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制圖 新舊標準代換_第1頁
機械制圖 新舊標準代換_第2頁
機械制圖 新舊標準代換_第3頁
機械制圖 新舊標準代換_第4頁
機械制圖 新舊標準代換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9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機械制圖 新舊標準代換教程 -杭州學習內(nèi)容介紹一、 機械制圖的概述及有關標準概況1, 我國機械制圖標準的沿革1950-1951年,政務院財政經(jīng)濟委員會發(fā)布了13項中華人民標準工程制圖(草案)。1956年,一機部發(fā)布了21項機械制圖部頒標準。1959年,國家技術科學委員會發(fā)布了我國第一套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共19項。1970年,中國科學院發(fā)布了7項機械制圖國家標準(試行),是第二套機械制圖國家標準。1974年,國家標準計量局發(fā)布了8項機械制圖國家標準(轉正)。1984年,國家標準局發(fā)布了17項機械制圖國標,是我國第三套機械制圖國家標準。1985年至今,已陸續(xù)對84年發(fā)布的機械制圖國家標準分類、修訂

2、,原共17項中的14項已被取代。(見:機械制圖 新舊標準代換教程P2 表1-1)2, 學習貫徹制圖標準要注意的問題2.1,應注意標準所給出的示例,僅僅是為了說明有關的條文。圖例中的形狀或標注尺寸等往往是不完整的,一般不能作為其它場合的范例使用。2.2,制圖標準中的某些條文往往需要通過圖例給出規(guī)定。因此,圖例本身就是規(guī)定。在標準中,圖文具有同等效力。2.3,查用標準時,應以標準文本為準,一般不以教科書或手冊為依據(jù)。查用現(xiàn)行有效的、最新的標準。2.4,技術制圖是比機械制圖、建筑制圖等各專業(yè)制圖高一層次的制圖標準。機械制圖等標準可選用技術制圖標準中的若干規(guī)定,或在不違背技術制圖標準中基本規(guī)定的前提下

3、,作出必要的、技術性的具體補充,此時,相應的兩類標準應同時執(zhí)行。當新的技術制圖標準發(fā)布后,并未寫明代替相應的機械制圖標準,相應的機械制圖標準也未及時的根據(jù)技術制圖標準進行修訂,此時,應同時貫徹這兩種標準,在這種情況下,機械制圖中的規(guī)定可作為技術制圖規(guī)定的補充,當兩者出現(xiàn)矛盾時,應服從于技術制圖標準中的新規(guī)定。3,標準化的基本原理通常是指:統(tǒng)一原理、簡化原理、協(xié)調(diào)原理和最優(yōu)化原理。4,標準的編號及名稱 標準順序號無規(guī)律可尋;標準批準年號為四位數(shù),但此標準未被新的標準代替且是復印件,則可按原來的兩位數(shù)。5,標準級別:1990年起至今改為四級管理,即:國家標準、行業(yè)標準、地方標準和企業(yè)標準。 注:今

4、后可能有聯(lián)盟標準,就是若干個單位組合成的標準。6,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采用了國際標準的我國標準,應在封面上注寫出與國際標準一致性程度的標識,其標識代號和含義分三種情況:IDT 等同采用 MOD 修改采用 NEQ 非等效采用二、 制圖的基本規(guī)定1, 標題欄的方位和看圖方向1.1 ,標題欄在右下方,裝訂邊在左方(如圖2-1);或者,標題欄在右上方,裝訂邊在下方(如圖2-2)。 注:優(yōu)先采用前者。1.2,圖2-1看圖方向按標題中的文字方向;圖2-2看圖方向按符號指示的方向。2, 比例標注方法在機械制圖中有3種: 注:機械制圖中的比例是指圖與物之比。3, 圖線3.1,機械制圖中采用的圖線的形式、畫法及

5、其應用貫徹GB/T4457.4-1984的規(guī)定。現(xiàn)該項標準已從2003年4月1日起被現(xiàn)行標準替代。繪制圖樣時,有關圖線的規(guī)定應貫徹以下兩項新標準: GB/T17450-1998 技術制圖 圖線 GB/T4457.4-2002 機械制圖 圖樣畫法 圖線 注:該兩項標準本公司技術科已有 在繪制機械圖樣時,此兩標準必須相輔相成、互為補充地同時貫徹。3.2,技術制圖的基本線型(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技術制圖卷 P102)。規(guī)定了15種基本線型,其中4種分別是:實線(No.01);虛線(No.02);點畫線(04);雙點畫線(05)。3.3,機械制圖的線型及其應用(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

6、卷P27)。規(guī)定了9種基本線型,其中波浪線可看作由細實線變形而派生的;雙折線可看作由細實線與幾何圖形組合而派生出來的。因此其代碼相同(No.01.1),代碼后數(shù)字1表示細線,2表示粗線。 注:波浪線和雙折線在同一張圖樣中一般采用一種。4,圖線的應用 過渡線和彎折線,錐形結構的基面位置線,分界線,成規(guī)律分布的相同要素連線(No.01.1)(細實線);剖切符號用線,表格圖流程圖表示線,輪廓線(01.2)(粗實線);不可見輪廓線(02.1)(細虛線);允許表面處理的表示線(02.2)(粗虛線);中心線,分度圓,剖切線(04.1)(細點畫線);限定范圍表示線(04.2)(粗點畫線);相鄰輔助零件的輪廓

7、線,重心線,成形前輪廓線(05.1)(細雙點畫線)。具體線型應用及示例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27;P30。5,新舊圖線標準的幾點對比及說明 有關圖線的舊標準:GB/T4457.4-1984 新標準:GB/T17450-1998;GB/T4457.4-2002。 5.1,舊標準GB/T4457.4-1984中規(guī)定粗線線寬代號為b,細線的寬度約為b/3,即粗細線的寬度比為3:1。 98年發(fā)布的GB/T17450將圖線分為粗線、中粗線和細線三種,其比例為4:2:1,這是對各種專業(yè)制圖中圖線寬度比率的總規(guī)定。GB/T4457.4-2002明確規(guī)定,在機械制圖中采用兩種線寬,之間的比例為

8、2:1,即,只取相鄰兩個檔次的線寬比率,圖線寬度代號改為d,即,當粗線線寬為d時,細線寬度為d/2。在圖線寬度的數(shù)系中由原來的8種增加為了9種,即:0.13mm(新增),0.18mm,0.25mm,0.35mm,0.5mm,0.7mm,1mm,1.4mm,2mm。 注:優(yōu)先采用0.5mm,0.7mm這兩種,即,當粗線線寬為0.5mm時,細線線寬為0.25mm;當粗線線寬為0.7mm時,細線線寬為0.35mm。過渡線由原來的粗實線改為用細實線表示。明確規(guī)定了模樣分型線為粗實線表示,模樣分型線是指借助模型、模具制作的鑄造及鍛造件上的分型線。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軌跡線由細點畫線改為細

9、雙點畫線。5.2,粗虛線和粗點畫線的選用,這兩種線型都是用來指示零件上的某一部分有特殊要求,但應用場合卻不同。粗虛線(No.02.2)專門指示該表面有表面處理(包括鍍,涂覆、化學處理、冷作硬化)要求,見圖2-3。粗點畫線(No.04.2)是限定范圍的表示線,常用于下列場合:a,限定局部熱處理; b,限定不渡范圍;c,限定形位公差的被測要素和基準要素的范圍,見圖2-3。5.3,雙折線的畫法,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技術制圖卷 P118,圖12。5.4,相鄰輔助零件是指不屬于某一零、部件,但裝配后與該零、部件相鄰的另一零件。繪圖時,相鄰輔助零件的輪廓線用細雙點畫線(No.05.1)表示,見圖2-

10、4。這種畫法應注意三點:a,表示相鄰輔助零件采用斷裂畫法時,斷裂邊界的波浪線仍應連續(xù)畫出,不得畫成“細雙點畫波浪線”,因為沒有這種線型。b,相鄰輔助零件的剖面區(qū)域不畫剖面線。c,零部件的視圖與相鄰的輔助零件重疊時,零部件重疊部分的視圖畫法應不受影響。5.5,斷裂畫法通??煞譃閱芜厰嗔眩ㄈ鐖D2-5)和中間斷裂(如圖2-6)。繪圖時有三種線型,即:波浪線、雙折線和細雙點畫線。a,中斷處的邊界線:這是指為縮短圖形而斷去中間部分后的斷裂邊界。這種畫法適用于沿長度方向的形狀一致或按一定規(guī)律變化的較長機件。上述三種線型均可作邊界線畫法(如圖2-6)。但是,當遇到有圖形的周邊采用細實線相連的簡化畫法時,波浪

11、線不宜作中斷處的邊界線(如圖2-7)。 注:三種線型的兩兩之間的寬度;雙折線和雙點畫線與機件輪廓線的長出部分的長度在標準在暫無規(guī)定。b,單邊斷裂是指只畫出斷裂后剩下的部分,未畫出斷去的另一部分的情況。此時的斷裂邊界只能采用波浪線或雙折線(如圖2-4,2-5,2-8),這種情況不得以細雙點畫細線作為斷裂處邊界線。c,無論是在視圖中畫出的局部剖視(圖2-9),還是單獨畫出的局部剖視(圖2-10),其邊界線既可畫成波浪線,也可畫成雙折線,但不得畫成細雙點畫線。6,標題欄 6.1,標題欄里的“日期”的填寫有三種形式,其中“年”用四位數(shù)表示,“月”、“日”用兩位數(shù)表示: 1999-05-30(連字符分隔

12、) 1999 05 30(間隔字符分隔) 19990530(不用分隔符)6.2,在標題欄中,有些廠家還增加了第一角畫法和第三角畫法的識別符號,而本公司只有一種畫法(第一角畫法),也沒有較多的涉及到其它國家采用第三角畫法的圖樣,所以,這個(第一角畫法)識別符號可以省略不注。三、投影法1,投影法:投射線通過物體,向選定的面投射,并在該面上得到圖形的方法。2, 第一角投影(第一角畫法):將物體置于第一分角內(nèi),并使其處于觀察者與投影面之間而得到的多面正投影。第一角畫法,簡稱E法。我國(解放后)一直沿用第一角畫法,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等較多的國家也都采用第一角畫法。 第三角投影(第三角畫法):將物體

13、置于第三分角內(nèi),并使投影面處于觀察者與物體之間而得到的多面正投影。第三角畫法簡稱A法。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等國家采用第三角畫法。 第三角畫法并不是新的投影法,和第一角畫法相比較:是兩種畫圖的方法;這兩種畫法的表達功能相同;兩種畫法所得到的六個基本視圖名稱一樣。 第一角畫法的六個基本投影面的展開方法;得到的六個視圖;第一角畫法的識別符號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技術制圖卷P5,圖4;圖5;圖6。 第三角畫法的六個基本投影面的展開方法;得到的六個視圖;第三角畫法的識別符號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技術制圖卷P11,圖A1;圖A2;圖A3。3, 投影法分類: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技術制圖卷P4

14、,圖2。4, 目前,第一角畫法和第三角畫法不僅被同時列入國際制圖標準中,而且許多采用第一角畫法的國家也同時允許采用第三角畫法;采用第三角畫法的國家也同時允許采用第一角畫法。因此,在GB/T14692-2008中有了這樣的規(guī)定條文:必要時(如按合同規(guī)定等),才允許使用第三角畫法。也就是認證了GB/T17451-1998中優(yōu)先采用第一角畫法的條文。四、圖樣畫法1,機械圖樣的基本表示法概述1.1,在GB/T16948-1997投影法術語中,“表示法”是指技術圖樣的表達方法,通常涉及三個方面,即:特定的投影法、畫法、注法。1.2,在機械圖樣的表示法中,有基本表示法和特殊表示法之分。2,視圖2.1,視圖

15、表示法現(xiàn)行兩項標準: GB/T17451-1998 技術制圖 圖樣畫法 視圖 GB/T4458.1-2002 機械制圖 圖樣畫法 視圖(原標準GB/T4458.1-1984中,有關視圖的畫法與標注規(guī)定與剖視圖、剖面圖、局部放大圖、簡化畫法和其它規(guī)定畫法等表示法放在一起)。 有關圖樣畫法的現(xiàn)行標準中,除此兩項外,還有三項分別是:GB/T17452-1998 技術制圖 圖樣畫法 剖視圖和斷面圖GB/T4458.6-2002 機械制圖 圖樣畫法 剖視圖和斷面圖GB/T16675.1-1996 技術制圖 簡化表示法 第1部分:圖樣畫法 注:此五項圖樣畫法新標準在本廠技術科均有2.2,GB/T4458.

16、1-1984中,將主要用于表達機件外形的視圖分為基本視圖、局部視圖、斜視圖和旋轉視圖四種;GB/T17451-1998中,則將視圖分為基本視圖、向視圖、局部視圖和斜視圖四種。2.3,向視配置法:圖樣上視圖和剖視圖自由配置的表示法。如圖4-1,向視圖及向視圖配置法,如圖4-2,基本視圖配置(第一角畫法)。 注:圖4-1圖中字母后的“向”字在GB/T16948-1997中已去掉。比較圖4-1和圖4-2,它們之間的方位是一一對應的,即:這兩組視圖中同字母的圖形,其形狀、方位完全相同,僅僅是改變了配置而已。向視圖的分析結論:a,向視圖是基本視圖的另一種表達方式,是移位(不旋轉)配置的基本視圖。b,向視

17、圖的投射方向應與基本視圖的投射方向一一對應(圖4-1中,F(xiàn)向的箭頭也可指向相當于右視圖的圖形D)。2.4,局部視圖表示法局部視圖是將物體的某一部分向基本投影面投射而得到的視圖。在機械圖樣中,局部視圖可按三種形式配置,并進行必要的標注:a,按基本視圖的配置形式配置,當與相應的另一視圖之間沒有其它圖形隔開時,則不必標注(字母)。如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60,圖1中俯視圖位置上的局部視圖。b,按向視圖的配置形式配置和標注。如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60,圖2中A、B。c,按第三角畫法配置在視圖上所需表示的局部結構的附近,并用細點畫線(04.1)或細實線(01.1)將兩者相連。如

18、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60,圖3;圖4;圖5;圖6。2.5,斜視圖表示法斜視圖是物體向不平行于基本投影面的平面投射所得的圖形,用于表達機件傾斜結構的外形。原標準與新標準(GB/T17451-1998)有以下三點不同:a,斜視圖的斷裂邊界可用波浪線繪制,也可用雙折線繪制。b,和向視圖一樣,取消了斜視圖名稱中的“向”字。c,當斜視圖旋轉配置時,原標注“向旋轉”,漢字已取消,啟用了旋轉符號。旋轉符號畫法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技術制圖卷P247。3,剖視圖及剖面區(qū)域的表示法、斷面圖舊標準GB/T4457.5-84,有關的新標準:GB/T17452-1998 技術制圖 圖樣畫法 剖視圖和斷

19、面圖GB/T17453-2005 技術制圖 圖樣畫法 剖面區(qū)域的表示法GB/T4458.6-2002 機械制圖 圖樣畫法 剖視圖和斷面圖 具體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85;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技術制圖卷P248;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技術制圖卷P255。4,簡化畫法GB/T16675.1-1996 技術制圖 簡化表示法 第1部分:圖樣畫法GB/T16675.2-1996 技術制圖 簡化表示法 第2部分:尺寸注法 具體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技術制圖卷P212;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技術制圖卷P274。五、常用的零部件和結構要素的特殊表示法1,螺紋及螺紋緊固件表示法(GB/T4

20、459.1-1995)1.1,螺紋畫法及表示法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379。1.2,螺紋標記的規(guī)定 在GB/T4459.1-1995附錄A的基礎上,95年后,相關部門對此相繼進行了修訂。 下表:常用標準螺紋的標記方法序號螺紋類別標準編號特征代號標記示例螺紋副標記示例備注1普通螺紋GB/T197-2003MM81-LHM20-6H/5g6gM6中等公差精度(如6H、6g)不注公差帶代號;中等旋合長度不注N(下同);M10M16Ph6P2-5g6g-L2小螺紋GB/T15054.4-1994SS0.8-4H5S0.9-4H5/5h3內(nèi)螺紋中徑公差帶為4H,頂徑公差等級為5級S1.2-

21、LH5h3外螺紋中徑公差帶為5h,頂徑公差等級為3級;(頂徑公差帶位置僅一種,故只注等級,不注位置)3梯形螺紋GB/T5796.4-2005TrTr407-7HTr366-7H/7cTr4014(P7)LH-7e4鋸齒形螺紋GB/T13576.4-2008BB407-7aB407-7A/7cB4014(P7)LH-8c-L5米制錐螺紋GB/T1415-1992ZMZM10ZM10/ ZM10圓錐內(nèi)螺紋與圓錐外螺紋配合M101 .GB/T1415M101 GB/T1415/ZM10-S圓柱內(nèi)螺紋與圓錐外螺紋配合,S為短基距代號,標準短基距代號不注。ZM10-S660密封管螺紋圓錐管螺紋(內(nèi)、外)

22、GB/T12716-2002NPTNPT6內(nèi)、外螺紋均僅用一種頂徑公差帶,故不注公差帶代號;左旋時尾加“-LH”。圓柱內(nèi)螺紋NPSCNPSC3/47統(tǒng)一螺紋GB/T20666-2006UN2-12UN-2A第一個“2”表示公稱直徑(英寸in),當小于1/4in時,用代碼(共十種)。12表示每英寸牙數(shù)。UN表示恒定螺距。公差帶代號2。外螺紋A(B表示內(nèi)螺紋)。855非密封管螺紋GB/T7307-2001GG11/2AG11/2A外螺紋公差等級分A、B兩種G1/2-LH內(nèi)螺紋公差等級只有一種表示螺紋副時,僅需標注外螺紋的標記955密封管螺紋圓錐外螺紋GB/T7306.17306.2-2000R1R

23、13Rc/R23/4Rp/ R13表示與圓柱內(nèi)螺紋相配合R2R2 3/4表示與圓錐內(nèi)螺紋相配合圓錐內(nèi)螺紋RcRc11/2-LH這三種螺紋:內(nèi)、外螺紋均只有一種公差帶,故省略不注。表示螺紋副時,尺寸代號只注寫一次。圓柱內(nèi)螺紋RpRp4上表中序號2小螺紋,一般指的是公稱直徑小于等于1.4mm;序號5,ZM螺紋為德國獨用;序號7統(tǒng)一螺紋,來源于美國,加拿大等國家,已列入國際標準中,UN相當于螺紋特征代號,當螺紋牙底倒圓時,加注R(如UNR),此種螺紋按螺距分為四種類型:粗牙(UNC或UNRC);細牙(UNF或UNRF);超細牙(UNEF或UNREF);恒定螺距系列(UN或UNR)。1.3,新的普通螺

24、紋標準于2003年5月22日發(fā)布,于2004年1月1日在全國范圍內(nèi)實施。普通螺紋標記示例:2,齒輪表示法(GB/T4459.2-2003)2.1,齒輪表示法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395。2.2,其它新標準:GB/T10095.12-2008 機械制圖 圓柱齒輪 精度制GB/T18620.14-2008 機械制圖 圓柱齒輪 檢驗實施規(guī)范GB/T13924-2008 機械制圖 漸開線圓柱齒輪精度 檢驗細則3,花健表示法(GB/T4459.3-2000)3.1,花健表示法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410。4,彈簧表示法(GB/T4459.4-2003)4.1,彈簧表示法見技術

25、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415。5,中心孔表示法(GB/T4459.5-1999)5.1,中心孔表示法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436。6,動密封圈表示法(GB/T4459.6-1996)6.1,動密封圈表示法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410。7,滾動軸承表示法(GB/T4459.7-1998)7.1,滾動軸承表示法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443。六、尺寸及技術要求表示法1,技術要求的一般內(nèi)容及給出方式(JB/T5054.2-2000)1.1,“技術要求”的書寫“技術要求”的位置應盡量置于標題欄上方或左方;當標題欄的上方和左方有空白處時,不要將技術要求書寫

26、在遠離標題欄處;不要將結構要素的統(tǒng)一要求書寫在右上角,如全部 ,其余 ,其余倒角C1;不要以“注”代替“技術要求”;簡化表面結構注法(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220);僅一條要求時,可省略編號,但不省略標題。2,尺寸注法(GB/T4458.4-2003、 GB/T19096-2003)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135、P188。P148的附錄A中,用這些符號或縮寫詞替代,便于向國際標準接近。3,尺寸的簡化注法(GB/T16675.2-1996)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169。4,極限與配合的標注方法(GB/T4458.5-2003)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

27、制圖卷P151。4.1,新舊標準的不同點:新標準提出了39個術語,新增了5個,可查閱GB/T1800.1-1997;見機械設計手冊第四版 第1卷 P2-74。改變了12個標準公差的數(shù)值;(見機械設計手冊第四版 第1卷 P2-76 表2-2-2手工打波浪線數(shù)值)。新標準(GB/T1800. 3)正文中刪除了標準公差IT01和IT0級的數(shù)值,僅在附錄中列入了常用尺寸段的IT01和IT0級的標準公差數(shù)值;將原來的js和Js改寫為js和JS。5, 線性和角度尺寸的未注公差及其圖樣表示法(GB/T1804-2000) 見機械設計手冊第四版 第1卷 P2-135(是1992年標準)。6,圓錐的尺寸和公差注

28、法(GB/T15754-1995)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158。7,形狀和位置公差的圖樣表示法(GB/T1182-2008)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275。 7.1,1996年后,現(xiàn)行最重要的有關形狀和位置的4項標準: GB/T1182-1996 形狀和位置公差 通則、定義、符號和圖樣表示法GB/T1184-1996 形狀和位置公差 未注公差值GB/T4249-1996 公差原則GB/T16671-1996 形狀和位置公差 最大實體要求、最小實體要求和可逆要求GB/T1184-1996 見機械設計手冊第四版 第1卷 P2-193。 GB/T4249-1996見機械設計手冊第四版 第1卷 P2-148。GB/T16671-1996見機械設計手冊第四版 第1卷 P2-148。7.2,被測要素、基準要素的標注要求及其它附加符號見技術產(chǎn)品文件標準匯編 機械制圖卷P280。 在P285圖29,圖30下方,基準符號下方以“注”的形式給出了ISO標準規(guī)定的基準符號。 基準符號不采用字母:E、I、J、M、O、P、L、R、F。 被測要素和基準要素不允許采用的標注方法:見機械設計手冊第四版 第1卷 P2-170 表2-3-9。7.3,形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