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環(huán)境施工方案_第1頁
地質環(huán)境施工方案_第2頁
地質環(huán)境施工方案_第3頁
地質環(huán)境施工方案_第4頁
地質環(huán)境施工方案_第5頁
已閱讀5頁,還剩6頁未讀, 繼續(xù)免費閱讀

下載本文檔

版權說明:本文檔由用戶提供并上傳,收益歸屬內容提供方,若內容存在侵權,請進行舉報或認領

文檔簡介

地質環(huán)境施工方案:地質災害防治與生態(tài)修復工程第一章工程概況1.1項目背景與地理位置本工程位于巴中市地質災害高易發(fā)區(qū),涉及南江縣侯家鎮(zhèn)-長赤鎮(zhèn)-沙河鎮(zhèn)、通江縣諾水河鎮(zhèn)等重點防治區(qū)域,總面積約219km2。區(qū)域內地質構造復雜,地形以深切割高中山峽谷為主,相對高差500-1500米,山坡坡度普遍達30-45度。出露地層主要為三疊系砂巖、礫巖及寒武系灰?guī)r,風化層厚度達10-30米,地質災害隱患點共計428處,其中滑坡293處、崩塌87處、泥石流32處、地面塌陷16處,威脅人口約4.2萬人,潛在經(jīng)濟損失超30億元。1.2工程地質條件根據(jù)勘察數(shù)據(jù),場地巖土體可分為三類工程地質巖組:松散堆積層:主要分布于溝谷及坡腳地帶,由第四系殘坡積物組成,厚度2-15米,天然含水率18-25%,內摩擦角15-22°,承載力特征值80-150kPa,易發(fā)生滑坡及泥石流層狀較堅硬碎屑巖組:包括砂巖、粉砂巖互層,單層厚度0.5-3米,節(jié)理裂隙發(fā)育,間距0.3-1.5米,巖體完整性系數(shù)0.55-0.75,飽和單軸抗壓強度15-35MPa碳酸鹽巖組:主要為灰?guī)r、白云巖,巖溶發(fā)育,溶洞最大尺寸達8×5×3m,存在地下水集中滲漏通道1.3水文地質特征區(qū)域水文地質條件復雜,發(fā)育三類地下水系統(tǒng):松散巖類孔隙水:主要賦存于第四系松散層中,滲透系數(shù)1.5-5.0m/d,地下水位埋深1-8m基巖裂隙水:分布于砂巖、板巖裂隙中,滲透系數(shù)0.05-0.5m/d,水位埋深5-30m巖溶水:集中于灰?guī)r地層,具有管道流特征,單泉流量最大達500m3/d,水位變幅可達20m以上第二章施工總體部署2.1施工分區(qū)與流程采用"三區(qū)四段"施工組織模式,將工程劃分為:重點防治區(qū)(Ⅰ區(qū)):含特大型隱患點12處,采用"先治坡、后治溝"的流程,優(yōu)先實施錨固工程次重點防治區(qū)(Ⅱ區(qū)):中型隱患點85處,實施"截排水+支擋"的綜合措施一般防治區(qū)(Ⅲ區(qū)):小型隱患點331處,以生態(tài)修復為主施工階段劃分為:勘察設計階段(45天)、應急治理階段(90天)、系統(tǒng)治理階段(180天)、生態(tài)修復階段(120天),總工期435天。2.2資源配置計劃人力資源:配置地質工程師8人、巖土工程師5人、監(jiān)測工程師3人、施工人員240人(分3個作業(yè)隊)主要設備:錨固工程:潛孔鉆機12臺、注漿泵8臺、張拉設備4套土方工程:液壓挖掘機15臺、推土機6臺、自卸汽車30輛監(jiān)測設備:北斗監(jiān)測終端50套、裂縫計120個、滲壓計80支、雨量站25座生態(tài)工程:噴播機4臺、灑水車6輛、苗木種植機械3套材料供應:鋼材:HRB400E鋼筋1200噸、鋼絞線800噸水泥:P.O42.5水泥5000噸、速凝劑300噸生態(tài)材料:鄉(xiāng)土樹種苗木15萬株、噴播基材8000m3第三章地質災害防治技術措施3.1滑坡治理工程3.1.1深層錨固體系對滑體厚度大于15m的大型滑坡,采用"抗滑樁+錨索"聯(lián)合支護:抗滑樁:C30鋼筋混凝土鉆孔灌注樁,樁徑1.5-2.0m,樁長25-40m,間距4-6m,嵌入穩(wěn)定巖層深度不小于樁長的1/3錨索工程:采用15.2mm鋼絞線,設計拉力1000-2000kN,鉆孔直徑150mm,傾角15-25°,錨固段長度8-12m,注漿材料采用水灰比0.45的純水泥漿,注漿壓力1.5-2.5MPa3.1.2淺層加固措施針對5-15m厚的中層滑坡,實施:格構梁+錨桿:采用200×300mm鋼筋混凝土格構,節(jié)點處設置Φ25錨桿,長度6-10m,間距2×2m截排水系統(tǒng):坡頂設置矩形截水溝(500×600mm),采用M7.5漿砌片石砌筑,內側抹20mm厚C15混凝土;坡面設置樹枝狀排水溝,縱坡不小于3%坡面防護:鋪設土工格柵(TGSG30-30),搭接寬度不小于20cm,其上噴射10cm厚C20細石混凝土3.2崩塌防治工程3.2.1危巖清除與錨固對體積小于500m3的危巖體:靜態(tài)爆破:采用膨脹劑破碎,鉆孔直徑42mm,孔距30-50cm,排距40-60cm,單孔裝藥量1.5-2.5kg錨桿加固:對需保留的危巖,設置Φ32預應力錨桿,長度5-8m,錨固力不小于300kN,采用"先注漿后插筋"工藝3.2.2柔性防護系統(tǒng)對坡面松散巖體:SNS主動防護網(wǎng):采用DO/08/300型鋼絲繩網(wǎng),網(wǎng)格尺寸30×30cm,錨桿間距4.5×4.5m,邊界繩采用Φ16鋼絲繩被動防護網(wǎng):在坡腳設置RX-075型環(huán)形網(wǎng),高度4m,緩沖帶寬度2.5m,立柱間距5m,采用C25混凝土基礎3.3泥石流治理工程3.3.1攔擋工程在泥石流流通區(qū)設置三級攔擋壩:Ⅰ級壩:漿砌石重力壩,壩高8m,頂寬3m,底寬12m,設置3個泄流孔,尺寸1.5×2m,壩體采用M10漿砌MU30塊石Ⅱ級壩:格柵壩,采用型鋼框架結構,間距1.2m,壩高5m,設置清淤通道Ⅲ級壩:樁板式壩,鋼筋混凝土樁截面1.2×1.5m,間距3m,板厚0.3m3.3.2排導槽工程排導槽全長800m,采用梯形斷面,底寬3-6m,邊坡1:1.5,縱坡5-8%,結構形式為:基礎:20cm厚C15混凝土側墻:M7.5漿砌片石,高度2-4m,墻頂設0.5m寬壓頂?shù)装澹?0cm厚C25混凝土,內設Φ12@200雙向鋼筋3.4地面塌陷治理3.4.1巖溶塌陷處理采用"充填+注漿"復合處理方案:充填工程:對塌坑采用級配砂石(5-31.5mm)分層回填,每層厚度0.5m,壓實系數(shù)≥0.93注漿加固:設置三排注漿孔,孔距2m,梅花形布置,注漿材料采用水泥-水玻璃雙液漿,水灰比1:1,水玻璃濃度35Be',注漿壓力0.5-1.2MPa,單孔注漿量控制在5-15m33.4.2采空區(qū)處理對地下采空區(qū)實施:鉆孔注漿:孔徑110mm,孔深30-50m,注漿材料為粉煤灰水泥漿(水泥:粉煤灰=1:0.5)頂板加固:采用Φ20錨桿,長度6-8m,間距1.5×1.5m,梅花形布置第四章生態(tài)修復工程4.1植被恢復設計4.1.1坡面綠化根據(jù)不同坡向選擇鄉(xiāng)土樹種:陽坡:側柏(30%)、紫穗槐(40%)、狗牙根(30%)陰坡:油松(40%)、胡枝子(30%)、早熟禾(30%)采用"噴播+植生袋"組合工藝:噴播基材:泥炭土30%、腐殖土25%、珍珠巖15%、水泥5%、保水劑3%、復合肥2%、纖維10%、水10%植生袋:尺寸40×60cm,內裝營養(yǎng)土與灌木種子,疊砌成20-30cm寬臺階4.1.2土壤改良對貧瘠土地實施改良措施:客土覆蓋:厚度30-50cm,有機質含量≥2%土壤培肥:施入腐熟有機肥2000kg/畝,氮磷鉀復合肥50kg/畝微生物修復:接種根瘤菌劑(100g/m2),改善土壤結構4.2水系生態(tài)修復4.2.1生態(tài)溝渠將原有硬質溝渠改造為生態(tài)型:斷面形式:梯形,底寬0.8-1.5m,邊坡1:2.5(緩坡)護岸結構:生態(tài)袋+植被混凝土,生態(tài)袋內填充種植土與保水劑水生植物:菖蒲、蘆葦、香蒲等,每2m設置一道生態(tài)坎4.2.2濕地構建在溝谷區(qū)建設人工濕地:面積:500-1500m2/處,采用表面流濕地形式基質層:由下至上為卵石層(30cm)、砂層(20cm)、種植土(30cm)植物配置:沉水植物(苦草、黑藻)、浮水植物(睡蓮、浮萍)、挺水植物(茭白、水蔥)第五章施工監(jiān)測與質量控制5.1監(jiān)測體系設計5.1.1變形監(jiān)測建立"天地空"一體化監(jiān)測網(wǎng)絡:地表位移:布設50個北斗監(jiān)測點,采樣頻率15分鐘/次,平面精度±3mm,高程精度±5mm深部位移:在12處重點滑坡安裝測斜儀,深度20-40m,分辨率0.01mm/m裂縫監(jiān)測:設置120個裂縫計,量程50mm,精度0.01mm5.1.2環(huán)境監(jiān)測地下水監(jiān)測:布設30個監(jiān)測孔,監(jiān)測水位、水溫、水質,每周采樣1次土壤監(jiān)測:定期測定pH值、含水率、有機質含量,每月1次植被監(jiān)測:采用無人機航拍,每季度獲取NDVI指數(shù),評估植被恢復狀況5.2質量控制標準錨固工程:錨桿(索)抗拔力試驗合格率100%,最小抗拔力不低于設計值的90%注漿體飽滿度≥95%,28天抗壓強度≥20MPa擋墻工程: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值的100%方可拆模墻面垂直度偏差≤H/3000,且不大于30mm沉降縫順直度偏差≤5mm生態(tài)工程:苗木成活率≥90%,1年后保存率≥85%噴播綠化覆蓋率:當年≥70%,次年≥90%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0.5%/年第六章施工進度計劃6.1關鍵線路控制采用Project軟件編制四級進度計劃體系,關鍵線路為:勘察設計→滑坡錨固工程→攔擋壩施工→排導槽工程→生態(tài)修復6.2進度保障措施資源保障:建立材料儲備庫,鋼材、水泥儲備量滿足30天需求技術保障:采用BIM技術進行進度模擬,每周召開進度協(xié)調會應急保障:準備2套備用設備,關鍵工序采用三班制連續(xù)施工第七章安全與環(huán)保措施7.1安全防護體系高空作業(yè):設置雙層防護網(wǎng)(高度1.2m),作業(yè)人員配備雙鉤安全帶爆破作業(yè):采用微差爆破,設置3道警戒線,爆破振動速度控制在2.5cm/s以內用電安全:采用TN-S接零保護系統(tǒng),配電箱設置三級漏電保護應急預案:編制滑坡、坍塌等專項預案,每季度組織1次應急演練7.2環(huán)境保護措施揚塵控制:施工便道灑水(每天4次),料場設置6m高圍擋及霧炮機廢水處理:設置三級沉淀池(總容積50m3),pH值達標(6-9)后方可排放噪聲控制:選用低噪聲設備,夜間(22:00-6:00)噪聲≤55dB(A)固廢處理:建筑垃圾分類率100%,危險廢物交由有資質單位處置第八章應急預案8.1地質災害應急響應建立四級應急響應機制:Ⅳ級響應:日降雨量50-100mm,加強巡查監(jiān)測Ⅲ級響應:日降雨量100-150mm,啟動預警,疏散危險區(qū)人員Ⅱ級響應:日降雨量150-200mm,啟動橙色預警,轉移受威脅群眾Ⅰ級響應:日降雨量≥200mm,啟動紅色預警,全面應急搶險8.2應急物資儲備通訊設備:衛(wèi)星電話5部、對講機30臺救援設備:液壓剪擴器2套、生命探測儀1臺、應急照明設備20套醫(yī)療物資:急救箱10個、擔架8副、常用藥品若干生活物資:帳篷50頂、飲用水1000L、應急食品500人份第九章驗收標準與后期管護9.1驗收指標體系工程驗收:結構安全:抗滑樁位移≤50mm,攔擋壩沉降≤30mm功能指標:排導槽過流能力≥設計值的1.2倍,截排水系統(tǒng)效率≥95%生態(tài)驗收:水土保持:土壤侵蝕模數(shù)≤500t/km2·a生物多樣性:植物種類恢復度≥80%,野生動物回歸率≥60%9.2后期管護方案建立"三位一體"管護機制:專業(yè)管護:配備10名專職管護人員,負責工程設施維護技術管護:每年進行1次全面監(jiān)測評估,5年進行1次大修群眾管護:培訓50名當?shù)厝罕妳⑴c日常巡查,建立管護檔案第十章投資估算與效益分析10.1投資構成工程總投資12680萬元,其中:滑坡治理工程:5200萬元(40.9%)崩塌防治工程:2150萬元(16.9%)泥石流治理工程:2800萬元(22.1%)地面塌陷治理:850萬元(6.7%)生態(tài)修復工程:1280萬元(10.1%)監(jiān)測與管護:400萬元(3.2%)10.2

溫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和PDF閱讀器。圖紙軟件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2. 本站的文檔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圖紙等,如果需要附件,請聯(lián)系上傳者。文件的所有權益歸上傳用戶所有。
  • 3. 本站RAR壓縮包中若帶圖紙,網(wǎng)頁內容里面會有圖紙預覽,若沒有圖紙預覽就沒有圖紙。
  • 4. 未經(jīng)權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將文件中的內容挪作商業(yè)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庫網(wǎng)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xiàn)方式做保護處理,對用戶上傳分享的文檔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并不能對任何下載內容負責。
  • 6. 下載文件中如有侵權或不適當內容,請與我們聯(lián)系,我們立即糾正。
  • 7. 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評論

0/150

提交評論