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福建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要點福建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消防技術審查要點 福建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要點 福建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消防技術審查要點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二一九年五月福建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消防技術審查要點福建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消防技術審查要點 前 言受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委托,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科院施工圖審查有限公司組織有關專家,經廣泛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福建省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實踐經驗,結合現(xiàn)行工程建設標準與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直接相關的標準條款,并增加福建省地方標準中的相關內容以及有關部門規(guī)范性文件對建筑
2、工程設計的要求,制定本要點。由于時間較緊,工作量大,水平局限,編制內容的全面性、準確性都有待提高,特別是往年國家、地方頒布的政策性文件較多,近年來標準的更新也較快,本要點的編制難免有問題與疏漏,在本要點執(zhí)行過程中如發(fā)現(xiàn)需修改和補充之處,請及時向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科技與設計處反映,以期要點改版時能補充完善。主 編 單 位: 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 福建省建科院施工圖審查有限公司參 編 單 位: (排名不分前后)主要編寫人員:(排名不分先后) 建 筑:施錦華 結 構:施建日、張開瑩、安青元、張志新、郭久棟 給排水:陳曉鳳 暖 通:郭筱瑩、黃斌、羅林生 電 氣:林洪鐘、潘明、黃劍雄、方雅君
3、、張建輝 主要審查人員:(排名不分先后) 建筑:洪聲揚、游志紅、吳端偉、李靜、張偉建、陳雪文、楊賀明 結構:盧偉煌、林功丁、彭伙水、鄭衛(wèi)基、翁錦華、曾志攀、陳國林、胡賢忠 給排水:程宏偉、黃文忠、鄭朝峰、曹楊、楊昆衛(wèi)、林榕 暖通:林小玲 電氣:林衛(wèi)東,陳漢民,洪友白,張誠,陳天銘,陳金鑾,林能影,王藝,謝進國編 制 說 明為了指導并統(tǒng)一全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提高審查質量,完善和規(guī)范施工圖審查工作,受福建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委托,福建省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福建省建科院施工圖審查有限公司組織有關專家,結合我省實際,編制了福建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消防技術審查要點(以下簡稱“本
4、要點”)。為使房屋建筑工程的施工圖審查人員、設計人員了解本要點的編制思路,現(xiàn)對本要點中有關問題予以簡要說明,供相關人員參考。 根據“關于修改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辦法的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令第46號),施工圖審查機構應按下列原則確定技術審查內容:1. 現(xiàn)行工程建設標準(含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我省地方標準)中的強制性條文(以下簡稱強條),是進行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的基本依據,所有與施工圖設計相關的強條均為審查內容。本要點未將強條列出,請直接依據現(xiàn)行工程建設標準中的強條進行施工圖審查。2. 消防安全性審查是施工圖審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建筑安全性和功能性
5、的重要保證,施工圖審查機構應依據本要點進行審查。3、本要點主要根據住房城鄉(xiāng)建設部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技術審查要點(建質201387號)的覆蓋范圍,在認真總結福建省施工圖審查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結合現(xiàn)行工程建設標準與公共利益、公眾安全直接相關的規(guī)范條款,并增加福建省地方標準中的相關內容以及有關部門規(guī)范性文件對建筑工程設計的要求。施工圖設計文件存在不符合本編制說明第一條所列內容時,審查機構應當出具審查意見告知書,并上報住建廳;基于實際工程的復雜性,當出現(xiàn)可能直接涉及工程安全的設計質量問題,但判斷所依據的條款在本編制說明第一條所列內容以外時,應提請福建省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圖審查專家委員會作出是否開具審
6、查意見告知書的決定,作為施工圖設計文件是否合格的依據,如需開具的將具體內容上報項目所在地施工圖設計文件審查管理部門。本要點所列審查內容是保證工程設計質量的基本要求,并不是工程設計的全部內容。建設單位和設計單位應全面執(zhí)行工程建設標準、法律、法規(guī)和政府規(guī)范性文件的規(guī)定,審查機構和審查人員應在理解工程建設標準和法規(guī)內涵的前提下執(zhí)行本要點。本要點主要依據2019年2月之前發(fā)布的法規(guī)和出版發(fā)行的工程建設標準編制,在此之后如有新版法規(guī)和工程建設標準實施,應以新版法規(guī)和工程建設標準為準。本要點自自發(fā)文之日起起實施。目錄前 言編制說明一、總則5 二、建筑專業(yè)審查要點6 2.1 建筑設計防火2.2 汽車庫、修車
7、庫、停車場設計防火2.3 其他各類建筑設計防火2.4 內部裝修設計防火結構專業(yè)審查要點16 3.1消防安全給排水專業(yè)審查要點17 4.1 國家標準4.2 地方標準4.3 其他暖通專業(yè)審查要點23 5.1 國家標準電氣專業(yè)審查要點28 6.1 國家標準6.2 地方標準6.3 其他一、總 則1.1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部令第46號,針對有關消防安全性的施工圖審查內容,編制本要點。1.2 本要點適用于房屋建筑工程施工圖設計文件消防技術審查。 1.3 消防安全性審查是施工圖審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xiàn)建筑安全性和功能性的重要保證,施工圖審查機構應依據本要點進行審查。1.4 除本要點內容外,施
8、工圖審查尚應包括現(xiàn)行有關福建省地方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內容和其他規(guī)范中有關防火的要求。二、建筑專業(yè)審查要點序號審查項目審查內容2.1建筑設計防 火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5.1.1 民用建筑根據其建筑高度和層數可分為單、多層民用建筑和高層民用建筑。高層民用建筑根據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樓層的建筑面積可分為一類和二類。民用建筑的分類應符合表5.1.1的規(guī)定。表5.1.1 民用建筑的分類名稱高層民用建筑單、多層民用建筑一類二類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設置商業(yè)服務網點的住宅建筑)建筑高度大于27m,但不大于54m的住宅建筑(包括設置商業(yè)服務網點的住宅建筑)建
9、筑高度不大于27m的住宅建筑(包括設置商業(yè)服務網點的住宅建筑)公共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50m的公共建筑;2.建筑高度24m以上部分任一樓層建筑面積大于1000m2的商店、展覽、電信、郵政、財貿金融建筑和其他多種功能組合的建筑;3.醫(yī)療建筑、重要公共建筑、獨立建造的老年人照料設施;4.省級及以上的廣播電視和防災指揮調度建筑、網局級和省級電力調度建筑;5.藏書超過100萬冊的圖書館、書庫 除一類高層公共建筑外的其他高層公共建筑1.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單層公共建筑;2. 建筑高度不大于24m的其他公共建筑注:1 表中未列入的建筑,其類別應根據本表類比確定。2 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宿舍、公寓等非住宅類
10、居住建筑的防火要求,應符合本規(guī)范有關公共建筑的規(guī)定。3 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裙房的防火要求應符合本規(guī)范有關高層民用建筑的規(guī)定。5.2.3 民用建筑與單獨建造的變電站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4.1條有關室外變、配電站的規(guī)定,但與單獨建造的終端變電站的防火間距,可根據變電站的耐火等級按本規(guī)范第5.2.2條有關民用建筑的規(guī)定確定。 民用建筑與10kV及以下的預裝式變電站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3m。 民用建筑與燃油、燃氣或燃煤鍋爐房的防火間距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4.1條有關丁類廠房的規(guī)定,但與單臺蒸汽鍋爐的蒸發(fā)量不大于4t/h或單臺熱水鍋爐的額定熱功率不大于2.8MW的燃煤鍋爐房的防火間距,可根據鍋爐房
11、的耐火等級按本規(guī)范第5.2.2條有關民用建筑的規(guī)定確定。5.2.4 除高層民用建筑外,數座一、二級耐火等級的住宅建筑或辦公建筑,當建筑物的占地面積總和不大于2500m2時,可成組布置,但組內建筑物之間的間距不宜小于4m。組與組或組與相鄰建筑物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本規(guī)范第5.2.2條的規(guī)定。5.3.1A 獨立建造的一、二級耐火等級老年人照料設施的建筑高度不應大于54m;獨立建造的三級耐火等級老年人照料設施,不應超過2層。5.4.7 劇場、電影院、禮堂確需設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內時,至少應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甲級防火門與其他
12、區(qū)域分隔。 2 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確需布置在四層及以上樓層時,一個廳、室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且每個觀眾廳的建筑面積不宜大于400m2。3 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不應布置在三層及以上樓層。 4 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宜設置在地下一層,不應設置在地下三層及以下樓層。5 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等自動滅火系統(tǒng)。5.4.8 建筑內的會議廳、多功能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宜布置在首層、二層或三層。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不應布置在三層及以上樓層。確需布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其他樓層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一個廳、室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
13、;2 設置在地下或半地下時,不應設置在地下三層及以下樓層;3 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等自動滅火系統(tǒng)。5.4.14 供建筑內使用的丙類液體燃料,其儲罐應布置在建筑外,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 當設置中間罐時,中間罐的容量不應大于1m3,并應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的單獨房間內,房間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5.5.2 建筑內的安全出口和疏散門應分散布置,且建筑內每個防火分區(qū)或一個防火分區(qū)的每個樓層、每個住宅單元每層相鄰兩個安全出口以及每個房間相鄰兩個疏散門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5m。5.5.3 通向屋面的門或窗應向外開啟。5.5.5 除人員密集場所外,建筑面積不
14、大于500m2、使用人數不超過30人且埋深不大于10m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當需要設置2個安全出口時,其中一個安全出口可利用直通室外的金屬豎向梯。除歌舞娛樂放映游藝場所外,防火分區(qū)建筑面積不大于2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設備間、 防火分區(qū)建筑面積不大于50m2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 15 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可設置1個安全出口或1部疏散樓梯。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建筑面積不大于2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設備間、建筑面積不大于50m2且經常停留人數不超過15人的其他地下或半地下房間, 可設置1個疏散門。5.5.6 直通建筑內附設汽車庫的電梯,應在汽車庫部分設置電梯候梯廳,并應采用耐火極限
15、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和乙級防火門與汽車庫分隔。5.5.9 一、二級耐火等級公共建筑內的安全出口全部直通室外確有困難的防火分區(qū),可利用通向相鄰防火分區(qū)的甲級防火門作為安全出口,但應符合下列要求:1 利用通向相鄰防火分區(qū)的甲級防火門作為安全出口時,應采用防火墻與相鄰防火分區(qū)進行分隔;2 建筑面積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區(qū),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建筑面積不大于1000m2的防火分區(qū),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不應少于1個;3 該防火分區(qū)通向相鄰防火分區(qū)的疏散凈寬度不應大于其按本規(guī)范第5.5.21條規(guī)定計算所需疏散總凈寬度的30,建筑各層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總凈寬度不應小于按照本規(guī)范第5.5.2
16、1條規(guī)定計算所需疏散總凈寬度。5.5.10 高層公共建筑的疏散樓梯,當分散設置確有困難且從任一疏散門至最近疏散樓梯間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0m時,可采用剪刀樓梯間,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樓梯間應為防煙樓梯間; 2 梯段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墻; 3 樓梯間的前室應分別設置。 5.5.11 設置不少于2部疏散樓梯的一、二級耐火等級多層公共建筑,如頂層局部升高,當高出部分的層數不超過2層、人數之和不超過50人且每層建筑面積不大于200m2時,高出部分可設置1部疏散樓梯,但至少應另外設置1個直通建筑主體上人平屋面的安全出口,且上人屋面應符合人員安全疏散的要求。5.5.13A 建筑高
17、度大于24m的老年人照料設施,其室內疏散樓梯應采用防煙樓梯間。5.5.19 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觀眾廳的疏散門不應設置門檻,其凈寬度不應小于1.40m,且緊靠門口內外各1.40m范圍內不應設置踏步。 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的室外疏散通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 3.00m,并應直接通向寬敞地帶。5.5.20 劇場、電影院、禮堂、體育館等場所的疏散走道、疏散樓梯、疏散門、安全出口的各自總凈寬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觀眾廳內疏散走道的凈寬度應按每100人不小于0.60m計算,且不應小于1.00m;邊走道的凈寬度不宜小于0.80m。布置疏散走道時,橫走道之間的座位排數不宜超過20排;縱走道之間的座位數:劇場、電
18、影院、禮堂等,每排不宜超過22個;體育館,每排不宜超過26個;前后排座椅的排距不小于0.90m時,可增加1.0倍,但不得超過50個;僅一側有縱走道時,座位數應減少一半。2 劇場、電影院、禮堂等場所供觀眾疏散的所有內門、外門、樓梯和走道的各自總凈寬度,應根據疏散人數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凈寬度不小于表5.5.20-1的規(guī)定計算確定。表5.5.20-1 劇場、電影院、禮堂等場所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凈寬度(m百人)觀眾廳座位數(座)25001200耐火等級一、二級三級疏散部位門和走道平坡地面階梯地面0.650.750.851.00樓梯0.751.00 3 體育館供觀眾疏散的所有內門、外門、樓梯和走
19、道的各自總凈寬度,應根據疏散人數按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凈寬度不小于表5.5.20-2的規(guī)定計算確定。4 有等場需要的入場門不應作為觀眾廳的疏散門。表5.5.20-2 體育館每100人所需最小疏散凈寬度(m百人)觀眾廳座位數范圍(座)300050005001100001000120000疏散部位門和走道平坡地面0.430.370.32階梯地面0.500.430.37樓梯0.500.430.37注:本表中對應較大座位數范圍按規(guī)定計算的疏散總凈寬度,不應小于對應相鄰較小座位數范圍按其最多座位數計算的疏散總凈寬度。對于觀眾廳座位數少于3000個的體育館,計算供觀眾疏散的所有內門、外門、樓梯和走道的各自
20、總凈寬度時,每100人的最小疏散凈寬度不應小于表5.5.20-1的規(guī)定?!菊莆赵瓌t】本條僅適用于單獨建造的劇場、電影院、禮堂等場所,當其設置在組合建筑中且不能完全獨立疏散時,百人疏散指標應按建規(guī)第5.5.21條1款執(zhí)行。5.5.21 除劇場、電影院、禮堂、體育館外的其他公共建筑,其房間疏散門、安全出口、疏散走道和疏散樓梯的各自總凈寬度,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5 有固定座位的場所,其疏散人數可按實際座位數的1.1倍計算;6 展覽廳的疏散人數應根據展覽廳的建筑面積和人員密度計算,展覽廳內的人員密度宜按0.75人/m2確定;【掌握原則】人員密度僅適用于會展中心等通用展覽建筑,對于專用展廳可參照展覽形式相近
21、的專項規(guī)范人員密度指標。7 商店的疏散人數應按每層營業(yè)廳的建筑面積乘以表5.5.21-2規(guī)定的人員密度計算。對于建材商店、家具和燈飾展示建筑,其人員密度可按表5.5.21-2規(guī)定值的30確定。表5.5.21-2 商店營業(yè)廳內的人員密度(人m2)樓層位置地下第二層地下第一層地上第一、二層地上第三層地上第四層及以上各層人員密度0.560.600.430.600.390.540.300.425.5.24A 3層及3層以上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m2(包括設置在其他建筑內三層及以上樓層)的老年人照料設施,應在二層及以上各層老年人照料設施部分的每座疏散樓梯間的相鄰部位設置1間避難間;當老年人照料設施設置與
22、疏散樓梯或安全出口直接連通的開敞式外廊、與疏散走道直接連通且符合人員避難要求的室外平臺等時,可不設置避難間。避難間內可供避難的凈面積不應小于12m2,避難間可利用疏散樓梯間的前室或消防電梯的前室,其他要求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5.5.24條的規(guī)定。5.5.27 住宅建筑的疏散樓梯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建筑高度不大于21m的住宅建筑可采用敞開樓梯間;與電梯井相鄰布置的疏散樓梯應采用封閉樓梯間,當戶門采用乙級防火門時,仍可采用敞開樓梯間。 2 建筑高度大于21m、不大于33m的住宅建筑應采用封閉樓梯間;當戶門采用乙級防火門時,可采用敞開樓梯間。 3 建筑高度大于33m的住宅建筑應采用防煙樓梯間。戶門不
23、宜直接開向前室,確有困難時,每層開向同一前室的戶門不應大于3樘且應采用乙級防火門。5.5.28 住宅單元的疏散樓梯,當分散設置確有困難且任一戶門至最近疏散樓梯間入口的距離不大于10m時,可采用剪刀樓梯間,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應采用防煙樓梯間;2 梯段之間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防火隔墻;3 樓梯間的前室不宜共用;共用時,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0m2; 4 樓梯間的前室或共用前室不宜與消防電梯的前室合用;樓梯間的共用前室與消防電梯的前室合用時,合用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12.0m2,且短邊不應小于2.4m。5.5.32 建筑高度大于54m的住宅建筑,每戶應有一間房間符合下列規(guī)定:
24、1 應靠外墻設置,并應設置可開啟外窗;2 內、外墻體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該房間的門宜采用乙級防火門,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宜低于1.00h。6.1.3 建筑外墻為不燃性墻體時,防火墻可不凸出墻的外表面,緊靠防火墻兩側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2.0m;采取設置乙級防火窗等防止火災水平蔓延的措施時,該距離不限。 6.1.4 建筑內的防火墻不宜設置在轉角處,確需設置時,內轉角兩側墻上的門、窗、洞口之間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4.0m;采取設置乙級防火窗等防止火災水平蔓延的措施時,該距離不限。 6.2.1 劇場等建筑的舞臺與觀眾廳之間的隔墻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0h的防
25、火隔墻。舞臺上部與觀眾廳悶頂之間的隔墻可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防火隔墻,隔墻上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舞臺下部的燈光操作室和可燃物儲藏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電影放映室、卷片室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 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觀察孔和放映孔應采取防火分隔措施。6.2.3 建筑內的下列部位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防火隔墻與其他部位分隔,墻上的門、窗應采用乙級防火門、窗,確有困難時,可采用防火卷簾,但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5.3條的規(guī)定:4 民用建筑內的附屬庫房,劇場后臺的輔助用房;5 除居住建筑中套內的廚房外,宿舍、公寓建筑中的公共廚房和其他建
26、筑內的廚房;6 附設在住宅建筑內的機動車庫。6.2.9 建筑內的電梯井等豎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5 電梯層門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00h,并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電梯層門耐火試驗完整性、隔熱性和熱通量測定法GB/T 27903 規(guī)定的完整性和隔熱性要求。6.3.7 建筑屋頂上的開口與鄰近建筑或設施之間,應采取防止火災蔓延的措施。6.4.1 疏散樓梯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樓梯間靠外墻設置時,樓梯間、前室及合用前室外墻上的窗口與兩側門、窗、洞口最近邊緣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0m。 6.4.7 疏散用樓梯和疏散通道上的階梯不宜采用螺旋樓梯和扇形踏步;確需采用時,踏步上、下兩級所形成的平面角度不應大于10,
27、且每級離扶手250mm處的踏步深度不應小于220mm。6.4.12 用于防火分隔的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分隔后的不同區(qū)域通向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的開口最近邊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3m。室外開敞空間除用于人員疏散外不得用于其他商業(yè)或可能導致火災蔓延的用途,其中用于疏散的凈面積不應小于169m2。2 下沉式廣場等室外開敞空間內應設置不少于1部直通地面的疏散樓梯。當連接下沉廣場的防火分區(qū)需利用下沉廣場進行疏散時,疏散樓梯的總凈寬度不應小于任一防火分區(qū)通向室外開敞空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3 確需設置防風雨篷時,防風雨篷不應完全封閉,四周開口部位應均勻布置,開口的面積不應
28、小于該空間地面面積的25,開口高度不應小于1.0m;開口設置百葉時,百葉的有效排煙面積可按百葉通風口面積的60計算。6.4.13 防火隔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防火隔間的建筑面積不應小于6.0m2;2 防火隔間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3 不同防火分區(qū)通向防火隔間的門不應計入安全出口,門的最小間距不應小于4m;4 防火隔間內部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5 不應用于除人員通行外的其他用途。6.4.14 避難走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避難走道防火隔墻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3.00h,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0h。2 避難走道直通地面的出口不應少于2個,并應設置在不同方向;當避難走道僅與一個防
29、火分區(qū)相通且該防火分區(qū)至少有1個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時,可設置1個直通地面的出口。任一防火分區(qū)通向避難走道的門至該避難走道最近直通地面的出口的距離不應大于60m。3 避難走道的凈寬度不應小于任一防火分區(qū)通向該避難走道的設計疏散總凈寬度。4 避難走道內部裝修材料的燃燒性能應為A級。5 防火分區(qū)至避難走道入口處應設置防煙前室,前室的使用面積不應小于6.0m2,開向前室的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前室開向避難走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6 避難走道內應設置消火栓、消防應急照明、應急廣播和消防專線電話。6.5.1 防火門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5 設置在建筑變形縫附近時,防火門應設置在樓層較多的一側,并應保證防
30、火門開啟時門扇不跨越變形縫。6.5.3 防火分隔部位設置防火卷簾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除中庭外,當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不大于30m時,防火卷簾的寬度不應大于10m;當防火分隔部位的寬度大于30m時,防火卷簾的寬度不應大于該部位寬度的1/3,且不應大于20m。2 防火卷簾應具有火災時靠自重自動關閉功能。3 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本規(guī)范對所設置部位墻體的耐火極限要求。當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門和卷簾的耐火試驗方法GB/T 7633有關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熱性的判定條件時,可不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保護。當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僅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門和卷簾的耐火試驗方法GB
31、/T 7633有關耐火完整性的判定條件時,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保護。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 50084的規(guī)定,但火災延續(xù)時間不應小于該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4 防火卷簾應具有防煙性能,與樓板、梁、墻、柱之間的空隙應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7.1.1 當建筑物沿街道部分的長度大于150m或總長度大于220m時,應設置穿過建筑物的消防車道。確有困難時,應設置環(huán)形消防車道。7.1.5 在穿過建筑物或進入建筑物內院的消防車道兩側,不應設置影響消防車通行或人員安全疏散的設施。7.1.9 環(huán)形消防車道至少應有兩處與其他車道連通。盡頭式消防車道應設置回車道或回車場
32、,回車場的面積不應小于12m12m;對于高層建筑,不宜小于15m15m;供重型消防車使用時,不宜小于18m18m。7.2.5 供消防救援人員進入的窗口的凈高度和凈寬度均不應小于1.0m,每個防火分區(qū)不應少于2個,設置位置應與消防車登高操作場地相對應。窗口的玻璃應易于破碎,并應設置可在室外易于識別的明顯標志。7.3.5 消防電梯應設置前室,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在首層直通室外或經過長度不大于30m的通道通向室外。7.3.8 消防電梯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應能每層???;2 電梯的載重量不應小于800kg。8.1.10 高層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和公共建筑內應設置滅火器2.2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
33、火汽車庫、修車庫、停車場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067-20144.1.4 汽車庫不應與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建筑,中小學校的教學樓,病房樓等組合建造。當符合下列要求時,汽車庫可設置在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建筑,中小學校的教學樓,病房樓等的地下部分: 1 汽車庫與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建筑,中小學校的教學樓,病房樓等建筑之間,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樓板完全分隔; 2 汽車庫與托兒所、幼兒園,老年人建筑,中小學校的教學樓,病房樓等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應分別獨立設置。4.1.6 類修車庫應單獨建造;、類修車庫可設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首層或與其貼鄰,但不得與甲、乙類廠房、倉庫,明火作業(yè)的車
34、間或托兒所、幼兒園、中小學校的教學樓,老年人建筑,病房樓及人員密集場所組合建造或貼鄰?!菊莆赵瓌t】人員密集場所不包括汽車4S店的銷售廳。4.1.8 地下、半地下汽車庫內不應設置修理車位、噴漆間、充電間、乙炔間和甲、乙類物品庫房。4.1.9 汽車庫和修車庫內不應設置汽油罐、加油機、液化石油氣或液化天然氣儲罐、加氣機。4.1.10 停放易燃液體、液化石油氣罐車的汽車庫內,不得設置地下室和地溝。4.1.11 燃油或燃氣鍋爐、油浸變壓器、充有可燃油的高壓電容器和多油開關等,不應設置在汽車庫、修車庫內。當受條件限制必須貼鄰汽車庫、修車庫布置時,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的有關規(guī)定
35、。5.1.6 汽車庫、修車庫與其他建筑合建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當貼鄰建造時,應采用防火墻隔開;2 設在建筑物內的汽車庫(包括屋頂停車場)、修車庫與其他部位之間,應采用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樓板分隔;3 汽車庫、修車庫的外墻門、洞口的上方,應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寬度不小于1.0m、長度不小于開口寬度的不燃性防火挑檐;4 汽車庫、修車庫的外墻上、下層開口之間墻的高度,不應小于1.2m或設置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寬度不小于1.0m的不燃性防火挑檐。5.1.7 汽車庫內設置修理車位時,停車部位與修車部位之間應采用防火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性樓板分隔。5.
36、1.8 修車庫內使用有機溶劑清洗和噴漆的工段,當超過3個車位時,均應采用防火隔墻等分隔措施。 5.1.9 附設在汽車庫、修車庫內的消防控制室、自動滅火系統(tǒng)的設備室、消防水泵房和排煙、通風空氣調節(jié)機房等,應采用防火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性樓板相互隔開或與相鄰部位分隔。5.3.3 除敞開式汽車庫、斜樓板式汽車庫外,其他汽車庫內的汽車坡道兩側應采用防火墻與停車區(qū)隔開,坡道的出入口應采用水幕、防火卷簾或甲級防火門等與停車區(qū)隔開;但當汽車庫和汽車坡道上均設置自動滅火系統(tǒng)時,坡道的出入口可不設置水幕、防火卷簾或甲級防火門?!菊莆赵瓌t】汽車坡道采用防火卷簾分隔后,坡道可不納入汽車庫防火分區(qū)面積
37、計算。6.0.2 除室內無車道且無人員停留的機械式汽車庫外,汽車庫、修車庫內每個防火分區(qū)的人員安全出口不應少于2個,類汽車庫和、類修車庫可設置1個。6.0.4 除室內無車道且無人員停留的機械式汽車庫外,建筑高度大于32m的汽車庫應設置消防電梯。消防電梯的設置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的有關規(guī)定。6.0.5 室外疏散樓梯可采用金屬樓梯,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傾斜角度不應大于45,欄桿扶手的高度不應小于1.1m;2 每層樓梯平臺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材料制作;3 在室外樓梯周圍2m范圍內的墻面上,不應開設除疏散門外的其他門、窗、洞口;4 通向室外樓梯的門應采用
38、乙級防火門。6.0.7 與住宅地下室相連通的地下汽車庫、半地下汽車庫,人員疏散可借用住宅部分的疏散樓梯;當不能直接進入住宅部分的疏散樓梯間時,應在汽車庫與住宅部分之間設置連通走道,走道應采用防火隔墻分隔,汽車庫開向該走道的門均應采用甲級防火門。6.0.8 室內無車道且無人員停留的機械式汽車庫可不設置人員安全出口,但應按下列規(guī)定設置供滅火救援用的樓梯間:1 每個停車區(qū)域當停車數量大于100輛時,應至少設置1個樓梯間;2 樓梯間與停車區(qū)域之間應采用防火隔墻進行分隔,樓梯間的門應采用乙級防火門;3 樓梯的凈寬不應小于0.9m。6.0.10 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時,汽車庫、修車庫的汽車疏散出口可設置1個
39、: 1 類汽車庫; 2 設置雙車道汽車疏散出口的類地上汽車庫; 3 設置雙車道汽車疏散出口、停車數量小于或等于100輛且建筑面積小于4000m2的地下或半地下汽車庫;4 、類修車庫。6.0.13 汽車疏散坡道的凈寬度,單車道不應小于3.0m,雙車道不應小于5.5m。 6.0.14 除室內無車道且無人員停留的機械式汽車庫外,相鄰兩個汽車疏散出口之間的水平距離不應小于10m;毗鄰設置的兩個汽車坡道應采用防火隔墻分隔。2.3其他各類建筑設計防火宿舍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36-20165.2.5 宿舍建筑的安全出口不應設置門檻,其凈寬不應小于1.40m,出口處距門1.40m范圍內不應設踏步。中小學校建筑
40、設計規(guī)范GB50099-20118.2.3 中小學校建筑建筑的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樓梯和房間疏散門等處每100人的凈寬度應按表8.2.3計算。同時,教學用房的內走道凈寬度不應小于2.40m,單側走道及外廊的凈寬度不應小于1.80m。表8.2.3 安全出口、疏散走道、疏散樓梯和房間疏散門每100人的凈寬度(m)所在樓層位置耐火等級一、二級三級四級地上一、二層0.700.801.05地上三層0.801.05-地上四、五層1.051.30-地下一、二層0.80-8.5.3 教學用建筑物出入口凈通行寬度不得小于1.40m。8.8.1 每間教學用房的疏散門均不應少于2個,疏散門的寬度應通過計算;同時
41、,每樘疏散門的通行凈寬度不應小于0.90m。當教室處于袋形走道盡端時,若教室內任一處距教室門不超過15.00m,且門的通行凈寬度不小于1.50m時,可設1個門。辦公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67-20065.0.5 機要室、檔案室和重要庫房等隔墻的耐火極限不應小于2.0h,樓板不應小于1.5h,并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商店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48-20145.1.4 除為綜合建筑配套服務且建筑面積小于1000m2的商店外,綜合性建筑的商店部分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隔墻和耐火極限不低于1.50h的不燃燒體樓板與建筑的其他部分隔開;商店部分的安全出口必須與建筑其他部分隔開。5.2.3 商店營業(yè)廳的
42、疏散門應為平開門,且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其凈寬不應小于1.4m。圖書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38-20156.2.6 除電梯外,書庫內部提升設備的井道井壁應為耐火極限不低于2.00h的不燃燒體,井壁上的傳遞洞口應安裝不低于乙級的防火閘門。博物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66-20157.2.1 藏品庫區(qū)、展廳和藏品技術區(qū)等藏品保存場所的建筑構件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表7.2.1的規(guī)定,并應為不燃燒體。7.2.2 藏品庫區(qū)電梯和安全疏散樓梯不應設在庫房區(qū)內。表7.2.1 藏品保存場所建筑構件的耐火極表建筑構件名稱耐火極限(h)墻防火墻3.00承重墻、房間隔墻3.00疏散走道兩側的墻、非承重墻2.00樓梯間、前室
43、的墻,電梯井的墻2.00珍貴藏品庫房、丙類藏品庫房的墻4.00柱3.00梁2.50樓板2.00屋頂承重構件,上人屋面的屋面板1.50疏散樓梯1.50吊頂(包括吊頂格柵)0.30防火分區(qū)、藏品庫房和展廳的疏散門、庫房區(qū)總門甲級檔案館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25-20106.0.2 檔案庫區(qū)中同一防火分區(qū)內的庫房之間的隔墻均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3.0h的防火墻,防火分區(qū)間及庫區(qū)與其他部分之間的墻應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4.0h的防火墻,其他內部隔墻可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不燃燒體。檔案庫中樓板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5h。6.0.9 檔案庫區(qū)緩沖間及檔案庫的門均應向疏散方向開啟,并應為甲級防火門。劇場
44、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57-20168.2.1 觀眾廳出口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2 樓座與池座應分別布置安全出口,樓座面積不超過200m2且不超過50座時,可設一個安全出口。樓座不應穿越池座疏散。8.2.6 后臺應設置不少于兩個直接通向室外的出口。8.2.8 樂池和臺倉出口均不應少于兩個。8.2.10 劇場與其他建筑合建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觀眾廳確需布置在四層及以上樓層時,一個廳、室的疏散門不應少于2個。2 應設獨立的樓梯和安全出口通向室外地坪面。電影院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58-20086.2.3 觀眾廳疏散門應采用甲級防火門,并應向疏散方向開啟。6.2.5 疏散樓梯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4 室外疏散
45、梯凈寬不應小于1.10m。體育建筑設計規(guī)范JGJ 31-20038.1.3 防火分區(qū)應符合下列要求: 2 觀眾廳、比賽廳或訓練廳的安全出口應設置乙級防火門。8.1.8 比賽和訓練建筑的燈控室、聲控室、配電室、發(fā)電機房、空調機房、重要庫房、消防控制室等部位,應采取下列措施中的一種作為防火保護:1 采用耐火極限不低于2.0h的墻體和耐火極限不少于1.5h的樓板與其他部位分隔。門、窗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1.2h。綜合醫(yī)院建筑設計規(guī)范GB 51039-20145.24.2 防火分區(qū)應符合下列要求: 2 同層有2個及2個以上護理單元時,通向公共走道的單元入口處應設乙級防火門。2.4內部裝修設計防火建筑內部
46、裝修設計防火規(guī)范GB50222-20174.0.7 建筑內部變形縫(包括沉降縫、伸縮縫、抗震縫等)兩側基層的表面裝修應采用不低于B1級的裝修材料。4.0.15 住宅建筑裝修設計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不應改動住宅內部煙道、風道。三、結構專業(yè)審查要點序號審查項目審查內容3.1消防安全結構構件的耐火等級(木結構除外)、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是否滿足建筑的要求。見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2018年版)表3.2.1、表5.1.2、表11.0.1以及該規(guī)程附錄“各類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和耐火極限”的附表1和附表2;當鋼構件的耐火時間不能達到規(guī)定的設計耐火極限要求時,應進行防火保護設計,建筑
47、鋼結構應按現(xiàn)行國家標準建筑鋼結構防火技術規(guī)范GB51249進行抗火性能驗算。同時,在鋼結構設計文件中,應注明結構的設計耐火等級,構件的設計耐火極限、所需要的防火保護措施及其防火保護材料的性能要求。帶轉換層的建筑結構,轉換結構構件(轉換梁、桁架、空腹桁架、箱形結構、斜撐等)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豎向構件(柱、承重墻)的耐火極限。對既有建筑的加固改造,應考慮被加固構件中結構膠粘劑、纖維復合材等加固材料的耐火極限和燃燒性能是否滿足要求。對重要的被加固構件應選擇有耐老化、耐火性能質量保證的產品,否則應采取加大保護層厚度,表面噴涂防火涂料等措施來提高構件的耐火性能。在地下建筑上布置消防車道和消防車登高操作場
48、地時,地下建筑的豎向結構構件和屋面梁、板應能承受重型消防車的壓力。四、給排水專業(yè)審查要點序號審查項目審 查 內 容4.1國家標準建筑設計防火規(guī)范GB 50016-2014 (2018年版) 536 餐飲、商店等商業(yè)設施通過有頂棚的步行街連接,且步行街兩側的建筑需利用步行街進行安全疏散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8 步行街兩側建筑的商鋪外應每隔30m設置DN65的消火栓,并應配備消防軟管卷盤或消防水龍,商鋪內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和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每層回廊均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5.4.7 劇場、電影院、禮堂確需設置在其他民用建筑內時,至少應設置1個獨立的安全出口和疏散樓梯,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5 設
49、置在高層建筑內時,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及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等自動滅火系統(tǒng)。5.4.8 建筑內的會議廳、多功能廳等人員密集的場所,宜布置在首層、二層或三層。設置在三級耐火等級的建筑內時,不應布置在三層及以上樓層。確需布置在一、二級耐火等級建筑的其他樓層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 設置在高層建筑內時,應設置火災自動報警系統(tǒng)和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等自動滅火系統(tǒng)。5410 除商業(yè)服務網點外,住宅建筑與其他使用功能的建筑合建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 住宅部分和非住宅部分的安全疏散、防火分區(qū)和室內消防設施配置,可根據各自的建筑高度分別按照本規(guī)范有關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的規(guī)定執(zhí)行;該建筑的其他防火設計應根據建筑的總高度
50、和建筑規(guī)模按本規(guī)范有關公共建筑的規(guī)定執(zhí)行。6414 避難走道的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6 避難走道內應設置消火栓。653 防火分隔部位設置防火卷簾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3 除本規(guī)范另有規(guī)定外,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不應低于本規(guī)范對所設置部位墻體的耐火極限要求。當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門和卷簾的耐火試驗方法GBT 7633有關耐火完整性和耐火隔熱性的判定條件時,可不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保護。當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僅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門和卷簾的耐火試驗方法GBT 7633有關耐火完整性的判定條件時,應設置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保護。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的設計應符合現(xiàn)行國家標準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 5
51、0084的規(guī)定,但火災延續(xù)時間不應小于該防火卷簾的耐火極限。717 供消防車取水的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應設置消防車道。消防車道的邊緣距離取水點不宜大于2m。737 消防電梯的井底應設置排水設施,排水井的容量不應小于2m3,排水泵的排水量不應小于10Ls。消防電梯間前室的門口宜設置擋水設施。742 直升機停機坪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4 在停機坪的適當位置應設置消火栓;8110 高層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和公共建筑內應設置滅火器,其他住宅建筑的公共部位宜設置滅火器。8111 建筑外墻設置有玻璃幕墻或采用火災時可能脫落的墻體裝飾材料或構造時,供滅火救援用的水泵接合器、室外消火栓等室外消防設施,應設置在距離建筑外
52、墻相對安全的位置或采取安全防護措施。8112 設置在建筑室內外供人員操作或使用的消防設施,均應設置區(qū)別于環(huán)境的明顯標志。8.2.4 人員密集的公共建筑、建筑高度大于100 m的建筑和建筑面積大于200的商業(yè)服務網點內應設置消防軟管卷盤或輕便消防水龍。 老年人照料設施內應設置與室內供水系統(tǒng)直接連接的消防軟管卷盤,消防軟管卷盤的設置間距不應大于30.0m。8.3.11 餐廳建筑面積大于1000 m2的餐館或食堂,其烹飪操作間的排油煙罩及烹飪部位應設置自動滅火裝置。11012 木結構建筑與鋼結構、鋼筋混凝土結構或砌體結構等其他結構類型組合建造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3 室內消防給水應根據建筑的總高度、體
53、積或層數和用途按本規(guī)范第8章和國家現(xiàn)行有關標準的規(guī)定確定,室外消防給水應按本規(guī)范有關四級耐火等級建筑的規(guī)定確定。消防給水及消火栓系統(tǒng)技術規(guī)范GB 50974-2014 332 建筑物室外消火栓設計流量不應小于表332的規(guī)定。3. 52 建筑物室內消火栓設計流量不應小于表352的規(guī)定。362 不同場所消火栓系統(tǒng)和固定冷卻水系統(tǒng)的火災延續(xù)時間不應小于表362的規(guī)定。431 符合下列規(guī)定之一時,應設置消防水池: 1 當生產、生活用水量達到最大時,市政給水管網或入戶引入管不能滿足室內、室外消防給水設計流量; 2 當采用一路消防供水或只有一條入戶引入管,且室外消火栓設計流量大于20L/s或建筑高度大于5
54、0m; 3 市政消防給水設計流量小于建筑室內外消防給水設計流量。4.3.6 消防水池的總蓄水有效容積當大于1000 m3時,應設置能獨立使用的兩座消防水池。 437 儲存室外消防用水的消防水池或供消防車取水的消防水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消防水池應設置取水口(井),且吸水高度不應大于6.0m。516 消防水泵的選擇和應用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4 流量揚程性能曲線應為無駝峰、無拐點的光滑曲線,零流量時的壓力不應大于設計工作壓力的140,且宜大于設計工作壓力的120; 5 當出流量為設計流量的150時,其出口壓力不應低于設計工作壓力的65; 8 多臺消防水泵并聯(lián)時,應校核流量疊加對消防水泵出口壓力的影
55、響。5.2.1 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tǒng)的高位消防水箱的有效容積應滿足初期火災消防用水量的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一類高層公共建筑,不應小于36m,但當建筑高度大于100m時,不應小于50m,當建筑高度大于150m時,不應小于100m; 2 多層公共建筑、二類高層公共建筑和一類高層住宅,不應小于18m,當一類高層住宅建筑高度超過100m時,不應小于36m; 3 二類高層住宅,不應小于12m; 4 建筑高度大于21m的多層住宅,不應小于6m; 5 工業(yè)建筑室內消防給水設計流量當小于或等于25L/s時,不應小于12m,大于25L/s時,不應小于18m; 6 總建筑面積大于10000m且小于300
56、00m的商店建筑,不應小于36m,總建筑面積大于30000m的商店,不應小于50m,當與本條第1款規(guī)定不一致時應取其較大值。522 高位消防水箱的設置位置應高于其所服務的水滅火設施,且最低有效水位應滿足水滅火設施最不利點處的靜水壓力,并應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1 一類高層公共建筑,不應低于0.10MPa,但當建筑高度超過100m時,不應低于0.15MPa;2 高層住宅、二類高層公共建筑、多層公共建筑,不應低于0.07MPa,多層住宅不宜低于0.07MPa;3 工業(yè)建筑不應低于0.10MPa,當建筑體積小于20000m3時,不宜低于0.07MPa;4 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等自動水滅火系統(tǒng)應根據噴頭滅火需求
57、壓力確定,但最小不應小于0.10MPa;5 當高位消防水箱不能滿足本條第1款第4款的靜壓要求時,應設穩(wěn)壓泵。526 高位消防水箱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9 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管徑應滿足消防給水設計流量的出水要求,且不應小于DN100。732 建筑室外消火栓的數量應根據室外消火栓設計流量和保護半徑經計算確定,保護半徑不應大于150.0m,每個室外消火栓的出流量宜按10L/s15L/s計算。814 室外消防給水管網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2 管道的直徑應根據流量、流速和壓力要求經計算確定,但不應小于DN100;3 消防給水管道應采用閥門分成若干獨立段。618 室內高壓或臨時高壓消防給水系統(tǒng)不應與生產生活給水系統(tǒng)
58、合用。6.2.1 符合下列條件時,消防給水系統(tǒng)應分區(qū)供水: 1 系統(tǒng)工作壓力大于2.40MPa; 2 消火栓栓口處靜壓大于1.0MPa;3 自動水滅火系統(tǒng)報警閥處的工作壓力大于1.60MPa或噴頭處的工作壓力大于1.20MPa。7412 室內消火栓的配置:2 高層建筑、廠房、庫房和室內凈空高度超過 8m 的民用建筑等場所,消火栓栓口動壓不應小于 0.35MPa ,且消防水槍充實水柱應按 13m 計算;其他場所,消火栓栓口動壓不應小于 0.25MPa ,且消防水槍充實水柱應按 10m 計算 。7.4.5 消防電梯前室應設置室內消火栓。 746 室內消火栓的布置應滿足同一平面有2支消防水槍的2股充
59、實水柱同時達到任何部位的要求。7.4.7 建筑室內消火栓的設置位置應滿足火災撲救要求,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 室內消火栓應設置在樓梯間及其休息平臺和前室、走道等明顯易于取用,以及便于火災撲救的位置。 7.4.9 設有室內消火栓的建筑應設置帶有壓力表的試驗消火栓。8.1.5 室內消防給水管網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室內消火栓系統(tǒng)管網應布置成環(huán)狀,當室外消火栓設計流量不大于20L/s,且室內消火栓不超過10個時,除本規(guī)范第812條外,可布置成枝狀;3 室內消火栓豎管管徑應根據豎管最低流量經計算確定,但不應小于 DN100。1011 消防給水的設計壓力應滿足所服務的各種水滅火系統(tǒng)最不利點處水滅火設施的壓
60、力要求。1104 消防水泵應由消防水泵出水干管上設置的壓力開關、高位消防水箱出水管上的流量開關,或報警閥壓力開關等開關信號應能直接自動啟動消防水泵。自動噴水滅火系統(tǒng)設計規(guī)范GB 50084-2017503 最大凈空高度超過8m的超級市場采用濕式系統(tǒng)的設計基本參數應按本規(guī)范第504條和第505條的規(guī)定執(zhí)行。5010 干式系統(tǒng)和雨淋系統(tǒng)的設計要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干式系統(tǒng)的噴水強度應按本規(guī)范表501、表504-1表504-5的規(guī)定值確定,系統(tǒng)作用面積應按對應值的13倍確定;2 雨淋系統(tǒng)的噴水強度和作用面積應按本規(guī)范表501的規(guī)定值確定。5015 當采用防護冷卻系統(tǒng)保護防火卷簾、防火玻璃墻等防火分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版共享用工服務在信息安全行業(yè)的應用合作協(xié)議
- 二零二五版酒店業(yè)專業(yè)勞務派遣合同書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房買賣意向金合同協(xié)議書(含購房政策動態(tài))
- 2025版新型車庫租賃管理服務合同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房地產經紀人員培訓合同
- 2025版5G通信技術居間合同補充協(xié)議書
- 二零二五年食堂綠色環(huán)保食材采購承包合同
- 二零二五年汽車貸款法律意見書編寫及審核合同
- 2025房地產經紀企業(yè)社會責任與公益項目合同
- 2025版公司注冊場地租賃及人力資源服務合同
- 2025合同協(xié)議范本采購合同補充協(xié)議
- 4.2 誘導公式及恒等變化(精練)(題組版)(解析版)-2026年高考數學一輪復習《一隅三反》系列(新高考新題型)
- 2025年中國鐵路呼和浩特局集團有限公司招聘高校畢業(yè)生406人(三內蒙古)筆試歷年參考題庫附帶答案詳解
- 臨床檢驗 pcr 試題答案2025版
- 分級護理管理制度培訓
- 慶?;顒幼C件管理辦法
- 全國博士后流動站一覽表
- 消化科常見疾病護理常規(guī)
- 2025年甘肅平涼中考數學試卷真題及答案詳解(精校打印版)
- 法蘭螺栓緊固培訓課件
- 2025年高考山東卷物理試題講評及備考策略指導(課件)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