甘州子》詞,他說“山枕上,幾點淚痕新”,又說“山枕上,私語口脂香”,古代的枕頭是硬的,中部凹下,兩端凸起,故曰山枕。第三種可能是山屏,即折疊的屏風,高低起伏像山的形狀。溫飛卿另一首《菩薩蠻》有這樣一句:“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所以也可能是山屏。最近有人提出第四種可能,認為是古代女子頭上用于裝飾的插梳像小山的樣子,但我并沒有在晚唐五代詞人作品中找到以小山形容插梳的例證,而前三種可能則是唐宋詞人常用的術語。一般人認為山眉和山枕的可能性大,因為緊接著的一句是“鬢云欲度香腮雪”,是女子面部的特寫,是說她的頭發(fā)要拂過她的面頰,而“山眉”與香腮雪比較接近。但我以為不是山眉,原因是詞中說“小山重疊金明滅”,女子的眉毛一般不用金色裝飾,所以眉毛上不應有金色明滅的隱現(xiàn),而且山眉怎么會“重疊”呢!我還有一個道理證明它不是山眉,因為這首詞下面還有“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的句子,在這里又寫“蛾眉”,溫飛卿是不會有這種重復的。我也以為并不是山枕,因為古人的枕頭是不會重疊的。我的意見應該是山屏,不過也有人認為那放在門口的屏風不是離“鬢云欲度香腮雪”大遠了嗎這是以現(xiàn)代的習慣衡量古代,古人的床前枕畔有一個很小的屏風,只遮面部,像溫詞中的“無言勻睡臉,枕上屏山掩”(《菩薩蠻》“南園滿地堆輕絮”)以及“鴛枕映屏山。月明三五夜,對芳顏?!保ā赌细枳印贰叭锾睃S子”)可以為證。所以我以為“小山”應是山屏。飛卿所寫的是感情的呈現(xiàn),不是理性的說明,他為什么不說“屏山重疊”、“山屏重疊”,而只說“小山”不加“屏”字呢那自然是因為“小山”的形象可以予人一種直感的印象,所以予讀者直接的美感,乃是溫詞的一點重要特色,而且溫詞所予讀者的還不僅是美感,溫飛卿這首詞還傳達了他的觀察和感受的細微。我們看一首詩或詞,絕不能只斷章取義的去考察其中的一句,而要看他整篇的結合,每一句和每一句之間相互的作用,所以他下邊說“鬢云欲度香腮雪”,請注意這里用的是“鬢云”而不是“云鬢”,這其間的差異是很大的,如果說“云鬢”,“云”字起形容的作用,“云鬢”是說她那像烏云一般的鬢發(fā)??墒钦f“鬢云”則是感性的說法,不是理性的說明,鬢云者那頭發(fā)的烏云也。再看下邊的“香腮雪”,“雪白的香腮”,那樣講太庸俗、平凡,而那“香腮上的白雪”,就加了一個曲折。而且“山”、“云”、“雪”都是大自然界的景象,感性上品質相近。這是溫飛卿的特色,他從“小山”開始就標舉了感受上的特質,而不是理性的說明。而用得更好的兩個字是“鬢云”和“香腮雪”之間的“欲度”。所謂“欲度”者,是正在進行,是鬢云在香腮雪上滑過。把這兩句結合起來講就更好了,是說一個女子在閨房的睡眠之中,當早晨的日光照在重疊的屏風上,那光影的閃動驚醒了她,就在她似醒非醒將醒未醒的時候,她的頭那么輕微的一動,而長長的鬢發(fā)像烏云飄過一樣橫過她那白皙的臉龐,這一景象不是很美的嗎!“小山重疊金明滅,鬢云欲度香腮雪”,假如我們換一個字,寫作“欲掩”,太死板了,所以說這一“度”字是用得相當成功的。

下面兩句是“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蔽覄偛胖v了溫飛卿詞的第一個特色——標舉精美的名物,做感性的呈現(xiàn),而不做膚淺的理性的說明?,F(xiàn)在我們要講溫詞的第二點特色,就是與托喻之作的傳統(tǒng)有暗合之處,溫詞之所以給讀者以深遠的聯(lián)想入也就是因為這一緣故。我之所以要說有“暗合之處”,而不說有“相合之處”,是因為“暗合”者,是說他寫詞時未必真有托喻的想法,但是卻能引起讀者托喻的聯(lián)想,妙就妙在這一點,清代常州詞派的詞人譚獻就曾說:“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讀者之用心何必不然?!蹦敲礈卦~與哪一類托喻之作,哪一種傳統(tǒng)有暗合之處呢在西方文學評論界常講文學中有一種基型(Archetype),這種基型,東方與西方也有暗合之處,即如屈原的《離騷》在中國文學中就形成了一種遠游追尋的基型,不用西方的術語,用中國話來說,就是中國文學中有一些傳統(tǒng),像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魯迅曾將此句寫于《彷徨》的扉頁,這種追尋的傳統(tǒng)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是很常見的。中國古典文學中還有另一種傳統(tǒng),即悲秋的傳統(tǒng),杜甫的詩就曾說:“搖落深知宋玉悲,風流儒雅亦吾師。悵望千秋一灑淚,蕭條異代不同時?!保ā对亼压袍E》)然而這些傳統(tǒng)都不是我們今天所要講的,我們現(xiàn)在要講到的是美人香草的傳統(tǒng)。溫詞說“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無疑表明所寫的是一個女子。屈原《離騷》曾說“眾女嫉予之蛾眉兮,謠諑謂予以善淫”,以蛾眉作為美女的代表,而后來的文學作品更把蛾眉引伸成才志之士的托喻的傳統(tǒng),唐人朱慶馀《近試上張水部》詩:“洞房咋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妝罷低聲間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從題目上看可以知道他的真意是要問自己的答卷合不合這些考官的標準,而卻以畫眉為托喻來敘寫。李商隱也寫過“八歲偷照鏡,長眉已能畫?!保ā稛o題》)也是以女子來自喻。女子的畫眉是一種自己的修飾和愛好,是比美于才志之士的才志的美好,女子的容貌之美可以比美于士人的才志之美。因為在中國舊的倫理道德中有所謂“三綱五常”,在夫妻的位置上來講,“夫為妻綱”,女子沒有獨立的價值和人格,依附于男子,只有取悅于男子,其生命才有價值和意義。她是被人選擇的,是被人遺棄的,一切主動都不在她。在夫妻的倫理關系中,男子是“男子漢大丈夫”,但換一個位置,到了君臣的倫理關系中,他就變成了“臣妾”,他的生命的價值和意義也就在于有沒有一個好的主子賞識他,他的被選擇、被遺棄、被任用、被貶斥,也是主動在人的。所以中國很早不但有美人芳草的傳統(tǒng),而且有怨女思婦的傳統(tǒng)?!对娊洝分械脑箣D之作基本上還是寫實的,還沒有什么托喻的意思,屈原所寫的美人則大多是有托喻的了。很明顯的寫怨女思婦而有寄托的,不單是《古詩十九首》了,還有曹子建的《七哀》詩:“君若清路塵,妾若濁水泥。浮沉各異勢,會合何時諧愿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君懷良不開,賤妾當何依”則表現(xiàn)得更為鮮明。中國人常說:“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碑嬅际菫榱私o那欣賞自己的人來看,“妝罷低聲間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她的畫眉是為了討得主人的欣賞和喜歡。可要是無人欣賞呢溫詞之妙就在這里,也就是這一點引起了后來常州派詞人那么多的聯(lián)想,“懶起畫蛾眉”,“懶”字在中間有很大的作用,當有人欣賞自己的時候,畫眉是為了欣賞自己的那個人,那心情一定是愉快的。當沒有人欣賞,畫眉又給誰看呢所以“懶起”二字便暗含有哀怨的情意了。唐詩中杜荀鶴的《春宮怨》有這樣兩句:“早被嬋娟誤,欲妝臨鏡慵?!薄般肌弊忠灿小皯小钡囊馑迹怯捎跊]有人真正認識我的美好,所以“欲妝臨鏡慵”,而杜荀鶴的詩是有明顯寓托的。所以從屈原的“眾女嫉于之蛾眉”到李商隱、杜荀鶴的畫眉和妝飾,都有托意,而畫眉是要人欣賞的,所以“慵”、“懶”都表現(xiàn)了那無人欣賞的千回百轉的哀怨,不過,雖然慵懶,卻畢竟還是畫眉梳妝了。原來中國還有一個傳統(tǒng)說法是“蘭生空谷,不為無人而不芳”,意思是蘭花開在人跡不至的山谷中,并不因為無人欣賞而放棄自己的芳香,因為那是它自己原有的美好的本質?!皯衅甬嫸昝肌闭砻鞅M管沒人欣賞,但仍要畫眉,為的是自己本身的美好?!芭獖y梳洗遲”,“弄”字也有很好的意思,宋人張先詞有“云破月來花弄影”之句,“弄”字有一種賞玩的含意,把月光中搖曳的花枝很活潑的表現(xiàn)出來了,而且把花也寫得有情,好像也在欣賞自己。而“弄妝”呢,則表現(xiàn)女子在弄妝時也有自我欣賞之意。自我欣賞本來是不好的,最糟糕的是自覺不錯而本來并不好的人更讓人厭煩。但我實在也要說,一個人要認識自己的價值,對美好的資質應該有欣賞,應該從自愛中表現(xiàn)出自信,所以自我欣賞是有兩方面意義的。王國維的詞:“從今不復夢承恩,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薄俺卸鳌笔堑玫絼e人的寵愛,這固然好,但我絕不因為無人欣賞而自暴自棄,我自己簪花在鏡中欣賞自己。這絕不是那種膚淺的自我欣賞,而是對自己的人格、品德、資質的尊重和愛惜,因為已經認識到自己的價值并不是建立在別人的賞識之上的。因此,“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兩句,可以說是沒人欣賞的寂寞和自己珍重愛惜的兩重感情的結合。“遲”字形容無人欣賞,不知為誰化妝的悵惘,同時也包含了自我欣賞的尊重愛惜,“遲”與“懶”兩個字完成了這兩種感情的結合。下半首“照花前后鏡,花面交相映”,是說她不但梳洗、畫眉,而且還簪花照鏡?!罢栈ㄇ昂箸R”是對照花的動作非常形象化的敘寫,是說那女子為觀察鬢側和腦后的花是否戴好,除前面的妝鏡外,更把一鏡置于左右及腦后,將形象反映于眼前的另一鏡中,便自己得以觀察所簪之花是否位置適當,這一句寫得極妙,不但寫了照花的動作,而且流露出那女子化妝時對自己的珍賞之情。更可注意的是下一句“花面交相映”,唐代詩人崔護的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題都城南莊》),是說人面與桃花一樣的美麗。李清照有一首小詞:“賣花擔上,買得一技春欲放,……云鬢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減字木蘭花》)說我買了一技花戴在頭上,故意要讓丈夫看一看,是我美麗呢,還是花更美麗?!盎娼幌嘤场保敖幌唷倍钟玫脴O好,因為前后鏡中的形象是相映相生的。佛經《華嚴經》論及法界緣起,曾說:“猶如眾鏡相照,眾鏡之影,見一鏡中,如是影中復現(xiàn)眾影,一一影中復現(xiàn)眾影,即重重現(xiàn)影,成其無盡復無盡也?!彼援斦栈ㄇ昂箸R時,前面鏡中的人面和花是無盡的,后面鏡中的人面和花也是無盡的。一篇文學作品的好壞,特別是一首詩歌的優(yōu)劣,主要在于興發(fā)感動的力量,我們剛才講溫飛卿的詞的特色是標舉精美的名物,是用直感的呈現(xiàn),而不是做理性的說明。我們常講形象思維,詩詞中注重比興,要用形象。但同時詩歌中傳達出興發(fā)感動的力量更主要的是用賦的方法,所謂“賦”者,就是直接敘寫,敘寫的口吻很重要,如果你只堆砌一大堆形象,而沒有敘寫,那么這些形象都是雜亂的,死板的,不成章法的。把形象結合起來的是敘寫的口吻,有許多好的作品的力量,并不在于它有多少美麗的形象,而在于有多少有力量的傳達的口吻。我下面要再舉兩句詩來作說明。杜甫曾有這樣兩句詩:“種竹交加翠,栽桃爛漫紅”?!敖患印薄ⅰ盃€漫”,其中表露出了多少充滿豐富生命力的感情,杜甫更好的是用了“種”、“栽”二字,不是說“看竹”、“賞桃”,別人種下的竹子,栽下的桃樹,我去看看這當然也不錯,但杜甫不是這樣的,杜甫是要自己去“種”,自己去“栽”,不僅如此,他種下的竹子只青翠還不夠,還要交加的翠,同樣的,栽桃則要是開花爛漫的紅。如果你要做一件事情,真正的把你的精神、生命、感情投注進去,這對你來說不是浪費,而是對自己能力和品格的提高。溫庭筠的“花面交相映”也同樣是傾注進了自己豐富的生命和感情的,不僅形象美好,敘寫的口吻也富有充沛的感發(fā)的力量。

最后二句“新貼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新貼”兩個字,有的本子作“新帖”,“貼”與“帖”可以通用。這句詞有兩種解釋的可能,一種解釋是“熨貼”,另一種解釋是“貼繡”(把一種繡花貼在衣服上),這兩種解釋在唐宋人的詩詞中都常被使用?!办儋N”的解釋可引唐人王建的七言絕句“熨貼朝衣拋戰(zhàn)袍”(《田侍郎歸鎮(zhèn)》)為證,是說一個征戰(zhàn)還朝的將軍脫棄戰(zhàn)袍,穿上熨貼的朝服。至于“貼繡”之意,則李清照一首小詞曾有句云“翠貼蓮蓬小”(《南歌子》“天上星河轉”),又說“售時天氣舊時衣”,是指她衣服上繡貼的花樣。在溫飛卿的這首詞中“新貼繡羅孺”,兩個意思都可以講得通,這個女子起床、梳洗、畫眉、簪花、照鏡,一步步寫到穿衣,穿的是有貼繡花樣的,或是剛剛燙平的最好的衣服。羅是很好的質料,“繡羅襦”表明上面還繡有花紋,再加上剛剛熨平則更是好上加好。這種寫法正像《老殘游記》中寫王小玉說書是“初看傲來峰削壁千仞,以為上與天通;及至翻到傲來峰頂,才見扇子崖更在傲來峰上。”從起床到穿衣的描寫是層層上升的。至于繡羅襦上新貼的花樣,則是一對對的金鷓鴣?!半p雙金鷓鴣”,也有暗示和含意,反襯自己的孤獨和寂寞,雖然通篇都未曾提到過這點,但卻在結尾之處用反襯的筆法將這種情緒點明,提出了人還不如繡羅襦上的金鷓鴣可以成雙成對的暗示。

第二講

下面我們再講溫庭筠的另一首《菩薩蠻》:

水精簾里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

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

“水精簾里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仍表現(xiàn)工瑞所講的溫詞的兩點特色,他標舉了精美的名物,像“水晶簾”、“玻璃枕”、“鴛鴦錦”,而且給人一種參差錯落的美感。換頭的“藕絲秋色淺,人勝參差剪”,接連用了幾個舌尖和齒頭發(fā)音的字,則又從聲調中傳達出一種美感。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的是第一句中“水精”、“玻璃”一般給人的感覺是冰冷的、堅硬的,而他馬上承接的“暖香惹夢鴛鴦錦”,則是溫暖的、柔軟的,這是一個鮮明的對比,而同時在前兩句和三四句之間又有另外一種對比,一、二句是閨房中室內的景色,而“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是室外江上的景色,現(xiàn)在我們著重要講的就是溫詞第三點特色:突然的跳接。溫飛卿另幾首《菩薩蠻》詞也有這樣的寫法,如“翠翹金縷雙鸂鶒,水紋細起春池碧”和“鳳凰相對盤金縷,牡丹一夜經微雨”,都是從女子頭上的裝飾跳接到大自然的景物花草。溫飛卿的特色就正在于他不曾清楚地告訴你是什么。例如他還有“寶函鈿雀金鸂鶒,沉香閣上吳山碧”的句子,“函”即枕函,古代的枕函材料都是硬的,而且內部空心,故而名曰“函”?!皩毢币舱撸钦f這個枕函上有金玉螺細的裝飾,“鈿雀”接在“寶函”之后,很可能是說“枕函”上用螺鈿鑲嵌出雀鳥的形狀,再加上“金鸂鶒”,給人一種寶函上既有鈿雀又有金鸂鶒的印象。這實在有些繁復,在標舉名物時顯得沒有層次,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還有另一種可能就是“金鸂鶒”不是在寶函上的裝飾,而是香爐。后蜀詞人顧敻有詞云:“繡幃香斷金鸂鶒”(《河傳》),說在那美麗的繡花的幃幕之后,金鸂鶒中焚的香已經燃盡。所以金鸂鶒明顯的是指香爐。中國古代香爐以銅做成,一般有兩種形狀,一種是獸形,李清照的詞“香冷金猊”(《鳳凰臺上憶吹簫》)可以為證。另外一種是鳥形,有人謂之為“金鴨”。飛卿這詞中的“金鸂鶒”便是一種鳥狀的香爐。而后面一句他所寫的“沉香閣上吳山碧”,沉香閣也有兩種可能,一便是摟閣的閣,就如同那唐玄宗陪楊貴妃賞牡丹花的沉香亭一樣,同是建筑中的亭閣。另一種可能是像《開元天寶遺事》中所記述的,楊國忠等貴戚之家“以沉香為閣”,這種閣則并非建筑,而是一種放置東西的格架?!俺料汩w上吳山碧”,如果以沉香閣為摟閣之類的建筑而言,就是說你站在沉香閣上遠眺外面青碧色的吳山,這是一種解釋。而若以沉香閣是室內精美的格架之類的家俱而言,則“吳山碧”便是在此格架上用以裝飾的山水圖樣。接下來,溫飛卿仍不做理性的解說,卻以“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這樣的室外景色跳接承之,所以有人不喜歡溫詞,像李冰若《栩莊漫記》就說他的詞是“浪費麗字,捍格晦澀”。我現(xiàn)在要說明的是宇宙中一切事物,他的優(yōu)劣長短都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不喜歡溫詞的人說他“浪費麗字,捍格晦澀。”這是從一個角度看問題。而常州派的詞人說他的詞有屈騷一類的喻托,說他的十四首《菩薩蠻》是“篇法仿佛《長門賦》,而用節(jié)節(jié)逆敘。”(張惠言《詞選》)說他的一首首之間的連接就如同司馬相如給陳皇后寫的《長門賦》,而他是將《長門賦》的章法倒過來了,所謂“節(jié)節(jié)逆敘”是也。這種說法純粹是深文周內的猜想。至于張惠言曾經還說“照花四句,《離騷》‘初服’之意”,則還不失一種有依據(jù)的聯(lián)想。剛才我們說了溫詞引起人們這種聯(lián)想的特色是因為他敘寫的口吻和情意,與托喻的傳統(tǒng)有暗合之處,他寫“簪花”、“照鏡”、“畫眉”,與中國詩歌中美人思婦之作的傳統(tǒng)有一致的地方。唯其敘寫的不明白,而且常用突然的跳接,留下許多空白的地方而不連貫,所以就使得讀者可以用自己的想像去填補這些空白,給了讀者填充和聯(lián)想的馀地,這正是溫詞之所以使讀者會有那豐富的聯(lián)想的緣故,也是溫詞第三點的特色。溫詞另兩首《南歌子》:“倭墮低梳髻,連娟細掃眉。終日兩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及“手里金鸚鵡,胸前繡鳳凰,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倍紝懩信g相思愛慕之情,這當然是晚唐五代詞一般的特色,因為那時的詞人多是寫詩人才子與歌兒舞伎之間的愛情,而這種感情奇妙的一點就是可以引起喻托的聯(lián)想,而從男女之間相思愛慕的感情引起喻托的聯(lián)想還不僅是中國詩歌的傳統(tǒng)而已,同時這也是西洋文學的傳統(tǒng),不管你愛慕的是什么,是理想、事業(yè)、主義或宗教等等,在人世之間最具體、最鮮明、最強烈、最容易引起人們共鳴的還是男女之間的相思愛慕之情,這正是詞這種本來只是歌筵酒席之間毫無深遠的意義和價值的歌曲后來竟可以引伸出這樣深廣寄托的含義的主要原因。一切愛慕懷思景仰追尋的感情都與這種激情有相似之處。西方文學也有這種傳統(tǒng),所以西方詩歌中也往往用男女之情表現(xiàn)宗教的感情,《圣經》中的《雅歌》就都是愛情的詩篇。再加以溫詞突然跳接的筆法更留下許多空白之處,給了讀者很大的聯(lián)想的余地。這正是溫詞容易引起人托喻之想的重要緣故。當然五代的艷詞有許多都是不給人托喻之想的。舉一個例子來看,即如《花間集》中張泌的《浣溪紗》:“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計是,直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本筒⒉荒芙o人什么深刻的托意的聯(lián)想。我一向以為詩歌給人的感發(fā)生命有大小厚薄深淺高下之分,這首小詞寫得何嘗沒有情趣呢,但是他寫得太明白了,就是一個男孩追著一個坐在香車中的女孩子進城,風把車簾吹起來,少女回頭時他看到了她姣好的容貌,萍水相逢,無緣認識,只得裝醉相隨,終被那女子罵作“太狂生”,僅此而已。這自然不可能引起人屈子《離騷》的聯(lián)想,因為事情都寫得很分明,可是溫詞不明說卻與傳統(tǒng)暗合,這便是溫詞的妙處。所以溫詞要將幾個特點結合起來,才能得到人們去把他的詞比附屈騷這樣的結果,因為它除空白以外,還結合了喻托的傳統(tǒng)。我們接著看“寶函鈿雀金鸂鶒”這首詞的下半闋:“畫樓音信斷,芳草江南岸”,畫樓上是盼望著遠行人的女子,而不但她所盼望的人沒有回來,甚至連音信都斷絕了。芳草又長滿江南的岸邊,“芳草江南岸”是說當芳草又長滿江南的時候,就代表又是一年過去了。結合上半闋的“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我分明記得在驛橋送別的時候,曾經折柳相贈,而今“楊柳又如絲”了,而我在驛橋送別的人卻仍未回返,并且是“畫樓音信斷”?!胺疾萁习丁眲t同時強調了時光的流逝。而與中國詩歌喻托的傳統(tǒng)暗合的是后兩句“鸞鏡與花枝,此情誰得知”,他又提到了“鸞鏡”與“花枝”,盡管遠行的人再也不回來,盡管楊柳年復一年的綠條披拂,春草年復一年的綠了江南岸,盡管年復一年的音信斷絕,但我仍然用鸞鏡和花枝來珍賞自己,用以保持我真誠的、純潔的、纏綿的、持久的相思懷念的心意,因而就表現(xiàn)了一種忠貞的品質。飛卿詞給人聯(lián)想,就是因為他把幾個特點結合起來了。除以上幾點特色外,我還要補充說明一點,就是中國的詩詞還有另外一個傳統(tǒng),另外一種習慣,就是你所寫的環(huán)境背景與你所寫的人物的品德資質感情要有一種互相映襯的作用,我們舉例來說,《古詩十九首》中有好幾首寫怨女思婦的詩,同樣的題材,它所寫的主人翁怨女思婦資質感情是不同的,所以它所寫的環(huán)境與背景也是不同的?!豆旁娛攀住返牡诙祝骸扒嗲嗪优喜荩粲魣@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這個女子是“娥娥紅粉妝”,還露出纖纖之玉手,當窗而立,招搖于眾目之中,這是哪個類型的女子呢詩中說是“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所寫的是一個不甘寂寞的女子的形象。《古詩十九首》又有一首:“西北有高樓,上于浮云齊,交疏結綺窗,阿閣三重階。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清商隨風發(fā),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這是何等的委婉,“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你所能聽見的只是從高樓中傳出的隨風飄來的斷斷續(xù)續(xù)的音樂之聲,她何曾“皎皎當窗牖”何曾“纖纖出素手”那上與浮云齊的高樓暗示了一種何等高潔的品德,何等的資質。所以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環(huán)境顯示了不同的人物的不同品德和資質。那么我們再回過頭來看溫飛卿詞中所透露的是怎樣一種環(huán)境,“水精簾里玻璃枕”,水晶和玻璃都是晶瑩的、透明的、寒冷的、堅硬的,集中的表現(xiàn)了一種品質。這里,需要我們再發(fā)揮一下聯(lián)想。李太白有一首《玉階怨》:“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笔且皇追浅:玫男≡?。李太白常帶著我們飛揚起來,他這首《玉階怨》所寫的已超越了玉階之上女于的那種單純的對相思之人的怨情,而把這種感情提升了,讓我們看到了更高遠、更美麗、更晶瑩、更玲瓏的值得追求的一種美好的境界。而使得這首詩的境界提升起來的,就是因為他所用的“玉階”、“白露”、“水晶簾”和“玲瓏”、“秋月”都集中的表現(xiàn)了一種皎潔晶瑩的品質,而溫詞“水精簾里”一句便也表現(xiàn)了一種既皎潔晶瑩而又寂寞凄寒的境界。剛才已經說過,溫詞標舉的物象,表面是不通的,其實在這不通之間,這些現(xiàn)象完全有感發(fā)的意義和作用。第一句“水精簾里玻璃枕”,有的本子“玻璃”作“珊瑚”,“珊瑚”二字不如“玻璃”好,一是聲音平,二是形象不如“玻璃”好,水晶簾的晶瑩、透明、堅硬、純潔,只有玻璃才能與之相稱。這一句不只是傳達了現(xiàn)實中女子在閨房中掛的水晶簾、睡的玻璃枕,而是通過水晶簾與玻璃枕的晶瑩、透明、堅硬、純潔和寒冷所造成的環(huán)境氣氛,襯托出那女子所有的孤獨寂寞寒冷的感覺和晶瑩透明純潔的品質。而更妙的則在這句與“暖香惹夢鴛鴦錦”相接,外表的孤獨和寒冷更突出陪襯了內心之中感情的纏綿熱烈,“暖”是何等溫馨、溫暖的一種感覺,“香”是何等芬芳的一種氣息,“惹”是一種何等纖柔纏綿的一種牽縈,而暖香之中所牽惹出的夢境又該是何等的夢境自可想像而知。“鴛鴦錦”,“鴛鴦”是錦上的花樣圖案,“鴛鴦”所代表的又是最完滿、最美好的愛情,“錦”是材料的質地,是絲織品中最精美的品類,所以他說“鴛鴦錦”。但值得注意的是溫飛卿并沒說是“鴛鴦錦”的什么,是鴛鴦錦的被是鴛鴦錦的褥他都沒有明說,但那女子相思懷念的感情卻都通過這些形象以及連接這些形象的狀語和述語傳達出來了。其下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二句,是溫詞的跳接,這中間的過渡要讓讀者去填充,這正是那些死于句下的詩不能引起人的欣賞和感動的緣故。“江上柳如煙”,理性的解釋以為可能是夢境,可是這首詞在感情的自覺上已經富有美感,感發(fā)了我們。簾內的溫磬的情誼如斯,簾外凄清的風光如彼,“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這兩句的感發(fā)無須理性的解釋,就在于這兩句的兩組形象的對舉。還不僅如此;“柳”和“雁”的兩個形象,也可以給人許多聯(lián)想?!傲背J谷寺?lián)想到離別,相傳為李白作的《憶秦娥》詞就曾說“年年柳色,灞陵傷別”,而“柳如煙”的朦朧本身就意味著感情的幽微,和“楊柳又如絲,驛橋春雨時”起同樣的作用,因此,“江上柳如煙”一句便浸透了離別的情意。至于“雁”,則古人以為可以傳達書信,而且飛行時常列隊成人字,李清照的《一剪梅》詞“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也令人懷想到遠人。再加以溫詞的聲調:“水精簾里玻璃枕,暖香惹夢鴛鴦錦”,兩句的韻字都是上聲,上聲揚起的要眇、遙遠的聲音效果傳達出的夢境之中懷思遙想的感情,這是很難準確的加以說明的,只有靠心靈的感觸去體會。而下面的“江上柳如煙,雁飛殘月天”兩句,末尾又都用了兩個一先的韻字,有一種很輕倩而凄清的感覺。所以這首詞不僅是形象好,聲音也配合得很好。而且不只是上半闋寫得好,一首詩歌的生命都是整體的,所以要把下半闋聯(lián)系起來才更見其好處。

下半闋的“藕絲秋色淺”,藕絲是一種衣料,極言其細、柔、薄、輕,古詩中多有用到“藕絲衫”、“藕絲裙”的地方,而溫飛卿卻又沒有明說,只標舉了質地的特性。“秋色”是顏色,從大自然來看,當秋風吹來時,自然界的顏色特質是由青轉黃,《紅樓夢》中鳳姐常叫人從衣柜中取這樣那樣顏色的衣料,其中就有秋香色的,我直覺的感受以為該是一種介乎黃與綠之間的柔和的顏色。我最近看到一種詞的選本,它注解“藕絲”是粉紅的顏色,我對于這樣的解釋不大理解,不知其何所據(jù)而以為藕絲是顏色,而且還是粉紅色。據(jù)我的體驗,溫詞不可能把寫粉紅顏色的“藕絲”和“秋色”混和起來說,所以“藕絲”應是質料,“秋色”才是顏色。藕絲是那般柔軟的質料,秋色是那般溫柔的色調,而“秋色淺”更是那淡淡的秋色,這句并沒有說是藕絲裙抑或是藕絲衫,不管是藕絲的什么,只要是藕絲的材料,只要是秋色的顏色,穿著“藕絲秋色”的不管是衫是裙的人都應該是美麗溫柔的人物。“人勝參差剪”,什么叫人勝《荊楚歲時記》記載古代女子“每當人日剪彩為幡勝,稱人勝」,中國古代的迷信以春節(jié)后正月初數(shù)日的天氣好壞預測未來一年的生物吉兇,一雞、二狗、三豬、四羊、五牛、六馬、七人,第七天天氣好,就預示人口的興旺平安,故而正月初七被稱為人日。每逢人日,閨中女子便把五彩的材料剪成各種花樣,做成彩幡,用頭簪插在頭上,比較誰的最美,稱為“幡勝”?!皡⒉睢笔歉叩烷L短不整齊的樣子,喻示人勝的花樣繁多。而更值得注意的是“人勝參差剪”一句中透露出來的懷人的感情,古人就多在人日寫懷人之詩,岑參便寫有人日懷杜甫的詩,說“人日題詩寄草堂,遙憐故人思故鄉(xiāng)”,所以“人日”二字是整首詩透露消息之所在。我們還可以把“人勝”二字與“雁飛殘月天”一句聯(lián)系起來看,隋朝薛道衡有詩句云:“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雁都飛回來了,而人尚未回還,所以這兩句透露有懷人的情意。而且“秋色淺”、“參差剪”連用了好幾個用牙齒和舌尖摩擦而發(fā)出的聲音表達了那份委婉曲折銘心刻骨的懷念。下面的“雙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二句,“香紅”指的本該是花,不過花是理性的說明,飛卿不用“紅花”一辭而寫作“香紅”,香是花的氣味,紅是花的顏色,都是直接的感覺,所以“香紅”即是花,而且正是女子頭上插戴的花,同“照花前后鏡”,“鸞鏡與花枝”一樣,不只是美感的觸發(fā),更重要的是與美人芳草之傳統(tǒng)的暗合。應該注意的是同樣寫簪花,卻有區(qū)別。王國維說:“從今不復夢承恩,且自簪花坐賞鏡中人”,寫得明白、深切,充滿沉痛之感,每字都有每字的份量,而溫飛卿只寫“照花前后鏡”,“鸞鏡與花枝”和“雙鬢隔香紅”,連“簪花”的本語都不用。而“雙鬢隔香紅”則連形象都沒說清楚,因為“雙鬢隔香紅”的“隔”字有兩個可能,一個是說雙鬢被香紅——花在中間隔開,另一個是雙鬢的香紅隔開在兩邊。但是無論花是插在中間或兩邊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此處寫花是要說明那女子的一片美好的感情。像飛卿這種寫法,也并非全無來歷。因為在文學史的演進中,必然有其過程和趨勢,只不過大的天才比常人先走幾步,但一定是以過去的歷程為基礎的,絕對不會以前是空白,所以閱讀作品時一定不可忘記其傳統(tǒng)背景。文學的體式是由比較樸素的、平鋪直敘的,發(fā)展到比較復雜繁瑣,比較變化的,這是文學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中晚唐的階段,詩歌已有了注重直接感受和感性敘寫的趨勢,李賀的詩“畫闌桂樹懸秋香,三十六宮土花碧”,“秋香”者桂花也,“土花”者苔蘚也,就是也完全從感性來寫,不作理性說明。像李商隱的《錦瑟》詩中間兩聯(lián)四句:“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一句一個形象,也完全不用理性的說明,這是一個趨勢。溫飛卿則是以這種方式寫詞很成功的一個作者。在這種偏重感性的直覺,而不用理性的說明的方式中,有的成功,有的不成功,溫飛卿在直感的物象之中完成了傳達的作用,并且與文化傳統(tǒng)暗合,提供了豐富的喻托的聯(lián)想,所以他是成功的。末句“玉釵頭上風”,聽起來似乎不通,其實“風”字是很妙的,如果只說“人勝參差剪”,只說“雙鬢隔香紅”,那“人勝”和“香紅”都是呆板不動的,但加上一個“風”字就有活力了。辛稼軒有首詞寫過這樣兩句:“春已歸來,看美人頭上裊裊春幡?!毙良谲幨且粋€很了不起的詞人,他能用非常鮮明的形象表現(xiàn)他的感發(fā),草未青,樹未綠,花未紅,辛稼軒卻從人日里美人頭上的幡勝看到了春天的到來,“裊裊春幡”那是飄動的。韋莊有首《浣溪紗》詞說“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是說美人在寒食的春天拂曉妝成,那團團的柳絮斜飛下來裊動于女子頭上的花鈿之間,她這時已從堂中卷簾走到了堂前。這最后一句可以作溫詞的注腳?!半p鬢隔香紅,玉釵頭上風”,正暗示了這女子在行動之中,那頭上戴的花朵和幡勝在春風之中的裊動。

我們以上所講的都是溫飛卿的《菩薩蠻》,其特色也是這些《菩薩蠻》詞的特色,盡管溫飛卿也寫主觀敘寫的小詞,但最能代表飛卿詞的特色的還是他的《菩薩蠻》詞,然而他的那些主觀敘寫的小詞,也寫得很好,溫飛卿《菩薩蠻》詞的特色與別人的不同,是異中見異,一眼就可看出他與眾不同之處,而我們更要注意的是同中見異,是他與別人很相近,而卻也仍保有其個人特色的一些作品。

我們現(xiàn)在看溫飛卿的兩首《南歌子》:

手里金鸚鵡,胸前繡鳳凰,偷眼暗形相,不如從嫁與,作鴛鴦。

倭墮低梳髻,連絹細掃眉,終日雨相思,為君憔悴盡,百花時。

同是寫相思之情這一同樣的題材,作品中也反映出品質上的很大不同,我們前面曾說到晚唐五代有人寫小詞“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是寫男子追隨女子的一件情事,現(xiàn)在飛卿所寫的也是男女間的感情,但與之相比,卻在品質上有高低厚薄很大的差異。愛情是古今中外共同的題材,可以引伸出豐富的喻托和聯(lián)想,但有的人寫愛情則是膚淺的、表面的,不能引起人的喻托和聯(lián)想?,F(xiàn)在撇開有無喻托不論,我們單純只談寫愛情,感情的品質也有不同。有的感情是膚淺的、輕薄的、鄙俗的,也有的感情是深刻的、嚴肅的、濃摯的,而飛卿的這兩首《南歌子》小詞在品質上表現(xiàn)得就非常好。品質好的表現(xiàn)方式又有兩種,一種是以非常樸實簡單的語言寫出非常濃摯的感情,如漢樂府的“上邪”一首,另一種則是以精麗之詞為之,溫飛卿的作品則屬于這第二種。所以詩歌的好壞不在于語言的簡撲和精麗,而在于傳達的品質,不在于是否寫男女之間的愛情,而在于表現(xiàn)的品格的高低。溫飛卿的這兩首小詞,“手里金鸚鵡,胸前繡鳳凰”,有人說“金鸚鵡”和“繡鳳凰”都是那女子繡件上的花樣。繡件有大小兩類,小的可以拿在手里繡,繡件在竹圈之上,而大的繡件則得用繡架來繃,支在坐位之前,所以“手里金鸚鵡”便是手中的小繡件,“胸前繡鳳凰”則是坐位前的繡架上的大繡件,其位置正當胸前。這種解釋固然可通,但是一個女子同時繡兩件東西,總覺得有點不大好講。我想是否應該是手中拿著金鸚鵡花樣的小繡件,而胸前衣服上繡的是鳳凰??傊疅o論是哪種解釋,所突出的形象是手中持有著“金鸚鵡”這樣一個美好珍貴的東西,胸前所有的則是經過精心繡制的鳳凰,不管是否正在繡,不管是否繡成,唯有這樣的持有和懷存才對得起別人的知賞,才有資格“偷眼暗形相”,這是一個女子對自己的愛惜尊重,是她對于所許身的對象的慎重選擇,如果遇到了可以托付,值得給予的人,便“不如從嫁與,作鴛鴦”,鴛鴦者永不分離之伴侶也。這首寫愛情的小詞中,那品質上的尊貴、美好,以及對選擇和托付的重視無不可以引起我們高遠的喻托的聯(lián)想。一個人無論許身于什么,許身于事業(yè)、理想、工作,難道不是都應該有這種美好的持有和懷存以及投注和許身的感情嗎!

第二首《南歌子》“倭墮低梳髻,連絹細掃眉”,古代女子頭發(fā)很長,梳起來結成發(fā)結的形式,不同的形式可以表現(xiàn)出不同的身份和感情,例如高髻,就給人一種端莊、嚴肅的形象,丫髻則給人一種天真浪漫的感覺。而當那女子將那千絲萬縷的頭發(fā)“低梳”成倭墮髻的時候,那心情一定是委婉纖柔的“連絹細掃眉”,“連絹”是秀麗的樣子,“細掃”與“低梳”起一樣的作用,都表現(xiàn)一種柔婉的情致。溫飛卿把這女子所有的感情都在這“低梳髻”、“細掃眉”之間細微的敘寫出來了,具有一種非常尊貴的深厚的情誼。另有宋人一首小詞,也寫女子的化妝:“腳上鞋兒四寸羅,唇邊朱粉一櫻多,向人無語但回波”,這首詞除了美麗的外形,就再也沒有更深一層的意思了,沒有展現(xiàn)出精神的境界,表面看來這首詞跟溫飛卿詞一樣,它也寫了化妝,也寫了裝飾,可是它所表現(xiàn)出的品質卻遠不及溫詞。世界上最可貴的是有相知的人,人生得一知己,可以死而無憾。所以在她“低梳髻”、“細掃眉”的時候,她都沉浸在“終日兩相思”的感情氛圍之中,前面寫的人事和后面寫的感情有如此密切的結合。既是“兩相思”,必是異地分離,正如李商隱詩所寫的,“生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彼越Y尾說“為君憔悴盡,百花時。”在那外界芬芳美好,百花盛開的季節(jié),為一個自己所懷念的人而憔悴。正是春光的明媚增加了她對相思之人的懷念,所以馮正中有句詞曾說:“花前失卻游春侶,獨自尋芳,滿目悲涼?!泵利惙曳嫉募竟?jié)景物反襯出那女子的孤獨、寂寞、凄涼,更反襯出她“憔悴盡”的容貌,“春心莫共花爭發(fā),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隱《無題》)。溫庭筠這一類與《菩薩蠻》風格不同的由主觀口吻敘寫的小詞同樣也有很美的品格和境界。這是溫詞的另外一面。

第三講

上次我們已經結束了對溫詞的講解,現(xiàn)在要歸納一下溫詞的要點。溫飛卿的詞之值得注意者有二:第一,溫詞可以使讀者產生豐富的有寄托有寓意的聯(lián)想,從內容方面提升了歌詞的境界;第二,在詞之發(fā)展中,當時他對新的形式嘗試最多,溫飛卿是在中晚唐以來文士詩人開始插手為流行音樂填寫歌詞的風氣中,大力投注于詞之寫作的第一位作者。在中晚唐以來的詩人中,像白居易、劉禹錫、張志和所寫的《長相思》、《漁歌子》、《夢江南》之類,在韻律和形式上與七言詩是非常接近的,他們運用的牌調也極少,溫飛卿則不然,他是在這些作者之中,使用新的詞牌最多的作者,據(jù)現(xiàn)在流傳下來的晚唐五代詞統(tǒng)計,《花間集》收有溫詞六十六首,《金奩集》收有八十三首,不過《金奩集》中的溫詞有許多首是別人的作品混雜進去的,不全是溫飛卿的詞,根據(jù)近人林大椿先生所編的《全唐五代詞》統(tǒng)計,溫詞共有七十首,而用過的牌調卻有近二十種之多。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詞中音節(jié)、韻律也富于變化,如其《定西番》,“磧南沙上驚雁起,飛雪千里。玉連環(huán),金鏃箭,可恨年年征戰(zhàn)”,“磧南沙上驚雁起”一句的聲律是ㄧ一一ㄧ一ㄧㄧ,如果在七言詩中,第二個字是平聲,第四個字是仄聲,那么第六個字則應該是平聲,一般都是——ㄧㄧ一一ㄧ,第二、四、六字是比較重要的,要不為什么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呢。當然這也不是絕對的,其中有的平仄是可以通用的,道理在哪就因為二四六幾個字是節(jié)奏停頓的所在,一三五幾個字則不是節(jié)奏停頓的重要音節(jié),所以比較不重要。按照詩律來講,這一句的停頓是四三的停頓,而按照平仄來說卻是拗句,而和下邊的四字句、六字句結合在一起,使形式、平仄的音節(jié)、字數(shù)的多少都有很多變化。吳梅先生《詞學通論》中就曾說“自飛卿始專力為詞。”這不是偶然的,史籍記載溫飛卿懂音樂,“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他的詞句與詩律不合的拗折之處,正是他重視音樂的聲調“逐弦吹之音”而填詞的特色。和溫飛卿同時代的另一位詩人

——李商隱,才華橫溢,他所寫的《無題》詩那樣的纏綿俳惻,性質與詞甚為相近,但卻未見李商隱有一首詞作流傳下來,盡管李商隱當時是知道有詞這一文學體式的。其原因我以為有二:一是溫飛卿比李商隱懂得音樂;二是在做人的方面,李商隱有比較嚴肅的一面,而溫飛卿比較放浪,這是一點基本的差別。

溫飛卿提高了詞的境界,使讀者產生了可能有比較深遠的寄托和喻意的聯(lián)想,我之所以說“可能”,是說可能有而不必然有。造成對飛卿的詞有寄托喻意的聯(lián)想有三個原因:第一,標舉精美名物的物象,從美感上使人產生聯(lián)想。從志潔可以想到物芳,由物芳可以想到志潔。第二,所寫的內容情意與古典文學喻托的傳統(tǒng)有暗合之處,“暗合”者不必然有心去喻托者也。第三,不做明白的敘說,只用美麗的名物結合在那里,留下空白,讓讀者以聯(lián)想來補充。溫飛卿的詞雖然有這些原因可以使我們有喻托的聯(lián)想,但是他的詞究竟有沒有托喻呢今天我們就要討論這個問題。我講溫飛卿詞講得比較詳細,是要借溫詞把理解詞、欣賞詞的基本常識講出來。如何判斷詞中有無寄托,也有三個條件:第一,作者生平的為人;第二,作品產生的環(huán)境背景,第三,敘寫的口吻。張惠言《詞選》以溫詞比擬于屈騷,把他的“照花前后鏡”說成有屈騷“初服”之意,這究竟如何理解呢我要說溫詞和屈騷是截然不同的兩類情況。屈原的《離騷》肯定是有托喻的,屈原是楚之同姓,所生活的時代,又面臨楚國存亡的選擇的局勢,是親齊還是親秦,楚國朝中為此而形成兩派,屈原“忠而見疑”,不為楚懷王所重用,而懷王又入秦不返,死于奏國。他關心著自己的國家,自然在作品中就傾注了對楚國深厚的忠愛。這是就作者生平為人與寫作的環(huán)境背景而言。再就敘寫的口吻而言,屈原的《離騷》從一開始就是以自敘的口吻寫作的,他說:“帝高陽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唯庚寅吾以降?!边€說:“彼堯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何桀紂之猖披兮,夫唯捷徑以窘步?!庇终f“豈余身之憚殃兮,恐皇輿之敗績?!彼臄⑹鍪呛蔚鹊目谖?,他述說的是堯舜與桀紂的對比,他說我并不以個人安危為慮,我所擔心的是國家的危亡。所以從屈原敘寫的口吻上看,他的作品當然是有寄托的含意的。而溫飛卿是否有這樣的情操志意,是否有這樣的環(huán)境背景,是否有這樣使人直接感動的口吻要回答這一問題,我僅舉屈原的例子還很不夠,因為這二者之間相距太遠,如果再舉一些相近的例證,就可以看出在敘寫上有何等的差距。我們舉幾首專寫美人的詩,來看哪些是只寫了外表的美麗,而又有哪些是表現(xiàn)了托喻的含意的。曹植的《雜詩六首》之一說:“南國有佳人,容顏若桃李,……時俗薄朱顏,誰為發(fā)皓齒。俯仰歲將暮,榮耀難久恃?!蹦戏接形幻利惖墓媚?,她的容貌像桃李花般的姣好,然而時俗并不看重這美麗的容貌,那么她又為誰來展示自己的容貌呢。有喻托含意之口吻的主要就是“時俗薄朱顏,誰為發(fā)皓齒”這兩句,就像杜荀鶴“承恩不在貌,教妾何為容”(《春官怨》)的發(fā)問一樣。他接著說時光流逝,俯仰之間一年的芳華就過去了,榮耀也難以長久的保持,這才正是屈原“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的“美人遲暮”的寄托的含意。另外如同樣也是寫佳人的《漢書·佞幸傳》中的《李延年傳》記載著李延年在武帝面前唱了一首新歌說:“北方有佳人,遺世而獨立,……一笑傾人城,再笑傾人國。寧不知傾城與傾國,佳人難再得?!边@首詩的前兩句頗有喻托的可能,就如同《古詩十九首》的“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一樣,但后幾句將美人寫得太落實,失去了托喻的意味。這種敘寫的口吻所造成的不同的結果,是很值得重視的。以曹子建的身世,會得到父親曹操的賞識,而其兄曹丕即位以后,他卻受到了不斷的迫害,郁郁不得志,所以他的詩中有喻托是完全有可能的。以他生活的經歷,也可以肯定這一點。而李延年本來是一個宮廷樂師,以他生平為人、生活經歷,和敘寫口吻來考察,都可以說他的這首詩是沒有喻托的。現(xiàn)在再用這三個標準來評量飛卿詞有無喻托的含意。先看他的生平為人,《新唐書》《舊唐書》都有溫飛卿的傳記,另外像《北夢瑣言》、《南部新書》、《玉泉子》、《唐才子傳》等,也都有關于溫飛卿的記載。夏承燾先生《唐宋詞人年譜》中有《溫飛卿系年》,飛卿是唐宰相溫彥博的六世孫,父曦尚涼國長公主,所以他是一個貴族世家的后裔。史籍記載他“薄于行無檢幅”,不喜歡檢點約束自己的生活,“好逐弦吹之音,為側艷之詞”,終生未通過進士考試,科場之中,“好代人為文”。才思敏捷,考作詩押八韻,“凡八叉手而成”,人稱“溫八叉”。他的十五首《菩薩蠻》,除“玉纖彈處珍珠落”一首專詠淚的例外,其余十四首一般人都把它們看作一組詞,所以張惠言才說它的“章法彷佛《長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