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1頁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2頁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3頁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4頁
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含答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1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第第頁安徽省安慶市懷寧縣高河中學2023-2024學年高三上學期語文12月月考試卷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現(xiàn)代文閱讀I材料一:文學的自覺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它貫穿于整個魏晉南北朝,經過大約三百年才實現(xiàn)。所謂文學的自覺有三個標志。首先,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漢朝人所謂的文學是指學術,特別是儒學,《史記》中“趙綰、王臧等以文學為公卿”,所說的文學顯然是指學術。到了南朝,文學有了新的獨立于學術的地位,宋文帝立四學,文學與儒學、玄學、史學并立。同時又有文筆之分,劉勰《文心雕龍》言:“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绷涸凼捓[對文筆之分有進一步說明:“至如不便為詩如閻纂,善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謂之筆。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笔捓[所說的文筆之別已不限于有韻無韻,而強調了文之抒發(fā)感情以情動人的特點,并且更廣泛地注重語言的形式美,他所說的“文”已接近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了。其次,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qū)分,更重要的是對各種體裁的體制和風格特點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文體辨析可以上溯至《漢書·藝文志》,更為明晰而自覺的文體辨析則始自曹丕的《典論·論文》,他將文體分為四科,并指出它們各自的特點: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段馁x》進一步將文體分為十類,對每一類的特點也有所論述。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將詩和賦分成兩類,并指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特點。到了南朝,文體辨析更加深入、系統(tǒng)?!段男牡颀垺泛汀段倪x》對文體的區(qū)分更系統(tǒng),討論更深入?!段男牡颀垺飞掀闹饕懻撐捏w,分33大類。其《序志》說:“原始以表末,釋名以章義,選文以定篇,敷理以舉統(tǒng)?!睂γ糠N文體都追溯其起源,敘述其演變,說明其名稱的意義,并舉例加以評論。《文選》是按文體編成的一部文學總集,當然對文體有詳細的辨析。如果對文學只有一種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區(qū)分,還不能算是對文學有了自覺的認識,所以文體辨析是文學自覺的重要標志。再次,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文學之所以成為文學,離不開審美特性。所謂文學的自覺,最重要的或者說最終還是表現(xiàn)在對審美特性的自覺追求上。上面所說的“詩賦欲麗”的“麗”,“詩緣情而綺靡”的“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的“瀏亮”,便已經是審美的追求了。到了南朝,四聲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再加上對用事和對偶的講究,證明他們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這對中國文學包括詩歌、駢文、詞和曲的發(fā)展具有極其重要的影響。而《文心雕龍》以大量篇幅論述文學作品的藝術特征,涉及情采、聲律、麗辭、比興、夸飾、練字等許多方面,更是文學自覺的標志。(摘編自袁行霈《中國文學史》)材料二:魯迅論“文學自覺”,指出其關鍵乃世情的變化促使思想的新變,遂引起個體生命意識的覺醒,其優(yōu)點是自尊、自我覺醒,其缺點則是消極避世。他認為世情思想的演變、人之覺醒,乃文學自覺的動因。事實上,思想之活躍、人之價值之重視、精神之擺脫束縛而趨于自由,乃文學自覺之前提。文學自覺是一個漸進的進程。以文字記述事件,表達思想與情性,進而描摹物象,傳神寫照,怡情悅性,經歷了漫長的演進,日益積累了創(chuàng)作的經驗與體會。從此,文學的表現(xiàn)內容擴大,文學性日趨明確、豐富。內容的擴大與豐富,不僅關注“春風春鳥,秋月秋蟬,夏云暑雨,冬月祁寒”的自然景物之感發(fā),而且關涉“嘉會寄詩以親,離群托詩以怨”的廣泛的人生悲歡離合。動蕩社會中的民生百態(tài),開始進入了建安、曹魏時代作家的視野,盡情展示時代亂離與悲苦人生,抒寫個體命運的焦灼憂慮。漢代體物瀏亮的大賦,難見個人情性,至此遂發(fā)生巨大的變化,王粲《登樓賦》、向秀《思舊賦》等,旨在表現(xiàn)個人悲苦以及對他人悲慘遭遇的感同身受,日趨多樣和深切。即使實用文體,如阮籍《大人先生傳》、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等,亦有著鮮明的個性特色。就文學性而論,曹丕“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旨在強調作家才情、生命體驗的獨特性;陸機“詩緣情而綺靡”,明確主張詩歌應基于個人情感,而有“綺靡”之美;劉勰兼重“風骨”與“情采”,更是基于作家生命活力、體驗、才情。文學自覺,指的是一種自覺之創(chuàng)作意識與狀態(tài)。為藝術而藝術,僅僅指作家看重藝術,借藝術(文學)表達自己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魏晉張揚文學的個人情性表現(xiàn)、審美追求,打破寓訓勉于文學的樊籬,也并不意味著否定文學應該承載的社會責任。曹丕說文章乃“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既突出文章之價值,也強調文章可以使作者“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而聲名自傳于后”,以自我的努力,達到超越權勢、生命局限的不朽。而這正可以視為文學自覺的宣言。由此,文學自覺,乃是魏晉時期的特殊文學現(xiàn)象,開啟于建安時期,興盛于曹魏、兩晉,影響于南朝。因而,魏晉文學自覺正是對這一特殊文學現(xiàn)象的高度概括,并且最終開啟了唐代文學之雍容大雅和豐富多樣。(摘編自雷恩?!蹲杂X是魏晉文學的特征》)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A.關于“文”與“筆”的區(qū)分,劉勰強調“文”有韻,蕭繹則強調“文”之抒情且注重語言形式美,這里的“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B.“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強調作家的才情與生命體驗的獨特性,是文學性明確與豐富的表現(xiàn)。C.曹丕《典論·論文》將文體分為奏議、書論、銘誄、詩賦四科,是文體辨析開始與文學自覺的標志。D.四聲的發(fā)現(xiàn)及其在詩歌中的運用,對用事和對偶的講究,導致了南朝時期更自覺地追求語言的形式美,而這些對中國文學又產生了重要影響。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明確區(qū)分了詩與賦的文體特征,也呈現(xiàn)出創(chuàng)作者不同的審美追求。B.“經國之大業(yè),不朽之盛事”,既突出了文章的價值,也強調文章可以使作者借此超越權勢與生命局限。C.魏晉時張揚文學的個人情性,借文學表達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但并未否定文學的社會責任。D.建安、曹魏時代的作家關注時代亂離與悲苦人生,抒寫個體命運的焦灼憂慮,而漢賦難見個人情性。3.根據(jù)材料一內容,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xiàn)文學自覺的一項是()A.《后漢書》單列《文苑列傳》,與《儒林列傳》并列。B.蔡邕《獨斷》等作品反映了早期的文體辨析的意識。C.郭象《莊子注》認為萬物不是由道產生,是自然如此。D.鐘嶸評價《古詩十九首》是“文溫以麗,意悲而遠”。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在論證上有何特點。5.曹操的《短歌行》體現(xiàn)了魏晉時期文學自覺的特征。請結合材料一、材料二的相關論述加以分析?,F(xiàn)代文閱讀II江邊夜話李廣田山漸漸低,水漸漸闊,眼界逐漸擴大,心情也就更覺得舒暢些了。下午三點鐘,我們就到達了高鼻梁。為什么叫高鼻梁呢?是因為本地人生的鼻梁特別高嗎?還是這里有一個山頭像人的鼻梁骨呢?向本地人打聽,才知道原名是高北陽,訛為高鼻梁了。早早地到達,是行路人的愉快,不但覺得諸事從容,而且覺得可以做出些有趣的事來。但要做些什么呢?也不知道。除非等我們的小船,船來了,就搬行李,然后到江邊打水盥漱,脫鞋濯足。等到隊員們分配妥當晚餐后,已是暮色蒼茫,江風也凜冽了?!懊啃£犚唤锷}卜,一兩鹽,每人還分兩個饃?!标爢T們高興地傳語著。他們分住在人家屋里,借了爐灶自己炊食。我們幾個在江邊一個吳姓家里安頓下來。這地方人家不多,都是低低的茅屋,沒有庭院。有幾家賣面食和酒肉的,大概最近才開始。遠處,江水兩岸的高高山頭,有幾座碉堡雄踞著,給這地方平添了一種特殊神色。我們住的這個吳家,只有一大間草房,一大間內又分成幾小間。進門一間,似乎是專為居留客人并招待買賣用的,門口掛著肉,門后放著幾案。有兩張木床,就是睡的地方。我們住在這里,仿佛會給人家不便,頗有些不安,但看到他們誠實而親切的態(tài)度,倒覺得自己的多心是多余了?!袄舷壬衲甓啻竽昙o呀?”大隊長問?!鞍?,你說我嗎?”吳老頭驚異的望望我們,笑著回答,“哈哈,六十掛零啦?!薄昂猛郏憷先思液軌褜嵃。 薄昂?,窮人不壯實還行嗎?”他給我們張羅點燈,燈影里,看他那含在滿臉皺紋和短短胡髭中的微笑,有一種深湛的和平之感。他的女人,一個稍稍駝背的老婦人,偶爾從灶間出來,她似乎穿著寬博的古裝,頭上蒙著印花頭巾。我們不曾看見他兒媳婦,只聽見她在內間里忙活的聲音?!拔覀冊亲≡谏胶蟮?,”老頭在菜油燈上燃了煙斗,說道,“從去年,啊,是前年啦,聽說外面又打起仗來,這里過路的客人多起來了,便搬到這里來住了?!睆乃臄⑹隼?,我們知道他原是船戶出身,年輕時因為船上的生意賠了本錢,于是把船賣掉,只耕田度日?,F(xiàn)在他做豆腐、饅頭以及豬肉等生意,這是他兒子經營的?!翱龋裁炊疾蝗菀?,胡弄著吃口飯罷了!”他笑著說。真是一個可愛的老人。我們行路人對于這樣的老人是愿意把一切都予以信托的,我們將要吃些什么呢?這是當前的問題?!半S便給我們弄點吧,老先生。”吳老頭聽了我們的話,到內間吩咐了一番,回來時兩手向兩邊一分,抱愧地說:“唉,對不起,我們沒有鹽,我們已經很久沒有鹽了!”對此,我們并不覺得稀奇,我們沿途屢次經驗過鹽的恐慌。這些地方因交通不便,時常無鹽可賣,大多數(shù)貧寒人家?guī)缀跤肋h吃著淡食。我們在一個有鹽可買的地方,買了很多鹽帶著,預備分給隊員,我們現(xiàn)在就要分給他一些,我們愿意把更寶貴的東西贈他,這是從河南買來的海鹽,我們一直放在手提箱內,偶爾用過,但大部分還留著,我們拿一個沉甸甸的紙包遞給老人?!笆裁矗俊彼@異了。“海鹽啊,我們給你老人家。”“海鹽?——唵,海鹽是香的,我們這地方是吃不到海鹽的,我們這荒山里!”不多時,就有香氣傳來,大盤的炒白肉和烙油餅端來了,我們像一群小孩子,貪饞地領受這一次盛饌,自從在白河吃過一次炙油餅后,我們許多日子不知肉味了?!昂仁裁茨??請你們喝豆汁吧,現(xiàn)在就推磨子,一開鍋就行?!崩项^指著內間里,我們聽到碌碌聲,知道在磨豆腐。豆腐磨子聲中,我們有片刻寂靜,似乎聽到江水聲。夜已經深了。丁令丁令,我們猛然一怔?!芭苄诺倪^去了?!崩先说吐曊f?!班]差為什么帶著鈴鐺呢?”我們不明白?!芭掠谢±前∈裁吹??!崩先嘶卮?。“它們怕響器,跑信的人夜晚把一個鈴鐺掛在身上,走起來丁令丁令的?!彼f后山那些地方都是深山老峪。內間里叫了一聲,老人進去了,出來時端了豆汁,新鮮純粹,我們每人都喝了幾碗,淡淡的,甜甜的。我們問到了去安康的道里,老人說:“從腳下到安康七十五里,以前每十里一個探子,就和現(xiàn)在跑信的一樣。”談起過去,我們問他:“過去好呢還是現(xiàn)在好哇?”他用手攏了下胡子,“反正打仗,窮人還是窮人……”話未說完,他沉默了。我們把勝利的故事以及種種希望講述給他聽,他也起勁起來。吃完豆汁,燈里的油已將盡,屋子里暗起來。忽然外面有橐橐的腳步聲,老人機靈地站起來,自言自語,“小回來了”,一邊說著去開門。門開處閃進一個魁梧的影子,這是他的兒子。這個“小”,可真不小。老人說:“天不早了,先生們休息吧?!贝蟾艅傔^半夜,老人一家已經起來操作,給我們預備水和飯,還準備一天的買賣。他們不驚擾我們,都輕手輕腳地活動,也不說什么話。早晨七點半,我們就向安康出發(fā)了。一九三七年十二月(有刪改)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文章第一段寫由“高鼻梁”的地名引發(fā)聯(lián)想,向當?shù)厝舜蚵犆Q的由來,頗具趣味,與人物“舒暢”“愉快”的心情相映襯。B.文章主要寫抗戰(zhàn)時期的一個側面,未正面寫打仗卻多處交待戰(zhàn)爭背景,如碉堡、吳家老人搬家、郵差掛鈴鐺等內容。C.“我們”住宿的吳家條件簡陋,一開始“我們”擔心給吳家人添麻煩,后來被他們的親切感染,一晚上都相處融洽愉快。D.老人聽“我們”講述勝利的故事以及種種希望時很有興致,體現(xiàn)了普通百姓樸素的家國情懷以及對安寧生活的向往。7.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老人回答大隊長年紀問題時輕松隨和,行文中多處寫“笑”的細節(jié),與“可愛”“深湛的和平”等詞一并傳神地刻畫出老人的形象。B.“我們像一群小孩子,貪饞地領受這一次盛饌”,用詞活潑貼切,表達了“我們”享用美食的喜悅心情,同時流露出多重生活況味。C.老人在兒子回家時一系列細微的動作和語言,可見他對兒子的關心?!斑@個‘小’,可真不小。”這句中的兩個“小”含義不一樣。D.可口的菜肴、新鮮的豆汁,體現(xiàn)吳家人的款待。老人的妻子和兒媳在內間忙碌,她們的形象僅用側面描寫簡單繪出,鮮活真實。8.本文以時間為序安排內容,有什么好處?請簡要分析。9.有人認為,這篇文章“在親切自然的文字里,讓人體味到淳樸人生”,請結合內容談談你的理解。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文言文閱讀材料一: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泵癫蛔愣芍握?,自古及今,未之嘗聞。古之人曰:“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鄙袝r,而用之亡度,則物力必屈。古之治天下,至孅至悉也,故其畜積足恃。今背本而趨末,食者甚眾,是天下之大殘也;淫侈之俗,日日以長,是天下之大賊也。殘賊公行,莫之或止;大命將泛,莫之振救。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財產何得不蹶!漢之為漢,幾四十年矣,公私之積,猶可哀痛!失時不雨,民且狼顧;歲惡不入,請賣爵子,既聞耳矣。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世之有饑穰,天之行也,禹、湯被之矣。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國胡以相恤?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兵旱相乘,天下大屈,有勇力者聚徒而衡擊,罷夫羸老易子而咬其骨。政治未畢通也,遠方之能疑者,并舉而爭起矣。乃駭而圖之,豈將有及乎?夫積貯者,天下之大命也。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以攻則取,以守則固,以戰(zhàn)則勝。懷敵附遠,何招而不至!今毆民而歸之農,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轉而緣南畝,則畜積足而人樂其所矣??梢詾楦话蔡煜拢睘榇藦[廩也,竊為陛下惜之。(賈誼《論積貯疏》①)材料二:漢興接秦之弊作業(yè)劇而財匱自天子不能具鈞駟而將相或乘牛車,齊民無藏蓋。天下已平,高祖乃令賈人不得衣絲、乘車,重租稅以困辱之。繼以孝文、孝景,清凈恭儉,減田租,三十稅一,安養(yǎng)天下,七十余年之間,國家無事,非遇水旱之災,民則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府庫余貨財;京師之錢累巨萬,貫朽而不可校;太倉之粟陳陳相因,充溢露積于外,至腐敗不可食。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義而后詘辱焉。(節(jié)選自《資治通鑒卷十六》,有刪改)【注】①《論積貯疏》為賈誼寫給漢文帝的疏,即文中的孝文。該疏被皇帝采納。10.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將對應字母填入括號內()漢A興B接C秦D之E弊F作G業(yè)H劇I而J財K匱L自M天N子O不P能Q具R鈞S駟11.下列選項中對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本,根本,與《種樹郭橐駝傳》“其本欲舒”中的“本”意義相同。B.淫,過度,與《屈原列傳》“國風好色而不淫”中的“淫”意義相同。C.被,遭受,與《陳涉世家》“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中的“被”意義不同。D.罷,通“?!保c《垓下之戰(zhàn)》中“楚兵罷食盡”中的“罷”意義相同。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賈誼認為君主治理天下,要有豐足的積蓄,如果放棄農業(yè)而去從事不重要的商賈,這是本末倒置,是對天下的殘害。B.漢朝自建立政權以來,公私糧食積蓄不足,朝廷賣官鬻爵,百姓賣兒鬻女,賈誼認為這是對社會穩(wěn)定的威脅。C.材料二提到在文景的治理下,城鄉(xiāng)的糧倉充滿了糧食,發(fā)生旱澇災害也能讓百姓自給,國庫中串錢的繩子都腐爛了。D.漢文帝時面臨糧食儲備不足的危機,材料一從正反兩方面說明積貯糧食的重要性,反映了以農為本的思想。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①卒然邊境有急,數(shù)千百萬之眾,國胡以饋之?②故人人自愛而重犯法,先行義而后詘辱焉。14.班固為什么評價“漢文帝美矣”?請結合兩則材料進行分析。古代詩歌閱讀草書屏風[唐]韓偓何處一屏風,分明懷素蹤。雖多塵色染,猶見墨痕濃。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15.下列各項中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lián)以問句突起,見到屏風那一瞬間的驚喜之態(tài)溢于言外。詩人能一眼斷定這是懷素的書法作品,充分說明他十分熟悉懷素作品的風格。B.頷聯(lián)正面描寫屏風上的整幅墨跡,采用映襯手法,用“塵色染”來反襯“墨痕濃”,以此突出懷素作品筆酣墨暢、痛快淋漓的特點。C.頸聯(lián)具體描繪了屏風之上的畫面,將“怪石”“秋澗”“寒藤”“古松”等意象組合在一起,構成一幅“寒山秋澗”圖,傳遞出蒼勁古樸的意境之美。D.詩歌起筆點題,進而承“懷素蹤”一詞,對懷素作品展開由淺轉深、由粗轉精的描寫,最后用獨特的方式亮明詩人的情感,收束全詩。整首詩結構謹嚴,自然流暢,一氣呵成。16.《書論選讀》這樣評價此詩:“(該詩)通過生動精辟的語言形式,極其深刻地描述了懷素作品的飛動氣勢和蒼勁形象?!闭埥Y合詩歌的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就此評價作簡要分析。17.名篇名句默寫(1)儒、道兩家都曾用行路來形象論述積累的重要性?!独献印氛f“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勸學》中說“,”。(2)姚鼐在《登泰山記》中,“,”兩句概括了作者與友人寒冬登泰山途中的困難與艱辛。(3)“鷓鴣”是一個在古典詩詞中常見的意象,或渲染閨閣愁怨,或寄托羈旅相思,或抒發(fā)興亡之嘆,“,”就是這樣的經典名句。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語言文字運用Ⅰ戲劇節(jié)期間,一場大雪在烏鎮(zhèn)翩然灑落。背著帆布袋的文藝青年們從橋頭匆匆走過,搖櫓的烏篷船自橋下畫出一圈圈漣漪,街頭定勝糕、東坡肉粽的熱騰騰香氣在雨雪中彌散。作為創(chuàng)作者、評論者或者觀眾的人們一起談論著戲劇與人生的多重可能性,而在那些或現(xiàn)代或古老的劇院里,一幕幕悲歡離合依舊在不停地上演。人們又一次因為戲劇相遇或重逢。今年的烏鎮(zhèn)戲劇節(jié)人流量依然很大,劇院里__①__,在街頭與水邊數(shù)上粉墨濃妝,引吭高歌進行表演的演員熱情地與游客互動,將氣氛引向狂歡的高潮。在這里,你很難界定表演者、觀眾和游客的身份,或者說,他們在不同場合或時間內也在轉換著不同身份。而各種即時上傳的短視頻及自媒體也在模糊著媒介與受眾間原本②的身份。在烏鎮(zhèn),我們可以看到戲劇藝術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界限,蓬勃地生長。同時,烏鎮(zhèn)也展現(xiàn)出歷史、文學與戲劇交織而成的別樣風景。時尚的大劇院里,人們再次走進“櫻桃園”的文學世界;而在回廊掩映、花木扶疏的中國古典木質建筑國樂戲院和秀水廊劇院里,戲劇作品《李叔同》和《桃花扇》也讓觀眾在歷史深處,遙望著那些悲欣交集的故人身影,吟唱一曲“天涯零落、知己不再”的送別挽歌。18.請在文中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如果改成“橋頭匆匆走過的是背著帆布袋的文藝青年們,搖櫓的烏篷船自橋下蕩出一圈圈漣漪,雨雪中彌散著街頭定勝糕、東坡肉粽的熱騰騰香氣”,與原句相比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語言文字運用Ⅱ中國是茶的故鄉(xiāng),①。中國人利用并發(fā)現(xiàn)茶,據(jù)說始于神農時代,至少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現(xiàn)在,品茶之風仍然盛行。漢族還有以茶代禮、以茶會友的習俗。潮州工夫茶作為中國茶文化的古典流派,集中了中國茶道文化的精粹,作為中國茶道的代表入選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日本的煎茶道、中國臺灣地區(qū)的泡茶道都來源于中國廣東潮州的工夫茶。中國的茶文化尤為注重泡茶和敬茶的禮儀。當客人來訪,可在征求客人意見后選用合適的茶葉和最佳的茶具待客,泡茶前要認真清洗茶具。以茶敬客時,要注意茶葉的適當拼配。主人在陪客人飲茶時,要注意杯、壺中的茶水殘留量,隨喝隨添,使茶水水溫適宜,濃度基本保持前后一致。一杯茶水,凝聚了②。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捌凡琛辈坏氰b別茶的優(yōu)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壺濃茶,擇雅靜之處,自斟自飲,可以消除疲勞、滌煩益思、振奮精神,也可以細啜慢飲,達到美的享受,并使精神世界升華到高尚的藝術境界。因而,中國人熱衷于茶藝,不僅是喜愛茶的味道,③。20.下列句子中的“風”與文中畫橫線處的“風”,含義相同的一項是()A.魏王用李悝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強。B.作家陳忠實的《白鹿原》一書具有獨特的鄉(xiāng)土風。C.中央號召向杜富國同志學習后,全國各地聞風而動。D.松月生夜涼,風泉滿清聽。2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文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兩處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可少量增刪詞語,不得改變原意。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下雨了,沒帶雨具,你暫且可以躲在別人的屋檐下避避雨。與傘比較起來,屋檐大,傘小,屋檐能更好地為你遮風擋雨。但屋檐畢竟是別人家的,是固定的,你無法帶走,倘若有一把自己的傘,雖然小,但靈巧,方便隨身攜帶,什么時候有雨了,可以隨時打開傘為自己遮擋風雨。以上材料對我們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D3.C4.①論證采用總分結構,清晰嚴謹。文章開篇引出“文學的自覺”這個話題,并總述“有三個標志”,然后以“首先”“其次”“再次”為段首語,分別從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體裁有比較細致的區(qū)分、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三個方面進行論述;②論證多用引用論證,增強說服力,增加文學色彩。如:引用《史記》、《文心雕龍》、《漢書·藝文志》《典論·論文》、《文賦》、《文選》等典籍中的相關內容;③論證語言準確嚴謹。如“接近”“已經”“還不能算是”“比較”等詞句。5.①從體裁特征分析,《短歌行》繼承了《詩經》寫實的特點,以樂府舊題進行創(chuàng)作;②從審美特性角度分析,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和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③從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角度分析,抒寫了詩人人生苦短的無限感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求賢若渴的急迫心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統(tǒng)一天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雄心壯志?!窘馕觥俊军c評】(1)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篩選與整合能力。這類題選項往往是對原文的內容進行一定的改動(或刪或添或調或漏或拼),注意將選項轉述內容與原文內容逐一相對。概念不能隨意擴大或縮小,因果、前后關系不能顛倒。同時還要注意選項肢之間的比較,如果選項中有內容矛盾的選項必有一錯。注意敘述角度和表達方式的轉換。分辨可能與必然、必然與或然、未然與已然、全稱與特稱。

(2)本題考查對文本信息的推斷能力,四個選項所涉及的內容或觀點,并非直接出自文本,而是命題人依據(jù)文本所做的“推斷”性表述,大多以前提與結論的方式組合,構成一個簡單復句,形成假設關系、條件關系、因果關系、順承關系。需要透徹地理解了文本的內涵,真正理解了作者的觀點態(tài)度,才能正確地作出正誤判斷。注意推斷不夸大不縮小,不無中生有。

(3)本題考查分析文章論點和論據(jù)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把握材料的觀點;注意辨析四個選項,判斷選項論據(jù)是不是都能夠證明題干所說的論點,也可以辨別哪一個論據(jù)與眾不同,即可排除確定答案。

(4)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論證特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應先梳理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觀點;注意分析文章先講論點還是論據(jù),中心論點和分論點的關系,論點和論據(jù)之間的關系,分析屬于什么論證結構,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論證語言有什么特點,進而小結文本論證特點。

(5)本題考查歸納概括文本內容要點的能力,這是信息性閱讀的重要考查點,解答此類題目,要精讀深析,確定檢索區(qū)間,然后分類整合,即按照一定標準對信息進行提取、壓縮、合并或者刪減、替換,保證信息的全面、準確、簡練。概括時,要提取精要,獨立歸納。1.本題需要排除三個錯誤選項:

A項“這里的‘文’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理解錯誤,曲解文意,原文為“接近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

C項“曹丕《典論·論文》……是文體辨析開始……”分析錯誤。原文為“文體辨析可以上溯至《漢書·藝文志》”,由此可知,曹丕《典論·論文》不是文體辨析的開始。選項張冠李戴。

D項“導致”分析錯誤,“證明他們對語言的形式美有了更自覺的追求”與前文并不存在因果關系,選項強加因果。

故答案為:B。2.D項“漢賦難見個人情性”說法錯誤,原文為“漢代體物瀏亮的大賦,難見個人情性”,由此可見,是“漢代大賦”,不是“漢賦”,范圍失當。

故答案為:D。3.C項“郭象《莊子注》認為萬物不是由道產生,是自然如此”不能體現(xiàn)文學自覺,郭象的觀點屬于魏晉玄學的范疇,不在文學自覺的三個標志之列。

故答案為:C。4.本題作答注意可以從論證結構、論證方法、論證語言等角度展開分析:

①從論證結構看,文章采用了總分的論證結構。文章開篇引出話題:“文學的自覺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它貫穿于整個魏晉南北朝”。二、三、四段以并列的關系分別從三個方面論述文學自覺的標志:文學從廣義的學術中分化出來,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對文學的各種體裁有了比較細致的區(qū)分,更重要的是對各種體裁的體制和風格特點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論點明晰,結構清晰嚴謹。

②從論證方法看,文章論證方法多樣?!安茇У摹兜湔摗ふ撐摹?,他將文體分為四科”為例證法;“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為引證法。論證有力。

③從論證語言看,論證語言準確嚴謹,如“他所說的‘文’已接近我們今天所說的文學了”“如果對文學只有一種混沌的概念而不能加以區(qū)分,還不能算是對文學有了自覺的認識,所以文體辨析是文學自覺的重要標志”,“接近”“已”“還不能算是”等詞句,表述嚴謹明晰。

故答案為:

①論證采用總分結構,清晰嚴謹。文章開篇引出“文學的自覺”這個話題,并總述“有三個標志”,然后以“首先”“其次”“再次”為段首語,分別從成為獨立的一個門類、體裁有比較細致的區(qū)分、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了自覺的追求三個方面進行論述;②論證多用引用論證,增強說服力,增加文學色彩。如:引用《史記》、《文心雕龍》、《漢書·藝文志》《典論·論文》、《文賦》、《文選》等典籍中的相關內容;③論證語言準確嚴謹。如“接近”“已經”“還不能算是”“比較”等詞句。5.本題作答注意結合文本相關信息,從《短歌行》體裁、手法、思想主旨等角度展開分析:

首先把握文學自覺的特征:作品具有文學性,文體特征鮮明,思想活躍,重視人的價值,呈現(xiàn)作家生命活力、體驗、才情;對文學的審美特性有自覺的追求;表達自己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等。作品是文學自覺漫長過程中的一環(huán)。按照這些特征分析作品即可。結合《短歌行》

①從體裁特征及審美角度看,《短歌行》繼承了《詩經》寫實的特點,以樂府舊題進行創(chuàng)作,《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相和歌辭·平調曲》。

②從審美特性角度分析,作者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等,寓理于情,以情感人。

③從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角度分析,“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等內容通過對宴會的歌唱,抒了寫詩人求賢如渴的思想感情和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是曹操獨特的生命體驗的體現(xiàn)。通過對自己心情的描述和對賢才的渴望表達自己的理想,但情感內涵更能體現(xiàn)個人追求,在詩歌文學史上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

故答案為:

①從體裁特征分析,《短歌行》繼承了《詩經》寫實的特點,以樂府舊題進行創(chuàng)作;

②從審美特性角度分析,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和用典。(“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③從獨特的生命意識和人生體驗角度分析,抒寫了詩人人生苦短的無限感慨(“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求賢若渴的急迫心情(“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統(tǒng)一天下(“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雄心壯志?!敬鸢浮?.B7.D8.①符合生活實際,行文有條不紊。“下午三點鐘”“暮色”“點燈”“夜已經深了”“油已將盡”“剛過半夜”“早晨七點半”,真實記錄一行人在高鼻梁的留宿經歷。②隨著時間推移,一方面,“我們”與吳家老人交談逐漸深入,雙方形象更加清晰立體;另一方面,對地域環(huán)境、風俗民情的認識和感受,愈加清晰深刻完整。9.①人物對話真摯親切、充滿信任,讓人感受到村民的純樸善良、爽快明朗、熱情好客,以及“我們”對村民真切關心與感激的情意。②敘述語言質樸,寫出環(huán)境的荒涼、物質的貧窮,反映村民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平和的人生態(tài)度。③以第一人稱寫,真實自然,便于抒情,讓人體會到抗戰(zhàn)期間“我們”一行人在遷徙跋涉的艱辛中,依然充滿希望、保持樂觀的樸素美好品質。【解析】【點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小說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通讀全文,整體感知;其次明確主旨,關注表達方式,表現(xiàn)手法等;最后結合文章主旨做出準確判斷。

(2)本題考查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能力。本題綜合性強,既涉及全篇,又側重局部;既有對線索主旨結構的探究,也有對語言特色的分析,還有選材及人物的分析理解,這需要多方面去鑒賞小說。

(3)本題考查賞析小說敘事特點的能力。這類題一般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展開分析:①敘述方式:順序,倒敘,插敘,補敘,平敘。②敘述人稱及視角:第一人稱,給人真實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稱,便于交流感情,給人以親切感,便于強烈呼告;第三人稱:視野開闊,不受時空限制,靈活自由,便于客觀描述。③敘述視角:全知全能視角、有限視角。④敘述安排上的技巧:對話、心理、回憶、敘述與寫景結合、回憶與現(xiàn)實交織、時空集中,采用寓言的形式。

(4)本題主要考查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探究的題目一般有兩個方向,一是向內挖掘,一是向外延伸。向內挖掘的題目主要是結合文本內容分析。向外延伸主要是針對文本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對自己的啟示,答題時實現(xiàn)明確自己的觀點,然后結合生活中的事例進行論證,論證要圍繞自己的觀點進行,做到中心突出、簡單明了。6.B項“卻多處交待戰(zhàn)爭背景,如……郵差掛鈴鐺等內容”理解錯誤。郵差掛鈴鐺“怕有虎啊狼啊什么的”,不是“多處交待戰(zhàn)爭背景”的一種表現(xiàn)。

故答案為:B。7.D項“她們的形象僅用側面描寫”賞析錯誤?!八呐耍粋€稍稍駝背的老婦人,偶爾從灶間出來,她似乎穿著寬博的古裝,頭上蒙著印花頭巾”這是正面肖像描寫。

故答案為:D。8.本題注意結合文本按時間先后梳理分析:

①“下午三點鐘,我們就到達了高鼻梁”,時間充足可以打聽“高鼻梁”名字的由來,符合實際;“已是暮色蒼茫,江風也凜冽了”需要住宿;“他給我們張羅點燈”初到老人家里,初見老人的和藹微笑;“夜已經深了”才可聽到郵差的“丁令丁令”聲;“吃完豆汁,燈里的油已將盡,屋子里暗起來”以油燈將盡表明老人忙碌良久;“大概剛過半夜,老人一家已經起來操作”表明老人一家的辛勞;“早晨七點半,我們就向安康出發(fā)了”,作者用時間來真實記錄一行人在高鼻梁的留宿經歷。符合生活實際,且行文有條不紊。

②隨著“下午三點鐘”“暮色”“點燈”“夜已經深了”“油已將盡”“剛過半夜”等時間的推移,“我們”與吳家老人交談逐漸深入,“我們”的革命者形象和老人熱情善良的形象更加清晰立體;另一方面,通過時間的推移,我們對“夜已經深了”郵差的“丁令丁令”聲等地域環(huán)境、風俗民情的認識和感受,愈加清晰深刻完整。

故答案為:

①符合生活實際,行文有條不紊。“下午三點鐘”“暮色”“點燈”“夜已經深了”“油已將盡”“剛過半夜”“早晨七點半”,真實記錄一行人在高鼻梁的留宿經歷。

②隨著時間推移,一方面,“我們”與吳家老人交談逐漸深入,雙方形象更加清晰立體;另一方面,對地域環(huán)境、風俗民情的認識和感受,愈加清晰深刻完整。9.本題注意扣住“在親切自然的文字里,讓人體味到淳樸人生”這句評論語,篩選相關文本整合分析作答:

①“嘿,窮人不壯實還行嗎?”“喝什么呢?請你們喝豆汁吧,現(xiàn)在就推磨子,一開鍋就行”,人物對話真摯親切、充滿信任,讓人感受到村民的純樸善良、爽快明朗、熱情好客;“海鹽啊,我們給你老人家?!薄拔覀儭卑寻傩兆羁释@得的生活必需品送給老人,表達了對村民真切的關心與感激的情意。

②“真是一個可愛的老人。我們行路人對于這樣的老人是愿意把一切都予以信托的,我們將要吃些什么呢?這是當前的問題”,體現(xiàn)了作者的敘述語言質樸;“我們沿途屢次經驗過鹽的恐慌。這些地方因交通不便,時常無鹽可賣,大多數(shù)貧寒人家?guī)缀跤肋h吃著淡食”寫出環(huán)境的荒涼、物質的貧窮;“‘咳,什么都不容易,胡弄著吃口飯罷了!’他笑著說”老人質樸的語言反映村民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平和的人生態(tài)度。

③全文以第一人稱的敘述視角,體現(xiàn)了作品的真實自然,第一人稱便于作者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讓人體會到抗戰(zhàn)期間“我們”一行人在遷徙跋涉的艱辛中,依然充滿希望,“早早地到達,是行路人的愉快,不但覺得諸事從容,而且覺得可以做出些有趣的事來”,可見,保持樂觀的樸素美好品質。

故答案為:

①人物對話真摯親切、充滿信任,讓人感受到村民的純樸善良、爽快明朗、熱情好客,以及“我們”對村民真切關心與感激的情意。

②敘述語言質樸,寫出環(huán)境的荒涼、物質的貧窮,反映村民自然的生活狀態(tài)、平和的人生態(tài)度。

③以第一人稱寫,真實自然,便于抒情,讓人體會到抗戰(zhàn)期間“我們”一行人在遷徙跋涉的艱辛中,依然充滿希望、保持樂觀的樸素美好品質?!敬鸢浮?0.B;F;L11.A12.C13.①如果邊境上突然有緊急情況,成千上萬士兵,國家憑借什么救濟他們?②因此人人知道自愛,把犯法看得很重,崇尚行義,而厭棄做恥辱的事。14.①善于納諫,發(fā)展農業(yè)儲備糧食;②減輕賦稅,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③勤勉節(jié)儉?!窘馕觥俊军c評】(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通讀全文,首先找出人名、地名、事物名、朝代名等。因為名詞常在句中作主語或賓語。注意主語常省略。其次找動詞,動詞通常作謂語。借助句子成分,關鍵是抓住動詞,以動詞為中心,找前后結構關系,確定主干,從而斷開句子。此外,文言虛詞和特殊句式對文言文句讀有很大的輔助作用。

(2)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實詞的語境意義,可以先從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語境搭配,進而判斷實詞的詞性作用,是帶雙賓語的動詞還是使動詞還是普通及物動詞等等。

(3)本題考查對文本相關信息的概括和分析能力。解題要求把選項涉及的內容與文本表述一一對應起來,然后逐一認真比對作出正誤判斷,還要注意這類題常見設題陷阱,如時序錯亂、強加因果、偷梁換柱等。

(4)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的能力。文言句子的翻譯要注意把握“增、刪、調、改、并、留”六字訣,記清兩原則,一是直譯為主,字字落實。不可憑大意去翻譯,要將文言語句中的每個詞都落實到譯文中去。二是意譯為輔,文句通順。在難以直譯或直譯后難以表達原文意蘊的時候,酌情采用意譯作為輔助手段,力求文句通順。

(5)本題考查篩選、概括內容要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認真審題,明確要求;然后翻譯并理解文章內容,根據(jù)題目要求找出關鍵語句;最后組織語言,概括答案?!緟⒖甲g文】材料一:管子說:“糧倉充足,百姓就懂得禮節(jié)?!卑傩杖背陨俅┒梢灾卫淼煤玫?,從古到今,沒有聽說過這事。古代的人說:“一個男子不耕地,有人就要因此挨餓;一個女子不織布,有人就要因此受凍。”生產東西有時節(jié)的限制,而消費它卻沒有限度,那么社會財富一定會缺乏。古代的人治理國家,考慮得極為細致和周密,所以他們的積貯足以依靠?,F(xiàn)在人們棄農經商(不生產而)吃糧的人很多,這是國家的大禍患。過度奢侈的風氣一天天地滋長,這也是國家的大禍害。這兩種大禍害公然盛行,沒有人去稍加制止;國家的命運將要覆滅,沒有人去挽救;生產的人極少,而消費的人很多,國家的財富怎能不枯竭呢?漢朝從建國以來,快四十年了,公家和個人的積貯還少得令人痛心。錯過季節(jié)不下雨,百姓就將憂慮不安,年景不好,百姓納不了稅,就要請求賣掉自己的爵級和孩子。這樣的事情皇上已經耳有所聞了,哪有治理國家已經危險到這種地步而皇上不震驚的呢?世上有災荒,這是自然界常有的現(xiàn)象,夏禹、商湯都曾遭受過。假如不幸有縱橫二三千里地方的大旱災,國家用什么去救濟災區(qū)?如果邊境上突然有緊急情況,成千上萬的士兵,國家憑借什么救濟他們?假若兵災旱災交互侵襲,國家財富極其缺乏,膽大力壯的人就聚集歹徒橫行搶劫,年老體弱的人就互換子女來吃。政治的力量還沒有完全達到各地,邊遠地方敢于同皇上對抗的人,就一同舉兵起來造反了。于是皇上才驚慌不安地謀劃對付他們,難道還來得及嗎?積貯,是國家的命脈。如果糧食多財力充裕,干什么事情會做不成?憑借它去進攻就能攻取,憑借它去防守就能鞏固,憑借它去作戰(zhàn)就能戰(zhàn)勝。使敵對的人歸降,使遠方的人順附,招誰而不來呢?現(xiàn)在如果驅使百姓,讓他們歸向農業(yè),都附著于本業(yè),使天下的人靠自己的勞動而生活,工商業(yè)者和不勞而食的游民,都轉向田間從事農活,那么積貯就會充足,百姓就能安居樂業(yè)了。本來可以做到使國家富足安定,卻竟造成了這種令人危懼的局面!我真替陛下痛惜?。〔牧隙簼h朝建國,承接的是秦末的疲困社會,營造繁多而財力匱乏,從天子以下不能配備四匹同樣毛色的馬匹拉車,將相有的只能坐牛車,平民百姓沒有積蓄。天下平定之后,高祖就命令商人不許穿絲織的衣服、不許坐車,并且加重征收他們的租稅,用這些辦法來控制和羞辱他們。接著是孝文帝、孝景帝先后治理國家,清靜廉正,謹慎儉樸,減輕田租,實行“三十稅一”的政策,安養(yǎng)天下百姓,七十多年之間,國家無事,如果不發(fā)生旱澇災害,百姓就可以人人自給,家家足用。城鄉(xiāng)的糧倉都裝滿了糧食,府庫中貯存了剩余的物資;京城國庫中的錢累積萬萬,串錢的繩子都已朽爛,無法清點數(shù)目;京城糧倉中的陳舊粟米一層蓋一層,裝滿太倉,只好在外面堆積著,以至于腐爛而不能食用。因此人人知道自愛,把犯法看得很重,崇尚行義,而厭棄做恥辱的事。10.本題注意結合句子語法結構特點進行斷句,首先看“漢興”為主謂結構,“興”為不及物動詞,不能帶賓語,故其后B處應斷開;再看“接秦之弊”,“秦之弊”作“接”的賓語,其后F處應斷開;最后注意“作業(yè)劇而財匱”,這里的“作業(yè)劇”“財匱”,兩個主謂結構并列,“匱”后斷開。

句意:漢朝建國,承接的是秦末的疲困社會,營造繁多而財力匱乏,從天子以下不能配備四匹同樣毛色的馬匹拉車。

故答案為:BFL。11.A項“意義相同”解說錯誤。第二個“本”不是根本,而是樹根。句意:現(xiàn)在人們棄農經商。/它的樹根要舒展。

B項詞義解說正確。句意:過度奢侈的風氣。/《國風》雖然多寫男女愛情,但不過分。

C項詞義解說正確。第一個為遭受;第二個通“披”,穿。意義不同。句意:夏禹、商湯都曾遭受過。/將軍親身披著戰(zhàn)甲,拿著銳利的武器。

D項詞義解說正確。年老體弱的人就互換子女來吃。/句意:楚軍已兵疲糧盡。

故答案為:A。12.C項“材料二提到在文景的治理下”分析錯誤。選項忽略了前提條件“非遇水旱之災”。

故答案為:C。13.本題注意關鍵字詞和特殊句式的準確理解和翻譯:①“卒”,通“猝”,突然;“數(shù)”,幾;“胡以”,憑什么;“饋”,救濟。②“重”,重視,把……看得重;“先”,以……為先;“絀”,貶斥。

故答案為:①如果邊境上突然有緊急情況,成千上萬士兵,國家憑借什么救濟他們?②因此人人知道自愛,把犯法看得很重,崇尚行義,而厭棄做恥辱的事。14.本題注意回歸文本,篩選相關細節(jié)整合作答:

①由“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茍粟多而財有余,何為而不成?”可知,漢文帝正是采納了臣子的建議,才發(fā)展農業(yè)儲備糧食,才有了文景之治。

②由“繼以孝文、孝景,清凈恭儉”可知,漢文帝能做到勤勉節(jié)儉。

③由“減田租,三十稅一,安養(yǎng)天下”可知,漢文帝減輕賦稅,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

故答案為:①善于納諫,發(fā)展農業(yè)儲備糧食;②減輕賦稅,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③勤勉節(jié)儉?!敬鸢浮?5.C16.①頸聯(lián)使用比喻。用“怪石”“秋澗”“寒藤”“古松”等比喻懷素草書的點與面,形拿表現(xiàn)了其古樸蒼勁、靈活飛動、富于變化的特征。②尾聯(lián)采用虛寫。意為如果把屏風放在水邊,屏風上的字跡都會化作蛟龍游走,想象奇特,突顯草書筆勢的迅疾、筆畫的盤曲和氣韻的生功。③用字精煉,富有表現(xiàn)力。如“怪”字寫出草書運筆的狂放不羈,富有個性。“奔”“掛”則寫出筆面之間流淌的氣韻以及用墨的飽滿勁健、酣暢淋漓?!窘馕觥俊军c評】(1)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通讀詩歌,整體把握詩歌內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礎上,回歸詩歌,尋找答題點;最后精讀相關詩句,看所給選項的內容是否能在詩歌中找到依據(jù),或者是否能根據(jù)詩歌內容合理地推斷出來或者是否正確。

(2)本題考查對詩歌句子的賞析。解答此類題,要分析詩句的含意,詩句運用的表現(xiàn)手法或修辭手法等,還要結合其在整首詩中的表達效果及作用來進行賞析。15.本題考查學生對詩歌的綜合理解和賞析能力。

ABD正確C.“構成一幅‘寒山秋澗’圖”錯誤。本詩題目中有“草書”,可知本詩描寫的對象為懷素的草書。詩歌的頸聯(lián)上句從點畫來贊美懷素書法的剛勁有力,說懷素草書中的點,好像怪石正在向秋澗奔走;下句是說懷素草書中豎和弧鉤筆畫,真像枯藤(即“寒藤”)掛在古松上。上下兩句通過對懷素書法筆畫的描寫,展現(xiàn)了狂放、豪縱的書法氣度。C錯誤故答案為:C。16.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表達技巧以及煉句的能力。

本題題干中的評價“(該詩)通過生動精辟的語言形式,極其深刻地描述了懷素作品的飛動氣勢和蒼勁形象”是答題的重要方向,答題前要能夠認真分析該句。其中的關鍵信息有“生動精辟的語言形式”和“描述了懷素作品的飛動氣勢和蒼勁形象”?!吧鷦泳俚恼Z言形式”是形式,即作者采用了哪些特殊的手法來寫,要從詩歌的表現(xiàn)手法入手答題?!懊枋隽藨阉刈髌返娘w動氣勢和蒼勁形象”是目的,即作者重點描寫了懷素書法的“飛動氣勢和蒼勁形象”,要以此作為答題的落點。同時,注意題干中的另一個重要提示,“結合詩歌的頸聯(lián)和尾聯(lián)”,要注意答題對應的區(qū)間,不要選錯分析的詩句。

詩歌頸聯(lián)“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是說懷素草書中的點畫,好像怪石正在向秋澗奔走;懷素草書中豎和弧鉤筆畫,真像枯藤掛在古松上。這兩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把點畫比作正在向秋澗奔走的怪石,把豎和弧鉤比作掛在古松上的枯藤,形象生動,體現(xiàn)其狂放、豪縱的氣度,無一字不飛動,無一字不活潑,體現(xiàn)了生動活潑的氣韻。

詩歌頸聯(lián)“怪石奔秋澗,寒藤掛古松”,其中的“奔”“掛”兩個動詞非常富有表現(xiàn)力,“奔”字,充分表現(xiàn)了草書中點畫那種迅疾有力的動勢,十分形象生動?!皰臁弊?,充分展現(xiàn)了懷素草書中筆畫之間蘊藏的生動氣韻。形容詞“怪”,也獨具特色,“怪”字突出懷素草書書寫運筆的與眾不同,極富個性魅力。

尾聯(lián)“若教臨水畔,字字恐成龍”,是說如果把屏風搬到水邊,每個字恐怕都要化成龍,游到水里去了。由此可見懷素草書是何等的筆勢飛矯,生動活潑。這兩句詩歌作者沒有再直接對書法作品進行描寫,而是運用了側面烘托的手法,以神奇的想象結尾,突出書法作品筆走龍蛇的草書特點,留下回味不盡的余意。17.【答案】(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2)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3)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解析】【分析】本題注意準確分析題干的情境提示語,然后結合所背誦的文本確定應填語句,同時注意關鍵字詞的準確書寫,如跬、至、磴、帖、襦。故答案為:(1)(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2)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3)新帖繡羅襦雙雙金鷓鴣(或“江晚正愁余山深聞鷓鴣”)【點評】本題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寫能力,屬于情境理解型默寫,難度比直接填上下句的題型要大,所以要求做到三點:一是熟練背誦,二是能理解文句,三是能準確書寫。只有同時做到這三點才能真正不丟分?!敬鸢浮?8.座無虛席;涇渭分明19.①全句運用排比,將文藝青年的匆匆行色、烏篷船的圈圈漣漪和市井食物的騰騰熱氣依次展開,凸顯烏鎮(zhèn)富有活力的生活場景。②烏篷船“畫出”圈圈漣漪運用擬人手法,寫景精細,既表現(xiàn)出江南水鄉(xiāng)獨有的風物之美,也給讀者留下生動形象的畫面感?!窘馕觥俊军c評】(1)本題考查正確使用成語的能力。解答此類題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分析成語的結構特點,把握成語大意,切忌望文生義;第二,體會成語的感情色彩;第三,要注意成語的使用范圍、搭配對象;第四,盡可能找出句中與之相關聯(lián)的信息??傊_理解成語的整體意義,要注意語境與搭配情況。

(2)本題綜合考查學生語言文字表達與運用效果分析能力。這類題要求先分析原句與改句對比,原句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句式有什么特點、語序是否調整,有什么精妙的用詞等等,進而對應著分析表達效果,可從內容、情感、意境等方面進行分析。除了答個別的,要答出對整個段落的效果及作者的情感態(tài)度。18.①處,這里指劇院里觀眾很多,可填“座無虛席”。座無虛席:形容出席的人很多。

②處,這里指媒介與受眾的身份原本界限很清楚,可填“涇渭分明”。涇渭分明: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

故答案為:①座無虛席;②涇渭分明19.本題作答注意比較原句與改句句式結構、修辭手法等特點的區(qū)別:

原句:①“背著帆布袋的文藝青年們從橋頭匆匆走過”“搖櫓的烏篷船自橋下畫出一圈圈漣漪”“街頭定勝糕、東坡肉粽的熱騰騰香氣在雨雪中彌散”三個句子都采用了主謂結構形式,構成排比,分別表現(xiàn)了三個畫面,一個是文藝青年的匆匆行色,一個是烏篷船的圈圈漣漪,一個是市井食物的騰騰熱氣依次展開,三個畫面依次展開,凸顯烏鎮(zhèn)富有活力的生活場景。

②“搖櫓的烏篷船自橋下畫出一圈圈漣漪”,用“畫出”描寫烏篷船蕩起的圈圈漣漪,這是運用擬人手法,“畫”表現(xiàn)一種美感,比“蕩起”更能體現(xiàn)江南水鄉(xiāng)之美,這個詞寫景精細,既表現(xiàn)出江南水鄉(xiāng)獨有的風物之美,也給讀者留下生動形象的畫面感。

改句:改寫后的句子句式上沒有運用排比的手法,并且改寫后的句子將“畫出”改為“蕩出”,沒有運用擬人的手法,所以不具有原句的表達效果。

故答案為:①全句運用排比,將文藝青年的匆匆行色、烏篷船的圈圈漣漪和市井食物的騰騰熱氣依次展開,凸顯烏鎮(zhèn)富有活力的生活場景。

②烏篷船“畫出”圈圈漣漪運用擬人手法,寫景精細,既表現(xiàn)出江南水鄉(xiāng)獨有的風物之美,也給讀者留下生動形象的畫面感?!敬鸢浮?0.A21.①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②中國茶文化的待客之道③更是享受飲茶過程中的樂趣22.①“利用并發(fā)現(xiàn)”改為“發(fā)現(xiàn)并利用”;②“至少也有4700多年了”改為“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或“至少說也有4700年了”?!窘馕觥俊军c評】(1)本題考查理解詞語在句中的含義的能力,注意這個“含義”一詞可理解為“表面義、基本義”和“深層語義”兩種之綜合,而“深層語義”中應包括“涵義”或“內涵”這一點,那么,對詞語作用的分析恰正是“內涵”“涵義”。事實上在解答這類題時,最重要的答案不是別的,正是這個“作用”的“內涵”之處。

(2)本題考查補寫句子能力。這類題目要求所補寫的句子內容貼切、語意連貫、邏輯嚴密,并且不能照抄材料,另有字數(shù)限制。所補寫的句子的內容來源于文本。具體說,所補寫句子的內容、語言要從上下文的有關材料中去提煉和概括,離開文本不可能補寫正確。所補寫句子與上下文關系:或引領下文,或總結上文,或與上下文銜接連貫。“詞語從文本中來”“引領、總結、銜接”這兩層意思要綜合起來,這樣答案就呼之欲出,而且答案幾乎是唯一的。

(3)本題考查現(xiàn)代漢語常見語病辨析及修改能力。語病主要分為兩大類:結構性語病和語義性語病。對于結構性病句,考生應多從語法角度分析,先壓縮,再看搭配。要認真細致審讀每個選項,重點注意分析并列短語作句子成分與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將并列短語拆開逐一與其他成分搭配,驗證其當否。對于句式雜糅的句子,先憑語感判定其不協(xié)調,再分別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驗證其當否。對于語序不當?shù)木渥?,先也要憑語感檢測,再將不協(xié)調的詞語或句子調換位置,看是否通暢自然。對因不明詞義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語句,應盡力推敲出這個關鍵詞語的含義,推敲方法是拆字組詞。20.首先注意分析文中畫線句的“風”是指社會上長期形成的禮節(jié)、風氣、習慣等。再比對四個選項:

A.“風”意思指社會上長期形成的禮節(jié)、風氣、習慣等。

B.“風”是指與作家作品的風格。

C.“風”是指消息,傳聞。

D.“風”是自然現(xiàn)象。

故答案為:A。21.①處,由后文語境“中國人發(fā)現(xiàn)并利用茶,據(jù)說始于神農時代,少說也有4700多年了”可知前文是茶文化歷史悠久的意思,故可填寫“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

②處,根據(jù)結構安排可知首尾句屬于觀點或總結句,首尾照應,是總分總的關系,結尾空處應該與首句“中國的茶文化尤為注重泡茶和敬茶的禮儀”內容相近,再結合分說部分,強調要征求客人意見、認真準備茶葉和茶具,以及注意事項,可知結尾應該總結,“泡茶與敬茶的禮儀文化”或“待客之道”,故可填寫“中國茶文化的待客之道”。

③處,由前文語境“中國人飲茶,注重一個‘品’字”“‘品茶’不但是鑒別茶的優(yōu)劣,也帶有神思遐想和領略飲茶情趣之意”以及后文關于飲茶過程樂趣的具體展開可知,不僅喜愛茶,更是把飲茶的過程當作文化和樂趣來對待,故可填寫“更是享受飲茶過程中的樂趣”。

故答案為:①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②中國茶文化的待客之道③更是享受飲茶過程中的樂趣22.本題作答首先注意劃線句子的兩處語?。孩僬Z序不當造成表達不合邏輯,“利用”“發(fā)現(xiàn)”之間有承接、遞進關系,應該先“發(fā)現(xiàn)”后“利用”;②不合邏輯,“至少也有4700多年了”中“至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