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琴俱亡 (2)_第1頁
人琴俱亡 (2)_第2頁
人琴俱亡 (2)_第3頁
全文預覽已結(jié)束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人琴俱亡教案 代傳濤教學目標:1、學習基本的文言文字詞。2、積累部分常見文言實詞和虛詞:篤、索、輿、徑、素、卒、而、了、既、俱等。3、理解課文內(nèi)容,了解人物個性特點。4、感受文中深厚的兄弟情誼。教學課時:1課時教學過程:一、新課導入:本單元的課文中,我們一起學習了濃厚深情的父愛,感人至深的母愛。親情中還包括兄弟間的手足情,我們學習過蘇軾寫給弟弟的水調(diào)歌頭,今天我們一起學習見證血肉相連的人琴俱亡。二、作者、作品簡介劉義慶,南朝宋文學家,宋武帝劉裕侄兒,世襲臨川王。世說新語,是記載魏晉人物言談逸事的筆記小說、志人小說。全書分德行、言語、政事、文學等三十六個門類,較為集中地反映了魏晉時期的社會面貌和

2、士大夫的思想性格。人琴俱亡選自世說新語傷逝。三、讀準并解釋以下重點的字詞。 病篤 : 素好琴: 徑入: 亦卒 :索輿來奔喪 : 此已喪矣: 慟絕良久:而 子敬先亡 : 語時 了 不悲: 弦 既 不調(diào): 人琴 俱 亡 : 四、師范讀課文五、根據(jù)課文的內(nèi)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講述課文的故事。六、合作探究(1)在第一段中為什么子猷久不聞子敬的消息就認為子敬已經(jīng)亡了呢?(2)子敬亡故后,子猷的感情有哪些變化?結(jié)果如何?(人亡)了不悲都不哭(琴亡)慟絕良久。月余亦卒。(3)為什么子猷在聽聞子敬亡故的消息時了不悲,去奔喪一路也沒哭,而當子敬琴后竟慟絕良久?解1:早知將不久人世,他日必將見面,故不悲,后因感慨

3、琴通人性人亡琴亦亡,不禁慟絕良久。解2:不是不悲,只是強自抑制。(4)琴不調(diào)說明了什么?原因一:主人病亡久已無人彈奏,弦松。原因二:子猷心中極為悲傷,無論如何總無法調(diào)正音弦。而這種極為沉厚的悲情一旦觸景傷懷,便無法再抑制,噴發(fā)而出,慟絕良久,月余亦卒。由此更好地體現(xiàn)了王子猷、子敬的手足情深。(5)課文描寫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寫他“慟絕良久”,他前后的表現(xiàn)是否矛盾?為什么?(6)人死是因為“病”,可琴死又是為何?是琴真的通人性么?你怎樣理解“人琴俱亡”?七、全班齊讀(把握人物情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八、知識積累與運用:(可任選其一完成)1搜集整理世說新語中的小故事。2自寫一篇小文章,可以是讀后感,也可以根據(jù)本文中的人物或某個細節(jié)為話題展開內(nèi)容。免責聲明:除正式文件通知外,好研網(wǎng)所有文章及所有評論只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好研網(wǎng)及海南省教育研究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