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織品公司往來賬納稅評估案例_第1頁
針織品公司往來賬納稅評估案例_第2頁
針織品公司往來賬納稅評估案例_第3頁
針織品公司往來賬納稅評估案例_第4頁
針織品公司往來賬納稅評估案例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1、針織品公司往來賬納稅評估案例 企業(yè)基本狀況 x省y市某針織有限公司是1997年成立的臺商獨資企業(yè),主要從事棉、化纖針織品及編織品(毛衫)加工業(yè)務,2000年為獲利年度。由于該戶屬純加工企業(yè),利潤率偏低,2001年以來或虧損或微利,開辦至今未繳納過外商投資企業(yè)所得稅,屬典型的“長虧不倒戶”。依據y市國稅局納稅評估項目化管理工作要求,y市國稅局在2007年4月將該公司列入評估對象,對該公司增值稅、外商投資企業(yè)所得稅進行評估。 評估分析 (一)通過對該公司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納稅申報表、外商投資企業(yè)所得稅臺賬、信息狀況采集表及企業(yè)的生產工藝流程特點,初步審核分析,評估人員確定了以下的分析重點: 1

2、.增值稅稅負水平及變動狀況的分析:企業(yè)2004年的增值稅稅負13.86%,2005年的增值稅稅負13.54%,2006年的增值稅稅負13.45%,2005年增值稅稅負下降0.32%,稅負變動率2.3%,2006年增值稅稅負下降0.09%,稅負變動率0.66%,增值稅稅負水平及變動狀況基本正常。 2.銷售收入的變動狀況分析:2004年銷售收入2012346.17元,2005年銷售收入2561376.13元,2006年銷售收入3369179.92元;2005年銷售收入增長27.28%,2006年銷售收入增長31.54%,基本正常。 3.抵扣項目的變動與組成狀況分析:2005年進項稅額88651.9

3、8元,其中原輔料進項占比26%,燃料和動力占比25%,其他占比49%;2006年進項稅額119561.27元,其中原輔料進項占比70%,燃料和動力占比24%,其他占比6%,原輔料進項占比2006年明顯高于2005年。 4.企業(yè)所得稅稅負率:公司創(chuàng)辦于1997年,2000年為獲利年度,外商投資企業(yè)所得稅的稅負為零,2001年以來長期虧損或微利,不正常。 5.主營業(yè)務毛利率:2005年主營業(yè)務收入2561376.13元,主營業(yè)務成本1978398.50元,毛利率22.76%,2006年主營業(yè)務收入3118672.23元,主營業(yè)務成本2400624.78元,毛利率23.02%,基本正常。 6.應稅所

4、得率指標:2005年銷售收入2561376.13元,彌補虧損前利潤68199.38元,利潤率2.66%,2006年銷售收入3369179.92元,彌補虧損前利潤40774.62元,利潤率1.21%,對于加工企業(yè)利潤率偏低,不正常,可能存在賬外銷售狀況。 7.其他信息:依據該企業(yè)主管稅務分局供應的企業(yè)報送的2006年度匯算清繳狀況(微虧)說明中,企業(yè)2006年度生產人數150人,工資總額175萬元。有橫機166臺,套口車37臺。 (二)依據上述數據分析,存在以下異常: 1.企業(yè)長期虧損但銷售收入不斷增長; 2.“其他應收款”賬戶余額較大; 3.原輔料進項占比在各年度間的變動差異較大; 4.工資、

5、人員、設備不匹配,設備數量遠大于員工數量。 (三)由此推想的疑點: 1.企業(yè)可能通過往來科目隱蔽銷售收入; 2.人員工資未全部入賬,也可能存在賬外經營狀況,從而造成企業(yè)利潤偏低,有人為調整收入、支出,人為調整稅收等偷稅嫌疑。 (四)分析確定的主要問題: 1.原輔料進項占比2006年明顯高于2005年,分析企業(yè)有無虛開進項? 2.“其他應收款”賬戶余額較大,分析企業(yè)是否存在通過往來科目隱瞞銷售收入? 3.工資、人員、設備不配比,誤差較大,企業(yè)是否存在賬外經營狀況?有無人為調整收入、支出、稅收等行為? 4.2006年6月2006年10月,該企業(yè)“預收賬款”余額由35萬元增至154萬元,2006年1

6、1月份“預收賬款”余額為0元,而當月主營業(yè)務收入僅為367041元,不匹配,是否隱瞞銷售收入? 約談舉證 針對評估分析過程中確定的疑點,評估人員向該企業(yè)發(fā)出納稅評估約談說明建議書,并列出了相關疑點。 對評估人員的疑問,企業(yè)方面作出如下解釋。 企業(yè)的經營方式以加工為主。近年來由于市場競爭激烈,委托加工方的加工費標準逐年下降,導致了近年來雖加工收入逐年攀升但增值稅稅負卻略有下降,但高達13.45%的稅負對于加工企業(yè)而言應當屬于正常。造成應稅所得率偏低的原因是由于目前毛衫行業(yè)勞動力市場競爭激烈,嫻熟工緊缺,導致勞動力價格逐年提高,所以造成企業(yè)微利。企業(yè)在2006年12月購進一批原料,因資金周轉困難而

7、無法按期償還貸款,后銷售給x市某公司,造成原輔料進項占比2006年明顯高于2005年,企業(yè)不存在虛抵進項或抵扣了其他不符合抵扣條件的進項稅金。 企業(yè)方面供應了企業(yè)部分工資數據資料:2006年企業(yè)在職職工200人,管理人員13人,其余187人為生產人員;企業(yè)主要生產設備:橫機166臺,套口車37臺均在用;工資總額175萬元,其中列入管理費用的工資38萬元,列入生產成本的工資為137萬元;生產人員中橫機車間人員130人,工資994944.5元。明顯張某這一漫不經心供應的數據和企業(yè)從前在匯算清繳(微虧)說明中供應的生產人員總數有較大出入,而且橫機工平均7500元的年工資也明顯偏低。 依據評估人員建立

8、的毛衫制品德業(yè)評估指標參數中加工企業(yè)生產收入能力(銷售收入/生產人員數)的測算,每人每年實現的加工收入行業(yè)平均為23000元,該企業(yè)按常規(guī)應當實現的加工收入為23000×1874301000元;而換個角度,假如以每臺橫機的生產能力(銷售收入/在用橫機臺數)的測算,每臺橫機加工收入的行業(yè)年平均值為28000元,該企業(yè)按常規(guī)應實現加工收入28000×1664648000元,而實際僅申報3118672.23元,差額達150萬元。面對這一質詢,企業(yè)方面無言以對。 由于納稅人無法對評估人員提出的疑點說明清晰,評估小組打算由評估約談環(huán)節(jié)轉入實地核查環(huán)節(jié)。 實地核查 評估人員首先查看了2

9、006年企業(yè)的賬簿、憑證和相關的電子數據,發(fā)覺企業(yè)賬戶核算的生產人員數在150人左右,而用餐記錄在240人左右。這與評估人員推想人員工資未全部入賬,賬外經營狀況,人為調整收入進行偷稅有吻合之處。 其次,為進一步證明上述推想,評估人員對企業(yè)的生產車間進行實地核查。在發(fā)料車間,評估人員查看到2007年1月3月的明細記錄,橫機工在140人左右,這與賬面橫機工90人存在較大差異,而且當評估人員向發(fā)料人員詢問2006年平均橫機工人數時,財務人員用肩膀推了發(fā)料人員一下,并用眼睛示意她沉思,這一“肢體語言”更證明了評估人員推想的精確性。評估人員對財務人員作了政策宣傳,后來發(fā)料人員講了2006年平均橫機工人數

10、在140人左右(包括零時工在內)。接著評估人員要求發(fā)料人員供應2006年度的發(fā)料記錄臺賬,發(fā)料人員說臺賬,已經丟了。通過與2007年1月3月的賬面工資核算狀況核對,有近50個橫機工工資沒有在賬上統(tǒng)一核算,究其原因,財務人員的解釋是為了躲避交納社保費。據了解,這些工資是老板通過現金發(fā)放的。評估人員推斷:企業(yè)長期虧損或微利,老板哪來這么多的現金發(fā)放工資?于是,企業(yè)銷售收入不入賬,賬外循環(huán)的跡象更趨明顯。 評估處理與復核 經納稅評估人員對企業(yè)實地核查發(fā)覺,該企業(yè)存在明顯的偷稅行為。為防止企業(yè)毀損證據,評估人員隨即依據納稅評估工作規(guī)程二十九條第四款第四項的規(guī)定,制作了納稅評估擬辦意見書,建議轉稽查部門作進一步檢查。 目前,此案的稽查工作已結束。經查,該公司隱瞞應稅收入3537609.18元,偷逃增值稅601393.56元(主要偷稅手段為賬外經營,隱瞞應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