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大學《緬甸語》專業(yè)題庫- 緬甸語專業(yè)的研究項目與學術成果_第1頁
2025年大學《緬甸語》專業(yè)題庫- 緬甸語專業(yè)的研究項目與學術成果_第2頁
2025年大學《緬甸語》專業(yè)題庫- 緬甸語專業(yè)的研究項目與學術成果_第3頁
2025年大學《緬甸語》專業(yè)題庫- 緬甸語專業(yè)的研究項目與學術成果_第4頁
2025年大學《緬甸語》專業(yè)題庫- 緬甸語專業(yè)的研究項目與學術成果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4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nèi)容提供方,若內(nèi)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2025年大學《緬甸語》專業(yè)題庫——緬甸語專業(yè)的研究項目與學術成果考試時間:______分鐘總分:______分姓名:______一、選擇題(每題2分,共20分)1.下列哪項不屬于當前緬甸語語音學研究的重點領域?A.緬甸語聲調(diào)的感知與產(chǎn)出機制B.緬甸語普通話與地方方言的語音差異比較C.緬甸文字改革對語音系統(tǒng)的影響D.緬甸語與其他南亞語言聲韻系統(tǒng)的共性與起源2.在緬甸文學研究中,對《琉璃宮史》進行文本??焙椭匦陆庾x的研究項目,其主要學科歸屬是:A.當代緬甸詩歌研究B.緬甸歷史文獻學C.緬甸佛教文學研究D.緬甸戲劇與社會變遷研究3.負責編纂和出版《緬甸標準詞典》(BurmeseStandardDictionary)的機構是:A.緬甸國家研究所(MyanmarAcademyofSciencesandArts)B.緬甸語言研究所(MyanmarLanguageInstitute)C.緬甸文化部(MinistryofCulture)D.緬甸大學聯(lián)合語言學院(UniversityofYangonLanguageInstitute)4.以下哪位學者是國際上研究緬甸古代史具有代表性的歷史學家?A.UAungThwinB.TheinHlaingC.G.H.LuceD.KhinMaungMaungLatt5.緬甸民族研究中,關于克倫族(Karen)歷史遷徙與文化適應的研究項目,主要屬于哪個學科范疇?A.緬甸佛教史研究B.緬甸政治制度研究C.緬甸少數(shù)民族文化研究D.緬甸經(jīng)濟地理研究6.在緬甸學研究中,將語言學理論與田野調(diào)查方法相結合,研究特定少數(shù)民族語言的研究項目,體現(xiàn)了:A.跨學科研究趨勢B.歷史研究方法C.量化研究方法D.文學批評方法7.緬甸文學中,“四部孔雀經(jīng)”(HtilominHmain)通常被歸類為:A.獨立長篇小說B.散文集C.古代歷史史詩D.現(xiàn)代短篇小說集8.以下哪項是近年來緬甸學研究中的一個新興熱點課題?A.緬甸古典戲劇的韻律研究B.緬甸社交媒體對青年文化的影響研究C.19世紀緬甸外交文獻翻譯D.緬甸傳統(tǒng)醫(yī)學史考證9.緬甸語言規(guī)劃中,推廣標準緬甸語(StandardBurmese)的主要目的是:A.保留所有地方方言B.促進民族語言多樣性C.加強國家認同和統(tǒng)一D.完全取代少數(shù)民族語言10.在分析緬甸某項社會習俗的研究論文中,引用了民族志(Ethnography)資料和口述歷史(OralHistory)資料,這表明該研究:A.僅采用定性研究方法B.結合了定性研究與定量研究C.主要依賴二手文獻資料D.屬于語言學研究范疇二、填空題(每空1分,共10分)1.緬甸語中表達完成體(Completive)的主要語法手段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系列動詞。2.緬甸古典文學中最著名的英雄史詩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3.研究緬甸佛教寺院經(jīng)濟結構的研究項目,屬于__________和__________交叉領域。4.國際上研究緬甸問題的權威機構之一是位于美國的__________。5.緬甸語標準語書面語的主要書寫系統(tǒng)是__________。6.緬甸“四寶”(Thagyin)通常指__________、大象、孔雀和寶石。7.緬甸歷史分期中,“直通時代”(AvaPeriod)大致處于公元__________年至公元__________年。8.緬甸當代文學中,反映內(nèi)戰(zhàn)影響的著名作家__________的代表作有《__________》。9.緬甸語言文字學界致力于推動使用的計算機輔助語言學工具包括__________和__________。10.在緬甸學研究中,對緬甸語方言進行系統(tǒng)分類和描寫的研究,稱為__________研究。三、名詞解釋(每題5分,共20分)1.緬甸語聲調(diào)(Tone)2.蒲甘文化(PaganCulture)3.緬甸民族聯(lián)邦(UnionofMyanmarNations)4.緬甸語第二語言教學(BurmeseasaSecondLanguageTeaching)四、簡答題(每題8分,共32分)1.簡述緬甸語詞匯學研究中關于現(xiàn)代緬甸語新詞產(chǎn)生的主要途徑。2.簡要介紹緬甸文學研究中“社會批評文學”的主要特征和代表作家。3.簡述緬甸歷史研究中關于“下緬甸獨立運動”(1852-1885)的主要觀點分歧。4.簡述緬甸文化研究中“佛教與緬甸社會”關系的幾個關鍵方面。五、論述題(每題10分,共20分)1.論述近年來緬甸語言技術(LanguageTechnology)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應用價值。2.試分析緬甸學研究中跨學科方法的重要性,并結合具體學科領域舉例說明。---試卷答案一、選擇題1.D2.B3.B4.C5.C6.A7.C8.B9.C10.A二、填空題1.不定式(或主動式),進行體(或被動式)2.《琉璃宮史》,《孔雀王》3.社會學,語言學4.東亞研究協(xié)會(AssociationofSoutheastAsianStudies-ASEAS)5.圓體字(MyanmarCircleScript/?????????)6.佛教7.1364,1767(或1752)8.納昂溫(ThawSweThwin),《炮火下的童年》(ChildhoodUnderFire)9.緬甸語電子詞典(BurmeseElectronicDictionary),語音識別系統(tǒng)(SpeechRecognitionSystem)10.方言(Dialectology)三、名詞解釋1.緬甸語聲調(diào):指緬甸語中,由音高變化來區(qū)分詞義或語法功能的語音現(xiàn)象。它是緬甸語區(qū)別于印歐語系語言的重要特征之一,體現(xiàn)在單元音和部分復元音上,具有區(qū)別意義的作用。解析思路:解釋“聲調(diào)”的定義(音高變化區(qū)分意義),點明其語言學性質(區(qū)分詞義/語法功能),強調(diào)其作為緬甸語“重要特征”的獨特性(區(qū)別于印歐語)。2.蒲甘文化:指歷史上存在于緬甸中部的蒲甘王朝(約11世紀至13世紀)時期所創(chuàng)造的綜合文化形態(tài)。它以佛教(特別是Theravada佛教)的興盛為核心,在建筑(如仰光大金塔)、藝術(雕塑、繪畫)、宗教制度、語言文字等方面都取得了輝煌成就,是緬甸古代文明的巔峰代表。解析思路:界定“蒲甘文化”的時間范圍(蒲甘王朝時期),點明其核心(佛教),列舉其主要成就領域(建筑、藝術、宗教、語言文字),強調(diào)其歷史地位(古代文明巔峰)。3.緬甸民族聯(lián)邦:指根據(jù)1947年《緬甸獨立憲法》建立的多民族國家聯(lián)盟。該憲法旨在承認并保障各民族(八大方族及眾多少數(shù)民族)的平等權利和自治地位,是國家構建初期試圖平衡中央集權與地方民族主義的關鍵政治構想。其歷史命運經(jīng)歷了多次政治動蕩和調(diào)整。解析思路:解釋其定義(多民族國家聯(lián)盟),關聯(lián)歷史背景(1947年憲法),闡述其核心政治構想(民族平等與自治),提及歷史演變(政治動蕩與調(diào)整)。4.緬甸語第二語言教學:指針對母語非緬甸語的學習者(如少數(shù)民族學生、外國學習者)進行的緬甸語教學活動。該領域的研究關注第二語言習得規(guī)律、教學方法與策略、教材開發(fā)、語言測試、師資培訓等方面,旨在提高非母語者的緬甸語交際能力。解析思路:界定核心概念(母語非緬語者的教學),說明其研究范疇(習得規(guī)律、方法、教材、測試、師資等),點明最終目標(提高交際能力)。四、簡答題1.簡述緬甸語詞匯學研究中關于現(xiàn)代緬甸語新詞產(chǎn)生的主要途徑。答:現(xiàn)代緬甸語新詞的產(chǎn)生途徑主要包括:一、音譯外來詞,主要來自英語,通過音譯或音意結合的方式引入,如“計算機”(computer)譯為“貢達敏欽”(gandamingchin);二、舊詞新義,即賦予原有詞語新的含義以適應社會發(fā)展,如“手機”原意“耳邊的花”,現(xiàn)在引申為“手機”;三、詞素組合,利用緬甸語構詞法,通過詞根、前綴、后綴等組合創(chuàng)造新詞;四、方言吸收,將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詞語吸收到標準語中;五、縮略詞,將較長的專有名詞或術語縮略而成,如“聯(lián)合國”縮略為“蘭迪”(LDN)。解析思路:分類列出主要途徑(音譯、舊詞新義、組合、吸收、縮略),并對每種途徑稍作說明或舉例,體現(xiàn)對詞匯學知識的系統(tǒng)性了解。2.簡要介紹緬甸文學研究中“社會批評文學”的主要特征和代表作家。答:緬甸社會批評文學是緬甸現(xiàn)代文學的重要流派,其主要特征是:一、關注社會現(xiàn)實,特別是殖民統(tǒng)治、社會不公、貧富差距、城鄉(xiāng)差異等問題;二、具有較強的批判性和揭露性,對不合理的社會現(xiàn)象和制度進行抨擊;三、人物形象典型化,常常塑造受壓迫、受剝削的底層人物形象;四、語言通俗易懂,貼近生活。代表作家及其作品包括吳萬(UWin)的《窮人》(ThePoor)、吳昂登(UAung登)的《惡棍》(Scoundrel)、吳紐倫(UNu)的短篇小說等。解析思路:先概括定義(關注社會現(xiàn)實、批判性),再展開說明具體特征(批判對象、人物塑造、語言風格),最后列舉代表作家及代表作作為例證。3.簡述緬甸歷史研究中關于“下緬甸獨立運動”(1852-1885)的主要觀點分歧。答:關于下緬甸獨立運動的歷史研究存在一些觀點分歧,主要體現(xiàn)在:一、對運動性質的認定,有人認為其主要目的是擺脫英國殖民統(tǒng)治,是民族解放斗爭,也有人認為其更多是地方王朝(如貢榜王朝)的內(nèi)部權力斗爭和擴張,對英國的態(tài)度復雜;二、對運動領導者的評價,對阿拉干王(KingofArakan)敏東(MongMin)的評價存在爭議,有人視其為民族英雄,有人則批評其統(tǒng)治手段和對外政策;三、對運動失敗原因的分析,有觀點強調(diào)軍事上的落后和英國殖民者的侵略策略,也有觀點認為內(nèi)部矛盾和分裂是導致失敗的關鍵因素。解析思路:明確研究對象(下緬甸獨立運動),指出存在分歧的幾個關鍵方面(運動性質、人物評價、失敗原因),并對不同觀點的核心差異進行簡要說明。4.簡述緬甸文化研究中“佛教與緬甸社會”關系的幾個關鍵方面。答:佛教與緬甸社會的關系極為密切,主要體現(xiàn)在:一、宗教信仰核心,約90%以上的緬甸人信奉佛教(主要是上座部佛教Theravada),佛教教義深刻影響國民價值觀和道德觀念;二、社會生活滲透,佛教活動(如佛誕節(jié)、萬佛節(jié))是重要社會節(jié)日,寺院不僅是宗教場所,也承擔部分社會教育、慈善功能;三、文化藝術載體,緬甸建筑(佛塔、寺院)、雕塑(佛像)、繪畫(佛畫)、音樂(佛曲)等都具有鮮明的佛教特色;四、政治社會影響,歷史上佛教寺院擁有大量土地和財富,對政治產(chǎn)生重要影響,現(xiàn)代社會佛教領袖有時也參與社會議題討論。解析思路:從多個維度(信仰、生活、文化、政治)闡述佛教對緬甸社會全面而深刻的影響,體現(xiàn)知識的廣度和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五、論述題1.論述近年來緬甸語言技術(LanguageTechnology)研究的主要方向及其應用價值。答:近年來緬甸語言技術(LT)研究的主要方向包括:一、緬甸語信息處理技術,如機器翻譯(MT)、語音識別(ASR)、文本分析(TA)等,旨在提高處理緬甸語數(shù)據(jù)的效率和準確性;二、緬甸語語料庫建設與應用,利用現(xiàn)代技術手段大規(guī)模采集、標注、分析緬甸語語料,為語言學研究和教學提供數(shù)據(jù)支持;三、面向特定應用場景的語言技術,如為政府機構、企業(yè)、教育部門開發(fā)定制化的語言信息系統(tǒng);四、跨語言信息檢索與共享,利用語言技術促進緬甸語與其他語言(特別是英語)之間的信息交流。其應用價值體現(xiàn)在:一、提升緬甸語信息化水平,促進數(shù)字經(jīng)濟發(fā)展;二、輔助語言教學與研究,提高學習效率和科研水平;三、服務于政府治理和公共服務,如電子政務、公共信息發(fā)布;四、保護和傳承緬甸語言文化,使緬甸語更好地融入數(shù)字時代。解析思路:首先明確研究主題(LT研究方向與應用價值),然后分點論述主要研究方向(信息處理、語料庫、特定應用、跨語言),再闡述各項研究的應用價值(對經(jīng)濟、教育、治理、文化等領域的貢獻),體現(xiàn)對領域前沿動態(tài)的了解和綜合分析能力。2.試分析緬甸學研究中跨學科方法的重要性,并結合具體學科領域舉例說明。答:緬甸學研究具有顯著的跨學科特性,跨學科方法是其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關鍵。其重要性體現(xiàn)在:一、能夠更全面、深入地理解緬甸社會的復雜性,避免單一學科視角的局限;二、有助于產(chǎn)生新的研究問題和理論視角,推動學科發(fā)展;三、能夠更好地回應現(xiàn)實問題,提供更具實踐意義的解決方案。結合具體學科領域舉例:在語言學領域,結合社會學方法研究緬甸語的社會方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nèi)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nèi)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nèi)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nèi)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nèi)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nèi)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