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2020年春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老山界》教案設計_第1頁
統(tǒng)編版2020年春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老山界》教案設計_第2頁
統(tǒng)編版2020年春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老山界》教案設計_第3頁
統(tǒng)編版2020年春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老山界》教案設計_第4頁
統(tǒng)編版2020年春語文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6課《老山界》教案設計_第5頁
免費預覽已結束,剩余4頁可下載查看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老山界教案教學目標1、學習順敘的方法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2、體會本文樸實優(yōu)美語言里行間流露著真摯而強烈的感情。3、學習紅軍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學重點本文語言樸實而優(yōu)美,字里行間流露著真摯而強烈的感情。教學難點學習紅軍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教學課時2課時課前準備課件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深情導入毛澤東的詩七律長征中,講到了雄偉險峻的五嶺,五嶺里面有一座山 嶺叫越城嶺,這座山懸崖峭壁,十分險峻,是五嶺中最險的一座山,也是紅軍翻 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它也被稱為老山界。紅軍戰(zhàn)士是怎樣翻越這座難翻的山的 呢?今天我們就一起聽聽親身經歷過這次翻山戰(zhàn)斗的一位老紅軍的講述吧。二、初讀感知(一)檢查預習

2、1 .給加點的字注音并準確地熟讀三遍。欺侮(w 0# (g i)碌型部(p (p eng p嗚咽(y )點綴(zhu i) 盛(ch eng)飯蜷縮(qu咀哂(ju ® 可(ke)捐雜稅州(h m)然入夢 苗l ©得很遠2 根據下列意思寫出相應的詞語。A 形容波濤互相撞擊。(澎湃)B 極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峭壁)C 罕見的美好景象。(奇景)D 甜美、暢快地入睡。(酣然入夢)3 寫出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辭手法。A 我們頂著天啦?。鋸垼〣 路上有幾處景致很好,濃密的樹林里,銀子似的泉水流下山去,清得透底。(比喻)C 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

3、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顯身手呢?(比擬、反問)(二)放朗讀錄音,學生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提示:我們概括事件時,一定要抓住事件的六要素,即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讀完課文,請你先找出本文記敘的六要素。時間:從第一天的下午到次日的下午地點:長征路上老山界的山腳下和老山界的整個山路中人物:紅軍某部的干部和戰(zhàn)士起因:紅軍總部決定翻越老山界(1)經過:紅軍戰(zhàn)士歷經艱險翻山(2-32)結果:紅軍取得了翻山的勝利(33)4請同學把這六要素用最簡潔的一句話概括出來。明確:紅軍在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三、合作探究(1) 通過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以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為順序記敘了紅

4、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同時我們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難翻的山,從紅軍翻山過程中你感受到紅軍戰(zhàn)士身上怎樣的精神或品質?答案:樂觀精神、堅強意志。(2) .既然老山界是紅軍長征途中所經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那么紅軍在翻山 過程巾遇到的一個困難就是“走路難”。小組討論:(1)路有怎樣的特點?紅軍又是怎樣克服的?走路難:陡 克服:打趣鼓勁,小心登山(3) 紅軍在翻越老山界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如何克服的?睡覺難:路窄、不平、寒氣逼人酣然入夢,觀賞夜景(4) 文中遇到了哪些吃飯難問題?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吃飯難:糧食少、肚子餓、工具簡單 克服:鼓足勇氣,巧妙應變(5) 除了走路、睡覺、吃飯等客觀因素外,是否還

5、有別的因素導致翻山出現(xiàn) 困難?文中哪些人也會為紅軍翻越老山界帶來困難?紅軍又是如何克服的?處境難:傷病員、敵人 克服:攙扶前行,嘲笑敵機四、達標檢測1 .下列各組均有一個錯別字,請在錯字下面畫線,并在括號內訂正。A.懸涯峭壁野馬奔馳酣然入夢渾身緊張(崖)B .不可捉摸故弄玄虛刺入饑骨苛捐雜稅(?。〤 .殺生成仁勇敢無畏大顯身手 季風邪氣(身)D .美好景致大義凜然波濤澎正 扶危濟困(湃)2 .借助語境,推斷下面加點詞的意義。我們決定要爬一座三J里曲.的瑤山。指上山的路程。我們已經超過自己的縱隊,跑到“紅星”縱隊的尾巴.上。末狙3 .填寫詞語。從山腳向上望,只見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

6、上,跟星光接起 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一五、板書設計走路難:打趣鼓勁,小心登山睡覺難: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艱苦奮斗的堅強意志老山界 吃飯難:鼓足勇氣,巧妙應變 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處境難:攙扶前行,嘲笑敵機六、課堂小結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以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為順序記敘了紅 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同時我們也了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難翻的山。其“難”表現(xiàn) 在哪些方面呢?表現(xiàn)在走路難、睡覺難、吃飯難、處境難。課文的描述表現(xiàn)了紅 軍戰(zhàn)士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七、布置作業(yè)完成課后習題一、二。八、教學反思第二課時、導入新課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老山界,同學們了解了紅軍戰(zhàn)士翻越老山

7、界時克服 了重重困難。作者在記敘本文時,是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來組織材料的。今天 我們繼續(xù)學習老山界一文,分析作者是運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將紅軍戰(zhàn)士翻 越老山界這一事件記敘得如此生動、形象的。二、合作探究1 .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紅軍戰(zhàn)士的?明確:行動、語言、場面、景物。2 閱讀第22 段,思考:(1)這里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描寫順序是什么?明確:主要描寫了星星、山峰、四圍的山、山谷,是按自上而下,由遠及近的順序寫的。(2)作者描寫這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有什么作用?明確:運用了比喻,比如:“天上閃爍的星星好像黑色幕上綴著的寶石”,把“星星”比作“寶石”,形象而美麗;“黑的山峰像巨人一樣矗立在

8、面前”,把 “山峰” 比作 “巨人” , 寫出山的氣勢; “四圍的山把這山谷包圍得像一口井”,把“山谷”比作“井”,寫出紅軍當時所處環(huán)境的特點。這些比喻不僅形象生動地描繪了自然景物,而且表現(xiàn)了紅軍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和高尚情趣。(3)作者在這段中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物,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到的各種聲響,思考:作者從哪些方面來寫所聽到的聲響?明確:不可捉摸的聲響,極遠的又是極近的,極洪大的又是極細切的,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這段描寫尤其精彩,連續(xù)運用比喻把各種不可捉摸、難以言狀的聲響寫得活靈活現(xiàn)。 又用一個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寫出了聲音的變化。比喻聲音

9、輕小的時候,用“春蠶在咀嚼桑葉”,“山泉在嗚咽”;比喻聲音洪大時,用“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波濤在澎湃”。(4)這些聲響突出了夜的什么特點?明確:寂靜。(5)作者描寫的各種“聲響”與夜的特點自相矛盾嗎?明確: 這段文字采用以聲寫靜的手法,寫一個極度疲勞的人凍醒后又欲入睡,在恍惚迷離中聽到的難以名狀的聲音。用“遠 近、洪大 細切”兩組反義詞,以四個比喻句,顯示出聲響的起伏變幻?!按盒Q、野馬、山泉、波濤”四種形象,想象新奇,使聽覺效果轉化為一幅幅的視覺面面,既寫出了夜半深山的靜謐、紅軍夜宿的艱苦,又不失樂觀的情趣。(6)這段景物描寫對表現(xiàn)中心思想有何作用?明確: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戰(zhàn),而紅軍

10、戰(zhàn)士卻能平心靜氣地欣賞眼前景、細聽耳邊聲,可見紅軍戰(zhàn)士的鎮(zhèn)定與豪邁。這是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形象刻畫。三、拓展延伸1 找出登山過程中的三處景物描寫。明確:夜晚翻山的部分。(“滿天都是星光”一段,“在之字拐的路上一步一步地上去”一段。)半夜露宿山上的部分。(從“半夜里,忽然醒來”到“不知什么時候又睡著了”。)下山部分。(從“我們一口氣兒跑下去”到“清得透底”。)2怎樣理解“火把排成許多之字形,一直連到天上,跟星光接起來,分不出是火把還是星星。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觀”在句中突出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明確:“之”字形說明山路曲折、迂回;火把與星光相連,寫山勢之高;表現(xiàn)了老山界的險

11、峻,而“許多”一詞,既說明山路的曲折和陡峭,又說明有成千上萬的紅軍戰(zhàn)士在攀登。人、夜色、高山融合在一起,組成了瑰麗、壯觀的景象?!捌嬗^”一詞表現(xiàn)出這一景象的奇特罕見,表現(xiàn)紅軍隊伍的宏偉氣勢并頌揚了紅軍堅強的革命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3第12段描寫了紅軍夜晚爬山的“奇觀”,第 18段為什么還要繼續(xù)描寫紅軍爬山的景象?刪去這段描寫行不行?明確: 不能刪。 這段描寫是前段夜景的補充,它通過作者的動作和感受( “一步一步地上去”“向上看向下看”),進一步寫出了山勢的險峻陡峭,寫活了紅軍夜晚攀登老山界這一壯麗、宏偉的奇觀,反映了紅軍戰(zhàn)勝困難的信心和決心。4在“半夜露宿”這一部分,作者交代說戰(zhàn)士們是“橫著心

12、躺下去”,但又說“一會兒就酣然入夢了”,這兩者是否矛盾?明確: “橫著心”說明了戰(zhàn)士們不怕困難的英雄氣概,又說明紅軍嚴明的組織紀律性。 “一會兒就酣然入夢了”既說明戰(zhàn)上們太疲勞了,又寫出了他們置生死于度外、從容鎮(zhèn)定、坦然的襟懷。5半夜露宿的情景寫得非常生動感人,作者是怎樣寫夜景和感受的?找出關鍵詞語來討論體會。明確: “戰(zhàn)”和“蜷”使我們仿佛看見戰(zhàn)士們因寒冷而發(fā)抖的形象,生動地表現(xiàn)了寒氣刺骨的情景。但是,戰(zhàn)士們沒有被嚇倒,他們凍醒了就圍著火堆小聲談話。寫出了他們的樂觀和從容鎮(zhèn)定。6怎樣理解“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大概是在嘆息自己的命運:為什么不到抗日的戰(zhàn)線上去顯顯身手呢?”這句話。明確:

13、作者用“嘆息”一詞,擬人化地諷刺了圍追紅軍的反動軍隊,又用了反問的手法想象出敵軍士兵無可奈何、厭惡內戰(zhàn)的情緒,進一步襯托出紅軍北上抗日,不怕遠征難的革命豪情。7最后一次描寫的景物是下山途中所見,景物的特點是什么?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明確:景色明朗、清新。表達了克服困難后的愉快,表現(xiàn)戰(zhàn)士們歡暢、輕松的心情,集中展現(xiàn)了一種前景光明的意境。8.作者在文中細致地描寫了翻越老山界的艱難,可是在最后一段,作者又說“老山界的困難,比起這些地方來,還是小得很”。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明確: 突出長征路途的艱難,也更能突出紅軍戰(zhàn)士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只要有這種豪邁的精神,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四、達標檢測1

14、 作者說“這真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里?答案:“之”字形火把連到天上。(仰望)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俯視)火把照著人的臉,就在腳底下。2 半夜里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么修辭?答案:星星、山峰、四圍的山、山谷。比喻。3 .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象,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答案:像春蠶在咀嚼桑葉,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像山泉在嗚咽,像波濤在澎湃。4.品味加點詞的作用。(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著習慣 ,到什么地方去躲起來了。答案: 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躲

15、起來”的嚴酷現(xiàn)實。(2)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 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 的地方。答案:生怕:很怕。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引人注目。起強調作用,表現(xiàn)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3)前面不知道為什么走不動 ,等了好久,才走了兒步又要停下來等。答案: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還指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 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饑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答案: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5)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嘆息, 大概是在嘆息 自己的命運:為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