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ACM 1021.211-2018 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 穿心蓮_第1頁
T∕CACM 1021.211-2018 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 穿心蓮_第2頁
T∕CACM 1021.211-2018 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 穿心蓮_第3頁
T∕CACM 1021.211-2018 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 穿心蓮_第4頁
T∕CACM 1021.211-2018 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 穿心蓮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C23團體標準T/CACM1021.2112018代替T/CACM1021.1982018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穿心蓮ANDROGRAPHISHERBA2018-12-03發(fā)布2018-12-03實施中華中醫(yī)藥學會發(fā)布前言 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 3術語和定義 4規(guī)格等級劃分 5要求 附錄A(資料性附錄)穿心蓮藥材歷史產區(qū)沿革 附錄B(資料性附錄)穿心蓮藥材品質評價沿革 T/CACM1021《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標準分為226個部分:—第1部分: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標準編制通則;……—第210部分: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羚羊角;—第211部分: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穿心蓮;—第212部分: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槐花;……—第226部分: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本部分為T/CACM1021的第211部分。本部分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給出的規(guī)則起草。本部分代替T/CACM1021.198—2018,與T/CACM1021.198—2018相比較,標準編號進行了調整,并重新進行了編輯。本部分由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標準研究技術中心及道地藥材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提出。本部分由中華中醫(yī)藥學會歸口。本部分起草單位:廣西壯族自治區(qū)藥用植物園、中國中醫(y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陜西中醫(yī)藥大學、山東省分析測試中心、內蒙古自治區(qū)中醫(yī)藥研究所、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昆明理工大學、廣東藥科大學、福建農林大學、貴陽中醫(yī)學院、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南京中醫(yī)藥大學、皖西學院、江西省中醫(yī)藥研究院、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中藥民族藥研究所、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標準研究技術中心、北京中研百草檢測認證有限公司。本部分主要起草人:蔣妮、劉麗輝、林偉、吳慶華、宋利莎、繆劍華、黃璐琦、郭蘭萍、詹志來、唐志書、王曉、李旻輝、劉大會、崔秀明、楊全、張重義、周濤、李隆云、嚴輝、韓邦興、虞金寶、徐建國。本部分所代替標準的歷次版本發(fā)布情況為: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穿心蓮本部分規(guī)定了穿心蓮的商品規(guī)格等級。本部分適用于穿心蓮藥材生產、流通以及使用過程中的商品規(guī)格等級評價。2規(guī)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對于本部分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所注明日期的版本適用于本部分。凡是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版本)適用于本部分。T/CACM1021.1—2016中藥材商品規(guī)格等級編制通則3術語和定義T/CACM1021.1—2016以及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于本部分。穿心蓮ANDROGRAPHISHERBA本品為爵床科植物穿心蓮Andrographispaniculata(Burm.f.)Nees的干燥地上部分。秋初莖葉茂盛時采割,曬干。4規(guī)格等級劃分根據市場流通情況,將穿心蓮藥材商品分為選貨和統(tǒng)貨。應符合表1要求。表1規(guī)格等級劃分等級性狀描述共同點區(qū)別點選貨本品莖呈方柱形,多分枝,長50~70cm,節(jié)稍膨大;質脆易折斷。單葉對生,葉柄短或近無柄;葉片皺縮、易碎,完整者展平后呈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3~12cm,寬2~5cm,先端漸尖,基部楔形下延,全緣或波狀;上表面綠色,下表面灰綠色,兩面光滑。氣微,味極苦葉含量逸90%,且枝條為小枝居多統(tǒng)貨葉含量逸30%注1:穿心蓮選貨多是在產區(qū)收購商收購藥材后直接加工提供給藥廠,用于穿心蓮內酯的提取,基本不在各藥材市場流通,價格遠高于統(tǒng)貨。注2:藥材市場上會有少量純桿的藥材出售,主要來源于前端產區(qū)剝離純葉片后的剩料,一般用作獸藥,價格遠低于統(tǒng)貨。注3:關于穿心蓮藥材歷史產區(qū)沿革參見附錄A。注4:關于穿心蓮藥材品質評價沿革參見附錄B。除應符合T/CACM1021.1—2016的第7章規(guī)定外,還應符合下列要求:—無變色;—無蟲蛀;—無霉變;—雜質不得過3%。附錄A(資料性附錄)穿心蓮藥材歷史產區(qū)沿革1986年,《中藥大辭典》記載:穿心蓮長江以南溫暖地區(qū)多栽培。熱帶、亞熱帶部分地區(qū)有野生。1994年,《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穿心蓮長江以南溫暖地區(qū)普遍種植,尤以廣東、海南島、廣西、福建為多;在北方少數地區(qū)亦有引種栽培。1996年,《中國藥材學》記載:穿心蓮原產于亞洲熱帶地區(qū)。我國主要栽培于廣東、廣西、福建;云南、四川、江西、浙江、江蘇、山東、上海、北京等地也有栽培。主產于廣東、福建等地;江西、湖南、廣西、四川及上海亦有栽培。1999年,《中華本草》記載:穿心蓮在我國南方諸地均有栽培。本種原產東南亞。我國主產于廣東、福建等地。此外,江西、湖南、廣西、四川及上海等地亦產。1999年,《中藥植物原色圖鑒》:穿心蓮生于濕熱的平原、丘陵地區(qū)。分布于我國江西、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等地,許多省(區(qū))已廣泛引種栽培。2002年《中國植物志》:我國福建、廣東、海南、廣西、云南常見栽培,江蘇、陜西亦有引種;原產地可能在南亞。澳大利亞也有栽培。2011年《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二冊)》記載:穿心蓮原產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緬甸、印度尼西亞、泰國、越南等東南亞各國。我國于20世紀50年代開始在廣東、福建南部民間引種栽培。目前,我國南方諸地均有栽培。1977年版《中國藥典》開始收載穿心蓮,但是各版本均沒有記載產地信息。綜上,認為穿心蓮為東南亞品種,原產于亞洲熱帶地區(qū),東南亞各國。我國廣東、福建最先引種栽培,目前廣東、廣西、四川、福建、湖南、河南等南方各省(區(qū))廣泛栽培。(資料性附錄)穿心蓮藥材品質評價沿革1977年版《中國藥典》一部記載:以色綠、葉多者為佳。1986年《中藥大辭典》記載:宜夏季采收。1994年,《全國中草藥匯編》記載:在未開花前采收為宜。1996年,《中國藥材學》記載:本品以色綠、葉多者為佳。栽種當年,于現蕾、開花初期采收,質量較好(穿心蓮總內酯含量最高)。1999年《中華本草》記載: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1995年版規(guī)定,本品以干燥品計算,含脫水穿心蓮內酯(C20H28O4)不得少于0.40%。2011年,《廣東省中藥材標準第(二冊)》記載:穿心蓮的地上部分已收載于《中國藥典》2010版第一部,規(guī)定葉含量不得少于30%,而本品規(guī)定雜質不得超過10%,即以莖葉含量計不得少于90%。栽種當年,于現蕾、開花初期采收,質量較好,穿心蓮內酯的含量最高。在廣東每年可采收兩次。以葉片多、顏色深綠、不帶花枝或果實為佳。2015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