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備戰(zhàn)2026年中考語文復習最新試題精選(深圳專用)
專題04文言文對比閱讀(一)
(2025?廣東深圳?三模)讀書月“尋味語文”活動選取以下兩篇文言文作為師牛共讀篇目,請你常析并完成探
究任務。
【甲】①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擁笈
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揚,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
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②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
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容此。及下船,舟子喃喃目:“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帚!”
(選自張岱《湖心亭看雪》)
【乙】天啟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許。晚霽①,余登■龍山,坐上城隍廟山門,李界生、高眉生、王
生、馬小卿、潘小妃②侍,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③。坐久清冽,蒼頭④送酒至,余勉
強舉大”敵寒,酒氣冉冉,積雪飄學之,竟不得醉。馬小卿唱曲,李界生吹洞簫和之,聲為寒威所懾,咽澀
不得出。三鼓歸寢。馬小卿、潘小妃相抱從百步街旋滾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余坐一小羊頭車,拖
冰凌而歸。
(選自張岱《龍山雪》)
【注釋】①霽:雨后或雪后轉晴。②李芥(jie)生等五人都是當時的伶人(戲曲演員)。③呆白:蒼白。
④蒼頭:這里指年紀大的伙計。⑤欲(he):同“喝”。
1.解釋下列語句中加點字的含義。
(1)湖中人鳥聲俱絕絕:
(2)余勉強舉大舷敵寒?。?/p>
2.下列對兩則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兩文都寫雪景,甲文“霧淞沆揚,上下一白“寫西湖雪后渾然一體之美:乙文“萬山載雪,雪皆呆白
寫龍山雪后蒼茫之景。
B.兩文都寫雪天活動,甲文敘述作者獨往湖心亭看雪,與金凌客對飲;乙文敘述作者雪后與友人登山、
飲酒、聽曲、雪地嬉戲。
c.兩文都用白描,甲文用“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勾勒場景;乙文中“馬小卿、潘小妃相抱從百步
街旋滾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用白描勾勒人物。
D.甲文用一個“癡”字點染作者鐘情山水、淡泊孤寂的獨特個性;乙方作者將情感寄寓在具體的敘述中,
含而不露,令人回味。
3.將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聲為寒威所懾,咽澀不得出。
4.作者在西湖賞雪飲酒和在龍山賞雪飲酒時的心境有何不同?請結合甲、乙兩文內容具體分析。
【答案】1.絕:消失?。壕票?.C3.(1)在湖中怎么還能碰上(您)這樣(有閑情
雅致)的人呢!
(2)聲音被寒氣所震懾(控制),艱澀得出不來。(此句翻譯基本意思相近即可)4.(1)作者在西
湖賞雪時已是明末清初,他經歷了明朝的滅亡,表達出一種淡淡的哀愁和對故國的懷念,同時也有寧靜超
脫的心境。
(2)在賞龍山雪時,明朝尚未滅亡,張岱的心境是豪邁、灑脫的,反映出他年輕時的樂觀與豁達。
【導語】這兩篇雪景小品展現(xiàn)了張岱散文的雙重美學境界:【甲】文以孤寂空靈的筆觸勾勒西湖雪夜的遺
世獨立,【乙】文則以活潑的群像描寫記錄龍山雪霽的文人雅趣。白描手法與個性化敘事相融,體現(xiàn)晚明
文人“以癖為美”的審美追求,在冷寂與喧鬧間呈現(xiàn)生命情調的多維張力。
1.本題考查實詞。
(1)句意:湖中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絕:消失。
(2)句意:我勉強舉起大酒杯來抵御寒冷。觥:酒杯。
2.本題考查內容理解及寫作手法。
C.根據(jù)甲文“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可知,運用白描手法,以極簡的“一”字勾勒天地蒼茫的整體意境,
無華麗修飾,符合白描”以簡筆勾勒形象”的特點。
根據(jù)乙文“馬小卿、潘小妃相抱從百步街旋滾而下,直至山趾,浴雪而立”可知,不屬于白描手法,“相抱皿旋
滾而下浴雪而立”等動作描寫,細致刻畫了人物在雪地中的動態(tài),帶有場景的畫面感和故事性,更接近細
節(jié)描寫而非白描的簡筆勾勒。
白描應如甲文“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般以極簡約的線條勾勒輪廓,而乙文此句側重動態(tài)過程的敘述,語言
更具場景還原度,不符合白描"刪繁就簡''的特點;
故選c。
3.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
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運有:
(1)焉得:哪能;更:還;
(2)為……所……:被動句式,譯為“被……”;寒威:寒氣、嚴寒的威力;懾:震懾、抑制;咽澀:聲音
阻塞、艱沼。
4.本題考查內容理解。
西湖賞雪飲酒心境:
甲文《湖心亭看雪》創(chuàng)作于明末清初,作者張岱經歷了明朝的覆滅,這?重大歷史變故對他的思想和情感
產生了深遠影響。文中開篇使用“崇禎五年十二月''這一明朝年號來紀年,這種對舊朝年號的沿用,表明作者
內心深處對明朝的懷念和難以割舍的情感。在新的朝代統(tǒng)治下,作者作為前朝遺民,心中難免涌動著對故
國的哀思。
根據(jù)第①段中“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可知,描繪出一幅大雪封湖、萬籟俱寂的景象,營造出一種清冷、
孤寂的氛圍。作者選擇在這樣的時刻“獨往湖心亭看雪","獨'’字不僅強調了作者行為的孤獨,更暗示了他內
心的孤獨。在明朝滅亡后,作者仿佛與周圍的世界格格不入,這種孤獨感正是他故國之思的一種體現(xiàn)。
根據(jù)第①段中“霧淞沆揚,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可知,作者用簡潔而宏大的筆觸勾勒出西湖雪后的全
景,天地間一片潔白,渾然一體。這種空曠、寂靜的景象,讓作者暫時忘卻了塵世的煩惱和國家的變故,
進入?種寧靜超脫的心境。然而,這種寧靜超脫只是表面的,在內心深處,作者對明朝的滅亡仍懷有淡淡
的哀愁。
在湖心亭遇到金陵人,根據(jù)第②段中“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可知,金陵是明朝的舊都,“金陵人”的身
份再次觸動了作者對故國的敏感神經。作者與金陵人同飲后分別,這種短暫的相遇和別離,更增添了他內
心的惆悵和孤獨感,進一步強化了他對故國的懷念和淡淡的哀愁。
龍山賞雪飲酒心境:
乙文《龍山雪》記錄的是明朝尚未滅亡時的事情。此時社會環(huán)境相對穩(wěn)定,作者張岱正處于年輕時期,沒
有經歷國破家亡的沉重打擊,因此心境與寫《湖心亭看雪》時截然不同。
根據(jù)“天啟六年十二月,大雪深三尺許。晚霽,余登龍山,坐上城隍廟山門,李界生、高眉生、王生、馬小
卿、潘小妃侍”可知,作者在雪后初晴的夜晚,與一群友人一同登上龍山,這種多人相伴的出行,體現(xiàn)出作
者生活的愜意和樂觀。
根據(jù)“萬山載雪,明月薄之,月不能光,雪皆呆白”可知,描繪出龍山雪后的蒼茫景色,雖然景色清冷,但作
讀書不于身心有得,懵然①而已。讀書只當以正文傳注為本,正文傳注已通析尚有可疑者,乃可參考
語錄諸說。竊②見傳注之外,皆有諸儒小注經文不過數(shù)語,而小注乃至數(shù)千百言,其實學者不但不能周覽③
經文,傳注亦不能精矣。讀書固不可不思索,然思索太苦,而無節(jié)。則心反為之動,而神氣不清,如井泉
然,流之頻數(shù)則必濁。匹竣由總嗷工么宜直使意當效避更生爸2京此&,少時再從事于思索,則心清而義理
自見。
選自《朱子語類》卷十《讀書方法》
【注釋】①懵然:糊涂無知的樣子。②竊:私下。③周覽:完全閱覽。④澄:使……寧靜。
5.選項中加點字,與乙文”讀書目不可不思索”加點字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其將圖可襲而虜也(《周亞夫軍細柳》)
B.汝心之網(《愚公移山》)
C.囿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D.母國不以山溪之險(《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6.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少時再從事于思索,則心清而義理自見。
7.甲乙兩文談論了讀書學習之法,你分別得到什么啟示,請結合自己的實際談談。
8.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肴”字、從肉,爻聲。本義是做熟的魚肉等,“肴''的造字法是象形。
B.甲文選自《禮記?學記》,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關于教育、教學活動的論著,其中所闡述的一些原則和
規(guī)律,至今仍有重要意義。
C.“凡讀書思索之久/覺有倦意/當斂襟正坐/澄定此心。”這句話斷句有誤。
D.“則心反為之動,而神氣不清,如井泉然,淆之頻數(shù)則必濁?!边@句話用了舉例論證,表明了讀書思
索過度,會擾亂心神。
【答案】5.C6.(1)所以,學習以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學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2)一會兒再繼續(xù)思索,這樣心就會清明,學問(道理)自然顯現(xiàn)出來。7.甲文啟示:教學相長,
結合實際談。
乙文啟示:讀書要讀正文傳注,讀書如有倦意,可以斂襟正坐,澄定此心,結合實際談。8.B
【導語】這篇閱讀材料由兩篇文言選段構成,主題聚焦于古代教育思想。甲文出自《禮記》,以“教學相長”
為核心,強調學與教的辯證關系;乙文選自《朱子語類》,側重讀書方法,主張循序漸進、勞逸結合。兩
文均體現(xiàn)了中國傳統(tǒng)教育智慧:甲文重互動實踐,乙文講求方法節(jié)制。選文編排巧妙,既展現(xiàn)了先秦與宋
代教育思想的傳承,又通過注釋降低了文言難度,適合作為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閱讀素材。
5.本題考查文言詞語。
固:本來,固然。
A.一定、必定:
B.頑固、固執(zhí);
C.本來、固然;
D.鞏固;
故選C。
6.本題考查文言翻譯。完整翻譯句子的基礎上,把重點字詞的意義和用法展現(xiàn)出來,注意省略句要補全,
倒裝句要調整語序。
(1)是故:因此;困:困惑,疑難。
(2)少時:一會兒;從事:做,這里指思考;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
7.本題考查啟示。
甲文以“嘉力弗食不知其旨”類比“至道弗學不知其善”,層層推進引出“教學相長'’的核心觀點。“學然后知不
足,教然后知困”揭示了學習與實踐的辯證關系:學習能發(fā)現(xiàn)自身知識漏洞,而教導他人則會暴露理解盲區(qū),
進而通過“自反”(自我反思)與“自強”(自我勉勵)實現(xiàn)雙向提升?!秲睹贰皩W學半''的引用,進一步強調
教與學的相互促進。這種理念啟示我們:學習不應停留在單向輸入,而應通過講解、實踐等輸出行為檢驗
認知,如課堂小組討論中,當試圖闡述某一文言句式時,常因表達卡頓意識到掌握不牢,繼而針對性查漏
補缺,正是“教學相長''在學習中的具體體現(xiàn)。
乙文圍繞讀書之法,先指出“以正文傳注為本”的根基原則,批評盲目堆砌注疏導致“不能精研經文''的弊端,
強調讀書需以核心文本為基礎,再對可疑處參考旁說?!八妓魈酂o節(jié)則心濁'’以"井泉淆頻必濁''為喻,告誡
思考需張弛有度,若過度疲勞應“斂襟正坐,澄定此心“,待心神清明再繼續(xù)思索。這一觀點對現(xiàn)實學習極具
指導意義:如學習物理公式時,曾因一味刷題而忽略課本推導過程,陷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困境,對
應“傳注之外皆小注,學者不能精”的警示;而當長時間解數(shù)學題思路混亂時,按“澄定此心''之法靜坐調整,
往往能重新梳理邏輯,印證了“心清而義理自見”的合理性,凸顯了夯實基礎與科學調節(jié)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示例:甲文的啟示是“教學相長”。這個理念讓我在擔任班級古詩背誦小組長時,不再僅關注自己會背,而是
通過給同學講解詩意來發(fā)現(xiàn)理解偏差。例如講解《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殘夜”時,有同學質疑“殘夜如何生
出太陽”,我因此重讀注釋,結合地理知識理解到“殘夜將盡時旭日初升''的意境,這正是“教然后知困”的實
踐。
乙文的啟示讀書要讀正文傳注,讀書如有倦意,可以斂襟正坐,澄定此心。乙文“以正文傳注為本''的告誡讓
我在學習歷史時,先扎實掌握教材正文的時間線與事件因果,而非過早沉迷野史趣聞;當分析“安史之亂”
原因時,先理解課本中“藩鎮(zhèn)割據(jù)、朝政腐敗”等核心要點,再拓展閱讀學者論文,避免了信息雜糅。而“思
索太久當潛定此心''的方法,計我在解數(shù)學壓軸題卡頓時,學會暫停演算,深呼吸調整狀態(tài),再回歸題目時
常常能發(fā)現(xiàn)隱藏條件,這正是“心清而義理自見”的現(xiàn)實印證。
8.本題考查內容分析。
A「“肴,的造字法是象形"錯誤。甲文中“肴”從肉(形旁)、爻(聲旁),屬于“形聲字”,而非“象形字象
形字需通過描摹事物形狀造字,如“日”“月”;而形聲字由形旁表義、聲旁表夸,“肴”的“肉”表明與食物相關,
“爻''提示讀音,符合形聲字特征。錯誤;
C.“斷句有誤”錯誤。乙文“凡讀書思索之久/覺有倦意/當斂襟正坐/澄定此心”斷句正確?!八妓髦谩北硎緯r間
狀語,“覺有倦意”為產生的狀態(tài),“當斂襟正坐”“澄定此心”是連續(xù)的動作指令,按語義分層斷句合理,符合
“時間一狀態(tài)一行為”的邏輯節(jié)奏。錯誤;
D.“舉例論證”錯誤,應為“比喻論證:乙文”則心反為之動,而神氣不清,如井泉然,淆之頻數(shù)則必濁”中,
“如井泉然”將“過度思索擾亂心神”的狀態(tài)比作“井泉頻繁攪動變渾濁“,通過形象比喻闡明道理,屬于“比喻
論證”,而非“舉例論證”。錯誤;
故選Bo
【點睛】參考譯文:
【甲】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就不知道它的好處。因
此學習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導別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知道不足,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反思;知
道困惑,這樣以后才能自我勉勵。所以說:教學與學習是相互促進的?!秲睹分姓f“教導別人是學習的一
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乙】讀書如果對自身修養(yǎng)和內心感悟沒有收獲,就只是糊涂無知罷了。讀書應當以正文和注釋為根本,
正文和注釋已經通曉明白后,還有值得懷疑的地方,才可以參考各家語錄和其他學說。我私下發(fā)現(xiàn),注釋
之外還有各位儒者的小注,經文不過幾句話,而小注竟達數(shù)千百字,實際上學者不僅不能完全閱覽經文,
連注釋也不能精通了。讀書固然不能不思考,但思考過于辛苦且沒有節(jié)制,心神反而會被擾亂,精神不清
明,就像井水一樣,頻繁攪動就一定會渾濁。凡是讀書思考太久感到疲倦時,應當整理衣襟端正坐姿,讓
內心寧靜下來,過一會兒再去思考,這樣心神清明而義理自然就會顯現(xiàn)。
(2025?廣東深圳?二模)閱讀以下文段,按要求完成各題。
【甲】陳堯咨善射,當世無雙,公亦以此自矜。嘗射于家凰,有賣油翁釋擔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見
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康肅問日:“汝亦知射乎?舌射不亦精乎?“翁日:“無他,但手熟爾。''康肅忿然日:“爾安敢輕吾射!”
翁日:“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日:
“我亦無他.惟手熟爾°”康肅笑而遣之C
(歐陽修《賣油翁》)
【乙】仲尼適楚,出于林中,見佝僂者承蜩①,猶撥②之也。
仲尼日:“子巧乎!有道邪?’’
日:“我有道也。五六月累③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錨銖④;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⑤也,若厥株
枸久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⑦,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
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亍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于!”
(莊子《佝僂承蜩》,有刪節(jié))
【注釋】①承蜩3。:(用長竿)取蟬。②掇(du6):拾取,形容輕松。③累:堆登,文中指在竹竿頂端
疊放泥丸。④錨銖(zizhU):比喻極微少的數(shù)量。⑤處身:立身,文中指控制身體姿勢。⑥若厥株枸:像
沒有知覺的斷木樁子。⑦反側:晃動。
9.下列句中加點詞語完全不相同的一項是()
A.公亦以自矜咱錢孔入B.薦厥株拘/薦聽茶聲然
C.爾家敢輕吾射/家求其能千里也D.元方入門不吸孔子顧謂弟子曰
10.請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見其發(fā)矢十中八九,但微頷之。
(2)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
1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甲文中“徐以杓酌油瀝之呷J“徐”字,體現(xiàn)賣油翁倒油時的鎮(zhèn)定與嫻熟。
B.乙文中畫線句應該如此斷句: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C.兩篇文章都運用對話描寫,甲文側重以事說理,乙文側重以人論道。
D.孔子評價佝僂者“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說明只要專注就能輕松成事。
12.甲文以“酌油”闡述“手熟”之理,乙文借“承蜩”展現(xiàn)“川志不分”之智。請聯(lián)系牛.活實際,談談在這兩篇文
章中所獲得的啟示
【答案】9.A10.(1)(賣油翁)看見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九支,只是微微點頭。
(2)即使天地廣闊,萬物繁多,但(我)只專注于蟬的翅膀。11.D12.示例:學習書法時,僅
機械臨摹而不專注筆勢章法,則難入佳境;反之,若空有專注卻缺乏日復一日的練習,亦難達嫻熟。這啟
示我們:在追求目標時,需將佝僂丈人的“勤學”與賣油翁的“專注”結合一以專注之心投入實踐,在反復練
習中沉淀匠心。唯有如此,方能從“手熟”走向“專精”,成就學業(yè)、興趣或未來事V匕
【導語】這篇閱讀材料通過《賣油翁》和《佝僂承蜩》兩則古代寓言,生動詮釋了“熟能生巧”與“專注致志''
的人生哲理。選文構思精巧,甲文以“酌油”的口常小事展現(xiàn)技藝的純熟,乙文借“承蜩的特殊場景凸顯專注
的力量。兩文都采用對話體推進敘事,在人物交鋒中自然揭示主題,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寓言“以小見大”的敘事
智慧。文字簡潔有力,人物形象鮮明,說理不著痕跡,具有典型的中式哲理散文特色。
9.本題考查一詞多義。
A.自己/從;
B.意思都是“好像”;
C.意思都是“怎么”;
D.意思都是“回頭看”;
故選A。
10.本題考查學生對句子翻譯能力。我們在翻譯句子時要注意通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
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重點詞有:
(1)見,看見;矢,筋;但,只,只是:頷,點頭。
(2)雖,即使;唯,只;知,可理解為“關注
11.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D.杈據(jù)乙文“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可知,孔子強調的是做事要心志專一、全神貫注才能
成功,“專注”只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本項“說明只要專注就能輕松成事”有誤;
故選D。
12.本題考查文言文內容的理解。
根據(jù)甲文“乃取?葫蘆置于地,以錢覆其口,徐以杓酌油瀝之,自錢孔入,而錢不濕。因曰:‘我亦無他,惟
手熟爾?!翱芍u油翁通過反復練習,達到了倒油技藝的嫻熟境界,強調了熟能生巧,任何技能都需要經
過大量練習才能掌握;
根據(jù)乙文“吾處身也,若厥株枸。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
何為而不得''以及"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可知,佝僂者捕蟬時全神貫注,不受外界干擾,
體現(xiàn)出做事專注、心志集中的重要性。這啟示我們在追求H標時,既要如賣油翁般通過反復練習實現(xiàn)“手熱”,
又要像佝僂者一樣保持專注,將二者結合,才能在學業(yè)、興趣或事業(yè)上取得更好的成績。
【點睛】參考譯文:
【甲】陳堯咨擅長射箭,當時世上沒有人能和他相比,他也憑借這一點自夸。他曾經在自家的園子里射箭,
有個賣油的老翁放下?lián)诱驹谝慌裕敝劭戳怂芫靡膊浑x開.賣油的老翁看到他射出十支箭能射中八
九支,只是對此微微點頭。
陳堯容問道:“你也懂得射箭嗎?我的箭法難道不精湛嗎?‘‘老翁說:“沒有別的(奧妙),只是手法技藝熟
練罷了。''陳堯咨氣憤地說:“你怎么敢輕視我射箭的本領!”老翁說:“憑我倒油(的經驗)知道這個道理。”
于是拿出一個葫蘆放在地上,用一枚銅錢蓋在葫蘆口上,慢慢地用勺子舀油注入葫蘆里,油從銅錢的方孔
中注入,卻沒有沾濕銅錢。接著老翁說:“我也沒有別的(奧妙),只不過是手法技藝熟練罷了?!瓣悎蜃尚?/p>
著打發(fā)他走了。
【乙】孔子到楚國去,經過樹林,看見一個駝背老人用長竿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輕松。
孔子說:“您真靈巧??!有什么訣竅嗎?”
(駝背老人)說:“我有我的辦法,練習五六個月,在竿頭疊放兩個泥丸而不會墜落,那么(粘蟬時)失誤
就很少了;疊放五個泥丸而不會墜落,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東西一樣容易。我控制自己的身體姿勢,就
像沒有知覺的斷木樁子。雖然天地這么大,萬物這么多,而我只知道有蟬的翅膀。我不晃動身體,不因萬
物而轉移對蟬翼的注意力,怎么會粘不到蟬呢!“
孔子回頭對弟子們說:“運用心志不分散,就會精神集中,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駝背老人吧!”
(2025?廣東深圳?二模)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甲】
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成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熄?!?/p>
孟子曰:“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門,
我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無違夫子!'以順為正者,妾婦之道也。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
丈夫。”
(節(jié)選自《孟子?膝文公下》)
【乙】
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
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凈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
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①而啜其酶②?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
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i隹能以身之察察③.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
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蛭④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
以死。
(節(jié)選自《史記?屈原賈牛列傳》)
【注釋】①糟:酒渣。②螭:薄酒。③察察:潔白的樣子。④溫?。╤ud):塵滓重積的樣子c
13.根據(jù)表格內容提示,解釋加點詞。
詞句方法釋義
公孫衍、張儀豈查閱字典:A.真心,不虛偽;B.表示假設,相當于現(xiàn)代
①_____(填選項)
不讀大丈夫哉漢語的“果真”:C.真正,確實
球之日結合語境②—
被發(fā)行吟澤畔聯(lián)系課內: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③_____
眾人皆醉參考成語:婦儒皆知④_____
14.請將【甲】【乙】兩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得志,與民由之。
(2)子非三間大夫歟?何故而至此?
15.請給【乙】文中畫波浪線語句斷句(限兩處)。
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16.請結合【甲】【乙】兩文,簡要分析屈原是否符合大丈夫的標準。
【答案】13.C告誡同“披”都14.(I)得志時,與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
(2)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兒?15.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16.符合
大丈夫標準。屈原被流放江濱時,漁父勸其“與世推移''時,屈原寧死不屈,踐行了孟子貧賤不能移等大丈夫
的處世準則。
【導語】這篇閱讀材料選取了《孟子》和《史記》中關于“大丈夫需神的兩則經典文本,形成鮮明對比。【甲】
文通過孟子與景春的對話,系統(tǒng)闡述了儒家理想中的大丈夫標準;【乙】文則以屈原投江的史實,展現(xiàn)了
堅守節(jié)操的士人風骨。兩文在思想內涵上相互呼應,共同構建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士”的精神譜系。文本選擇
精當,注釋詳實,設題全面覆蓋文言知識點和思想內涵理解,是典型的傳統(tǒng)文化教學范本。
13.本題考查重點文言詞語在文中的含義。
根據(jù)圖表,結合解詞示例和文言詞語在具體語言環(huán)境中的用法分析。
①根據(jù)查閱字典解讀法,“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意思是: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
由此分析,“誠”的詞義符合解詞示例中C項.解釋為:直正,確實:
②根據(jù)語境解讀法,句意為:告誡她說,"戒''的意思為:告誡;
③根據(jù)課內知識遷移法,結合“將軍身被堅執(zhí)銳(將軍親身披著堅固的鐵甲,拿著銳利的武器”'的翻譯可知,
“被”的詞義是同“披”,據(jù)此推斷“被發(fā)行吟澤畔”中“被”的意思也是同“披”,句意是:披散著頭發(fā),在水澤邊
一面走,一面吟誦。
④根據(jù)成語推斷法,結合“婦孺皆知”中“皆”的意思是“都”,據(jù)此推斷“眾人皆醉”中“皆”的意思也是“都”,句
意是:眾人都是沉醉的。
14.本題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譯。文言文的翻譯一般有直譯和意譯兩種方法,具體到某一句子時要注意通
假字、詞類活用、一詞多義、特殊句式等情況,如遇倒裝句就要按現(xiàn)代語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譯時就要
把省略的成分補充完整。
(1)重點字詞意思:民:百姓;由:遵循、遵從。
(2)重點字詞意思:子:您,古代對人的尊稱,第二人稱代詞;歟:句末語氣詞,表示疑問或反問,相當
于“嗎”;何故:為什么:至:至IJ。
15.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
根據(jù)文言文斷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層次,然后斷句,反復誦讀加以驗證。
這個句子的大意是:我聽說,剛洗過的頭,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完澡,一定會抖掉衣服上的灰
塵。
“吾聞之”意思是“我聽說”,在句中起到總起下文的作用,引出后面所聽聞的道理,語義完整,其后應斷開。
“新沐者必彈冠”與“新浴者必振衣”為并列結構,這兩句話句式相同、語義并列,分別描述了兩種行為和對應
的習慣,是兩個相對獨立的表意單元,所以在“新沐者必彈冠''后應斷開。據(jù)以上分析斷句為:吾聞之/新沐
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16.本題考查內容理解與分析能力。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根據(jù)題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內容,
找出相關的語句,概括即可。
結合【甲】文"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可知大丈夫的含義是:富貴不能淫,
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結合【乙】文漁父“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
不哺其糟而啜其酶?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可知屈原被流放江濱時,漁父勸其“與世推移”時,屈原宇死不屈,踐行了孟子貧賤不能移等大丈夫的處世準
則。
【點睛】參考譯文:
【甲】景春說:“公孫衍、張儀難道不是真正的大丈夫嗎?他們一發(fā)怒,諸侯就害怕;他們安居家中,天下
就太平無事。”
孟子說:“這哪能算是大丈夫呢?你沒有學過禮嗎?男子行加冠禮時,父親訓導他:女子出嫁時,母親訓導
她,送她到門口,告誡她說:‘到了你家,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謹慎,不要違背丈夫!’把順從當作最大原則,
是婦人家遵循的道理(公孫衍、張儀在諸侯面前竟也像婦人一樣?。#ù笳煞驊敚┚幼≡谔煜伦顝V大
的住宅里一'仁',站立在天下最正確的位置,一,禮',行走在天下最寬廣的道路_L—'義-能實現(xiàn)理
想時就與人民一起走這條正道,不能實現(xiàn)理想就獨自行走在這條正道上,富貴不能迷亂他的思想,貧賤不
能改變他的操守,強權不能屈服他的意志,這才叫作大丈夫?!?/p>
【乙】屈原到了江邊,披散著頭發(fā),在水澤邊一面走,一面吟誦。形體面貌像枯死的樹木一樣亳無生氣。
漁父看見了問他說:“您不是三閭大夫嗎?為什么來到這里?“屈原說:“整個世界都是渾濁的,只有我一個
人清白:眾人都是沉醉的,只有我一個人清醒,因此被放逐?!皾O父說:“聰明賢哲的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縛,
能夠隨世俗的變化而改變。整個世界都是渾濁的,為什么不能隨大流而推波助瀾呢?眾人都沉醉,為什么
不吃他的酒糟喝他的薄酒呢?為什么懷抱著美玉一般的品質而被放逐呢?”屈原說:’‘我聽說,剛洗過的頭,
一定要彈去帽子上的灰塵,剛洗完澡,一定會抖掉衣服上的灰塵。誰又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遭受外物的污
染呢?寧愿前往長流的江水中葬身魚腹。又怎能讓潔白的身軀被俗心蒙上塵渣呢?”就寫了《懷沙賦》,因
此抱著石頭,就投汨羅江而死了。
(2025?廣東深圳?二模)下面是課內文言文,以及AI推薦的課外聯(lián)讀文言文。
【甲】
余幼時即嗜學。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錄畢,走送之,不敢稍咚約。以是人多以書假余,余因得遍觀群書。既加冠,益
暮圣賢之道,又患無碩師、名人與游,嘗趨百里外,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
室,未嘗稍降辭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質理,俯身傾耳以請;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禮愈至,不敢出一言
以復:唉其欣悅,則又請焉。故余雖愚,卒獲有所聞。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
【乙】
南鄰萬斛①之家,數(shù)十人,人孝出悌,文行忠信,口不組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然于百家之篇。闔門
之內,肅肅②如也;闔門之外,雍雍?如也。君之子孫若是,夫何為而至是也?南鄰萬斛丈人日:吾之誨子
孫也,非鞭非苔,非詬非罵,但寫唐文人杜牧示小侄阿宜二句;又寫本朝宰執(zhí)諸公仿杜牧示侄聯(lián)句;又寫
范文正公家訓題東軒壁句.時人謂之東壁句,吾將示之仿效,寫于東壁,示子孫尤佳。東西二丈曰:散聞
命矣,愿得本以寫于壁焉。
——羅從彥《誨子侄文(節(jié)選)》
注釋:①萬斛:古代容量單位,“斛”為十斗,萬斛形容糧食極多,此處借指家境富裕:②肅肅:形容莊重嚴
謹;③雍雍:和諧融洽。
【AI輔助解詞】提示語:我遇到難解字,請AI提供引導,幫助我推測詞義。
17.根據(jù)AI引導,加點詞詞義推測不叱硬的一項是()
A.不敢稍泄約:限定(引導:結合字義,“約”指借書期限,“逾”對應什么行為?)
B.俟其欣悅:等到(引導:尋找關聯(lián),現(xiàn)代詞語“俟機而動”的“俟”是什么意思?)
C.手不停然于百家之篇:翻閱(引導:觀察字形,提手旁,“披”與手的什么動作有關?)
D.口不絕吟:停止(引導:分析結構,與“手不停披”對仗,“絕”與“?!笔欠窠x?)
【AI輔助釋句】提示語:有些句子比較費解,希望AI提示我思考的步驟。
18.請根據(jù)AI提示,翻譯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書假余。(提示:先斷句,再解析關鍵詞“假”,聯(lián)系前文“還”驗證。)
(2)愿得本以寫于壁焉。(提示:先斷句,再解析關鍵詞“本”,聯(lián)系前文“東壁句”驗證,翻譯時注意“愿”“以”
等字的落實。)
【AI輔助理解】
19.關于AI推薦甲乙兩文聯(lián)讀的理由,正確的一項是()
A.內容:都關注求學過程,展示寒門學子的學習場景。
B.手法:都采用對比的手法,突出學習的艱辛和不易。
C.目的:都強調積極向學,甲文鼓勵苦讀,乙文提倡頓悟。
D.文化:兩文相互補充,分別體現(xiàn)儒家尊師、教化的傳統(tǒng)。
【學習反思】
20.請結合甲乙兩文內容并反思學習過程,從不同角度寫下你獲得的啟示。(不少于3點)
【答案】17.A18.(1)因此,人們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2)希望能得到原本(或底本),以便抄
寫在墻壁上。19.D20.示例:
(1)甲文宋源在貧寒中仍堅持抄書、求師,乙文家族雖家境優(yōu)渥,子孫仍“口不絕吟”“手不停披”,啟示我
學習要勤奮、主動。
(2)甲文通過自身經歷激勵后人,乙文“非鞭非笞”而用名句感化的教育智禁.我從中理解到言傳身教和環(huán)
境熏染的重要性。
(3)甲文“假借藏書”“執(zhí)經叩問”,乙文“寫于東壁”,我在學習時用AI等工具破解語言障礙,啟示我要善于
利用資源。
(4)學習過程中借助AI等工具培養(yǎng)思維,但對AI生成的內容,還要進行檢驗、篩選、內化并實踐,啟示
我要獨立思考,注重內化。
【導語】甲文宋源自述幼時求學之艱,借書抄錄、遠訪名師,盡顯其對學問的執(zhí)著。乙文寫力斛之家以古
人訓誡之句教誨子孫,營造出良好家風。二者皆圍繞教育與成長,甲重個人求學奮進,乙講家族教育傳承,
從不同角度展現(xiàn)對知識品德培育的重視,文風質樸,飽含勸誡期許之意。
17.本題考查文言詞義推測辨析。
A.“不敢稍逾約”句意:不敢稍稍超過借書期限。“逾”應是“超過”的意思,不是“限定。
故選Ao
18.本題考查文言句子翻譯。翻譯時要做到“信、達、雅”,注意重點字詞。
(1)斷句:以是/人多/以書/假余.
重點詞:“以是唧“因此”;“人多”指人們大多;“以書”是“把書”:“假”結合前文“計日以還”(計算著日期按
時送還),可知這里是“借''的意思,整句話是說因此人們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
(2)斷句:愿/得本/以寫于壁/焉.
重點詞:“愿''是"希望”;“得本”結合前文“東壁句,吾將示之仿效,寫于東壁“,可知“本”指“原本〔或底本)”;
“以“表目的,可譯為“來”;"寫于壁''即“寫在墻上“;"焉''是句末語氣詞。整句話表示希望能得到原文來寫在
墻上。
19.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比較閱讀。
A.甲文寫宋濂幼時家貧借書抄錄、長大后遠訪名師求學等,是寒門學子學習場景,乙文主要講家境富裕的
萬斛之家以古人訓誡之句教誨子孫,并非展示寒門學子學習場景;
B.口文有求學條件艱苦(家貧無書等)與自身勤奮好學的對比,突出學習艱辛不易,乙文未采用對比手法;
C.日文強調通過勤奮苦讀獲取知識,乙文是通過書寫古人訓誡之句來教誨子孫,是長期的熏陶,并非提倡
頓悟;
故選D。
20.本題考查對內容的理解與談啟示。
(1)根據(jù)甲文“家貧,無從致書以觀,每假借于藏書之家,手自筆錄,計日以還。天大寒,硯冰堅,手指
不可屈伸,弗方怠”以及乙文“南鄰萬斛之家……口不絕吟干六藝方文,手不停披千百家方篇”可知,宋源家
貧卻克服困難堅持抄書、求學,乙文中富裕之家的子孫也勤奮學習經典著作。這啟示我學習不能因外界條
件好壞而懈怠,無論順境逆境都應勤奮主動,積極汲取知識。
(2)根據(jù)甲文宋濂以自身求學經歷勸勉馬生,到乙文萬斛之家“吾之誨子孫也,非鞭非笞,非詬非罵,但
寫唐文人杜牧示小侄阿宜二句……寫于東壁,示子孫尤佳“,可知甲文是用親身經歷言傳身教,乙文是營造
文化氛圍熏陶子孫。由此我理解到在學習成長中,長輩的親身示范以及良好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都至關重要,
能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
(3)根據(jù)甲文“每假借于藏書之家從鄉(xiāng)之先達執(zhí)經叩問”,乙文“寫唐文人杜牧示小侄阿宜二句……寫于東
壁”可知,古人借助藏書、前輩以及經典名句等資源來學習。在現(xiàn)代學習中,我們有AI等工具可以幫助破
解語言障礙等難題。這啟示我要善于利用身邊的各種資源,為學習助力。
(4)在當今學習過程中,AI等工具可輔助培養(yǎng)思維。但如同我們不能盲目接受古人的學問,對AI生成的
內容也需檢驗、篩選、內化并實踐。從甲文宋濂求師時“援疑質理”,不盲目聽從,乙文萬斛之家選擇合適的
訓誡之句教育子孫,都能看出思考篩選的重要性。這啟示我在學習中要保持獨立思考,不能完全依賴外界
信息,注重將所學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能力。
【點睛】參考譯文:
【甲】我年幼時就非常愛好讀書。家里貧窮,無法得到書來看,常常向藏書的人家求借,親手抄錄,計算
著日期按時送還。天氣非常寒冷的時候,硯臺里的果汁都結成堅硬的冰,手指凍得不能彎曲和伸直,也不
放松抄錄書。抄寫完后,跑著把書送還,不敢稍稍超過約定的期限。因此人們大多愿意把書借給我,我因
而能夠博覽群書。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賢的學說,又憂慮不能與學問淵博的老師、有名望的人交
往,曾經快步走到百里以外,拿著經書向同鄉(xiāng)有道德有學問的前輩請教。前輩道德聲望高,向他求教的學
生擠滿了屋子,他從不曾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站著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難,血問道理,
方下身子,側著耳朵來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不敢說一個字來辯解?;
等到他高興了,就又去請教。所以我雖然愚笨,但終于還能夠有所收獲。
【乙】鄰居家境富裕,家中有幾十口人,在家孝順父母,出外敬愛兄長,講文明,有品行,忠誠守信,口
中不停地吟誦著六經的文章,手中不停地翻閱著諸子百家的著作。家門之內,莊重嚴謹;家門之外,和諧
融冷。您的子孫能夠這樣,為什么能達到這種地步呢?鄰居萬斛老人說:我教誨子孫,不用鞭子抽打,不
用呵斥責罵,只是書寫唐代文人杜牧告誡小侄子阿宜的兩句話;又書寫本朝宰相諸公模仿杜牧告誡侄子的
聯(lián)句;乂書寫范文正公的家訓中題寫在東軒增壁上的句子,當時的人把它叫做東壁句,我要讓子孫仿效這
些,把它們寫在東墻上,用來警示子孫再好不過了。東西兩位老人說:恭敬地聽從您的教誨,希望能得到
原文以便寫在自家墻匕
(2025?廣東深圳?二模)閱讀下面的古文,完成下面小題。
【甲】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
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節(jié)選自范仲淹《岳陽樓記》)
【乙】
昔滕子京以慶師左迂此地,郁郁不得志,增城樓為岳陽樓。既成,賓僚請大合樂落之,子京曰:“直
須憑欄大哭一番乃快!”范公“先憂后樂”之語,蓋亦有為而發(fā)。夫定州之役,子京增堞籍兵①,慰死犒生,
邊垂以安,而文法吏②以耗國③議其后。朝廷用人如此,誠不能無慨于心。第④以束發(fā)、登朝,入為名諫議,
出為名將師,已稍稍展布其才;而又有范公為知己,不久報政最⑥矣,有何可哭?至若予者,為毛維子兔所
窘,一往四十余年,不得備國家一亭一障之用。玄鬢已皤,壯心日灰。近來又遭知己骨肉之變,寒雁一影,
飄零天末,是則真可哭也,真可哭也!
(節(jié)選自袁中道《游岳陽樓記》)
【注釋】①增堞籍兵:增高城墻招募士卒。②文法吏:執(zhí)掌法律的官員。③耗國:耗費國家資財;④第:
但。⑤束發(fā):代指成童之年,這里指年輕。⑥報政最:政績卓著至極。⑦毛錐子:這里指毛筆。
資料夾
袁中道,明代文學家。年少有才,16歲中秀才,在科舉路上屢遭挫折,鄉(xiāng)試六次、會試前三次皆
落第;身患疾病,更經歷摯親兄長病逝;47歲中進士,入仕后官職亦未達理想。雖文學成就頗高,但一
生仕途坎坷,壯志難酬,終在不得志中病逝于南京。
21.下列詞句中的“是”與甲文中“是進亦憂”的“是”意義也風的一項是()
A.星則真可哭也B.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昌女郎
C.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D.是非曲直
22.請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朝廷用人如此,誠不能無慨于心。
23.乙文中袁中道為什么認為滕子京“有何可哭”?
24.面對乙文中袁中道的“真可哭也”,請你結合資料夾,用范仲淹《岳陽樓記》中的觀點來開導他。
【答案】21.A22.(1)不因外物和自己處境的變化而喜悲。
(2)朝廷像這樣用人,(我)心中實在不能不生感慨。23.參考示例:(I)滕子京年輕時就入朝為
官,在朝堂上能做諫議,在地方可任將帥,才華已得到一定的施展;(2)滕子京有范仲淹這樣的知己,且
政績卓著。所以袁中道認為他沒什么可哭的。
或引用原文來回答:(1)“第以束發(fā)登朝,入為名諫議,出為名將帥,已稍稍展布其才;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2025安徽蕪湖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招聘小學非編教師37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歷年真題)
- 安全培訓聯(lián)盟小程序課件
- 2025廣西河池市招聘中小學幼兒園教師565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參考答案詳解一套
- 2025貴州六盤水市中醫(yī)醫(yī)院招聘4名編制外工作人員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模擬題)
- 2025江蘇蘇州工業(yè)園區(qū)東沙湖小學后勤輔助人員招聘模擬試卷及一套完整答案詳解
- 2025北京市健翔學校招聘模擬試卷有完整答案詳解
- 2025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寧生態(tài)環(huán)境監(jiān)測中心招聘1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典型題)
- 2025年山東興羅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員(14人)模擬試卷及1套參考答案詳解
- 2025年上半年延邊州社會考生普通話水平測試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各地真題)
- 2025內蒙古敖漢干部學院年度競爭性比選事業(yè)編制工作人員模擬試卷附答案詳解(黃金題型)
- 礦企 股權轉讓協(xié)議書8篇
- 汽車裝潢公司合作協(xié)議書
- 監(jiān)理臨時用電培訓
- 鋼構雨棚拆除施工方案
- 報任少卿書課件
- 2025人民出版社供小學用中華民族大家庭教學課件:第7課 中華民族的語言文字 含多個微課視頻
- 2025年全國中小學生天文知識競賽試題庫(共五套)
- (完整)高中英語3500詞匯表
- 減鹽防控高血壓治課件全球減鹽行動課件
- 《飼料學》粗飼料
- (實施)產萬噸高吸水性樹脂(SAP)技改項目環(huán)評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