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高級中學名校試卷PAGEPAGE1甘肅省多校2025屆高三高考前模擬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在當下中國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法治的理念和精神,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深切期盼;法治的實踐和工作,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法治國家應當具有哪些重要特征和標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并沒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和結論。實際上,每個所謂法治國家,都只是在一定意義上滿足了法治國家的基本標準和若干要求,并且始終隨著國家的不斷發(fā)展而發(fā)展,是歷史過程與歷史結果相統(tǒng)一的社會現(xiàn)象。一般認為,民主政治(人民主權)、法律至上、權力制約、人權保障、法制完備、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程序正義等,應當是法治國家具備的主要特征和標志。就我國來說,這些方面的較低標準可以說已經達到。我們經常在內外活動中講,中國是一個法治國家,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法治國家的更高標準和理想目標,顯然不是短期內就能夠實現(xiàn)的;目前存在的諸多方面不足,不是輕易就能夠克服的;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新期待新要求,需要我們作出扎扎實實的工作,不斷創(chuàng)造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新業(yè)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xiàn)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和目標。從總體上觀察,實行法治的主要難點和阻力在權力約束、人權保障、差序格局三個方面。制約中國實現(xiàn)法治的深層次障礙和阻力,不僅來自權力約束和人權保障的缺失,而且還有來自傳統(tǒng)社會交往習俗、人際關系準則的排斥和扭曲。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鄉(xiāng)土中國》中用“差序格局”這一術語來概括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基礎結構和倫理關系。他說:“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lián)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lián)系所構成的網絡,因之,我們傳統(tǒng)社會里所有的社會道德也只在私人聯(lián)系中發(fā)生意義?!薄霸谶@種社會中,一切普遍的標準并不發(fā)生作用,一定要問清了,對象是誰,和自己是什么關系之后,才能決定拿出什么標準來?!薄爸袊牡赖潞头?,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對象和‘自己’的關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縮?!碑斍?,我國社會正處于深刻調整和變化時期。一方面,先前因革命斗爭和政治運動所帶來的、以階級身份為基礎所形成的“差序格局”已經基本解體,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從身份到契約”的變化在逐步加深;另一方面,傳統(tǒng)社會中的“差序格局”卻在宗法倫理精神引導下,以個人血緣、親緣、地緣等自然關系和“同鄉(xiāng)”“同學”“同事”“會員”等擬制關系為依托,愈益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關系社會”“熟人社會”呈現(xiàn)加強和擴張之勢。如同有的學者所言:“從當代中國的現(xiàn)實來看,秩序原理的主要特征是事實比規(guī)范優(yōu)先、互惠比權利優(yōu)先;在人際關系之前或之上的確定的法治觀,即使并非完全沒有,也是非常薄弱的。”這種新“差序格局”中的“非正式組織”和形形色色的“潛規(guī)則”,對實行法治具有很大的消極作用。我們有時可能沒有意識到,其實“差序格局”就在我們身邊,不管我們是否喜歡,它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周新生在政協(xié)大會上作了一個發(fā)言,題目是《盡量讓國人不求人少求人》。他作了這樣一個開場白:最近,一位司局級老領導說到,女兒在他的極力反對下仍入外籍并嫁給外國人,是女兒勸他的一句話,最終讓他接受了女兒的做法。這句話就是:“爸爸,您將來再不用為您的外孫在國內上幼兒園、上小學、上中學去求人了?!笨刹皇菃幔课覀儑说纳钪?,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燒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學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調動工作要求人;異地遷徙取得戶籍要求人;參軍要求人;職務、職稱晉升要求人,不一而足。求人的主體,上至高級官員下至布衣百姓,大有無人不求人之勢。求人的客體,是在各個涉及公共利益崗位上掌握著大大小小權力和資源的官員或工作人員。需要注意的是,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壯觀的中國式求人圖卷。這一社會現(xiàn)象,確實較為普遍,可以引起人們很多的聯(lián)想和很深的思考。如果有一天到了大家都能夠按法律、按制度、按規(guī)則辦事,不必去東找西找、求這求那的時候,我們所追求的法治理想就真可以說是實現(xiàn)了;或者換個角度看,今天我們要實現(xiàn)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目標,就必須在公共生活領域中突破各種“差序格局”和“潛規(guī)則”的羈絆,逐步建立起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格局、制度格局、規(guī)則格局,讓社會主義法治的陽光普照人間。(摘編自沈春耀《建設法治國家須打破“差序格局”》)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世界上完全滿足了法治國家的標準和要求的國家是不存在的,只能說是在一定意義上滿足了,且是始終隨著國家的不斷發(fā)展而發(fā)展。B.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但也只能說權力制約、人權保障等方面的較低標準已經達到,要實現(xiàn)法治國家的更高標準和理想目標還需要很長時間。C.無論是生病求醫(yī),還是調動工作,還是職稱晉升,人們已經習慣了辦事先求人,人們根本沒有按規(guī)矩來辦理的法治觀。D.在法治水平高的國家中,法律至上,一切按法律辦事,法律是不會看所施的對象和“自己”的關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縮的。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只要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中用“差序格局”所概括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基礎結構和倫理關系還存在,那么我國就難以實現(xiàn)高標準的法治。B.權力約束和人權保障的缺失,與傳統(tǒng)社會交往習俗、人際關系準則的排斥和扭曲相比,后者更難以在短時間內給以徹底改變。C.推行法治的過程中,怕的是出問題后,一切普遍的標準并不發(fā)生作用,問清對象是誰及和自己的關系后,才決定拿出相應標準來。D.對當前我國法治的現(xiàn)狀要有清醒的認識,這就是其主導方面是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從身份到契約”的變化在逐步加深。3.下列選項,最能夠體現(xiàn)法治國家具有的重要特征和標志的一項是()A.在市領導做了重要批示后,法院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三家企業(yè)采取了強制執(zhí)行措施,為農民工討回了工資。B.某地城管在清理整治亂擺攤影響城市市容的行動中,為了形成震懾力,扣押了一大批小商小販的商品。C.縣人民法院對因拆遷而造成傷亡兩人的案件判決后,檢察院對判決存有異議,向縣人民法院提出了抗訴。D.小張在一設計公司工作,試用期內,因為在一次會議上,和領導發(fā)生了爭執(zhí),領導根據(jù)公司規(guī)章辭退了他。4.請簡要敘述本文作者的行文思路。5.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談談國家在公共生活領域中突破各種“差序格局”和“潛規(guī)則”的羈絆取得的進步?!敬鸢浮?.C2.D3.C4.(1)由法治談起,談法治國家應當具有重要特征和標志,由此談到中國作為法治國家的現(xiàn)狀,接著提出實行法治的三個主要難點;(2)由實行法治的三個主要難點談到差序格局,引用費孝通的名言指出差序格局的實質,之后聯(lián)系當今實際談差序格局對實行法治的羈絆,最后發(fā)出號召,按法律、按制度、按規(guī)則辦事,逐步建立起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格局、制度格局、規(guī)則格局。5.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雖然存在以個人血緣、親緣、地緣等為依托的“關系社會”“熟人社會”,但在事關個人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上,我們國家是堅決按法律、按制度、按規(guī)則辦事的,比如高考,在百姓眼中,就是最公平的選拔人才的途徑。再比如,過去,醉酒開車的人有很多,當醉酒駕車寫入刑法,現(xiàn)在醉酒駕車的情況就非常少了。這也說明法治已經深入人心。【解析】【導語】這篇論述文圍繞中國法治建設展開,層次分明:首先肯定法治建設成就,指出基本標準已達標;然后剖析法治難點,聚焦“差序格局”這一傳統(tǒng)社會結構對現(xiàn)代法治的阻礙;最后通過政協(xié)委員發(fā)言的鮮活案例,揭示“求人現(xiàn)象”折射出的法治困境。文章采用“現(xiàn)狀-問題-對策”的論證結構,將社會學理論與現(xiàn)實案例結合,既展現(xiàn)法治理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又為突破傳統(tǒng)桎梏、實現(xiàn)規(guī)則之治指明方向。論證嚴謹,案例典型,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批判性和建設性?!?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根本沒有”錯,原文第七段提到“在人際關系之前或之上的確定的法治觀,即使并非完全沒有,也是非常薄弱的”,表明法治觀存在但薄弱,而非“根本沒有”。選項表述過于絕對。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主導方面”錯,原文提到當前社會的兩面性:一方面“以階級身份為基礎的差序格局基本解體,市場經濟下‘從身份到契約’的變化在加深”;另一方面,傳統(tǒng)“差序格局”以新形式(血緣、親緣、地緣等)“加強和擴張”。因此,“主導方面”的表述缺乏依據(jù),屬于過度推斷。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A.法院在“市領導批示”后采取強制執(zhí)行措施。這一行為體現(xiàn)“權力干預司法”,違背“法律至上”和“權力制約”原則,不符合法治特征。B.城管“為形成震懾力”扣押商品,未提及是否遵循法定程序(如開具清單、告知救濟權利等)。若缺乏程序正義,可能屬于濫用職權,不符合法治特征。C.檢察院對法院判決提出抗訴,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職權,體現(xiàn)了“權力制約”和“公正司法”原則——通過法定程序糾正可能的司法偏差,符合法治特征。D.公司依據(jù)內部規(guī)章辭退員工,若規(guī)章合法且程序正當,屬于企業(yè)自主管理范疇。但原文強調法治核心是“公共權力約束”,此選項不涉及公權力運作,與法治國家特征關聯(lián)較弱。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1)原文首段作者列舉“民主政治、法律至上、權力制約”等為法治國家的“主要特征和標志”,并明確我國“較低標準已經達到”,肯定中國是法治國家。同時強調“更高標準和理想目標”非短期可實現(xiàn),指出當前法治建設存在“諸多不足”,需持續(xù)努力,體現(xiàn)辯證視角。原文直接指出,中國實行法治的“主要難點和阻力在權力約束、人權保障、差序格局三個方面”,其中前兩者為制度層面,第三者為社會文化層面。(2)引用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中的論述,界定“差序格局”本質。文中指出現(xiàn)實中“關系社會”“熟人社會”擴張,“非正式組織”和“潛規(guī)則”盛行,導致“事實比規(guī)范優(yōu)先、互惠比權利優(yōu)先”,法治觀“非常薄弱”。以全國政協(xié)委員周新生的發(fā)言為例,通過“國人生活普遍求人”現(xiàn)象(如教育、醫(yī)療等領域),直觀展現(xiàn)差序格局對法治的侵蝕。原文以“按法律、按制度、按規(guī)則辦事無需求人”與“當前普遍求人”對比,強調法治的核心是擺脫私人關系干擾,實現(xiàn)規(guī)則至上。作者明確提出,建設法治國家需“突破各種‘差序格局’和‘潛規(guī)則’的羈絆”,建立“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格局、制度格局、規(guī)則格局”,呼應開篇對法治“更高標準”的追求?!?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原文提到“差序格局”的典型表現(xiàn)是“關系社會”“熟人社會”中“非正式組織”和“潛規(guī)則”對法治的阻礙(如“生老病死都要求人”“職務、職稱晉升要求人”等)。原文結尾:“必須在公共生活領域中突破各種‘差序格局’和‘潛規(guī)則’的羈絆,逐步建立起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格局、制度格局、規(guī)則格局”。高考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其標準化流程和公平性設計(如統(tǒng)一考試、分數(shù)優(yōu)先錄?。w現(xiàn)了對“差序格局”中“私人聯(lián)系”“關系優(yōu)先”的突破。原文強調“差序格局”下“普遍的標準并不發(fā)生作用”,而高考通過剛性制度確保規(guī)則至上,符合原文倡導的“法治理想”。醉駕入刑前,酒后駕駛可能因“人情”“關系”被輕縱,屬于“潛規(guī)則”或“非正式處理”的范疇。但法律將醉駕入刑后,通過嚴格執(zhí)法(如統(tǒng)一查處標準、刑罰威懾),大幅減少了此類行為,體現(xiàn)了法律對“差序格局”中“因人而異”處理方式的替代,符合原文“權力制約”“人權保障”的法治目標,也印證了“法治已經深入人心”的結論。(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狼圖騰姜戎①當陳陣在雪窩里用單筒望遠鏡鏡頭,套住了一頭大狼的時候,他看到了蒙古草原狼鋼錐一樣的目光。②陳陣全身的汗毛像豪豬的毫刺一般豎了起來,幾乎將襯衫撐離了皮肉。陳陣和畢利格老人,這會兒手上沒有槍,沒有長刀,沒有套馬桿,甚至連一副馬鐙這樣的鐵家伙也沒有。③他們只有兩根馬棒,萬一狼群嗅出他們的人氣,那他倆可能就要提前天葬了。陳陣又哆哆嗦嗦地吐出半口氣,才側頭去看老人。畢利格正用另一只單筒望遠鏡觀察著狼群的包圍圈。側對面的山坡上,大群的黃羊仍在警惕地搶草吃,但似乎還沒有發(fā)現(xiàn)狼群的陰謀。陳陣感到老人用胳膊輕輕碰了碰他,又指了指山坡。陳陣急忙用望遠鏡對準雪坡,大群黃羊還在緊張地搶草吃。但是,他看見有一條大狼竟從狼群的包圍線撤走,向西邊大山里跑去了。他心里一沉,悄聲問老人:難道狼群不想打了,那咱們不是白白凍了大半天嗎?老人說:狼群才舍不得這么難找的機會呢,準是頭狼看這群黃羊太多,就派這條狼調兵去了??礃幼永侨何缚诓恍。娲蛩愦蛞粓龃笳汤玻駜何铱蓻]白帶你來。你再忍忍吧,打獵的機會都是忍出來的……又有六七條大狼悄悄加入了包圍圈,三面包圍線業(yè)以成形。陳陣用厚厚的羊皮馬蹄袖攏住口鼻,低聲問道:阿爸,狼群這會兒就要打圍了吧?畢利格輕聲說:還得有一會兒呢,頭狼還在等機會。狼打圍比獵人打圍要心細,你自個兒先好好琢磨琢磨,頭狼在等什么?兩人伏在雪窩里已有大半天了。此刻,兩人開始關注斜對面山坡上的黃羊。這群黃羊有近千只,幾頭長著黑長角的大公羊,嘴里含著一把草,抬頭望,并嗅著空氣,其它的羊都在快速刨雪吃草。狼群對這次打圍的機會非常珍惜,它們圍獵的動作很輕很慢。只要羊群中多了幾只抬頭望的公羊,狼群就會伏在草叢中一動不動,連呼出的白氣也極輕極柔。黃羊群繼續(xù)拼命搶草吃。兩人靜下心來等待。老人輕聲說:黃羊可是草原的大害,跑得快,食量大,你瞅瞅它們吃下了多少好草。一隊人畜辛辛苦苦省下來的這片好草場,這才幾天,就快讓它們禍害一小半了。要是再來幾大群黃羊,草就光了。今年的雪大,鬧不好就要來大白災。這片備災草場保不住,人畜就慘了。虧得有狼群,不幾天準保把黃羊全殺光趕跑。陳陣吃驚地望著老人說:怪不得您不打狼呢。老人說: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絕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還能活嗎?陳陣說:這是個好理,我現(xiàn)在能明白一點了。陳陣心里有些莫名的激動,他好像能模模糊糊地看到狼圖騰的幻影。在兩年前離開北京之前,他就閱讀和搜集了許多有關草原民族的書籍,那時他就知道草原民族信奉狼圖騰,但直到此時他才好像開始理解,草原民族為什么把漢人和農耕民族最仇恨的狼,作為民族的獸祖和圖騰。狼群又有了些動靜。兩人急忙把鏡筒對準幾條抬頭的狼。但狼很快又低下頭不動了。陳陣仔細搜索高草中的狼,但實在看不清狼的動作。狼群似乎還沒有下手的跡象,陳陣對狼群的耐性幾乎失去了耐性。他問老人,今天狼群還打不打圍?它們是不是要等到天黑才動手?老人壓低聲音說:打仗沒耐性哪成。天下的機會只給有耐性的人和獸,只有耐性的行家才能瞅準機會。成吉思汗就那點騎兵,咋就能打敗大金國百萬大軍?打敗幾十個國家?光靠狼的狠勁還不成,還得靠狼的耐性。再多再強的敵人也有犯迷糊的時候。大馬犯迷糊,小狼也能把它咬死。沒耐性就不是狼,不是獵人,不是成吉思汗。你老說要弄明白狼,弄明白成吉思汗,你先耐著性子好好的趴著吧。老人有點生氣,陳陣不敢再多問,耐著性子磨煉自己的耐力。陳陣用鏡頭對準一條狼,這條狼他已經觀察過多次,它幾乎像死狼那樣地死在那里,半天過去了,它竟然一直保持同一姿勢。過了一會兒,老人緩和口氣說:趴了這老半天,你琢磨出狼還在等啥了嗎?陳陣搖了搖頭。老人說:狼是在等黃羊吃撐了打盹。大部分黃羊終于抬起頭來。有的黃羊撐得四條腿叉開,已經伸不直。老人用望遠鏡仔細看了看說:黃羊吃不動了,你看著,狼群就要下手啦。陳陣開始緊張起來。狼群已經開始悄悄收緊半月形的包圍圈,黃羊群的東、北、西三面是狼,而南面則是一道大山梁。陳陣猜測可能有一部分狼已經繞到山梁后面,一旦總攻開始,黃羊被狼群趕過山梁,山后的狼群就該以逸待勞迎頭捕殺黃羊,并與其它三面的狼群共同圍殲黃羊群。他問道:阿爸,繞到山后面的狼有多少,要是數(shù)量不夠,也圍不了多少黃羊。老人詭譎地一笑說:山梁后面沒有狼,頭狼不會派一條狼去那兒的。陳陣滿眼疑惑問:那還怎么打圍?老人說:那道山梁后面是額侖草原出了名的大雪窩。斜對面這面草坡是迎風坡,白毛風一起,這面坡上的雪站不住,全刮到山梁后面去了,山那邊就成了大雪盆,背風窩雪,最邊上有半人深,里面最深的地方能沒了旗桿。呆會兒,三面狼群把黃羊趕過山梁,再猛勁往下一壓,哪是啥陣勢?突然,狼群開始總攻。④在高草中嗖嗖飛奔的狼群,像幾十枚破浪高速潛行的魚雷,運載著最鋒利、最刺心刺膽的狼牙和狼的目光,向黃羊群沖去。(節(jié)選自姜戎《狼圖騰》第一章、第二章)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近千只黃羊“警惕地搶草吃”“緊張地搶草吃”,是因為知道覬覦它們的狼群已經在周圍設伏,需要吃飽后抓緊離開這危險之地。B.群狼在頭狼的指揮下完成了對正在吃草的大群黃羊的包圍,陳陣和畢利格老人緊張地趴在雪窩中,用單筒望遠鏡看到了整個包圍過程。C.作者善于運用襯托手法來塑造形象,也就是用陳陣的單純襯托畢利格老人的見多識廣,用黃羊的蠢笨襯托草原狼的老謀深算。D.本文構思巧妙,這就是作者給出一個又一個具體形象的特寫鏡頭,而畢利格老人的話語則是畫外音,起著解釋說明的作用。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中的“套住”,說明陳陣手持單筒望遠鏡連續(xù)轉換觀察角度,最后終于定位在了一頭大狼身上。B.句子②用比喻和夸張手法描寫陳陣看到了蒙古草原狼鋼錐一樣的目光后,因驚恐而毛骨悚然的狀態(tài)。C.句子③說明草原狼近在咫尺,趴在雪窩中的陳陣和畢利格老人的處境已經十分危險,且進退不能。D.句子④用擬聲詞和比喻描寫草原狼出其不意向黃羊群發(fā)起總攻,速度之快可謂迅雷不及掩耳。8.草原民族為什么把狼作為民族的獸祖和圖騰?9.讀完本文,掩卷沉思,你能夠得到哪些啟示?試從生態(tài)平衡、人與動植物命運共同體等方面談談?!敬鸢浮?.D7.C8.①草原民族靠放牧為生,而黃羊是草原的大害,狼能夠把黃羊全殺光趕跑,保護草原;②狼富有智慧,富有超常的耐心,能夠在等待中尋找成功的機會。9.①草原、牛羊、黃羊、狼等,都是食物鏈中的一環(huán),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缺一不可,只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食物鏈中的每一環(huán)才會各得其所。②人與動植物,休戚相關,命運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雖然有時有矛盾,但斗爭要有理有利有節(jié),絕對不能不共戴天。③要善于學習。不僅向同類學習,還該向異類學習,比如向狼學習,要有耐心,要學會布局等?!窘馕觥俊緦дZ】本文以凌厲的筆觸構建草原生存法則的隱喻場域。狼群圍獵黃羊的精密戰(zhàn)術與老人“生態(tài)鏈”的樸素哲思形成雙重敘事:狼既是獵食者,更是草原生態(tài)的調節(jié)者。作者通過望遠鏡視角與雪窩對峙的緊張感,將動物野性、人類敬畏與自然法則熔鑄為圖騰意象,表達對游牧文明的禮贊。狼性成為自然智慧與民族精神的復合象征?!?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鑒賞藝術特色的能力。A.“是因為知道覬覦它們的狼群已經在周圍設伏”錯誤。根據(jù)“側對面的山坡上,大群的黃羊仍在警惕地搶草吃,但似乎還沒有發(fā)現(xiàn)狼群的陰謀”可知,“知道覬覦它們的狼群已經在周圍設伏”是無中生有。B.“陳陣和畢利格老人緊張地趴在雪窩中”錯誤。根據(jù)“陳陣開始緊張起來”“老人詭譎地一笑說”“呆會兒,三面狼群把黃羊趕過山梁,再猛勁往下一壓,哪是啥陣勢”可知,陳陣緊張,畢利格老人見多識廣,并不緊張。C.“黃羊蠢笨”錯誤。根據(jù)“大群的黃羊仍在警惕地搶草吃”“大群黃羊還在緊張地搶草吃”可知,黃羊并不蠢笨,它們一直在警惕地、緊張地搶草吃,就怕遇到天敵。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C.“草原狼近在咫尺”“且進退不能”錯誤。根據(jù)“當陳陣在雪窩里用單筒望遠鏡鏡頭,套住了一頭大狼的時候”“畢利格正用另一只單筒望遠鏡觀察著狼群的包圍圈”“難道狼群不想打了,那咱們不是白白凍了大半天嗎”可知,陳陣和畢利格老人用望遠鏡觀察狼,可見狼與他們之間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并不是近在咫尺。且畢利格老人主動帶陳陣來觀看狼包圍、捕殺黃羊的過程,沒有被狼發(fā)現(xiàn)并被圍住,沒有“進退不能”。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概括情節(jié)的能力。(1)由“黃羊可是草原的大害……不幾天準保把黃羊全殺光趕跑”可知,草原民族靠放牧為生,而黃羊“跑得快,食量大”,黃羊過多,可能“備災草場保不住”,黃羊是草原的大害,狼能夠控制黃羊數(shù)量,“不幾天準保把黃羊全殺光趕跑”,對草原生態(tài)有保護作用。(2)由“這條狼他已經觀察過多次,它幾乎像死狼那樣地死在那里,半天過去了,它竟然一直保持同一姿勢”“狼群已經開始悄悄收緊半月形的包圍圈,黃羊群的東、北、西三面是狼,而南面則是一道大山梁”可知,狼耐心等待機會,是有耐性的獸,是有耐性的行家。他們會使用圍獵戰(zhàn)術,會利用地勢特點,利用“草原出了名的大雪窩”,從“東、北、西三面”圍攻,展現(xiàn)出團隊協(xié)作和戰(zhàn)術智慧?!?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能力。(1)由“虧得有狼群,不幾天準保把黃羊全殺光趕跑”“要是把狼打絕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還能活嗎”可知,“黃羊—草場—人畜—狼”之間具有相互的依存關系,他們在食物鏈中缺一不可,只有“黃羊”“草場”“人畜”“狼”保持相對的平衡,草原才能更好地存在,體現(xiàn)了生態(tài)平衡的理念。(2)由“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草原死了,人畜還能活嗎”“但直到此時他才好像開始理解,草原民族為什么把漢人和農耕民族最仇恨的狼,作為民族的獸祖和圖騰”可知,狼、草原、人畜是共生關系,他們福禍緊密相連,榮辱與共,他們之間雖有矛盾和斗爭,但是任何一方都不能缺少,強調命運共同體理念。(3)由“這條狼他已經觀察過多次,它幾乎像死狼那樣地死在那里,半天過去了,它竟然一直保持同一姿勢”“狼群已經開始悄悄收緊半月形的包圍圈,黃羊群的東、北、西三面是狼,而南面則是一道大山梁”可知,狼有團隊協(xié)作意識,有戰(zhàn)術智慧,有強大的耐心,我們可以向狼學習,學習狼的生態(tài)智慧與戰(zhàn)略思維,學習狼的忍耐和蟄伏。二、古代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5小題,22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材料一:太后與群臣議立嗣。時元帝世絕,而宣帝曾孫有見王五人,列侯四十八人,莽惡其長大,曰:“兄弟不得相為后?!蹦讼ふ餍坌O,選立之。是月,前輝光謝囂奏武功長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圓下方,有丹書著石,文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符命之起,自此始矣。莽使群公以白太后,太后曰:“此誣罔天下,不可施行!”太保舜謂太后:“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沮之力不能止。又莽非敢有它,但欲稱攝以重其權,填服天下耳?!碧笮牟灰詾榭?,然力不能制,乃聽許。舜等即共令太后下詔曰:“孝平皇帝短命而崩,已使有司征孝宣皇帝玄孫二十三人,差度宜者,以嗣孝平皇帝之后。玄孫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安漢公莽,輔政三世,與周公異世同符。今前輝光囂、武功長通上言丹石之符,朕深思厥意,云‘為皇帝’者,乃攝行皇帝之事也。其令安漢公居攝踐祚,如周公故事,具禮儀奏?!庇谑侨撼甲嘌裕骸疤笫サ抡讶唬钜娞煲?,詔令安漢公居攝。臣請安漢公踐祚,服天子韨冕,背斧依于戶牖之間,南面朝群臣,聽政事。車服出入警蹕,民臣稱臣妾,皆如天子之制。郊祀天地,宗祀明堂,共祀宗廟,享祭群神,贊曰‘假皇帝’,民臣謂之‘攝皇帝’,自稱曰‘予’。平決朝事,常以皇帝之詔稱‘制’。以奉順皇天之心,輔翼漢室,保安孝平皇帝之幼嗣,遂寄托之義,隆治平之化。其朝見太皇太后、帝皇后皆復臣節(jié)。自施政教于其宮家國采,如諸侯禮儀故事?!碧笤t曰:“可?!保ㄟx自《資治通鑒》卷第三十六)材料二:元壽二年六月,哀帝崩,明年正月,益州貢白雉,群臣陳莽功德,號安漢公,天下即移于莽。以全盛無缺之天下,未浹歲而遷,何其速也!上有暗主而未即亡,故桓、靈相踵而不絕;下有權奸而未即亡,故曹操終于魏王;司馬懿殺曹爽、奪魏權,歷師、昭迄炎而始篡天下者,待一人以安危,而一人又待天下以興廢者也。唯至于天下之風俗波流簧鼓而不可遏,國家之勢,乃如大堤之決,不終旦潰以無余。故莽之篡如是其速者合天下奉之以篡莽且不自意其能然而早已然也。(選自《讀通鑒論》卷五《平帝》(一))10.材料中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故莽之篡A如是B其速者C合天下D奉之以篡E莽且不自意F其能然G而早H已然也。11.下列對材料中加點詞語及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A.相,相互,與《孔雀東南飛》“不久當還歸,誓天不相負”的意思不相同。B.白,動詞,稟告,與《蘇武傳》“律知武終不可脅,白單于”的意思相同。C.假,與“真”相對,與《勸學》“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的意思不相同。D.“下有權奸而未即亡”與《赤壁賦》“扣舷而歌之”的“而”用法不相同。12.下列對材料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A.在遴選繼任皇帝的問題上,王莽在太皇太后同意后,不從宣帝的曾孫中選繼承人,而是征召宣帝的幾個玄孫,從中逐一選擇。B.王莽讓各大臣把上圓下方的白石頭上有朱紅文字“宣告安漢公王莽為皇帝”的符命傳言,上報給太皇太后。C.太皇太后明知道符命是王莽在欺騙天下人,不可以施行,但是礙于自己的力量不足以制止,只好答應了王舜。D.王舜等人在詔書中大肆贊揚王莽輔佐朝政已經三代,功績卓著,將其與周公并論,擁護其登上皇位,代行皇權。13.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玄孫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2)國家之勢,乃如大堤之決,不終旦潰以無余。14.王夫之認為王莽篡位“何其速也”,請簡要概括其原因。【答案】10.CEG11.C12.A13.(1)玄孫年齡還很幼小,如果不求得有最高德行的君子,誰能夠維護他?(2)國家的態(tài)勢,才會像大堤決口一樣,不到一天就崩潰無余。14.(1)王莽本人的強勢;(2)皇室的弱小無能;(3)群臣的支持。【解析】【導語】材料一通過“符命”鬧劇和太后被迫妥協(xié)的細節(jié),揭示了王莽精心策劃的權謀手段;材料二則以王夫之的史論視角,指出“天下風俗波流”的集體無意識才是政權更迭的根源。兩文互補,既呈現(xiàn)了權力交接的表層戲劇性,又觸及了制度潰敗的內在必然性,折射出傳統(tǒng)政治中“得民心者得天下”的吊詭性——民心亦可被權術操弄?!?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句意:所以王莽的篡權行動能成功得這樣快,是因為整個天下都支持他篡權,王莽自己尚且沒意識到他能做到這樣,而實際上早已如此了?!肮拭е廴缡瞧渌僬摺笔恰罢摺弊纸Y構表因果的判斷句,“者”是判斷句標志,在后面C處斷開?!昂咸煜路钪源邸笔恰耙浴弊纸Y構表目的的倒裝句?!耙浴北砟康?,正常語序是“合天下以奉之篡”,在E處斷開?!岸缫讶灰病敝小岸北磙D折,前面斷開,表示強調,在G處斷開。故選CEG?!?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言詞語中的一詞多義現(xiàn)象的理解能力。A.正確。相互/偏指一方。句意:兄弟之間不能互相作為后代。/不久我一定會回來,我向天發(fā)誓永遠不會辜負你。B.正確。句意:王莽讓各大臣把這件事上報太皇太后。/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C.錯誤。代理,非正式/借助。句意:贊辭稱“代理皇帝”。/君子本性跟一般人沒什么不同,只是善于借助外物而已。D.正確。表轉折/表修飾。句意:下有弄權作惡的奸臣但國家也不一定立即滅亡。/用手叩擊著船舷。故選C。【1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的能力。A.“太皇太后同意”錯誤。根據(jù)“莽惡其長大,曰:‘兄弟不得相為后。’乃悉征宣帝玄孫,選立之”可知,是王莽獨斷專行,并沒有經過太皇太后同意。故選A。【13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至”,極,最;“孰”,疑問代詞,相當于“誰”;“之”,代詞,指代前文的“玄孫”。(2)“勢”,形勢,局勢;“乃”,副詞,就;“終旦”,整天?!?4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1)由材料一“莽惡其長大,曰:‘兄弟不得相為后?!讼ふ餍坌O,選立之”“莽使群公以白太后”可知,王莽本人強勢,不經太皇太后許可,擅自選立皇嗣,操縱大臣,把持朝政。(2)由材料一“玄孫年在襁褓,不得至德君子,孰能安之”“太后心不以為可,然力不能制”和材料二“上有暗主而未即亡……昭迄炎而始篡天下者”可知,漢室衰微,皇帝或幼弱或昏庸,太皇太后也沒用能力,無力阻止王莽奪權。(3)由材料一“前輝光謝囂奏武功長孟通浚井得白石,上圓下方,有丹書著石,文曰:‘告安漢公莽為皇帝?!焙筒牧隙叭撼缄惷ЧΦ拢柊矟h公,天下即移于莽”“莽之篡如是其速者,合天下奉之以篡”可知,朝中大臣主動為王莽造勢,甚至制造符命,推動其攝政。參考譯文:材料一:太皇太后與大臣商議遴選繼任皇帝。這時元帝的后代斷絕了,而宣帝的曾孫有為王的五人,為列侯的四十八人,王莽厭惡他們已經長大,便說:“兄弟之間不能互相作為后代。”于是全部征召宣帝玄孫,逐一選擇。這個月,前輝光謝囂奏報,武功縣縣長孟通疏浚水井挖得了一塊白石頭,上頭是圓形,下部是四方形,有朱紅文字寫在石頭上,文字是“宣告安漢公王莽為皇帝”。符命的興起,從此開始了。王莽讓各大臣把這件事上報太皇太后,太皇太后說:“這是欺騙天下,不可以施行!”太保王舜告訴太皇太后:“事已如此,無可奈何。想要制止,力量也達不到。而且王莽沒有別的想法,只是想要公開宣告代行皇帝的職權來加強他的權力,好去鎮(zhèn)服全國罷了。”太皇太后心里知道不可以這樣做,但自己的力量不能制止,只好答應。王舜等人就一起讓太皇太后下詔書道:“孝平皇帝短命駕崩,已經命令主管官吏征召孝宣皇帝曾孫二十三人,選擇合適的,讓他做孝平皇帝的后嗣,玄孫年齡還很幼小,如果不求得有最高德行的君子,誰能夠維護他?安漢公王莽,輔佐朝政已經三代,跟周公時代雖異而功業(yè)相同?,F(xiàn)在前輝光謝囂和武功縣縣長孟通上報丹書白石的符命,我深深地思索它的意思,說‘為皇帝’的含義,就是代行皇帝的職權。現(xiàn)命令安漢公登上皇位,代行職權,仿照周公的舊例,開列典禮儀式上報?!庇谑侨撼忌蠒f:“太后圣德英明,深深地看到了天意,下詔書讓安漢公居位攝政。我們請求安漢公登上皇位,穿著天子的禮服,戴著天子的禮帽,背靠著設置在門窗之間的斧形圖案屏風,向著南面接受臣子們的朝見,處理政事。他的車駕進出要戒嚴,平民和臣下向他自稱為男奴女奴,全部按照天子的禮儀制度辦事。在郊外祭祀天地,在明堂和宗廟祭祀祖宗,祭禮各種神祇,贊辭稱‘代理皇帝’,平民和臣下稱他為‘攝皇帝’,自稱為‘予’。討論決定朝廷大事,通常用皇帝的詔書形式,稱為‘制’,從而秉承和遵循上天的心意,輔佐漢朝,撫育孝平皇帝的幼小繼承人,完成委托的義務,振興治平的教化。在朝見太皇太后和孝平皇后時,都恢復臣下的禮節(jié)。在他的官署、家宅、封國、采邑,可以獨立地實行政治教化,按照諸侯禮儀的成例辦?!碧侍笙略t批準。材料二:元壽二年六月,哀帝駕崩,第二年正月,益州進貢白色羽毛的野雞,群臣陳述王莽的功德,朝廷賜王葬號為“安漢公”,于是漢朝的江山實際上已經轉移到王莽手中了。全盛無缺的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就改換了主人,這是何等迅速??!上有昏君但國家不一定會立即滅亡,所以東漢桓帝、靈帝相繼而劉氏社稷不絕;下有弄權作惡的奸臣但國家也不一定立即滅亡,所以曹操到死仍然只是魏王;司馬懿雖然殺害曹爽、奪取魏國實權,但是又歷經司馬師、司馬昭,一直到司馬炎時才最終篡奪了天下,這是因為國家安危雖取決于一人,但這一人又要根據(jù)天下的輿論、意向來決定王朝興廢。只有到了社會風氣、輿論已沸沸揚揚、喧嘩聒噪而不可阻遏的時候,國家的態(tài)勢,才會像大堤決口一樣,不到一天就崩潰無余。所以王莽的篡權行動能成功得這樣快,是因為整個天下都支持他篡權,王莽自己尚且沒意識到他能做到這樣,而實際上早已如此了。(二)古代詩歌閱讀(本題共2小題,9分)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小題。別岳州項安世五更鼉鼓①忽逢逢,舟子聞晴上北江。推枕一兵辭畫戟,開門三騎到篷窗。鹿鳴②厚意陳箱篚,伐木③深情綴酒腔。小雅風流④千古在,飛吟亭下此心降?!紓渥ⅰ舰冱児模河命兤っ傻墓?。②鹿鳴:出自《詩經?小雅?鹿鳴》,這里表示送行士兵們對自己的深情厚意。③伐木:出自《詩經?小雅?伐木》,這里是表達朋友間的深情厚意。④風流:流風遺韻。15.下列對這首宋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五更忽然傳來的鼉鼓聲暗示黎明的到來,敲打在詩人心上,烘托出離別的緊迫感。B.船夫聽說天氣放晴便準備將船駛向北江,直接表現(xiàn)詩人即將離別友人,離開岳州。C.頷聯(lián)的“一兵”可指詩人或送行的士兵,“推枕”照應首聯(lián)的“鼉鼓”和“舟子”。D.打開船窗,送行的三個士兵已經騎馬來到窗前,表現(xiàn)了送行的熱烈和詩人的感動。16.如何理解尾聯(lián)中的“小雅風流千古在”,請結合全詩簡要分析?!敬鸢浮?5.B16.①“小雅風流千古在”是指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風民俗經過千古傳承,至今還體現(xiàn)在送行活動中。②送行的士兵們用裝在箱子和籃子里豐厚的禮物為我送行,表明了《詩經·小雅·鹿鳴》中表現(xiàn)的熱情送客的淳樸的民風民俗,經過千古傳承,還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來了。③送行的士兵們還帶來了醇酒,深情地唱著酒歌給我送行,表明了《詩經·小雅·伐木》中表現(xiàn)的戰(zhàn)友如兄弟那種豪爽灑脫地為朋友送行的民風民俗,經過千古傳承,也在他們身上體現(xiàn)出來了。【解析】【導語】這首《別岳州》以清晨離別場景切入,通過“鼉鼓”“舟子”等意象營造緊迫感。頷聯(lián)“推枕”“開門”的細節(jié)描寫生動展現(xiàn)離別動態(tài),頸聯(lián)化用《詩經》典故,以“鹿鳴”“伐木”喻深厚情誼。尾聯(lián)“小雅風流”既是對前文用典的呼應,更是將個人離愁升華為千古文人情思,在飛吟亭下完成情感沉淀。全詩結構嚴謹,用典自然,離情別緒中見雅致風骨。【1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的形象、表達技巧和情感的能力。B.“直接表現(xiàn)詩人即將離別友人,離開岳州”錯,這里是間接描寫,而不是直接表現(xiàn)詩人即將離別友人,離開岳州。故選B。【16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鑒賞詩歌煉句的能力。①“小雅風流千古在”高度凝練地概括了古代文化傳統(tǒng)在當下送行場景中的延續(xù)?!对娊洝ば⊙拧纷鳛橹袊糯幕浀洌N含著豐富的社會風俗與情感表達。從詩歌開篇“五更鼉鼓忽逢逢,舟子聞晴上北江”可知,詩人即將啟程離開岳州,在此背景下,后文展現(xiàn)的送行場景,正是古代民風民俗歷經傳承的生動體現(xiàn)。這一句作為尾聯(lián)核心,點明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民風民俗,經過歲月沉淀,依然在當下的送行活動中得以彰顯,凸顯了文化傳承的延續(xù)性與生命力,將全詩所描繪的送行畫面上升到文化傳承的高度。②“鹿鳴厚意陳箱篚”一句,化用《詩經·小雅·鹿鳴》之意。在古代,《鹿鳴》常用于宴飲賓客,表達主人對客人的熱情款待。詩中送行的士兵們用箱子和籃子裝滿豐厚禮物前來送別詩人,這種行為正是對《鹿鳴》中熱情送客、重視情誼的淳樸民風民俗的傳承。就如古代宴飲時以禮物表達誠意,這些士兵通過贈送禮物,傳遞對詩人離去的不舍與深厚情誼。從“推枕一兵辭畫戟,開門三騎到篷窗”可以看出,士兵們早早前來送別,足見其重視,而“陳箱篚”的舉動,更將《鹿鳴》所代表的熱情好客、重情重義的文化傳統(tǒng),在此次送行中鮮活地展現(xiàn)出來,印證了“小雅風流千古在”。③“伐木深情綴酒腔”巧妙運用《詩經·小雅·伐木》的典故,《伐木》強調朋友間真摯深厚的情誼,倡導以美酒和歡歌增進感情。詩中送行的士兵們帶來醇酒,并且深情地唱著酒歌為詩人餞行,這種豪爽灑脫地為朋友送行的方式,與《伐木》中所描繪的朋友相聚、以酒助興、以歌抒情的場景一脈相承。結合整首詩中詩人即將離別岳州的情境,士兵們以酒歌相送,不僅是對詩人的祝福,更是對《伐木》所承載的戰(zhàn)友如兄弟般深厚情誼的傳承。這一充滿儀式感的送行行為,充分體現(xiàn)了《小雅》中重視友情、豪爽豁達的文化傳統(tǒng)跨越千年,依然在此次送行活動中熠熠生輝,詮釋了“小雅風流千古在”的深刻內涵。(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6分)17.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勸學》作者認為蚯蚓能夠“上食埃土,下飲黃泉”,其原因是“_______”;螃蟹如果沒有蛇鱔的洞穴就沒有藏身之地,其原因是“_______”。(2)韓愈在《師說》中之所以褒古代圣人,是因為他認為古代圣人“_______,_______”。(3)古代詩人喜歡用以動襯靜手法來進行描寫,如“_______,_______”?!敬鸢浮浚?)用心一也用心躁也(2)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3)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三、語言文字運用(本題共5小題,18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眼下,多地出現(xiàn)漫山紅葉的美景,令人A。為何天變冷樹葉才會變得有紅有黃、B?原來,樹葉變色與氣象條件密切相關,光照和氣溫條件起著重要作用。深秋到初冬時節(jié),白晝縮短、日照減少、氣溫下降,植物無法形成新的葉綠素。隨著葉綠素減少,葉黃素、類胡蘿卜素、花青素等其他色素作用開始顯露,樹葉逐漸變黃變紅。一般來講,當日最低氣溫小于或等于2攝氏度的天數(shù)達到3天及以上,我國大部分紅葉樹種的葉子就會開始變紅。此外,晝夜溫差大于10攝氏度也有利于紅葉“上妝”。樹葉變色也與樹種密切相關,不同樹種樹葉的變色時間和顏色都有所不同。深秋、初冬時節(jié),銀杏、胡楊、懸鈴木等的葉片會變?yōu)榻瘘S色或橙色;而五角楓、雞爪槭、漆樹等樹種的葉片會變?yōu)榧t色。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氣象條件差異明顯,(甲)。秋冬季北方降溫較快、晝夜溫差大,光照強度減弱,有利于葉綠素的分解和花青素的合成,導致樹葉變黃、變紅;南方降溫較慢、晝夜溫差較小,樹葉變紅的現(xiàn)象相對較少。A,B氣象要素變化滿足樹葉變色條件,南方地區(qū)C會出現(xiàn)紅葉景觀,D紅葉的最佳觀賞期比北方略晚。(乙),北至東北大小興安嶺、南至海南五指山都可以觀賞到紅葉。9月底至10月上旬,新疆北部、內蒙古大部、東北地區(qū)中北部,能看到萬山紅遍;進入10月中下旬,華北地區(qū)以及南方高緯度地區(qū)的紅葉逐漸出現(xiàn);11月中下旬至12月初,江蘇南京棲霞山、湖南長沙岳麓山等地都是觀賞紅葉的好去處。我國最南端的紅葉觀賞地是海南五指山,當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時,這里依然可以觀賞到漫山紅葉。18.請在文中第一段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某烧Z。19.文中第二段的“上妝”用的巧妙,試分析其原因。20.請在文中第四段畫橫線處填入恰當?shù)年P聯(lián)詞語。21.請在文中括號內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22.文中畫波浪線的“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有人理解為“縱橫千里的地面上的江、河等被冰凍覆蓋,縱橫萬里的空中大雪飄飛。這樣理解正確嗎?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案】18.A.賞心悅目B.色彩斑斕19.上妝,是指出嫁前新娘梳洗打扮,或指演員在演出前進行化妝。這里的“上妝”,指紅葉樹種的葉子變紅。這是運用了擬人手法,能夠讓行文更形象生動。20.A.不過B.只要C.也D.因此21.甲:樹葉變色現(xiàn)象有所不同乙:我國紅葉觀賞地非常廣泛22.不正確。這里是運用了互文手法,意思是縱橫千萬里的廣闊大地和天空,冰封雪飄?!窘馕觥俊?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并運用成語的能力。A處:前文描述“多地出現(xiàn)漫山紅葉的美景,令人_____”,此處強調“美景”與“心情”的關聯(lián),需填入形容美景使人心情愉悅的成語。由此可填“賞心悅目”。賞心悅目:指因看到美好的事物而心情舒暢、愉快。B處:前文提問“為何天變冷樹葉才會變得有紅有黃、_____”,此處需與“有紅有黃”共同構成對樹葉色彩的具體描述,進一步描述樹葉顏色的豐富多樣。由此可填“色彩斑斕”。色彩斑斕:形容色彩燦爛豐富,強調顏色的多樣性?!?9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詞語的能力?!吧蠆y”其本義是指出嫁前新娘梳洗打扮,或指演員在演出前進行化妝。文中“晝夜溫差大于10攝氏度也有利于紅葉‘上妝’”一句中,運用擬人手法,將樹葉在適宜氣象條件下自然呈現(xiàn)紅色的現(xiàn)象,比作人主動“梳妝打扮”的動作,賦予樹葉以人的情態(tài)。生動形象地寫出了紅葉樹種的葉子變紅這一過程?!?0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使用關聯(lián)詞語的能力。A處:前文提到“南方樹葉變紅現(xiàn)象相對較少”,后文轉折指出“氣象要素滿足條件時南方也會出現(xiàn)紅葉”,需用轉折連詞。由此可填“不過”。B處:“氣象要素變化滿足樹葉變色條件”是“南方出現(xiàn)紅葉景觀”的條件,二者為條件關系。由此可填“只要”,引導條件句,表示“滿足條件即會產生結果”。C處:可填“也”呼應前文“北方常見紅葉”,強調南方在特定條件下“同樣”會出現(xiàn)紅葉,體現(xiàn)南北共性中的差異。D處:“紅葉最佳觀賞期比北方略晚”是對南方紅葉特點的補充說明,與前文“會出現(xiàn)紅葉景觀”形成順承關系,需用連接詞引出補充內容。由此可填“因此”,隱含“由于南方氣象條件差異,導致觀賞期較晚”的因果邏輯?!?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語言表達之情境補寫的能力。甲處:第四段開頭指出“我國地域遼闊,南北方氣象條件差異明顯”,強調南北方氣象條件的不同。后文“秋冬季北方……;南方……”句對比了北方和南方的氣象特點,以及由此導致的樹葉變色差異。因此,甲處需點明“氣象條件差異”與“樹葉變色”的因果關系,從“南北方氣象條件差異明顯”可推知,結果是“樹葉變色現(xiàn)象有所不同”。乙處:“北至東北大小興安嶺、南至海南五指山都可以觀賞到紅葉”列舉了我國從北到南的廣泛觀賞地,隨后按時間順序介紹不同地區(qū)的紅葉觀賞期,進一步強調地域跨度大。后文是對乙處的具體舉例說明,乙處需總領后文“觀賞地范圍廣”的內容。由此可填“我國紅葉觀賞地非常廣泛”。【22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正確理解句子使用的手法和意義的能力。不正確。這里是運用了互文手法?!扒Ю锉?、萬里雪飄”將“千里”“萬里”的空間范圍與“冰封”“雪飄”的自然現(xiàn)象交叉融合,形成整體描繪——即在廣袤無垠的天地間,冰雪覆蓋、雪花飛舞。語境中“當北方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時,這里依然可以觀賞到漫山紅葉”,前半句強調北方冬季的整體氣候特征,而非將“千里”“萬里”割裂為“地面江河”與“空中”的分別描寫。若按“地面冰封、空中飄雪”理解,會破壞詩句互文見義的整體性,也與后文“海南五指山仍有紅葉”形成的南北氣候對比邏輯不符。因此,正確理解應為:縱橫千萬里的廣闊大地和天空,冰封雪飄。四、寫作(60分)23.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某著名作家先后三次去華山,三次均半途而歸。因為每次還未開始爬山,便被山底下的美景所吸引,拔不動腳了。他想:“山下都這么好,山上不知更是有多好了?!薄斑€未上山,便得了這許多好處,若再去山上,如何能再享用得了?”于是便決意返回,而讓華山在心中保持一種期待與向往。以上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聯(lián)想和思考?請寫一篇文章。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這是一道記敘類材料作文題。這段材料講述了一位著名作家三次登華山經歷,每次都被山下的美景吸引而放棄登山,最終選擇將華山的壯美保留在想象中。這個看似矛盾的行為,實則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作家反復被山腳風光吸引的現(xiàn)象,首先揭示了人類認知的局限性。我們常以為“更高處更美好”,卻忽略了當下?lián)碛械恼滟F。就像生活中總有人執(zhí)著于追逐遠方的目標,反而錯過了眼前觸手可及的幸福。山下的景致已經足夠動人,這種滿足感本身就很珍貴。其次,材料展現(xiàn)了“留白”的智慧。作家主動保留對山頂?shù)南胂罂臻g,這種未完成的體驗反而成就了更持久的美感。就像中國畫講究“計白當黑”,文學作品強調“言有盡而意無窮”,適可而止的克制往往能創(chuàng)造更豐富的審美體驗?,F(xiàn)實中,懂得在恰當時候停步的人,反而能獲得更持久的精神享受。更深層看,這反映了現(xiàn)代人亟需的“知止”智慧。在物質過剩的時代,我們習慣于不斷索取,卻很少思考“足夠”的標準。作家選擇在滿足時止步,恰是對貪婪本能的超越。這種節(jié)制不是退縮,而是對生命質量的清醒認知——最美的風景不一定要用雙腳丈量,有時留在心中的想象反而更永恒。寫作時,開頭可從作家三登華山卻止步山腳的矛盾行為切入,指出這種“駐足之美”背后蘊含的人生哲理——對完美的敬畏、對未知的保留、對過程的珍視。繼而提出核心觀點:人生有時需要學會在抵達終點前停步,這種留白恰是智慧的體現(xiàn)。中間可分三層展開:先分析“未至之境”的審美價值,如古人“霧里看花”的美學追求;再結合現(xiàn)代人急功近利的現(xiàn)象,對比論證知止之智的可貴;最后以陶淵明“采菊東籬”的適意、蘇軾“人生如逆旅”的豁達為例,說明留白心態(tài)對精神世界的滋養(yǎng)。需注意平衡“進取”與“知止”的辯證關系。結尾強調真正的圓滿不在于占有一切風景,懂得在適當時刻駐足欣賞,也是一種生命智慧。立意:(1)留白處自有天地寬,知止時正顯大智慧。(2)未登頂處見境界,守一份期待得一份心靈富足。(3)放下“必須登頂”的執(zhí)念,方能真正擁有風景。甘肅省多校2025屆高三高考前模擬聯(lián)考語文試題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5小題,1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在當下中國政治和社會生活中,法治的理念和精神,承載著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深切期盼;法治的實踐和工作,越來越深刻地影響人們的生活,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法治國家應當具有哪些重要特征和標志,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并沒有完全一致的看法和結論。實際上,每個所謂法治國家,都只是在一定意義上滿足了法治國家的基本標準和若干要求,并且始終隨著國家的不斷發(fā)展而發(fā)展,是歷史過程與歷史結果相統(tǒng)一的社會現(xiàn)象。一般認為,民主政治(人民主權)、法律至上、權力制約、人權保障、法制完備、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程序正義等,應當是法治國家具備的主要特征和標志。就我國來說,這些方面的較低標準可以說已經達到。我們經常在內外活動中講,中國是一個法治國家,這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法治國家的更高標準和理想目標,顯然不是短期內就能夠實現(xiàn)的;目前存在的諸多方面不足,不是輕易就能夠克服的;人民群眾對法治的新期待新要求,需要我們作出扎扎實實的工作,不斷創(chuàng)造讓人民群眾滿意的新業(yè)績。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實現(xiàn)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這是一個很高的要求和目標。從總體上觀察,實行法治的主要難點和阻力在權力約束、人權保障、差序格局三個方面。制約中國實現(xiàn)法治的深層次障礙和阻力,不僅來自權力約束和人權保障的缺失,而且還有來自傳統(tǒng)社會交往習俗、人際關系準則的排斥和扭曲。我國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在《鄉(xiāng)土中國》中用“差序格局”這一術語來概括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基礎結構和倫理關系。他說:“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聯(lián)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lián)系所構成的網絡,因之,我們傳統(tǒng)社會里所有的社會道德也只在私人聯(lián)系中發(fā)生意義?!薄霸谶@種社會中,一切普遍的標準并不發(fā)生作用,一定要問清了,對象是誰,和自己是什么關系之后,才能決定拿出什么標準來?!薄爸袊牡赖潞头?,都因之得看所施的對象和‘自己’的關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縮?!碑斍?,我國社會正處于深刻調整和變化時期。一方面,先前因革命斗爭和政治運動所帶來的、以階級身份為基礎所形成的“差序格局”已經基本解體,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從身份到契約”的變化在逐步加深;另一方面,傳統(tǒng)社會中的“差序格局”卻在宗法倫理精神引導下,以個人血緣、親緣、地緣等自然關系和“同鄉(xiāng)”“同學”“同事”“會員”等擬制關系為依托,愈益明顯地表現(xiàn)出來,“關系社會”“熟人社會”呈現(xiàn)加強和擴張之勢。如同有的學者所言:“從當代中國的現(xiàn)實來看,秩序原理的主要特征是事實比規(guī)范優(yōu)先、互惠比權利優(yōu)先;在人際關系之前或之上的確定的法治觀,即使并非完全沒有,也是非常薄弱的?!边@種新“差序格局”中的“非正式組織”和形形色色的“潛規(guī)則”,對實行法治具有很大的消極作用。我們有時可能沒有意識到,其實“差序格局”就在我們身邊,不管我們是否喜歡,它都對我們的生活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全國兩會期間,全國政協(xié)委員周新生在政協(xié)大會上作了一個發(fā)言,題目是《盡量讓國人不求人少求人》。他作了這樣一個開場白:最近,一位司局級老領導說到,女兒在他的極力反對下仍入外籍并嫁給外國人,是女兒勸他的一句話,最終讓他接受了女兒的做法。這句話就是:“爸爸,您將來再不用為您的外孫在國內上幼兒園、上小學、上中學去求人了。”可不是嗎?我們國人的生活中,存在大量求人的事,生老病死都要求人。生得好要求人;病了,治得好要求人;死了,燒得好、埋得好要求人;上好學要求人;找工作要求人,調動工作要求人;異地遷徙取得戶籍要求人;參軍要求人;職務、職稱晉升要求人,不一而足。求人的主體,上至高級官員下至布衣百姓,大有無人不求人之勢。求人的客體,是在各個涉及公共利益崗位上掌握著大大小小權力和資源的官員或工作人員。需要注意的是,求人者求人,被求者也求人,求人者也是被求者,相互交織構成了一幅壯觀的中國式求人圖卷。這一社會現(xiàn)象,確實較為普遍,可以引起人們很多的聯(lián)想和很深的思考。如果有一天到了大家都能夠按法律、按制度、按規(guī)則辦事,不必去東找西找、求這求那的時候,我們所追求的法治理想就真可以說是實現(xiàn)了;或者換個角度看,今天我們要實現(xiàn)建設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的目標,就必須在公共生活領域中突破各種“差序格局”和“潛規(guī)則”的羈絆,逐步建立起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格局、制度格局、規(guī)則格局,讓社會主義法治的陽光普照人間。(摘編自沈春耀《建設法治國家須打破“差序格局”》)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世界上完全滿足了法治國家的標準和要求的國家是不存在的,只能說是在一定意義上滿足了,且是始終隨著國家的不斷發(fā)展而發(fā)展。B.我國是一個法治國家,但也只能說權力制約、人權保障等方面的較低標準已經達到,要實現(xiàn)法治國家的更高標準和理想目標還需要很長時間。C.無論是生病求醫(yī),還是調動工作,還是職稱晉升,人們已經習慣了辦事先求人,人們根本沒有按規(guī)矩來辦理的法治觀。D.在法治水平高的國家中,法律至上,一切按法律辦事,法律是不會看所施的對象和“自己”的關系而加以程度上的伸縮的。2.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A.只要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中用“差序格局”所概括的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基礎結構和倫理關系還存在,那么我國就難以實現(xiàn)高標準的法治。B.權力約束和人權保障的缺失,與傳統(tǒng)社會交往習俗、人際關系準則的排斥和扭曲相比,后者更難以在短時間內給以徹底改變。C.推行法治的過程中,怕的是出問題后,一切普遍的標準并不發(fā)生作用,問清對象是誰及和自己的關系后,才決定拿出相應標準來。D.對當前我國法治的現(xiàn)狀要有清醒的認識,這就是其主導方面是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條件下“從身份到契約”的變化在逐步加深。3.下列選項,最能夠體現(xiàn)法治國家具有的重要特征和標志的一項是()A.在市領導做了重要批示后,法院對拖欠農民工工資的三家企業(yè)采取了強制執(zhí)行措施,為農民工討回了工資。B.某地城管在清理整治亂擺攤影響城市市容的行動中,為了形成震懾力,扣押了一大批小商小販的商品。C.縣人民法院對因拆遷而造成傷亡兩人的案件判決后,檢察院對判決存有異議,向縣人民法院提出了抗訴。D.小張在一設計公司工作,試用期內,因為在一次會議上,和領導發(fā)生了爭執(zhí),領導根據(jù)公司規(guī)章辭退了他。4.請簡要敘述本文作者的行文思路。5.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實際,談談國家在公共生活領域中突破各種“差序格局”和“潛規(guī)則”的羈絆取得的進步?!敬鸢浮?.C2.D3.C4.(1)由法治談起,談法治國家應當具有重要特征和標志,由此談到中國作為法治國家的現(xiàn)狀,接著提出實行法治的三個主要難點;(2)由實行法治的三個主要難點談到差序格局,引用費孝通的名言指出差序格局的實質,之后聯(lián)系當今實際談差序格局對實行法治的羈絆,最后發(fā)出號召,按法律、按制度、按規(guī)則辦事,逐步建立起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格局、制度格局、規(guī)則格局。5.在現(xiàn)實生活中,雖然存在以個人血緣、親緣、地緣等為依托的“關系社會”“熟人社會”,但在事關個人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上,我們國家是堅決按法律、按制度、按規(guī)則辦事的,比如高考,在百姓眼中,就是最公平的選拔人才的途徑。再比如,過去,醉酒開車的人有很多,當醉酒駕車寫入刑法,現(xiàn)在醉酒駕車的情況就非常少了。這也說明法治已經深入人心?!窘馕觥俊緦дZ】這篇論述文圍繞中國法治建設展開,層次分明:首先肯定法治建設成就,指出基本標準已達標;然后剖析法治難點,聚焦“差序格局”這一傳統(tǒng)社會結構對現(xiàn)代法治的阻礙;最后通過政協(xié)委員發(fā)言的鮮活案例,揭示“求人現(xiàn)象”折射出的法治困境。文章采用“現(xiàn)狀-問題-對策”的論證結構,將社會學理論與現(xiàn)實案例結合,既展現(xiàn)法治理想與現(xiàn)實的距離,又為突破傳統(tǒng)桎梏、實現(xiàn)規(guī)則之治指明方向。論證嚴謹,案例典型,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批判性和建設性。【1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篩選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根本沒有”錯,原文第七段提到“在人際關系之前或之上的確定的法治觀,即使并非完全沒有,也是非常薄弱的”,表明法治觀存在但薄弱,而非“根本沒有”。選項表述過于絕對。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D.“主導方面”錯,原文提到當前社會的兩面性:一方面“以階級身份為基礎的差序格局基本解體,市場經濟下‘從身份到契約’的變化在加深”;另一方面,傳統(tǒng)“差序格局”以新形式(血緣、親緣、地緣等)“加強和擴張”。因此,“主導方面”的表述缺乏依據(jù),屬于過度推斷。故選D?!?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中信息進行分析、運用的能力。A.法院在“市領導批示”后采取強制執(zhí)行措施。這一行為體現(xiàn)“權力干預司法”,違背“法律至上”和“權力制約”原則,不符合法治特征。B.城管“為形成震懾力”扣押商品,未提及是否遵循法定程序(如開具清單、告知救濟權利等)。若缺乏程序正義,可能屬于濫用職權,不符合法治特征。C.檢察院對法院判決提出抗訴,是法律賦予檢察機關的監(jiān)督職權,體現(xiàn)了“權力制約”和“公正司法”原則——通過法定程序糾正可能的司法偏差,符合法治特征。D.公司依據(jù)內部規(guī)章辭退員工,若規(guī)章合法且程序正當,屬于企業(yè)自主管理范疇。但原文強調法治核心是“公共權力約束”,此選項不涉及公權力運作,與法治國家特征關聯(lián)較弱。故選C?!?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分析文章結構和思路的能力。(1)原文首段作者列舉“民主政治、法律至上、權力制約”等為法治國家的“主要特征和標志”,并明確我國“較低標準已經達到”,肯定中國是法治國家。同時強調“更高標準和理想目標”非短期可實現(xiàn),指出當前法治建設存在“諸多不足”,需持續(xù)努力,體現(xiàn)辯證視角。原文直接指出,中國實行法治的“主要難點和阻力在權力約束、人權保障、差序格局三個方面”,其中前兩者為制度層面,第三者為社會文化層面。(2)引用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中的論述,界定“差序格局”本質。文中指出現(xiàn)實中“關系社會”“熟人社會”擴張,“非正式組織”和“潛規(guī)則”盛行,導致“事實比規(guī)范優(yōu)先、互惠比權利優(yōu)先”,法治觀“非常薄弱”。以全國政協(xié)委員周新生的發(fā)言為例,通過“國人生活普遍求人”現(xiàn)象(如教育、醫(yī)療等領域),直觀展現(xiàn)差序格局對法治的侵蝕。原文以“按法律、按制度、按規(guī)則辦事無需求人”與“當前普遍求人”對比,強調法治的核心是擺脫私人關系干擾,實現(xiàn)規(guī)則至上。作者明確提出,建設法治國家需“突破各種‘差序格局’和‘潛規(guī)則’的羈絆”,建立“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格局、制度格局、規(guī)則格局”,呼應開篇對法治“更高標準”的追求。【5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問題,提出自己的見解的能力。原文提到“差序格局”的典型表現(xiàn)是“關系社會”“熟人社會”中“非正式組織”和“潛規(guī)則”對法治的阻礙(如“生老病死都要求人”“職務、職稱晉升要求人”等)。原文結尾:“必須在公共生活領域中突破各種‘差序格局’和‘潛規(guī)則’的羈絆,逐步建立起體現(xiàn)社會公平正義的法律格局、制度格局、規(guī)則格局”。高考作為國家選拔人才的重要制度,其標準化流程和公平性設計(如統(tǒng)一考試、分數(shù)優(yōu)先錄取)體現(xiàn)了對“差序格局”中“私人聯(lián)系”“關系優(yōu)先”的突破。原文強調“差序格局”下“普遍的標準并不發(fā)生作用”,而高考通過剛性制度確保規(guī)則至上,符合原文倡導的“法治理想”。醉駕入刑前,酒后駕駛可能因“人情”“關系”被輕縱,屬于“潛規(guī)則”或“非正式處理”的范疇。但法律將醉駕入刑后,通過嚴格執(zhí)法(如統(tǒng)一查處標準、刑罰威懾),大幅減少了此類行為,體現(xiàn)了法律對“差序格局”中“因人而異”處理方式的替代,符合原文“權力制約”“人權保障”的法治目標,也印證了“法治已經深入人心”的結論。(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4小題,16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狼圖騰姜戎①當陳陣在雪窩里用單筒望遠鏡鏡頭,套住了一頭大狼的時候,他看到了蒙古草原狼鋼錐一樣的目光。②陳陣全身的汗毛像豪豬的毫刺一般豎了起來,幾乎將襯衫撐離了皮肉。陳陣和畢利格老人,這會兒手上沒有槍,沒有長刀,沒有套馬桿,甚至連一副馬鐙這樣的鐵家伙也沒有。③他們只有兩根馬棒,萬一狼群嗅出他們的人氣,那他倆可能就要提前天葬了。陳陣又哆哆嗦嗦地吐出半口氣,才側頭去看老人。畢利格正用另一只單筒望遠鏡觀察著狼群的包圍圈。側對面的山坡上,大群的黃羊仍在警惕地搶草吃,但似乎還沒有發(fā)現(xiàn)狼群的陰謀。陳陣感到老人用胳膊輕輕碰了碰他,又指了指山坡。陳陣急忙用望遠鏡對準雪坡,大群黃羊還在緊張地搶草吃。但是,他看見有一條大狼竟從狼群的包圍線撤走,向西邊大山里跑去了。他心里一沉,悄聲問老人:難道狼群不想打了,那咱們不是白白凍了大半天嗎?老人說:狼群才舍不得這么難找的機會呢,準是頭狼看這群黃羊太多,就派這條狼調兵去了??礃幼永侨何缚诓恍?,真打算打一場大仗啦,今兒我可沒白帶你來。你再忍忍吧,打獵的機會都是忍出來的……又有六七條大狼悄悄加入了包圍圈,三面包圍線業(yè)以成形。陳陣用厚厚的羊皮馬蹄袖攏住口鼻,低聲問道:阿爸,狼群這會兒就要打圍了吧?畢利格輕聲說:還得有一會兒呢,頭狼還在等機會。狼打圍比獵人打圍要心細,你自個兒先好好琢磨琢磨,頭狼在等什么?兩人伏在雪窩里已有大半天了。此刻,兩人開始關注斜對面山坡上的黃羊。這群黃羊有近千只,幾頭長著黑長角的大公羊,嘴里含著一把草,抬頭望,并嗅著空氣,其它的羊都在快速刨雪吃草。狼群對這次打圍的機會非常珍惜,它們圍獵的動作很輕很慢。只要羊群中多了幾只抬頭望的公羊,狼群就會伏在草叢中一動不動,連呼出的白氣也極輕極柔。黃羊群繼續(xù)拼命搶草吃。兩人靜下心來等待。老人輕聲說:黃羊可是草原的大害,跑得快,食量大,你瞅瞅它們吃下了多少好草。一隊人畜辛辛苦苦省下來的這片好草場,這才幾天,就快讓它們禍害一小半了。要是再來幾大群黃羊,草就光了。今年的雪大,鬧不好就要來大白災。這片備災草場保不住,人畜就慘了。虧得有狼群,不幾天準保把黃羊全殺光趕跑。陳陣吃驚地望著老人說:怪不得您不打狼呢。老人說:我也打狼,可不能多打。要是把狼打絕了,草原就活不成。草原死了,人畜還能活嗎?陳陣說:這是個好理,我現(xiàn)在能明白一點了。陳陣心里有些莫名的激動,他好像能模模糊糊地看到狼圖騰的幻影。在兩年前離開北京之前,他就閱讀和搜集了許多有關草原民族的書籍,那時他就知道草原民族信奉狼圖騰,但直到此時他才好像開始理解,草原民族為什么把漢人和農耕民族最仇恨的狼,作為民族的獸祖和圖騰。狼群又有了些動靜。兩人急忙把鏡筒對準幾條抬頭的狼。但狼很快又低下頭不動了。陳陣仔細搜索高草中的狼,但實在看不清狼的動作。狼群似乎還沒有下手的跡象,陳陣對狼群的耐性幾乎失去了耐性。他問老人,今天狼群還打不打圍?它們是不是要等到天黑才動手?老人壓低聲音說:打仗沒耐性哪成。天下的機會只給有耐性的人和獸,只有耐性的行家才能瞅準機會。成吉思汗就那點騎兵,咋就能打敗大金國百萬大軍?打敗幾十個國家?光靠狼的狠勁還不成,還得靠狼的耐性。再多再強的敵人也有犯迷糊的時候。大馬犯迷糊,小狼也能把它咬死。沒耐性就不是狼,不是獵人,不是成吉思汗。你老說要弄明白狼,弄明白成吉思汗,你先耐著性子好好的趴著吧。老人有點生氣,陳陣不敢再多問,耐著性子磨煉自己的耐力。陳陣用鏡頭對準一條狼,這條狼他已經觀察過多次,它幾乎像死狼那樣地死在那里,半天過去了,它竟然一直保持同一姿勢。過了一會兒,老人緩和口氣說:趴了這老半天,你琢磨出狼還在等啥了嗎?陳陣搖了搖頭。老人說:狼是在等黃羊吃撐了打盹。大部分黃羊終于抬起頭來。有的黃羊撐得四條腿叉開,已經伸不直。老人用望遠鏡仔細看了看說:黃羊吃不動了,你看著,狼群就要下手啦。陳陣開始緊張起來。狼群已經開始悄悄收緊半月形的包圍圈,黃羊群的東、北、西三面是狼,而南面則是一道大山梁。陳陣猜測可能有一部分狼已經繞到山梁后面,一旦總攻開始,黃羊被狼群趕過山梁,山后的狼群就該以逸待勞迎頭捕殺黃羊,并與其它三面的狼群共同圍殲黃羊群。他問道:阿爸,繞到山后面的狼有多少,要是數(shù)量不夠,也圍不了多少黃羊。老人詭譎地一笑說:山梁后面沒有狼,頭狼不會派一條狼去那兒的。陳陣滿眼疑惑問:那還怎么打圍?老人說:那道山梁后面是額侖草原出了名的大雪窩。斜對面這面草坡是迎風坡,白毛風一起,這面坡上的雪站不住,全刮到山梁后面去了,山那邊就成了大雪盆,背風窩雪,最邊上有半人深,里面最深的地方能沒了旗桿。呆會兒,三面狼群把黃羊趕過山梁,再猛勁往下一壓,哪是啥陣勢?突然,狼群開始總攻。④在高草中嗖嗖飛奔的狼群,像幾十枚破浪高速潛行的魚雷,運載著最鋒利、最刺心刺膽的狼牙和狼的目光,向黃羊群沖去。(節(jié)選自姜戎《狼圖騰》第一章、第二章)6.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A.近千只黃羊“警惕地搶草吃”“緊張地搶草吃”,是因為知道覬覦它們的狼群已經在周圍設伏,需要吃飽后抓緊離開這危險之地。B.群狼在頭狼的指揮下完成了對正在吃草的大群黃羊的包圍,陳陣和畢利格老人緊張地趴在雪窩中,用單筒望遠鏡看到了整個包圍過程。C.作者善于運用襯托手法來塑造形象,也就是用陳陣的單純襯托畢利格老人的見多識廣,用黃羊的蠢笨襯托草原狼的老謀深算。D.本文構思巧妙,這就是作者給出一個又一個具體形象的特寫鏡頭,而畢利格老人的話語則是畫外音,起著解釋說明的作用。7.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A.句子①中的“套住”,說明陳陣手持單筒望遠鏡連續(xù)轉換觀察角度,最后終于定位在了一頭大狼身上。B.句子②用比喻和夸張手法描寫陳陣看到了蒙古草原狼鋼錐一樣的目光后,因驚恐而毛骨悚然的狀態(tài)。C.句子③說明草原狼近在咫尺,趴在雪窩中的陳陣和畢利格老人的處境已經十分危險,且進退不能。D.句子④用擬聲詞和比喻描寫草原狼出其不意向黃羊群發(fā)起總攻,速度之快可謂迅雷不及掩耳。8.草原民族為什么把狼作為民族的獸祖和圖騰?9.讀完本文,掩卷沉思,你能夠得到哪些啟示?試從生態(tài)平衡、人與動植物命運共同體等方面談談?!敬鸢浮?.D7.C8.①草原民族靠放牧為生,而黃羊是草原的大害,狼能夠把黃羊全殺光趕跑,保護草原;②狼富有智慧,富有超常的耐心,能夠在等待中尋找成功的機會。9.①草原、牛羊、黃羊、狼等,都是食物鏈中的一環(huán),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缺一不可,只有達到平衡狀態(tài),食物鏈中的每一環(huán)才會各得其所。②人與動植物,休戚相關,命運與共,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雖然有時有矛盾,但斗爭要有理有利有節(jié),絕對不能不共戴天。③要善于學習。不僅向同類學習,還該向異類學習,比如向狼學習,要有耐心,要學會布局等?!窘馕觥俊緦дZ】本文以凌厲的筆觸構建草原生存法則的隱喻場域。狼群圍獵黃羊的精密戰(zhàn)術與老人“生態(tài)鏈”的樸素哲思形成雙重敘事:狼既是獵食者,更是草原生態(tài)的調節(jié)者。作者通過望遠鏡視角與雪窩對峙的緊張感,將動物野性、人類敬畏與自然法則熔鑄為圖騰意象,表達對游牧文明的禮贊。狼性成為自然智慧與民族精神的復合象征?!?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本內容,鑒賞藝術特色的能力。A.“是因為知道覬覦它們的狼群已經在周圍設伏”錯誤。根據(jù)“側對面的山坡上,大群的黃羊仍在警惕地搶草吃,但似乎還沒有發(fā)現(xiàn)狼群的陰謀”可知,“知道覬覦它們的狼群已經在周圍設伏”是無中生有。B.“陳陣和畢利格老人緊張地趴在雪窩中”錯誤。根據(jù)“陳陣開始緊張起來”“老人詭譎地一笑說”“呆會兒,三面狼群把黃羊趕過山梁,再猛勁往下一壓,哪是啥陣勢”可知,陳陣緊張,畢利格老人見多識廣,并不緊張。C.“黃羊蠢笨”錯誤。根據(jù)“大群的黃羊仍在警惕地搶草吃”“大群黃羊還在緊張地搶草吃”可知,黃羊并不蠢笨,它們一直在警惕地、緊張地搶草吃,就怕遇到天敵。故選D。【7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體會重要語句的豐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語言表達藝術的能力。C.“草原狼近在咫尺”“且進退不能”錯誤。根據(jù)“當陳陣在雪窩里用單筒望遠鏡鏡頭,套住了一頭大狼的時候”“畢利格正用另一只單筒望遠鏡觀察著狼群的包圍圈”“難道狼群不想打了,那咱們不是白白凍了大半天嗎”可知,陳陣和畢利格老人用望遠鏡觀察狼,可見狼與他們之間還是有一段距離的,并不是近在咫尺。且畢利格老人主動帶陳陣來觀看狼包圍、捕殺黃羊的過程,沒有被狼發(fā)現(xiàn)并被圍住,沒有“進退不能”。故選C。【8題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容,概括情節(jié)的能力。(1)由“黃羊可是草原的大害……不幾天準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最新文檔
- 秦皇島市中醫(yī)院單元感染控制考核
- 2025南平建陽區(qū)環(huán)境衛(wèi)生服務中心招聘鄉(xiāng)鎮(zhèn)垃圾清運駕駛員1名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考點梳理)
- 2025廣東中山市三鄉(xiāng)鎮(zhèn)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招聘聘用制醫(yī)務人員3人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1套
- 邢臺市中醫(yī)院財務管理崗位準入綜合知識筆試試題
- 2025年溫嶺市公開選調公務員32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附答案詳解(突破訓練)
- 2025福建億力集團有限公司所屬單位生招聘98人第三批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參考
- 滄州市人民醫(yī)院細針穿刺細胞學考核
- 2025北京大學醫(yī)學部總務處房地產管理中心宿舍管理員的招聘2人考前自測高頻考點模擬試題及答案詳解(易錯題)
- 2025第二人民醫(yī)院輸尿管鏡碎石資格認證
- 大學隋唐課件
- 2025貴州黔西南州民政局公益性崗位招聘模擬試卷及答案詳解(典優(yōu))
- 一國兩制課件
- 2025年全國國家版圖知識競賽題庫及答案(中小學組)
- 十一節(jié)后收心會安全培訓課件
- 隔震支座安裝施工方案
- 2024年武漢商學院公開招聘輔導員筆試題含答案
- 鋼結構廠房裝修施工方案報告
- 捶草印花課件
- 銀行反電詐培訓課件
- tesol考試的樣卷及答案
- (2025年標準)借款續(xù)期協(xié)議書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